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得意之時不忘形,失意之時要達觀'

"

江西省,南昌市,滕王閣,王勃背對著吹鬍子乾瞪眼的眾賓客,反手就是一篇隨筆。當寫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時,主辦方CEO閻總驚得扯掉了一把花白鬍須,指著墨跡未乾的《滕王閣序》,顧不得形象,大讚道:“妙,妙,妙!”

公元675年(上元二年),唐朝的流行音樂還沒有那首《學貓叫》,雖然無緣鑑賞紅拂女的琴音,但偌大的唐朝,碧玉年華的歌女不少。

王勃給南昌市地標性建築滕王閣寫的廣告詞,或通過名伶琴音中宮商角徵的唐韻,或經過王勃粉絲們茶餘飯後的閒談,自然就成了初唐廣告文案的必學教本。

"

江西省,南昌市,滕王閣,王勃背對著吹鬍子乾瞪眼的眾賓客,反手就是一篇隨筆。當寫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時,主辦方CEO閻總驚得扯掉了一把花白鬍須,指著墨跡未乾的《滕王閣序》,顧不得形象,大讚道:“妙,妙,妙!”

公元675年(上元二年),唐朝的流行音樂還沒有那首《學貓叫》,雖然無緣鑑賞紅拂女的琴音,但偌大的唐朝,碧玉年華的歌女不少。

王勃給南昌市地標性建築滕王閣寫的廣告詞,或通過名伶琴音中宮商角徵的唐韻,或經過王勃粉絲們茶餘飯後的閒談,自然就成了初唐廣告文案的必學教本。

王勃:得意之時不忘形,失意之時要達觀

千年過後,當我們再次端起課本,讀到那句長青未朽的詩句,或許還在感嘆這篇課文不好背誦。

少年不識王子安,讀懂已非再少年,當你再次翻開的書本,看到熟悉的《滕王閣序》,或許會情不自禁地發出一聲嘆息:他出生在初唐,初唐的才子嫉妒他,他出生於天地,天地也嫉妒他的英才。他就像照亮唐朝的一束煙花,猝然而逝,化作時光銀河中的流星,成為天地一驚鴻。

01

公元675年,重陽節,南昌滕王閣迎來開張大典,當地上流人士齊聚於此。

王勃恰好途徑此地,決定去湊個熱鬧。上流人士的聚會,一般人進不去。

王勃被攔在門外,門衛問:“有帖子嗎?”

王勃回答“沒有。”

門衛再問:那你有錢嗎?”

王勃回:“沒有。”

“那你有什麼?”

“一支羊毫,二兩濁墨。”

"

江西省,南昌市,滕王閣,王勃背對著吹鬍子乾瞪眼的眾賓客,反手就是一篇隨筆。當寫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時,主辦方CEO閻總驚得扯掉了一把花白鬍須,指著墨跡未乾的《滕王閣序》,顧不得形象,大讚道:“妙,妙,妙!”

公元675年(上元二年),唐朝的流行音樂還沒有那首《學貓叫》,雖然無緣鑑賞紅拂女的琴音,但偌大的唐朝,碧玉年華的歌女不少。

王勃給南昌市地標性建築滕王閣寫的廣告詞,或通過名伶琴音中宮商角徵的唐韻,或經過王勃粉絲們茶餘飯後的閒談,自然就成了初唐廣告文案的必學教本。

王勃:得意之時不忘形,失意之時要達觀

千年過後,當我們再次端起課本,讀到那句長青未朽的詩句,或許還在感嘆這篇課文不好背誦。

少年不識王子安,讀懂已非再少年,當你再次翻開的書本,看到熟悉的《滕王閣序》,或許會情不自禁地發出一聲嘆息:他出生在初唐,初唐的才子嫉妒他,他出生於天地,天地也嫉妒他的英才。他就像照亮唐朝的一束煙花,猝然而逝,化作時光銀河中的流星,成為天地一驚鴻。

01

公元675年,重陽節,南昌滕王閣迎來開張大典,當地上流人士齊聚於此。

王勃恰好途徑此地,決定去湊個熱鬧。上流人士的聚會,一般人進不去。

王勃被攔在門外,門衛問:“有帖子嗎?”

王勃回答“沒有。”

門衛再問:那你有錢嗎?”

王勃回:“沒有。”

“那你有什麼?”

“一支羊毫,二兩濁墨。”

王勃:得意之時不忘形,失意之時要達觀

此時,主辦方CEO閻總在臺上講話,並且,沒忘記順帶誇一誇自己的女婿:“我的女婿吳子章,論文才,南昌地界上找不出第二個。”

然後介紹活動:“滕王閣今天開張,趁此佳緣,各位有Freestyle嗎。”

場下的才子們各自肚腸,很合時宜地表示沉默。

大家都清楚,都知道閻總為了捧紅女婿吳子章,費了多少心思。

宴會現場,彙集了南昌上流的達官貴人,文人墨客,還召集了本地最有名的舞姬、名伶。

全南昌最有影響力的媒體都在場,藉由閻總的排場造勢,隨便哪個小白臉都能被捧紅,更何況吳子章早就提前寫好了文章,又背了一整晚的手稿……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

江西省,南昌市,滕王閣,王勃背對著吹鬍子乾瞪眼的眾賓客,反手就是一篇隨筆。當寫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時,主辦方CEO閻總驚得扯掉了一把花白鬍須,指著墨跡未乾的《滕王閣序》,顧不得形象,大讚道:“妙,妙,妙!”

公元675年(上元二年),唐朝的流行音樂還沒有那首《學貓叫》,雖然無緣鑑賞紅拂女的琴音,但偌大的唐朝,碧玉年華的歌女不少。

王勃給南昌市地標性建築滕王閣寫的廣告詞,或通過名伶琴音中宮商角徵的唐韻,或經過王勃粉絲們茶餘飯後的閒談,自然就成了初唐廣告文案的必學教本。

王勃:得意之時不忘形,失意之時要達觀

千年過後,當我們再次端起課本,讀到那句長青未朽的詩句,或許還在感嘆這篇課文不好背誦。

少年不識王子安,讀懂已非再少年,當你再次翻開的書本,看到熟悉的《滕王閣序》,或許會情不自禁地發出一聲嘆息:他出生在初唐,初唐的才子嫉妒他,他出生於天地,天地也嫉妒他的英才。他就像照亮唐朝的一束煙花,猝然而逝,化作時光銀河中的流星,成為天地一驚鴻。

01

公元675年,重陽節,南昌滕王閣迎來開張大典,當地上流人士齊聚於此。

王勃恰好途徑此地,決定去湊個熱鬧。上流人士的聚會,一般人進不去。

王勃被攔在門外,門衛問:“有帖子嗎?”

王勃回答“沒有。”

門衛再問:那你有錢嗎?”

王勃回:“沒有。”

“那你有什麼?”

“一支羊毫,二兩濁墨。”

王勃:得意之時不忘形,失意之時要達觀

此時,主辦方CEO閻總在臺上講話,並且,沒忘記順帶誇一誇自己的女婿:“我的女婿吳子章,論文才,南昌地界上找不出第二個。”

然後介紹活動:“滕王閣今天開張,趁此佳緣,各位有Freestyle嗎。”

場下的才子們各自肚腸,很合時宜地表示沉默。

大家都清楚,都知道閻總為了捧紅女婿吳子章,費了多少心思。

宴會現場,彙集了南昌上流的達官貴人,文人墨客,還召集了本地最有名的舞姬、名伶。

全南昌最有影響力的媒體都在場,藉由閻總的排場造勢,隨便哪個小白臉都能被捧紅,更何況吳子章早就提前寫好了文章,又背了一整晚的手稿……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王勃:得意之時不忘形,失意之時要達觀

吳子章摸了摸口袋裡的底稿,露出一抹難言的喜悅。閻總摸了摸花白的鬍鬚,一臉得意,一切盡在掌控之中。

“我來!”堂下喧譁,突然有人走上臺。門衛定睛一看,冷汗直冒,那不是剛才的年輕人嗎?吳子章愣了愣神,差點罵娘。

閻總皺緊了眉頭,鬱悶至極,當下轉身頭也不回地往門外走去。身後喧譁聲陣陣,隨著懶散少年手中的羊毫,帶起了陣陣喝彩。

豫章故都,洪都新府。

星分翼軫,地接衡廬。

閻總冷哼一聲:“不過如此。”

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

物華天寶,龍光射牛鬥之墟;

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

閻總腳步慢下來,細細沉吟:“老生常談。”

身後呼聲再起:“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閻總突然愣住,轉身,情不自禁地走向那少年身後……

"

江西省,南昌市,滕王閣,王勃背對著吹鬍子乾瞪眼的眾賓客,反手就是一篇隨筆。當寫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時,主辦方CEO閻總驚得扯掉了一把花白鬍須,指著墨跡未乾的《滕王閣序》,顧不得形象,大讚道:“妙,妙,妙!”

公元675年(上元二年),唐朝的流行音樂還沒有那首《學貓叫》,雖然無緣鑑賞紅拂女的琴音,但偌大的唐朝,碧玉年華的歌女不少。

王勃給南昌市地標性建築滕王閣寫的廣告詞,或通過名伶琴音中宮商角徵的唐韻,或經過王勃粉絲們茶餘飯後的閒談,自然就成了初唐廣告文案的必學教本。

王勃:得意之時不忘形,失意之時要達觀

千年過後,當我們再次端起課本,讀到那句長青未朽的詩句,或許還在感嘆這篇課文不好背誦。

少年不識王子安,讀懂已非再少年,當你再次翻開的書本,看到熟悉的《滕王閣序》,或許會情不自禁地發出一聲嘆息:他出生在初唐,初唐的才子嫉妒他,他出生於天地,天地也嫉妒他的英才。他就像照亮唐朝的一束煙花,猝然而逝,化作時光銀河中的流星,成為天地一驚鴻。

01

公元675年,重陽節,南昌滕王閣迎來開張大典,當地上流人士齊聚於此。

王勃恰好途徑此地,決定去湊個熱鬧。上流人士的聚會,一般人進不去。

王勃被攔在門外,門衛問:“有帖子嗎?”

王勃回答“沒有。”

門衛再問:那你有錢嗎?”

王勃回:“沒有。”

“那你有什麼?”

“一支羊毫,二兩濁墨。”

王勃:得意之時不忘形,失意之時要達觀

此時,主辦方CEO閻總在臺上講話,並且,沒忘記順帶誇一誇自己的女婿:“我的女婿吳子章,論文才,南昌地界上找不出第二個。”

然後介紹活動:“滕王閣今天開張,趁此佳緣,各位有Freestyle嗎。”

場下的才子們各自肚腸,很合時宜地表示沉默。

大家都清楚,都知道閻總為了捧紅女婿吳子章,費了多少心思。

宴會現場,彙集了南昌上流的達官貴人,文人墨客,還召集了本地最有名的舞姬、名伶。

全南昌最有影響力的媒體都在場,藉由閻總的排場造勢,隨便哪個小白臉都能被捧紅,更何況吳子章早就提前寫好了文章,又背了一整晚的手稿……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王勃:得意之時不忘形,失意之時要達觀

吳子章摸了摸口袋裡的底稿,露出一抹難言的喜悅。閻總摸了摸花白的鬍鬚,一臉得意,一切盡在掌控之中。

“我來!”堂下喧譁,突然有人走上臺。門衛定睛一看,冷汗直冒,那不是剛才的年輕人嗎?吳子章愣了愣神,差點罵娘。

閻總皺緊了眉頭,鬱悶至極,當下轉身頭也不回地往門外走去。身後喧譁聲陣陣,隨著懶散少年手中的羊毫,帶起了陣陣喝彩。

豫章故都,洪都新府。

星分翼軫,地接衡廬。

閻總冷哼一聲:“不過如此。”

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

物華天寶,龍光射牛鬥之墟;

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

閻總腳步慢下來,細細沉吟:“老生常談。”

身後呼聲再起:“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閻總突然愣住,轉身,情不自禁地走向那少年身後……

王勃:得意之時不忘形,失意之時要達觀

良久,王勃提筆,給這篇序文蓋上自己的印鑑。轉身差點撞進閻總懷裡。

閻總看著王勃,笑意盎然:“你就是王子安?”王勃回答:“在下正是。”

閻總爽朗大笑:“很好,還以為你是京城刷出來的流量明星,看來是有真本事。”

王勃在這種場合出盡了風頭,攪黃了閻總為女婿策劃的發佈會,按理說,作為東道主,沒有理由不生氣,可此時,閻總不僅不怒,反而對眼前這個有些狂傲的少年,喜歡得不得了,要是他還有第二個女兒,沒準會直接攬他為婿。

可見當年王勃這篇即興之作有多精彩!

02

作《滕王閣序》時,王勃不過25歲,在一眾賓客中,顯得過於年輕。

但此時,沒有人敢小看這個年輕後生。此情此景,閆總的女婿吳子章異常尷尬。偷摸著寫了好幾個晚上的命題作文,被這小子給鳩佔鵲巢,還佔得這麼理直氣壯。

“我還能說點啥?我也很無奈呀。”反正沒人會注意,他把草稿紙順手扔進了垃圾桶裡。

更無奈的要數跟在王勃身後的那些才子們,在初唐男團F4裡,楊炯投筆從戎,寫下《從軍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

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盧照鄰的《長安古意》傳遍京都的大街小巷。

長安大道連狹斜,青牛白馬七香車。

玉輦縱橫過主第,金鞭絡繹向侯家……

長安繁榮富麗的街景、華麗的豪門建築,歌姬舞女,市井人家躍然於紙上。7歲就寫出《詠鵝》的駱賓王不甘示弱,順手亮出招牌:《帝京篇》,

山河千里國,城闕九重門。

不睹皇居壯,安知天子尊…

"

江西省,南昌市,滕王閣,王勃背對著吹鬍子乾瞪眼的眾賓客,反手就是一篇隨筆。當寫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時,主辦方CEO閻總驚得扯掉了一把花白鬍須,指著墨跡未乾的《滕王閣序》,顧不得形象,大讚道:“妙,妙,妙!”

