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報跨版︱輝煌七十載 築夢新溫嶺

2019-05-24 07:17 | 浙江日報-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趙靜 楊群 陳久忍

浙報跨版︱輝煌七十載 築夢新溫嶺

1949年5月28日,溫嶺開啟一個新的紀元。

東海之畔,石夫人下,在92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溫嶺從一窮二白走來,掠過遍地叢林荊棘,以敢為天下先的雄心和氣魄,譜寫出一部開拓創新、拼搏進取的時代華章。

1949年的溫嶺,生產總值僅為2259萬元,人民掙扎在溫飽線上;如今的溫嶺,2018年生產總值為1091億元,是名揚海內外的中國明星縣(市)、全國百強縣(市)。

溫嶺,以萬分之一的土地,創造了佔全國千分之一的國民生產總值。

作為改革開放的先行者,早在1973年,溫嶺曉村公社農民就自發進行了“副業單幹,分田到戶”;改革開放後,湧現全國最早一批個體戶,誕生全國第一家“合法”的股份合作制企業、全國第一個“民主懇談會”,在全國首創工資集體協商制度……

這座曾偏居一隅的城市,讓全國為之矚目、為之喝彩。

70年,江山幾度秋;70年,在歷史中也不過一瞬。

新石器時代的獨木舟寂寞封存於博物館,大溪鎮東甌王城遺址荒草青蔥,王居安直言進諫、謝鐸為民請命、趙大佑“苟利國家生死以”的身影已遠,塢根鎮紅軍第十三軍二師烈士陵園莊嚴肅穆……

歲月光影般掠過蒼茫海天。

溫嶺,甌越故地,曙光新城,先人們可望而不可及的幸福夢想,正在照進現實;一代代革命先驅為之奮鬥的強國夢、復興夢,從未像今天這樣距離我們如此之近。

如今的溫嶺,物阜民豐,活力迸射;如今的溫嶺,推陳出新,砥礪前行。

在新一屆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一幅幅壯麗而溫暖的美好圖景正在眼前次第展開——

綠色為基,築就美麗溫嶺。

碧水泱泱,青山延綿,從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到“國家級生態區”,從環境革命到全域建設大花園,溫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步伐愈加堅定,美麗山川與美麗人居交相輝映,自然環境與人文精神互融共促。

創新引領,演繹活力溫嶺。

從興辦家庭作坊起步,從小商品入手,從小產業發家,溫嶺人自力更生,創造了泵與電機、汽摩配件、鞋帽服裝等一個個“以小搏大”“無中生有”的中國奇蹟。

和諧為槳,揚帆幸福溫嶺。

草房、瓦房到樓房,阡陌小道、盤山公路到海陸空立體交通網, 溫嶺以豐厚的民生賬本、生動的民生答卷,迴應了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殷殷期盼。

……

這鉅變,我們聽得到、看得到、感受得到;

這鉅變,我們親身經歷、銘心刻骨、觸手可及。

溫嶺每一個山鄉、漁村、街道的鉅變都折射著“中國夢”,“中國夢”也烙印在每一個溫嶺人心上。

如今,恰逢百年未遇之大變局,未來的挑戰更加嚴峻,未來的征程也更加光明。

溫嶺,歷經坎坷和艱辛、輝煌和榮耀,這座新千年第一縷曙光所照耀的陽光之城,更多的是“而今邁步從頭越”的奮起與豪情!

在實幹中克難攻堅,在實幹中再創優勢,在實幹中成就跨越,溫嶺正在以實幹推動高質量發展,在新一輪改革大潮中勇立潮頭、走在前列,再造一個激情燃燒、幹事創業的奔騰年代。

浙報跨版︱輝煌七十載 築夢新溫嶺

石塘七彩小島

輝煌溫嶺70年之城市樂章

濱海美城 千年蝶變

這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千年古城——

早在新石器時期,就有人類在此生息繁衍。明成化五年(1469年),置太平縣(縣以境內太平巖得名),屬台州府,治所設太平鄉泉溪。1914年,因與山西等省的太平縣同名,改以縣西溫嶠之別稱“溫嶺”為名,稱溫嶺縣。1949年5月28日,溫嶺縣城解放。1994年3月,經國務院批准,撤縣設市。

