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鐸 杜律詩卷 遼寧省博物館藏'

"

明 王鐸 杜律詩卷

草書 素綾本

縱:25.1釐米,橫:220.2釐米。

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草書杜律詩卷》,素綾本,自署書於丙戌年(清順治三年,1646年),時年五十五歲作,凡三十八行,共195字,縱:25.1釐米,橫:220.2釐米。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1592—1652),字覺斯,一字覺之,號十樵、嵩樵, 又號痴庵、痴仙道人,別署煙潭漁叟,河南孟津人。明末清初書畫家 。他的書法與董其昌齊名,有“南董北王”之稱 。王鐸的書法上追“二王”,尤以王獻之為主,此外廣泛涉獵魏晉唐宋諸名家,對《閣帖》的研究最為深入,師古臨帖是獨具特色。其書法獨具特色,世稱“神筆王鐸”。他書法用筆,出規入矩,張弛有度,卻充滿流轉自如,力道千鈞的力量。王鐸擅長行草,筆法大氣,勁健灑脫,淋漓痛快。他的墨跡傳世較多,不少法帖、尺牘、題詞均有刻石,其中最有名的是《擬山園帖》和《琅華館帖》。其書法在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深受歡迎。日本人對王鐸的書法極其欣賞,還因此衍發成一派別,稱為“明清調”。他的《擬山園帖》傳入日本,曾轟動一時,把王鐸列為第一流的書法家,稱“后王(王鐸)勝先王(王羲之)”。



"

明 王鐸 杜律詩卷

草書 素綾本

縱:25.1釐米,橫:220.2釐米。

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草書杜律詩卷》,素綾本,自署書於丙戌年(清順治三年,1646年),時年五十五歲作,凡三十八行,共195字,縱:25.1釐米,橫:220.2釐米。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1592—1652),字覺斯,一字覺之,號十樵、嵩樵, 又號痴庵、痴仙道人,別署煙潭漁叟,河南孟津人。明末清初書畫家 。他的書法與董其昌齊名,有“南董北王”之稱 。王鐸的書法上追“二王”,尤以王獻之為主,此外廣泛涉獵魏晉唐宋諸名家,對《閣帖》的研究最為深入,師古臨帖是獨具特色。其書法獨具特色,世稱“神筆王鐸”。他書法用筆,出規入矩,張弛有度,卻充滿流轉自如,力道千鈞的力量。王鐸擅長行草,筆法大氣,勁健灑脫,淋漓痛快。他的墨跡傳世較多,不少法帖、尺牘、題詞均有刻石,其中最有名的是《擬山園帖》和《琅華館帖》。其書法在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深受歡迎。日本人對王鐸的書法極其欣賞,還因此衍發成一派別,稱為“明清調”。他的《擬山園帖》傳入日本,曾轟動一時,把王鐸列為第一流的書法家,稱“后王(王鐸)勝先王(王羲之)”。



王鐸 杜律詩卷 遼寧省博物館藏


"

明 王鐸 杜律詩卷

草書 素綾本

縱:25.1釐米,橫:220.2釐米。

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草書杜律詩卷》,素綾本,自署書於丙戌年(清順治三年,1646年),時年五十五歲作,凡三十八行,共195字,縱:25.1釐米,橫:220.2釐米。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1592—1652),字覺斯,一字覺之,號十樵、嵩樵, 又號痴庵、痴仙道人,別署煙潭漁叟,河南孟津人。明末清初書畫家 。他的書法與董其昌齊名,有“南董北王”之稱 。王鐸的書法上追“二王”,尤以王獻之為主,此外廣泛涉獵魏晉唐宋諸名家,對《閣帖》的研究最為深入,師古臨帖是獨具特色。其書法獨具特色,世稱“神筆王鐸”。他書法用筆,出規入矩,張弛有度,卻充滿流轉自如,力道千鈞的力量。王鐸擅長行草,筆法大氣,勁健灑脫,淋漓痛快。他的墨跡傳世較多,不少法帖、尺牘、題詞均有刻石,其中最有名的是《擬山園帖》和《琅華館帖》。其書法在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深受歡迎。日本人對王鐸的書法極其欣賞,還因此衍發成一派別,稱為“明清調”。他的《擬山園帖》傳入日本,曾轟動一時,把王鐸列為第一流的書法家,稱“后王(王鐸)勝先王(王羲之)”。