公元675年(上元二年),唐朝的流行音樂還沒有那首《學貓叫》,雖然無緣鑑賞紅拂女的琴音,但偌大的唐朝,碧玉年華的歌女不少。

王勃給南昌市地標性建築滕王閣寫的廣告詞,或通過名伶琴音中宮商角徵的唐韻,或經過王勃粉絲們茶餘飯後的閒談,自然就成了初唐廣告文案的必學教本。

王勃:得意之時不忘形,失意之時要達觀

千年過後,當我們再次端起課本,讀到那句長青未朽的詩句,或許還在感嘆這篇課文不好背誦。

少年不識王子安,讀懂已非再少年,當你再次翻開的書本,看到熟悉的《滕王閣序》,或許會情不自禁地發出一聲嘆息:他出生在初唐,初唐的才子嫉妒他,他出生於天地,天地也嫉妒他的英才。他就像照亮唐朝的一束煙花,猝然而逝,化作時光銀河中的流星,成為天地一驚鴻。

01

公元675年,重陽節,南昌滕王閣迎來開張大典,當地上流人士齊聚於此。

王勃恰好途徑此地,決定去湊個熱鬧。上流人士的聚會,一般人進不去。

王勃被攔在門外,門衛問:“有帖子嗎?”

王勃回答“沒有。”

門衛再問:那你有錢嗎?”

王勃回:“沒有。”

“那你有什麼?”

“一支羊毫,二兩濁墨。”

王勃:得意之時不忘形,失意之時要達觀

此時,主辦方CEO閻總在臺上講話,並且,沒忘記順帶誇一誇自己的女婿:“我的女婿吳子章,論文才,南昌地界上找不出第二個。”

然後介紹活動:“滕王閣今天開張,趁此佳緣,各位有Freestyle嗎。”

場下的才子們各自肚腸,很合時宜地表示沉默。

大家都清楚,都知道閻總為了捧紅女婿吳子章,費了多少心思。

宴會現場,彙集了南昌上流的達官貴人,文人墨客,還召集了本地最有名的舞姬、名伶。

全南昌最有影響力的媒體都在場,藉由閻總的排場造勢,隨便哪個小白臉都能被捧紅,更何況吳子章早就提前寫好了文章,又背了一整晚的手稿……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王勃:得意之時不忘形,失意之時要達觀

吳子章摸了摸口袋裡的底稿,露出一抹難言的喜悅。閻總摸了摸花白的鬍鬚,一臉得意,一切盡在掌控之中。

“我來!”堂下喧譁,突然有人走上臺。門衛定睛一看,冷汗直冒,那不是剛才的年輕人嗎?吳子章愣了愣神,差點罵娘。

閻總皺緊了眉頭,鬱悶至極,當下轉身頭也不回地往門外走去。身後喧譁聲陣陣,隨著懶散少年手中的羊毫,帶起了陣陣喝彩。

豫章故都,洪都新府。

星分翼軫,地接衡廬。

閻總冷哼一聲:“不過如此。”

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

物華天寶,龍光射牛鬥之墟;

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

閻總腳步慢下來,細細沉吟:“老生常談。”

身後呼聲再起:“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閻總突然愣住,轉身,情不自禁地走向那少年身後……

王勃:得意之時不忘形,失意之時要達觀

良久,王勃提筆,給這篇序文蓋上自己的印鑑。轉身差點撞進閻總懷裡。

閻總看著王勃,笑意盎然:“你就是王子安?”王勃回答:“在下正是。”

閻總爽朗大笑:“很好,還以為你是京城刷出來的流量明星,看來是有真本事。”

王勃在這種場合出盡了風頭,攪黃了閻總為女婿策劃的發佈會,按理說,作為東道主,沒有理由不生氣,可此時,閻總不僅不怒,反而對眼前這個有些狂傲的少年,喜歡得不得了,要是他還有第二個女兒,沒準會直接攬他為婿。

可見當年王勃這篇即興之作有多精彩!

02

作《滕王閣序》時,王勃不過25歲,在一眾賓客中,顯得過於年輕。

但此時,沒有人敢小看這個年輕後生。此情此景,閆總的女婿吳子章異常尷尬。偷摸著寫了好幾個晚上的命題作文,被這小子給鳩佔鵲巢,還佔得這麼理直氣壯。

“我還能說點啥?我也很無奈呀。”反正沒人會注意,他把草稿紙順手扔進了垃圾桶裡。

更無奈的要數跟在王勃身後的那些才子們,在初唐男團F4裡,楊炯投筆從戎,寫下《從軍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

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盧照鄰的《長安古意》傳遍京都的大街小巷。

長安大道連狹斜,青牛白馬七香車。

玉輦縱橫過主第,金鞭絡繹向侯家……

長安繁榮富麗的街景、華麗的豪門建築,歌姬舞女,市井人家躍然於紙上。7歲就寫出《詠鵝》的駱賓王不甘示弱,順手亮出招牌:《帝京篇》,

山河千里國,城闕九重門。

不睹皇居壯,安知天子尊…

王勃:得意之時不忘形,失意之時要達觀

都是少年天才,個個都年輕氣盛,眼高於頂。尤其老二楊炯,對老大王勃很不服氣:“愧在盧前,恥在王后”。

老三盧照鄰相對隨和,表示自己:“喜居王后,恥在駱前”。

不管他們樂不樂意,從一開始,王勃成為“初唐男團F4”的大哥,已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此時,王勃突逢二次被貶,一時情難自已,憋了太久,不吐不快。他已經比之前低調了太多,連“童子何知,躬逢勝餞”,這樣自謙的話都講了出來,可在別人眼裡,還是過於囂張。

"

江西省,南昌市,滕王閣,王勃背對著吹鬍子乾瞪眼的眾賓客,反手就是一篇隨筆。當寫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時,主辦方CEO閻總驚得扯掉了一把花白鬍須,指著墨跡未乾的《滕王閣序》,顧不得形象,大讚道:“妙,妙,妙!”

公元675年(上元二年),唐朝的流行音樂還沒有那首《學貓叫》,雖然無緣鑑賞紅拂女的琴音,但偌大的唐朝,碧玉年華的歌女不少。

王勃給南昌市地標性建築滕王閣寫的廣告詞,或通過名伶琴音中宮商角徵的唐韻,或經過王勃粉絲們茶餘飯後的閒談,自然就成了初唐廣告文案的必學教本。

王勃:得意之時不忘形,失意之時要達觀

千年過後,當我們再次端起課本,讀到那句長青未朽的詩句,或許還在感嘆這篇課文不好背誦。

少年不識王子安,讀懂已非再少年,當你再次翻開的書本,看到熟悉的《滕王閣序》,或許會情不自禁地發出一聲嘆息:他出生在初唐,初唐的才子嫉妒他,他出生於天地,天地也嫉妒他的英才。他就像照亮唐朝的一束煙花,猝然而逝,化作時光銀河中的流星,成為天地一驚鴻。

01

公元675年,重陽節,南昌滕王閣迎來開張大典,當地上流人士齊聚於此。

王勃恰好途徑此地,決定去湊個熱鬧。上流人士的聚會,一般人進不去。

王勃被攔在門外,門衛問:“有帖子嗎?”

王勃回答“沒有。”

門衛再問:那你有錢嗎?”

王勃回:“沒有。”

“那你有什麼?”

“一支羊毫,二兩濁墨。”

王勃:得意之時不忘形,失意之時要達觀

此時,主辦方CEO閻總在臺上講話,並且,沒忘記順帶誇一誇自己的女婿:“我的女婿吳子章,論文才,南昌地界上找不出第二個。”

然後介紹活動:“滕王閣今天開張,趁此佳緣,各位有Freestyle嗎。”

場下的才子們各自肚腸,很合時宜地表示沉默。

大家都清楚,都知道閻總為了捧紅女婿吳子章,費了多少心思。

宴會現場,彙集了南昌上流的達官貴人,文人墨客,還召集了本地最有名的舞姬、名伶。

全南昌最有影響力的媒體都在場,藉由閻總的排場造勢,隨便哪個小白臉都能被捧紅,更何況吳子章早就提前寫好了文章,又背了一整晚的手稿……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王勃:得意之時不忘形,失意之時要達觀

吳子章摸了摸口袋裡的底稿,露出一抹難言的喜悅。閻總摸了摸花白的鬍鬚,一臉得意,一切盡在掌控之中。

“我來!”堂下喧譁,突然有人走上臺。門衛定睛一看,冷汗直冒,那不是剛才的年輕人嗎?吳子章愣了愣神,差點罵娘。

閻總皺緊了眉頭,鬱悶至極,當下轉身頭也不回地往門外走去。身後喧譁聲陣陣,隨著懶散少年手中的羊毫,帶起了陣陣喝彩。

豫章故都,洪都新府。

星分翼軫,地接衡廬。

閻總冷哼一聲:“不過如此。”

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

物華天寶,龍光射牛鬥之墟;

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

閻總腳步慢下來,細細沉吟:“老生常談。”

身後呼聲再起:“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閻總突然愣住,轉身,情不自禁地走向那少年身後……

王勃:得意之時不忘形,失意之時要達觀

良久,王勃提筆,給這篇序文蓋上自己的印鑑。轉身差點撞進閻總懷裡。

閻總看著王勃,笑意盎然:“你就是王子安?”王勃回答:“在下正是。”

閻總爽朗大笑:“很好,還以為你是京城刷出來的流量明星,看來是有真本事。”

王勃在這種場合出盡了風頭,攪黃了閻總為女婿策劃的發佈會,按理說,作為東道主,沒有理由不生氣,可此時,閻總不僅不怒,反而對眼前這個有些狂傲的少年,喜歡得不得了,要是他還有第二個女兒,沒準會直接攬他為婿。

可見當年王勃這篇即興之作有多精彩!

02

作《滕王閣序》時,王勃不過25歲,在一眾賓客中,顯得過於年輕。

但此時,沒有人敢小看這個年輕後生。此情此景,閆總的女婿吳子章異常尷尬。偷摸著寫了好幾個晚上的命題作文,被這小子給鳩佔鵲巢,還佔得這麼理直氣壯。

“我還能說點啥?我也很無奈呀。”反正沒人會注意,他把草稿紙順手扔進了垃圾桶裡。

更無奈的要數跟在王勃身後的那些才子們,在初唐男團F4裡,楊炯投筆從戎,寫下《從軍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

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盧照鄰的《長安古意》傳遍京都的大街小巷。

長安大道連狹斜,青牛白馬七香車。

玉輦縱橫過主第,金鞭絡繹向侯家……

長安繁榮富麗的街景、華麗的豪門建築,歌姬舞女,市井人家躍然於紙上。7歲就寫出《詠鵝》的駱賓王不甘示弱,順手亮出招牌:《帝京篇》,

山河千里國,城闕九重門。

不睹皇居壯,安知天子尊…

王勃:得意之時不忘形,失意之時要達觀

都是少年天才,個個都年輕氣盛,眼高於頂。尤其老二楊炯,對老大王勃很不服氣:“愧在盧前,恥在王后”。

老三盧照鄰相對隨和,表示自己:“喜居王后,恥在駱前”。

不管他們樂不樂意,從一開始,王勃成為“初唐男團F4”的大哥,已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此時,王勃突逢二次被貶,一時情難自已,憋了太久,不吐不快。他已經比之前低調了太多,連“童子何知,躬逢勝餞”,這樣自謙的話都講了出來,可在別人眼裡,還是過於囂張。

王勃:得意之時不忘形,失意之時要達觀

《滕王閣序》一氣呵成,還未盡興,王勃便又再加了一首小詩: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

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詩句成,四座皆驚。

原本對這個年輕人不喜的大儒們,轉眼都變成了他的忠實粉。有些人,不管站在哪裡,他都是世界的中心,恰好王勃就是這樣的人。

此刻王勃轉身,留下一個孤獨的背影,似乎在說:“我也想低調啊,可是實力不允許……”

03

牛逼的人,很早就開始牛逼了。

公元650年,王勃出生于山西河津。爺爺王通是一名優秀的教師,學生不多,但基本都是響噹噹人物:比如李世民的“十八學士”之一,薛收;唐朝中書令,溫彥博;還有杜如晦的叔父、唐朝吏部尚書,杜淹。

王勃兩位兄長,文采都很出眾,哥哥王度,20歲就高中進士,是貨真價實的少年天才。

父親王福疇也飽讀詩書,做過多地官員,還寫了一本《王氏家書雜錄》,他還有一位叔爺爺王績,11歲就被稱為名動京城的“神童仙子”,寫了一首非常出名的五言律詩《野望》,成為五言律詩奠基人。

王勃更是把王家人的外掛開到了極致,6歲能寫詩,“構思無滯,詞情英邁。”9歲讀大師顏師古注的《漢書》,提筆寫下《指瑕》十卷,指出顏師古的錯誤,還有理有據。連杜甫的叔爺爺杜易簡都情不自禁地誇讚:這孩子不得了,王氏三棵樹,此子一定是最粗的那根。

"

江西省,南昌市,滕王閣,王勃背對著吹鬍子乾瞪眼的眾賓客,反手就是一篇隨筆。當寫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時,主辦方CEO閻總驚得扯掉了一把花白鬍須,指著墨跡未乾的《滕王閣序》,顧不得形象,大讚道:“妙,妙,妙!”

公元675年(上元二年),唐朝的流行音樂還沒有那首《學貓叫》,雖然無緣鑑賞紅拂女的琴音,但偌大的唐朝,碧玉年華的歌女不少。

王勃給南昌市地標性建築滕王閣寫的廣告詞,或通過名伶琴音中宮商角徵的唐韻,或經過王勃粉絲們茶餘飯後的閒談,自然就成了初唐廣告文案的必學教本。

王勃:得意之時不忘形,失意之時要達觀

千年過後,當我們再次端起課本,讀到那句長青未朽的詩句,或許還在感嘆這篇課文不好背誦。

少年不識王子安,讀懂已非再少年,當你再次翻開的書本,看到熟悉的《滕王閣序》,或許會情不自禁地發出一聲嘆息:他出生在初唐,初唐的才子嫉妒他,他出生於天地,天地也嫉妒他的英才。他就像照亮唐朝的一束煙花,猝然而逝,化作時光銀河中的流星,成為天地一驚鴻。

01

公元675年,重陽節,南昌滕王閣迎來開張大典,當地上流人士齊聚於此。

王勃恰好途徑此地,決定去湊個熱鬧。上流人士的聚會,一般人進不去。

王勃被攔在門外,門衛問:“有帖子嗎?”

王勃回答“沒有。”

門衛再問:那你有錢嗎?”

王勃回:“沒有。”

“那你有什麼?”

