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過汪涵,才知道什麼叫真正的會說話'

"

幾乎不關注綜藝節目的我,最近被一個綜藝界的小故事打動了。

在一個關於文化遺產的晚會現場,主辦方安排了某項文化遺產的繼承者——一個鄉下老人做嘉賓宣講。

老人有點激動,站臺上磕磕巴巴但連續不停地講了幾十分鐘。

到了最後臺下觀眾已開始躁動,甚至出現了噓聲。

而一向以善於救場出名的主持人汪涵,卻在旁邊無動於衷,一直到老人絮絮叨叨地講完,也沒有出言打斷。

節目後有人提出異議,認為一個好的主持人應該把握現場時間和節奏。

汪涵平靜地說:

話很平實,卻讓人聽了擊節讚歎,傾佩不已!

在充斥功利的娛樂圈,汪涵的一席話宛如一股清流。

讓人真切地體會到:會說話的人,總是能用普通的語言點鐵成金,暖化人心!


"

幾乎不關注綜藝節目的我,最近被一個綜藝界的小故事打動了。

在一個關於文化遺產的晚會現場,主辦方安排了某項文化遺產的繼承者——一個鄉下老人做嘉賓宣講。

老人有點激動,站臺上磕磕巴巴但連續不停地講了幾十分鐘。

到了最後臺下觀眾已開始躁動,甚至出現了噓聲。

而一向以善於救場出名的主持人汪涵,卻在旁邊無動於衷,一直到老人絮絮叨叨地講完,也沒有出言打斷。

節目後有人提出異議,認為一個好的主持人應該把握現場時間和節奏。

汪涵平靜地說:

話很平實,卻讓人聽了擊節讚歎,傾佩不已!

在充斥功利的娛樂圈,汪涵的一席話宛如一股清流。

讓人真切地體會到:會說話的人,總是能用普通的語言點鐵成金,暖化人心!


見過汪涵,才知道什麼叫真正的會說話

見過汪涵,才知道什麼叫真正的會說話

PS:這張照片是賀嘉老師13年上《越策越開心》和汪涵老師的合照。


"

幾乎不關注綜藝節目的我,最近被一個綜藝界的小故事打動了。

在一個關於文化遺產的晚會現場,主辦方安排了某項文化遺產的繼承者——一個鄉下老人做嘉賓宣講。

老人有點激動,站臺上磕磕巴巴但連續不停地講了幾十分鐘。

到了最後臺下觀眾已開始躁動,甚至出現了噓聲。

而一向以善於救場出名的主持人汪涵,卻在旁邊無動於衷,一直到老人絮絮叨叨地講完,也沒有出言打斷。

節目後有人提出異議,認為一個好的主持人應該把握現場時間和節奏。

汪涵平靜地說:

話很平實,卻讓人聽了擊節讚歎,傾佩不已!

在充斥功利的娛樂圈,汪涵的一席話宛如一股清流。

讓人真切地體會到:會說話的人,總是能用普通的語言點鐵成金,暖化人心!


見過汪涵,才知道什麼叫真正的會說話

見過汪涵,才知道什麼叫真正的會說話

PS:這張照片是賀嘉老師13年上《越策越開心》和汪涵老師的合照。


見過汪涵,才知道什麼叫真正的會說話

見過汪涵,才知道什麼叫真正的會說話

會說話,就是在自信的同時保持謙遜。

湖南衛視對幾個著名主持人做過一個訪談,其中一個問題問道汪涵:“你跟何老師誰是湖南衛視的一哥?”

汪涵看著旁邊的何老師哈哈一笑:“當然何炅是一哥。”

提問者卻不依不饒:"那你呢?"

汪涵淡定地答道:"我是他大哥..."

一句謙遜禮讓的話,既化解了刁鑽的問題,捧了同事,又不露聲色地顯出對自身地位的自信,令人拍案叫絕。

人人都知謙虛的重要,卻忽略了謙虛背後必要的信心支撐。

這也是為什麼同樣是自謙,有人給出的感覺是禮賢下士,有人卻讓人覺得自輕自賤。

人們真正敬服的,除了外在的低調禮讓,更是內在的神定氣閒。


"

幾乎不關注綜藝節目的我,最近被一個綜藝界的小故事打動了。

在一個關於文化遺產的晚會現場,主辦方安排了某項文化遺產的繼承者——一個鄉下老人做嘉賓宣講。

老人有點激動,站臺上磕磕巴巴但連續不停地講了幾十分鐘。

到了最後臺下觀眾已開始躁動,甚至出現了噓聲。

而一向以善於救場出名的主持人汪涵,卻在旁邊無動於衷,一直到老人絮絮叨叨地講完,也沒有出言打斷。

節目後有人提出異議,認為一個好的主持人應該把握現場時間和節奏。

汪涵平靜地說:

話很平實,卻讓人聽了擊節讚歎,傾佩不已!

在充斥功利的娛樂圈,汪涵的一席話宛如一股清流。

讓人真切地體會到:會說話的人,總是能用普通的語言點鐵成金,暖化人心!


