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憶!濰坊坊子百年老站...

追憶!濰坊坊子百年老站...

喜歡上一座城,因為那裡有我們心愛的人;愛上一座城,不單單是因為這裡住著我們愛的人,我想,更因為這座城所散發出的某種靈氣,潛移默化滲透於我們的生命中,無形中滋養著我們渺小的靈魂,感化著我們無法停下的那顆心。在奔波忙碌的日常生活中,因為心中那座“城”的存在,讓我們明白了,怎樣才算是真實的活著。這些也許就是我們之所以愛上他的緣由。

我很幸運,在我年少懵懂時,恰逢遇見了我喜歡的這座城:坊茨小鎮,並一同深深地愛上了鎮中的坊子火車站。

現今的人都稱坊子火車站為“百年老站”,故因大洋彼岸德國友人的一封關於“百年建築待以維修”的來信,悄然翻開了他那段塵封百年之久,榮辱不驚的歷史故事。而我不喜這樣稱之。不光我不喜,同我一樣在這裡一同長大成人的70、80後,幾乎都不願意這樣稱之他為“老站”。

在我們由淺到深的記憶中,坊子火車站始終是那個與我們一起手牽手,一起你追我趕玩到大的夥伴。

追憶!濰坊坊子百年老站...

早前,日耳曼式建築風格的站房前,還沒有被低矮的鐵欄杆圍起來。我們這些頑童,每逢放學後,偷著晚霞的餘光,都會在這裡逗留上10來分鐘。到站房門口兩邊壘得出溜滑的斜坡上,你爭我搶擦上會兒“滑梯”;接著會習慣性地跑到不遠處,五、六個孩子圍起來剛剛能抱住的楊樹底下,挖一個小圓坑兒,全身心地趴在坑窪不平的土地上,彈上幾局玻璃球。玩得滿身是土渣,玩得盡興而歸。

追憶!濰坊坊子百年老站...

還有鋪著暗紅色方磚的站臺、壘著高高水泥臺階的行李房,呈扇形分佈的機車庫、八角攢尖的炮樓,橫貫濰坊全境,向北注入渤海,其上游在坊子站鐵路橋緩緩流過的東河……,在春的綠意萌芽中,在夏的蟬鳴聲中,在秋的深沉沉思中,在冬的皚皚白雪中,點點滴滴閃現著我們靈動、快活的身影,猶如暢遊在各種夢一般精彩紛呈的小人書裡,一頁頁翻閱著,一本本無聲息地點燃著我們逝去的天真美好的少年時光。

我們飛揚的青春是在站上悠悠盪盪穿行著的綠鐵皮火車上尋到了詩與遠方的影子。當我們用力地捕捉詩與遠方的足跡時,那趟承載著青春夙願的綠鐵皮火車悄然從我們的視線裡,消失的無影無蹤。剩下的只有黑黝黝的鐵皮貨車。還好,即便這裡少了熙攘的旅客,但青春還是激揚的,嘹亮的火車鳴笛,每天依舊會如實穿過小鎮上空,告訴世人,他依然響亮的存在著。

存在著的還有與他共度童年,共度青春歲月的我們。

只是,從那之後,日耳曼式建築風格的站房前,在厚實半人高的水泥圍牆上架起了矮矮的黑色鐵欄杆。我們的視線穿過鐵欄豎條大門,由下而上飄動著,這時突然發現,天如此的藍,如此的高遠;突然感到陽光普照下的坊子火車站多了幾分神祕,質樸的氣質;突然覺得我們曾如鳥兒般嘰嘰咋咋玩耍的這塊兒視為“城堡”之地,原來竟是這麼神聖。

追憶!濰坊坊子百年老站...

在這片神聖之地,我們在熟悉的角落裡,把朦朧的心事傾訴於他;把生活中過不去的坎兒交付於他;把沉浮的人生袒露給他。一年復一年,在他剛毅的外表下,那顆不染世俗的心,一次次洗禮著我們迷茫又及易迷失方向的年輪。在回首走過的經年時,那一圈圈年輪是那樣的圓,那般清晰。

時光流逝,歲月流轉,在我們將要為三口之家奔赴新的人生征程時,一串串關於你——坊子火車站的段段百年鏗鏘逸事,不經意間,擾亂了我們這些曾經自認為是與你一起瘋到大的同伴們的思緒。

在真實確鑿的考證面前,我們無法去假設,更不能否認關於你一個世紀跌宕起伏的歷史。

那時的坊子火車站所在地還是一片荒野,與這裡相近的只有前後張路院、南北寧家溝幾座村莊。1900年,一支德國探礦隊在這裡鑽探,發現總儲量為300至350萬噸的煤層。1901年,德國組建的華德山東礦業公司在這裡開鑿出了第一口煤井。因為附近有一家生意十分興隆的店鋪名叫坊子,煤井故被命名為“坊子豎坑”。其時,膠濟鐵路正由青島向濰縣(現在的濰坊)推進,為了掠奪煤炭資源,德國侵略者讓一路西行的鐵路向東南方向拐了一個彎兒,在距煤井2公里的地方修建了一座火車站。這座高10.8米,佔地面積527.87平方米的德國二級標準建築便是我們深深愛著的你——坊子火車站!

1902年6月,坊子站開通運營,10月30日,有10列各載15噸石煤的列車抵達青島。自此,德國侵略者開始了對坊子煤炭資源的掠奪性開採。

追憶!濰坊坊子百年老站...