“一支羊毫,二兩濁墨。”

王勃:得意之時不忘形,失意之時要達觀

此時,主辦方CEO閻總在臺上講話,並且,沒忘記順帶誇一誇自己的女婿:“我的女婿吳子章,論文才,南昌地界上找不出第二個。”

然後介紹活動:“滕王閣今天開張,趁此佳緣,各位有Freestyle嗎。”

場下的才子們各自肚腸,很合時宜地表示沉默。

大家都清楚,都知道閻總為了捧紅女婿吳子章,費了多少心思。

宴會現場,彙集了南昌上流的達官貴人,文人墨客,還召集了本地最有名的舞姬、名伶。

全南昌最有影響力的媒體都在場,藉由閻總的排場造勢,隨便哪個小白臉都能被捧紅,更何況吳子章早就提前寫好了文章,又背了一整晚的手稿……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王勃:得意之時不忘形,失意之時要達觀

吳子章摸了摸口袋裡的底稿,露出一抹難言的喜悅。閻總摸了摸花白的鬍鬚,一臉得意,一切盡在掌控之中。

“我來!”堂下喧譁,突然有人走上臺。門衛定睛一看,冷汗直冒,那不是剛才的年輕人嗎?吳子章愣了愣神,差點罵娘。

閻總皺緊了眉頭,鬱悶至極,當下轉身頭也不回地往門外走去。身後喧譁聲陣陣,隨著懶散少年手中的羊毫,帶起了陣陣喝彩。

豫章故都,洪都新府。

星分翼軫,地接衡廬。

閻總冷哼一聲:“不過如此。”

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

物華天寶,龍光射牛鬥之墟;

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

閻總腳步慢下來,細細沉吟:“老生常談。”

身後呼聲再起:“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閻總突然愣住,轉身,情不自禁地走向那少年身後……

王勃:得意之時不忘形,失意之時要達觀

良久,王勃提筆,給這篇序文蓋上自己的印鑑。轉身差點撞進閻總懷裡。

閻總看著王勃,笑意盎然:“你就是王子安?”王勃回答:“在下正是。”

閻總爽朗大笑:“很好,還以為你是京城刷出來的流量明星,看來是有真本事。”

王勃在這種場合出盡了風頭,攪黃了閻總為女婿策劃的發佈會,按理說,作為東道主,沒有理由不生氣,可此時,閻總不僅不怒,反而對眼前這個有些狂傲的少年,喜歡得不得了,要是他還有第二個女兒,沒準會直接攬他為婿。

可見當年王勃這篇即興之作有多精彩!

02

作《滕王閣序》時,王勃不過25歲,在一眾賓客中,顯得過於年輕。

但此時,沒有人敢小看這個年輕後生。此情此景,閆總的女婿吳子章異常尷尬。偷摸著寫了好幾個晚上的命題作文,被這小子給鳩佔鵲巢,還佔得這麼理直氣壯。

“我還能說點啥?我也很無奈呀。”反正沒人會注意,他把草稿紙順手扔進了垃圾桶裡。

更無奈的要數跟在王勃身後的那些才子們,在初唐男團F4裡,楊炯投筆從戎,寫下《從軍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

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盧照鄰的《長安古意》傳遍京都的大街小巷。

長安大道連狹斜,青牛白馬七香車。

玉輦縱橫過主第,金鞭絡繹向侯家……

長安繁榮富麗的街景、華麗的豪門建築,歌姬舞女,市井人家躍然於紙上。7歲就寫出《詠鵝》的駱賓王不甘示弱,順手亮出招牌:《帝京篇》,

山河千里國,城闕九重門。

不睹皇居壯,安知天子尊…

王勃:得意之時不忘形,失意之時要達觀

都是少年天才,個個都年輕氣盛,眼高於頂。尤其老二楊炯,對老大王勃很不服氣:“愧在盧前,恥在王后”。

老三盧照鄰相對隨和,表示自己:“喜居王后,恥在駱前”。

不管他們樂不樂意,從一開始,王勃成為“初唐男團F4”的大哥,已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此時,王勃突逢二次被貶,一時情難自已,憋了太久,不吐不快。他已經比之前低調了太多,連“童子何知,躬逢勝餞”,這樣自謙的話都講了出來,可在別人眼裡,還是過於囂張。

王勃:得意之時不忘形,失意之時要達觀

《滕王閣序》一氣呵成,還未盡興,王勃便又再加了一首小詩: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

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詩句成,四座皆驚。

原本對這個年輕人不喜的大儒們,轉眼都變成了他的忠實粉。有些人,不管站在哪裡,他都是世界的中心,恰好王勃就是這樣的人。

此刻王勃轉身,留下一個孤獨的背影,似乎在說:“我也想低調啊,可是實力不允許……”

03

牛逼的人,很早就開始牛逼了。

公元650年,王勃出生于山西河津。爺爺王通是一名優秀的教師,學生不多,但基本都是響噹噹人物:比如李世民的“十八學士”之一,薛收;唐朝中書令,溫彥博;還有杜如晦的叔父、唐朝吏部尚書,杜淹。

王勃兩位兄長,文采都很出眾,哥哥王度,20歲就高中進士,是貨真價實的少年天才。

父親王福疇也飽讀詩書,做過多地官員,還寫了一本《王氏家書雜錄》,他還有一位叔爺爺王績,11歲就被稱為名動京城的“神童仙子”,寫了一首非常出名的五言律詩《野望》,成為五言律詩奠基人。

王勃更是把王家人的外掛開到了極致,6歲能寫詩,“構思無滯,詞情英邁。”9歲讀大師顏師古注的《漢書》,提筆寫下《指瑕》十卷,指出顏師古的錯誤,還有理有據。連杜甫的叔爺爺杜易簡都情不自禁地誇讚:這孩子不得了,王氏三棵樹,此子一定是最粗的那根。

王勃:得意之時不忘形,失意之時要達觀

與王勃同屬太原王氏一族的,還有王維、王昌齡、王之渙。如果穿越回唐朝,碰到姓王的,可一定要記得搞好關係。保不齊你家隔壁老王,就是哪家的天才。

在唐朝的名流之中,只要有人說一句“免貴姓王”,多半都有一群鶯鶯燕燕和白麵文青,跟在後面兩眼冒星,排隊簽名。

少年王勃也沒有辜負長輩的厚望,10歲時,就已經把六經,即《詩》《書》《禮》《易》《樂》《春秋》,倒背如流。

神童就是神童,年紀雖小,學問卻大,眼見小小年紀的兒子,學問卻比教書先生還高,這讓王父犯了難,再三思考之下,把他扔給了醫師曹元去長安學醫,僅用了兩年,王勃就把最晦澀難懂的《黃帝內經》都學會了。通曉“三才六甲之事,明堂玉匱之數”,不管放在哪個朝代,少年王勃都是“別人家的孩子”。

公元664年的秋天,宰相劉祥道到關內巡行,14歲的王勃呈上一篇《上劉右相書》,藉此毛遂自薦。這篇文章中,王勃引用了《易經》、《尚書》、《論語》、《詩經》、《漢書》、《左傳》、《三國志》等經史典籍中的大量典故,對國家大事提出四點建議:

一是指出大唐對高麗戰爭勞民傷財;

二是建議朝廷遵照制度,賞罰嚴明;

三是指出當時貨幣混亂,商人投機,

使農民無地可耕,建議“重農抑商”;

四是建議合理選拔人才;宰相看完王勃的文章,讚歎道:“這小子是個天才。”當下就把文稿送到了唐高宗李治手裡,李治一看,“誒喲不錯,是個人才”。

得到了唐朝皇帝的好評,少年王勃自然迎來了人生的高光時刻。

"

江西省,南昌市,滕王閣,王勃背對著吹鬍子乾瞪眼的眾賓客,反手就是一篇隨筆。當寫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時,主辦方CEO閻總驚得扯掉了一把花白鬍須,指著墨跡未乾的《滕王閣序》,顧不得形象,大讚道:“妙,妙,妙!”

公元675年(上元二年),唐朝的流行音樂還沒有那首《學貓叫》,雖然無緣鑑賞紅拂女的琴音,但偌大的唐朝,碧玉年華的歌女不少。

王勃給南昌市地標性建築滕王閣寫的廣告詞,或通過名伶琴音中宮商角徵的唐韻,或經過王勃粉絲們茶餘飯後的閒談,自然就成了初唐廣告文案的必學教本。

王勃:得意之時不忘形,失意之時要達觀

千年過後,當我們再次端起課本,讀到那句長青未朽的詩句,或許還在感嘆這篇課文不好背誦。

少年不識王子安,讀懂已非再少年,當你再次翻開的書本,看到熟悉的《滕王閣序》,或許會情不自禁地發出一聲嘆息:他出生在初唐,初唐的才子嫉妒他,他出生於天地,天地也嫉妒他的英才。他就像照亮唐朝的一束煙花,猝然而逝,化作時光銀河中的流星,成為天地一驚鴻。

01

公元675年,重陽節,南昌滕王閣迎來開張大典,當地上流人士齊聚於此。

王勃恰好途徑此地,決定去湊個熱鬧。上流人士的聚會,一般人進不去。

王勃被攔在門外,門衛問:“有帖子嗎?”

王勃回答“沒有。”

門衛再問:那你有錢嗎?”

王勃回:“沒有。”

“那你有什麼?”

“一支羊毫,二兩濁墨。”

王勃:得意之時不忘形,失意之時要達觀

此時,主辦方CEO閻總在臺上講話,並且,沒忘記順帶誇一誇自己的女婿:“我的女婿吳子章,論文才,南昌地界上找不出第二個。”

然後介紹活動:“滕王閣今天開張,趁此佳緣,各位有Freestyle嗎。”

場下的才子們各自肚腸,很合時宜地表示沉默。

大家都清楚,都知道閻總為了捧紅女婿吳子章,費了多少心思。

宴會現場,彙集了南昌上流的達官貴人,文人墨客,還召集了本地最有名的舞姬、名伶。

全南昌最有影響力的媒體都在場,藉由閻總的排場造勢,隨便哪個小白臉都能被捧紅,更何況吳子章早就提前寫好了文章,又背了一整晚的手稿……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王勃:得意之時不忘形,失意之時要達觀

吳子章摸了摸口袋裡的底稿,露出一抹難言的喜悅。閻總摸了摸花白的鬍鬚,一臉得意,一切盡在掌控之中。

“我來!”堂下喧譁,突然有人走上臺。門衛定睛一看,冷汗直冒,那不是剛才的年輕人嗎?吳子章愣了愣神,差點罵娘。

閻總皺緊了眉頭,鬱悶至極,當下轉身頭也不回地往門外走去。身後喧譁聲陣陣,隨著懶散少年手中的羊毫,帶起了陣陣喝彩。

豫章故都,洪都新府。

星分翼軫,地接衡廬。

閻總冷哼一聲:“不過如此。”

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

物華天寶,龍光射牛鬥之墟;

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

閻總腳步慢下來,細細沉吟:“老生常談。”

身後呼聲再起:“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閻總突然愣住,轉身,情不自禁地走向那少年身後……

王勃:得意之時不忘形,失意之時要達觀

良久,王勃提筆,給這篇序文蓋上自己的印鑑。轉身差點撞進閻總懷裡。

閻總看著王勃,笑意盎然:“你就是王子安?”王勃回答:“在下正是。”

閻總爽朗大笑:“很好,還以為你是京城刷出來的流量明星,看來是有真本事。”

王勃在這種場合出盡了風頭,攪黃了閻總為女婿策劃的發佈會,按理說,作為東道主,沒有理由不生氣,可此時,閻總不僅不怒,反而對眼前這個有些狂傲的少年,喜歡得不得了,要是他還有第二個女兒,沒準會直接攬他為婿。

可見當年王勃這篇即興之作有多精彩!

02

作《滕王閣序》時,王勃不過25歲,在一眾賓客中,顯得過於年輕。

但此時,沒有人敢小看這個年輕後生。此情此景,閆總的女婿吳子章異常尷尬。偷摸著寫了好幾個晚上的命題作文,被這小子給鳩佔鵲巢,還佔得這麼理直氣壯。

“我還能說點啥?我也很無奈呀。”反正沒人會注意,他把草稿紙順手扔進了垃圾桶裡。

更無奈的要數跟在王勃身後的那些才子們,在初唐男團F4裡,楊炯投筆從戎,寫下《從軍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

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盧照鄰的《長安古意》傳遍京都的大街小巷。

長安大道連狹斜,青牛白馬七香車。

玉輦縱橫過主第,金鞭絡繹向侯家……

長安繁榮富麗的街景、華麗的豪門建築,歌姬舞女,市井人家躍然於紙上。7歲就寫出《詠鵝》的駱賓王不甘示弱,順手亮出招牌:《帝京篇》,

山河千里國,城闕九重門。

不睹皇居壯,安知天子尊…

王勃:得意之時不忘形,失意之時要達觀

都是少年天才,個個都年輕氣盛,眼高於頂。尤其老二楊炯,對老大王勃很不服氣:“愧在盧前,恥在王后”。

老三盧照鄰相對隨和,表示自己:“喜居王后,恥在駱前”。

不管他們樂不樂意,從一開始,王勃成為“初唐男團F4”的大哥,已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此時,王勃突逢二次被貶,一時情難自已,憋了太久,不吐不快。他已經比之前低調了太多,連“童子何知,躬逢勝餞”,這樣自謙的話都講了出來,可在別人眼裡,還是過於囂張。

王勃:得意之時不忘形,失意之時要達觀

《滕王閣序》一氣呵成,還未盡興,王勃便又再加了一首小詩: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

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詩句成,四座皆驚。

原本對這個年輕人不喜的大儒們,轉眼都變成了他的忠實粉。有些人,不管站在哪裡,他都是世界的中心,恰好王勃就是這樣的人。

此刻王勃轉身,留下一個孤獨的背影,似乎在說:“我也想低調啊,可是實力不允許……”

03

牛逼的人,很早就開始牛逼了。

公元650年,王勃出生于山西河津。爺爺王通是一名優秀的教師,學生不多,但基本都是響噹噹人物:比如李世民的“十八學士”之一,薛收;唐朝中書令,溫彥博;還有杜如晦的叔父、唐朝吏部尚書,杜淹。

王勃兩位兄長,文采都很出眾,哥哥王度,20歲就高中進士,是貨真價實的少年天才。

父親王福疇也飽讀詩書,做過多地官員,還寫了一本《王氏家書雜錄》,他還有一位叔爺爺王績,11歲就被稱為名動京城的“神童仙子”,寫了一首非常出名的五言律詩《野望》,成為五言律詩奠基人。

