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福建省福州市北郊的蓮花山下,有一座規模不算很大的墓,墓前兩側立著兩對石頭雕刻的文武官員,文官執笏,武將按劍。正中樹著一塊石碑,上寫“唐閩忠懿王墓”,這些石刻和石碑是明朝萬曆三十年(公元1602年)由福建都運使司副使王亮給先祖建立的。王亮的這位祖先叫王審知,唐末五代人,王審知就是五代十國時期閩國(今福建省)的建立者,福建歷史上大名鼎鼎的“開閩王”。中國經濟的重心有一個南移的趨勢,漢朝以前經濟重心在黃河流域,到了東晉南朝,長江流域的經濟發展起來,而到唐末五代宋朝則是中國經濟重心由北方遷移到南方的重要轉型時期,在這個時期內,原先經濟落後的廣東、浙江、湖南、福建開始“騰飛”。

"

在福建省福州市北郊的蓮花山下,有一座規模不算很大的墓,墓前兩側立著兩對石頭雕刻的文武官員,文官執笏,武將按劍。正中樹著一塊石碑,上寫“唐閩忠懿王墓”,這些石刻和石碑是明朝萬曆三十年(公元1602年)由福建都運使司副使王亮給先祖建立的。王亮的這位祖先叫王審知,唐末五代人,王審知就是五代十國時期閩國(今福建省)的建立者,福建歷史上大名鼎鼎的“開閩王”。中國經濟的重心有一個南移的趨勢,漢朝以前經濟重心在黃河流域,到了東晉南朝,長江流域的經濟發展起來,而到唐末五代宋朝則是中國經濟重心由北方遷移到南方的重要轉型時期,在這個時期內,原先經濟落後的廣東、浙江、湖南、福建開始“騰飛”。

五代十國之閩國(今福建省)的建立者王審知

而在中國南方諸省中,歷史發展軌跡最相似的,當屬廣東和福建。廣東和福建在唐宋以前都是著名的“蠻荒之地”,經濟落後,但到了唐末五代,廣東和福建都有一次建國的經歷。而且廣東和福建的實際開創者都是兩位,廣東有劉隱和劉巖,福建則有王潮和王審知。王審知是光州固始(今河南固始)人,生於唐懿宗李漼鹹通三年(公元862年),雖然祖上曾經做過一任固始縣令,但到王審知這輩,已經成了地道的農民。中國的開國帝王就出身來說一般有三大塊:大小貴族(包括少數民族政權和累世軍閥)、農民、小市民階層,其中以農民和小市民出身的最多。五代十國時期的開國帝王中,除了李存勖算是個貴族出身,其他的全是農民或小市民階級。亂世出英雄,貧踐也出英雄,當然不是說出身貴族就幹不成大事,唐太宗李世民家世顯貴三百年,照樣能開創劃時代的大唐帝國。窮人不要哀嘆自己的出身,英雄不問出處,窮不可怕,怕的是沒志氣,人窮絕不能志短,不信?請看陳勝!王審知長大以後,也沒找到好的出路,只能在地裡刨食吃。王審知的大哥王潮倒是有點出息,在固始縣衙當差,勉強能混個溫飽。不過王潮和他兩個兄弟王審邽、王審知性情豪縱,常坐論天下事,鄉里知名。這時唐朝統治腐朽黑暗,山東一帶爆發了大規模的王仙芝、黃巢農民大起義,各地豪傑風起雲湧,紛紛起事。

