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之死不是諸葛亮的意思,但卻是他一手造成的!

魏延 諸葛亮 劉備 楊儀 福寧客 福寧客 2017-11-03

因為一部《三國演義》的影響,在不少中國人的記憶裡,蜀將魏延就是一個在腦後長有反骨的人物,這個說法,在小編十來歲的時候,就聽家人說起過,至今還記得。

魏延之死不是諸葛亮的意思,但卻是他一手造成的!

不過長大後,特別是自己看了《三國演義》和《三國志》以後,就覺得魏延其實並不是一個壞人,他甚至能稱得上是一個人才,特別是在蜀漢的後期,若沒有出事,他成為頂樑柱,然後力挽狂瀾,改變歷史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說這個設想,希望網友們不要罵小編無聊,其實只是自己的一些想法,歷史沒有假如,但既然聊上了它,假如一下,自我意淫一下,是否也能間接驗證一些歷史事實呢?

作為一代名將,魏延對蜀漢所做出的貢獻是有史可查,有目共睹的,甚至可以理解成他的功勞不輸於蜀漢集團裡的任何一個人。

在《三國演義》中,魏延的第一次出場,正值劉備攜民渡江敗走襄陽之時,可以說是劉備一生中最狼狽的時候,後有曹操雄師追擊,前有蔡瑁張允刁難,進退都沒有路可走。是魏延在襄陽城下與文聘大戰數十回合,最終還搭上了自己家人的性命,終於幫劉備解了圍。對於一個陌生人能這樣做,確實讓人震驚,當然,那是因為他看到了劉備身上的正氣和光明的前景,叫做士為知己者死吧。

魏延第二次出場,是在劉備攻漢上九郡的時候。當時,關羽在長沙遭到黃忠的頑強阻擊,又是魏延幫了他。最後魏延還救了黃忠,把劉備引入長沙。不然歷史上就沒有黃忠這麼一位五虎上將了。

但也就是因為這件事,諸葛亮一直說他是叛將,其實在那個年代,大家都在選領導人,魏延為什麼就不可以呢?

魏延之死不是諸葛亮的意思,但卻是他一手造成的!

後來,劉備取了漢中,他沒有選擇自己的創業夥伴張飛,而是選擇了魏延當漢中的領導人,這充分說明了劉備對魏延的能力和忠誠的認可,更主要的是魏延沒有辜負劉備的信任,在他鎮守漢中的15年中,漢中始終是穩如泰山。要知道,漢中當年對於蜀漢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北瞰關中,南蔽巴蜀,東達襄、鄧,西控秦、隴,可以說是蜀漢咽喉之地。

魏廷的戰攻還有一件,就是在諸葛亮北伐時期,大夥都知道諸葛亮北伐並沒有什麼進展,但是也取過幾次小勝利,這其中最主要的兩次就是魏延用偏師取得的,可見其軍事實力之強。

不過諸葛亮似乎一直都不欣賞魏延,雖然正史上並沒有諸葛亮殺魏延之說,但是魏延的人生結局確實跟諸葛亮有很大的關係,大概有三件事情,我們可以看出來。

魏延之死不是諸葛亮的意思,但卻是他一手造成的!

一是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謀被諸葛亮否決了,按當時魏延在軍中的資格,這件事魏延肯定是不高興的。

二是在街亭時諸葛亮重用了馬謖,而不是魏延,最終證明了諸葛亮的錯誤。但是漢軍的損失卻是要不回來的,魏延肯定有意見。

最後一件就是諸葛臨死之前的退兵安排,諸葛亮指定楊儀代理自己作為軍隊的臨時領導人,而在給皇帝的報告中又早已把蔣琬列為後備幹部,同時在軍事上又對姜維寄予厚望,但是他一直選擇性的忽略了一個最有資格的繼承人魏延。

客觀的說楊儀是什麼人,讀者朋友可能知道的並不多,而魏延當時在蜀漢的地位和戰功是無人可比的,所以這件事的安排,魏延心裡肯定非常不好受。

魏延之死不是諸葛亮的意思,但卻是他一手造成的!

所以魏延果斷拒絕了諸葛亮的命令,魏延的想法非常簡單,“丞相雖亡,我今健在,府親官吏自可扶柩回川,豈可因一人死而廢天下事,況魏延何許人,豈可為楊儀殿後將”,

結果魏延真的就反了,結局大夥都知道,被自己人殺了。但是魏延的反不是叛國,而只是一種自保,楊儀是什麼人,他魏延的死對頭呀,這樣的人掌握了軍權,他魏延能有好日子過嗎?北伐還有希望嗎?所以他必須跟皇帝把話說清楚。

魏延之死不是諸葛亮的意思,但卻是他一手造成的!

所以魏延的死,其實不過是蜀國文臣武將之間的權力之爭,所謂成者為王敗者為寇,故此,魏延只是這場權力之爭中的犧牲品罷了,跟叛國不叛國根本沒有關係。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