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雲和文丑廝殺五六十回合,為何卻殺不了文丑?

文丑 趙雲 高覽 三國演義 歷史的璀璨星空 歷史的璀璨星空 2017-09-28

趙雲是劉備麾下的五虎上將之一,武功蓋世,在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描述中幾乎未遇到對手,趙雲在巔峰時期,曾一回合刺死河北四庭柱之一的高覽,河北四庭柱即顏良、文丑、張郃、高覽,要知道,高覽武藝不低,和張郃差不多,官渡之戰,高覽曾和許褚、徐晃大戰,不分勝負。趙雲能夠一回合打敗高覽,為何和文丑大戰五六十回合卻贏不了他呢?

趙雲和文丑廝殺五六十回合,為何卻殺不了文丑?

當時趙雲是以保護公孫瓚為主,不讓文丑接近公孫瓚,所以不是主動攻擊。如果再戰幾十回合,趙雲應該能勝。再說文丑當時是差不多支撐不住了,又見公孫瓚的救兵來了才逃命的。

《三國演義》是這樣描述趙雲大戰文丑的:

文丑驟馬厲聲大叫:“快下馬受降。”瓚弓箭盡落,頭盔墮地;披髮縱馬,奔轉山坡;其馬前失,瓚翻身落於坡下。文丑急捻槍來刺。忽見草坡左側轉出個少年將軍,飛馬挺槍,直取文丑,公孫瓚扒上坡去,看那少年:生得身長八尺,濃眉大眼,闊面重頤,威風凜凜,與文丑大戰五六十合,勝負未分。瓚部下救軍到,文丑撥回馬去了。那少年也不追趕。瓚忙下土坡,問那少年姓名。那少年欠身答曰:“某乃常山真定人也,姓趙,名雲,字子龍。 磐河一戰是趙雲的出場秀,一少年將軍與河北名將戰成平手,可以說趙雲的單挑處子秀是相當成功的。但細細分析我們會發現僅與文丑戰平是趙雲的“汙點戰例”。

為什麼這麼說呢?

文丑與較強的武將之間的較量:與公孫戰不到十餘合,勝(暫定為十合);與趙雲五六十合,平;與徐晃合數不詳,勝;與關羽四合心怯,負。文丑的戰例中與公孫瓚的一戰最能說明其武力,公孫戰呂布是不數合,敗(暫定為五合內)。從公孫兩

戰來看文丑比及呂布存在一定差距,白馬一戰關羽四合令其心怯,而趙雲僅五六十合平文丑。這樣對比文丑武力容易給人感覺是:文丑弱於呂布,文丑弱於關羽,文丑平於趙雲。

金庸先生曾說趙雲是他最喜愛的三國人物,他認為在武力上就大戰長阪坡來看趙雲的武力似乎強過關羽、張飛,基於這個觀點,與被關羽斬殺的文丑戰平自然成為趙雲的“汙點戰例”!

趙雲和文丑廝殺五六十回合,為何卻殺不了文丑?

這樣引出另一個話題,為什麼會出現這個“汙點戰例”呢?

喜歡趙雲這號人物的人通常會以當時趙雲“年少”來為他開脫,“年少”與武將的武力以《演義》的邏輯有沒有影響呢?答案是肯定的,我們看一下各武將發飆時的年齡:呂布(190-198年)35-43歲,趙雲長阪按少年將軍23歲戰平文丑(190年)到長阪七進七出令徐晃、張頜不敢應戰(208年)41歲,關羽斬良誅醜40歲,馬超戰張飛時35歲左右。但是作為作者特意突出的人物是不應有“汙點戰例”的,那麼趙雲要戰平文丑作者至少要以“年輕少力”等藉口為他辨護,可是作者什麼也沒說,而且文丑這一戰後勝了徐晃就被關羽斬殺,這樣文丑與趙雲之間的武力比較就更為困難,難道作者真想說趙雲與文丑是完全的平局嗎?《三國演義》對比武力接近的武將通常會以一百合來分雌雄,如:呂布戰張飛,百餘合劉備急鳴金收兵;關羽戰黃忠,百餘合韓玄鳴金。作者為什麼讓趙雲五六十合平文丑草草收場而不讓他們百合後分出勝負呢?

趙雲和文丑廝殺五六十回合,為何卻殺不了文丑?

就以上幾個問題作解答:

趙雲單挑是不會輸的(按作者的意圖)。但趙雲這時也不能勝文丑,為什麼這麼說呢?文丑、顏良分別都戰勝了五十合平許褚的徐晃,倘若趙雲百合後取得了對文丑的優勢是不是可解釋為有可能強於呂布或說至少可以與呂布抗衡?若如此作者在前三國有意突出呂布的無敵光芒就要減色。為保存趙雲武力上限空間作者誇張了趙雲的“年少”,這樣後來成為無敵的趙雲在少年時不與壯年的呂布交鋒就被接受,而不將文丑擊敗是為了讓呂布的無敵形象不受損害。

說句題外話,趙雲戰文丑之前書中寫:“瓚弓箭盡落,頭盔墮地;披髮縱馬,奔轉山坡;其馬前失,瓚翻身落於坡下。”目的為說明趙雲戰文丑是公平單挑,若公孫瓚有弓箭在手文丑需要分心提防公孫瓚放冷箭,那趙雲“平”得就不光彩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