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一個有著豐富歷史記載的國家,春秋戰國以來,百家著書立說,寫下了無數的經典作品。然而經過了秦始皇“焚書坑儒”、項羽焼咸陽宮、永嘉之亂、靖康之變等事件,導致中國很多古文獻失傳了。不過十分幸運的是中國早期的許多文獻都是以竹簡的形式存在,能夠在南方許多墓中保存很多年。因此,我們能夠通過戰國、秦漢時代的竹簡看到許多失傳的文獻。小編就在此列舉一些中國發現的非常重要的竹簡和帛書,以供各位文化和歷史愛好者參考。

郭店楚墓竹簡:發現了最早的《老子》

1993年10月,在湖北省荊門市郭店村,郭店一號楚墓M1發掘出竹簡,共804枚,為竹質墨跡。其中有字簡730枚,共計13000多個楚國文字。郭店楚簡包括十六篇先秦時期的文獻。其中道家典籍三篇,分別為《老子》(甲、乙、丙)、《太一生水》、《語叢四》(《說之道》》;儒家典籍為十二篇,分別為《緇衣》、《魯穆公問子思》、《五行》、《窮達以時》、《唐虞之道》、《忠信之道》、《成之聞之》、《尊德義》、《性自命出》、《六德》、《語叢一》、《語叢二》、《語叢三》。這批典籍除《老子》、《緇衣》見諸傳世本,《五行》見於長沙馬王堆出土的帛書外,其餘皆為兩千多年前的先秦佚籍。

中國發現的主要竹簡帛書彙總:其出土文獻足以改寫古代歷史

郭店竹簡《老子》

銀雀山竹簡:《孫臏兵法》重見天日

銀雀山西漢墓,位於山東臨沂市區南銀雀山。1972年發掘一、二號墓。其中出土了竹簡文獻有《孫子兵法》、《孫臏兵法》、《六韜》、《尉繚子》、《管子》、《晏子》、《墨子》等。二號墓,出土《漢武帝元光元年曆譜》竹簡32枚。每簡長69釐米。是西漢實用日曆,也是迄今所知的我國最早、最完整的古代歷譜。《孫子兵法》與《孫臏兵法》竹簡同時出土,這是我國、也是世界軍事史上一件大事。它使長期以來關於這兩部書的一些疑案得以澄清解決。

中國發現的主要竹簡帛書彙總:其出土文獻足以改寫古代歷史

《孫臏兵法》

王家臺秦簡:發現了失傳已久的《歸藏》

王家臺秦簡,1993年3月出土於湖北江陵荊州鎮邱北村王家臺15號秦墓,共計813枚。簡文內容有《歸 藏》、《效律》、《政事之常》、《日書》、《災異佔》。《歸藏》簡394枚,約4000餘字。《歸藏》簡394枚,約4000餘字。它的出現,轟動了學術界,使《歸藏》這部亡佚已久的上古易書重見天日。

清華簡:《尚書》《逸周書》大量篇章被發現

清華簡,是清華大學於2008年7月收藏的一批戰國竹簡。經碳14測定證實,清華簡是戰國中晚期文物,文字風格主要是楚國的,簡的數量一共約有2500枚,在迄今發現的戰國竹簡中為數較多。清華簡中出土的文章大部分是《尚書》和《逸周書》的內容,其出土證明了今天流傳的《尚書》屬於偽書。除此之外,其中還有大量的有價值的文獻,如戰國時代的史料《系年》,楚國的早期歷史《楚居》、中國最早的九九乘法表《算表》,古代易術《筮法》《別卦》等。

中國發現的主要竹簡帛書彙總:其出土文獻足以改寫古代歷史

筮法 清華簡

上博簡:發現上古史的新史料

1994年戰國楚竹書出現於香港文物市場,最終被上海博物館收藏,共計497枚,經科學測試與比較分析,當為戰國晚期楚國貴族墓中的隨葬品。內容總80餘種,包括原存書題20餘篇,其中以儒家類為主,兼及道家、兵家、陰陽家等。其中最有名的當屬《容成氏》,約2200字,內容為有關上古帝王的傳說,可分為七部分:第一部分講容成氏等21位最古的帝王;第二部分講帝堯以前的高辛氏;第三部分講帝堯;第四部分講帝舜;第五部分講夏禹;第六部分講商湯;第七部分講周文王和周武王。文中談及禹分九州,其州名與《尚書·禹貢》等書所見有異。文王平九邦一事,邦名向所未聞,漢儒不能詳其說,於此文可以得到補足。

