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巴黎聖母院》之前,雨果就意識到這座教堂終將消失

引言:巴黎聖母院屋頂不幸發生火災,尖塔在熊熊大火中倒塌,整個世界為之哀慟。但對於中國人民來說,這場大火難免令我們想起另一場大火——英法聯軍燒圓明園放的那一把。果然,一看網上的評論,很多人都在說“蒼天饒過誰”(即日起至 4 月 30 日,今日頭條海量小說全場免費)。

寫《巴黎聖母院》之前,雨果就意識到這座教堂終將消失

我承認我也想起了那段屈辱的歷史,但那種狹隘的復仇觀念並沒有在我的心中停留太久。巴黎聖母院是文明的結晶,它遭到破壞不只是法國人民的損失,更是世界文明的損失。再者,800多年來它不過是靜靜地矗立在塞納河畔,如今在遭受大火之後還要承受歷史的怒火,這是極不公平的。甚至對於法國來講,它也只不過是一個最公正的歷史見證者,而不是參與者。這一點在雨果的《巴黎聖母院》中體現得很清楚,只不過是被大家忽視了。筆者將在下文從雨果為什麼寫《巴黎聖母院》以及《巴黎聖母院》同時包容克洛德和卡西莫多兩個方面闡述這一問題。

一、雨果為什麼要寫《巴黎聖母院》

在《巴黎聖母院》的初版序言中,雨果曾交代創作這部小說的緣由:在參觀聖母院時,在一座尖頂鐘樓的陰暗角落裡,發現了用大寫希臘字母刻成的“命運”一詞,其中所蘊含的宿命和悲慘的意義,深深震撼了作者的心靈。雨果由此推想必有一段悲慘的歷史、必有一顆苦難的靈魂被埋在了歷史之中,於是動筆寫下了《巴黎聖母院》。

寫《巴黎聖母院》之前,雨果就意識到這座教堂終將消失

值得注意的是,雨果還提到一點:在牆上寫這個詞的人,幾百年以前已從塵世消逝;就是那個詞,也已從主教堂牆壁上消逝,甚至這座主教堂本身恐怕不久也將從地面上消逝。由此不難看出,雨果對巴黎聖母院這座偉大的中世紀建築有著極其深厚的愛。而他寫作《巴黎聖母院》,必然還懷有讓這座建築在文學中永垂不朽的心理。

在《巴黎聖母院》的第二版序言中,雨果曾明言:如有可能,讓我們激發全民族的熱忱,去愛護民族建築藝術吧!作者宣告,本書的主要意圖之一就在於此,他一生的主要目標之一也在於此。當時中世紀建築遭受到了極大破壞,雨果不止一次站出來反對破壞歷史文明的可恥行徑,《巴黎聖母院》這部小說可視為他最具藝術性、最聲勢浩大的一次反對。

寫《巴黎聖母院》之前,雨果就意識到這座教堂終將消失

事實上,雨果不僅是一位關心本民族文化遺產的作家,他還是一位具有世界人道主義情懷的大文豪。當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雨果是第一位站出來譴責英國和法國強盜行徑的國際友人。雨果悲憤地寫道:有一天,兩個強盜闖入了夏宮,一個動手搶劫,一個把它付諸一炬……在將來交付歷史審判的時候,有一個強盜就會被人們叫做法蘭西,另一個,叫做英吉利……

寫《巴黎聖母院》之前,雨果就意識到這座教堂終將消失

因為雨果如此崇高的人格,我們有理由相信:《巴黎聖母院》不只是為巴黎聖母院而寫的,它是想為地球上所有歷史文化遺產做代言。

二.《巴黎聖母院》同時包容克洛德和卡西莫多

《巴黎聖母院》是一部偉大的浪漫主義小說,其核心是美與醜、善與惡的對照。在《克倫威爾·序言》中,雨果曾這樣寫道:萬物中的一切並非都是合乎人情的美,醜就在美的旁邊,畸形靠近著優美,醜怪藏在崇高的背後,美與醜並存,光明與黑暗相共。在《巴黎聖母院》中,對照是雨果最常用的藝術手法。艾絲美拉達、卡西莫多、克洛德和弗比亞等人構成了一個美醜善惡的對照系統,多數讀者和論者都將注意力集中在了艾絲美拉達和卡西莫多的對照以及卡西莫多和弗比亞的對戰之上,卻忽視了卡西莫多和克洛德的對照。其實,以巴黎聖母院作為主體的話,卡西莫多和克洛德的對照是最為深刻的。

寫《巴黎聖母院》之前,雨果就意識到這座教堂終將消失

卡西莫多是《巴黎聖母院》中塑造得最為豐滿的一個人物,他是一個被遺棄在巴黎聖母院門口的畸形兒,長著幾何形的臉、四方形的鼻子和一張馬蹄形外翻的嘴,並且耳聾、駝背、獨眼,是一個十足的醜八怪。但是他的內心卻是無比善良無比純潔的,甚至還是無比細膩無比敏感的。克洛德對他有收養之恩,於是他把克洛德當作一個超脫世俗世俗意義的父,心甘情願為他赴湯蹈火,為他忍受酷刑。艾絲美拉達對他有滴水之恩,於是他為她留下了平生第一滴眼淚,並且決定此後要用全部身心來報答她。這是怎樣一顆高貴的靈魂啊!

寫《巴黎聖母院》之前,雨果就意識到這座教堂終將消失

克洛德自小由父母決定終身從事聖職,在學校隱修期間專心致志勤奮好學,父母去世之後也承擔起了一個兄長的責任,傾心呵護自己的弟弟。當看到被遺棄在聖母院門口的卡西莫多之時,他也顯露出了自己的慈愛之心。但是,遇到艾絲美拉達之後,他怎麼也壓制不住自己內心的慾望。他先是汙衊艾絲美拉達為巫女,企圖通過這種方式使她離開自己的視線;無果後又命令卡西莫多去偷搶艾絲美拉達,當事情敗露後他獨自逃走了,看到卡西莫多被綁在恥辱柱上他選擇了視而不見;當撞見艾絲美拉達和弗比斯約會後,他妒火中燒刺向了弗比斯,並且將此嫁禍在艾絲美拉達身上。這是怎樣一顆醜陋的靈魂啊!

寫《巴黎聖母院》之前,雨果就意識到這座教堂終將消失

但是,克洛德和卡西莫多都是生活在巴黎聖母院中的一員。千百年來,多少克洛德陰鬱地躲在柱子後面窺視外面的世界,又有多少卡西莫多在鐘樓上下翻飛發出痛苦而絕望的聲音?但巴黎聖母院從不是一個參與者,它只是一個見證者。它只能矗立在那裡,靜靜地觀望著人世間的愛恨情仇生老病死。它不會迎接好人,也不會排斥壞人,它只能被動地接受一切,任歲月匆匆流逝,在身上留下滄桑的印記。

那種歲月留下的滄桑印記,我們稱之為歷史。而穿越漫長歲月的人造物,我們稱之為文明。它們見證了各個時代人類的善惡美醜,歷經了各個朝代的輝煌與衰敗,同時也包容著一切。它們代表著人類的過去,承載著人類的回憶,理應得到我們每一個人的尊重和愛護

參考文獻:

雨果 《巴黎聖母院》、《巴黎聖母院序言》、《致巴特勒的一封信》、《克倫威爾·序言》

楊小厲 《論<巴黎聖母院>中的人物對照藝術》

柳鳴九 《雨果創作評論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