見過汪涵,才知道什麼叫真正的會說話

見過汪涵,才知道什麼叫真正的會說話

PS:這張照片是賀嘉老師13年上《越策越開心》和汪涵老師的合照。


見過汪涵,才知道什麼叫真正的會說話

見過汪涵,才知道什麼叫真正的會說話

會說話,就是在自信的同時保持謙遜。

湖南衛視對幾個著名主持人做過一個訪談,其中一個問題問道汪涵:“你跟何老師誰是湖南衛視的一哥?”

汪涵看著旁邊的何老師哈哈一笑:“當然何炅是一哥。”

提問者卻不依不饒:"那你呢?"

汪涵淡定地答道:"我是他大哥..."

一句謙遜禮讓的話,既化解了刁鑽的問題,捧了同事,又不露聲色地顯出對自身地位的自信,令人拍案叫絕。

人人都知謙虛的重要,卻忽略了謙虛背後必要的信心支撐。

這也是為什麼同樣是自謙,有人給出的感覺是禮賢下士,有人卻讓人覺得自輕自賤。

人們真正敬服的,除了外在的低調禮讓,更是內在的神定氣閒。


見過汪涵,才知道什麼叫真正的會說話

見過汪涵,才知道什麼叫真正的會說話

會說話,就是要保持同理心。

同理心,又叫共情,可以解釋為“設身處地的理解”,或者常聽到的“將心比心”。

知人識人,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然而與人交往相處要做到舒適貼心,卻從來不是知道、瞭解那麼簡單。

關鍵是能站在對方的角度或處境去考慮問題。

再加上優秀的洞察力與心理分析能力,講出來的話自然能讓他人感到你發自內心的真誠與友善。

從“瞭解你”到“懂你”,差的就是那麼一點。

屠格涅夫有篇小說《白菜湯》:一個農家的寡婦死掉了她的獨子,她的不幸遭遇被地主太太知道了。

太太便在那兒子下葬的那一天去探問他的母親。結果她看到農婦正慢慢地從鍋底舀起稀薄的白菜湯來,一調羹一調羹地吞下肚裡。

“呵,天呀!”太太忍不住了:“安娜,你真叫我吃驚!難道你真的不愛你兒子嗎?你怎麼還能夠喝這白菜湯?”

“我的瓦西亞死了,”婦人安靜又悲哀地說,“我痛苦極了,然而湯是不應該糟蹋的,裡面放得有鹽呢。”

太太厭惡地走開了。

在她看來,婦人的心腸簡直太硬,而鹽是不值錢的東西。

是的,地主太太瞭解了農夫喪子的遭遇,卻不會去理解農婦的處境。活生生的人間慘劇,在她眼裡不過是窮人的冰冷麻木,充滿著厭惡與無法理喻。

人成長的過程,也是同理心能力不斷擴大的過程。

如果有那麼一個階段,你發現自己看不慣的人和事越來越少,能接納的社會現象越來越廣,那麼恭喜你,不是你變得圓滑了,而是你已開始成熟。

記住,同理心並非要無原則地贊同對方的言行,而是在保持自身主見的同時,最大限度地諒解對方——這也是同理心與世故圓滑的最大區別!


"

幾乎不關注綜藝節目的我,最近被一個綜藝界的小故事打動了。

在一個關於文化遺產的晚會現場,主辦方安排了某項文化遺產的繼承者——一個鄉下老人做嘉賓宣講。

老人有點激動,站臺上磕磕巴巴但連續不停地講了幾十分鐘。

到了最後臺下觀眾已開始躁動,甚至出現了噓聲。

而一向以善於救場出名的主持人汪涵,卻在旁邊無動於衷,一直到老人絮絮叨叨地講完,也沒有出言打斷。

節目後有人提出異議,認為一個好的主持人應該把握現場時間和節奏。

汪涵平靜地說:

話很平實,卻讓人聽了擊節讚歎,傾佩不已!

在充斥功利的娛樂圈,汪涵的一席話宛如一股清流。

讓人真切地體會到:會說話的人,總是能用普通的語言點鐵成金,暖化人心!


見過汪涵,才知道什麼叫真正的會說話

見過汪涵,才知道什麼叫真正的會說話

PS:這張照片是賀嘉老師13年上《越策越開心》和汪涵老師的合照。


見過汪涵,才知道什麼叫真正的會說話

見過汪涵,才知道什麼叫真正的會說話

會說話,就是在自信的同時保持謙遜。

湖南衛視對幾個著名主持人做過一個訪談,其中一個問題問道汪涵:“你跟何老師誰是湖南衛視的一哥?”

汪涵看著旁邊的何老師哈哈一笑:“當然何炅是一哥。”

提問者卻不依不饒:"那你呢?"

汪涵淡定地答道:"我是他大哥..."

