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新生“入園焦慮”不只是大哭大鬧,這5種情況家長也別忽視'

幼兒園 不完美媽媽 焦慮症 便祕 玩具 發現佩奇 開學季 英國 若蘭媽咪的育兒日誌 2019-09-12
"

九月開學季,特別是對於今年秋天初次入園的小朋友,“入園焦慮”是被頻繁提起的一個話題。孩子一直跟家人生活在一起,突然被送到一個陌生的環境中,而且不確定自己是否要被“拋棄”在幼兒園,肯定會出現各種不適應,從而出現哭鬧、發脾氣等行為表現。這些因“入園”而產生的“負面情緒(行為)”,統稱為“入園焦慮”。

"

九月開學季,特別是對於今年秋天初次入園的小朋友,“入園焦慮”是被頻繁提起的一個話題。孩子一直跟家人生活在一起,突然被送到一個陌生的環境中,而且不確定自己是否要被“拋棄”在幼兒園,肯定會出現各種不適應,從而出現哭鬧、發脾氣等行為表現。這些因“入園”而產生的“負面情緒(行為)”,統稱為“入園焦慮”。

幼兒園新生“入園焦慮”不只是大哭大鬧,這5種情況家長也別忽視

轉眼間開學已經十來天了,很多小朋友也逐漸被新鮮有趣的幼兒園生活所吸引,每天上學的時候也不再大哭大鬧了。那麼,是不是隻要孩子不哭不鬧了,就算已經度過“入園焦慮”了呢?英國著名的心理學家、“依戀理論之父”約翰·鮑爾比通過觀察,把幼兒的“分離焦慮”(入園焦慮的最重要的體現)分為三個階段,即:

反抗階段——嚎啕大哭,又踢又鬧;

失望階段——仍然哭涕,斷斷續續,動作的吵鬧減少,不理睬他人,表情遲鈍;

超脫階段——接受外人的照料,開始正常的活動,如吃東西、玩玩具,但是當見到母親時又會出現悲傷的表情。

"

九月開學季,特別是對於今年秋天初次入園的小朋友,“入園焦慮”是被頻繁提起的一個話題。孩子一直跟家人生活在一起,突然被送到一個陌生的環境中,而且不確定自己是否要被“拋棄”在幼兒園,肯定會出現各種不適應,從而出現哭鬧、發脾氣等行為表現。這些因“入園”而產生的“負面情緒(行為)”,統稱為“入園焦慮”。

幼兒園新生“入園焦慮”不只是大哭大鬧,這5種情況家長也別忽視

轉眼間開學已經十來天了,很多小朋友也逐漸被新鮮有趣的幼兒園生活所吸引,每天上學的時候也不再大哭大鬧了。那麼,是不是隻要孩子不哭不鬧了,就算已經度過“入園焦慮”了呢?英國著名的心理學家、“依戀理論之父”約翰·鮑爾比通過觀察,把幼兒的“分離焦慮”(入園焦慮的最重要的體現)分為三個階段,即:

反抗階段——嚎啕大哭,又踢又鬧;

失望階段——仍然哭涕,斷斷續續,動作的吵鬧減少,不理睬他人,表情遲鈍;

超脫階段——接受外人的照料,開始正常的活動,如吃東西、玩玩具,但是當見到母親時又會出現悲傷的表情。

幼兒園新生“入園焦慮”不只是大哭大鬧,這5種情況家長也別忽視

由此可見,幼兒園新生“入園焦慮症”的表現可不只是大哭大鬧,拒絕上幼兒園那麼簡單!哭鬧只是最初期的、反抗階段的表現而已。實際上,下面的這5種情況,也是幼兒“入園焦慮症”的表現,家長千萬別忽視!

"

九月開學季,特別是對於今年秋天初次入園的小朋友,“入園焦慮”是被頻繁提起的一個話題。孩子一直跟家人生活在一起,突然被送到一個陌生的環境中,而且不確定自己是否要被“拋棄”在幼兒園,肯定會出現各種不適應,從而出現哭鬧、發脾氣等行為表現。這些因“入園”而產生的“負面情緒(行為)”,統稱為“入園焦慮”。

幼兒園新生“入園焦慮”不只是大哭大鬧,這5種情況家長也別忽視

轉眼間開學已經十來天了,很多小朋友也逐漸被新鮮有趣的幼兒園生活所吸引,每天上學的時候也不再大哭大鬧了。那麼,是不是隻要孩子不哭不鬧了,就算已經度過“入園焦慮”了呢?英國著名的心理學家、“依戀理論之父”約翰·鮑爾比通過觀察,把幼兒的“分離焦慮”(入園焦慮的最重要的體現)分為三個階段,即:

反抗階段——嚎啕大哭,又踢又鬧;

失望階段——仍然哭涕,斷斷續續,動作的吵鬧減少,不理睬他人,表情遲鈍;

超脫階段——接受外人的照料,開始正常的活動,如吃東西、玩玩具,但是當見到母親時又會出現悲傷的表情。

幼兒園新生“入園焦慮”不只是大哭大鬧,這5種情況家長也別忽視

由此可見,幼兒園新生“入園焦慮症”的表現可不只是大哭大鬧,拒絕上幼兒園那麼簡單!哭鬧只是最初期的、反抗階段的表現而已。實際上,下面的這5種情況,也是幼兒“入園焦慮症”的表現,家長千萬別忽視!

幼兒園新生“入園焦慮”不只是大哭大鬧,這5種情況家長也別忽視

一、排便習慣改變

1、如廁行為倒退,早已學會獨立上廁所了,卻突然尿褲子。

下午帶寶寶在小區廣場上玩耍,其中一個寶媽說:我兒子真不知道怎麼搞的,這才上幼兒園一個星期,就尿了兩回褲子了,害的我趕緊請假跑去幼兒園給送褲子。明明他兩歲半就已經會自己上廁所了啊。沒想到旁邊幾個寶媽紛紛表示,相同的遭遇在自己孩子身上也發生過。

在家自己會上廁所的孩子,去了幼兒園卻經常尿褲子,很多家長對此疑惑不已。其實這樣的情況是正常的,就算在家能夠熟練地自己上廁所,想上廁所會告訴大人的孩子,在剛進入幼兒園時,也很容易出現“如廁倒退”的情況。

那麼,孩子剛進幼兒園,為什麼會出現“如廁倒退”?

一是環境的陌生影響孩子排便。孩子在上幼兒園之前,幾乎每天都是和家人在一起,家裡是一個熟悉、安全又私密的空間,然而去了幼兒園之後,一切都是陌生的,面對陌生的老師,還有周圍一起“組隊”上廁所的其他小朋友,孩子難免會產生緊張、害羞的情緒,這種情緒就會影響孩子順利如廁。也有的孩子因此在家裡有自己的小馬桶、小便器,孩子習慣了使用自己家的如廁設備,不習慣幼兒園的設備,產生排斥心理,還不如尿在褲子裡。

二是孩子“玩忘了”,忽略了上廁所。幼兒園裡活動豐富,還有那麼多一起玩的小朋友,在和小朋友玩的過程中,就忽略了上廁所這件事。也有的孩子特別貪玩,在玩的過程中不捨得去廁所,一個勁地憋,直到等到憋不住了才去廁所,結果廁所有點遠,還沒到跑到廁所,就已經控制不住了,只好以尿褲子告終。

三是孩子缺乏安全感。在家上廁所時,孩子都是隨時、隨意的上廁所,而在幼兒園,都是定時組織小朋友上廁所,大部分孩子都能遵守規矩。在孩子的心裡,老師的規矩就是命令,不能輕易打破。在老師要求去廁所的時候,孩子剛好這時沒有便意,但是,在上課以後,卻忽然想去廁所了,又不知道怎樣提前告訴老師,或者因為怕老師和小朋友嘲笑選擇憋著,憋不住的時候就只能尿褲子了。雖然只是簡單地“不敢跟老師說”,其實孩子是經歷了一番內心掙扎的,做過一些思考和判斷,擔心破壞規則會被老師拒絕,所以寧願尿了褲子也不和老師說。表明孩子的心理狀態不夠鬆弛,缺乏安全感。

2、“憋大便”,寧願拉在褲子裡,也不願意在幼兒園拉臭臭。

除了尿褲子的問題,還有寶媽說她家孩子每天都很“規律”在早上或者晚上拉臭臭,就是不願意在幼兒園大便,一定要憋著回家。

孩子在幼兒園“憋大便”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80%到90%的孩子不願意在幼兒園大便。吃喝拉撒是人最基本的需求,孩子們為什麼“堅決”不在幼兒園大便,而回到家裡就恢復正常了呢?