王鐸 杜律詩卷 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 杜律詩卷 遼寧省博物館藏


"

明 王鐸 杜律詩卷

草書 素綾本

縱:25.1釐米,橫:220.2釐米。

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草書杜律詩卷》,素綾本,自署書於丙戌年(清順治三年,1646年),時年五十五歲作,凡三十八行,共195字,縱:25.1釐米,橫:220.2釐米。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1592—1652),字覺斯,一字覺之,號十樵、嵩樵, 又號痴庵、痴仙道人,別署煙潭漁叟,河南孟津人。明末清初書畫家 。他的書法與董其昌齊名,有“南董北王”之稱 。王鐸的書法上追“二王”,尤以王獻之為主,此外廣泛涉獵魏晉唐宋諸名家,對《閣帖》的研究最為深入,師古臨帖是獨具特色。其書法獨具特色,世稱“神筆王鐸”。他書法用筆,出規入矩,張弛有度,卻充滿流轉自如,力道千鈞的力量。王鐸擅長行草,筆法大氣,勁健灑脫,淋漓痛快。他的墨跡傳世較多,不少法帖、尺牘、題詞均有刻石,其中最有名的是《擬山園帖》和《琅華館帖》。其書法在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深受歡迎。日本人對王鐸的書法極其欣賞,還因此衍發成一派別,稱為“明清調”。他的《擬山園帖》傳入日本,曾轟動一時,把王鐸列為第一流的書法家,稱“后王(王鐸)勝先王(王羲之)”。



王鐸 杜律詩卷 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 杜律詩卷 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 杜律詩卷 遼寧省博物館藏


"

明 王鐸 杜律詩卷

草書 素綾本

縱:25.1釐米,橫:220.2釐米。

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草書杜律詩卷》,素綾本,自署書於丙戌年(清順治三年,1646年),時年五十五歲作,凡三十八行,共195字,縱:25.1釐米,橫:220.2釐米。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1592—1652),字覺斯,一字覺之,號十樵、嵩樵, 又號痴庵、痴仙道人,別署煙潭漁叟,河南孟津人。明末清初書畫家 。他的書法與董其昌齊名,有“南董北王”之稱 。王鐸的書法上追“二王”,尤以王獻之為主,此外廣泛涉獵魏晉唐宋諸名家,對《閣帖》的研究最為深入,師古臨帖是獨具特色。其書法獨具特色,世稱“神筆王鐸”。他書法用筆,出規入矩,張弛有度,卻充滿流轉自如,力道千鈞的力量。王鐸擅長行草,筆法大氣,勁健灑脫,淋漓痛快。他的墨跡傳世較多,不少法帖、尺牘、題詞均有刻石,其中最有名的是《擬山園帖》和《琅華館帖》。其書法在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深受歡迎。日本人對王鐸的書法極其欣賞,還因此衍發成一派別,稱為“明清調”。他的《擬山園帖》傳入日本,曾轟動一時,把王鐸列為第一流的書法家,稱“后王(王鐸)勝先王(王羲之)”。



王鐸 杜律詩卷 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 杜律詩卷 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 杜律詩卷 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 杜律詩卷 遼寧省博物館藏


"