一句謙遜禮讓的話,既化解了刁鑽的問題,捧了同事,又不露聲色地顯出對自身地位的自信,令人拍案叫絕。

人人都知謙虛的重要,卻忽略了謙虛背後必要的信心支撐。

這也是為什麼同樣是自謙,有人給出的感覺是禮賢下士,有人卻讓人覺得自輕自賤。

人們真正敬服的,除了外在的低調禮讓,更是內在的神定氣閒。


見過汪涵,才知道什麼叫真正的會說話

見過汪涵,才知道什麼叫真正的會說話

會說話,就是要保持同理心。

同理心,又叫共情,可以解釋為“設身處地的理解”,或者常聽到的“將心比心”。

知人識人,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然而與人交往相處要做到舒適貼心,卻從來不是知道、瞭解那麼簡單。

關鍵是能站在對方的角度或處境去考慮問題。

再加上優秀的洞察力與心理分析能力,講出來的話自然能讓他人感到你發自內心的真誠與友善。

從“瞭解你”到“懂你”,差的就是那麼一點。

屠格涅夫有篇小說《白菜湯》:一個農家的寡婦死掉了她的獨子,她的不幸遭遇被地主太太知道了。

太太便在那兒子下葬的那一天去探問他的母親。結果她看到農婦正慢慢地從鍋底舀起稀薄的白菜湯來,一調羹一調羹地吞下肚裡。

“呵,天呀!”太太忍不住了:“安娜,你真叫我吃驚!難道你真的不愛你兒子嗎?你怎麼還能夠喝這白菜湯?”

“我的瓦西亞死了,”婦人安靜又悲哀地說,“我痛苦極了,然而湯是不應該糟蹋的,裡面放得有鹽呢。”

太太厭惡地走開了。

在她看來,婦人的心腸簡直太硬,而鹽是不值錢的東西。

是的,地主太太瞭解了農夫喪子的遭遇,卻不會去理解農婦的處境。活生生的人間慘劇,在她眼裡不過是窮人的冰冷麻木,充滿著厭惡與無法理喻。

人成長的過程,也是同理心能力不斷擴大的過程。

如果有那麼一個階段,你發現自己看不慣的人和事越來越少,能接納的社會現象越來越廣,那麼恭喜你,不是你變得圓滑了,而是你已開始成熟。

記住,同理心並非要無原則地贊同對方的言行,而是在保持自身主見的同時,最大限度地諒解對方——這也是同理心與世故圓滑的最大區別!


見過汪涵,才知道什麼叫真正的會說話

見過汪涵,才知道什麼叫真正的會說話

會說話,一定要有學識和閱歷作支撐。

第十屆金鷹節頒獎典禮上,有個即興表演環節。

四名主持人分別對著禮盒裡的未知禮物進行即興演說,但主題要緊扣金鷹節。

其中華少的禮盒是仙人掌(球)、小撒的是鴨子、何炅的是筷子;而汪涵的,盒子裡什麼都沒有......


"

幾乎不關注綜藝節目的我,最近被一個綜藝界的小故事打動了。

在一個關於文化遺產的晚會現場,主辦方安排了某項文化遺產的繼承者——一個鄉下老人做嘉賓宣講。

老人有點激動,站臺上磕磕巴巴但連續不停地講了幾十分鐘。

到了最後臺下觀眾已開始躁動,甚至出現了噓聲。

而一向以善於救場出名的主持人汪涵,卻在旁邊無動於衷,一直到老人絮絮叨叨地講完,也沒有出言打斷。

節目後有人提出異議,認為一個好的主持人應該把握現場時間和節奏。

汪涵平靜地說:

話很平實,卻讓人聽了擊節讚歎,傾佩不已!

在充斥功利的娛樂圈,汪涵的一席話宛如一股清流。

讓人真切地體會到:會說話的人,總是能用普通的語言點鐵成金,暖化人心!


見過汪涵,才知道什麼叫真正的會說話

見過汪涵,才知道什麼叫真正的會說話

PS:這張照片是賀嘉老師13年上《越策越開心》和汪涵老師的合照。


見過汪涵,才知道什麼叫真正的會說話

見過汪涵,才知道什麼叫真正的會說話

會說話,就是在自信的同時保持謙遜。

湖南衛視對幾個著名主持人做過一個訪談,其中一個問題問道汪涵:“你跟何老師誰是湖南衛視的一哥?”

汪涵看著旁邊的何老師哈哈一笑:“當然何炅是一哥。”

提問者卻不依不饒:"那你呢?"

汪涵淡定地答道:"我是他大哥..."

一句謙遜禮讓的話,既化解了刁鑽的問題,捧了同事,又不露聲色地顯出對自身地位的自信,令人拍案叫絕。

人人都知謙虛的重要,卻忽略了謙虛背後必要的信心支撐。

這也是為什麼同樣是自謙,有人給出的感覺是禮賢下士,有人卻讓人覺得自輕自賤。

人們真正敬服的,除了外在的低調禮讓,更是內在的神定氣閒。


見過汪涵,才知道什麼叫真正的會說話

見過汪涵,才知道什麼叫真正的會說話

會說話,就是要保持同理心。

同理心,又叫共情,可以解釋為“設身處地的理解”,或者常聽到的“將心比心”。

知人識人,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然而與人交往相處要做到舒適貼心,卻從來不是知道、瞭解那麼簡單。

關鍵是能站在對方的角度或處境去考慮問題。

再加上優秀的洞察力與心理分析能力,講出來的話自然能讓他人感到你發自內心的真誠與友善。

從“瞭解你”到“懂你”,差的就是那麼一點。

屠格涅夫有篇小說《白菜湯》:一個農家的寡婦死掉了她的獨子,她的不幸遭遇被地主太太知道了。

太太便在那兒子下葬的那一天去探問他的母親。結果她看到農婦正慢慢地從鍋底舀起稀薄的白菜湯來,一調羹一調羹地吞下肚裡。

“呵,天呀!”太太忍不住了:“安娜,你真叫我吃驚!難道你真的不愛你兒子嗎?你怎麼還能夠喝這白菜湯?”