中國發現的主要竹簡帛書彙總:其出土文獻足以改寫古代歷史

上博簡篇目

雲夢秦簡:研究秦朝歷史的寶庫

雲夢秦簡又稱為睡虎地秦墓竹簡,1975年12月在湖北省雲夢縣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內文為墨書秦隸,寫於戰國晚期及秦始皇時期,反映了篆書向隸書轉變階段的情況,其內容主要是秦朝時的法律制度、行政文書、醫學著作以及關於吉凶時日的佔書等,為研究秦朝歷史歷史提供了詳實的資料。睡虎地秦墓竹簡共1155枚,殘片80枚,分類整理為十部分內容,包括:《秦律十八種》、《效律》、《秦律雜抄》、《法律答問》、《封診式》、《編年記》、《語書》、《為吏之道》、甲種與乙種《日書》。其中《語書》、《效律》、《封診式》、《日書》為原書標題,其他均為後人整理擬定。

中國發現的主要竹簡帛書彙總:其出土文獻足以改寫古代歷史

雲夢秦簡

裡耶秦簡:秦朝歷史的百科全書

裡耶秦簡發現於湖南省湘西龍山縣裡耶鎮裡耶古城1號井,共36000多枚,20多萬字。裡耶秦簡內容豐富,涵括戶口、土地開墾、物產、田租賦稅、勞役徭役、倉儲錢糧、兵甲物資、道路里程、郵驛津渡管理、奴隸買賣、刑徒管理、祭祀先農以及教育、醫藥等相關政令和文書,公文中的朔日干支是研究秦漢時期曆法的重要依據,數量眾多,內容詳備的公文形式,為研究秦漢公文制度打開了新的窗口。秦簡的整理結果已經證明,它不但是一本秦代的百科全書,更為我們瞭解秦代歷史,提供一個百科全書式的實錄,提供了一個全息式的思維空間。

中國發現的主要竹簡帛書彙總:其出土文獻足以改寫古代歷史

裡耶秦簡《九九表》

馬王堆帛書竹簡:發現中國最早的天文書

馬王堆帛書是1973年在馬王堆漢墓3號墓出土的帛書,共有28種,計十二萬餘字,均破損嚴重。依《漢書·藝文志》分類 ,六藝類的有《周易》、《喪服圖》、《春秋事語》和《戰國縱橫家書》(《戰國策》的原型);諸子類的有《老子》甲本(後附佚書4種)、《九主圖》、《黃帝書》和《老子》乙本(前附佚書4種);兵書類有《刑德》甲、乙、丙3種;數術類有《篆書陰陽五行》、《隸書陰陽五行》、《五星佔》、《天文氣象雜佔》、《彗星圖》、《出行佔》、《木人佔》、《符籙》、《神圖》、《築城圖》、《園寢圖》和《相馬經》,其中《五星佔》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天文書;方術類有《五十二病方》、《胎產圖》、《養生圖》、《雜療方》、《導引圖》,其中 《五十二病方》是中國已發現的最古老醫書。另外,還有《長沙國南部地形圖》、《駐軍圖》、《城邑圖》3幅地圖。

中國發現的主要竹簡帛書彙總:其出土文獻足以改寫古代歷史

《養生導引圖》

1972年,在長沙馬王堆1號西漢墓出土竹簡412支,木牘49枚。墓主是軑侯夫人,竹簡是隨葬品的清單,一般稱為“遣策”。木牘則是裝放隨葬品的竹箱上的楬,即標牌。1973年底至1974年,在三號墓的發掘中,出土了610枚竹簡。410支為遣冊,其餘200支為竹木醫簡,共有四種醫書,即《十問》、《天下至道談》、《合陰陽》、《雜禁方》,其中《雜禁方》是木簡。

海昏侯墓竹簡:發現了1800年前的《齊論語》

海昏侯墓是漢廢帝劉賀的墓葬,位於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區大塘坪鄉觀西村,是中國發現的面積最大、保存最好、內涵最豐富的漢代列侯等級墓葬。海昏侯墓出土了約5000枚竹簡,從初步清理和保護情況看,內容包括《悼亡賦》、《論語》、《易經》、《禮記》、《孝經》、《醫書》、《六博棋譜》等文獻。其中,考古人員在這些竹簡中發現了失傳已久的《論語·知道》篇,並初步斷定屬《論語》的《齊論》版本。主墓出土的竹簡中發現了一篇《築墓記》,有可能詳細記錄了南昌西漢大墓建造的過程,將為揭開墓主人信息和考古工作提供更準確的依據。