現在王潮最需要做的就是要建立一塊自己的戰略根據地,絕不能實行流寇主義,王潮本想回到光州,在中原幹番轟轟烈烈的大事業。但當這支流亡軍隊行進至泉州時,聽說泉州刺史廖彥若貪鄙無能,改變北上路線,開始圍攻泉州。泉州在當時的福建僅次於首鎮福州,在泉州立足也不錯。但這場攻堅戰非常困難,王潮軍打了足足一年,才在光啟二年(公元886年)的八月攻下泉州,殺掉廖彥若。總算有了塊落腳地,但王潮佔據泉州名不正言不順,總脫不掉個“賊”名。王潮求福建觀察使陳巖幫忙給撈個名份,陳巖沒理由得罪王潮,上書請任王潮為泉州刺史。這時王潮才成了正果。王潮到底是個幹大事的人,主掛泉州軍政以來,安撫流散百姓,各居舊業,待將士如兄弟,軍民由是信服。原來的帶頭大哥王緒看到王潮兄弟得勢,羞愧難當,引劍自殺。後來王審知在福建稱王,無論如何都要感謝大哥王潮的,不能學孫權,明明是孫策開拓江東三世大業,孫權卻薄待兄長,只封了個長沙王,太不講兄弟情份了。王潮的兩個弟弟王審邽和王審知都有能力,但王潮更偏愛三弟,而且王審知的軍事能力更強一些,在這個靠軍事吃飯的時代,軍事就是一切。王潮平時對王審知極為嚴厲,王審知犯有小過,王潮都要大棍子伺候。當然王審知也知道哥哥這是對他好。王潮重病不起,雖然自己有四個兒子,但他們都不是亂世中幹大事的料,讓他們當,不幾年就會被人吃掉,也只能傳給兄弟王審知。唐乾寧四年(公元897年)十二月,王潮死,王審知繼任福建的總首領,讓二哥王審邽守泉州。李曄的橡皮圖章一落,王審知成了剛成立的威武軍留後,直到光化元年(公元898年)的十月,節度度的任命詔書才下來。

唐天祐四年(公元907年)四月,朱溫廢唐自立,王審知得到消息後,立刻遣使去汴梁拜賀。朱溫對王審知都是誠實守信的生意人,在商場上混,就要講一個信字。王審知給他朱溫多少,朱溫就得還給王審知多少。樑開平三年(公元909年)四月,朱溫下詔,正式封王審知為閩王。王審知多年的媳婦熬成婆,做了大王。

相對於楊行密百戰取淮南,王審知取得福建的統治權略容易一些,但這並不能說明王審知能力差,畢竟福建較為僻遠,不似淮南事關南北要害,牛人太多,僅孫儒就差點噎死楊行密。福建雖然也受到唐末戰亂的波及,但受波及程度不大,王審知利用相對平靜的外部環境,開始著重內政建設,發展經濟,招攬人才。王審知知道江山來的不易,不敢放鬆懈怠,王審知在生活上沒什麼過高的要求,只是夠家人吃喝就可以了,縱慾聲色不是王審知該做的事情。王審知是福建出了名的“鐵公雞”,別說其他人想從他身上拔毛難於上青天,就是別人勸王審知給自己提高點待遇都很難做到。王審知穿衣服知道愛惜,有次褲子破了個大洞,換成中戶人家也會想到再做條新的。王審知卻毫無慚色的用酒庫麻布撕下一塊補上,別人覺得太寒磣,堂堂閩王豈能穿不起新褲子?王審知卻自以為樂。有人送給王審知一個玻璃瓶子,在唐宋時玻璃是絕對的稀罕物,價值不菲。王審知當場就把瓶子摔到地上:“治國安民,用此物何用?只能敗壞勤儉之風。”

在樑貞明二年(公元916年)底,王審知又下令造鐵錢和鉛錢,和銅錢並行境內。王審知造鉛鐵錢的動機和湖南的馬殷差不多,都是為了保護境內的經濟發展,減少銅錢外流,同時也能帶動福建經濟的發展。福建和吳越嶺南一樣,都不遺餘力的發展海外貿易,“洋人”的錢不賺白不賺,阿拉伯以及波斯的商船穿梭於福建沿海。

"

在福建省福州市北郊的蓮花山下,有一座規模不算很大的墓,墓前兩側立著兩對石頭雕刻的文武官員,文官執笏,武將按劍。正中樹著一塊石碑,上寫“唐閩忠懿王墓”,這些石刻和石碑是明朝萬曆三十年(公元1602年)由福建都運使司副使王亮給先祖建立的。王亮的這位祖先叫王審知,唐末五代人,王審知就是五代十國時期閩國(今福建省)的建立者,福建歷史上大名鼎鼎的“開閩王”。中國經濟的重心有一個南移的趨勢,漢朝以前經濟重心在黃河流域,到了東晉南朝,長江流域的經濟發展起來,而到唐末五代宋朝則是中國經濟重心由北方遷移到南方的重要轉型時期,在這個時期內,原先經濟落後的廣東、浙江、湖南、福建開始“騰飛”。