明 王鐸 杜律詩卷

草書 素綾本

縱:25.1釐米,橫:220.2釐米。

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草書杜律詩卷》,素綾本,自署書於丙戌年(清順治三年,1646年),時年五十五歲作,凡三十八行,共195字,縱:25.1釐米,橫:220.2釐米。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1592—1652),字覺斯,一字覺之,號十樵、嵩樵, 又號痴庵、痴仙道人,別署煙潭漁叟,河南孟津人。明末清初書畫家 。他的書法與董其昌齊名,有“南董北王”之稱 。王鐸的書法上追“二王”,尤以王獻之為主,此外廣泛涉獵魏晉唐宋諸名家,對《閣帖》的研究最為深入,師古臨帖是獨具特色。其書法獨具特色,世稱“神筆王鐸”。他書法用筆,出規入矩,張弛有度,卻充滿流轉自如,力道千鈞的力量。王鐸擅長行草,筆法大氣,勁健灑脫,淋漓痛快。他的墨跡傳世較多,不少法帖、尺牘、題詞均有刻石,其中最有名的是《擬山園帖》和《琅華館帖》。其書法在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深受歡迎。日本人對王鐸的書法極其欣賞,還因此衍發成一派別,稱為“明清調”。他的《擬山園帖》傳入日本,曾轟動一時,把王鐸列為第一流的書法家,稱“后王(王鐸)勝先王(王羲之)”。



王鐸 杜律詩卷 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 杜律詩卷 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 杜律詩卷 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 杜律詩卷 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 杜律詩卷 遼寧省博物館藏


"

明 王鐸 杜律詩卷

草書 素綾本

縱:25.1釐米,橫:220.2釐米。

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草書杜律詩卷》,素綾本,自署書於丙戌年(清順治三年,1646年),時年五十五歲作,凡三十八行,共195字,縱:25.1釐米,橫:220.2釐米。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1592—1652),字覺斯,一字覺之,號十樵、嵩樵, 又號痴庵、痴仙道人,別署煙潭漁叟,河南孟津人。明末清初書畫家 。他的書法與董其昌齊名,有“南董北王”之稱 。王鐸的書法上追“二王”,尤以王獻之為主,此外廣泛涉獵魏晉唐宋諸名家,對《閣帖》的研究最為深入,師古臨帖是獨具特色。其書法獨具特色,世稱“神筆王鐸”。他書法用筆,出規入矩,張弛有度,卻充滿流轉自如,力道千鈞的力量。王鐸擅長行草,筆法大氣,勁健灑脫,淋漓痛快。他的墨跡傳世較多,不少法帖、尺牘、題詞均有刻石,其中最有名的是《擬山園帖》和《琅華館帖》。其書法在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深受歡迎。日本人對王鐸的書法極其欣賞,還因此衍發成一派別,稱為“明清調”。他的《擬山園帖》傳入日本,曾轟動一時,把王鐸列為第一流的書法家,稱“后王(王鐸)勝先王(王羲之)”。



王鐸 杜律詩卷 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 杜律詩卷 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 杜律詩卷 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 杜律詩卷 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 杜律詩卷 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 杜律詩卷 遼寧省博物館藏


"

明 王鐸 杜律詩卷

草書 素綾本

縱:25.1釐米,橫:220.2釐米。

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草書杜律詩卷》,素綾本,自署書於丙戌年(清順治三年,1646年),時年五十五歲作,凡三十八行,共195字,縱:25.1釐米,橫:220.2釐米。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1592—1652),字覺斯,一字覺之,號十樵、嵩樵, 又號痴庵、痴仙道人,別署煙潭漁叟,河南孟津人。明末清初書畫家 。他的書法與董其昌齊名,有“南董北王”之稱 。王鐸的書法上追“二王”,尤以王獻之為主,此外廣泛涉獵魏晉唐宋諸名家,對《閣帖》的研究最為深入,師古臨帖是獨具特色。其書法獨具特色,世稱“神筆王鐸”。他書法用筆,出規入矩,張弛有度,卻充滿流轉自如,力道千鈞的力量。王鐸擅長行草,筆法大氣,勁健灑脫,淋漓痛快。他的墨跡傳世較多,不少法帖、尺牘、題詞均有刻石,其中最有名的是《擬山園帖》和《琅華館帖》。其書法在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深受歡迎。日本人對王鐸的書法極其欣賞,還因此衍發成一派別,稱為“明清調”。他的《擬山園帖》傳入日本,曾轟動一時,把王鐸列為第一流的書法家,稱“后王(王鐸)勝先王(王羲之)”。



