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5種媽媽就算累死,也養不出好孩子,尤其是最後一種

玩具 幼兒園 早期教育 親子成長 做孩子的老師 2017-04-04

教育孩子可謂是一門大學問,對於教育孩子這個問題,這可讓很多父母都頭疼。

前幾天看到這樣一個新聞報道:一個媽媽辛辛苦苦的把孩子兒子養大,當孩子大學畢業後,有工作了。媽媽很是欣慰,可是兒子每次工作,不到一個月就會辭職,每天抱怨離家太遠、工作量大、還要加班、太苦太累,自己快要受不了。

於是就這樣渾渾噩噩過了兩年,這兩年時間兒子在家過得心安理得,拿著媽媽僅有的工資上網打遊戲,去外面消遣。

每當媽媽質問孩子的時候,孩子卻振振有詞、有理有據的說:“如果你不能養活我一輩子,為什麼從小對我那麼寵溺?!”

這5種媽媽就算累死,也養不出好孩子,尤其是最後一種

其實,當我看到這則新聞之後,我覺得很不可思議。而有關專家的解讀也讓很多家長陷入沉思:我家是不是也有這種潛在危機?

從小,老一輩的人就告訴我們:“小不忍則亂大謀。”“小虧不吃吃大虧,小苦不吃吃大苦。”我們作為父母怕孩子吃苦,就幫孩子承擔一切,包辦一切,雖然免掉了孩子的哭鬧,但是卻無情的剝奪了培養孩子品格和能力的機會。

這5種媽媽就算累死,也養不出好孩子,尤其是最後一種

都知道,每個人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但是如果教育方式不正確,那也是於事無補。

1、熱衷攀比型

中國媽媽是出了名的愛攀比,媽媽們總是喜歡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攀比,不管是買玩具還是上補習班,甚至有的家庭還要晒車晒房晒旅遊。

別人的孩子去補習班,媽媽就要孩子去,不管孩子願不願意;孩子考了前三名,就要讓孩子趕超第一第二。漸漸的,孩子只看分數,只懂吹噓,不知道如何學習,不懂學以致用。

這5種媽媽就算累死,也養不出好孩子,尤其是最後一種

2、過分愧疚型

我們都知道德國父母教孩子嚴謹,經常對孩子說:“你得先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而中國家長讓孩子自由成長的時候,則是充滿焦慮,容易愧疚自責。

孩子上幼兒園忘記帶某個東西,卻毫無擔當的埋怨媽媽:“都怪你,忘了給我裝上,害我被老師罵!”而媽媽:“對不起,媽媽一著急就給忘了,下不為例。”

媽媽的這種付出,很難得到回報,當孩子碰到難題,只會怪別人,只會找客觀理由,無法找出問題的根本原因,更沒辦法進步。

這5種媽媽就算累死,也養不出好孩子,尤其是最後一種

3、控制極強型

這種類型的媽媽把“聽話”當做評判孩子好壞的標準,很多媽媽眼裡,孩子沒有按照你的規劃生活,你就認為孩子“叛逆”。

往往這種,孩子長大後,媽媽還要繼續管著,為孩子鋪路,成為“媽寶”。

這5種媽媽就算累死,也養不出好孩子,尤其是最後一種

4、過分擔憂型

比如帶孩子外出,媽媽總是嘮叨:多穿點,別亂摸東西.....

對孩子的擔心,是媽媽腦子裡永遠無法擺脫的,當然,這根社會上那些種種不安全因素有著很大關係。

其實,你給孩子積極暗示,孩子就會更健康、更優秀;如果你總是給孩子不好的心理暗示,孩子可能真的會朝著不好的方向發展,也會變得更敏感。

這5種媽媽就算累死,也養不出好孩子,尤其是最後一種

5、“孩奴”型

“孩奴”型是形容有些父母一生都在為了子女打拼、忙碌、掙錢,卻失去了自我價值體現的生活狀態。

父母們可以試著問問自己,有了孩子以後,是否還有真正屬於自己的時間?

很多媽媽經常都抱怨,做媽媽前後差距大:做媽媽後,迷失自我,整天圍著孩子轉,與老公接觸的時間少,與朋友聯繫時間少了,業餘興趣也少了。為了家庭和孩子,推掉各種活動,甚至放棄原本輝煌的工作,無論是心甘情願還是被迫無奈,好像只有這樣“全心全意”的付出,才稱得上是一個稱職的好媽媽。

但真的是這樣嗎?其實不盡然,首先,這樣副作用很大,因為會增加孩子的愧疚感,造成孩子對金錢的關係沉重艱難,可以負責任的說,“孩奴”型父母對孩子的成長弊遠大於利。

這5種媽媽就算累死,也養不出好孩子,尤其是最後一種

媽媽們不要總是怕孩子受到傷害,如果你愛孩子,就應該學會放手,讓孩子自己嘗試,你要知道,你越捨得用孩子,孩子才會越有出息,你越相信孩子,孩子才會更有能力!

我在育兒方面有豐富的經驗,如果你想要諮詢或瞭解其它育兒知識。

歡迎私信我微信號:873685304(長按複製粘貼)我會免費贈您一本精品育兒書籍,你想要的答案這裡都有,讓我們為孩子的成長共同努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