五代十國之閩國(今福建省)的建立者王審知

而在中國南方諸省中,歷史發展軌跡最相似的,當屬廣東和福建。廣東和福建在唐宋以前都是著名的“蠻荒之地”,經濟落後,但到了唐末五代,廣東和福建都有一次建國的經歷。而且廣東和福建的實際開創者都是兩位,廣東有劉隱和劉巖,福建則有王潮和王審知。王審知是光州固始(今河南固始)人,生於唐懿宗李漼鹹通三年(公元862年),雖然祖上曾經做過一任固始縣令,但到王審知這輩,已經成了地道的農民。中國的開國帝王就出身來說一般有三大塊:大小貴族(包括少數民族政權和累世軍閥)、農民、小市民階層,其中以農民和小市民出身的最多。五代十國時期的開國帝王中,除了李存勖算是個貴族出身,其他的全是農民或小市民階級。亂世出英雄,貧踐也出英雄,當然不是說出身貴族就幹不成大事,唐太宗李世民家世顯貴三百年,照樣能開創劃時代的大唐帝國。窮人不要哀嘆自己的出身,英雄不問出處,窮不可怕,怕的是沒志氣,人窮絕不能志短,不信?請看陳勝!王審知長大以後,也沒找到好的出路,只能在地裡刨食吃。王審知的大哥王潮倒是有點出息,在固始縣衙當差,勉強能混個溫飽。不過王潮和他兩個兄弟王審邽、王審知性情豪縱,常坐論天下事,鄉里知名。這時唐朝統治腐朽黑暗,山東一帶爆發了大規模的王仙芝、黃巢農民大起義,各地豪傑風起雲湧,紛紛起事。

現在王潮最需要做的就是要建立一塊自己的戰略根據地,絕不能實行流寇主義,王潮本想回到光州,在中原幹番轟轟烈烈的大事業。但當這支流亡軍隊行進至泉州時,聽說泉州刺史廖彥若貪鄙無能,改變北上路線,開始圍攻泉州。泉州在當時的福建僅次於首鎮福州,在泉州立足也不錯。但這場攻堅戰非常困難,王潮軍打了足足一年,才在光啟二年(公元886年)的八月攻下泉州,殺掉廖彥若。總算有了塊落腳地,但王潮佔據泉州名不正言不順,總脫不掉個“賊”名。王潮求福建觀察使陳巖幫忙給撈個名份,陳巖沒理由得罪王潮,上書請任王潮為泉州刺史。這時王潮才成了正果。王潮到底是個幹大事的人,主掛泉州軍政以來,安撫流散百姓,各居舊業,待將士如兄弟,軍民由是信服。原來的帶頭大哥王緒看到王潮兄弟得勢,羞愧難當,引劍自殺。後來王審知在福建稱王,無論如何都要感謝大哥王潮的,不能學孫權,明明是孫策開拓江東三世大業,孫權卻薄待兄長,只封了個長沙王,太不講兄弟情份了。王潮的兩個弟弟王審邽和王審知都有能力,但王潮更偏愛三弟,而且王審知的軍事能力更強一些,在這個靠軍事吃飯的時代,軍事就是一切。王潮平時對王審知極為嚴厲,王審知犯有小過,王潮都要大棍子伺候。當然王審知也知道哥哥這是對他好。王潮重病不起,雖然自己有四個兒子,但他們都不是亂世中幹大事的料,讓他們當,不幾年就會被人吃掉,也只能傳給兄弟王審知。唐乾寧四年(公元897年)十二月,王潮死,王審知繼任福建的總首領,讓二哥王審邽守泉州。李曄的橡皮圖章一落,王審知成了剛成立的威武軍留後,直到光化元年(公元898年)的十月,節度度的任命詔書才下來。

唐天祐四年(公元907年)四月,朱溫廢唐自立,王審知得到消息後,立刻遣使去汴梁拜賀。朱溫對王審知都是誠實守信的生意人,在商場上混,就要講一個信字。王審知給他朱溫多少,朱溫就得還給王審知多少。樑開平三年(公元909年)四月,朱溫下詔,正式封王審知為閩王。王審知多年的媳婦熬成婆,做了大王。