“我的瓦西亞死了,”婦人安靜又悲哀地說,“我痛苦極了,然而湯是不應該糟蹋的,裡面放得有鹽呢。”

太太厭惡地走開了。

在她看來,婦人的心腸簡直太硬,而鹽是不值錢的東西。

是的,地主太太瞭解了農夫喪子的遭遇,卻不會去理解農婦的處境。活生生的人間慘劇,在她眼裡不過是窮人的冰冷麻木,充滿著厭惡與無法理喻。

人成長的過程,也是同理心能力不斷擴大的過程。

如果有那麼一個階段,你發現自己看不慣的人和事越來越少,能接納的社會現象越來越廣,那麼恭喜你,不是你變得圓滑了,而是你已開始成熟。

記住,同理心並非要無原則地贊同對方的言行,而是在保持自身主見的同時,最大限度地諒解對方——這也是同理心與世故圓滑的最大區別!


見過汪涵,才知道什麼叫真正的會說話

見過汪涵,才知道什麼叫真正的會說話

會說話,一定要有學識和閱歷作支撐。

第十屆金鷹節頒獎典禮上,有個即興表演環節。

四名主持人分別對著禮盒裡的未知禮物進行即興演說,但主題要緊扣金鷹節。

其中華少的禮盒是仙人掌(球)、小撒的是鴨子、何炅的是筷子;而汪涵的,盒子裡什麼都沒有......


見過汪涵,才知道什麼叫真正的會說話

見過汪涵,才知道什麼叫真正的會說話

然後汪涵對著盒裡的空氣如是說:

精彩的言語,背後一定是有廣博的學識作支撐的。

中國文化有“道術”的說法,如果機智的反應和伶俐的口才是“術”的話,深厚的知識就是“道”。

而一個有著優秀言語藝術的人,必然是以道為根本,以術為輔助的!

老話說得好,你想給別人一碗水,自己必須先有一桶水。

生活中的汪涵,幾乎不看電視,大量的時間都用在了讀書上。

觀眾在電視上看到的他的奇思妙語,不過是露出海面的冰山一角,水面下龐大的山體,就是平日在書齋裡日積月累而成的。

如果你是正在一個苦練口才的人,我並不反對你去搜尋練習各種說話的技巧,但不要忘了留出時間和精力,去閱讀、覆盤並內化各種知識。

這些,才能讓你在言語的藝術上走得更高,更長遠!


"

幾乎不關注綜藝節目的我,最近被一個綜藝界的小故事打動了。

在一個關於文化遺產的晚會現場,主辦方安排了某項文化遺產的繼承者——一個鄉下老人做嘉賓宣講。

老人有點激動,站臺上磕磕巴巴但連續不停地講了幾十分鐘。

到了最後臺下觀眾已開始躁動,甚至出現了噓聲。

而一向以善於救場出名的主持人汪涵,卻在旁邊無動於衷,一直到老人絮絮叨叨地講完,也沒有出言打斷。

節目後有人提出異議,認為一個好的主持人應該把握現場時間和節奏。

汪涵平靜地說:

話很平實,卻讓人聽了擊節讚歎,傾佩不已!

在充斥功利的娛樂圈,汪涵的一席話宛如一股清流。

讓人真切地體會到:會說話的人,總是能用普通的語言點鐵成金,暖化人心!


見過汪涵,才知道什麼叫真正的會說話

見過汪涵,才知道什麼叫真正的會說話

PS:這張照片是賀嘉老師13年上《越策越開心》和汪涵老師的合照。


見過汪涵,才知道什麼叫真正的會說話

見過汪涵,才知道什麼叫真正的會說話

會說話,就是在自信的同時保持謙遜。

湖南衛視對幾個著名主持人做過一個訪談,其中一個問題問道汪涵:“你跟何老師誰是湖南衛視的一哥?”

汪涵看著旁邊的何老師哈哈一笑:“當然何炅是一哥。”

提問者卻不依不饒:"那你呢?"

汪涵淡定地答道:"我是他大哥..."

一句謙遜禮讓的話,既化解了刁鑽的問題,捧了同事,又不露聲色地顯出對自身地位的自信,令人拍案叫絕。

人人都知謙虛的重要,卻忽略了謙虛背後必要的信心支撐。

這也是為什麼同樣是自謙,有人給出的感覺是禮賢下士,有人卻讓人覺得自輕自賤。

人們真正敬服的,除了外在的低調禮讓,更是內在的神定氣閒。


見過汪涵,才知道什麼叫真正的會說話

見過汪涵,才知道什麼叫真正的會說話

會說話,就是要保持同理心。

同理心,又叫共情,可以解釋為“設身處地的理解”,或者常聽到的“將心比心”。

知人識人,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然而與人交往相處要做到舒適貼心,卻從來不是知道、瞭解那麼簡單。

關鍵是能站在對方的角度或處境去考慮問題。

再加上優秀的洞察力與心理分析能力,講出來的話自然能讓他人感到你發自內心的真誠與友善。

從“瞭解你”到“懂你”,差的就是那麼一點。

屠格涅夫有篇小說《白菜湯》:一個農家的寡婦死掉了她的獨子,她的不幸遭遇被地主太太知道了。

太太便在那兒子下葬的那一天去探問他的母親。結果她看到農婦正慢慢地從鍋底舀起稀薄的白菜湯來,一調羹一調羹地吞下肚裡。

“呵,天呀!”太太忍不住了:“安娜,你真叫我吃驚!難道你真的不愛你兒子嗎?你怎麼還能夠喝這白菜湯?”

