河南有個地方老百姓“刨龍骨”刨出驚世大發現,改寫了中國文化史

文物 王懿榮 考古 劉鶚 梧桐樹下戲鳳凰 梧桐樹下戲鳳凰 2017-10-31

甲骨發現的祕密:盜墓刨出了“有字骨頭”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在近代中國收藏界,王懿榮、劉鶚、端方是著名的三大收藏家,他們均以收藏甲骨出名。他們的成名與一個山東古玩商是分不開的,此人名叫範春清。

甲骨能在1899年被人識出,這功勞便應該記在時人稱“範老闆”的人身上。

河南有個地方老百姓“刨龍骨”刨出驚世大發現,改寫了中國文化史

(清末民國時期琉璃廠附近賣古董的地攤)

範春清,字守軒,號雄卿,濰縣範家莊(今山東濰坊符山鎮範家村)人。因為他販賣甲骨的成功,以至於民國時的濰縣成了中國最著名的甲骨交易集散地。

範春清與王懿榮、劉鶚、端方均有往來,特別是王懿榮,視範為座上賓。一個世代務農的鄉下人,範春清是怎麼成了古玩商的?據說範春清是受了同鄉、曾收藏毛公鼎達53年之久的金石學家陳介祺的影響,因此“好購古器”。於是,範春清賣了田產,到濰縣縣城開了個古玩鋪。

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隆冬,兄弟倆乘騾車到安陽“買古”。兄弟倆來到“古多”的小屯村,遠遠望去,村外田上坡上都是人。上前一打聽,原來大家都是在“刨龍骨”。

河南有個地方老百姓“刨龍骨”刨出驚世大發現,改寫了中國文化史

(安陽是個有故事的地方,圖為羑里城遺址,位於安陽湯陰境內,是世界遺存最早的國家監獄遺址)

這麼一刨,刨出了一個驚世大發現,從此改寫了中國文化史。

民間中醫偏方中,自古就有“龍骨”入藥的習俗。據說“龍骨”可安神消炎、斂瘡、生肌、止血。“龍骨”主產地並不在河南,而在陝西、山西、內蒙古一帶,是古生帶哺乳類動物化石,而非什麼龍骨。

小屯的“龍骨”可不是動物化石,那麼大家是怎麼知道它有療效的?據說是個叫李成的剃頭匠發現的。他見到刨出的“有字骨頭”,做了一件一般人想不到,也不會做的事情——

河南有個地方老百姓“刨龍骨”刨出驚世大發現,改寫了中國文化史

(刨地工具,錛)

一年夏天,李成身上生了疥瘡,病急亂投醫,疼癢難耐之下,他把從地裡挖出來的骨頭碾成粉末,塗在身上,疼癢竟神奇地止住了,疥瘡也好了。後來,他把這些骨頭碾成粉末,當做止血的“刀箭藥”。每當操作不慎劃破客人頭皮時,他就敷上一點藥末,立即止血。

這些不知名的骨頭後來被當地視為“龍骨”,藥鋪聽說後感興趣了,開始大量收購。慢慢地,“龍骨”進入了京、津等地藥鋪。

河南有個地方老百姓“刨龍骨”刨出驚世大發現,改寫了中國文化史

(民國藥鋪)

那麼,當地人一開始又是怎麼發現這種不知名骨頭的?這便是因為盜墓,可以說,沒有盜墓就不會有甲骨文的發現。劉鶚在《鐵雲藏龜》自序中提到了此事。

“龜板己亥歲出土在河南湯陰(誤認),屬之古庸裡城,傳聞土人(當地農民)見地墳起掘之,得骨片……”

這些骨片,“與泥黏結成團,浸水中或數日,或月餘,始漸離晰,然後置盆盎以水盪滌之,約兩三月,文字方得畢現”。後來當地人便隨口稱甲骨是“有字骨頭”,當時人們還天真地認為,這“字”是得自然生成的,並不認為是刻上的。

河南有個地方老百姓“刨龍骨”刨出驚世大發現,改寫了中國文化史

(甲骨,時稱“有字骨頭”)

關於甲骨的發現,還有另一種說法——農民耕地時翻出的。羅振玉的弟弟羅振常曾“訪諸土人,頗得其詳”,他在宣統三年(1911年)二月二十三的日記(見《洹洛訪古記》)裡有這樣的話:

“謂某年某姓犁田,忽有數骨片隨地翻起。視之,上有刻畫,且有作殷色者(即塗朱者),不知為何物。北方土中埋藏物多,每耕耘或見稍奇之物,隨即其處掘之,往往得銅器、古泉、古鏡等,得善價,是人得骨以為異,乃更深掘,又得多數,姑取藏之。”

對甲骨的具體發現時間,羅振常在日記中稱,“此地埋藏龜骨,前三十餘年已發現,不自今日始也”。如果所記沒有錯,至少在光緒六年(1880年)前就被當地人發現了。

河南有個地方老百姓“刨龍骨”刨出驚世大發現,改寫了中國文化史

(館藏甲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