相對於楊行密百戰取淮南,王審知取得福建的統治權略容易一些,但這並不能說明王審知能力差,畢竟福建較為僻遠,不似淮南事關南北要害,牛人太多,僅孫儒就差點噎死楊行密。福建雖然也受到唐末戰亂的波及,但受波及程度不大,王審知利用相對平靜的外部環境,開始著重內政建設,發展經濟,招攬人才。王審知知道江山來的不易,不敢放鬆懈怠,王審知在生活上沒什麼過高的要求,只是夠家人吃喝就可以了,縱慾聲色不是王審知該做的事情。王審知是福建出了名的“鐵公雞”,別說其他人想從他身上拔毛難於上青天,就是別人勸王審知給自己提高點待遇都很難做到。王審知穿衣服知道愛惜,有次褲子破了個大洞,換成中戶人家也會想到再做條新的。王審知卻毫無慚色的用酒庫麻布撕下一塊補上,別人覺得太寒磣,堂堂閩王豈能穿不起新褲子?王審知卻自以為樂。有人送給王審知一個玻璃瓶子,在唐宋時玻璃是絕對的稀罕物,價值不菲。王審知當場就把瓶子摔到地上:“治國安民,用此物何用?只能敗壞勤儉之風。”

在樑貞明二年(公元916年)底,王審知又下令造鐵錢和鉛錢,和銅錢並行境內。王審知造鉛鐵錢的動機和湖南的馬殷差不多,都是為了保護境內的經濟發展,減少銅錢外流,同時也能帶動福建經濟的發展。福建和吳越嶺南一樣,都不遺餘力的發展海外貿易,“洋人”的錢不賺白不賺,阿拉伯以及波斯的商船穿梭於福建沿海。

五代十國之閩國(今福建省)的建立者王審知

福建最重要的對外通商口岸是泉州,現在對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是廣州還是泉州有爭議,但泉州的海外貿易在五代十國時期非常發達,是和廣州齊名的南國兩大貿易口岸。王審知看到大把的錢落入自己的口袋,當然非常高興。人富裕了,就要學點文化,暴發戶心態不足取。歷代成大事的人,身邊沒有幾個智囊是絕對不行的,不能學項羽,放著范增、陳平而不用,最終慘死亡國。王審知周邊幾個鄰居都有一個強大的智力集團,給統治者提供決策服務。王審知也不能落後,中原崩亂,那些世家子弟紛紛南逃,幾個南方政權都收留不少這樣的人才,甚至江陵的高季昌還得到一個進士樑震。王審知收留的大牌也不少,唐昭宗時宰相王溥的兒子王惔、楊沂、徐寅、韓偓、歸傳懿、楊贊圖、鄭戩等人。其中以韓偓名頭最響,韓偓是晚唐五代著名的詩人,“謀身拙為安蛇足,報國危曾捋虎鬚。”就是韓偓的名句。這些人都是飽學之士,王審知用之不疑。人才的浪費是世界上最大的浪費,治政治軍治天下,說白了就是一個治人,會用人者得天下。

王審知的嫡長子是王延翰,自然成了理所當然的繼承人,但王審知的侄子(王審邽子)、泉州刺史王延彬對此不能不有點想法。王延彬有本事不假,坐鎮泉州十七年,把泉州治理的不錯。但王延彬總覺得自己名頭不響,想弄個節度使噹噹,加上“神僧”浩源說什麼泉州有王氣,王延彬更加自負,派人走海路去汴梁,求封為泉州節度使。但王審知耳朵長,消息走漏,王審知極不高興:“泉州是福建重鎮,刺史就是節度使,還走海路?不怕掉到海里餵魚?”下令殺掉浩源,罷免王延彬,踢到府裡軟禁起來。

王審知老老實實的做閩王,任他中原地覆天翻,誰當中原皇帝就給誰磕頭。侍臣不解,問王審知:“福建距中原山海之遠,即使大王做皇帝,有誰又能把大王怎麼著?”王審知大笑:“劉巖據彈丸之地都可以當皇帝,我為什麼不能?只是當這樣的皇帝沒有什麼意思,我寧當大國節度使,也不想當小國天子。反正福建已盡入吾轂中。”而且王審知也六十多歲的人了,時日不多,何苦為了虛假的名份再惹出事來?至於兒孫輩如何,王審知是管不到了。後唐同光三年(公元924年)十二月,割據福建近三十年的閩王王審知病死於福州,年六十四歲。王審知做為福建歷史上第一位閩王,對福建的影響極為深遠,在割據福建三十年間,發展經濟、勤儉節約,在王審知主政期間,福建基本上沒有發生重大戰事,和錢鏐的吳越一樣,是五代十國時難得的“世外桃源”,史稱“輕徭薄斂,與民休息。三十年間,一境晏然。”。

