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中,我在朋友圈裡“死”去了

微商 騰訊QQ QQ空間 軟件 通信 電腦 騰訊 我們的存在 相思梧葉心情絮語 2019-04-04
不知不覺中,我在朋友圈裡“死”去了

(圖轉網,如侵刪)

01

有個小孩跟我說,真搞不懂你們這些老年人,明明QQ很方便,卻還要微信。

不由啞然,很想回懟他一句,老夫用QQ的時候,你們還沒有來到這個世界上呢。但是回頭想想,這樣也太欺負小孩了,乾脆不予迴應。

仔細想想,忽然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我的同齡人們,大都在同時使用QQ和微信,不同的是,QQ用於工作,微信用於生活。

QQ整天都登著的,不過基本處於隱身狀態,除了在工作群裡回覆各種信息,就是接收各種工作需要的文件。因為不怎麼在意,所以別人發給我們的信息,需要過好多天才能被我們發現,時間久遠了,也就懶得回覆了。

曾經的我們不是這樣的——

剛玩QQ那幾年,恨不得整天都掛在電腦上,看到什麼想到什麼,都會忍不住發一條動態,只有有人回覆了自己的動態或者給自己留言了,就會跟小時候得到了自己最喜歡的玩具一般欣喜若狂,一定要去看看對方是誰,字斟句酌給對方迴應。

在QQ空間種過菜,曾幹過為了偷菜定鬧鐘的傻事;也養過花,為了澆花還專門開了每月十塊錢的黃鑽,那時候的工資也才幾百塊錢。

當然,對我來說,最愛的就是寫字,把自己的喜怒哀樂發到空間裡,在別人的評論中尋找自己的存在感。

02

再後來,有了微信,,不知怎麼就用上了。

再看看身邊人,大家都在用微信,為了跟上大家的腳步,自然就把QQ打入冷宮了。

後來因為微信的支付功能越來越強大,我們發現我們的衣食住行都可以用微信解決的時候,就更離不開微信了。

雖然這一路走來,也曾經用過其他的網絡通訊軟件,但是用得最多的始終是騰訊的這哥倆。不是說那些通訊軟件不好,因為任何一個軟件,都有它自己的獨到之處,許是因為人到中年,開始變得念舊了,其它的那些通訊軟件,就算做得再好,我都用不習慣。

於是,就有了我們現在的常態,QQ是工作,微信是生活。

當然,也並不是這麼絕對,單位的各種通知,大多也是發在微信群裡的,只要群裡的消息一響,不用問,活又來了。

最開始的時候,我是把微信當做QQ來用的,把微信的朋友圈當做自己的QQ空間,經常寫寫心情,發發動態,偶爾也會晒一下照片,刷一些存在感。

清楚記得,有那麼一兩年,我們的朋友圈每天都會更新,如果哪天不更新,要麼就是被累癱了,要麼就是手機沒電了。

因為長得磕磣,外加做人特失敗的,所以始終沒有刷到多少存在感。

不知不覺中,我在朋友圈裡“死”去了

(圖轉網,如侵刪)

03

有人說,一個人的朋友圈記錄,其實就是一個人的成長史,心情的成長史。

然後,由於朋友圈的“熟人圈”功能,讓能夠看到我們的心情的都是熟人。你在朋友圈的喜怒哀樂,都會引起熟人的關注。

當你在朋友圈發了很喪的內容的時候,那些關心你的人,就會因為你的喪而倍感關切,或留言或發信息詢問你的近況,甚至你換一個頭像都會引起他們的多種揣測。

因為我本身一直都是一個很喪的人,表現在我的朋友圈裡,自然就顯得特別喪。

某天,無意聽到別人聊天說起我,有人因為我的喪而關切,但也有人對我的不順表示嘲諷;有人心生憐憫,有人幸災樂禍。

忽然間發現,同樣一個我,說的同樣一句話,在不同的人群裡會產生不同的效果,所謂真實的喪,不過是親者痛仇者快,那些對我來說只是簡單記錄的文字,卻會引起別人的無限遐想。

所謂塑造絕對真實的自己,其實是不存在的。

慢慢的,跟很多人一樣,學會了在朋友圈掩飾自己。

回頭想想,這很正常,就像朋友所說的那樣,成年人的世界本就是有一個逐漸把哭聲調成靜音的過程,與其讓自己的心情天崩地裂,不如讓它在密閉的空間裡默默發酵。

04

跟很多人一樣,在朋友圈裡,現在打開朋友圈,看到最多的就是微商。

最早的時候,對於朋友圈的微商,我一直很讚賞。他們利用社交平臺,推薦自己的產品,讓手機產生應有的經濟效益,我本身充滿了無限敬意。

就連我自己,也曾是其中的一員。

直到某天朋友告訴我說,我發的微商圖片,讓人覺得很煩,有了無數次屏蔽我的衝動,我才開始反思自己的做法——對我看來很正常的商品推薦,在別人那裡卻成了佔用流量的圖片垃圾。這本身就充滿了諷刺意味。

朋友的說法毋庸置疑,本來是因為關心你,打開你的朋友圈,看到的卻是一大堆毫無用處的圖片,著實有一種一腔真心給了狗的感覺。

促使我離開微商圈子的,是因為後來這個圈子整個都被黑化了——

打開朋友圈的時候,在不同的人那裡,看到的都是同樣的宣傳文案,自然也就失去了閱讀的興趣,最要命的是,有的文案根本沒有邏輯可言,個別微商的虛假宣傳,純粹把我們當錯了豬腦子。

而且,看到朋友圈的微商們個個月入過十萬,今天買個飛機,明天買個火車,再過兩天他們又喜提宇宙飛船的時候,我的生存焦慮自然也就越來越強烈。

為了緩解這種焦慮,我屏蔽了很多人。異位而思,屏蔽我的人,應該也不在少數。

不知不覺中,我在朋友圈裡“死”去了

(圖轉網,如侵刪)

05

朋友圈,重點在“圈”字上,按照通俗的理解,“圈”的基礎是志同道合。

然而現實的情況卻是,在我們的朋友圈裡,很多人並沒有與我們生活在同一個世界,你發在朋友圈裡的東西,不僅得不到想要的迴應,而且很多時候只會帶來惡意的揣測。

生而為人,註定孤獨。在這個匆忙的世界討生活,除了個別幸運人,大多數人都有很喪的時候。很多時候,我們需要那樣一些人,讀懂我們的痛苦,給我們想要的迴應。

只是很遺憾,在朋友圈的這種熟人交際圈子裡,想要得到這些,真的很難。

很多時候,我們書寫自己的心情,只是想要某些人看到,得到他或者她一個抱抱的表情,就算得不到,一個點贊也好。

然而,在這個世界上討生活,每個人都舉步維艱,大家都那麼忙,又有誰會理解你的傷春悲秋,在很多人看來,在朋友圈裡寫心情,還不如轉發雞湯有用,至少那樣會看上去很美。

在真實的人生裡每天都打了雞血般勵志,卻在虛擬的世界裡孤獨絕望。不經意間,這早已成為了我們人生的常態。

與其把自己的不開心讓別人看到,不如就著歲月獨自嚥下,無論那些滄桑的歲月有多麼難入喉,都是你不得不經歷的生活。

就這樣,不點贊,不評價,也不再記錄什麼。

在我的朋友圈裡,我“死”去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