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小滿:小滿後面為什麼沒有“大滿”?這個節氣的名字很特殊

今日小滿:小滿後面為什麼沒有“大滿”?這個節氣的名字很特殊

夜鶯啼綠柳,皓月醒長空。最愛壟頭麥,迎風笑落紅

——歐陽修《小滿》

小滿,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八個節氣,也是夏季的第二個節氣。每年的5月20日或21日,當太陽運行到黃經60度,就是小滿節氣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這樣說:“小滿,四月中。小滿者,物至於此小得盈滿。”咱們說寒來暑往這叫氣候,而鳥語花香之類,叫做物候。所以,小滿是一個描述物候的節氣,關注的重點不在氣,而在物。

一、為什麼叫小滿?大滿去哪了?

說起小滿這個名字,熟悉二十四節氣的朋友可能會感到奇怪:有了小滿,那為什麼沒有大滿?畢竟二十四節氣裡很多都是成對出現的吧,有小暑就有大暑,有小雪就有大雪,有小寒也有大寒。那麼大滿去哪了呢?這還得從小滿這個節氣名稱的來歷說起。

關於小滿節氣名稱的來歷,主要有兩種說法:

第一種是說和農作物的生長狀況有關。所謂“小滿,四月中,謂麥之氣至此方小滿,因未熟也”,也就是說麥子的顆粒到這個時候開始變得飽滿,但還沒有完全長成,所以叫小滿。

今日小滿:小滿後面為什麼沒有“大滿”?這個節氣的名字很特殊

小滿,麥子將熟未熟

第二個說法是,小滿名稱的來歷和降水有關。諺語有“小滿大滿江河滿”的說法,也就是說過了小滿,降水就開始變得頻繁起來。尤其是偏南方的地區,暴雨開始增加,經常是疾風驟雨,甚至有時候會有洪澇災害。

那麼為什麼小滿之後的節氣,是芒種,而不是大滿呢?其實古人對這事兒也挺疑惑的,比如宋代馬永卿在《懶真子》裡就說:“二十四氣其名皆可解,獨小滿、芒種說者不一”。對這個疑惑,後人也做過分析。實際上,之所以用芒種取代“大滿”,主要是和中國古人傳統的儒道觀念有關係。

今日小滿:小滿後面為什麼沒有“大滿”?這個節氣的名字很特殊

滿招損,謙受益

《尚書》裡有“滿招損,謙受益”的說法。在中國古代的傳統觀念裡,極限的圓滿其實是不可取的,因為“反者,道之動也”,事情太過圓滿了那就要向不好的方向轉變了。所以,明代郎瑛在《七修類稿》裡說:“夫寒暑以時令言,雪水以天地言,此以‘芒種’易‘大滿’者,因時物兼人事以立義也。”意思就是,用小滿和芒種這兩個節氣,不僅僅是描述寒暑這樣的氣候,更是將物候和做人的道理結合在一起了。過了小滿,氣候越來越炎熱,卻也正是麥子漸熟、稻子插秧的農忙時候。這個時候,小滿尚還可以,但要是農民都“大滿”了,不願意下地幹活,那就要出事情的。所以,小滿的後面,還是叫“芒種”吧。

二、小滿的民俗:濃濃的鄉土味

小滿是一個和農業生產密切相關的節氣,相應的小滿時期的民俗,也就有著濃濃的鄉土氣息。對筆者這個年齡(35歲)或者更大的人來說,這些東西或許是很值得懷念的吧。

1、小滿的農事習俗

小滿時節,北方的麥子接近成熟,所以這個時候很多習俗其實和麥子有關。比如在山西關中地區的農村,到了這個時候有個看麥梢黃的習俗。就是嫁了人的姑娘要回孃家看看,瞧瞧家裡的夏收準備的怎麼樣了,然後問問麥子的長勢。當地有個俗語:“麥稍黃,女看娘,卸了槓枷,娘看冤家。”

然後在北方的一些地區,農民在小滿時節麥子將熟的時候,會到田地裡看麥子的長勢,然後就捎回一些半青半黃的麥穗。回家以後就用火烤了,搓掉皮之後把烤麥仁給小孩子吃。烤麥仁焦香撲鼻,也是很多北方朋友童年的美好回憶了吧?

今日小滿:小滿後面為什麼沒有“大滿”?這個節氣的名字很特殊

烤麥子的味道,都還記得吧?