“我的瓦西亞死了,”婦人安靜又悲哀地說,“我痛苦極了,然而湯是不應該糟蹋的,裡面放得有鹽呢。”

太太厭惡地走開了。

在她看來,婦人的心腸簡直太硬,而鹽是不值錢的東西。

是的,地主太太瞭解了農夫喪子的遭遇,卻不會去理解農婦的處境。活生生的人間慘劇,在她眼裡不過是窮人的冰冷麻木,充滿著厭惡與無法理喻。

人成長的過程,也是同理心能力不斷擴大的過程。

如果有那麼一個階段,你發現自己看不慣的人和事越來越少,能接納的社會現象越來越廣,那麼恭喜你,不是你變得圓滑了,而是你已開始成熟。

記住,同理心並非要無原則地贊同對方的言行,而是在保持自身主見的同時,最大限度地諒解對方——這也是同理心與世故圓滑的最大區別!


見過汪涵,才知道什麼叫真正的會說話

見過汪涵,才知道什麼叫真正的會說話

會說話,一定要有學識和閱歷作支撐。

第十屆金鷹節頒獎典禮上,有個即興表演環節。

四名主持人分別對著禮盒裡的未知禮物進行即興演說,但主題要緊扣金鷹節。

其中華少的禮盒是仙人掌(球)、小撒的是鴨子、何炅的是筷子;而汪涵的,盒子裡什麼都沒有......


見過汪涵,才知道什麼叫真正的會說話

見過汪涵,才知道什麼叫真正的會說話

然後汪涵對著盒裡的空氣如是說:

精彩的言語,背後一定是有廣博的學識作支撐的。

中國文化有“道術”的說法,如果機智的反應和伶俐的口才是“術”的話,深厚的知識就是“道”。

而一個有著優秀言語藝術的人,必然是以道為根本,以術為輔助的!

老話說得好,你想給別人一碗水,自己必須先有一桶水。

生活中的汪涵,幾乎不看電視,大量的時間都用在了讀書上。

觀眾在電視上看到的他的奇思妙語,不過是露出海面的冰山一角,水面下龐大的山體,就是平日在書齋裡日積月累而成的。

如果你是正在一個苦練口才的人,我並不反對你去搜尋練習各種說話的技巧,但不要忘了留出時間和精力,去閱讀、覆盤並內化各種知識。

這些,才能讓你在言語的藝術上走得更高,更長遠!


見過汪涵,才知道什麼叫真正的會說話

見過汪涵,才知道什麼叫真正的會說話

會說話,並不意味著沒有原則。

有句話這麼形容有言談有涵養的人:初聽溫潤如玉,細聽稜角分明。

保持涵養和風度,絕不等同於超然物外,面對俗世的紛爭沒有自己的立場。

在一個才藝展示節目上,一個演員表演了精彩的魔術,然後面對臺下的評委汪涵、劉謙等人。

開始大談劉謙在春晚上魔術節目的祕訣,並一副“我上我也行”的姿態,氣氛一度非常尷尬。

汪涵一改平日的謙謙君子作風,以嚴肅的語氣對這個演員說道:

你之所以有機會去超越,是因為你站在劉謙老師這樣的巨人肩上!

遇事只會不斷地用車軲轆話和稀泥的人,只是人畜無害的老好人。

真正會說話的人,應該是在波瀾不驚的話語下,閃現著銳利的鋒芒和底線!

面對小事不能豁達一笑,消弭於無形,你失去的是生活的美好。

面對錯誤與不公不能拍案而起,橫眉冷對,你失去的是自身價值的體現!


"

幾乎不關注綜藝節目的我,最近被一個綜藝界的小故事打動了。

在一個關於文化遺產的晚會現場,主辦方安排了某項文化遺產的繼承者——一個鄉下老人做嘉賓宣講。

老人有點激動,站臺上磕磕巴巴但連續不停地講了幾十分鐘。

到了最後臺下觀眾已開始躁動,甚至出現了噓聲。

而一向以善於救場出名的主持人汪涵,卻在旁邊無動於衷,一直到老人絮絮叨叨地講完,也沒有出言打斷。

節目後有人提出異議,認為一個好的主持人應該把握現場時間和節奏。

汪涵平靜地說:

話很平實,卻讓人聽了擊節讚歎,傾佩不已!

在充斥功利的娛樂圈,汪涵的一席話宛如一股清流。

讓人真切地體會到:會說話的人,總是能用普通的語言點鐵成金,暖化人心!


見過汪涵,才知道什麼叫真正的會說話

見過汪涵,才知道什麼叫真正的會說話

PS:這張照片是賀嘉老師13年上《越策越開心》和汪涵老師的合照。


見過汪涵,才知道什麼叫真正的會說話

見過汪涵,才知道什麼叫真正的會說話

會說話,就是在自信的同時保持謙遜。

湖南衛視對幾個著名主持人做過一個訪談,其中一個問題問道汪涵:“你跟何老師誰是湖南衛視的一哥?”