王勃更是把王家人的外掛開到了極致,6歲能寫詩,“構思無滯,詞情英邁。”9歲讀大師顏師古注的《漢書》,提筆寫下《指瑕》十卷,指出顏師古的錯誤,還有理有據。連杜甫的叔爺爺杜易簡都情不自禁地誇讚:這孩子不得了,王氏三棵樹,此子一定是最粗的那根。

王勃:得意之時不忘形,失意之時要達觀

與王勃同屬太原王氏一族的,還有王維、王昌齡、王之渙。如果穿越回唐朝,碰到姓王的,可一定要記得搞好關係。保不齊你家隔壁老王,就是哪家的天才。

在唐朝的名流之中,只要有人說一句“免貴姓王”,多半都有一群鶯鶯燕燕和白麵文青,跟在後面兩眼冒星,排隊簽名。

少年王勃也沒有辜負長輩的厚望,10歲時,就已經把六經,即《詩》《書》《禮》《易》《樂》《春秋》,倒背如流。

神童就是神童,年紀雖小,學問卻大,眼見小小年紀的兒子,學問卻比教書先生還高,這讓王父犯了難,再三思考之下,把他扔給了醫師曹元去長安學醫,僅用了兩年,王勃就把最晦澀難懂的《黃帝內經》都學會了。通曉“三才六甲之事,明堂玉匱之數”,不管放在哪個朝代,少年王勃都是“別人家的孩子”。

公元664年的秋天,宰相劉祥道到關內巡行,14歲的王勃呈上一篇《上劉右相書》,藉此毛遂自薦。這篇文章中,王勃引用了《易經》、《尚書》、《論語》、《詩經》、《漢書》、《左傳》、《三國志》等經史典籍中的大量典故,對國家大事提出四點建議:

一是指出大唐對高麗戰爭勞民傷財;

二是建議朝廷遵照制度,賞罰嚴明;

三是指出當時貨幣混亂,商人投機,

使農民無地可耕,建議“重農抑商”;

四是建議合理選拔人才;宰相看完王勃的文章,讚歎道:“這小子是個天才。”當下就把文稿送到了唐高宗李治手裡,李治一看,“誒喲不錯,是個人才”。

得到了唐朝皇帝的好評,少年王勃自然迎來了人生的高光時刻。

王勃:得意之時不忘形,失意之時要達觀

15歲時,王勃又給唐高宗獻了一篇《乾元殿頌》,看完之後,高宗大呼“奇才,奇才,我大唐奇才。”公元前666年,16歲的王勃奉詔上殿,接受唐高宗的面試,被評定為“對策高第”,因為年紀尚小,所以給他在京城安排了個職位:朝散郎,從七品上,是個文官。

隨後,少年王勃被沛王李賢看中,成為皇子的書童,從此進入京城名流。

這個年紀,當我們還在揹他的課文應付高考時,他卻已經在天子腳下,攀登人生的巔峰。

04

少年得志,皇子之師,幸福來得太快,雖然一直都作為“別人家的孩子”,但王勃那時才不過16歲,心裡自然會有點飄飄然。

當時,京城的貴族圈裡流行鬥雞的遊戲,11歲的沛王李賢和10歲的英王李顯,是其中鬥得最凶、最狠的兩兄弟。家長平時日理萬機,沒工夫管,平時基本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歷史的指針劃到了公元668年,這一年,大唐經過十幾年奮戰,一舉擊潰了高句麗,隋唐兩王朝,四位帝王,58年戰爭,終於以唐朝大勝收場。

唐高宗李治長舒一口氣,開始回過頭查看兒子們的學業情況。恰好這一天,李賢鬥雞險勝,想再約李顯第二天鬥雞,讓王勃寫篇文章助興。

王勃應承下來,熬了一夜,寫下千古奇文《檄英王雞》。

"

江西省,南昌市,滕王閣,王勃背對著吹鬍子乾瞪眼的眾賓客,反手就是一篇隨筆。當寫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時,主辦方CEO閻總驚得扯掉了一把花白鬍須,指著墨跡未乾的《滕王閣序》,顧不得形象,大讚道:“妙,妙,妙!”

公元675年(上元二年),唐朝的流行音樂還沒有那首《學貓叫》,雖然無緣鑑賞紅拂女的琴音,但偌大的唐朝,碧玉年華的歌女不少。

王勃給南昌市地標性建築滕王閣寫的廣告詞,或通過名伶琴音中宮商角徵的唐韻,或經過王勃粉絲們茶餘飯後的閒談,自然就成了初唐廣告文案的必學教本。

王勃:得意之時不忘形,失意之時要達觀

千年過後,當我們再次端起課本,讀到那句長青未朽的詩句,或許還在感嘆這篇課文不好背誦。

少年不識王子安,讀懂已非再少年,當你再次翻開的書本,看到熟悉的《滕王閣序》,或許會情不自禁地發出一聲嘆息:他出生在初唐,初唐的才子嫉妒他,他出生於天地,天地也嫉妒他的英才。他就像照亮唐朝的一束煙花,猝然而逝,化作時光銀河中的流星,成為天地一驚鴻。

01

公元675年,重陽節,南昌滕王閣迎來開張大典,當地上流人士齊聚於此。

王勃恰好途徑此地,決定去湊個熱鬧。上流人士的聚會,一般人進不去。

王勃被攔在門外,門衛問:“有帖子嗎?”

王勃回答“沒有。”

門衛再問:那你有錢嗎?”

王勃回:“沒有。”

“那你有什麼?”

“一支羊毫,二兩濁墨。”

王勃:得意之時不忘形,失意之時要達觀

此時,主辦方CEO閻總在臺上講話,並且,沒忘記順帶誇一誇自己的女婿:“我的女婿吳子章,論文才,南昌地界上找不出第二個。”

然後介紹活動:“滕王閣今天開張,趁此佳緣,各位有Freestyle嗎。”

場下的才子們各自肚腸,很合時宜地表示沉默。

大家都清楚,都知道閻總為了捧紅女婿吳子章,費了多少心思。

宴會現場,彙集了南昌上流的達官貴人,文人墨客,還召集了本地最有名的舞姬、名伶。

全南昌最有影響力的媒體都在場,藉由閻總的排場造勢,隨便哪個小白臉都能被捧紅,更何況吳子章早就提前寫好了文章,又背了一整晚的手稿……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王勃:得意之時不忘形,失意之時要達觀

吳子章摸了摸口袋裡的底稿,露出一抹難言的喜悅。閻總摸了摸花白的鬍鬚,一臉得意,一切盡在掌控之中。

“我來!”堂下喧譁,突然有人走上臺。門衛定睛一看,冷汗直冒,那不是剛才的年輕人嗎?吳子章愣了愣神,差點罵娘。

閻總皺緊了眉頭,鬱悶至極,當下轉身頭也不回地往門外走去。身後喧譁聲陣陣,隨著懶散少年手中的羊毫,帶起了陣陣喝彩。

豫章故都,洪都新府。

星分翼軫,地接衡廬。

閻總冷哼一聲:“不過如此。”

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

物華天寶,龍光射牛鬥之墟;

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

閻總腳步慢下來,細細沉吟:“老生常談。”

身後呼聲再起:“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閻總突然愣住,轉身,情不自禁地走向那少年身後……

王勃:得意之時不忘形,失意之時要達觀

良久,王勃提筆,給這篇序文蓋上自己的印鑑。轉身差點撞進閻總懷裡。

閻總看著王勃,笑意盎然:“你就是王子安?”王勃回答:“在下正是。”

閻總爽朗大笑:“很好,還以為你是京城刷出來的流量明星,看來是有真本事。”

王勃在這種場合出盡了風頭,攪黃了閻總為女婿策劃的發佈會,按理說,作為東道主,沒有理由不生氣,可此時,閻總不僅不怒,反而對眼前這個有些狂傲的少年,喜歡得不得了,要是他還有第二個女兒,沒準會直接攬他為婿。

可見當年王勃這篇即興之作有多精彩!

02

作《滕王閣序》時,王勃不過25歲,在一眾賓客中,顯得過於年輕。

但此時,沒有人敢小看這個年輕後生。此情此景,閆總的女婿吳子章異常尷尬。偷摸著寫了好幾個晚上的命題作文,被這小子給鳩佔鵲巢,還佔得這麼理直氣壯。

“我還能說點啥?我也很無奈呀。”反正沒人會注意,他把草稿紙順手扔進了垃圾桶裡。

更無奈的要數跟在王勃身後的那些才子們,在初唐男團F4裡,楊炯投筆從戎,寫下《從軍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

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盧照鄰的《長安古意》傳遍京都的大街小巷。

長安大道連狹斜,青牛白馬七香車。

玉輦縱橫過主第,金鞭絡繹向侯家……

長安繁榮富麗的街景、華麗的豪門建築,歌姬舞女,市井人家躍然於紙上。7歲就寫出《詠鵝》的駱賓王不甘示弱,順手亮出招牌:《帝京篇》,

山河千里國,城闕九重門。

不睹皇居壯,安知天子尊…

王勃:得意之時不忘形,失意之時要達觀

都是少年天才,個個都年輕氣盛,眼高於頂。尤其老二楊炯,對老大王勃很不服氣:“愧在盧前,恥在王后”。

老三盧照鄰相對隨和,表示自己:“喜居王后,恥在駱前”。

不管他們樂不樂意,從一開始,王勃成為“初唐男團F4”的大哥,已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此時,王勃突逢二次被貶,一時情難自已,憋了太久,不吐不快。他已經比之前低調了太多,連“童子何知,躬逢勝餞”,這樣自謙的話都講了出來,可在別人眼裡,還是過於囂張。

王勃:得意之時不忘形,失意之時要達觀

《滕王閣序》一氣呵成,還未盡興,王勃便又再加了一首小詩: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

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詩句成,四座皆驚。

原本對這個年輕人不喜的大儒們,轉眼都變成了他的忠實粉。有些人,不管站在哪裡,他都是世界的中心,恰好王勃就是這樣的人。

此刻王勃轉身,留下一個孤獨的背影,似乎在說:“我也想低調啊,可是實力不允許……”

03

牛逼的人,很早就開始牛逼了。

公元650年,王勃出生于山西河津。爺爺王通是一名優秀的教師,學生不多,但基本都是響噹噹人物:比如李世民的“十八學士”之一,薛收;唐朝中書令,溫彥博;還有杜如晦的叔父、唐朝吏部尚書,杜淹。

王勃兩位兄長,文采都很出眾,哥哥王度,20歲就高中進士,是貨真價實的少年天才。

父親王福疇也飽讀詩書,做過多地官員,還寫了一本《王氏家書雜錄》,他還有一位叔爺爺王績,11歲就被稱為名動京城的“神童仙子”,寫了一首非常出名的五言律詩《野望》,成為五言律詩奠基人。

王勃更是把王家人的外掛開到了極致,6歲能寫詩,“構思無滯,詞情英邁。”9歲讀大師顏師古注的《漢書》,提筆寫下《指瑕》十卷,指出顏師古的錯誤,還有理有據。連杜甫的叔爺爺杜易簡都情不自禁地誇讚:這孩子不得了,王氏三棵樹,此子一定是最粗的那根。

王勃:得意之時不忘形,失意之時要達觀

與王勃同屬太原王氏一族的,還有王維、王昌齡、王之渙。如果穿越回唐朝,碰到姓王的,可一定要記得搞好關係。保不齊你家隔壁老王,就是哪家的天才。

在唐朝的名流之中,只要有人說一句“免貴姓王”,多半都有一群鶯鶯燕燕和白麵文青,跟在後面兩眼冒星,排隊簽名。

少年王勃也沒有辜負長輩的厚望,10歲時,就已經把六經,即《詩》《書》《禮》《易》《樂》《春秋》,倒背如流。

神童就是神童,年紀雖小,學問卻大,眼見小小年紀的兒子,學問卻比教書先生還高,這讓王父犯了難,再三思考之下,把他扔給了醫師曹元去長安學醫,僅用了兩年,王勃就把最晦澀難懂的《黃帝內經》都學會了。通曉“三才六甲之事,明堂玉匱之數”,不管放在哪個朝代,少年王勃都是“別人家的孩子”。

公元664年的秋天,宰相劉祥道到關內巡行,14歲的王勃呈上一篇《上劉右相書》,藉此毛遂自薦。這篇文章中,王勃引用了《易經》、《尚書》、《論語》、《詩經》、《漢書》、《左傳》、《三國志》等經史典籍中的大量典故,對國家大事提出四點建議:

一是指出大唐對高麗戰爭勞民傷財;

二是建議朝廷遵照制度,賞罰嚴明;

三是指出當時貨幣混亂,商人投機,

使農民無地可耕,建議“重農抑商”;

四是建議合理選拔人才;宰相看完王勃的文章,讚歎道:“這小子是個天才。”當下就把文稿送到了唐高宗李治手裡,李治一看,“誒喲不錯,是個人才”。

得到了唐朝皇帝的好評,少年王勃自然迎來了人生的高光時刻。

王勃:得意之時不忘形,失意之時要達觀

15歲時,王勃又給唐高宗獻了一篇《乾元殿頌》,看完之後,高宗大呼“奇才,奇才,我大唐奇才。”公元前666年,16歲的王勃奉詔上殿,接受唐高宗的面試,被評定為“對策高第”,因為年紀尚小,所以給他在京城安排了個職位:朝散郎,從七品上,是個文官。

隨後,少年王勃被沛王李賢看中,成為皇子的書童,從此進入京城名流。

這個年紀,當我們還在揹他的課文應付高考時,他卻已經在天子腳下,攀登人生的巔峰。

04

少年得志,皇子之師,幸福來得太快,雖然一直都作為“別人家的孩子”,但王勃那時才不過16歲,心裡自然會有點飄飄然。

當時,京城的貴族圈裡流行鬥雞的遊戲,11歲的沛王李賢和10歲的英王李顯,是其中鬥得最凶、最狠的兩兄弟。家長平時日理萬機,沒工夫管,平時基本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歷史的指針劃到了公元668年,這一年,大唐經過十幾年奮戰,一舉擊潰了高句麗,隋唐兩王朝,四位帝王,58年戰爭,終於以唐朝大勝收場。

唐高宗李治長舒一口氣,開始回過頭查看兒子們的學業情況。恰好這一天,李賢鬥雞險勝,想再約李顯第二天鬥雞,讓王勃寫篇文章助興。

王勃應承下來,熬了一夜,寫下千古奇文《檄英王雞》。

王勃:得意之時不忘形,失意之時要達觀

如果文章寫得不好也就算了,偏偏王勃寫得極妙。

一篇寫雞的文章,幾乎句句用典,辭藻精美,言辭犀利,引得大家口口相傳,最後竟然傳到了唐高宗手裡。高宗一看,怒了:“歪才!歪才!我讓你當沛王陪讀,是讓你教他好好讀書明智,你倒好,居然好的不學學壞的!”