究其根本,敢不敢在幼兒園大便,反映了孩子是否在幼兒園放鬆,是否有安全感。有的孩子平時在家被父母照料的很好,自理能力差,到了幼兒園之後想便便,但是自己又不會照料,於是索性憋著回家再拉。也有的孩子看到老師在給別的小朋友擦屁屁時,表現出過不耐煩的語言和神情,他們也怕麻煩老師,甚至怕老師嫌棄自己,從而會控制自己的如廁行為。

3、排便次數減少,毫無理由的“便祕”了。

很多孩子剛上幼兒園時,分離焦慮很嚴重,安全感不足——心情一焦慮,身體也會焦慮,就難免出現大便不順暢的問題,另外,經常“憋大便”也會引起便祕。

面對不熟悉的環境,孩子往往會有緊張、焦慮的感覺,所以父母可以提前幫孩子適應幼兒園的環境,比如帶孩子提前參觀幼兒園廁所,瞭解幼兒園生活規律,可以提前在家進行模擬,讓孩子做到心中有數。

“如廁倒退”是很多孩子都會出現的正常現象,是適應幼兒園生活的一個過渡階段,家長要正確認識,不要因為孩子尿褲子就嘲笑、打擊、責罵孩子,過於強化孩子尿褲子的行為,會讓孩子對此產生羞恥感,因為覺得這是一件“不好的事”,產生不必要的心理壓力。

從小培養孩子如廁習慣,通過給孩子讀繪本、講故事、看動畫,告訴孩子憋尿的壞處,比如會尿褲子、會讓身體疼痛等。告訴孩子在幾個時間需要上廁所:老師組織集中去廁所的時候、午睡之前、午睡之後、課間時間、有便意的任何時候。

兒童心理學家說:孩子出現尿褲子、憋大便,可能是環境改變造成的,也能折射出很多孩子的心理狀態。所以,一旦孩子出現了這個行為,還是要引起父母的注意,及時去解決問題。

"

九月開學季,特別是對於今年秋天初次入園的小朋友,“入園焦慮”是被頻繁提起的一個話題。孩子一直跟家人生活在一起,突然被送到一個陌生的環境中,而且不確定自己是否要被“拋棄”在幼兒園,肯定會出現各種不適應,從而出現哭鬧、發脾氣等行為表現。這些因“入園”而產生的“負面情緒(行為)”,統稱為“入園焦慮”。

幼兒園新生“入園焦慮”不只是大哭大鬧,這5種情況家長也別忽視

轉眼間開學已經十來天了,很多小朋友也逐漸被新鮮有趣的幼兒園生活所吸引,每天上學的時候也不再大哭大鬧了。那麼,是不是隻要孩子不哭不鬧了,就算已經度過“入園焦慮”了呢?英國著名的心理學家、“依戀理論之父”約翰·鮑爾比通過觀察,把幼兒的“分離焦慮”(入園焦慮的最重要的體現)分為三個階段,即:

反抗階段——嚎啕大哭,又踢又鬧;

失望階段——仍然哭涕,斷斷續續,動作的吵鬧減少,不理睬他人,表情遲鈍;

超脫階段——接受外人的照料,開始正常的活動,如吃東西、玩玩具,但是當見到母親時又會出現悲傷的表情。

幼兒園新生“入園焦慮”不只是大哭大鬧,這5種情況家長也別忽視

由此可見,幼兒園新生“入園焦慮症”的表現可不只是大哭大鬧,拒絕上幼兒園那麼簡單!哭鬧只是最初期的、反抗階段的表現而已。實際上,下面的這5種情況,也是幼兒“入園焦慮症”的表現,家長千萬別忽視!

幼兒園新生“入園焦慮”不只是大哭大鬧,這5種情況家長也別忽視

一、排便習慣改變

1、如廁行為倒退,早已學會獨立上廁所了,卻突然尿褲子。

下午帶寶寶在小區廣場上玩耍,其中一個寶媽說:我兒子真不知道怎麼搞的,這才上幼兒園一個星期,就尿了兩回褲子了,害的我趕緊請假跑去幼兒園給送褲子。明明他兩歲半就已經會自己上廁所了啊。沒想到旁邊幾個寶媽紛紛表示,相同的遭遇在自己孩子身上也發生過。

在家自己會上廁所的孩子,去了幼兒園卻經常尿褲子,很多家長對此疑惑不已。其實這樣的情況是正常的,就算在家能夠熟練地自己上廁所,想上廁所會告訴大人的孩子,在剛進入幼兒園時,也很容易出現“如廁倒退”的情況。

那麼,孩子剛進幼兒園,為什麼會出現“如廁倒退”?

一是環境的陌生影響孩子排便。孩子在上幼兒園之前,幾乎每天都是和家人在一起,家裡是一個熟悉、安全又私密的空間,然而去了幼兒園之後,一切都是陌生的,面對陌生的老師,還有周圍一起“組隊”上廁所的其他小朋友,孩子難免會產生緊張、害羞的情緒,這種情緒就會影響孩子順利如廁。也有的孩子因此在家裡有自己的小馬桶、小便器,孩子習慣了使用自己家的如廁設備,不習慣幼兒園的設備,產生排斥心理,還不如尿在褲子裡。

二是孩子“玩忘了”,忽略了上廁所。幼兒園裡活動豐富,還有那麼多一起玩的小朋友,在和小朋友玩的過程中,就忽略了上廁所這件事。也有的孩子特別貪玩,在玩的過程中不捨得去廁所,一個勁地憋,直到等到憋不住了才去廁所,結果廁所有點遠,還沒到跑到廁所,就已經控制不住了,只好以尿褲子告終。

三是孩子缺乏安全感。在家上廁所時,孩子都是隨時、隨意的上廁所,而在幼兒園,都是定時組織小朋友上廁所,大部分孩子都能遵守規矩。在孩子的心裡,老師的規矩就是命令,不能輕易打破。在老師要求去廁所的時候,孩子剛好這時沒有便意,但是,在上課以後,卻忽然想去廁所了,又不知道怎樣提前告訴老師,或者因為怕老師和小朋友嘲笑選擇憋著,憋不住的時候就只能尿褲子了。雖然只是簡單地“不敢跟老師說”,其實孩子是經歷了一番內心掙扎的,做過一些思考和判斷,擔心破壞規則會被老師拒絕,所以寧願尿了褲子也不和老師說。表明孩子的心理狀態不夠鬆弛,缺乏安全感。

2、“憋大便”,寧願拉在褲子裡,也不願意在幼兒園拉臭臭。

除了尿褲子的問題,還有寶媽說她家孩子每天都很“規律”在早上或者晚上拉臭臭,就是不願意在幼兒園大便,一定要憋著回家。

孩子在幼兒園“憋大便”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80%到90%的孩子不願意在幼兒園大便。吃喝拉撒是人最基本的需求,孩子們為什麼“堅決”不在幼兒園大便,而回到家裡就恢復正常了呢?

