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維摩居士

文殊 維摩經 彌勒菩薩 佛教 波羅蜜 禪宗文化 2018-12-01

維摩居士

作者:蘇樹華

說到居士佛教,就要談談維摩居士。維摩居士是佛教經典中的居士典範。維摩居士雖然不是中華文化史上的實際人物,乃至不是印度文化史上的實際人物,然而,他作為一個文化符號,卻代表了居士佛教的最高成就。

據《維摩詰所說經》[1]記載,維摩居士生病了,佛令諸大弟子前去看望。上座部的諸大長老,皆雲維摩居士智慧廣大,不堪前往,詣彼問疾,即使彌勒菩薩,亦不堪前往,詣彼問疾。最後,佛令文殊菩薩領眾前往。文殊菩薩是誰?據經典記載,文殊菩薩是三世諸佛之師,過去諸佛,依文殊而得成佛,現在諸佛,依文殊而得成佛,未來諸佛,依文殊而得成佛,乃至一切菩薩,若欲成佛,皆依文殊為師,方得究竟成佛。

文殊菩薩,諸佛之師。文殊菩薩,菩薩之首。文殊所拜的人,則自然是究竟圓滿的佛。所以說,在佛教裡,維摩居士被稱為“現在家相的佛”,釋迦牟尼被稱為“現出家相的佛”。

《維摩詰所說經》記載:維摩居士,現出病相,於是,他清理方丈,一物也不留,即使侍者,亦遣將出去,唯留一床,用來臥疾。

諸大弟子,及諸大菩薩,皆不堪任,詣彼問疾。於是,佛告文殊:“汝行詣維摩詰問疾。”文殊菩薩白佛言:“世尊!彼上人者,難為酬對,深達實相,善說法要,辯才無滯,智慧無礙,一切菩薩,法式悉知,諸佛祕藏,無不得入,降伏眾魔,遊戲神通,其慧方便,皆已得度。雖然,當承佛聖旨,詣彼問疾。”[2]文殊領眾,詣彼問疾,於是,便有了這部指示心要的《維摩經》。

《維摩經》中,維摩是誰?文殊是誰?釋迦又是誰?諸大弟子又是誰?還見麼?若也不見,則於維摩方丈室中而自迷。若也得見,則《維摩經》中所說的人,所說的事,皆是諸人自己家裡事,皆是諸人妙明真心中的事。見得這個妙明真心,融入這個妙明真心,此人是佛,橫拈豎捏,流出一切真如菩提,教化一切眾生。

維摩居士是誰?為何諸大弟子,及諸菩薩,皆不堪任,詣彼問疾?維摩者,淨名也。淨者,自性也,妙體也。名者,妙相也,妙用也。是故維摩所表,乃諸人的體用一如的妙明真心。此心是佛,佛是此心。若也見了此心,便是見了維摩居士,便是見了三世諸佛,亦名見了“本真的自己”。

維摩臥疾,是個表法,表放下也。人皆有這樣的經驗,身體無病時,精氣神充足時,什麼都貪,什麼都要,擺出一副要做一番大事業的姿態。可是,當人生病的時候,當人病得快要死的時候,這時,他名也放下了,利也放下了,平時放不下的,則統統放下了。維摩臥疾,即表這個“放下”的義。放下所有,一切不著,試觀當下,這個放他不去、攬他不來的,究竟是個什麼?通體放下,反觀自見,這是一切菩薩悟道成佛的通途。

維摩臥疾,表放下。文殊問疾,表尋根。文殊領眾問疾,就是智慧觀照,放下之時,是個什麼?若能識得,便是見了維摩,亦名悟了自性。一切放下,反觀自見,這是什麼?如是放下,如是反觀,此是一切菩薩的修行之路,經雲“般若波羅蜜”是也。

維摩居士,以神通力,除去所有。除去所有,不是清空房間,而是放下一切,清空自心。就過來人看,“放下一切,清空自心”,這也是個病句。何以故?滿目青山,一物亦無。一物亦無,又放下個什麼?本來無一物,拂拭個什麼?遍含萬有,一物亦無。只須識得如是事,便是大事了畢。

通體放下,清空所有,此是維摩臥疾的義。反觀自見,識得自心,此是文殊問疾的義。把兩位菩薩的表義合起來,便是“通體放下,反觀自見”。“通體放下,反觀自見”,只是要見得這個“本真的自己”。我們看《維摩經》,看到這裡,若能見得此心,則後面的內容,全在其中矣,乃至一大藏教所說,也全在其中矣。

維摩居士對文殊菩薩言:“善來文殊師利,不來相而來,不見相而見。”

問:如何是“善來”?