更可氣的是,這篇檄言辭鋒利,尤其當中“兩雄不堪並立”,“見異己者即攻”,似有引起兩兄弟爭端的嫌隙。

想當年,唐太宗老早就教育自己的孩子:“兄弟之間一定要和睦相處,切勿自相爭鬥!”

這可是老李家的忌諱,遂當場下令將王勃逐出王府,還明令禁止鬥雞活動。

"

江西省,南昌市,滕王閣,王勃背對著吹鬍子乾瞪眼的眾賓客,反手就是一篇隨筆。當寫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時,主辦方CEO閻總驚得扯掉了一把花白鬍須,指著墨跡未乾的《滕王閣序》,顧不得形象,大讚道:“妙,妙,妙!”

公元675年(上元二年),唐朝的流行音樂還沒有那首《學貓叫》,雖然無緣鑑賞紅拂女的琴音,但偌大的唐朝,碧玉年華的歌女不少。

王勃給南昌市地標性建築滕王閣寫的廣告詞,或通過名伶琴音中宮商角徵的唐韻,或經過王勃粉絲們茶餘飯後的閒談,自然就成了初唐廣告文案的必學教本。

王勃:得意之時不忘形,失意之時要達觀

千年過後,當我們再次端起課本,讀到那句長青未朽的詩句,或許還在感嘆這篇課文不好背誦。

少年不識王子安,讀懂已非再少年,當你再次翻開的書本,看到熟悉的《滕王閣序》,或許會情不自禁地發出一聲嘆息:他出生在初唐,初唐的才子嫉妒他,他出生於天地,天地也嫉妒他的英才。他就像照亮唐朝的一束煙花,猝然而逝,化作時光銀河中的流星,成為天地一驚鴻。

01

公元675年,重陽節,南昌滕王閣迎來開張大典,當地上流人士齊聚於此。

王勃恰好途徑此地,決定去湊個熱鬧。上流人士的聚會,一般人進不去。

王勃被攔在門外,門衛問:“有帖子嗎?”

王勃回答“沒有。”

門衛再問:那你有錢嗎?”

王勃回:“沒有。”

“那你有什麼?”

“一支羊毫,二兩濁墨。”

王勃:得意之時不忘形,失意之時要達觀

此時,主辦方CEO閻總在臺上講話,並且,沒忘記順帶誇一誇自己的女婿:“我的女婿吳子章,論文才,南昌地界上找不出第二個。”

然後介紹活動:“滕王閣今天開張,趁此佳緣,各位有Freestyle嗎。”

場下的才子們各自肚腸,很合時宜地表示沉默。

大家都清楚,都知道閻總為了捧紅女婿吳子章,費了多少心思。

宴會現場,彙集了南昌上流的達官貴人,文人墨客,還召集了本地最有名的舞姬、名伶。

全南昌最有影響力的媒體都在場,藉由閻總的排場造勢,隨便哪個小白臉都能被捧紅,更何況吳子章早就提前寫好了文章,又背了一整晚的手稿……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王勃:得意之時不忘形,失意之時要達觀

吳子章摸了摸口袋裡的底稿,露出一抹難言的喜悅。閻總摸了摸花白的鬍鬚,一臉得意,一切盡在掌控之中。

“我來!”堂下喧譁,突然有人走上臺。門衛定睛一看,冷汗直冒,那不是剛才的年輕人嗎?吳子章愣了愣神,差點罵娘。

閻總皺緊了眉頭,鬱悶至極,當下轉身頭也不回地往門外走去。身後喧譁聲陣陣,隨著懶散少年手中的羊毫,帶起了陣陣喝彩。

豫章故都,洪都新府。

星分翼軫,地接衡廬。

閻總冷哼一聲:“不過如此。”

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

物華天寶,龍光射牛鬥之墟;

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

閻總腳步慢下來,細細沉吟:“老生常談。”

身後呼聲再起:“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閻總突然愣住,轉身,情不自禁地走向那少年身後……

王勃:得意之時不忘形,失意之時要達觀

良久,王勃提筆,給這篇序文蓋上自己的印鑑。轉身差點撞進閻總懷裡。

閻總看著王勃,笑意盎然:“你就是王子安?”王勃回答:“在下正是。”

閻總爽朗大笑:“很好,還以為你是京城刷出來的流量明星,看來是有真本事。”

王勃在這種場合出盡了風頭,攪黃了閻總為女婿策劃的發佈會,按理說,作為東道主,沒有理由不生氣,可此時,閻總不僅不怒,反而對眼前這個有些狂傲的少年,喜歡得不得了,要是他還有第二個女兒,沒準會直接攬他為婿。

可見當年王勃這篇即興之作有多精彩!

02

作《滕王閣序》時,王勃不過25歲,在一眾賓客中,顯得過於年輕。

但此時,沒有人敢小看這個年輕後生。此情此景,閆總的女婿吳子章異常尷尬。偷摸著寫了好幾個晚上的命題作文,被這小子給鳩佔鵲巢,還佔得這麼理直氣壯。

“我還能說點啥?我也很無奈呀。”反正沒人會注意,他把草稿紙順手扔進了垃圾桶裡。

更無奈的要數跟在王勃身後的那些才子們,在初唐男團F4裡,楊炯投筆從戎,寫下《從軍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

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盧照鄰的《長安古意》傳遍京都的大街小巷。

長安大道連狹斜,青牛白馬七香車。

玉輦縱橫過主第,金鞭絡繹向侯家……

長安繁榮富麗的街景、華麗的豪門建築,歌姬舞女,市井人家躍然於紙上。7歲就寫出《詠鵝》的駱賓王不甘示弱,順手亮出招牌:《帝京篇》,

山河千里國,城闕九重門。

不睹皇居壯,安知天子尊…

王勃:得意之時不忘形,失意之時要達觀

都是少年天才,個個都年輕氣盛,眼高於頂。尤其老二楊炯,對老大王勃很不服氣:“愧在盧前,恥在王后”。

老三盧照鄰相對隨和,表示自己:“喜居王后,恥在駱前”。

不管他們樂不樂意,從一開始,王勃成為“初唐男團F4”的大哥,已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此時,王勃突逢二次被貶,一時情難自已,憋了太久,不吐不快。他已經比之前低調了太多,連“童子何知,躬逢勝餞”,這樣自謙的話都講了出來,可在別人眼裡,還是過於囂張。

王勃:得意之時不忘形,失意之時要達觀

《滕王閣序》一氣呵成,還未盡興,王勃便又再加了一首小詩: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

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詩句成,四座皆驚。

原本對這個年輕人不喜的大儒們,轉眼都變成了他的忠實粉。有些人,不管站在哪裡,他都是世界的中心,恰好王勃就是這樣的人。

此刻王勃轉身,留下一個孤獨的背影,似乎在說:“我也想低調啊,可是實力不允許……”

03

牛逼的人,很早就開始牛逼了。

公元650年,王勃出生于山西河津。爺爺王通是一名優秀的教師,學生不多,但基本都是響噹噹人物:比如李世民的“十八學士”之一,薛收;唐朝中書令,溫彥博;還有杜如晦的叔父、唐朝吏部尚書,杜淹。

王勃兩位兄長,文采都很出眾,哥哥王度,20歲就高中進士,是貨真價實的少年天才。

父親王福疇也飽讀詩書,做過多地官員,還寫了一本《王氏家書雜錄》,他還有一位叔爺爺王績,11歲就被稱為名動京城的“神童仙子”,寫了一首非常出名的五言律詩《野望》,成為五言律詩奠基人。

王勃更是把王家人的外掛開到了極致,6歲能寫詩,“構思無滯,詞情英邁。”9歲讀大師顏師古注的《漢書》,提筆寫下《指瑕》十卷,指出顏師古的錯誤,還有理有據。連杜甫的叔爺爺杜易簡都情不自禁地誇讚:這孩子不得了,王氏三棵樹,此子一定是最粗的那根。

王勃:得意之時不忘形,失意之時要達觀

與王勃同屬太原王氏一族的,還有王維、王昌齡、王之渙。如果穿越回唐朝,碰到姓王的,可一定要記得搞好關係。保不齊你家隔壁老王,就是哪家的天才。

在唐朝的名流之中,只要有人說一句“免貴姓王”,多半都有一群鶯鶯燕燕和白麵文青,跟在後面兩眼冒星,排隊簽名。

少年王勃也沒有辜負長輩的厚望,10歲時,就已經把六經,即《詩》《書》《禮》《易》《樂》《春秋》,倒背如流。

神童就是神童,年紀雖小,學問卻大,眼見小小年紀的兒子,學問卻比教書先生還高,這讓王父犯了難,再三思考之下,把他扔給了醫師曹元去長安學醫,僅用了兩年,王勃就把最晦澀難懂的《黃帝內經》都學會了。通曉“三才六甲之事,明堂玉匱之數”,不管放在哪個朝代,少年王勃都是“別人家的孩子”。

公元664年的秋天,宰相劉祥道到關內巡行,14歲的王勃呈上一篇《上劉右相書》,藉此毛遂自薦。這篇文章中,王勃引用了《易經》、《尚書》、《論語》、《詩經》、《漢書》、《左傳》、《三國志》等經史典籍中的大量典故,對國家大事提出四點建議:

一是指出大唐對高麗戰爭勞民傷財;

二是建議朝廷遵照制度,賞罰嚴明;

三是指出當時貨幣混亂,商人投機,

使農民無地可耕,建議“重農抑商”;

四是建議合理選拔人才;宰相看完王勃的文章,讚歎道:“這小子是個天才。”當下就把文稿送到了唐高宗李治手裡,李治一看,“誒喲不錯,是個人才”。

得到了唐朝皇帝的好評,少年王勃自然迎來了人生的高光時刻。

王勃:得意之時不忘形,失意之時要達觀

15歲時,王勃又給唐高宗獻了一篇《乾元殿頌》,看完之後,高宗大呼“奇才,奇才,我大唐奇才。”公元前666年,16歲的王勃奉詔上殿,接受唐高宗的面試,被評定為“對策高第”,因為年紀尚小,所以給他在京城安排了個職位:朝散郎,從七品上,是個文官。

隨後,少年王勃被沛王李賢看中,成為皇子的書童,從此進入京城名流。

這個年紀,當我們還在揹他的課文應付高考時,他卻已經在天子腳下,攀登人生的巔峰。

04

少年得志,皇子之師,幸福來得太快,雖然一直都作為“別人家的孩子”,但王勃那時才不過16歲,心裡自然會有點飄飄然。

當時,京城的貴族圈裡流行鬥雞的遊戲,11歲的沛王李賢和10歲的英王李顯,是其中鬥得最凶、最狠的兩兄弟。家長平時日理萬機,沒工夫管,平時基本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歷史的指針劃到了公元668年,這一年,大唐經過十幾年奮戰,一舉擊潰了高句麗,隋唐兩王朝,四位帝王,58年戰爭,終於以唐朝大勝收場。

唐高宗李治長舒一口氣,開始回過頭查看兒子們的學業情況。恰好這一天,李賢鬥雞險勝,想再約李顯第二天鬥雞,讓王勃寫篇文章助興。

王勃應承下來,熬了一夜,寫下千古奇文《檄英王雞》。

王勃:得意之時不忘形,失意之時要達觀

如果文章寫得不好也就算了,偏偏王勃寫得極妙。

一篇寫雞的文章,幾乎句句用典,辭藻精美,言辭犀利,引得大家口口相傳,最後竟然傳到了唐高宗手裡。高宗一看,怒了:“歪才!歪才!我讓你當沛王陪讀,是讓你教他好好讀書明智,你倒好,居然好的不學學壞的!”

更可氣的是,這篇檄言辭鋒利,尤其當中“兩雄不堪並立”,“見異己者即攻”,似有引起兩兄弟爭端的嫌隙。

想當年,唐太宗老早就教育自己的孩子:“兄弟之間一定要和睦相處,切勿自相爭鬥!”

這可是老李家的忌諱,遂當場下令將王勃逐出王府,還明令禁止鬥雞活動。

王勃:得意之時不忘形,失意之時要達觀

走出沛王府的王勃一臉茫然,想起當初送走好友老杜去四川任職時,感慨離別之餘,還贈了他一首詩,《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長安城外,王勃不捨地說:“杜兄啊,你在四川好好做官,回頭我去你那吃火鍋。”

老杜回頭看了看他,心想能賣點錢,默默收下了手稿,叮囑道:“你在長安小心點,不要太裝逼,小心遭人妒忌。”

回想當初種種,居然一語成讖。想來當初送別時的調侃應驗了,四川的妹子甲天下,我還是去嚐嚐蜀地的火鍋吧。

05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

最難解的是心頭的鬱悶,王勃一路風塵,途中邂逅了F4裡的盧照鄰和駱賓王,來到四川,老杜請吃火鍋,此時心境早已不同往日。整整3年,王勃幾乎迷失在四川的火鍋裡,某一天,醒過神來,想起大丈夫理當修身治國平天下,覺得不能再荒廢下去。

深夜月光明媚,王勃抬頭望明月,看著雲霧繚繞的江畔,忽覺寒冷寂寞,舉步沉吟,於是有了這首《江亭夜月送別(其二)》:

亂煙籠碧砌,飛月向南端。

寂寞離亭掩,江山此夜寒

心有慼慼然,吃著火鍋,唱著歌,眼淚就流了下來。

和粉絲薛華分別過後,越想越不是滋味,一抬手,又是一篇悲情佳作,《秋日別薛華》:

送送多窮路,遑遑獨問津。

悲涼千里道,悽斷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無論去與住,俱是夢中人。

"

江西省,南昌市,滕王閣,王勃背對著吹鬍子乾瞪眼的眾賓客,反手就是一篇隨筆。當寫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時,主辦方CEO閻總驚得扯掉了一把花白鬍須,指著墨跡未乾的《滕王閣序》,顧不得形象,大讚道:“妙,妙,妙!”