究其根本,敢不敢在幼兒園大便,反映了孩子是否在幼兒園放鬆,是否有安全感。有的孩子平時在家被父母照料的很好,自理能力差,到了幼兒園之後想便便,但是自己又不會照料,於是索性憋著回家再拉。也有的孩子看到老師在給別的小朋友擦屁屁時,表現出過不耐煩的語言和神情,他們也怕麻煩老師,甚至怕老師嫌棄自己,從而會控制自己的如廁行為。

3、排便次數減少,毫無理由的“便祕”了。

很多孩子剛上幼兒園時,分離焦慮很嚴重,安全感不足——心情一焦慮,身體也會焦慮,就難免出現大便不順暢的問題,另外,經常“憋大便”也會引起便祕。

面對不熟悉的環境,孩子往往會有緊張、焦慮的感覺,所以父母可以提前幫孩子適應幼兒園的環境,比如帶孩子提前參觀幼兒園廁所,瞭解幼兒園生活規律,可以提前在家進行模擬,讓孩子做到心中有數。

“如廁倒退”是很多孩子都會出現的正常現象,是適應幼兒園生活的一個過渡階段,家長要正確認識,不要因為孩子尿褲子就嘲笑、打擊、責罵孩子,過於強化孩子尿褲子的行為,會讓孩子對此產生羞恥感,因為覺得這是一件“不好的事”,產生不必要的心理壓力。

從小培養孩子如廁習慣,通過給孩子讀繪本、講故事、看動畫,告訴孩子憋尿的壞處,比如會尿褲子、會讓身體疼痛等。告訴孩子在幾個時間需要上廁所:老師組織集中去廁所的時候、午睡之前、午睡之後、課間時間、有便意的任何時候。

兒童心理學家說:孩子出現尿褲子、憋大便,可能是環境改變造成的,也能折射出很多孩子的心理狀態。所以,一旦孩子出現了這個行為,還是要引起父母的注意,及時去解決問題。

幼兒園新生“入園焦慮”不只是大哭大鬧,這5種情況家長也別忽視

二、睡眠結構紊亂

絕大多數入園焦慮症的孩子,因為沒有親近人的陪伴,他們拒絕上床睡覺,或者躺在床上哭(包括大聲哭和哭泣)或一直坐在床上不肯躺下。所以中午午睡環節通常是無法正常入睡的。不少家長也發現以前在家裡能夠好好睡覺的孩子,自從上幼兒園後變得晚上哭鬧著不肯睡,早上又不願起來,睡眠質量也嚴重下降,常做噩夢易驚醒。

俗話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孩子白天焦慮的情緒,也會在晚上夜夢中反應出現。也許是回想起白天與父母分離的情形,或者是幼兒園陌生的環境和還不認識的同伴,又可能是擔心明天又要被媽媽送到幼兒園,都會導致孩子睡眠質量下降,睡不安穩。

許多幼兒在家中睡覺時要有大人陪伴和哄睡,而在幼兒園則需獨自入睡,幼兒在入園之初感覺失去了親情和溫暖。所以,在每天睡覺前,媽媽要多花一些時間抱抱孩子,給他讀睡前繪本,和他一起唱歌,讓睡前這段時光變得更加溫馨,讓寶寶充分感受到媽媽的愛,這對緩解寶寶的分離焦慮很有幫助。

"

九月開學季,特別是對於今年秋天初次入園的小朋友,“入園焦慮”是被頻繁提起的一個話題。孩子一直跟家人生活在一起,突然被送到一個陌生的環境中,而且不確定自己是否要被“拋棄”在幼兒園,肯定會出現各種不適應,從而出現哭鬧、發脾氣等行為表現。這些因“入園”而產生的“負面情緒(行為)”,統稱為“入園焦慮”。

幼兒園新生“入園焦慮”不只是大哭大鬧,這5種情況家長也別忽視

轉眼間開學已經十來天了,很多小朋友也逐漸被新鮮有趣的幼兒園生活所吸引,每天上學的時候也不再大哭大鬧了。那麼,是不是隻要孩子不哭不鬧了,就算已經度過“入園焦慮”了呢?英國著名的心理學家、“依戀理論之父”約翰·鮑爾比通過觀察,把幼兒的“分離焦慮”(入園焦慮的最重要的體現)分為三個階段,即:

反抗階段——嚎啕大哭,又踢又鬧;

失望階段——仍然哭涕,斷斷續續,動作的吵鬧減少,不理睬他人,表情遲鈍;

超脫階段——接受外人的照料,開始正常的活動,如吃東西、玩玩具,但是當見到母親時又會出現悲傷的表情。

幼兒園新生“入園焦慮”不只是大哭大鬧,這5種情況家長也別忽視

由此可見,幼兒園新生“入園焦慮症”的表現可不只是大哭大鬧,拒絕上幼兒園那麼簡單!哭鬧只是最初期的、反抗階段的表現而已。實際上,下面的這5種情況,也是幼兒“入園焦慮症”的表現,家長千萬別忽視!

幼兒園新生“入園焦慮”不只是大哭大鬧,這5種情況家長也別忽視

一、排便習慣改變

1、如廁行為倒退,早已學會獨立上廁所了,卻突然尿褲子。

下午帶寶寶在小區廣場上玩耍,其中一個寶媽說:我兒子真不知道怎麼搞的,這才上幼兒園一個星期,就尿了兩回褲子了,害的我趕緊請假跑去幼兒園給送褲子。明明他兩歲半就已經會自己上廁所了啊。沒想到旁邊幾個寶媽紛紛表示,相同的遭遇在自己孩子身上也發生過。

在家自己會上廁所的孩子,去了幼兒園卻經常尿褲子,很多家長對此疑惑不已。其實這樣的情況是正常的,就算在家能夠熟練地自己上廁所,想上廁所會告訴大人的孩子,在剛進入幼兒園時,也很容易出現“如廁倒退”的情況。

那麼,孩子剛進幼兒園,為什麼會出現“如廁倒退”?

一是環境的陌生影響孩子排便。孩子在上幼兒園之前,幾乎每天都是和家人在一起,家裡是一個熟悉、安全又私密的空間,然而去了幼兒園之後,一切都是陌生的,面對陌生的老師,還有周圍一起“組隊”上廁所的其他小朋友,孩子難免會產生緊張、害羞的情緒,這種情緒就會影響孩子順利如廁。也有的孩子因此在家裡有自己的小馬桶、小便器,孩子習慣了使用自己家的如廁設備,不習慣幼兒園的設備,產生排斥心理,還不如尿在褲子裡。

二是孩子“玩忘了”,忽略了上廁所。幼兒園裡活動豐富,還有那麼多一起玩的小朋友,在和小朋友玩的過程中,就忽略了上廁所這件事。也有的孩子特別貪玩,在玩的過程中不捨得去廁所,一個勁地憋,直到等到憋不住了才去廁所,結果廁所有點遠,還沒到跑到廁所,就已經控制不住了,只好以尿褲子告終。

三是孩子缺乏安全感。在家上廁所時,孩子都是隨時、隨意的上廁所,而在幼兒園,都是定時組織小朋友上廁所,大部分孩子都能遵守規矩。在孩子的心裡,老師的規矩就是命令,不能輕易打破。在老師要求去廁所的時候,孩子剛好這時沒有便意,但是,在上課以後,卻忽然想去廁所了,又不知道怎樣提前告訴老師,或者因為怕老師和小朋友嘲笑選擇憋著,憋不住的時候就只能尿褲子了。雖然只是簡單地“不敢跟老師說”,其實孩子是經歷了一番內心掙扎的,做過一些思考和判斷,擔心破壞規則會被老師拒絕,所以寧願尿了褲子也不和老師說。表明孩子的心理狀態不夠鬆弛,缺乏安全感。

2、“憋大便”,寧願拉在褲子裡,也不願意在幼兒園拉臭臭。

除了尿褲子的問題,還有寶媽說她家孩子每天都很“規律”在早上或者晚上拉臭臭,就是不願意在幼兒園大便,一定要憋著回家。

孩子在幼兒園“憋大便”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80%到90%的孩子不願意在幼兒園大便。吃喝拉撒是人最基本的需求,孩子們為什麼“堅決”不在幼兒園大便,而回到家裡就恢復正常了呢?

究其根本,敢不敢在幼兒園大便,反映了孩子是否在幼兒園放鬆,是否有安全感。有的孩子平時在家被父母照料的很好,自理能力差,到了幼兒園之後想便便,但是自己又不會照料,於是索性憋著回家再拉。也有的孩子看到老師在給別的小朋友擦屁屁時,表現出過不耐煩的語言和神情,他們也怕麻煩老師,甚至怕老師嫌棄自己,從而會控制自己的如廁行為。

3、排便次數減少,毫無理由的“便祕”了。

很多孩子剛上幼兒園時,分離焦慮很嚴重,安全感不足——心情一焦慮,身體也會焦慮,就難免出現大便不順暢的問題,另外,經常“憋大便”也會引起便祕。

面對不熟悉的環境,孩子往往會有緊張、焦慮的感覺,所以父母可以提前幫孩子適應幼兒園的環境,比如帶孩子提前參觀幼兒園廁所,瞭解幼兒園生活規律,可以提前在家進行模擬,讓孩子做到心中有數。

“如廁倒退”是很多孩子都會出現的正常現象,是適應幼兒園生活的一個過渡階段,家長要正確認識,不要因為孩子尿褲子就嘲笑、打擊、責罵孩子,過於強化孩子尿褲子的行為,會讓孩子對此產生羞恥感,因為覺得這是一件“不好的事”,產生不必要的心理壓力。