五代十國時期真是一個讓人心動的時代,十國對歷史的貢獻猶為特殊,現在南方几個發達省份都在十國時建立了自己的獨立政權,對中國南方地區經濟發展所起到的巨大推動作用,馬殷開發了湖南,錢鏐開發了浙江,劉巖開發了廣東,王審知開發了福建。現在這些地區的人們,也沒有忘記他們(劉巖嘛,呵呵),王審知雖然不是福建人,但福建人民永遠都不會忘記王審知的,人是世界上最有感情的動物,誰對他們好,會刻骨銘心記上一輩子。

"

在福建省福州市北郊的蓮花山下,有一座規模不算很大的墓,墓前兩側立著兩對石頭雕刻的文武官員,文官執笏,武將按劍。正中樹著一塊石碑,上寫“唐閩忠懿王墓”,這些石刻和石碑是明朝萬曆三十年(公元1602年)由福建都運使司副使王亮給先祖建立的。王亮的這位祖先叫王審知,唐末五代人,王審知就是五代十國時期閩國(今福建省)的建立者,福建歷史上大名鼎鼎的“開閩王”。中國經濟的重心有一個南移的趨勢,漢朝以前經濟重心在黃河流域,到了東晉南朝,長江流域的經濟發展起來,而到唐末五代宋朝則是中國經濟重心由北方遷移到南方的重要轉型時期,在這個時期內,原先經濟落後的廣東、浙江、湖南、福建開始“騰飛”。

五代十國之閩國(今福建省)的建立者王審知

而在中國南方諸省中,歷史發展軌跡最相似的,當屬廣東和福建。廣東和福建在唐宋以前都是著名的“蠻荒之地”,經濟落後,但到了唐末五代,廣東和福建都有一次建國的經歷。而且廣東和福建的實際開創者都是兩位,廣東有劉隱和劉巖,福建則有王潮和王審知。王審知是光州固始(今河南固始)人,生於唐懿宗李漼鹹通三年(公元862年),雖然祖上曾經做過一任固始縣令,但到王審知這輩,已經成了地道的農民。中國的開國帝王就出身來說一般有三大塊:大小貴族(包括少數民族政權和累世軍閥)、農民、小市民階層,其中以農民和小市民出身的最多。五代十國時期的開國帝王中,除了李存勖算是個貴族出身,其他的全是農民或小市民階級。亂世出英雄,貧踐也出英雄,當然不是說出身貴族就幹不成大事,唐太宗李世民家世顯貴三百年,照樣能開創劃時代的大唐帝國。窮人不要哀嘆自己的出身,英雄不問出處,窮不可怕,怕的是沒志氣,人窮絕不能志短,不信?請看陳勝!王審知長大以後,也沒找到好的出路,只能在地裡刨食吃。王審知的大哥王潮倒是有點出息,在固始縣衙當差,勉強能混個溫飽。不過王潮和他兩個兄弟王審邽、王審知性情豪縱,常坐論天下事,鄉里知名。這時唐朝統治腐朽黑暗,山東一帶爆發了大規模的王仙芝、黃巢農民大起義,各地豪傑風起雲湧,紛紛起事。