這是一座演繹奇蹟的濱海美城——

新中國成立70年來,全市人口從50萬增長到120多萬,中心城區面積從2.6平方公里擴大到60平方公里,國民生產總值從2200多萬元增長到1000多億元;曾先後獲得全國工業百強縣(市)、中國明星縣(市)、國家級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全國綠色發展百強縣市、全國科技創新百強縣市等榮譽稱號。2018年,入選中國最佳縣級城市30強。

隨著城市框架不斷優化,城市品質不斷提升,城鄉融合不斷推進,120萬溫嶺人正朝著建設山水優美、生態宜居的現代工貿名城大步邁進。

一個充滿著魅力與潛力的大溫嶺,已經崛起;一個充滿著信心與希望的新溫嶺,正在到來。

城市中心之變——

從傳統古城到現代都市

浙報跨版︱輝煌七十載 築夢新溫嶺

溫嶺總部經濟基地

溫嶺城市新區九龍湖畔,一幢高達297米的五星級酒店,正在拔地而起。2020年,酒店建成後,將成為溫嶺第一高樓,成為溫嶺新的城市地標。

總規劃面積40平方公里的溫嶺城市新區,是集行政辦公、商業金融、居住娛樂、文化旅遊為一體的現代化都市區,正在打造台州南翼副中心城市新核心。

走在城市新區,各種造型別致的地標建築隨處可見。在中華北路,總投資近60億元的現代化大型城市綜合體——溫嶺銀泰城,是溫嶺最具人氣的地方之一;萬昌北路兩旁的總部經濟基地,高樓鱗次櫛比,已成為溫嶺經濟增長的新引擎;橫穿市中心的九龍匯溼地生態公園,不僅是城市的綠肺,還是“山水城市”的城市景觀品牌;博物館、圖書文化館和醫療中心、行政服務中心、會展中心等城市功能性項目,散落在新區各處,極大地完善了城市功能。

“目前,城市新區已成為溫嶺新的城市中心,從無到有,只用了十幾年時間。”溫嶺城市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張正衛回憶,2002年城市新區啟動建設時,這裡還只是一片農田。當時,溫嶺老城區人氣最旺的大型商場,還是兩層的溫嶺購物中心,地標建築則是溫嶺市政府大樓。

實際上,城市新區取代老城區成為城市中心,是溫嶺建縣500多年來,城市中心首次發生轉移。此前,從明成化五年(1469年)置太平縣,到1914年改名溫嶺縣,再到1994年撤縣設市始稱溫嶺市,溫嶺的城市中心,一直都位於老城區區塊。

如今,從太平街道縣前街南行,穿過小巷,可見一座古老的城門跨街而立,那就是溫嶺縣城僅存的小南門城門了。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當前,城市新區正在圍繞“提升城市新品質”這條主線,以宜居宜業為目標,凝心聚力,使城市新區真正成為溫嶺城市建設和經濟發展的主平臺和主引擎。

規劃理念之變——

從GDP為中心到以人為本

城市建設是否就要以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產業發展是否必然帶來汙染?擁堵和內澇一定是城市的通病嗎?

溫嶺東部新區——這個從灘塗中建設起來的產業新城,以卓有成效的實踐,對此作出了令人滿意的回答。

自2010年起,溫嶺東部新區就開始探索實現生態安全、城市建設與產業發展共生共贏的新路徑,深入研究城市綠色基礎設施,全方位建設城市綠地景觀系統、河湖水體系統、生態溼地系統和城市慢行系統,初步建立起“海綿道路、生態廠區、綠色溼地”三大體系。

2016年,溫嶺東部新區成為浙江首批“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單位,並納入國家新型城鎮化標準化試點範圍。

“溫嶺東部新區是一個產業新城,城市建設圍繞產業發展進行。在建造新城時,我們特別注重保護城市生態,讓城市實現可持續發展。”溫嶺東部新區管委會黨工委副書記林劍說,2010年,東部新區就制定了生態基礎設施規劃,隨後制定新區城市總體規劃,通過“高起點規劃、低影響開發”,把城市開發建設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減到最小。

