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肚子疼寫了封信,數百年後成了垃圾堆中撿出來的寶!

上海博物館藏品不下百萬件,但其中有一件寶貝,是從垃圾堆裡撿回來的“鎮館之寶”。這件鎮館之寶和王羲之有關,真身是一張他的“請假條”,而請假的原因,是因為……肚子疼。

王羲之肚子疼寫了封信,數百年後成了垃圾堆中撿出來的寶!


《上虞帖》 唐摹本

上海博物館藏

它叫《上虞帖》,也許有人聽說過這個大名,但它還有一個更響亮的名字:《夜來腹痛帖》,就是晚上肚子痛,寫了一篇帖的意思。此帖通篇58個字:

得書知問。吾夜來腹痛,不堪見卿,甚恨!想行復來。修齡來經日,今在上虞,月未當去。重熙旦便西,與別,不可言。不知安所在。未審時意云何,甚令人耿耿。

王羲之肚子疼寫了封信,數百年後成了垃圾堆中撿出來的寶!


翻譯過來就是,本來我想去見你,但是因為腹痛,去不成了,非常遺憾!是王羲之因病未能得見朋友一面,而寫的一封信。

信中還提到了一些其他人的近況。“修齡”是王羲之從弟王胡之的字;“重熙”是王羲之的妻弟郗曇的字;“安”則是大名鼎鼎的晉太傅謝安。


王羲之肚子疼寫了封信,數百年後成了垃圾堆中撿出來的寶!


王羲之:不說了我去個廁所

由於年代久遠,《上虞帖》原本早已遺失,藏於上海博物館的這件為唐人摹本,是硬黃紙本,可以看出王羲之草書隨意灑脫,輕鬆自然,不拘小節;體勢靈動綽約,豐肌秀骨。

那麼開頭說到的垃圾堆中撿回它,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王羲之肚子疼寫了封信,數百年後成了垃圾堆中撿出來的寶!


《上虞帖》局部

時間回到1972年的一天,上海文物清理小組在倉庫中清理書畫,偶然在丟廢紙的竹筐中,發現一張硬黃破舊書法帖。卷端有宋徽宗金書“晉王羲之‘上虞帖’”的絹籤。再打開內頁,58字七行草書現於眼前。

第一個發現它的工作人員,此前見過《上虞帖》的拓片,知道它的珍貴性,但由於《上虞帖》早沒了蹤影,又是在廢紙筐中發現,他不敢斷定它的真偽。於是這位姓萬的工作人員將《上虞帖》小心包好,帶去給上海的專家鑑定。


王羲之肚子疼寫了封信,數百年後成了垃圾堆中撿出來的寶!


在長達三年的鑑定之路上,這件《上虞帖》屢次被打上“贗品”的標籤。直到1975年,經書畫鑑定大師謝稚柳的鑑定,上海博物館科學實驗室用軟X光透拍,顯現出南唐內府的收藏印“內合同印”朱印和“集賢院御書印”墨印,最終判定這件《上虞帖》是唐代摹本。

王羲之肚子疼寫了封信,數百年後成了垃圾堆中撿出來的寶!


創作中的謝稚柳

而說到肚子痛,無獨有偶,唐代張旭也寫過一篇,就叫《肚痛帖》。它完美體現了張旭本人勁道的狂草。全文如下:

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熱所致。欲服大黃湯,冷熱俱有益,如何為計,非臨床。

王羲之肚子疼寫了封信,數百年後成了垃圾堆中撿出來的寶!


《肚痛帖》


寫到這裡,小編不得不說小聲吐槽一句:書法家到底是書法家,肚子疼第一時間想到的都不是吃藥,而是寫帖,無比佩服。

傳說張旭的書法是從公孫大娘舞劍中獲得靈感,再加之天性好酒,在醉酒後拿起筆狂揮毫,才成為一代狂草大師。《肚痛帖》真跡已不存,現所存是明代的摹本,全帖有30個字,是張旭肚痛時自診的一個藥方。


王羲之肚子疼寫了封信,數百年後成了垃圾堆中撿出來的寶!


《肚痛帖》局部


這幅作品開頭的三個字還寫的比較正規,到了後面就開始放飛自我:字與字之間不相連接,每行一筆到底,越寫越快,越寫越狂。這點和王羲之《夜來腹痛帖》也有幾分相似——估計都是因為就快憋不住了吧。


關注“廣西衛視收藏馬未都”

《寶物有故事》微紀錄片

上新早知道!


王羲之肚子疼寫了封信,數百年後成了垃圾堆中撿出來的寶!


注:我們致力於保護作者版權,本文部分圖文整理自網絡,無法核實真實出處,如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繫小編刪除,謝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