公元675年(上元二年),唐朝的流行音樂還沒有那首《學貓叫》,雖然無緣鑑賞紅拂女的琴音,但偌大的唐朝,碧玉年華的歌女不少。

王勃給南昌市地標性建築滕王閣寫的廣告詞,或通過名伶琴音中宮商角徵的唐韻,或經過王勃粉絲們茶餘飯後的閒談,自然就成了初唐廣告文案的必學教本。

王勃:得意之時不忘形,失意之時要達觀

千年過後,當我們再次端起課本,讀到那句長青未朽的詩句,或許還在感嘆這篇課文不好背誦。

少年不識王子安,讀懂已非再少年,當你再次翻開的書本,看到熟悉的《滕王閣序》,或許會情不自禁地發出一聲嘆息:他出生在初唐,初唐的才子嫉妒他,他出生於天地,天地也嫉妒他的英才。他就像照亮唐朝的一束煙花,猝然而逝,化作時光銀河中的流星,成為天地一驚鴻。

01

公元675年,重陽節,南昌滕王閣迎來開張大典,當地上流人士齊聚於此。

王勃恰好途徑此地,決定去湊個熱鬧。上流人士的聚會,一般人進不去。

王勃被攔在門外,門衛問:“有帖子嗎?”

王勃回答“沒有。”

門衛再問:那你有錢嗎?”

王勃回:“沒有。”

“那你有什麼?”

“一支羊毫,二兩濁墨。”

王勃:得意之時不忘形,失意之時要達觀

此時,主辦方CEO閻總在臺上講話,並且,沒忘記順帶誇一誇自己的女婿:“我的女婿吳子章,論文才,南昌地界上找不出第二個。”

然後介紹活動:“滕王閣今天開張,趁此佳緣,各位有Freestyle嗎。”

場下的才子們各自肚腸,很合時宜地表示沉默。

大家都清楚,都知道閻總為了捧紅女婿吳子章,費了多少心思。

宴會現場,彙集了南昌上流的達官貴人,文人墨客,還召集了本地最有名的舞姬、名伶。

全南昌最有影響力的媒體都在場,藉由閻總的排場造勢,隨便哪個小白臉都能被捧紅,更何況吳子章早就提前寫好了文章,又背了一整晚的手稿……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王勃:得意之時不忘形,失意之時要達觀

吳子章摸了摸口袋裡的底稿,露出一抹難言的喜悅。閻總摸了摸花白的鬍鬚,一臉得意,一切盡在掌控之中。

“我來!”堂下喧譁,突然有人走上臺。門衛定睛一看,冷汗直冒,那不是剛才的年輕人嗎?吳子章愣了愣神,差點罵娘。

閻總皺緊了眉頭,鬱悶至極,當下轉身頭也不回地往門外走去。身後喧譁聲陣陣,隨著懶散少年手中的羊毫,帶起了陣陣喝彩。

豫章故都,洪都新府。

星分翼軫,地接衡廬。

閻總冷哼一聲:“不過如此。”

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

物華天寶,龍光射牛鬥之墟;

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

閻總腳步慢下來,細細沉吟:“老生常談。”

身後呼聲再起:“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閻總突然愣住,轉身,情不自禁地走向那少年身後……

王勃:得意之時不忘形,失意之時要達觀

良久,王勃提筆,給這篇序文蓋上自己的印鑑。轉身差點撞進閻總懷裡。

閻總看著王勃,笑意盎然:“你就是王子安?”王勃回答:“在下正是。”

閻總爽朗大笑:“很好,還以為你是京城刷出來的流量明星,看來是有真本事。”

王勃在這種場合出盡了風頭,攪黃了閻總為女婿策劃的發佈會,按理說,作為東道主,沒有理由不生氣,可此時,閻總不僅不怒,反而對眼前這個有些狂傲的少年,喜歡得不得了,要是他還有第二個女兒,沒準會直接攬他為婿。

可見當年王勃這篇即興之作有多精彩!

02

作《滕王閣序》時,王勃不過25歲,在一眾賓客中,顯得過於年輕。

但此時,沒有人敢小看這個年輕後生。此情此景,閆總的女婿吳子章異常尷尬。偷摸著寫了好幾個晚上的命題作文,被這小子給鳩佔鵲巢,還佔得這麼理直氣壯。

“我還能說點啥?我也很無奈呀。”反正沒人會注意,他把草稿紙順手扔進了垃圾桶裡。

更無奈的要數跟在王勃身後的那些才子們,在初唐男團F4裡,楊炯投筆從戎,寫下《從軍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

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盧照鄰的《長安古意》傳遍京都的大街小巷。

長安大道連狹斜,青牛白馬七香車。

玉輦縱橫過主第,金鞭絡繹向侯家……

長安繁榮富麗的街景、華麗的豪門建築,歌姬舞女,市井人家躍然於紙上。7歲就寫出《詠鵝》的駱賓王不甘示弱,順手亮出招牌:《帝京篇》,

山河千里國,城闕九重門。

不睹皇居壯,安知天子尊…

王勃:得意之時不忘形,失意之時要達觀

都是少年天才,個個都年輕氣盛,眼高於頂。尤其老二楊炯,對老大王勃很不服氣:“愧在盧前,恥在王后”。

老三盧照鄰相對隨和,表示自己:“喜居王后,恥在駱前”。

不管他們樂不樂意,從一開始,王勃成為“初唐男團F4”的大哥,已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此時,王勃突逢二次被貶,一時情難自已,憋了太久,不吐不快。他已經比之前低調了太多,連“童子何知,躬逢勝餞”,這樣自謙的話都講了出來,可在別人眼裡,還是過於囂張。

王勃:得意之時不忘形,失意之時要達觀

《滕王閣序》一氣呵成,還未盡興,王勃便又再加了一首小詩: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

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詩句成,四座皆驚。

原本對這個年輕人不喜的大儒們,轉眼都變成了他的忠實粉。有些人,不管站在哪裡,他都是世界的中心,恰好王勃就是這樣的人。

此刻王勃轉身,留下一個孤獨的背影,似乎在說:“我也想低調啊,可是實力不允許……”

03

牛逼的人,很早就開始牛逼了。

公元650年,王勃出生于山西河津。爺爺王通是一名優秀的教師,學生不多,但基本都是響噹噹人物:比如李世民的“十八學士”之一,薛收;唐朝中書令,溫彥博;還有杜如晦的叔父、唐朝吏部尚書,杜淹。

王勃兩位兄長,文采都很出眾,哥哥王度,20歲就高中進士,是貨真價實的少年天才。

父親王福疇也飽讀詩書,做過多地官員,還寫了一本《王氏家書雜錄》,他還有一位叔爺爺王績,11歲就被稱為名動京城的“神童仙子”,寫了一首非常出名的五言律詩《野望》,成為五言律詩奠基人。

王勃更是把王家人的外掛開到了極致,6歲能寫詩,“構思無滯,詞情英邁。”9歲讀大師顏師古注的《漢書》,提筆寫下《指瑕》十卷,指出顏師古的錯誤,還有理有據。連杜甫的叔爺爺杜易簡都情不自禁地誇讚:這孩子不得了,王氏三棵樹,此子一定是最粗的那根。

王勃:得意之時不忘形,失意之時要達觀

與王勃同屬太原王氏一族的,還有王維、王昌齡、王之渙。如果穿越回唐朝,碰到姓王的,可一定要記得搞好關係。保不齊你家隔壁老王,就是哪家的天才。

在唐朝的名流之中,只要有人說一句“免貴姓王”,多半都有一群鶯鶯燕燕和白麵文青,跟在後面兩眼冒星,排隊簽名。

少年王勃也沒有辜負長輩的厚望,10歲時,就已經把六經,即《詩》《書》《禮》《易》《樂》《春秋》,倒背如流。

神童就是神童,年紀雖小,學問卻大,眼見小小年紀的兒子,學問卻比教書先生還高,這讓王父犯了難,再三思考之下,把他扔給了醫師曹元去長安學醫,僅用了兩年,王勃就把最晦澀難懂的《黃帝內經》都學會了。通曉“三才六甲之事,明堂玉匱之數”,不管放在哪個朝代,少年王勃都是“別人家的孩子”。

公元664年的秋天,宰相劉祥道到關內巡行,14歲的王勃呈上一篇《上劉右相書》,藉此毛遂自薦。這篇文章中,王勃引用了《易經》、《尚書》、《論語》、《詩經》、《漢書》、《左傳》、《三國志》等經史典籍中的大量典故,對國家大事提出四點建議:

一是指出大唐對高麗戰爭勞民傷財;

二是建議朝廷遵照制度,賞罰嚴明;

三是指出當時貨幣混亂,商人投機,

使農民無地可耕,建議“重農抑商”;

四是建議合理選拔人才;宰相看完王勃的文章,讚歎道:“這小子是個天才。”當下就把文稿送到了唐高宗李治手裡,李治一看,“誒喲不錯,是個人才”。

得到了唐朝皇帝的好評,少年王勃自然迎來了人生的高光時刻。

王勃:得意之時不忘形,失意之時要達觀

15歲時,王勃又給唐高宗獻了一篇《乾元殿頌》,看完之後,高宗大呼“奇才,奇才,我大唐奇才。”公元前666年,16歲的王勃奉詔上殿,接受唐高宗的面試,被評定為“對策高第”,因為年紀尚小,所以給他在京城安排了個職位:朝散郎,從七品上,是個文官。

隨後,少年王勃被沛王李賢看中,成為皇子的書童,從此進入京城名流。

這個年紀,當我們還在揹他的課文應付高考時,他卻已經在天子腳下,攀登人生的巔峰。

04

少年得志,皇子之師,幸福來得太快,雖然一直都作為“別人家的孩子”,但王勃那時才不過16歲,心裡自然會有點飄飄然。

當時,京城的貴族圈裡流行鬥雞的遊戲,11歲的沛王李賢和10歲的英王李顯,是其中鬥得最凶、最狠的兩兄弟。家長平時日理萬機,沒工夫管,平時基本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歷史的指針劃到了公元668年,這一年,大唐經過十幾年奮戰,一舉擊潰了高句麗,隋唐兩王朝,四位帝王,58年戰爭,終於以唐朝大勝收場。

唐高宗李治長舒一口氣,開始回過頭查看兒子們的學業情況。恰好這一天,李賢鬥雞險勝,想再約李顯第二天鬥雞,讓王勃寫篇文章助興。

王勃應承下來,熬了一夜,寫下千古奇文《檄英王雞》。

王勃:得意之時不忘形,失意之時要達觀

如果文章寫得不好也就算了,偏偏王勃寫得極妙。

一篇寫雞的文章,幾乎句句用典,辭藻精美,言辭犀利,引得大家口口相傳,最後竟然傳到了唐高宗手裡。高宗一看,怒了:“歪才!歪才!我讓你當沛王陪讀,是讓你教他好好讀書明智,你倒好,居然好的不學學壞的!”

更可氣的是,這篇檄言辭鋒利,尤其當中“兩雄不堪並立”,“見異己者即攻”,似有引起兩兄弟爭端的嫌隙。

想當年,唐太宗老早就教育自己的孩子:“兄弟之間一定要和睦相處,切勿自相爭鬥!”

這可是老李家的忌諱,遂當場下令將王勃逐出王府,還明令禁止鬥雞活動。

王勃:得意之時不忘形,失意之時要達觀

走出沛王府的王勃一臉茫然,想起當初送走好友老杜去四川任職時,感慨離別之餘,還贈了他一首詩,《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長安城外,王勃不捨地說:“杜兄啊,你在四川好好做官,回頭我去你那吃火鍋。”

老杜回頭看了看他,心想能賣點錢,默默收下了手稿,叮囑道:“你在長安小心點,不要太裝逼,小心遭人妒忌。”

回想當初種種,居然一語成讖。想來當初送別時的調侃應驗了,四川的妹子甲天下,我還是去嚐嚐蜀地的火鍋吧。

05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

最難解的是心頭的鬱悶,王勃一路風塵,途中邂逅了F4裡的盧照鄰和駱賓王,來到四川,老杜請吃火鍋,此時心境早已不同往日。整整3年,王勃幾乎迷失在四川的火鍋裡,某一天,醒過神來,想起大丈夫理當修身治國平天下,覺得不能再荒廢下去。

深夜月光明媚,王勃抬頭望明月,看著雲霧繚繞的江畔,忽覺寒冷寂寞,舉步沉吟,於是有了這首《江亭夜月送別(其二)》:

亂煙籠碧砌,飛月向南端。

寂寞離亭掩,江山此夜寒

心有慼慼然,吃著火鍋,唱著歌,眼淚就流了下來。

和粉絲薛華分別過後,越想越不是滋味,一抬手,又是一篇悲情佳作,《秋日別薛華》:

送送多窮路,遑遑獨問津。

悲涼千里道,悽斷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無論去與住,俱是夢中人。

王勃:得意之時不忘形,失意之時要達觀

才子緣何不寫詩,只因未到傷心處。

唉,京城雖好,卻無顏再回去,於是王勃託人寄信,想在距京城不遠的虢州謀個差事。“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在虢州這個小地方,王勃就算不想出眾也很難,自然而然,就遭到他人的妒忌,很快就招來更大的禍患。

來虢州上班沒多久,王勃就背上了人命官司:他私藏一個犯罪的官奴,名為“曹達”,後來又怕走漏風聲,就把曹達給殺了。

這樁案子很是蹊蹺。

一是他和官奴曹達並不熟絡,私藏曹達對他並沒有什麼好處;

二是既然害怕洩露,為何不早早讓他離開,又為什麼要蠢到殺人?畢竟王勃的智商可不低,不應該做出這種違背常理的事情。

所以這事,多半是遭人陷害。萬幸的是,恰逢朝廷大赦天下,王勃撿回了一條小命。

"

江西省,南昌市,滕王閣,王勃背對著吹鬍子乾瞪眼的眾賓客,反手就是一篇隨筆。當寫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時,主辦方CEO閻總驚得扯掉了一把花白鬍須,指著墨跡未乾的《滕王閣序》,顧不得形象,大讚道:“妙,妙,妙!”