汪涵看著旁邊的何老師哈哈一笑:“當然何炅是一哥。”

提問者卻不依不饒:"那你呢?"

汪涵淡定地答道:"我是他大哥..."

一句謙遜禮讓的話,既化解了刁鑽的問題,捧了同事,又不露聲色地顯出對自身地位的自信,令人拍案叫絕。

人人都知謙虛的重要,卻忽略了謙虛背後必要的信心支撐。

這也是為什麼同樣是自謙,有人給出的感覺是禮賢下士,有人卻讓人覺得自輕自賤。

人們真正敬服的,除了外在的低調禮讓,更是內在的神定氣閒。


見過汪涵,才知道什麼叫真正的會說話

見過汪涵,才知道什麼叫真正的會說話

會說話,就是要保持同理心。

同理心,又叫共情,可以解釋為“設身處地的理解”,或者常聽到的“將心比心”。

知人識人,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然而與人交往相處要做到舒適貼心,卻從來不是知道、瞭解那麼簡單。

關鍵是能站在對方的角度或處境去考慮問題。

再加上優秀的洞察力與心理分析能力,講出來的話自然能讓他人感到你發自內心的真誠與友善。

從“瞭解你”到“懂你”,差的就是那麼一點。

屠格涅夫有篇小說《白菜湯》:一個農家的寡婦死掉了她的獨子,她的不幸遭遇被地主太太知道了。

太太便在那兒子下葬的那一天去探問他的母親。結果她看到農婦正慢慢地從鍋底舀起稀薄的白菜湯來,一調羹一調羹地吞下肚裡。

“呵,天呀!”太太忍不住了:“安娜,你真叫我吃驚!難道你真的不愛你兒子嗎?你怎麼還能夠喝這白菜湯?”

“我的瓦西亞死了,”婦人安靜又悲哀地說,“我痛苦極了,然而湯是不應該糟蹋的,裡面放得有鹽呢。”

太太厭惡地走開了。

在她看來,婦人的心腸簡直太硬,而鹽是不值錢的東西。

是的,地主太太瞭解了農夫喪子的遭遇,卻不會去理解農婦的處境。活生生的人間慘劇,在她眼裡不過是窮人的冰冷麻木,充滿著厭惡與無法理喻。

人成長的過程,也是同理心能力不斷擴大的過程。

如果有那麼一個階段,你發現自己看不慣的人和事越來越少,能接納的社會現象越來越廣,那麼恭喜你,不是你變得圓滑了,而是你已開始成熟。

記住,同理心並非要無原則地贊同對方的言行,而是在保持自身主見的同時,最大限度地諒解對方——這也是同理心與世故圓滑的最大區別!


見過汪涵,才知道什麼叫真正的會說話

見過汪涵,才知道什麼叫真正的會說話

會說話,一定要有學識和閱歷作支撐。

第十屆金鷹節頒獎典禮上,有個即興表演環節。

四名主持人分別對著禮盒裡的未知禮物進行即興演說,但主題要緊扣金鷹節。

其中華少的禮盒是仙人掌(球)、小撒的是鴨子、何炅的是筷子;而汪涵的,盒子裡什麼都沒有......


見過汪涵,才知道什麼叫真正的會說話

見過汪涵,才知道什麼叫真正的會說話

然後汪涵對著盒裡的空氣如是說:

精彩的言語,背後一定是有廣博的學識作支撐的。

中國文化有“道術”的說法,如果機智的反應和伶俐的口才是“術”的話,深厚的知識就是“道”。

而一個有著優秀言語藝術的人,必然是以道為根本,以術為輔助的!

老話說得好,你想給別人一碗水,自己必須先有一桶水。

生活中的汪涵,幾乎不看電視,大量的時間都用在了讀書上。

觀眾在電視上看到的他的奇思妙語,不過是露出海面的冰山一角,水面下龐大的山體,就是平日在書齋裡日積月累而成的。

如果你是正在一個苦練口才的人,我並不反對你去搜尋練習各種說話的技巧,但不要忘了留出時間和精力,去閱讀、覆盤並內化各種知識。

這些,才能讓你在言語的藝術上走得更高,更長遠!


見過汪涵,才知道什麼叫真正的會說話

見過汪涵,才知道什麼叫真正的會說話

會說話,並不意味著沒有原則。

有句話這麼形容有言談有涵養的人:初聽溫潤如玉,細聽稜角分明。

保持涵養和風度,絕不等同於超然物外,面對俗世的紛爭沒有自己的立場。

在一個才藝展示節目上,一個演員表演了精彩的魔術,然後面對臺下的評委汪涵、劉謙等人。

開始大談劉謙在春晚上魔術節目的祕訣,並一副“我上我也行”的姿態,氣氛一度非常尷尬。

汪涵一改平日的謙謙君子作風,以嚴肅的語氣對這個演員說道:

你之所以有機會去超越,是因為你站在劉謙老師這樣的巨人肩上!

遇事只會不斷地用車軲轆話和稀泥的人,只是人畜無害的老好人。

真正會說話的人,應該是在波瀾不驚的話語下,閃現著銳利的鋒芒和底線!

面對小事不能豁達一笑,消弭於無形,你失去的是生活的美好。

面對錯誤與不公不能拍案而起,橫眉冷對,你失去的是自身價值的體現!