此外,和立夏一樣,小滿節氣也有薦新的習俗,就是把一些新收的農作物敬獻給祖先,求祖先保佑來年的收成。清代道光間蘇州文士顧祿有一本筆記叫做《清嘉錄》,裡面分十二個月記錄了當時蘇州地區的一些節令習俗。其中小滿這段就有薦新的記載:“歲既獲,即播菜麥,至夏初則摘菜薹以為蔬,春菜子以為油,斬菜萁以為薪,磨麥穗以為面,雜以蠶豆,名曰‘春熟’,郡人又謂之小滿見三新”,大約便是菜薹,菜籽油,麥粉饃饃一類的東西吧。

2、小滿的祭祀習俗

祭祀是古時候人們對心中美好願景的一種表達,進而衍生出的一系列儀式。小滿節氣在夏收之前,在古代的農業社會,這個時候最大的願景當然就是豐收了。所以,在小滿節氣前後,也有很多與農業有關的祭祀習俗。

比如在北方的很多地方,都會有小滿會。小滿會是由水神祭祀衍生出來的一種廟會活動,歷史有一千多年了。現在的小滿會,以河南濟源地區的最為出名,還入選了非遺名錄。小滿會最早是祭祀水神,乞求風調雨順的。不過這些年隨著農業生產形式的變化,對水神的崇拜其實比較淡了,所以現在大家去廟裡,除了豐收之外還乞求健康、生子等等內容。既然是廟會,那自然少不了農貿市場和文藝表演。早年間的濟源小滿會以農具交易為主,現在品類要豐富得多,也吸引了周邊洛陽等大城市的商販前來。

今日小滿:小滿後面為什麼沒有“大滿”?這個節氣的名字很特殊

濟源小滿會

此外,在有些地方還流行著小滿祭祀車神的習俗。這個車神可不是現在的汽車,而是古代農業生產中用的水車。在丘陵地區,農業生產取水特別不方便,最早在漢代人們就已經發明瞭水車的雛形,後來工藝也是不斷改善。因為水車對丘陵地區農業生產十分重要,逐漸的在當地居民中就產生了“車神”的崇拜。傳說在古時候,人們把車神看作是一條白色的巨龍。每到小滿節氣,人們就要在水車前擺上酒肉進行祭祀。在祭祀的同時,還要擺上一杯白水,象徵著雨水。

最後,耕與織構成了古代農村主要的兩個生產部門,尤其是南方地區,養蠶繅絲更是每家每戶都會有的家庭副業。而小滿這天,相傳是蠶神嫘祖的生日。在江浙地區的很多地方,都會在這一天前往蠶神廟,組織祭祀活動。這其中以綢都盛澤的先蠶祠祭祀最為盛大,甚至在這場祭祀中表演的歌舞都形成了一系列標準的劇目,就叫做“小滿戲”。

今日小滿:小滿後面為什麼沒有“大滿”?這個節氣的名字很特殊

小滿戲

2017年的小滿時節,小滿戲在先蠶祠連演了十天之久,上演了越劇《盤夫索夫》選場、《王老虎搶親》選場、越劇《盤夫索夫》全劇、越劇《葬花》、錫劇《贈塔》、《一把鐵塔鑊》、京劇《蘇三起解》等經典劇目,並且當地政府還組織進行了微信的直播活動。

文史君說

小滿這個節氣,是二十四節氣中比較特殊的一個。除了有傳統節氣指導農業生產的作用之外,其命名還蘊含著做人的道理在裡面。二十四節氣是我們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但產生自農業社會的二十四節氣,如何完成向現代社會的引渡?除了指導農業,二十四節氣還有沒有其它的意義?或許小滿這個節氣,能給我們一些啟發。

參考文獻:

[1] 孔玉芳:《經典河南·廟會》,大象出版社2007年版。

[2] 馮軍:《濟讀廟碑刻研究》,鄭州大學,2011。

[3]周德華:《蠶神崇拜與祀蠶神祠兼記盛澤先蠶祠的蠶文化特色》,《江蘇蠶業》2002年第1期。

[4]邱炳軍:《中國人的二十四節氣》,化學工業出版社2018年版。

[5]宋英傑:《二十四節氣志》,中信出版集團2017年版。

(作者:浩然文史·李一鳴博士)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說明外都來自互聯網,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賬號!您的點贊、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