溫嶺東部新區的探索,代表了城市發展的最新理念。70年來,溫嶺從解決溫飽到實現全面小康,國民生產總值從2200多萬增長到1000多億元,和許多地方一樣,溫嶺城市發展也經歷了從“以GDP為中心”向“以人為中心”轉變的過程。

在溫嶺市規劃館,展出了歷年的城市規劃。1982年以來,溫嶺先後開展了4輪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和2輪市域規劃修編。

從1982年的“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到1995年的“浙江省東部沿海現代工貿城市”,到2001年的“浙江省富有山水特色的工貿名城”,再到2015年的“浙江省山水優美生態宜居的現代工貿名城”……

規劃中對城市性質定位的改變,生動展現了溫嶺70年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在溫嶺落地生根的過程。

發展格局之變——

從城鄉分離到城鄉融合

提升溫嶺主入城口迎賓大道街道景觀,改善“溫嶺最美入城口”溫嶺火車站形象……

“今年,我們要推進8個村莊的全域改造,涉及2800多戶,55萬平方米,簽約拆遷房屋數量佔溫嶺全市的55.7%。”溫嶺市鐵路新區管委會主任陳海亮充滿憧憬地說,不出3年,鐵路新區的面貌將會大變樣。

溫嶺鐵路新區位於溫嶺城市規劃“金十字”的發展中心,由兩個省級小城市試點的省級中心鎮——澤國鎮、大溪鎮和橫峰街道的部分區塊組成。這裡,是溫嶺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的主平臺,旨在打造成為台州南部現代化綜合交通樞紐、溫嶺城市副中心和門戶窗口、生態宜居高鐵新城、泵與電機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區、世界級千億產業集群主戰場。“鐵路新區的建設,把澤國鎮、大溪鎮,以及正在北擴的城市新區連成一片,實現城鄉融合,從而真正拉開城市框架。”陳海亮說。

屆時,將覆蓋近百萬人口,“大溫嶺”實至名歸。

浙報跨版︱輝煌七十載 築夢新溫嶺

日益完善的交通路網

在溫嶺市規劃館,一組組照片,形象展現了溫嶺城區從清光緒年間到現在,呈扇形快速擴張的過程。

“30年前,溫嶺城區只有一條主幹道人民路,現在的中華路、萬昌路、迎賓大道等成為新的主幹道,鐵路、輕軌、高速公路、高架快速路四通八達。”1984年參加工作的溫嶺市自然資源與規劃局顏心慧感慨地說,尤其是1992年“超創幹”動員大會後,溫嶺迎來了大建設時代,城市框架迅速拉開,城鄉一體進程加快。

如今,溫嶺小城鎮建設在新一輪城鄉融合的發展進程中,可以說特色各異、驚豔四方:

“台州商埠”澤國鎮,以“打造工貿名城,建設生態澤國”為主攻方向,致力成為環境優美、生態宜人的溫嶺市域副中心城市;“東甌山水美鎮”大溪鎮,依託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可持續發展的中國小城鎮”項目試點單位、全國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的利好,初展現代城市風姿;農業重鎮箬橫鎮,發展現代農業,成為溫嶺東部經濟中心;革命老區塢根鎮,發展紅色旅遊,助推村美民富;新千年第一縷曙光首照地的石塘,成為一張旅遊金名片……

相信城鄉全面融合發展的溫嶺,呈現在世人面前的,又將是一副全新的未來都市模樣。

輝煌溫嶺70年之產業樂章

工貿名市 名揚天下

風,起於青萍之末。

1983年,澤國鎮牧嶼村的4位村民籌資9000元,組建溫嶺縣牧嶼牧南工藝美術廠,成為中國第一家股份合作制企業。

35年後的2018年,溫嶺入選全國縣域經濟綜合競爭力100強、投資潛力100強,中國最佳縣級城市30強。

給我一個機會,還你一個奇蹟。正是抓住了改革開放的契機,溫嶺從默默無聞的農漁業縣向聞名全國的現代工貿名市華麗轉身。

而在這一市場經濟奇蹟誕生的背後,則是溫嶺70年來厚積薄發的產業變局——

三大產業比重中,非農產業比重逐年提高。

隨著經濟結構的不斷升級與優化,溫嶺這個“中國明星縣(市)”“國家級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在新的時代依然前景可待,未來可期。