現在王潮最需要做的就是要建立一塊自己的戰略根據地,絕不能實行流寇主義,王潮本想回到光州,在中原幹番轟轟烈烈的大事業。但當這支流亡軍隊行進至泉州時,聽說泉州刺史廖彥若貪鄙無能,改變北上路線,開始圍攻泉州。泉州在當時的福建僅次於首鎮福州,在泉州立足也不錯。但這場攻堅戰非常困難,王潮軍打了足足一年,才在光啟二年(公元886年)的八月攻下泉州,殺掉廖彥若。總算有了塊落腳地,但王潮佔據泉州名不正言不順,總脫不掉個“賊”名。王潮求福建觀察使陳巖幫忙給撈個名份,陳巖沒理由得罪王潮,上書請任王潮為泉州刺史。這時王潮才成了正果。王潮到底是個幹大事的人,主掛泉州軍政以來,安撫流散百姓,各居舊業,待將士如兄弟,軍民由是信服。原來的帶頭大哥王緒看到王潮兄弟得勢,羞愧難當,引劍自殺。後來王審知在福建稱王,無論如何都要感謝大哥王潮的,不能學孫權,明明是孫策開拓江東三世大業,孫權卻薄待兄長,只封了個長沙王,太不講兄弟情份了。王潮的兩個弟弟王審邽和王審知都有能力,但王潮更偏愛三弟,而且王審知的軍事能力更強一些,在這個靠軍事吃飯的時代,軍事就是一切。王潮平時對王審知極為嚴厲,王審知犯有小過,王潮都要大棍子伺候。當然王審知也知道哥哥這是對他好。王潮重病不起,雖然自己有四個兒子,但他們都不是亂世中幹大事的料,讓他們當,不幾年就會被人吃掉,也只能傳給兄弟王審知。唐乾寧四年(公元897年)十二月,王潮死,王審知繼任福建的總首領,讓二哥王審邽守泉州。李曄的橡皮圖章一落,王審知成了剛成立的威武軍留後,直到光化元年(公元898年)的十月,節度度的任命詔書才下來。

唐天祐四年(公元907年)四月,朱溫廢唐自立,王審知得到消息後,立刻遣使去汴梁拜賀。朱溫對王審知都是誠實守信的生意人,在商場上混,就要講一個信字。王審知給他朱溫多少,朱溫就得還給王審知多少。樑開平三年(公元909年)四月,朱溫下詔,正式封王審知為閩王。王審知多年的媳婦熬成婆,做了大王。

相對於楊行密百戰取淮南,王審知取得福建的統治權略容易一些,但這並不能說明王審知能力差,畢竟福建較為僻遠,不似淮南事關南北要害,牛人太多,僅孫儒就差點噎死楊行密。福建雖然也受到唐末戰亂的波及,但受波及程度不大,王審知利用相對平靜的外部環境,開始著重內政建設,發展經濟,招攬人才。王審知知道江山來的不易,不敢放鬆懈怠,王審知在生活上沒什麼過高的要求,只是夠家人吃喝就可以了,縱慾聲色不是王審知該做的事情。王審知是福建出了名的“鐵公雞”,別說其他人想從他身上拔毛難於上青天,就是別人勸王審知給自己提高點待遇都很難做到。王審知穿衣服知道愛惜,有次褲子破了個大洞,換成中戶人家也會想到再做條新的。王審知卻毫無慚色的用酒庫麻布撕下一塊補上,別人覺得太寒磣,堂堂閩王豈能穿不起新褲子?王審知卻自以為樂。有人送給王審知一個玻璃瓶子,在唐宋時玻璃是絕對的稀罕物,價值不菲。王審知當場就把瓶子摔到地上:“治國安民,用此物何用?只能敗壞勤儉之風。”

在樑貞明二年(公元916年)底,王審知又下令造鐵錢和鉛錢,和銅錢並行境內。王審知造鉛鐵錢的動機和湖南的馬殷差不多,都是為了保護境內的經濟發展,減少銅錢外流,同時也能帶動福建經濟的發展。福建和吳越嶺南一樣,都不遺餘力的發展海外貿易,“洋人”的錢不賺白不賺,阿拉伯以及波斯的商船穿梭於福建沿海。

五代十國之閩國(今福建省)的建立者王審知

福建最重要的對外通商口岸是泉州,現在對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是廣州還是泉州有爭議,但泉州的海外貿易在五代十國時期非常發達,是和廣州齊名的南國兩大貿易口岸。王審知看到大把的錢落入自己的口袋,當然非常高興。人富裕了,就要學點文化,暴發戶心態不足取。歷代成大事的人,身邊沒有幾個智囊是絕對不行的,不能學項羽,放著范增、陳平而不用,最終慘死亡國。王審知周邊幾個鄰居都有一個強大的智力集團,給統治者提供決策服務。王審知也不能落後,中原崩亂,那些世家子弟紛紛南逃,幾個南方政權都收留不少這樣的人才,甚至江陵的高季昌還得到一個進士樑震。王審知收留的大牌也不少,唐昭宗時宰相王溥的兒子王惔、楊沂、徐寅、韓偓、歸傳懿、楊贊圖、鄭戩等人。其中以韓偓名頭最響,韓偓是晚唐五代著名的詩人,“謀身拙為安蛇足,報國危曾捋虎鬚。”就是韓偓的名句。這些人都是飽學之士,王審知用之不疑。人才的浪費是世界上最大的浪費,治政治軍治天下,說白了就是一個治人,會用人者得天下。