見過汪涵,才知道什麼叫真正的會說話

見過汪涵,才知道什麼叫真正的會說話

會說話,更在於失意時能剋制戾氣。

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在金碧輝煌的高檔餐廳,很容易保持風度翩翩。

而在嘈雜擁擠的小飯館,所謂的禮儀往往蕩然無存。

同樣的,當你剛得到升職加薪的消息回家的時候,你可以對路上的每一個人和顏悅色;

而當你業務丟失獎金被扣,到了停車場又發現車子被劃,你能否做到不對旁邊的保安大喊大叫?

心理學有個詞叫“踢貓效應”,就是指人在有壞情緒的時候,往往會找比自己更弱小的對象發洩不滿。

心情低劣時對餐廳服務員惡聲惡語,網約車半天才來後對司機破口大罵,工作中受委屈回到家對孩子斥責吼叫。

有人喜歡形容自己是“刀子嘴豆腐心”,其實是對不會說話的低劣辯解。

既然有一顆豆腐心,又何必長一張刀子嘴?

天災人禍畢竟不常見,生活中對人傷害最多的,還是刻毒惡劣的言語,而任何人都沒有義務成為你發洩壞情緒的言語垃圾桶。

一個真正會說話的人,必然是懂得剋制自己的壞情緒,在失意的時候保持對身邊人的友善,在惱怒的時候不向他人投擲傷人的言語利劍!


"

幾乎不關注綜藝節目的我,最近被一個綜藝界的小故事打動了。

在一個關於文化遺產的晚會現場,主辦方安排了某項文化遺產的繼承者——一個鄉下老人做嘉賓宣講。

老人有點激動,站臺上磕磕巴巴但連續不停地講了幾十分鐘。

到了最後臺下觀眾已開始躁動,甚至出現了噓聲。

而一向以善於救場出名的主持人汪涵,卻在旁邊無動於衷,一直到老人絮絮叨叨地講完,也沒有出言打斷。

節目後有人提出異議,認為一個好的主持人應該把握現場時間和節奏。

汪涵平靜地說:

話很平實,卻讓人聽了擊節讚歎,傾佩不已!

在充斥功利的娛樂圈,汪涵的一席話宛如一股清流。

讓人真切地體會到:會說話的人,總是能用普通的語言點鐵成金,暖化人心!


見過汪涵,才知道什麼叫真正的會說話

見過汪涵,才知道什麼叫真正的會說話

PS:這張照片是賀嘉老師13年上《越策越開心》和汪涵老師的合照。


見過汪涵,才知道什麼叫真正的會說話

見過汪涵,才知道什麼叫真正的會說話

會說話,就是在自信的同時保持謙遜。

湖南衛視對幾個著名主持人做過一個訪談,其中一個問題問道汪涵:“你跟何老師誰是湖南衛視的一哥?”

汪涵看著旁邊的何老師哈哈一笑:“當然何炅是一哥。”

提問者卻不依不饒:"那你呢?"

汪涵淡定地答道:"我是他大哥..."

一句謙遜禮讓的話,既化解了刁鑽的問題,捧了同事,又不露聲色地顯出對自身地位的自信,令人拍案叫絕。

人人都知謙虛的重要,卻忽略了謙虛背後必要的信心支撐。

這也是為什麼同樣是自謙,有人給出的感覺是禮賢下士,有人卻讓人覺得自輕自賤。

人們真正敬服的,除了外在的低調禮讓,更是內在的神定氣閒。


見過汪涵,才知道什麼叫真正的會說話

見過汪涵,才知道什麼叫真正的會說話

會說話,就是要保持同理心。

同理心,又叫共情,可以解釋為“設身處地的理解”,或者常聽到的“將心比心”。

知人識人,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然而與人交往相處要做到舒適貼心,卻從來不是知道、瞭解那麼簡單。

關鍵是能站在對方的角度或處境去考慮問題。

再加上優秀的洞察力與心理分析能力,講出來的話自然能讓他人感到你發自內心的真誠與友善。

從“瞭解你”到“懂你”,差的就是那麼一點。

屠格涅夫有篇小說《白菜湯》:一個農家的寡婦死掉了她的獨子,她的不幸遭遇被地主太太知道了。

太太便在那兒子下葬的那一天去探問他的母親。結果她看到農婦正慢慢地從鍋底舀起稀薄的白菜湯來,一調羹一調羹地吞下肚裡。

“呵,天呀!”太太忍不住了:“安娜,你真叫我吃驚!難道你真的不愛你兒子嗎?你怎麼還能夠喝這白菜湯?”

“我的瓦西亞死了,”婦人安靜又悲哀地說,“我痛苦極了,然而湯是不應該糟蹋的,裡面放得有鹽呢。”

太太厭惡地走開了。

在她看來,婦人的心腸簡直太硬,而鹽是不值錢的東西。

是的,地主太太瞭解了農夫喪子的遭遇,卻不會去理解農婦的處境。活生生的人間慘劇,在她眼裡不過是窮人的冰冷麻木,充滿著厭惡與無法理喻。

人成長的過程,也是同理心能力不斷擴大的過程。

如果有那麼一個階段,你發現自己看不慣的人和事越來越少,能接納的社會現象越來越廣,那麼恭喜你,不是你變得圓滑了,而是你已開始成熟。

記住,同理心並非要無原則地贊同對方的言行,而是在保持自身主見的同時,最大限度地諒解對方——這也是同理心與世故圓滑的最大區別!