工業製造之變——

從戶戶冒煙到全域升級

中國水泵看溫嶺。溫嶺大溪鎮104國道兩側,泵企錯綜林立。在這片熱土上,擁有著全國最大的泵業集群。

一組數據令人驚歎:溫嶺小型水泵的產量,佔全國市場的2/3,世界市場的1/7,其中井用潛水泵、農用潛水泵、家用屏蔽泵等多個品類產量全球第一,而全國7家小型泵上市公司,溫嶺就佔了4家。

2018年,泵與電機產業產值450億元,佔據溫嶺工業總產值的1/4。泵與電機產業是溫嶺製造業70年發展的典型縮影。

解放之初,溫嶺工業幾乎空白,只有一些機械、紡織、印刷、碾米等小作坊。1949年,工業總產值僅466萬元。

1950年,政府接管百年老字號阮萬昌醬園,建立溫嶺第一家國營工業企業——澤國釀造廠。如今,改制後的浙江萬昌醬園酒業有限公司仍酒香飄揚。而其所在的澤國,也已發展成為全國第三批發展改革試點城鎮、國家小城鎮建設試點鎮和全省首批小城市培育試點鎮,形成了以泵與電機、鞋與皮革、汽摩配、機床工具等四大傳統產業共同發展的新格局。

“改革開放前,大溪是溫嶺最窮的,土地少,飯都吃不飽。”60歲的大溪鎮工辦原主任徐裡林介紹說,當時的縣辦集體企業山市刀剪廠效益下滑,工人先做鼓風機,後來轉做水泵,於是誕生了溫嶺第一臺水泵。

村村點火、戶戶冒煙的小作坊模式降低了准入門檻,沿著老104國道,澤國、大溪等地工業經濟發展迅猛。1985年底,溫嶺全市股份合作制企業達7000多家。

1990年後,“一鎮一品”專業鎮相繼湧現,如澤國成為“中國小型空壓機之鄉”“鋁塑複合材料之鄉”“民族鞋業之鄉”,大溪成為“中國水泵之鄉”“中國水泵電容器之鄉”“中國日用品塑料之鄉”等。

1976年的年工業總產值僅2600萬元。目前,溫嶺有182家產值超億元企業,9家上市企業,連續多年躋身全省17強縣市前列。

如今的溫嶺工業,已進入“鳳凰涅槃”的關鍵時刻。

溫嶺經信局副局長王萍介紹說,溫嶺正在聚焦高質量、競爭力、現代化,通過全域整治升級、小微園區建設、推行標準地優質項目庫等途徑,全力打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系列組合拳。目前,在鐵路新區,國家級泵類檢測中心和省級泵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已初具雛形,在東部新區,泵業上市公司產業園基本成型,今後溫嶺以創建水泵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為抓手,打造泵與電機千億級產業集群。

農業生產之變——

從人畜耕作到智能機械

走進箬橫鎮農業大戶江福初的深加工廠,機器轟鳴,西蘭花經過清洗、殺青、預冷、瀝水、速凍、包裝等10來道工序,打上“箬冠”的商標,通過其自有的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銷往全國各地。

民以食為天。箬橫水系稠密,土壤肥沃,被譽為“溫嶺糧倉”。但新中國成立前,箬橫早稻畝產只有“一擔谷”,多數農民吃不飽飯。1949年,整個溫嶺農產品的總產量僅為12.4萬噸。

到了1955年,澤國的糧食平均畝產達到807斤,引起中央領導關注,國家為此獎勵了一臺拖拉機。次年,還成立了溫臺地區首個拖拉機站。

上世紀90年代之前,溫嶺多以種植小麥、水稻等為主。此後,蔬菜、水果種植和水產品養殖的比重越來越大。

新世紀以來,溫嶺在加快工業化進程中始終沒有忽視農業的基礎地位。箬橫鎮宣傳委員潘建華介紹說,早在2006年,箬橫就成立全省首家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會。目前,僅箬橫就有農民專業合作社98家,家庭農場119家,湧現出玉麟西瓜等一批品牌,成為省農業特色優勢產業強鎮。