王審知的嫡長子是王延翰,自然成了理所當然的繼承人,但王審知的侄子(王審邽子)、泉州刺史王延彬對此不能不有點想法。王延彬有本事不假,坐鎮泉州十七年,把泉州治理的不錯。但王延彬總覺得自己名頭不響,想弄個節度使噹噹,加上“神僧”浩源說什麼泉州有王氣,王延彬更加自負,派人走海路去汴梁,求封為泉州節度使。但王審知耳朵長,消息走漏,王審知極不高興:“泉州是福建重鎮,刺史就是節度使,還走海路?不怕掉到海里餵魚?”下令殺掉浩源,罷免王延彬,踢到府裡軟禁起來。

王審知老老實實的做閩王,任他中原地覆天翻,誰當中原皇帝就給誰磕頭。侍臣不解,問王審知:“福建距中原山海之遠,即使大王做皇帝,有誰又能把大王怎麼著?”王審知大笑:“劉巖據彈丸之地都可以當皇帝,我為什麼不能?只是當這樣的皇帝沒有什麼意思,我寧當大國節度使,也不想當小國天子。反正福建已盡入吾轂中。”而且王審知也六十多歲的人了,時日不多,何苦為了虛假的名份再惹出事來?至於兒孫輩如何,王審知是管不到了。後唐同光三年(公元924年)十二月,割據福建近三十年的閩王王審知病死於福州,年六十四歲。王審知做為福建歷史上第一位閩王,對福建的影響極為深遠,在割據福建三十年間,發展經濟、勤儉節約,在王審知主政期間,福建基本上沒有發生重大戰事,和錢鏐的吳越一樣,是五代十國時難得的“世外桃源”,史稱“輕徭薄斂,與民休息。三十年間,一境晏然。”。

五代十國時期真是一個讓人心動的時代,十國對歷史的貢獻猶為特殊,現在南方几個發達省份都在十國時建立了自己的獨立政權,對中國南方地區經濟發展所起到的巨大推動作用,馬殷開發了湖南,錢鏐開發了浙江,劉巖開發了廣東,王審知開發了福建。現在這些地區的人們,也沒有忘記他們(劉巖嘛,呵呵),王審知雖然不是福建人,但福建人民永遠都不會忘記王審知的,人是世界上最有感情的動物,誰對他們好,會刻骨銘心記上一輩子。

五代十國之閩國(今福建省)的建立者王審知

王審知死後,王延翰襲位,王延翰先稱威武軍留後,然後遣使經海路北上中原乞求任命。同光四年(公元925年)三月,李存勖的任何詔書下來,王延翰高高興興的做起了威武軍節度使。不久,唐莊宗李存勖在洛陽兵變中被殺,李嗣源稱帝。消息傳到福州,王延翰低頭想了想:“我是堂堂閩王,做個節度使豈不是太掉價了?周邊那幫糟老頭子都當上了國王,劉巖這狗才還做了皇帝,我嘛,也弄個王噹噹。”王延翰拿出《史記.閩越王無諸傳》,搖頭晃腦讀了幾句:“閩越王無諸者,其先越王句踐之後也。”然後把書丟到案上,對文武說道:“無諸是勾踐之後,猶能稱王,我是先大王之後,為什麼不可以?你們說,可不可以?”眾人點頭哈腰:“可以,可以。”後唐天成元年(公元926年)十月,王延翰在福建自稱大閩國國王,“立宮殿,置百官,威儀文物皆仿天子之制。”雖然還奉後唐正朔,反正李嗣源也拿他沒辦法,用你的年號已經滿給你面子了。

後來王審知的後代們為了權力互相攻殺,福建的百姓也倒了大黴,最終閩國政權被南唐滅掉,沒想到王潮兄弟歷盡千辛萬苦打下的江山,三十年內,被這幫無德、無能、無恥的忤逆兒孫們弄了個灰飛煙滅,孓遺不留!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