答曰:無住妙用,皆名善來。住境著相,即名不善。聞聲離聲,聞離同時,此聲之來,是名善來。見色離色,見離同時,此色之來,是名善來。即一切相,離一切相,即離同時,是名善來。

問:如何是“不來相而來,不見相而見”?

答曰:一切萬相,“無所從來,亦無所去”,猶如波浪,彼浪不來此,此浪不往彼,彼此當下生,彼此當下滅,求其暫住,皆不可得。

一切萬相,從心而生,從心而滅,此相不往彼相,彼相不來此相,故云“不來相而來,不見相而見”。

三十二菩薩,各說不二法門已,文殊菩薩問維摩居士:“仁者當說,何等是菩薩入不二法門?”時維摩詰,默然無言。文殊菩薩嘆曰:“善哉!善哉!乃至無有文字語言,是真不二法門。”文殊讚歎維摩,是維摩所說,高於三十二菩薩所說麼?非也。三十二菩薩所說之處,正是維摩居士默然所示之處。

離色離空,是不二法。離有離無,是不二法。離生離死,是不二法。離出離入,是不二法。離我離無我,是不二法。離善離不善,是不二法。離有漏離無漏,是不二法。離兩端,會一元。含萬相,成一味,是名不二法。

三十二菩薩所說,空聲幻響,一字亦無。維摩默然,音聲如雷,滔滔不絕。滔滔不絕,一字亦無。一字亦無,滔滔不絕。如是而說,是名佛說。維摩、文殊及三十二菩薩,不在別處,只在當下。諸人還見麼?放下一切,是名維摩臥疾。反觀自心,是名文殊現前。河沙妙德,是三十二菩薩。經中所說,皆是自己心裡的事。離此心外,更有他事,則成二法,而非佛法。

維摩居士告文殊師利:“可共見佛。”我們大眾,一同去見佛。於是,維摩居士,以神通力,持諸大眾,及師子座,置於右掌,往詣佛所。

維摩居士,以神通力,持諸大眾,置於右掌,往詣佛所,也只是往詣他舉手處。離此舉手處,若更有他往,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舉手處,是何處?自己舉手,自己看看,只這如今誰舉手?這舉手的,只是這個無相的空手,只是這個無相的空靈,只是諸人的無相真心,密宗所謂“大手印”是也。這個無相真心,即是三世諸佛的法身,亦是三世諸佛的佛所,亦名諸人“本真的自己”。迴歸大手,迴歸自心,即是往詣佛所。

佛法“不生不滅”,莫作生滅想。若作生滅想,即名邪見。《維摩經》雲:“沒者,為虛誑法,敗壞之相。生者,為虛誑法,相續之相。”這裡滅去,那裡生出,如此之見,是名邪見,如此之行,是名邪行。即今學人,多持此見,以為今生唸佛,百年之後,從這個地球上死亡,到那個世界裡出生,經雲,此是敗壞之相,此是虛誑之法,此是邪迷之見,此是邪迷之行。《維摩經》雲:“諸法無沒生相。”也就是說,諸法無生相,諸法無滅相,生滅之相,本無實際。《金剛經》雲:“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自性妙體,無所從來,亦無所去。自性妙相,無所從來,亦無所去。《華嚴經》雲:“東湧西沒,西湧東沒,南湧北沒,北湧南沒,邊湧中沒,中湧邊沒”,也只是說這個自性妙體,變化無窮,極幻極真,極真極幻,猶如大海水,東湧西沒,西湧東沒,皆是大海水的變化所作。

佛告舍利弗:“有國名妙喜,佛號無動,是維摩詰於彼國沒,而來生此。”

問:如何是妙喜國?

答曰:無縛無脫,本然快樂,是名妙喜國。

問:如何是無動佛?

答曰:本位不移,起應萬機,是名無動佛。維摩“從彼國沒,而來生此”,實未曾來,亦未曾去。實未曾沒,亦未曾生,猶如海浪,無不從此大海生,無不歸還此大海,幻生幻滅,有甚實際?

大眾欲見妙喜世界,及無動如來,及妙喜世界諸上善人。維摩居士以神通力,截取妙喜世界,置於大眾目前,饒益法界眾生。饒益事訖,復歸如初。

問:如何是“以神通力,截取妙喜世界,置於大眾目前”?