從小培養孩子如廁習慣,通過給孩子讀繪本、講故事、看動畫,告訴孩子憋尿的壞處,比如會尿褲子、會讓身體疼痛等。告訴孩子在幾個時間需要上廁所:老師組織集中去廁所的時候、午睡之前、午睡之後、課間時間、有便意的任何時候。

兒童心理學家說:孩子出現尿褲子、憋大便,可能是環境改變造成的,也能折射出很多孩子的心理狀態。所以,一旦孩子出現了這個行為,還是要引起父母的注意,及時去解決問題。

幼兒園新生“入園焦慮”不只是大哭大鬧,這5種情況家長也別忽視

二、睡眠結構紊亂

絕大多數入園焦慮症的孩子,因為沒有親近人的陪伴,他們拒絕上床睡覺,或者躺在床上哭(包括大聲哭和哭泣)或一直坐在床上不肯躺下。所以中午午睡環節通常是無法正常入睡的。不少家長也發現以前在家裡能夠好好睡覺的孩子,自從上幼兒園後變得晚上哭鬧著不肯睡,早上又不願起來,睡眠質量也嚴重下降,常做噩夢易驚醒。

俗話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孩子白天焦慮的情緒,也會在晚上夜夢中反應出現。也許是回想起白天與父母分離的情形,或者是幼兒園陌生的環境和還不認識的同伴,又可能是擔心明天又要被媽媽送到幼兒園,都會導致孩子睡眠質量下降,睡不安穩。

許多幼兒在家中睡覺時要有大人陪伴和哄睡,而在幼兒園則需獨自入睡,幼兒在入園之初感覺失去了親情和溫暖。所以,在每天睡覺前,媽媽要多花一些時間抱抱孩子,給他讀睡前繪本,和他一起唱歌,讓睡前這段時光變得更加溫馨,讓寶寶充分感受到媽媽的愛,這對緩解寶寶的分離焦慮很有幫助。

幼兒園新生“入園焦慮”不只是大哭大鬧,這5種情況家長也別忽視

三、食慾不振

才入園的孩子,不僅要適應新的陌生環境,還是適應全新的飲食習慣和口味。很多剛進入幼兒園的孩子會出現就餐時間不吃東西,也不讓人喂或者吃的極少,有些還伴有哭聲。

孩子進入幼兒園後食慾變差,因為幼兒園的飲食(水)和家中不同。有的幼兒則在家中從來不喝白開水,而在幼兒園提供的飲水都是白開水,一些幼兒在家中養成了挑食、偏食的不良飲食習慣,到幼兒園後不願意進食一些食物。

另外,孩子初入幼兒園,進入陌生的環境,難免情緒低落,這時候本來就沒什麼胃口。就像大人在心情不好的時候,食慾也會變差的。

看到孩子不好好吃飯,才幾天時間就“餓瘦了”,家長們總是很心疼,總會想盡辦法的想要“補償”孩子,比如:給孩子準備很多喜歡的零食,晚上放學之後或者週末的時候,準備大餐給孩子“打牙祭”。但這樣很容易讓孩子暴飲暴食,引起消化不良或營養不均衡,既對身體有傷害,又影響孩子的正常飲食。

所以,家長一定要配合老師,逐步養成孩子用餐的時間規律和習慣,該吃正餐時用正餐,該吃點心時用點心,上學期間最好不要給孩子吃零食。現在很多幼兒園都會公佈孩子的菜譜,家長也不妨輪換照做,並表現出很喜歡吃的樣子,孩子也會逐漸喜歡上幼兒園的飯菜的。

再說了,既然孩子食慾差是因為孩子“不適應”或者“心情不好”造成的,那就幫助孩子儘快調整回來,自然問題也就解決了。

"

九月開學季,特別是對於今年秋天初次入園的小朋友,“入園焦慮”是被頻繁提起的一個話題。孩子一直跟家人生活在一起,突然被送到一個陌生的環境中,而且不確定自己是否要被“拋棄”在幼兒園,肯定會出現各種不適應,從而出現哭鬧、發脾氣等行為表現。這些因“入園”而產生的“負面情緒(行為)”,統稱為“入園焦慮”。

幼兒園新生“入園焦慮”不只是大哭大鬧,這5種情況家長也別忽視

轉眼間開學已經十來天了,很多小朋友也逐漸被新鮮有趣的幼兒園生活所吸引,每天上學的時候也不再大哭大鬧了。那麼,是不是隻要孩子不哭不鬧了,就算已經度過“入園焦慮”了呢?英國著名的心理學家、“依戀理論之父”約翰·鮑爾比通過觀察,把幼兒的“分離焦慮”(入園焦慮的最重要的體現)分為三個階段,即:

反抗階段——嚎啕大哭,又踢又鬧;

失望階段——仍然哭涕,斷斷續續,動作的吵鬧減少,不理睬他人,表情遲鈍;

超脫階段——接受外人的照料,開始正常的活動,如吃東西、玩玩具,但是當見到母親時又會出現悲傷的表情。

幼兒園新生“入園焦慮”不只是大哭大鬧,這5種情況家長也別忽視

由此可見,幼兒園新生“入園焦慮症”的表現可不只是大哭大鬧,拒絕上幼兒園那麼簡單!哭鬧只是最初期的、反抗階段的表現而已。實際上,下面的這5種情況,也是幼兒“入園焦慮症”的表現,家長千萬別忽視!

幼兒園新生“入園焦慮”不只是大哭大鬧,這5種情況家長也別忽視

一、排便習慣改變

1、如廁行為倒退,早已學會獨立上廁所了,卻突然尿褲子。

下午帶寶寶在小區廣場上玩耍,其中一個寶媽說:我兒子真不知道怎麼搞的,這才上幼兒園一個星期,就尿了兩回褲子了,害的我趕緊請假跑去幼兒園給送褲子。明明他兩歲半就已經會自己上廁所了啊。沒想到旁邊幾個寶媽紛紛表示,相同的遭遇在自己孩子身上也發生過。

在家自己會上廁所的孩子,去了幼兒園卻經常尿褲子,很多家長對此疑惑不已。其實這樣的情況是正常的,就算在家能夠熟練地自己上廁所,想上廁所會告訴大人的孩子,在剛進入幼兒園時,也很容易出現“如廁倒退”的情況。

那麼,孩子剛進幼兒園,為什麼會出現“如廁倒退”?

一是環境的陌生影響孩子排便。孩子在上幼兒園之前,幾乎每天都是和家人在一起,家裡是一個熟悉、安全又私密的空間,然而去了幼兒園之後,一切都是陌生的,面對陌生的老師,還有周圍一起“組隊”上廁所的其他小朋友,孩子難免會產生緊張、害羞的情緒,這種情緒就會影響孩子順利如廁。也有的孩子因此在家裡有自己的小馬桶、小便器,孩子習慣了使用自己家的如廁設備,不習慣幼兒園的設備,產生排斥心理,還不如尿在褲子裡。

二是孩子“玩忘了”,忽略了上廁所。幼兒園裡活動豐富,還有那麼多一起玩的小朋友,在和小朋友玩的過程中,就忽略了上廁所這件事。也有的孩子特別貪玩,在玩的過程中不捨得去廁所,一個勁地憋,直到等到憋不住了才去廁所,結果廁所有點遠,還沒到跑到廁所,就已經控制不住了,只好以尿褲子告終。

三是孩子缺乏安全感。在家上廁所時,孩子都是隨時、隨意的上廁所,而在幼兒園,都是定時組織小朋友上廁所,大部分孩子都能遵守規矩。在孩子的心裡,老師的規矩就是命令,不能輕易打破。在老師要求去廁所的時候,孩子剛好這時沒有便意,但是,在上課以後,卻忽然想去廁所了,又不知道怎樣提前告訴老師,或者因為怕老師和小朋友嘲笑選擇憋著,憋不住的時候就只能尿褲子了。雖然只是簡單地“不敢跟老師說”,其實孩子是經歷了一番內心掙扎的,做過一些思考和判斷,擔心破壞規則會被老師拒絕,所以寧願尿了褲子也不和老師說。表明孩子的心理狀態不夠鬆弛,缺乏安全感。

2、“憋大便”,寧願拉在褲子裡,也不願意在幼兒園拉臭臭。

除了尿褲子的問題,還有寶媽說她家孩子每天都很“規律”在早上或者晚上拉臭臭,就是不願意在幼兒園大便,一定要憋著回家。

孩子在幼兒園“憋大便”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80%到90%的孩子不願意在幼兒園大便。吃喝拉撒是人最基本的需求,孩子們為什麼“堅決”不在幼兒園大便,而回到家裡就恢復正常了呢?