翻閱溫嶺縣誌可以發現,溫嶺的糧食作物產量產值逐年增長,實現了農業生產從依靠人畜力為主向機械化作業為主,從“看天吃飯”到自動化作業、智能化控制、工廠化生產的歷史性轉變。目前,溫嶺全市擁有現代農業機械裝備達32000多臺(套)。

這些年,溫嶺以糧食生產功能區、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為平臺,著力推進農業轉型升級,農業組織化、規模化、標準化和品牌化建設卓有成效,併成為“全國漁業生產先進縣”“全省糧食生產先進縣(市)”和2012年農業部認定的第二批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還被評為國字號的“果蔗之鄉”“高橙之鄉”“大棚西瓜之鄉”“大棚葡萄之鄉”“草雞之鄉”“海蝦之鄉”“魚鯗之鄉”等。

商貿旅遊之變——

從物資短缺到品質生活

天氣漸暖,塢根迎來了旅遊旺季。各地師生紛紛來到浙江省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塢根“紅軍谷”,重溫紅色記憶。

塢根是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三軍二師的誕生地,被譽為中國東部的“延安”。近年來,塢根通過開發紅色資源,激活鄉村旅遊,借勢打造一村一品景區村莊。

“2018年,塢根共吸引遊客30萬人次,比2017年翻了兩番,人均可支配收入達40800多元,同比增長10.4%,美麗經濟效益日益凸顯。花溪村今年著手申報國家3A級景區。”塢根鎮宣統委員葉偉建說,而在解放之初,塢根陸路進出境貨物,都靠挑夫翻山越嶺從溫嶠、縣城、楚門等地肩挑背扛。

1987年,開建溫嶺首個公園——虎山公園;2002年,長嶼硐天成功創建國家4A級旅遊區;2013年,首家民宿營業……

如今的溫嶺,從沿海到山麓,“硐、山、海”三大特色旅遊區格局基本形成,滿眼綠意成為溫嶺全域旅遊發展的最動人底色。

2018年,溫嶺共接待國內外遊客1890萬人次,同比增長13.1%,旅遊總收入207.61億元,同比增長15.0%。

解放之初,相對於幾乎一無所有的旅遊業而言,溫嶺商貿服務業還算是有點薄產。1950年,全縣工商稅收為31萬元。商貿服務業的真正興起,則是改革開放後。

萬壽路這條商業街,當年有“台州第一街”之稱。上世紀80年代,為改變“看城市像鄉村,看鄉村像城市”的怪現象,溫嶺建起了“台州民資第一街”萬壽路。曾一時風光無二的萬壽路,現已不復往昔繁華,成為一代溫嶺人的城市記憶。取而代之的,則是日趨成熟的城市新區銀泰購物中心商圈和九龍商圈,特色鮮明的九龍匯商業步行街、新天地等商業街區等。

溫嶺還是台州唯一入圍省級批發零售改造提升試點縣市,首批跨境電商綜合服務體系“麒麟計劃”實施縣市之一。阿里研究院發佈《中國淘寶村研究報告(2018)》顯示,溫嶺以97個淘寶村的數量高居“2018年全國十大淘寶村集群”第三位。

2018年,溫嶺服務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51.4%,拉動GDP增長3.97個百分點,成為推動溫嶺經濟增長的主動力。

三大產業的蓬勃發展,映射的是溫嶺人越來越追求品質的幸福生活。

輝煌溫嶺70年之人文樂章

宜居福地 潤澤以溫

浙報跨版︱輝煌七十載 築夢新溫嶺

新建的五龍山公園成市民休閒娛樂新去處

在很多人眼中,溫嶺是一個有點神祕、也有點神奇的地方。

她,千百年來飽受颱風肆虐之苦,卻從不怨天尤人,抗颱風、築大壩、修海塘,還硬生生地把一個幾近廢棄的石頭小島變成全國知名的旅遊熱地,把看不見摸不著的千年曙光變成有景點會生錢的朝陽產業;

她,一直來偏居一隅且交通落後,卻從不屈服氣餒,走東北、闖西南、渡遠洋,還硬生生地在萬分之一的地盤上創造了千分之一的國民生產總值,使一個籍籍無名的濱海小城成為全國百強縣前30位的常客;

