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能克己,知進退,是人生最難的修行!「王陽明心學」'

"


"


王陽明:能克己,知進退,是人生最難的修行!「王陽明心學」


能克己,知進退,是最難的修行

"


王陽明:能克己,知進退,是人生最難的修行!「王陽明心學」


能克己,知進退,是最難的修行

王陽明:能克己,知進退,是人生最難的修行!「王陽明心學」


王陽明說:“變化氣質,居常無所見,惟當利害、經變故、遭屈辱,平時憤怒者到此能不憤怒、憂惶失措者到此能不憂惶失措,始是能有得力處。”

當一個普通人在經歷挫折坎坷的時候,所表現出來的無外乎就是“沮喪、憤怒、鬱悶……”

真正想控制好情緒,除了內心要堅強以外,對整個世界也要保持積極樂觀的思想,開心地過好每一天。

王陽明心學教會我們要“此心不動”,不能被這一切所左右。鼓勵我們像君子一樣“無入而不自得”,但這也絕非是一個容易達到的精神境界。

要想做到“此心不動”,自身除了要有先天的強大定力以外,還得通過後天不斷地修煉來強化內心。

"


王陽明:能克己,知進退,是人生最難的修行!「王陽明心學」


能克己,知進退,是最難的修行

王陽明:能克己,知進退,是人生最難的修行!「王陽明心學」


王陽明說:“變化氣質,居常無所見,惟當利害、經變故、遭屈辱,平時憤怒者到此能不憤怒、憂惶失措者到此能不憂惶失措,始是能有得力處。”

當一個普通人在經歷挫折坎坷的時候,所表現出來的無外乎就是“沮喪、憤怒、鬱悶……”

真正想控制好情緒,除了內心要堅強以外,對整個世界也要保持積極樂觀的思想,開心地過好每一天。

王陽明心學教會我們要“此心不動”,不能被這一切所左右。鼓勵我們像君子一樣“無入而不自得”,但這也絕非是一個容易達到的精神境界。

要想做到“此心不動”,自身除了要有先天的強大定力以外,還得通過後天不斷地修煉來強化內心。

王陽明:能克己,知進退,是人生最難的修行!「王陽明心學」

1

人能為己、克己,才能成己

人生在世,每個人的眼光見識不同,所做的選擇也就大相徑庭。

有的人挑的是磚頭瓦塊,有的人挑的則是金銅鋼鐵,還有人挑的是珍珠寶玉。這就是在考驗一個人的價值意識。

人生苦短,我們要想活得更高級、有價值,就必須有辨識珍珠寶玉的眼光。

人須有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王陽明

從為己到克己再到成己,這是一個人的人生慢慢走向佳境的過程。

一個人有“為己之心”並非是讓他自私自利,只考慮自己,而是要回歸本心,致良知,不論前方多麼坎坷險阻,絕不能輕易放棄。

有“為己之心”的人,即使春風得意,也能淡然處之,不為所動,經得起誘惑的考驗;即使低迷失意,也能保持冷靜,堅守內心,待雲開之後方能看見明月。

王陽明經歷過人生的大起大落,面對科舉失意,他能“以不得第動心為恥。”

大部分人在逆境面前都會自甘墮落,內心早已對自己持否定態度,他們越在乎成敗和得失,就越陷入逆境無法自拔,久而久之就真的變成了失敗者。

都說成功往往掌握在極少數人的手中。正因為他們敢於面對逆境,“不求他人,反求諸己”,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潛能,從而將逆境扭轉為順境,走向自己的成功之道。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寫過三句話,特別符合王陽明所說的“為己、克己、成己。”

第一句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當一個人有“為己之心”時,就能夠不懼外界環境如何,只要內心足夠堅定,一個人也能繼續求索,勇往直前。

第二句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有了“為己之心”以後,人會願意剋制自己,即使受苦受累,寢食難安,他也心甘情願。

第三句是“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只有先“為己”,在“克己”,那麼“成己”就是順水推舟、水到渠成了。

正德年間,王陽明經歷了非人的遭遇,那時“致良知”對他來說早已超出了倫理,戰勝了生死。

王陽明南贛剿匪、平叛寧王等等取得的一系列軍事成就,非但沒有被認可,反而還飽受非議。

那些嫉妒他的宦官趁機安插罪名、散佈謠言,像“暗結宸濠”、“目無君上”、“必反”等等六大罪名。

此時的王陽明可謂處在水深火熱之中,但他依舊能夠處變不驚,這都得益於他精神上的成熟和心理上的強大。

後來王陽明又經歷了江西之變,他才徹底明白了“致良知”能夠將人帶入到一種“不動心”的精神境界之中。

"


王陽明:能克己,知進退,是人生最難的修行!「王陽明心學」


能克己,知進退,是最難的修行

王陽明:能克己,知進退,是人生最難的修行!「王陽明心學」


王陽明說:“變化氣質,居常無所見,惟當利害、經變故、遭屈辱,平時憤怒者到此能不憤怒、憂惶失措者到此能不憂惶失措,始是能有得力處。”

當一個普通人在經歷挫折坎坷的時候,所表現出來的無外乎就是“沮喪、憤怒、鬱悶……”