為了方便煤炭運輸,德國侵略者將坊子站建為二等車站,成為膠濟鐵路沿線56個車站中的4個高級車站之一(另外3個為青島、濟南、張店站)。它不僅設有售票室、候車室、站臺、貨場,還設有手搖轉盤、機車庫、機車修理廠、檢車段、給水所、電報大樓、警務段等,形成一個集旅客和貨物運輸、蒸汽機車與車輛檢修、蒸汽機車上水上煤、電報接收發送以及警務警備於一體的綜合性車站。其時,列車在坊子站的停留時間為15分鐘,而在與它相鄰的濰縣站僅停留3分鐘。車站在裝運煤炭、運載旅客的同時,還承擔給蒸汽機車加煤、加水的任務。煤炭從地下開採,水則取自東河。給水所就建在東河邊上,一個磨盤形的取水口由河岸伸入河裡,它將東河水抽進蓄水池、蓄水井,幾經過濾後供蒸汽機車使用。為了守護這套給水裝置,德國人還建造了炮樓。加完煤、水的蒸汽機車有時需要駛上手搖轉盤,調頭後,再駛往青島、濟南。

追憶!濰坊坊子百年老站...

煤炭的開採、鐵路的建設、車站的開通運營,吸引來了德國鐵路工程師、鐵路技術員、礦長、礦工等。他們在火車站的西部、文化街西側,設置德國駐坊子行政、軍事機構,建造供官員和職員居住的別墅,修建醫院、學校、教堂、郵電局、領事館等公共設施,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生活區。

與此相對,中國百姓則聚集、定居在坊子站南側。他們最初生活在火車站旁邊的茂林街,擁擠在低矮、密集的木屋之中。茂林街原是一片茂密的樹林,被闢為生活區後,人們就地取材,將街道命名為茂林街。這裡的居民多為隨著膠濟鐵路的修建從膠州、高密等地來的從事鐵路 工作的勞工,還有一部分德國人從全國各地招募的礦工,僅“坊子豎坑”,德國就僱傭勞工3000餘人。還有一些則是到火車站開煤棧、商號,從事商品貿易的生意人以及進行貨物人力運輸的勞動者。

車站的開通運營,帶來了人口的流動,商業活動的繁榮促進了旅店、飯店等服務業的發展。坊子日漸繁榮起來,人口不斷增加,市街規模不斷擴大,茂林街改名一馬路,與它相鄰的街道則為二馬路、三馬路。坊子形成了一馬路、二馬路、三馬路華人生活、商業區。

追憶!濰坊坊子百年老站...

1904年,清政府在此設立行政管理機構,闢為商埠,稱為坊子鎮。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德開戰,日本以戰勝國的身份強行接管了德國在坊子的一切權力。為了滿足大量輸出煤炭及輸入工業產品的要求,日本侵略者在沿用德國建造的鐵路設施的基礎上,又在坊子站增修了股道,設立了調車嘗機務段,建造了鐵路區倉庫。

1922年,中日兩國簽訂《解決山東懸案》二十八條和《附約》五條,規定日本將膠州灣和膠濟鐵路歸還中國。1923年1月1日,坊子站被中國收回。1937年七七事變半年後,膠濟鐵路全線淪陷,坊子站又重新被日本帝國主義侵佔,直至抗戰結束。

依靠鐵路運輸,日本帝國主義對坊子的煤炭資源進行了更加瘋狂的掠奪,同時通過鐵路運輸兵力,實施對中國的侵略。為了抵抗日本帝國主義,坊子地區掀起了英勇的抗日行動。1926年春,中共坊子鐵路支部成立,這是坊子的第一個黨支部。1928年,五三慘案爆發,日本帝國主義由青島向濟南運兵,抗日英雄懷著滿腔仇恨,在坊子站以東扒毀了鐵路,阻止了日寇西上的兵車。

抗戰結束,遭受半個世紀蹂躪的坊子終於回到祖國的懷抱。然而,由於德日的掠奪,坊子煤礦已被大量開採。隨著煤炭產量越來越低,坊子站承擔的煤炭運輸任務越來越少。1984年,膠濟鐵路複線改造,不再承擔煤炭運輸重任的坊子站退出正線,那個拐了82年的“彎”被拉直了,火車一路向西,經過濰坊,直抵濟南。自此,坊子站從一個正線車站變為支線終點車站,由一個二等區段站降為三等站,1990年又降為四等站。昔日的坊子機務段也由原來的獨立站段變成青島機務段的一個車間,直到最後被撤銷,現今保留下來的只有廢棄的機車庫、機車修理廠、上煤臺等。

你曾經的繁華和現在的安靜讓我們貼切的感觸到了兩個完全不同的坊子火車站,深刻領會到了發生在中國大地上的戰與火、傷與痛給予我們的警示:勿忘國恥,砥礪前行;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

不管你的身份怎樣的轉變,在我們心中,你永遠是我們最初深深愛著的坊子火車站;在我們的記憶之中,你還是與我,與我們一同共歡喜、共度難、共成長的好夥伴。

追憶!濰坊坊子百年老站...

正如在坊子站已堅守崗位35年的50多歲扳道員杜偉躍師傅告訴我們的“儘管這裡沒有了往日的熱鬧紛繁,但在這裡工作的每位鐵路工人仍然選擇堅守,無論颳風下雨、節假日,都在崗位默默奉獻。不管時代如何發展,這裡都是鐵路大動脈的一部分。”

看著杜師傅靜靜地等候著列車的到來,看著他扳動著沉重的道岔,耐心地引導著一列列火車前行,我們的心裡溫暖而踏實……


作者:張鳳,自稱蝸居坊茨小鎮的一員。喜愛在文字裡打轉的自由寫手,喜歡用文字的色彩與你們交流。望自己用心譜寫的文字,可以給你們的生活帶去小小的驚喜與絲絲生命的力量。

來源:坊子發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