答曰:諸佛祖師,一棒一喝,指示本來,正是“以神通力,截取妙喜世界,置於大眾目前”。釋迦拈花,截取妙喜世界,置於大眾目前。臨濟義玄向黃檗禪師問法,話音未落,黃檗舉棒便打,正是維摩居士“以神通力,截取妙喜世界,置於臨濟義玄目前”。臨濟義玄,見得妙喜世界,亦非見得他人世界,只是見得他自己的世界。

維摩居士問文殊師利:仁者!爾遊歷了無量千萬億佛國,爾遊歷了無量千萬億萬法,於諸佛國中,於諸萬法中,何等獅子座,無上最莊嚴?

文殊師利言:居士!從是東方,過三十六恆河沙國土,有世界名須彌相,彼佛名號須彌燈王,彼佛身長八萬四千由旬,獅子座高八萬四千由旬,最上最莊嚴。

三十六恆河沙國土,即是三十六恆河沙塵勞。過三十六恆河沙國土,即是過三十六恆河沙塵勞。塵勞不真,虛妄不實,悟即剎那過,不悟永乖疏。過了三十六恆河沙國土,那裡有佛,號須彌燈王,身長八萬四千由旬,座高八萬四千由旬。身長八萬四千由旬,座高八萬四千由旬。如此看來,寶座即全身,全身即寶座,全身與寶座,絕待無對,原非二致,識得此真,是名入座。

維摩詰居士,現神通力,彼佛則遣三萬二千師子座,入於維摩居士方丈室。試問諸位,維摩居士的方丈室中,何以容得下三萬二千獅子座?

若迷自心,三十二菩薩,一一菩薩,各具一千塵勞。三十二菩薩,則具三萬二千塵勞。若也識得自心,三萬二千塵勞,則成三萬二千蓮花寶座。維摩居士所指,須彌燈王佛所現。這個寶座,諸人還見麼?

爾時,維摩居士告文殊師利:“就師子座。”文殊菩薩,與諸大菩薩,當下就坐,融入不二。

維摩居士,直指人心,令諸學人,當下就座。諸大菩薩,全身融入獅子寶座。初地菩薩,縮小半身,方得入座。獅子寶座,高八萬四千由旬,“其得神通菩薩,即自變形為四萬二千由旬,坐師子座。”初發意菩薩,尚未見性人,故身、座二分,不得全身融入。

爾時,維摩居士告舍利弗:“就師子座。”舍利弗言:“居士!此座高廣,吾不能升。” 維摩居士,直指人心。舍利弗不能相應,是故不得就座。佛言,大地眾生,自心是佛。若欲見佛,只須見心。若見自心,即是見佛。世人不信,反生毀謗,雲:諸佛世尊,塵沙劫數,無量勤苦,方得成就,豈能直指人心,見性成佛?豈不知,塵沙劫數,皆是幻相,本無實際,悟即一塵無,迷即無量數。小乘學人,不信此事,猶如舍利弗言:“此座高廣,我不能升。”這就是世人所說的,佛是三大阿僧祇劫修成的,光明無量,壽命無量,功德無量,神通無量,我等諸人,所不能及。

維摩詰言:“唯,舍利弗!為須彌燈王如來作禮,乃可得坐。”世人拜佛,只拜法相,不悟法體。如此著相而拜佛,無有歸家就座之時?直下認取,自心真佛,是真拜佛也。於是,新發意菩薩,及諸大弟子,即向彼佛,一心作禮。一禮相應,不離當處,就獅子座矣。一念相應,不離當下,升自性座矣。

菩薩所說,維摩所表,一切眾生,悉皆有之,盡在一心,悟之即是。若欲與維摩居士及諸大菩薩把手同行,當須將心,徹底清空。清空之時,此空不空。這個空而不空的妙明真心,這個遍含萬相的無相真心,正是維摩及諸大菩薩所表的。

達摩腳下,浩浩兒孫,沒個面目,個個稱尊。一個兩個千萬個,只把昭昭靈靈作己面,不見山河大地是如來。暫時留在內院裡,待到明日重計算。


[1]《大正藏》第十四冊。還有另一譯本《佛說維摩詰經》,也收在《大正藏》第十四冊。

[2]《維摩詰所說經》卷中。《大正藏》第十四冊,第五四四頁上中。

談談維摩居士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