她,生來就是地少水缺資源匱乏,卻從不甘於落後,開先河、搶先機、爭前列,還硬生生地成為了在中國市場經濟大潮中屢創第一的弄潮兒;

……

不過,這一切的背後,都離不開一個字——“人”。

兼具山之硬氣、水之靈氣、海之大氣的溫嶺人,似乎總是有著化腐朽為神奇的力量,使溫嶺這座城市充滿著無窮的魅力與活力,使溫嶺這方水土洋溢著幸福的溫度與態度。

生態環境之變——

從粗放髒亂到美麗宜居

起風時,松濤陣陣,站在五龍山山巔遠眺,渾然忘我。

但這樣的美景,70年來,也曾失去過。溫嶺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林業科科長顏福彬介紹說,1984年的森林資源二類調查發現,溫嶺森林覆蓋率僅有25.07%。1989年,當時的溫嶺縣委、縣政府提出“三年消滅荒山,八年綠化溫嶺”。如今,溫嶺已被評為“國家園林城市”,森林覆蓋率上升到33.09%。

靜聽時,流水潺潺,走在寧靜的東月河岸邊,靜謐愜意。

同樣,這條溫嶺的母親河,也曾哭泣過。“上世紀80年代,人口快速集聚,兩岸低小散行業興起,河道迅速發黑發臭。”溫嶺市環綜委副主任顏海波回憶,2005年城市汙水處理廠建成後,曾一度好轉,但好景不長,根本擋不住汙染的“大軍”,母親河從此長“病”不起。

直到“五水共治”開始,溫嶺在源頭上實施截汙納管,並藉著“三改一拆”、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汙水零直排區”、“基本無違建市”創建的東風,拆違建、防源頭、治汙染,才讓林木蔥鬱、魚翔淺底。

水網密佈的澤國鎮,是溫嶺首個被命名為“國家衛生鎮”的鄉鎮。從鶴橋公園望出去,只見河岸兩邊的廢舊廠房和違法建築被拆除後,建起了划槳廣場、水幕牆、24小時自助書店等,令人流連忘返。

和“環境革命”一樣,同步開展的“廁所革命”“垃圾革命”,也在徹底改變著溫嶺的人居生態品質。

截至2018年12月底,溫嶺完成新改建各具特色的公廁1543座。“城市公廁革命正在向農村延伸。”溫嶺市環衛處主任謝興昌說,10多年間,溫嶺公廁完成了從露天糞缸、旱廁到簡易公廁、再到公廁驛站的轉變。

1994年,溫嶺有了第一座填埋場,一天處理300噸垃圾。2009年,建起第一個垃圾焚燒發電廠,後來又有了東部一期垃圾焚燒發電廠,總焚燒處理生活垃圾能力為1700噸/日。而二期項目,預計能實現全市垃圾焚燒總規模2700噸/日,其中包括汙泥處理300噸/日。

從“求生存”到“求生態”,從“盼溫飽”到“盼環保”,70年來,溫嶺的生態環境有著質的變化。

公共事業之變——

從保障乏力到全省領跑

從新中國成立之初的8所學校,到如今的294所學校;從1950年的一個電影管理站,到如今的17家電影院……

70年來,溫嶺在公共服務保障領域方面的基礎建設,有著前所未有的進步。就如醫療保障,溫嶺是2004年全省首個把普通門診醫療費用納入農醫保報銷範圍的縣級市,並首開全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特殊補償的先河。

不過,對於溫嶺老百姓來說,最直接、最顯著的變化,恐怕還要數交通出行。

今年59歲的浙江暢達運輸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盧曉,1979年子承父業投入客運行業,進入浙江省運輸總公司溫嶺站。盧曉的父親是溫嶺第一代客運司機,起初行駛範圍就是從黃岩到玉環,途經溫嶺僅有一個停靠點。1955年溫嶺縣汽車站建立時,其實只是一個遮雨的大棚。

憑藉水網密佈,溫嶺於1956年成立“公私合營溫嶺輪船公司”獨家經營全縣內河客運。1982年內河客運達到高峰,年客運量300多萬人次。1983年,陸路交通開始逐漸發展。1987年的內河年客運量僅有94萬人次。

