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都市報評論:“大、洋、怪、重”,本質是文化不足的體現

文化 三湘都市報 歷史 曾國藩 地理 三湘都市報 2019-06-21
三湘都市報評論:“大、洋、怪、重”,本質是文化不足的體現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日前,海南省民政廳發佈《關於需清理整治不規範地名清單的公示》,不規範地名84個,其中,海口共有26個、三亞14個。被判定為不規範地名類型的主要有四類:崇洋媚外、刻意誇大、怪異難懂和重名同音。

此次海南省重點清理整治地名的主要問題集中在“大、洋、怪、重”四個方面。除海南以外,陝西西安、福建廈門等很多地方,都開始要集中清理整治。據媒體報道,這是國家清理整治不規範地名的統一部署,所以接下來在全國範圍,都可能會掀起地名、小區名的改名浪潮。

有人甚至調侃:早上在“威尼斯”起床,中午到“維也納”辦事,晚上在“曼哈頓”吃飯逛街……這些“大、洋、怪、重”的命名,有巨大的商業因素在其中,尤其是一些小區的命名,追求洋氣名字的目的是為了看上去和聽起來更高端,更有利於抬升房價。取這些名字到底有沒有崇洋媚外的心理,暫且不論,只是這種取名必取洋名的行為,實際上是自身文化不足的體現。為什麼這麼說?因為無論是地名、宅名還是人名,取名一直是中國的一門大學問,我們不妨看看古人曾經給自家宅子或書房取的名字,例如王維的居室名“竹裡館”、曾國藩的書房名“求闕齋”等,這些名字無論是從寄情立志,還是躬身自省來說,都讓人聞之會心一笑,其中的文化內涵不言而喻。

反觀中國各地目前各種奇奇怪怪的洋名,除了只是一個符號,有多少文化含量和意義在其中?不過是生搬硬套將洋文“拿來”而已,取不出有內涵的名字,歸根到底是自身文化不足,在本土本族自有的文化中找不到適合的字詞來命名,於是轉而尋求“他者”文化,將洋名一股腦地搬過來。或者“語不驚人死不休”,取一個無比誇張誇大的名字,或者將文字進行奇怪的組合生成一個誰也不明白其意思的名字,讓人一頭霧水。

這些奇怪、晦澀的名字,所展現出的是取名者文化欠缺的一種思維侷促,正是這種思維的侷促性,才使得不少地方和小區的名字陷入“大、洋、怪、重”的窠臼。從整治和管理上來說,對這種情況進行規範具備一定的必要性,但更重要的是事前的防範和杜絕,在地名審批時便理應有一套預防“大、洋、怪、重”名字的管理制度,儘量避免事後大費周折地更名給老百姓帶來麻煩。此次清理整治也應如此,要最大限度做好相應工作,不給群眾的生產生活產生影響、帶來不便。

“地名”規範化,也是城市建設的內容之一,它所包含的文化基因、地理信息,並非簡單的符號傳遞,還是他人瞭解一個地方歷史文化的途徑之一,希望以後能少一些“大、洋、怪、重”,多一些有內涵的、與本土相適應的好名字。

■本報評論員 張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