究其根本,敢不敢在幼兒園大便,反映了孩子是否在幼兒園放鬆,是否有安全感。有的孩子平時在家被父母照料的很好,自理能力差,到了幼兒園之後想便便,但是自己又不會照料,於是索性憋著回家再拉。也有的孩子看到老師在給別的小朋友擦屁屁時,表現出過不耐煩的語言和神情,他們也怕麻煩老師,甚至怕老師嫌棄自己,從而會控制自己的如廁行為。

3、排便次數減少,毫無理由的“便祕”了。

很多孩子剛上幼兒園時,分離焦慮很嚴重,安全感不足——心情一焦慮,身體也會焦慮,就難免出現大便不順暢的問題,另外,經常“憋大便”也會引起便祕。

面對不熟悉的環境,孩子往往會有緊張、焦慮的感覺,所以父母可以提前幫孩子適應幼兒園的環境,比如帶孩子提前參觀幼兒園廁所,瞭解幼兒園生活規律,可以提前在家進行模擬,讓孩子做到心中有數。

“如廁倒退”是很多孩子都會出現的正常現象,是適應幼兒園生活的一個過渡階段,家長要正確認識,不要因為孩子尿褲子就嘲笑、打擊、責罵孩子,過於強化孩子尿褲子的行為,會讓孩子對此產生羞恥感,因為覺得這是一件“不好的事”,產生不必要的心理壓力。

從小培養孩子如廁習慣,通過給孩子讀繪本、講故事、看動畫,告訴孩子憋尿的壞處,比如會尿褲子、會讓身體疼痛等。告訴孩子在幾個時間需要上廁所:老師組織集中去廁所的時候、午睡之前、午睡之後、課間時間、有便意的任何時候。

兒童心理學家說:孩子出現尿褲子、憋大便,可能是環境改變造成的,也能折射出很多孩子的心理狀態。所以,一旦孩子出現了這個行為,還是要引起父母的注意,及時去解決問題。

幼兒園新生“入園焦慮”不只是大哭大鬧,這5種情況家長也別忽視

二、睡眠結構紊亂

絕大多數入園焦慮症的孩子,因為沒有親近人的陪伴,他們拒絕上床睡覺,或者躺在床上哭(包括大聲哭和哭泣)或一直坐在床上不肯躺下。所以中午午睡環節通常是無法正常入睡的。不少家長也發現以前在家裡能夠好好睡覺的孩子,自從上幼兒園後變得晚上哭鬧著不肯睡,早上又不願起來,睡眠質量也嚴重下降,常做噩夢易驚醒。

俗話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孩子白天焦慮的情緒,也會在晚上夜夢中反應出現。也許是回想起白天與父母分離的情形,或者是幼兒園陌生的環境和還不認識的同伴,又可能是擔心明天又要被媽媽送到幼兒園,都會導致孩子睡眠質量下降,睡不安穩。

許多幼兒在家中睡覺時要有大人陪伴和哄睡,而在幼兒園則需獨自入睡,幼兒在入園之初感覺失去了親情和溫暖。所以,在每天睡覺前,媽媽要多花一些時間抱抱孩子,給他讀睡前繪本,和他一起唱歌,讓睡前這段時光變得更加溫馨,讓寶寶充分感受到媽媽的愛,這對緩解寶寶的分離焦慮很有幫助。

幼兒園新生“入園焦慮”不只是大哭大鬧,這5種情況家長也別忽視

三、食慾不振

才入園的孩子,不僅要適應新的陌生環境,還是適應全新的飲食習慣和口味。很多剛進入幼兒園的孩子會出現就餐時間不吃東西,也不讓人喂或者吃的極少,有些還伴有哭聲。

孩子進入幼兒園後食慾變差,因為幼兒園的飲食(水)和家中不同。有的幼兒則在家中從來不喝白開水,而在幼兒園提供的飲水都是白開水,一些幼兒在家中養成了挑食、偏食的不良飲食習慣,到幼兒園後不願意進食一些食物。

另外,孩子初入幼兒園,進入陌生的環境,難免情緒低落,這時候本來就沒什麼胃口。就像大人在心情不好的時候,食慾也會變差的。

看到孩子不好好吃飯,才幾天時間就“餓瘦了”,家長們總是很心疼,總會想盡辦法的想要“補償”孩子,比如:給孩子準備很多喜歡的零食,晚上放學之後或者週末的時候,準備大餐給孩子“打牙祭”。但這樣很容易讓孩子暴飲暴食,引起消化不良或營養不均衡,既對身體有傷害,又影響孩子的正常飲食。

所以,家長一定要配合老師,逐步養成孩子用餐的時間規律和習慣,該吃正餐時用正餐,該吃點心時用點心,上學期間最好不要給孩子吃零食。現在很多幼兒園都會公佈孩子的菜譜,家長也不妨輪換照做,並表現出很喜歡吃的樣子,孩子也會逐漸喜歡上幼兒園的飯菜的。

再說了,既然孩子食慾差是因為孩子“不適應”或者“心情不好”造成的,那就幫助孩子儘快調整回來,自然問題也就解決了。

幼兒園新生“入園焦慮”不只是大哭大鬧,這5種情況家長也別忽視

四、免疫力下降

很多寶媽都說孩子在“斷奶”之後一段時間,特別容易生病。幼兒從家庭邁入幼兒園,環境有了巨大的改變,被稱為“心理斷乳期”。剛入園的孩子也很容易感冒、發燒、肚子疼等等。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孩子長期生活的家庭環境以及與此環境相適應的心理、精神、習慣等就是孩子的“生物鐘”。由於3歲左右的孩子免疫系統還未發育成熟,當離開家庭呵護,離開了熟悉的環境和家人,開始在另一個環境中生活,就破壞了他原有的精神/心理上的生物鐘。這種狀況下,孩子就會產生恐懼,焦慮的心情,心理壓力增大,從而使身體處於應激狀態,使孩子的抵抗力下降,進而就會很容易生病。

"

九月開學季,特別是對於今年秋天初次入園的小朋友,“入園焦慮”是被頻繁提起的一個話題。孩子一直跟家人生活在一起,突然被送到一個陌生的環境中,而且不確定自己是否要被“拋棄”在幼兒園,肯定會出現各種不適應,從而出現哭鬧、發脾氣等行為表現。這些因“入園”而產生的“負面情緒(行為)”,統稱為“入園焦慮”。

幼兒園新生“入園焦慮”不只是大哭大鬧,這5種情況家長也別忽視

轉眼間開學已經十來天了,很多小朋友也逐漸被新鮮有趣的幼兒園生活所吸引,每天上學的時候也不再大哭大鬧了。那麼,是不是隻要孩子不哭不鬧了,就算已經度過“入園焦慮”了呢?英國著名的心理學家、“依戀理論之父”約翰·鮑爾比通過觀察,把幼兒的“分離焦慮”(入園焦慮的最重要的體現)分為三個階段,即:

反抗階段——嚎啕大哭,又踢又鬧;

失望階段——仍然哭涕,斷斷續續,動作的吵鬧減少,不理睬他人,表情遲鈍;

超脫階段——接受外人的照料,開始正常的活動,如吃東西、玩玩具,但是當見到母親時又會出現悲傷的表情。

幼兒園新生“入園焦慮”不只是大哭大鬧,這5種情況家長也別忽視

由此可見,幼兒園新生“入園焦慮症”的表現可不只是大哭大鬧,拒絕上幼兒園那麼簡單!哭鬧只是最初期的、反抗階段的表現而已。實際上,下面的這5種情況,也是幼兒“入園焦慮症”的表現,家長千萬別忽視!

幼兒園新生“入園焦慮”不只是大哭大鬧,這5種情況家長也別忽視

一、排便習慣改變

1、如廁行為倒退,早已學會獨立上廁所了,卻突然尿褲子。

下午帶寶寶在小區廣場上玩耍,其中一個寶媽說:我兒子真不知道怎麼搞的,這才上幼兒園一個星期,就尿了兩回褲子了,害的我趕緊請假跑去幼兒園給送褲子。明明他兩歲半就已經會自己上廁所了啊。沒想到旁邊幾個寶媽紛紛表示,相同的遭遇在自己孩子身上也發生過。

在家自己會上廁所的孩子,去了幼兒園卻經常尿褲子,很多家長對此疑惑不已。其實這樣的情況是正常的,就算在家能夠熟練地自己上廁所,想上廁所會告訴大人的孩子,在剛進入幼兒園時,也很容易出現“如廁倒退”的情況。

那麼,孩子剛進幼兒園,為什麼會出現“如廁倒退”?