公元675年(上元二年),唐朝的流行音樂還沒有那首《學貓叫》,雖然無緣鑑賞紅拂女的琴音,但偌大的唐朝,碧玉年華的歌女不少。

王勃給南昌市地標性建築滕王閣寫的廣告詞,或通過名伶琴音中宮商角徵的唐韻,或經過王勃粉絲們茶餘飯後的閒談,自然就成了初唐廣告文案的必學教本。

王勃:得意之時不忘形,失意之時要達觀

千年過後,當我們再次端起課本,讀到那句長青未朽的詩句,或許還在感嘆這篇課文不好背誦。

少年不識王子安,讀懂已非再少年,當你再次翻開的書本,看到熟悉的《滕王閣序》,或許會情不自禁地發出一聲嘆息:他出生在初唐,初唐的才子嫉妒他,他出生於天地,天地也嫉妒他的英才。他就像照亮唐朝的一束煙花,猝然而逝,化作時光銀河中的流星,成為天地一驚鴻。

01

公元675年,重陽節,南昌滕王閣迎來開張大典,當地上流人士齊聚於此。

王勃恰好途徑此地,決定去湊個熱鬧。上流人士的聚會,一般人進不去。

王勃被攔在門外,門衛問:“有帖子嗎?”

王勃回答“沒有。”

門衛再問:那你有錢嗎?”

王勃回:“沒有。”

“那你有什麼?”

“一支羊毫,二兩濁墨。”

王勃:得意之時不忘形,失意之時要達觀

此時,主辦方CEO閻總在臺上講話,並且,沒忘記順帶誇一誇自己的女婿:“我的女婿吳子章,論文才,南昌地界上找不出第二個。”

然後介紹活動:“滕王閣今天開張,趁此佳緣,各位有Freestyle嗎。”

場下的才子們各自肚腸,很合時宜地表示沉默。

大家都清楚,都知道閻總為了捧紅女婿吳子章,費了多少心思。

宴會現場,彙集了南昌上流的達官貴人,文人墨客,還召集了本地最有名的舞姬、名伶。

全南昌最有影響力的媒體都在場,藉由閻總的排場造勢,隨便哪個小白臉都能被捧紅,更何況吳子章早就提前寫好了文章,又背了一整晚的手稿……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王勃:得意之時不忘形,失意之時要達觀

吳子章摸了摸口袋裡的底稿,露出一抹難言的喜悅。閻總摸了摸花白的鬍鬚,一臉得意,一切盡在掌控之中。

“我來!”堂下喧譁,突然有人走上臺。門衛定睛一看,冷汗直冒,那不是剛才的年輕人嗎?吳子章愣了愣神,差點罵娘。

閻總皺緊了眉頭,鬱悶至極,當下轉身頭也不回地往門外走去。身後喧譁聲陣陣,隨著懶散少年手中的羊毫,帶起了陣陣喝彩。

豫章故都,洪都新府。

星分翼軫,地接衡廬。

閻總冷哼一聲:“不過如此。”

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

物華天寶,龍光射牛鬥之墟;

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

閻總腳步慢下來,細細沉吟:“老生常談。”

身後呼聲再起:“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閻總突然愣住,轉身,情不自禁地走向那少年身後……

王勃:得意之時不忘形,失意之時要達觀

良久,王勃提筆,給這篇序文蓋上自己的印鑑。轉身差點撞進閻總懷裡。

閻總看著王勃,笑意盎然:“你就是王子安?”王勃回答:“在下正是。”

閻總爽朗大笑:“很好,還以為你是京城刷出來的流量明星,看來是有真本事。”

王勃在這種場合出盡了風頭,攪黃了閻總為女婿策劃的發佈會,按理說,作為東道主,沒有理由不生氣,可此時,閻總不僅不怒,反而對眼前這個有些狂傲的少年,喜歡得不得了,要是他還有第二個女兒,沒準會直接攬他為婿。

可見當年王勃這篇即興之作有多精彩!

02

作《滕王閣序》時,王勃不過25歲,在一眾賓客中,顯得過於年輕。

但此時,沒有人敢小看這個年輕後生。此情此景,閆總的女婿吳子章異常尷尬。偷摸著寫了好幾個晚上的命題作文,被這小子給鳩佔鵲巢,還佔得這麼理直氣壯。

“我還能說點啥?我也很無奈呀。”反正沒人會注意,他把草稿紙順手扔進了垃圾桶裡。

更無奈的要數跟在王勃身後的那些才子們,在初唐男團F4裡,楊炯投筆從戎,寫下《從軍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

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盧照鄰的《長安古意》傳遍京都的大街小巷。

長安大道連狹斜,青牛白馬七香車。

玉輦縱橫過主第,金鞭絡繹向侯家……

長安繁榮富麗的街景、華麗的豪門建築,歌姬舞女,市井人家躍然於紙上。7歲就寫出《詠鵝》的駱賓王不甘示弱,順手亮出招牌:《帝京篇》,

山河千里國,城闕九重門。

不睹皇居壯,安知天子尊…

王勃:得意之時不忘形,失意之時要達觀

都是少年天才,個個都年輕氣盛,眼高於頂。尤其老二楊炯,對老大王勃很不服氣:“愧在盧前,恥在王后”。

老三盧照鄰相對隨和,表示自己:“喜居王后,恥在駱前”。

不管他們樂不樂意,從一開始,王勃成為“初唐男團F4”的大哥,已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此時,王勃突逢二次被貶,一時情難自已,憋了太久,不吐不快。他已經比之前低調了太多,連“童子何知,躬逢勝餞”,這樣自謙的話都講了出來,可在別人眼裡,還是過於囂張。

王勃:得意之時不忘形,失意之時要達觀

《滕王閣序》一氣呵成,還未盡興,王勃便又再加了一首小詩: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

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詩句成,四座皆驚。

原本對這個年輕人不喜的大儒們,轉眼都變成了他的忠實粉。有些人,不管站在哪裡,他都是世界的中心,恰好王勃就是這樣的人。

此刻王勃轉身,留下一個孤獨的背影,似乎在說:“我也想低調啊,可是實力不允許……”

03

牛逼的人,很早就開始牛逼了。

公元650年,王勃出生于山西河津。爺爺王通是一名優秀的教師,學生不多,但基本都是響噹噹人物:比如李世民的“十八學士”之一,薛收;唐朝中書令,溫彥博;還有杜如晦的叔父、唐朝吏部尚書,杜淹。

王勃兩位兄長,文采都很出眾,哥哥王度,20歲就高中進士,是貨真價實的少年天才。

父親王福疇也飽讀詩書,做過多地官員,還寫了一本《王氏家書雜錄》,他還有一位叔爺爺王績,11歲就被稱為名動京城的“神童仙子”,寫了一首非常出名的五言律詩《野望》,成為五言律詩奠基人。

王勃更是把王家人的外掛開到了極致,6歲能寫詩,“構思無滯,詞情英邁。”9歲讀大師顏師古注的《漢書》,提筆寫下《指瑕》十卷,指出顏師古的錯誤,還有理有據。連杜甫的叔爺爺杜易簡都情不自禁地誇讚:這孩子不得了,王氏三棵樹,此子一定是最粗的那根。

王勃:得意之時不忘形,失意之時要達觀

與王勃同屬太原王氏一族的,還有王維、王昌齡、王之渙。如果穿越回唐朝,碰到姓王的,可一定要記得搞好關係。保不齊你家隔壁老王,就是哪家的天才。

在唐朝的名流之中,只要有人說一句“免貴姓王”,多半都有一群鶯鶯燕燕和白麵文青,跟在後面兩眼冒星,排隊簽名。

少年王勃也沒有辜負長輩的厚望,10歲時,就已經把六經,即《詩》《書》《禮》《易》《樂》《春秋》,倒背如流。

神童就是神童,年紀雖小,學問卻大,眼見小小年紀的兒子,學問卻比教書先生還高,這讓王父犯了難,再三思考之下,把他扔給了醫師曹元去長安學醫,僅用了兩年,王勃就把最晦澀難懂的《黃帝內經》都學會了。通曉“三才六甲之事,明堂玉匱之數”,不管放在哪個朝代,少年王勃都是“別人家的孩子”。

公元664年的秋天,宰相劉祥道到關內巡行,14歲的王勃呈上一篇《上劉右相書》,藉此毛遂自薦。這篇文章中,王勃引用了《易經》、《尚書》、《論語》、《詩經》、《漢書》、《左傳》、《三國志》等經史典籍中的大量典故,對國家大事提出四點建議:

一是指出大唐對高麗戰爭勞民傷財;

二是建議朝廷遵照制度,賞罰嚴明;

三是指出當時貨幣混亂,商人投機,

使農民無地可耕,建議“重農抑商”;

四是建議合理選拔人才;宰相看完王勃的文章,讚歎道:“這小子是個天才。”當下就把文稿送到了唐高宗李治手裡,李治一看,“誒喲不錯,是個人才”。

得到了唐朝皇帝的好評,少年王勃自然迎來了人生的高光時刻。

王勃:得意之時不忘形,失意之時要達觀

15歲時,王勃又給唐高宗獻了一篇《乾元殿頌》,看完之後,高宗大呼“奇才,奇才,我大唐奇才。”公元前666年,16歲的王勃奉詔上殿,接受唐高宗的面試,被評定為“對策高第”,因為年紀尚小,所以給他在京城安排了個職位:朝散郎,從七品上,是個文官。

隨後,少年王勃被沛王李賢看中,成為皇子的書童,從此進入京城名流。

這個年紀,當我們還在揹他的課文應付高考時,他卻已經在天子腳下,攀登人生的巔峰。

04

少年得志,皇子之師,幸福來得太快,雖然一直都作為“別人家的孩子”,但王勃那時才不過16歲,心裡自然會有點飄飄然。

當時,京城的貴族圈裡流行鬥雞的遊戲,11歲的沛王李賢和10歲的英王李顯,是其中鬥得最凶、最狠的兩兄弟。家長平時日理萬機,沒工夫管,平時基本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歷史的指針劃到了公元668年,這一年,大唐經過十幾年奮戰,一舉擊潰了高句麗,隋唐兩王朝,四位帝王,58年戰爭,終於以唐朝大勝收場。

唐高宗李治長舒一口氣,開始回過頭查看兒子們的學業情況。恰好這一天,李賢鬥雞險勝,想再約李顯第二天鬥雞,讓王勃寫篇文章助興。

王勃應承下來,熬了一夜,寫下千古奇文《檄英王雞》。

王勃:得意之時不忘形,失意之時要達觀

如果文章寫得不好也就算了,偏偏王勃寫得極妙。

一篇寫雞的文章,幾乎句句用典,辭藻精美,言辭犀利,引得大家口口相傳,最後竟然傳到了唐高宗手裡。高宗一看,怒了:“歪才!歪才!我讓你當沛王陪讀,是讓你教他好好讀書明智,你倒好,居然好的不學學壞的!”

更可氣的是,這篇檄言辭鋒利,尤其當中“兩雄不堪並立”,“見異己者即攻”,似有引起兩兄弟爭端的嫌隙。

想當年,唐太宗老早就教育自己的孩子:“兄弟之間一定要和睦相處,切勿自相爭鬥!”

這可是老李家的忌諱,遂當場下令將王勃逐出王府,還明令禁止鬥雞活動。

王勃:得意之時不忘形,失意之時要達觀

走出沛王府的王勃一臉茫然,想起當初送走好友老杜去四川任職時,感慨離別之餘,還贈了他一首詩,《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長安城外,王勃不捨地說:“杜兄啊,你在四川好好做官,回頭我去你那吃火鍋。”

老杜回頭看了看他,心想能賣點錢,默默收下了手稿,叮囑道:“你在長安小心點,不要太裝逼,小心遭人妒忌。”

回想當初種種,居然一語成讖。想來當初送別時的調侃應驗了,四川的妹子甲天下,我還是去嚐嚐蜀地的火鍋吧。

05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

最難解的是心頭的鬱悶,王勃一路風塵,途中邂逅了F4裡的盧照鄰和駱賓王,來到四川,老杜請吃火鍋,此時心境早已不同往日。整整3年,王勃幾乎迷失在四川的火鍋裡,某一天,醒過神來,想起大丈夫理當修身治國平天下,覺得不能再荒廢下去。

深夜月光明媚,王勃抬頭望明月,看著雲霧繚繞的江畔,忽覺寒冷寂寞,舉步沉吟,於是有了這首《江亭夜月送別(其二)》:

亂煙籠碧砌,飛月向南端。

寂寞離亭掩,江山此夜寒

心有慼慼然,吃著火鍋,唱著歌,眼淚就流了下來。

和粉絲薛華分別過後,越想越不是滋味,一抬手,又是一篇悲情佳作,《秋日別薛華》:

送送多窮路,遑遑獨問津。

悲涼千里道,悽斷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無論去與住,俱是夢中人。

王勃:得意之時不忘形,失意之時要達觀

才子緣何不寫詩,只因未到傷心處。

唉,京城雖好,卻無顏再回去,於是王勃託人寄信,想在距京城不遠的虢州謀個差事。“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在虢州這個小地方,王勃就算不想出眾也很難,自然而然,就遭到他人的妒忌,很快就招來更大的禍患。

來虢州上班沒多久,王勃就背上了人命官司:他私藏一個犯罪的官奴,名為“曹達”,後來又怕走漏風聲,就把曹達給殺了。

這樁案子很是蹊蹺。

一是他和官奴曹達並不熟絡,私藏曹達對他並沒有什麼好處;

二是既然害怕洩露,為何不早早讓他離開,又為什麼要蠢到殺人?畢竟王勃的智商可不低,不應該做出這種違背常理的事情。

所以這事,多半是遭人陷害。萬幸的是,恰逢朝廷大赦天下,王勃撿回了一條小命。

王勃:得意之時不忘形,失意之時要達觀

死裡逃生,對於王勃的打擊不可謂不大,但更令他痛苦的是,當他走出牢門時,卻聽到父親王福疇受牽連被貶蠻荒的消息。

對於以孝悌為重的儒學才子而言,這可比自己身死還要難受,在《上百里昌言疏》裡,他痛罵自己:

“嗚呼!如勃尚何言哉?辱親可謂深矣!

誠宜灰身粉骨,以謝君父,

復何面目以談天下之事哉?”

“今大人上延國譴,遠宰邊邑。

出三江而浮五湖,越東甌而度南海。嗟乎!