中國發現的主要竹簡帛書彙總:其出土文獻足以改寫古代歷史

海昏侯墓

居延漢簡:20世紀中國檔案界的“四大發現”之一

1930年,西北科學考察團中的瑞典學者F.貝格曼在額濟納河流域,對漢代烽燧遺址進行調查挖掘,出土簡牘一萬餘支,是此次挖掘的重大收穫。這批漢簡現藏臺灣“中央研究院”。其內容絕大部分為漢代邊塞上的屯戌檔案,一小部分是書籍、功譜和私人信件等。居延漢簡對研究漢朝的文書檔案制度、政治制度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史譽其為20世紀中國檔案界的“四大發現”之一。

中國發現的主要竹簡帛書彙總:其出土文獻足以改寫古代歷史

居延漢簡

張家山漢簡:發現最早的數學古籍

1983年12月至1984年1月,湖北江陵清理了張家山二四七號漢墓。出土竹簡內容為漢代典籍,有《歷譜》、《二年律令》、《奏讞書》、《脈書》、《算數書》、《蓋廬》、《引書》和遣策共八種,涉及漢代法律、軍事、曆法、醫藥、科技諸多方面,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張家山漢墓竹簡其中的《算數書》,是早於《九章算術》的古代數學佚籍。

中國發現的主要竹簡帛書彙總:其出土文獻足以改寫古代歷史

阮陵虎溪山漢墓竹簡:發現最早美食烹飪技術

1999年發現的沅陵虎溪山一號漢墓,墓主是阮陵侯吳陽。出土竹簡1336枚(段),內容主要是黃簿、日書、美食方。黃簿出自頭箱。整簡長14、寬0.7、厚0.1釐米。詳細記載了記載沅陵侯國前往首都長安和長沙國的里程,侯國的人口、鄉邑、田土、賦稅等。日書出自北邊箱。部分簡文題名為《閻氏五勝》和《閻氏五生》。美食方出土於北邊箱,烹調素食的方子有7條,葷食的有148條。此美食方的菜餚名稱和原材料基本見於馬王堆一號漢墓遣策和隨葬品。

中國發現的主要竹簡帛書彙總:其出土文獻足以改寫古代歷史

成都老官山漢簡:發現了扁鵲的醫書

2012年7月至2013年8月,在成都老官山漢墓進行了搶救性的考古發掘。該墓葬內發現920支醫學竹簡,竹簡內容為9部醫書,已不刊行,且已知的史料上均無記載其中除《五色脈診》一部之外,皆無書名,經初步整理暫定名為《敝昔醫論》《脈死侯》《六十病方》《尺簡》《病源》《經脈書》《諸病症侯》《脈數》等。此外,還有184支(含殘簡)組成的內容為《醫馬書》。其中《敝昔醫論》極有可能為扁鵲學派已經失佚的經典書籍。除此,這裡還出土了人體經穴髹漆人像、織機模型等。

中國發現的主要竹簡帛書彙總:其出土文獻足以改寫古代歷史

人體經穴髹漆人像

走馬樓簡牘:三國曆史的一手資料

1996年在湖南長沙走馬樓出土了三國時期吳國的簡牘數量大約有10餘萬片,多達200餘萬字,這批簡犢包括木簡、竹簡、木牘、籤牌和封檢等,上有三國吳嘉禾元年(232)至嘉禾六年(237)的年號。出土簡牘呈灰棕色或黃褐色,長短寬窄各異,字體工整有序,隸中帶楷。每片字數多少不等,木牘每枚80至120字,竹簡每枚30字至40字。其內容可大致分為經濟券、司法文書、民籍、賬簿及名刺、官刺等類。經初步統計,數量達10餘萬片,超過全國曆年出土簡牘的總和,是上世紀重要的考古發現之一。此簡牘是研究三國吳國社會經濟歷史的寶貴資料。

中國發現的主要竹簡帛書彙總:其出土文獻足以改寫古代歷史

中國發現的主要竹簡帛書彙總:其出土文獻足以改寫古代歷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