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柳園街:一身詩意,穿越百年

王士禛 大明湖 建築 篆刻 濟南市旅遊發展委員會 2017-03-26

三月的初春,適宜出遊。這時的寒意已稍稍褪去,陽光也變得溫柔。走出門,去到戶外,有微風從臉上輕輕拂過,空氣裡似乎都是新生的氣息,泉水清而凜冽,柳條的嫩芽正蓄勢待發,只是想想便醉了。

身在“泉城”,怎能不去三月的大明湖走走?於是,尋一個響晴的日子,來到如畫一般的山水裡,處處是古蹟,處處是風景,只聽那名字就已經美不勝收,好比“秋柳園”這三個字,瞬間便讓心裡染上了無盡的詩意。

秋柳園街:一身詩意,穿越百年

秋柳園:從三百年前的詩中走來

走在三月裡的大明湖,乍暖還寒,空氣冷冽而清新。隨意漫步,移步賞景,不知不覺走到了大明湖的南岸,沿著一條蜿蜒曲折的青石路,突然就被一尊手持書卷的青銅塑像吸引住了目光。

塑像是一個清代的書生形象,長身玉立,惟妙惟肖,讓人心生遐想,頓時聯想到曹雪芹等文人形象。塑像的腳邊,是一塊攤開的石刻,上面篆刻一些文字:王士禎,清末明初傑出詩人,博學好古,精金石篆刻,雕像為其初遊濟南時才華橫溢,躊躇滿志的形象,所著《秋柳詩》名聞天下。”正細細思忖中,目光投向塑像的背後,那是一處舊式的大宅院,門匾上正是書著“秋柳園”三個大字。秋柳,一個充滿自然意趣與詩的意味的名詞,有什麼典故?連忙拿出手機查資料,一段震驚清末文壇的詩壇佳話漸漸浮現眼前。

那是三百年前的一個美麗秋天,才子王士禎遊歷濟南,在大明湖南岸的天心水面亭與諸文人名士暢飲。當時的湖岸上秋色正濃,滿湖的嫋嫋垂柳、荷花水鳥,野趣十足,身處這樣的秋景裡,詩人文思激發,當即做出四首《秋柳詩》,一舉震驚了文壇,據說當時和者甚眾,後來歷下的文人便真的在這附近成立了“秋柳詩社”,並建館多間,名為“秋柳園”。

如今,原先的“秋柳園”館址已不復存在,現在的“秋柳園”是後來改建而成。走進院內,石橋、長廊錯落有致,柳樹蘆葦盡顯盎然春意。院內正對門二層建築的二樓便是如今的秋柳詩社,在這裡,人們好似穿越了時空,感受舊時文人那種流觴曲水,盡興而談,飲酒賦詩的動人時刻。

秋柳園街:一身詩意,穿越百年

探幽訪古,尋找小巷裡的秋柳人家

因為一首秋柳詩和這段詩壇佳話,大明湖畔秋柳園南的這條街也就被命名為秋柳園街。三百年過去,歲月盪滌了人們的記憶,這條老街卻因詩人的才氣而永遠沾染了詩意。

秋柳園街不算長,蜿蜒曲折,樸實大氣中又失自然風雅。踏著厚厚的青石板路,望著眼前的青磚黛瓦,想象著曾經在這條路上流連的白衣人,驀地便生出一種幽幽前世之感。

尋著街行走,位於秋柳街11號處,是一處磚石結構的二進院落,門匾上寫著“秋柳人家”。這樣一處大型的宅院在眾多青磚小瓦的民居中顯得格外顯眼,屋壁與院牆均是青石到頂,堅固耐久的建築都在顯示這個大院的特殊身份。果不其然,走進院內,無一處不彰顯主人家的家境的殷實。青磚石瓦的三進院落,有藥鋪、書房、客廳等諸多房間,傳統的陳設,院內的古樹、老井、老水桶,以及老大門旁有抱古石、上馬石、栓馬扣等,三百餘年過去,仍顯得精緻,蘊味十足。

關於宅院主人是誰,現在仍舊存有爭議。有人說這裡就是王士禎的故居,也有人說只是一處富有的王姓人家的府邸。是否詩人舊居可能已經不再重要,這兒的一屋一瓦,都如此真實地詮釋了我們前世記憶裡的“秋柳人家”。這一處為數不多得以保存的傳統大家族的四合院,再現了舊時的生活場景,讓現代人感受到曾經長幼分明,詩書傳家的古代大戶人家風範,也讓現代人對古代湖畔人家的美好想象在現實中得到了滿足。

秋柳含煙,延續名城的詩意與浪漫

如今的大明湖是人盡皆知的風景區,許多曾經的老巷、古建築經過擴建改造,得以重新規劃和修繕一新。因與秋柳詩而結緣的幾處景點則被納入明湖八景之一“秋柳含煙”風景區,包含了秋柳園、秋柳詩社、天心水面亭三個部分。天心水面亭正是曾經王士禎 與諸名士暢飲,吟誦千古名詩的地方。

縱然是秋柳含煙,來這裡遊玩賞景卻不一定非是選擇在秋天。乍暖的初春,萬物正煥發生機,柳枝瘦而嫋嫋,帶著輕鬆愉悅的心情,更能體會到一種“青石板作紙,楊柳枝為毫,明湖水潑墨,秋柳詩成行”的詩意風情。行走在煙柳怪石中,看著滿目春意,感受著濃濃的人文之氣,不由讓人再次感嘆,歷下真的是個充滿靈氣、人文薈萃的地方,宋有辛棄疾、李清照,清有王士禎,還有更多的文人名士,他們的詩句以及由此散開來的人文意味與千百年來泉水滋潤下的自然、風物一起,給予並延續著這座城市的詩意與浪漫。

作者:張玉娜

來源:文化大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