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都市報評論 |“水氫發動機”,科技還是政績?

5月23日一篇“水氫發動機在南陽下線”的文章,將南陽市和青年汽車集團送上輿論風口。針對這一“黑科技”,輿論報以的卻是一邊倒的質疑和嘲笑,甚至有人拿它與曾經的“水變油”騙局相提並論。然而,更讓輿論質疑的,是南陽政府部門為“水氫發動機”的“背書”行為,還有傳言中的“當地政府平臺出資40億”這一消息。隨後南陽市當地政府部門相關負責人出來澄清,並沒有出資40億,但根據雙方的出資協議,“水氫”汽車等項目一旦評估,河南省南陽市高新區投資公司將按照51:49的比例,從市場上融資,投入到南陽洛特斯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最多,將投資40億元。

當地政府部門的這一說法並不能服眾。首先,青年汽車集團被人挖出“斑斑劣跡”——除了與南陽政府正在進行的83.16億元的合作外,十餘年間,青年汽車集團還與濟南、連雲港、六盤水、鄂爾多斯、杭州蕭山、石嘴山、海寧、泰安等8個地方政府合作,但很多合作項目都陷入中斷,一些還捲入糾紛。而對於這些,南陽政府在引進這一項目並與之開展合作時,是知曉的。那麼,明知有風險,為何還要執著地選擇合作呢?這恐怕不能排除地方政府的“政績衝動”。

其實南陽市的這種“政績衝動”不難理解。高新產業的發展,對一個城市的發展尤其重要,不少地方在調整產業結構的過程中均有發展高新產業的意願,也在朝這個方向努力。但從我國目前的情況來看,高新產業基本依賴於大城市的各項資源,主要原因在於大城市是產業的聚集區,還有高密度的人才,而南陽這樣的三四線城市是達不到這些條件的。之所以激情澎湃地選擇與青年汽車集團合作,或許是出於在條件不足的前提下卻有著發展高新產業的雄心,也因此,儘管面對的是一個有著不少信用劣跡的企業,卻仍然義無反顧地一頭紮了進去。

顯然,這種急切與盲目正好中了“圍獵者”的下懷。稍有常識者都不難推斷出,既然這一科技如此神奇,為何不選擇去北上廣這樣的一線城市落地和變現,而是選擇根本沒什麼車企的南陽市?至少一線城市的產業鏈、未來市場的發展,無論如何都完勝三四線小城市吧?而從前幾個城市與之的合作均告失敗的情況來看,恐怕也正是因為這一科技難以取信濟南、連雲港等地方政府,才使得青年汽車集團頻頻遭遇“滑鐵盧”。找到一個願意接納企業落地並有出資意向的地方政府,對青年汽車集團來說無疑是“瞌睡碰上了枕頭”,只是對南陽地方政府來說,卻是引火燒身。

這把火燒得南陽地方政府不可謂不尷尬,但這尷尬也如同當頭棒喝,至少讓南陽清醒地反思一下在招商引進項目時的輕率與衝動。這些年來,一些地方政府被“政績衝動”主導,對一些招商引資項目的審查、項目可行性缺乏科學論證和謹慎分析,比如有的地方引進一些重度汙染企業,以當地的環境換取GDP增速,地方官員的這種“拍腦袋決定”、急功近利型決策,往往惹得當地民怨沸騰。而南陽,只是另一個版本的“衝動”決策。

“水氫發動機”遭遇群嘲,可以說,是地方政府的低級失誤導致了這一後果,這低級失誤又源於長期以來的“政績衝動”慣性。不過,或許南陽地方政府能成為後來者的一個鏡鑑——在地方經濟發展中,保持科學態度和務實的精神是多麼重要。

三湘都市報評論員 張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