王鐸 杜律詩卷 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 杜律詩卷 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 杜律詩卷 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 杜律詩卷 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 杜律詩卷 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 杜律詩卷 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 杜律詩卷 遼寧省博物館藏


"

明 王鐸 杜律詩卷

草書 素綾本

縱:25.1釐米,橫:220.2釐米。

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草書杜律詩卷》,素綾本,自署書於丙戌年(清順治三年,1646年),時年五十五歲作,凡三十八行,共195字,縱:25.1釐米,橫:220.2釐米。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1592—1652),字覺斯,一字覺之,號十樵、嵩樵, 又號痴庵、痴仙道人,別署煙潭漁叟,河南孟津人。明末清初書畫家 。他的書法與董其昌齊名,有“南董北王”之稱 。王鐸的書法上追“二王”,尤以王獻之為主,此外廣泛涉獵魏晉唐宋諸名家,對《閣帖》的研究最為深入,師古臨帖是獨具特色。其書法獨具特色,世稱“神筆王鐸”。他書法用筆,出規入矩,張弛有度,卻充滿流轉自如,力道千鈞的力量。王鐸擅長行草,筆法大氣,勁健灑脫,淋漓痛快。他的墨跡傳世較多,不少法帖、尺牘、題詞均有刻石,其中最有名的是《擬山園帖》和《琅華館帖》。其書法在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深受歡迎。日本人對王鐸的書法極其欣賞,還因此衍發成一派別,稱為“明清調”。他的《擬山園帖》傳入日本,曾轟動一時,把王鐸列為第一流的書法家,稱“后王(王鐸)勝先王(王羲之)”。



王鐸 杜律詩卷 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 杜律詩卷 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 杜律詩卷 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 杜律詩卷 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 杜律詩卷 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 杜律詩卷 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 杜律詩卷 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 杜律詩卷 遼寧省博物館藏


"

明 王鐸 杜律詩卷

草書 素綾本

縱:25.1釐米,橫:220.2釐米。

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草書杜律詩卷》,素綾本,自署書於丙戌年(清順治三年,1646年),時年五十五歲作,凡三十八行,共195字,縱:25.1釐米,橫:220.2釐米。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1592—1652),字覺斯,一字覺之,號十樵、嵩樵, 又號痴庵、痴仙道人,別署煙潭漁叟,河南孟津人。明末清初書畫家 。他的書法與董其昌齊名,有“南董北王”之稱 。王鐸的書法上追“二王”,尤以王獻之為主,此外廣泛涉獵魏晉唐宋諸名家,對《閣帖》的研究最為深入,師古臨帖是獨具特色。其書法獨具特色,世稱“神筆王鐸”。他書法用筆,出規入矩,張弛有度,卻充滿流轉自如,力道千鈞的力量。王鐸擅長行草,筆法大氣,勁健灑脫,淋漓痛快。他的墨跡傳世較多,不少法帖、尺牘、題詞均有刻石,其中最有名的是《擬山園帖》和《琅華館帖》。其書法在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深受歡迎。日本人對王鐸的書法極其欣賞,還因此衍發成一派別,稱為“明清調”。他的《擬山園帖》傳入日本,曾轟動一時,把王鐸列為第一流的書法家,稱“后王(王鐸)勝先王(王羲之)”。



王鐸 杜律詩卷 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 杜律詩卷 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 杜律詩卷 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 杜律詩卷 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 杜律詩卷 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 杜律詩卷 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 杜律詩卷 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 杜律詩卷 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 杜律詩卷 遼寧省博物館藏


