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本是一座城

圍城 婚姻 芥末辣 2017-06-08

記得第一次讀《圍城》是在念初中的時候,那時只當是課外讀物來看,看的是故事,也無法體會出那種無形圍城的存在。近來又一次讀了錢鍾書先生的《圍城》,感觸良多,以前會因書中精彩幽默的比喻和主人公們的妙言趣語而大笑不止,現在會心一笑的同時感受到的是主人公們命運的些許無奈和悲涼。

主人公方鴻漸是一個典型的知識分子,他善良卻懦弱,有想法卻疏於行動,不單純卻也不夠成熟,書中以方鴻漸的經歷為主線,向我們展示了婚姻、事業和社會這幾大圍城。讀過此書的人,最熟悉的話應該就是“婚姻是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裡的人想出來”,當然,圍城的象徵意義已不僅限於婚姻這層次,它充斥著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我們的生活本就是一座城。

生活本是一座城

俗話說,遇一人白首,擇一城終老。我們的生活是從一座城開始的,這座城給了我們舒適和安定,這座城是我們所有生活開展的平臺,這片土地孕育著我們,這座城是我們安定感、歸屬感和滿足感的來源,而不是一種可怕的束縛和壓力,沒有這座城,何談生活。

我們的工作是一座城。在當今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裡,很多人,尤其是現在的年輕人們,往往不能或不願承受來自自身工作的壓力,不用積極進取的態度來面對工作中遇到的難題,只會看著他人的工作感嘆,想著如何跳槽,如何擁有更令自己愉快的工作,殊不知別人的工作也同樣需要打拼,別人的成果也同樣是用汗水澆灌。不斷想要跳入他人的工作圍城,只會讓屬於自己的城池荒蕪,最終一無所獲,耽誤了青春,延誤了自己。我們要幹一行愛一行,工作的圍城,需要我們用心守好。

婚姻是一座圍城,這是最受認同的一句話,尤其是廣大的男性同胞們。也許人們更加認同的是婚姻所帶來的束縛,往往一提起就聯想到它帶來的不自由和各種責任,無形中就在暗示自己,婚姻是一種包袱,存在這樣的心態,那麼婚姻對於他們來說不僅僅是一座圍城,甚至可以說是一座牢籠。過度的誇大它的束縛只會讓人產生負擔感甚至逃離感。三生有幸遇到你,何不一起構築幸福的城堡。

思想是一座圍城。記得小的時候,老師在黑板上劃了一道橫線,線上又畫了一個半圓,讓同學們想象這是什麼,同學們的答案五花八門,連老師都驚異於我們的想象力,然而長大後的我們,在看到這樣的圖畫時,給出的答案往往是相似的甚至一致的,簡單、通俗、毫無想象力。我們的思維被禁錮了,被鎖在圍城中衝不出去。上一輩的人也總是喜歡用他們自身的經驗去教育下一代人,他們會為你制定出許多他們認為合理的條條框框,例如你一定要讀書,一定要學什麼專業,找一個什麼工作,選擇一個怎樣的伴侶,過一種怎樣的生活……一點點超出他們這個框架的東西,都有可能被認為是不對的、叛逆的,他們會說大家都是這樣生活的,你為什麼要和大家不一樣?其實他們所說的大家也不過是一個小圈子或者大一點的圈子裡的人。這樣的長輩我們身邊太多,我們同樣也感激長輩們的過度關心,畢竟所有都是因為愛護。然而不得不說,思維定勢,禁錮的不只是我們的想象力,也禁錮了我們生活的能力,生活是創造而不是複製,這是一座應該摧毀的圍城。

婚姻與工作、家庭與社會,都是一座城圍著另一座城。圍城本身並非一個貶義詞,作者也並非是批判圍城,關鍵在於處在圍城中的人們所持的態度和採取的行動,不是每一座圍城都適合逃離,也不是每一座圍城都適合守護,人們在圍城中進進出出,際遇不斷改變,角色不斷轉換,在 “生活”這個圍城世界裡,我們要端正態度,珍惜擁有,既不誘於外在美好,亦不困於圍城之中。

生活本是城,一個人,一座城,活好一顆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