一是環境的陌生影響孩子排便。孩子在上幼兒園之前,幾乎每天都是和家人在一起,家裡是一個熟悉、安全又私密的空間,然而去了幼兒園之後,一切都是陌生的,面對陌生的老師,還有周圍一起“組隊”上廁所的其他小朋友,孩子難免會產生緊張、害羞的情緒,這種情緒就會影響孩子順利如廁。也有的孩子因此在家裡有自己的小馬桶、小便器,孩子習慣了使用自己家的如廁設備,不習慣幼兒園的設備,產生排斥心理,還不如尿在褲子裡。

二是孩子“玩忘了”,忽略了上廁所。幼兒園裡活動豐富,還有那麼多一起玩的小朋友,在和小朋友玩的過程中,就忽略了上廁所這件事。也有的孩子特別貪玩,在玩的過程中不捨得去廁所,一個勁地憋,直到等到憋不住了才去廁所,結果廁所有點遠,還沒到跑到廁所,就已經控制不住了,只好以尿褲子告終。

三是孩子缺乏安全感。在家上廁所時,孩子都是隨時、隨意的上廁所,而在幼兒園,都是定時組織小朋友上廁所,大部分孩子都能遵守規矩。在孩子的心裡,老師的規矩就是命令,不能輕易打破。在老師要求去廁所的時候,孩子剛好這時沒有便意,但是,在上課以後,卻忽然想去廁所了,又不知道怎樣提前告訴老師,或者因為怕老師和小朋友嘲笑選擇憋著,憋不住的時候就只能尿褲子了。雖然只是簡單地“不敢跟老師說”,其實孩子是經歷了一番內心掙扎的,做過一些思考和判斷,擔心破壞規則會被老師拒絕,所以寧願尿了褲子也不和老師說。表明孩子的心理狀態不夠鬆弛,缺乏安全感。

2、“憋大便”,寧願拉在褲子裡,也不願意在幼兒園拉臭臭。

除了尿褲子的問題,還有寶媽說她家孩子每天都很“規律”在早上或者晚上拉臭臭,就是不願意在幼兒園大便,一定要憋著回家。

孩子在幼兒園“憋大便”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80%到90%的孩子不願意在幼兒園大便。吃喝拉撒是人最基本的需求,孩子們為什麼“堅決”不在幼兒園大便,而回到家裡就恢復正常了呢?

究其根本,敢不敢在幼兒園大便,反映了孩子是否在幼兒園放鬆,是否有安全感。有的孩子平時在家被父母照料的很好,自理能力差,到了幼兒園之後想便便,但是自己又不會照料,於是索性憋著回家再拉。也有的孩子看到老師在給別的小朋友擦屁屁時,表現出過不耐煩的語言和神情,他們也怕麻煩老師,甚至怕老師嫌棄自己,從而會控制自己的如廁行為。

3、排便次數減少,毫無理由的“便祕”了。

很多孩子剛上幼兒園時,分離焦慮很嚴重,安全感不足——心情一焦慮,身體也會焦慮,就難免出現大便不順暢的問題,另外,經常“憋大便”也會引起便祕。

面對不熟悉的環境,孩子往往會有緊張、焦慮的感覺,所以父母可以提前幫孩子適應幼兒園的環境,比如帶孩子提前參觀幼兒園廁所,瞭解幼兒園生活規律,可以提前在家進行模擬,讓孩子做到心中有數。

“如廁倒退”是很多孩子都會出現的正常現象,是適應幼兒園生活的一個過渡階段,家長要正確認識,不要因為孩子尿褲子就嘲笑、打擊、責罵孩子,過於強化孩子尿褲子的行為,會讓孩子對此產生羞恥感,因為覺得這是一件“不好的事”,產生不必要的心理壓力。

從小培養孩子如廁習慣,通過給孩子讀繪本、講故事、看動畫,告訴孩子憋尿的壞處,比如會尿褲子、會讓身體疼痛等。告訴孩子在幾個時間需要上廁所:老師組織集中去廁所的時候、午睡之前、午睡之後、課間時間、有便意的任何時候。

兒童心理學家說:孩子出現尿褲子、憋大便,可能是環境改變造成的,也能折射出很多孩子的心理狀態。所以,一旦孩子出現了這個行為,還是要引起父母的注意,及時去解決問題。

幼兒園新生“入園焦慮”不只是大哭大鬧,這5種情況家長也別忽視

二、睡眠結構紊亂

絕大多數入園焦慮症的孩子,因為沒有親近人的陪伴,他們拒絕上床睡覺,或者躺在床上哭(包括大聲哭和哭泣)或一直坐在床上不肯躺下。所以中午午睡環節通常是無法正常入睡的。不少家長也發現以前在家裡能夠好好睡覺的孩子,自從上幼兒園後變得晚上哭鬧著不肯睡,早上又不願起來,睡眠質量也嚴重下降,常做噩夢易驚醒。

俗話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孩子白天焦慮的情緒,也會在晚上夜夢中反應出現。也許是回想起白天與父母分離的情形,或者是幼兒園陌生的環境和還不認識的同伴,又可能是擔心明天又要被媽媽送到幼兒園,都會導致孩子睡眠質量下降,睡不安穩。

許多幼兒在家中睡覺時要有大人陪伴和哄睡,而在幼兒園則需獨自入睡,幼兒在入園之初感覺失去了親情和溫暖。所以,在每天睡覺前,媽媽要多花一些時間抱抱孩子,給他讀睡前繪本,和他一起唱歌,讓睡前這段時光變得更加溫馨,讓寶寶充分感受到媽媽的愛,這對緩解寶寶的分離焦慮很有幫助。

幼兒園新生“入園焦慮”不只是大哭大鬧,這5種情況家長也別忽視

三、食慾不振

才入園的孩子,不僅要適應新的陌生環境,還是適應全新的飲食習慣和口味。很多剛進入幼兒園的孩子會出現就餐時間不吃東西,也不讓人喂或者吃的極少,有些還伴有哭聲。

孩子進入幼兒園後食慾變差,因為幼兒園的飲食(水)和家中不同。有的幼兒則在家中從來不喝白開水,而在幼兒園提供的飲水都是白開水,一些幼兒在家中養成了挑食、偏食的不良飲食習慣,到幼兒園後不願意進食一些食物。

另外,孩子初入幼兒園,進入陌生的環境,難免情緒低落,這時候本來就沒什麼胃口。就像大人在心情不好的時候,食慾也會變差的。

看到孩子不好好吃飯,才幾天時間就“餓瘦了”,家長們總是很心疼,總會想盡辦法的想要“補償”孩子,比如:給孩子準備很多喜歡的零食,晚上放學之後或者週末的時候,準備大餐給孩子“打牙祭”。但這樣很容易讓孩子暴飲暴食,引起消化不良或營養不均衡,既對身體有傷害,又影響孩子的正常飲食。

所以,家長一定要配合老師,逐步養成孩子用餐的時間規律和習慣,該吃正餐時用正餐,該吃點心時用點心,上學期間最好不要給孩子吃零食。現在很多幼兒園都會公佈孩子的菜譜,家長也不妨輪換照做,並表現出很喜歡吃的樣子,孩子也會逐漸喜歡上幼兒園的飯菜的。

再說了,既然孩子食慾差是因為孩子“不適應”或者“心情不好”造成的,那就幫助孩子儘快調整回來,自然問題也就解決了。

幼兒園新生“入園焦慮”不只是大哭大鬧,這5種情況家長也別忽視

四、免疫力下降

很多寶媽都說孩子在“斷奶”之後一段時間,特別容易生病。幼兒從家庭邁入幼兒園,環境有了巨大的改變,被稱為“心理斷乳期”。剛入園的孩子也很容易感冒、發燒、肚子疼等等。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孩子長期生活的家庭環境以及與此環境相適應的心理、精神、習慣等就是孩子的“生物鐘”。由於3歲左右的孩子免疫系統還未發育成熟,當離開家庭呵護,離開了熟悉的環境和家人,開始在另一個環境中生活,就破壞了他原有的精神/心理上的生物鐘。這種狀況下,孩子就會產生恐懼,焦慮的心情,心理壓力增大,從而使身體處於應激狀態,使孩子的抵抗力下降,進而就會很容易生病。