見過汪涵,才知道什麼叫真正的會說話

見過汪涵,才知道什麼叫真正的會說話

會說話,一定要有學識和閱歷作支撐。

第十屆金鷹節頒獎典禮上,有個即興表演環節。

四名主持人分別對著禮盒裡的未知禮物進行即興演說,但主題要緊扣金鷹節。

其中華少的禮盒是仙人掌(球)、小撒的是鴨子、何炅的是筷子;而汪涵的,盒子裡什麼都沒有......


見過汪涵,才知道什麼叫真正的會說話

見過汪涵,才知道什麼叫真正的會說話

然後汪涵對著盒裡的空氣如是說:

精彩的言語,背後一定是有廣博的學識作支撐的。

中國文化有“道術”的說法,如果機智的反應和伶俐的口才是“術”的話,深厚的知識就是“道”。

而一個有著優秀言語藝術的人,必然是以道為根本,以術為輔助的!

老話說得好,你想給別人一碗水,自己必須先有一桶水。

生活中的汪涵,幾乎不看電視,大量的時間都用在了讀書上。

觀眾在電視上看到的他的奇思妙語,不過是露出海面的冰山一角,水面下龐大的山體,就是平日在書齋裡日積月累而成的。

如果你是正在一個苦練口才的人,我並不反對你去搜尋練習各種說話的技巧,但不要忘了留出時間和精力,去閱讀、覆盤並內化各種知識。

這些,才能讓你在言語的藝術上走得更高,更長遠!


見過汪涵,才知道什麼叫真正的會說話

見過汪涵,才知道什麼叫真正的會說話

會說話,並不意味著沒有原則。

有句話這麼形容有言談有涵養的人:初聽溫潤如玉,細聽稜角分明。

保持涵養和風度,絕不等同於超然物外,面對俗世的紛爭沒有自己的立場。

在一個才藝展示節目上,一個演員表演了精彩的魔術,然後面對臺下的評委汪涵、劉謙等人。

開始大談劉謙在春晚上魔術節目的祕訣,並一副“我上我也行”的姿態,氣氛一度非常尷尬。

汪涵一改平日的謙謙君子作風,以嚴肅的語氣對這個演員說道:

你之所以有機會去超越,是因為你站在劉謙老師這樣的巨人肩上!

遇事只會不斷地用車軲轆話和稀泥的人,只是人畜無害的老好人。

真正會說話的人,應該是在波瀾不驚的話語下,閃現著銳利的鋒芒和底線!

面對小事不能豁達一笑,消弭於無形,你失去的是生活的美好。

面對錯誤與不公不能拍案而起,橫眉冷對,你失去的是自身價值的體現!


見過汪涵,才知道什麼叫真正的會說話

見過汪涵,才知道什麼叫真正的會說話

會說話,更在於失意時能剋制戾氣。

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在金碧輝煌的高檔餐廳,很容易保持風度翩翩。

而在嘈雜擁擠的小飯館,所謂的禮儀往往蕩然無存。

同樣的,當你剛得到升職加薪的消息回家的時候,你可以對路上的每一個人和顏悅色;

而當你業務丟失獎金被扣,到了停車場又發現車子被劃,你能否做到不對旁邊的保安大喊大叫?

心理學有個詞叫“踢貓效應”,就是指人在有壞情緒的時候,往往會找比自己更弱小的對象發洩不滿。

心情低劣時對餐廳服務員惡聲惡語,網約車半天才來後對司機破口大罵,工作中受委屈回到家對孩子斥責吼叫。

有人喜歡形容自己是“刀子嘴豆腐心”,其實是對不會說話的低劣辯解。

既然有一顆豆腐心,又何必長一張刀子嘴?

天災人禍畢竟不常見,生活中對人傷害最多的,還是刻毒惡劣的言語,而任何人都沒有義務成為你發洩壞情緒的言語垃圾桶。

一個真正會說話的人,必然是懂得剋制自己的壞情緒,在失意的時候保持對身邊人的友善,在惱怒的時候不向他人投擲傷人的言語利劍!


見過汪涵,才知道什麼叫真正的會說話

見過汪涵,才知道什麼叫真正的會說話

為什麼要會說話?

我很認同一個概念:

會說話,是成人的第二張名片。

如果你事業有成,職場順遂,良好的口才就是錦上添花的點綴;

如果你長相普通,也沒什麼錢,機智幽默的言語就是你另一張好看的臉。

人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好運常伴,但運氣往往不會無緣無故地出現。

當你的言談話語總是充滿機智與學識,同時隱藏著鋒芒與善良,讓人聽起來如沐春風又心誠悅服的時候,你在成功的道路上必然順風順水,助力滿滿。

雖然你可能很難像汪涵一樣名滿天下,但我們依舊可以學會好好說話。

你的言語裡,藏著你的好運...

賀嘉老師新書《表達力》開始預售了!(長按識別文中小程序或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即可購買)

這本書裡賀嘉老師結合了過去幾年實踐的經驗,總結出了有理論支持的方法論。

比如20類蒐集素材的方法,針對分享、彙報、激勵、銷售這些不同目的的不同的表達套路。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