"

明 王鐸 杜律詩卷

草書 素綾本

縱:25.1釐米,橫:220.2釐米。

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草書杜律詩卷》,素綾本,自署書於丙戌年(清順治三年,1646年),時年五十五歲作,凡三十八行,共195字,縱:25.1釐米,橫:220.2釐米。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1592—1652),字覺斯,一字覺之,號十樵、嵩樵, 又號痴庵、痴仙道人,別署煙潭漁叟,河南孟津人。明末清初書畫家 。他的書法與董其昌齊名,有“南董北王”之稱 。王鐸的書法上追“二王”,尤以王獻之為主,此外廣泛涉獵魏晉唐宋諸名家,對《閣帖》的研究最為深入,師古臨帖是獨具特色。其書法獨具特色,世稱“神筆王鐸”。他書法用筆,出規入矩,張弛有度,卻充滿流轉自如,力道千鈞的力量。王鐸擅長行草,筆法大氣,勁健灑脫,淋漓痛快。他的墨跡傳世較多,不少法帖、尺牘、題詞均有刻石,其中最有名的是《擬山園帖》和《琅華館帖》。其書法在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深受歡迎。日本人對王鐸的書法極其欣賞,還因此衍發成一派別,稱為“明清調”。他的《擬山園帖》傳入日本,曾轟動一時,把王鐸列為第一流的書法家,稱“后王(王鐸)勝先王(王羲之)”。



王鐸 杜律詩卷 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 杜律詩卷 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 杜律詩卷 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 杜律詩卷 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 杜律詩卷 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 杜律詩卷 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 杜律詩卷 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 杜律詩卷 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 杜律詩卷 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 杜律詩卷 遼寧省博物館藏


"

明 王鐸 杜律詩卷

草書 素綾本

縱:25.1釐米,橫:220.2釐米。

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草書杜律詩卷》,素綾本,自署書於丙戌年(清順治三年,1646年),時年五十五歲作,凡三十八行,共195字,縱:25.1釐米,橫:220.2釐米。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1592—1652),字覺斯,一字覺之,號十樵、嵩樵, 又號痴庵、痴仙道人,別署煙潭漁叟,河南孟津人。明末清初書畫家 。他的書法與董其昌齊名,有“南董北王”之稱 。王鐸的書法上追“二王”,尤以王獻之為主,此外廣泛涉獵魏晉唐宋諸名家,對《閣帖》的研究最為深入,師古臨帖是獨具特色。其書法獨具特色,世稱“神筆王鐸”。他書法用筆,出規入矩,張弛有度,卻充滿流轉自如,力道千鈞的力量。王鐸擅長行草,筆法大氣,勁健灑脫,淋漓痛快。他的墨跡傳世較多,不少法帖、尺牘、題詞均有刻石,其中最有名的是《擬山園帖》和《琅華館帖》。其書法在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深受歡迎。日本人對王鐸的書法極其欣賞,還因此衍發成一派別,稱為“明清調”。他的《擬山園帖》傳入日本,曾轟動一時,把王鐸列為第一流的書法家,稱“后王(王鐸)勝先王(王羲之)”。



王鐸 杜律詩卷 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 杜律詩卷 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 杜律詩卷 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 杜律詩卷 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 杜律詩卷 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 杜律詩卷 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 杜律詩卷 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 杜律詩卷 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 杜律詩卷 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 杜律詩卷 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 杜律詩卷 遼寧省博物館藏


"