真正想控制好情緒,除了內心要堅強以外,對整個世界也要保持積極樂觀的思想,開心地過好每一天。

王陽明心學教會我們要“此心不動”,不能被這一切所左右。鼓勵我們像君子一樣“無入而不自得”,但這也絕非是一個容易達到的精神境界。

要想做到“此心不動”,自身除了要有先天的強大定力以外,還得通過後天不斷地修煉來強化內心。

王陽明:能克己,知進退,是人生最難的修行!「王陽明心學」

1

人能為己、克己,才能成己

人生在世,每個人的眼光見識不同,所做的選擇也就大相徑庭。

有的人挑的是磚頭瓦塊,有的人挑的則是金銅鋼鐵,還有人挑的是珍珠寶玉。這就是在考驗一個人的價值意識。

人生苦短,我們要想活得更高級、有價值,就必須有辨識珍珠寶玉的眼光。

人須有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王陽明

從為己到克己再到成己,這是一個人的人生慢慢走向佳境的過程。

一個人有“為己之心”並非是讓他自私自利,只考慮自己,而是要回歸本心,致良知,不論前方多麼坎坷險阻,絕不能輕易放棄。

有“為己之心”的人,即使春風得意,也能淡然處之,不為所動,經得起誘惑的考驗;即使低迷失意,也能保持冷靜,堅守內心,待雲開之後方能看見明月。

王陽明經歷過人生的大起大落,面對科舉失意,他能“以不得第動心為恥。”

大部分人在逆境面前都會自甘墮落,內心早已對自己持否定態度,他們越在乎成敗和得失,就越陷入逆境無法自拔,久而久之就真的變成了失敗者。

都說成功往往掌握在極少數人的手中。正因為他們敢於面對逆境,“不求他人,反求諸己”,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潛能,從而將逆境扭轉為順境,走向自己的成功之道。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寫過三句話,特別符合王陽明所說的“為己、克己、成己。”

第一句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當一個人有“為己之心”時,就能夠不懼外界環境如何,只要內心足夠堅定,一個人也能繼續求索,勇往直前。

第二句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有了“為己之心”以後,人會願意剋制自己,即使受苦受累,寢食難安,他也心甘情願。

第三句是“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只有先“為己”,在“克己”,那麼“成己”就是順水推舟、水到渠成了。

正德年間,王陽明經歷了非人的遭遇,那時“致良知”對他來說早已超出了倫理,戰勝了生死。

王陽明南贛剿匪、平叛寧王等等取得的一系列軍事成就,非但沒有被認可,反而還飽受非議。

那些嫉妒他的宦官趁機安插罪名、散佈謠言,像“暗結宸濠”、“目無君上”、“必反”等等六大罪名。

此時的王陽明可謂處在水深火熱之中,但他依舊能夠處變不驚,這都得益於他精神上的成熟和心理上的強大。

後來王陽明又經歷了江西之變,他才徹底明白了“致良知”能夠將人帶入到一種“不動心”的精神境界之中。

王陽明:能克己,知進退,是人生最難的修行!「王陽明心學」

2

一進一退,是人生最難的修行

王陽明曾說:“凡人言語正到快意時,便截然能忍默得。”

生活中,人總是在順境與逆境中周璇徘徊,大部分人在大悲大喜之後,不知何去何從,他們把握不好這個方寸。

順境時洋洋得意,驕傲自滿;逆境時則垂頭喪氣,自甘墮落!

一個人若是能做到在順境時不喜,逆境時不悲,很好地拿捏這二者之間的方寸,並且用積極樂觀地態度面對生活中的一切,那他不論遇到什麼事情都會處理得恰到好處。

京城做官之時,王陽明與一位王純甫的友人相處得很好。

他們經常談天闊論,互相指正對方,共同進步。王陽明很真誠地對待友人,還會給他提一些中肯的建議。

但是在王陽明離開京城之後,他的這位友人卻散播謠言,詆譭王陽明,還有他提出的“陽明心學”。

這件事情被王陽明的弟子知道了,他很是氣憤,想要為老師打抱不平,於是便立即寫信告訴王陽明關於王純甫的所作所為。

但王陽明並沒有為此事動怒,反而他還安慰自己的弟子,切莫與王純甫斤斤計較,一味地計較只會讓自己的內心更加憤怒,長此以往就會陷入怨恨之中,到那時後果就比較嚴重了。

太計較的人容易心胸狹隘,與其陷入困境,倒不如反省自己,通過“進德、修業”來提升自己。

晚清大臣曾國藩就是通過這兩件事來不斷地提升自己,以至於他從“天下第一笨人”逆襲到“天下第一完人”。

他還勸戒子孫後代,一定得將“進德、修業”作為人生的大事,這便是曾氏家族人才輩出的重要原因。

同樣在面對逆境之時,不同的人所表現出來的反應也是不同的。

有的人先不思考,心急火燎地去行動,本想盡快跳出逆境,殊不知這樣做適得其反,只會將自己的處境變得越來越糟。

而有的人則是“致良知”,以退為進,不會貿然採取行動,最終他能夠在逆境之中迅速成長,變得更加成熟。

如何衡量一個人是否強大,除了看他是否在“前進”時勇往直前,更要看他能否在“後退”時耐住寂寞!

能前進,亦能後退,這才是人生中最難的修行。請您轉發分享,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