幼兒園新生“入園焦慮”不只是大哭大鬧,這5種情況家長也別忽視

五、性情改變,情緒異常

許多本來乖巧聽話,活潑可愛的孩子,在進入幼兒園後,就像變了一個人。到幼兒園門口,哭得死去活來,好不容易留在幼兒園裡,卻不肯說話,不和其他小朋友玩,不吃飯也不睡覺。回到家裡,就一直黏著爸爸媽媽,半夜還哭鬧驚醒等等。許多父母不明白孩子是怎麼了。這類孩子其實是患了典型的幼兒分離性焦慮症,是一種幼兒和親密的撫養者之間突然分離時所表現出來的不安情緒和行為,是幼兒時期較常見的一種情緒障礙。

一般入園焦慮在情緒行為上的表現有哭鬧不止、獨立孤坐、單獨活動、情緒緊張、唸叨回家、拒睡拒吃、隨地大小便、跟人、依物、亂跑、侵犯等。

1、孤獨與遲鈍

這種孩子常不合群,對集體或遊戲均不感興趣,自己生活在幻想之中,特別的安靜,不願意開口說話,反應遲鈍,但是在提到媽媽,爸爸,家這些關鍵詞會特別敏感。

2、獨自遊戲

極少出現哭、鬧等行為,偶爾參與教師組織活動,大部分時間獨自一人在一個角落玩耍,對外界環境很少關注。不關注他人活動,也不發出聲音,眼睛望向某一方向(主要是門口及窗口的方向)。

3、固執與韌性

孩子表現為對抗的態度,稍不遂意即哭鬧、打滾、以拒食來表示反抵。堅持自己無理的要求。

4、情緒激動、暴怒

孩子脾氣猛烈,不如意即大哭、大鬧、叫喊、扔東西、踢人、咬人、以頭碰牆等。還有一種比較特殊的表現是孩子哭叫一二聲或大哭之後,突然呼吸停止,面色紫紺,隨之抽搐或“昏死”過去,好一會才恢復過來,醫學上稱為屏氣發作。

5、頑固性習慣

表現為吸吮手指、咬指甲和衣襟等。本來吮吸動作係一種與生俱來的生理反射。但如果隨其發展成為一種不良習慣。如吸吮橡皮奶頭,將手指放入口中以獲得吮奶樣滿足,久之即可成為頑固性習慣。

"

九月開學季,特別是對於今年秋天初次入園的小朋友,“入園焦慮”是被頻繁提起的一個話題。孩子一直跟家人生活在一起,突然被送到一個陌生的環境中,而且不確定自己是否要被“拋棄”在幼兒園,肯定會出現各種不適應,從而出現哭鬧、發脾氣等行為表現。這些因“入園”而產生的“負面情緒(行為)”,統稱為“入園焦慮”。

幼兒園新生“入園焦慮”不只是大哭大鬧,這5種情況家長也別忽視

轉眼間開學已經十來天了,很多小朋友也逐漸被新鮮有趣的幼兒園生活所吸引,每天上學的時候也不再大哭大鬧了。那麼,是不是隻要孩子不哭不鬧了,就算已經度過“入園焦慮”了呢?英國著名的心理學家、“依戀理論之父”約翰·鮑爾比通過觀察,把幼兒的“分離焦慮”(入園焦慮的最重要的體現)分為三個階段,即:

反抗階段——嚎啕大哭,又踢又鬧;

失望階段——仍然哭涕,斷斷續續,動作的吵鬧減少,不理睬他人,表情遲鈍;

超脫階段——接受外人的照料,開始正常的活動,如吃東西、玩玩具,但是當見到母親時又會出現悲傷的表情。

幼兒園新生“入園焦慮”不只是大哭大鬧,這5種情況家長也別忽視

由此可見,幼兒園新生“入園焦慮症”的表現可不只是大哭大鬧,拒絕上幼兒園那麼簡單!哭鬧只是最初期的、反抗階段的表現而已。實際上,下面的這5種情況,也是幼兒“入園焦慮症”的表現,家長千萬別忽視!

幼兒園新生“入園焦慮”不只是大哭大鬧,這5種情況家長也別忽視

一、排便習慣改變

1、如廁行為倒退,早已學會獨立上廁所了,卻突然尿褲子。

下午帶寶寶在小區廣場上玩耍,其中一個寶媽說:我兒子真不知道怎麼搞的,這才上幼兒園一個星期,就尿了兩回褲子了,害的我趕緊請假跑去幼兒園給送褲子。明明他兩歲半就已經會自己上廁所了啊。沒想到旁邊幾個寶媽紛紛表示,相同的遭遇在自己孩子身上也發生過。

在家自己會上廁所的孩子,去了幼兒園卻經常尿褲子,很多家長對此疑惑不已。其實這樣的情況是正常的,就算在家能夠熟練地自己上廁所,想上廁所會告訴大人的孩子,在剛進入幼兒園時,也很容易出現“如廁倒退”的情況。

那麼,孩子剛進幼兒園,為什麼會出現“如廁倒退”?

一是環境的陌生影響孩子排便。孩子在上幼兒園之前,幾乎每天都是和家人在一起,家裡是一個熟悉、安全又私密的空間,然而去了幼兒園之後,一切都是陌生的,面對陌生的老師,還有周圍一起“組隊”上廁所的其他小朋友,孩子難免會產生緊張、害羞的情緒,這種情緒就會影響孩子順利如廁。也有的孩子因此在家裡有自己的小馬桶、小便器,孩子習慣了使用自己家的如廁設備,不習慣幼兒園的設備,產生排斥心理,還不如尿在褲子裡。

二是孩子“玩忘了”,忽略了上廁所。幼兒園裡活動豐富,還有那麼多一起玩的小朋友,在和小朋友玩的過程中,就忽略了上廁所這件事。也有的孩子特別貪玩,在玩的過程中不捨得去廁所,一個勁地憋,直到等到憋不住了才去廁所,結果廁所有點遠,還沒到跑到廁所,就已經控制不住了,只好以尿褲子告終。

三是孩子缺乏安全感。在家上廁所時,孩子都是隨時、隨意的上廁所,而在幼兒園,都是定時組織小朋友上廁所,大部分孩子都能遵守規矩。在孩子的心裡,老師的規矩就是命令,不能輕易打破。在老師要求去廁所的時候,孩子剛好這時沒有便意,但是,在上課以後,卻忽然想去廁所了,又不知道怎樣提前告訴老師,或者因為怕老師和小朋友嘲笑選擇憋著,憋不住的時候就只能尿褲子了。雖然只是簡單地“不敢跟老師說”,其實孩子是經歷了一番內心掙扎的,做過一些思考和判斷,擔心破壞規則會被老師拒絕,所以寧願尿了褲子也不和老師說。表明孩子的心理狀態不夠鬆弛,缺乏安全感。

2、“憋大便”,寧願拉在褲子裡,也不願意在幼兒園拉臭臭。

除了尿褲子的問題,還有寶媽說她家孩子每天都很“規律”在早上或者晚上拉臭臭,就是不願意在幼兒園大便,一定要憋著回家。

孩子在幼兒園“憋大便”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80%到90%的孩子不願意在幼兒園大便。吃喝拉撒是人最基本的需求,孩子們為什麼“堅決”不在幼兒園大便,而回到家裡就恢復正常了呢?