明 王鐸 杜律詩卷

草書 素綾本

縱:25.1釐米,橫:220.2釐米。

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草書杜律詩卷》,素綾本,自署書於丙戌年(清順治三年,1646年),時年五十五歲作,凡三十八行,共195字,縱:25.1釐米,橫:220.2釐米。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1592—1652),字覺斯,一字覺之,號十樵、嵩樵, 又號痴庵、痴仙道人,別署煙潭漁叟,河南孟津人。明末清初書畫家 。他的書法與董其昌齊名,有“南董北王”之稱 。王鐸的書法上追“二王”,尤以王獻之為主,此外廣泛涉獵魏晉唐宋諸名家,對《閣帖》的研究最為深入,師古臨帖是獨具特色。其書法獨具特色,世稱“神筆王鐸”。他書法用筆,出規入矩,張弛有度,卻充滿流轉自如,力道千鈞的力量。王鐸擅長行草,筆法大氣,勁健灑脫,淋漓痛快。他的墨跡傳世較多,不少法帖、尺牘、題詞均有刻石,其中最有名的是《擬山園帖》和《琅華館帖》。其書法在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深受歡迎。日本人對王鐸的書法極其欣賞,還因此衍發成一派別,稱為“明清調”。他的《擬山園帖》傳入日本,曾轟動一時,把王鐸列為第一流的書法家,稱“后王(王鐸)勝先王(王羲之)”。



王鐸 杜律詩卷 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 杜律詩卷 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 杜律詩卷 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 杜律詩卷 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 杜律詩卷 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 杜律詩卷 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 杜律詩卷 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 杜律詩卷 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 杜律詩卷 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 杜律詩卷 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 杜律詩卷 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 杜律詩卷 遼寧省博物館藏


"

明 王鐸 杜律詩卷

草書 素綾本

縱:25.1釐米,橫:220.2釐米。

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草書杜律詩卷》,素綾本,自署書於丙戌年(清順治三年,1646年),時年五十五歲作,凡三十八行,共195字,縱:25.1釐米,橫:220.2釐米。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1592—1652),字覺斯,一字覺之,號十樵、嵩樵, 又號痴庵、痴仙道人,別署煙潭漁叟,河南孟津人。明末清初書畫家 。他的書法與董其昌齊名,有“南董北王”之稱 。王鐸的書法上追“二王”,尤以王獻之為主,此外廣泛涉獵魏晉唐宋諸名家,對《閣帖》的研究最為深入,師古臨帖是獨具特色。其書法獨具特色,世稱“神筆王鐸”。他書法用筆,出規入矩,張弛有度,卻充滿流轉自如,力道千鈞的力量。王鐸擅長行草,筆法大氣,勁健灑脫,淋漓痛快。他的墨跡傳世較多,不少法帖、尺牘、題詞均有刻石,其中最有名的是《擬山園帖》和《琅華館帖》。其書法在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深受歡迎。日本人對王鐸的書法極其欣賞,還因此衍發成一派別,稱為“明清調”。他的《擬山園帖》傳入日本,曾轟動一時,把王鐸列為第一流的書法家,稱“后王(王鐸)勝先王(王羲之)”。



王鐸 杜律詩卷 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 杜律詩卷 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 杜律詩卷 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 杜律詩卷 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 杜律詩卷 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 杜律詩卷 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 杜律詩卷 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 杜律詩卷 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 杜律詩卷 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 杜律詩卷 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 杜律詩卷 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 杜律詩卷 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 杜律詩卷 遼寧省博物館藏


"