1985年,溫嶺才有了第一趟出省的班車,開往上海。但此後發展十分迅速。

在溫嶺市交通局局長潘華榮看來,溫嶺人對造路是有情結的,骨子裡對交通建設懷揣著從無到有、從有到強的拼勁。

1994年2月,溫嶺撤縣設市,但每萬人擁有公路里程僅為2.5公里,處於全省倒數第二位。同年10月,溫嶺召開通村公路建設動員大會,並於1997年在全省率先實現“村村通公路”的目標。

路網在不斷延伸,也在不斷升級。1986年,藤嶺隧道通車,開創國內股份制建設交通的先河;1995年,全國最長高速公路隧道之一——甬臺溫高速溫嶺大溪至湖霧嶺隧道開工;1996年,溫嶺迎來了城市公交車;2009年甬臺溫鐵路溫嶺站開通; 2012年,台州首條城市高架、溫嶺城東高架橋開通;地處鐵路新區的溫嶺火車站,日最高峰進出站客流量能達4萬多人次……

潘華榮介紹,今後,溫嶺將呈現“七縱五橫”為骨幹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實現“138”交通圈。即溫嶺市內全域基本上能做到10分鐘上高速,30分鐘到市區以及台州中心城區,80分鐘到杭州。

人文精神之變——

從自強不息到開放包容

千百年來,溫嶺三面瀕海,是颱風最愛光顧的我國沿海城市之一。近70年來,直接登陸台州沿海的颱風有18次,其中溫嶺就有8次。

溫嶺人幾乎與生俱來的自強不息特質,表現出了“溫嶺式硬氣”——

1951年,為支持抗美援朝,勒緊褲腰帶捐出了兩架“溫嶺號”戰鬥機;1957年,為解決飲用水源問題,投工186.76萬工,僅用一年就肩挑背扛出總庫容量3500萬立方米的湖漫水庫……

在驚濤駭浪中挽救了千餘條生命的“平安水鬼”郭文標、紮根田間30餘年的“西瓜皇后”林燚、70年不忘初心的“溫嶺市少先隊終身總輔導員”俞明德、病魔纏身仍結對資助貧困大學生的“愛心水手”龔桂方、平均每年出海施救100多次的“海上飛虎隊”溫嶺市第四人民醫院……

他們,都是可歌可頌的時代楷模,是溫嶺的脊樑。

浙報跨版︱輝煌七十載 築夢新溫嶺

文化禮堂豐富民眾生活

最是書香能致遠。從東甌古國走來,溫嶺還飽蘸了海洋文化的開放包容和石文化的厚重堅毅。1987年,溫嶺縣圖書館包括(鄉鎮分館)總藏書僅17萬冊。32年後,全市圖書總藏量已達到150萬冊。

為了打通全民閱讀“最後一公里”,溫嶺連續9年舉辦全民讀書月活動,堅持全民閱讀一個都不能少,深化“東海詩歌節”“夫人峰文學季”“圖書漂流”“書香創建”等一批精品閱讀項目和品牌文化平臺建設;至2018年底,已建成300家家庭圖書分館,其中七成在農村,服務讀者超百萬人次;面向低齡幼兒家庭推出“童閱計劃”分級閱讀體系,在全市16個鎮(街道)建立親子閱讀驛站。

走進塢根鎮紅山村,文化禮堂裡的愛心對接廳、文明家宴廳、文明休閒廳等,令人耳目一新。塢根率先實施鄉風文明積分制,月月評分、公示、兌換,以“文明分”引來“文明風”。

作為浙江省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縣市,溫嶺積極探索文明實踐網絡管理新機制,開通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智慧雲平臺,實現全市志願服務資源供需有序精準對接,引導帶動更多的市民積極參與科技與科普、人文關懷、社會關愛等各類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

2014年底,溫嶺推出網絡正能量形象曙光獅。它融合了中國夢、千年曙光、傳統吉祥獅子等元素,通過漫畫等形式,利用新媒體傳遞正能量,迅速成為全國“網紅”。

人文素養不斷提升的溫嶺人,正在以新的姿態,擁抱新的時代,創造新的奇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