究其根本,敢不敢在幼兒園大便,反映了孩子是否在幼兒園放鬆,是否有安全感。有的孩子平時在家被父母照料的很好,自理能力差,到了幼兒園之後想便便,但是自己又不會照料,於是索性憋著回家再拉。也有的孩子看到老師在給別的小朋友擦屁屁時,表現出過不耐煩的語言和神情,他們也怕麻煩老師,甚至怕老師嫌棄自己,從而會控制自己的如廁行為。

3、排便次數減少,毫無理由的“便祕”了。

很多孩子剛上幼兒園時,分離焦慮很嚴重,安全感不足——心情一焦慮,身體也會焦慮,就難免出現大便不順暢的問題,另外,經常“憋大便”也會引起便祕。

面對不熟悉的環境,孩子往往會有緊張、焦慮的感覺,所以父母可以提前幫孩子適應幼兒園的環境,比如帶孩子提前參觀幼兒園廁所,瞭解幼兒園生活規律,可以提前在家進行模擬,讓孩子做到心中有數。

“如廁倒退”是很多孩子都會出現的正常現象,是適應幼兒園生活的一個過渡階段,家長要正確認識,不要因為孩子尿褲子就嘲笑、打擊、責罵孩子,過於強化孩子尿褲子的行為,會讓孩子對此產生羞恥感,因為覺得這是一件“不好的事”,產生不必要的心理壓力。

從小培養孩子如廁習慣,通過給孩子讀繪本、講故事、看動畫,告訴孩子憋尿的壞處,比如會尿褲子、會讓身體疼痛等。告訴孩子在幾個時間需要上廁所:老師組織集中去廁所的時候、午睡之前、午睡之後、課間時間、有便意的任何時候。

兒童心理學家說:孩子出現尿褲子、憋大便,可能是環境改變造成的,也能折射出很多孩子的心理狀態。所以,一旦孩子出現了這個行為,還是要引起父母的注意,及時去解決問題。

幼兒園新生“入園焦慮”不只是大哭大鬧,這5種情況家長也別忽視

二、睡眠結構紊亂

絕大多數入園焦慮症的孩子,因為沒有親近人的陪伴,他們拒絕上床睡覺,或者躺在床上哭(包括大聲哭和哭泣)或一直坐在床上不肯躺下。所以中午午睡環節通常是無法正常入睡的。不少家長也發現以前在家裡能夠好好睡覺的孩子,自從上幼兒園後變得晚上哭鬧著不肯睡,早上又不願起來,睡眠質量也嚴重下降,常做噩夢易驚醒。

俗話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孩子白天焦慮的情緒,也會在晚上夜夢中反應出現。也許是回想起白天與父母分離的情形,或者是幼兒園陌生的環境和還不認識的同伴,又可能是擔心明天又要被媽媽送到幼兒園,都會導致孩子睡眠質量下降,睡不安穩。

許多幼兒在家中睡覺時要有大人陪伴和哄睡,而在幼兒園則需獨自入睡,幼兒在入園之初感覺失去了親情和溫暖。所以,在每天睡覺前,媽媽要多花一些時間抱抱孩子,給他讀睡前繪本,和他一起唱歌,讓睡前這段時光變得更加溫馨,讓寶寶充分感受到媽媽的愛,這對緩解寶寶的分離焦慮很有幫助。

幼兒園新生“入園焦慮”不只是大哭大鬧,這5種情況家長也別忽視

三、食慾不振

才入園的孩子,不僅要適應新的陌生環境,還是適應全新的飲食習慣和口味。很多剛進入幼兒園的孩子會出現就餐時間不吃東西,也不讓人喂或者吃的極少,有些還伴有哭聲。

孩子進入幼兒園後食慾變差,因為幼兒園的飲食(水)和家中不同。有的幼兒則在家中從來不喝白開水,而在幼兒園提供的飲水都是白開水,一些幼兒在家中養成了挑食、偏食的不良飲食習慣,到幼兒園後不願意進食一些食物。

另外,孩子初入幼兒園,進入陌生的環境,難免情緒低落,這時候本來就沒什麼胃口。就像大人在心情不好的時候,食慾也會變差的。

看到孩子不好好吃飯,才幾天時間就“餓瘦了”,家長們總是很心疼,總會想盡辦法的想要“補償”孩子,比如:給孩子準備很多喜歡的零食,晚上放學之後或者週末的時候,準備大餐給孩子“打牙祭”。但這樣很容易讓孩子暴飲暴食,引起消化不良或營養不均衡,既對身體有傷害,又影響孩子的正常飲食。

所以,家長一定要配合老師,逐步養成孩子用餐的時間規律和習慣,該吃正餐時用正餐,該吃點心時用點心,上學期間最好不要給孩子吃零食。現在很多幼兒園都會公佈孩子的菜譜,家長也不妨輪換照做,並表現出很喜歡吃的樣子,孩子也會逐漸喜歡上幼兒園的飯菜的。

再說了,既然孩子食慾差是因為孩子“不適應”或者“心情不好”造成的,那就幫助孩子儘快調整回來,自然問題也就解決了。

幼兒園新生“入園焦慮”不只是大哭大鬧,這5種情況家長也別忽視

四、免疫力下降

很多寶媽都說孩子在“斷奶”之後一段時間,特別容易生病。幼兒從家庭邁入幼兒園,環境有了巨大的改變,被稱為“心理斷乳期”。剛入園的孩子也很容易感冒、發燒、肚子疼等等。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孩子長期生活的家庭環境以及與此環境相適應的心理、精神、習慣等就是孩子的“生物鐘”。由於3歲左右的孩子免疫系統還未發育成熟,當離開家庭呵護,離開了熟悉的環境和家人,開始在另一個環境中生活,就破壞了他原有的精神/心理上的生物鐘。這種狀況下,孩子就會產生恐懼,焦慮的心情,心理壓力增大,從而使身體處於應激狀態,使孩子的抵抗力下降,進而就會很容易生病。

幼兒園新生“入園焦慮”不只是大哭大鬧,這5種情況家長也別忽視

五、性情改變,情緒異常

許多本來乖巧聽話,活潑可愛的孩子,在進入幼兒園後,就像變了一個人。到幼兒園門口,哭得死去活來,好不容易留在幼兒園裡,卻不肯說話,不和其他小朋友玩,不吃飯也不睡覺。回到家裡,就一直黏著爸爸媽媽,半夜還哭鬧驚醒等等。許多父母不明白孩子是怎麼了。這類孩子其實是患了典型的幼兒分離性焦慮症,是一種幼兒和親密的撫養者之間突然分離時所表現出來的不安情緒和行為,是幼兒時期較常見的一種情緒障礙。

一般入園焦慮在情緒行為上的表現有哭鬧不止、獨立孤坐、單獨活動、情緒緊張、唸叨回家、拒睡拒吃、隨地大小便、跟人、依物、亂跑、侵犯等。

1、孤獨與遲鈍

這種孩子常不合群,對集體或遊戲均不感興趣,自己生活在幻想之中,特別的安靜,不願意開口說話,反應遲鈍,但是在提到媽媽,爸爸,家這些關鍵詞會特別敏感。

2、獨自遊戲

極少出現哭、鬧等行為,偶爾參與教師組織活動,大部分時間獨自一人在一個角落玩耍,對外界環境很少關注。不關注他人活動,也不發出聲音,眼睛望向某一方向(主要是門口及窗口的方向)。

3、固執與韌性

孩子表現為對抗的態度,稍不遂意即哭鬧、打滾、以拒食來表示反抵。堅持自己無理的要求。

4、情緒激動、暴怒

孩子脾氣猛烈,不如意即大哭、大鬧、叫喊、扔東西、踢人、咬人、以頭碰牆等。還有一種比較特殊的表現是孩子哭叫一二聲或大哭之後,突然呼吸停止,面色紫紺,隨之抽搐或“昏死”過去,好一會才恢復過來,醫學上稱為屏氣發作。

5、頑固性習慣

表現為吸吮手指、咬指甲和衣襟等。本來吮吸動作係一種與生俱來的生理反射。但如果隨其發展成為一種不良習慣。如吸吮橡皮奶頭,將手指放入口中以獲得吮奶樣滿足,久之即可成為頑固性習慣。

幼兒園新生“入園焦慮”不只是大哭大鬧,這5種情況家長也別忽視

美國著名兒童心理專家斯坦利·格林斯潘的研究發現,3歲左右的孩子,幾乎每隔15分鐘就會找一次親密看護人。這是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哺乳動物的本能。進入幼兒園,是孩子成長的又一個階段,是孩子和父母的第一次正式“分離”,孩子出現的種種反應都是適應成長的過程。孩子剛上幼兒園,重點不是哭不哭,而是孩子的狀態。有些孩子會哭很長時間,慢慢的才能適應。還有些孩子,好奇心比較強,到新環境被新鮮事物吸引,抑制了分離焦慮等負面情緒,也不會哭,但是過一段時間,熟悉了環境後,失去新鮮感了,後來才開始哭。所以,更重要的是觀察孩子其他方面的狀態,而不是哭不哭。

“入園焦慮”是每一個寶寶都要經歷的,度過了這一階段,爸媽會發現,寶寶越來越活潑,他已經愛上去幼兒園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