明 王鐸 杜律詩卷

草書 素綾本

縱:25.1釐米,橫:220.2釐米。

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草書杜律詩卷》,素綾本,自署書於丙戌年(清順治三年,1646年),時年五十五歲作,凡三十八行,共195字,縱:25.1釐米,橫:220.2釐米。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1592—1652),字覺斯,一字覺之,號十樵、嵩樵, 又號痴庵、痴仙道人,別署煙潭漁叟,河南孟津人。明末清初書畫家 。他的書法與董其昌齊名,有“南董北王”之稱 。王鐸的書法上追“二王”,尤以王獻之為主,此外廣泛涉獵魏晉唐宋諸名家,對《閣帖》的研究最為深入,師古臨帖是獨具特色。其書法獨具特色,世稱“神筆王鐸”。他書法用筆,出規入矩,張弛有度,卻充滿流轉自如,力道千鈞的力量。王鐸擅長行草,筆法大氣,勁健灑脫,淋漓痛快。他的墨跡傳世較多,不少法帖、尺牘、題詞均有刻石,其中最有名的是《擬山園帖》和《琅華館帖》。其書法在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深受歡迎。日本人對王鐸的書法極其欣賞,還因此衍發成一派別,稱為“明清調”。他的《擬山園帖》傳入日本,曾轟動一時,把王鐸列為第一流的書法家,稱“后王(王鐸)勝先王(王羲之)”。



王鐸 杜律詩卷 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 杜律詩卷 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 杜律詩卷 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 杜律詩卷 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 杜律詩卷 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 杜律詩卷 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 杜律詩卷 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 杜律詩卷 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 杜律詩卷 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 杜律詩卷 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 杜律詩卷 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 杜律詩卷 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 杜律詩卷 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 杜律詩卷 遼寧省博物館藏


"

明 王鐸 杜律詩卷

草書 素綾本

縱:25.1釐米,橫:220.2釐米。

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草書杜律詩卷》,素綾本,自署書於丙戌年(清順治三年,1646年),時年五十五歲作,凡三十八行,共195字,縱:25.1釐米,橫:220.2釐米。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1592—1652),字覺斯,一字覺之,號十樵、嵩樵, 又號痴庵、痴仙道人,別署煙潭漁叟,河南孟津人。明末清初書畫家 。他的書法與董其昌齊名,有“南董北王”之稱 。王鐸的書法上追“二王”,尤以王獻之為主,此外廣泛涉獵魏晉唐宋諸名家,對《閣帖》的研究最為深入,師古臨帖是獨具特色。其書法獨具特色,世稱“神筆王鐸”。他書法用筆,出規入矩,張弛有度,卻充滿流轉自如,力道千鈞的力量。王鐸擅長行草,筆法大氣,勁健灑脫,淋漓痛快。他的墨跡傳世較多,不少法帖、尺牘、題詞均有刻石,其中最有名的是《擬山園帖》和《琅華館帖》。其書法在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深受歡迎。日本人對王鐸的書法極其欣賞,還因此衍發成一派別,稱為“明清調”。他的《擬山園帖》傳入日本,曾轟動一時,把王鐸列為第一流的書法家,稱“后王(王鐸)勝先王(王羲之)”。



王鐸 杜律詩卷 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 杜律詩卷 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 杜律詩卷 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 杜律詩卷 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 杜律詩卷 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 杜律詩卷 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 杜律詩卷 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 杜律詩卷 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 杜律詩卷 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 杜律詩卷 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 杜律詩卷 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 杜律詩卷 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 杜律詩卷 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 杜律詩卷 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鐸 杜律詩卷 遼寧省博物館藏


【釋文】

(杜甫五言律詩四首)

何限倚山木﹐吟詩秋葉黃。

蟬聲集古寺﹐鳥影渡寒塘。

風物悲遊子﹐登臨憶侍郎。

老夫貪佛日﹐隨意坐僧房。

生死論交地﹐何繇見一人。

悲君隨燕雀﹐薄宦走風塵。

綿谷元通漢﹐它江不向秦。

五陵花滿眼﹐傳語故鄉春。

秋窗猶曙色﹐木落更天風。

日出寒山外﹐江流宿霧中。

聖朝無棄物﹐老病已成翁。

多少殘生事﹐飄零任(隨)轉蓬。

路出雙林外﹐亭窺萬井中。

江城孤照日﹐山谷遠含風。

兵革身將老﹐關河信不通。

猶殘數行淚﹐忍對百花叢。

丙戌三月夜巖犖廷尉過訪閒觀大觀佳帖戲書子美詩為二弟仲和王鐸時五十五歲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