此皆勃之罪也。無所逃於天地之間矣。”

受此打擊,王勃對官場從此不敢再有期待,轉而寄情于山水。拒絕了朝廷恢復他官職的提議,王勃想起遠在他鄉的父親,於是啟程,行走於十萬大山間,一邊見粉絲,一邊寫詩詞,走到哪,別人請他吃到哪,吃到哪,就寫到哪。

明明是一段悲情鬱悶的排解之旅,卻成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老二楊炯曾說:“富貴比於浮雲,光陰逾於尺璧。著撰之志,自此居多。”這幾年,是王勃人生中最低谷的時刻,對於中華詩詞史而言,卻是一個美妙的瞬間。

06

公元676年(上元三年),春夏之際,王勃到達交趾,見到了生活窘困的父親,不久後,他踏上返程。

返程途中,不幸溺水,驚悸而死,一代天驕,英年早逝。

那年冬天,長安城裡到處都在傳誦那篇《滕王閣序》。唐高宗看著詩文,連說三句:“妙,妙,妙!”趕緊召來太監宣旨:“當年鬥雞文是我過於苛責了他,讓他來京城,我給他封個官。”

太監唯唯諾諾地走過來,吞吞吐吐回答:“王勃已落水而亡。”唐高宗喟然長嘆,自言自語:“可惜,可惜,太可惜!”

"

江西省,南昌市,滕王閣,王勃背對著吹鬍子乾瞪眼的眾賓客,反手就是一篇隨筆。當寫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時,主辦方CEO閻總驚得扯掉了一把花白鬍須,指著墨跡未乾的《滕王閣序》,顧不得形象,大讚道:“妙,妙,妙!”

公元675年(上元二年),唐朝的流行音樂還沒有那首《學貓叫》,雖然無緣鑑賞紅拂女的琴音,但偌大的唐朝,碧玉年華的歌女不少。

王勃給南昌市地標性建築滕王閣寫的廣告詞,或通過名伶琴音中宮商角徵的唐韻,或經過王勃粉絲們茶餘飯後的閒談,自然就成了初唐廣告文案的必學教本。

王勃:得意之時不忘形,失意之時要達觀

千年過後,當我們再次端起課本,讀到那句長青未朽的詩句,或許還在感嘆這篇課文不好背誦。

少年不識王子安,讀懂已非再少年,當你再次翻開的書本,看到熟悉的《滕王閣序》,或許會情不自禁地發出一聲嘆息:他出生在初唐,初唐的才子嫉妒他,他出生於天地,天地也嫉妒他的英才。他就像照亮唐朝的一束煙花,猝然而逝,化作時光銀河中的流星,成為天地一驚鴻。

01

公元675年,重陽節,南昌滕王閣迎來開張大典,當地上流人士齊聚於此。

王勃恰好途徑此地,決定去湊個熱鬧。上流人士的聚會,一般人進不去。

王勃被攔在門外,門衛問:“有帖子嗎?”

王勃回答“沒有。”

門衛再問:那你有錢嗎?”

王勃回:“沒有。”

“那你有什麼?”

“一支羊毫,二兩濁墨。”

王勃:得意之時不忘形,失意之時要達觀

此時,主辦方CEO閻總在臺上講話,並且,沒忘記順帶誇一誇自己的女婿:“我的女婿吳子章,論文才,南昌地界上找不出第二個。”

然後介紹活動:“滕王閣今天開張,趁此佳緣,各位有Freestyle嗎。”

場下的才子們各自肚腸,很合時宜地表示沉默。

大家都清楚,都知道閻總為了捧紅女婿吳子章,費了多少心思。

宴會現場,彙集了南昌上流的達官貴人,文人墨客,還召集了本地最有名的舞姬、名伶。

全南昌最有影響力的媒體都在場,藉由閻總的排場造勢,隨便哪個小白臉都能被捧紅,更何況吳子章早就提前寫好了文章,又背了一整晚的手稿……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王勃:得意之時不忘形,失意之時要達觀

吳子章摸了摸口袋裡的底稿,露出一抹難言的喜悅。閻總摸了摸花白的鬍鬚,一臉得意,一切盡在掌控之中。

“我來!”堂下喧譁,突然有人走上臺。門衛定睛一看,冷汗直冒,那不是剛才的年輕人嗎?吳子章愣了愣神,差點罵娘。

閻總皺緊了眉頭,鬱悶至極,當下轉身頭也不回地往門外走去。身後喧譁聲陣陣,隨著懶散少年手中的羊毫,帶起了陣陣喝彩。

豫章故都,洪都新府。

星分翼軫,地接衡廬。

閻總冷哼一聲:“不過如此。”

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

物華天寶,龍光射牛鬥之墟;

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

閻總腳步慢下來,細細沉吟:“老生常談。”

身後呼聲再起:“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閻總突然愣住,轉身,情不自禁地走向那少年身後……

王勃:得意之時不忘形,失意之時要達觀

良久,王勃提筆,給這篇序文蓋上自己的印鑑。轉身差點撞進閻總懷裡。

閻總看著王勃,笑意盎然:“你就是王子安?”王勃回答:“在下正是。”

閻總爽朗大笑:“很好,還以為你是京城刷出來的流量明星,看來是有真本事。”

王勃在這種場合出盡了風頭,攪黃了閻總為女婿策劃的發佈會,按理說,作為東道主,沒有理由不生氣,可此時,閻總不僅不怒,反而對眼前這個有些狂傲的少年,喜歡得不得了,要是他還有第二個女兒,沒準會直接攬他為婿。

可見當年王勃這篇即興之作有多精彩!

02

作《滕王閣序》時,王勃不過25歲,在一眾賓客中,顯得過於年輕。

但此時,沒有人敢小看這個年輕後生。此情此景,閆總的女婿吳子章異常尷尬。偷摸著寫了好幾個晚上的命題作文,被這小子給鳩佔鵲巢,還佔得這麼理直氣壯。

“我還能說點啥?我也很無奈呀。”反正沒人會注意,他把草稿紙順手扔進了垃圾桶裡。

更無奈的要數跟在王勃身後的那些才子們,在初唐男團F4裡,楊炯投筆從戎,寫下《從軍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

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盧照鄰的《長安古意》傳遍京都的大街小巷。

長安大道連狹斜,青牛白馬七香車。

玉輦縱橫過主第,金鞭絡繹向侯家……

長安繁榮富麗的街景、華麗的豪門建築,歌姬舞女,市井人家躍然於紙上。7歲就寫出《詠鵝》的駱賓王不甘示弱,順手亮出招牌:《帝京篇》,

山河千里國,城闕九重門。

不睹皇居壯,安知天子尊…

王勃:得意之時不忘形,失意之時要達觀

都是少年天才,個個都年輕氣盛,眼高於頂。尤其老二楊炯,對老大王勃很不服氣:“愧在盧前,恥在王后”。

老三盧照鄰相對隨和,表示自己:“喜居王后,恥在駱前”。

不管他們樂不樂意,從一開始,王勃成為“初唐男團F4”的大哥,已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此時,王勃突逢二次被貶,一時情難自已,憋了太久,不吐不快。他已經比之前低調了太多,連“童子何知,躬逢勝餞”,這樣自謙的話都講了出來,可在別人眼裡,還是過於囂張。

王勃:得意之時不忘形,失意之時要達觀

《滕王閣序》一氣呵成,還未盡興,王勃便又再加了一首小詩: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

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詩句成,四座皆驚。

原本對這個年輕人不喜的大儒們,轉眼都變成了他的忠實粉。有些人,不管站在哪裡,他都是世界的中心,恰好王勃就是這樣的人。

此刻王勃轉身,留下一個孤獨的背影,似乎在說:“我也想低調啊,可是實力不允許……”

03

牛逼的人,很早就開始牛逼了。

公元650年,王勃出生于山西河津。爺爺王通是一名優秀的教師,學生不多,但基本都是響噹噹人物:比如李世民的“十八學士”之一,薛收;唐朝中書令,溫彥博;還有杜如晦的叔父、唐朝吏部尚書,杜淹。

王勃兩位兄長,文采都很出眾,哥哥王度,20歲就高中進士,是貨真價實的少年天才。

父親王福疇也飽讀詩書,做過多地官員,還寫了一本《王氏家書雜錄》,他還有一位叔爺爺王績,11歲就被稱為名動京城的“神童仙子”,寫了一首非常出名的五言律詩《野望》,成為五言律詩奠基人。

王勃更是把王家人的外掛開到了極致,6歲能寫詩,“構思無滯,詞情英邁。”9歲讀大師顏師古注的《漢書》,提筆寫下《指瑕》十卷,指出顏師古的錯誤,還有理有據。連杜甫的叔爺爺杜易簡都情不自禁地誇讚:這孩子不得了,王氏三棵樹,此子一定是最粗的那根。

王勃:得意之時不忘形,失意之時要達觀

與王勃同屬太原王氏一族的,還有王維、王昌齡、王之渙。如果穿越回唐朝,碰到姓王的,可一定要記得搞好關係。保不齊你家隔壁老王,就是哪家的天才。

在唐朝的名流之中,只要有人說一句“免貴姓王”,多半都有一群鶯鶯燕燕和白麵文青,跟在後面兩眼冒星,排隊簽名。

少年王勃也沒有辜負長輩的厚望,10歲時,就已經把六經,即《詩》《書》《禮》《易》《樂》《春秋》,倒背如流。

神童就是神童,年紀雖小,學問卻大,眼見小小年紀的兒子,學問卻比教書先生還高,這讓王父犯了難,再三思考之下,把他扔給了醫師曹元去長安學醫,僅用了兩年,王勃就把最晦澀難懂的《黃帝內經》都學會了。通曉“三才六甲之事,明堂玉匱之數”,不管放在哪個朝代,少年王勃都是“別人家的孩子”。

公元664年的秋天,宰相劉祥道到關內巡行,14歲的王勃呈上一篇《上劉右相書》,藉此毛遂自薦。這篇文章中,王勃引用了《易經》、《尚書》、《論語》、《詩經》、《漢書》、《左傳》、《三國志》等經史典籍中的大量典故,對國家大事提出四點建議:

一是指出大唐對高麗戰爭勞民傷財;

二是建議朝廷遵照制度,賞罰嚴明;

三是指出當時貨幣混亂,商人投機,

使農民無地可耕,建議“重農抑商”;

四是建議合理選拔人才;宰相看完王勃的文章,讚歎道:“這小子是個天才。”當下就把文稿送到了唐高宗李治手裡,李治一看,“誒喲不錯,是個人才”。

得到了唐朝皇帝的好評,少年王勃自然迎來了人生的高光時刻。

王勃:得意之時不忘形,失意之時要達觀

15歲時,王勃又給唐高宗獻了一篇《乾元殿頌》,看完之後,高宗大呼“奇才,奇才,我大唐奇才。”公元前666年,16歲的王勃奉詔上殿,接受唐高宗的面試,被評定為“對策高第”,因為年紀尚小,所以給他在京城安排了個職位:朝散郎,從七品上,是個文官。

隨後,少年王勃被沛王李賢看中,成為皇子的書童,從此進入京城名流。

這個年紀,當我們還在揹他的課文應付高考時,他卻已經在天子腳下,攀登人生的巔峰。

04

少年得志,皇子之師,幸福來得太快,雖然一直都作為“別人家的孩子”,但王勃那時才不過16歲,心裡自然會有點飄飄然。

當時,京城的貴族圈裡流行鬥雞的遊戲,11歲的沛王李賢和10歲的英王李顯,是其中鬥得最凶、最狠的兩兄弟。家長平時日理萬機,沒工夫管,平時基本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歷史的指針劃到了公元668年,這一年,大唐經過十幾年奮戰,一舉擊潰了高句麗,隋唐兩王朝,四位帝王,58年戰爭,終於以唐朝大勝收場。

唐高宗李治長舒一口氣,開始回過頭查看兒子們的學業情況。恰好這一天,李賢鬥雞險勝,想再約李顯第二天鬥雞,讓王勃寫篇文章助興。

王勃應承下來,熬了一夜,寫下千古奇文《檄英王雞》。

王勃:得意之時不忘形,失意之時要達觀

如果文章寫得不好也就算了,偏偏王勃寫得極妙。

一篇寫雞的文章,幾乎句句用典,辭藻精美,言辭犀利,引得大家口口相傳,最後竟然傳到了唐高宗手裡。高宗一看,怒了:“歪才!歪才!我讓你當沛王陪讀,是讓你教他好好讀書明智,你倒好,居然好的不學學壞的!”

更可氣的是,這篇檄言辭鋒利,尤其當中“兩雄不堪並立”,“見異己者即攻”,似有引起兩兄弟爭端的嫌隙。

想當年,唐太宗老早就教育自己的孩子:“兄弟之間一定要和睦相處,切勿自相爭鬥!”

這可是老李家的忌諱,遂當場下令將王勃逐出王府,還明令禁止鬥雞活動。

王勃:得意之時不忘形,失意之時要達觀

走出沛王府的王勃一臉茫然,想起當初送走好友老杜去四川任職時,感慨離別之餘,還贈了他一首詩,《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長安城外,王勃不捨地說:“杜兄啊,你在四川好好做官,回頭我去你那吃火鍋。”

老杜回頭看了看他,心想能賣點錢,默默收下了手稿,叮囑道:“你在長安小心點,不要太裝逼,小心遭人妒忌。”

回想當初種種,居然一語成讖。想來當初送別時的調侃應驗了,四川的妹子甲天下,我還是去嚐嚐蜀地的火鍋吧。

05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

最難解的是心頭的鬱悶,王勃一路風塵,途中邂逅了F4裡的盧照鄰和駱賓王,來到四川,老杜請吃火鍋,此時心境早已不同往日。整整3年,王勃幾乎迷失在四川的火鍋裡,某一天,醒過神來,想起大丈夫理當修身治國平天下,覺得不能再荒廢下去。

深夜月光明媚,王勃抬頭望明月,看著雲霧繚繞的江畔,忽覺寒冷寂寞,舉步沉吟,於是有了這首《江亭夜月送別(其二)》:

亂煙籠碧砌,飛月向南端。

寂寞離亭掩,江山此夜寒

心有慼慼然,吃著火鍋,唱著歌,眼淚就流了下來。

和粉絲薛華分別過後,越想越不是滋味,一抬手,又是一篇悲情佳作,《秋日別薛華》:

送送多窮路,遑遑獨問津。

悲涼千里道,悽斷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無論去與住,俱是夢中人。

王勃:得意之時不忘形,失意之時要達觀

才子緣何不寫詩,只因未到傷心處。

唉,京城雖好,卻無顏再回去,於是王勃託人寄信,想在距京城不遠的虢州謀個差事。“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在虢州這個小地方,王勃就算不想出眾也很難,自然而然,就遭到他人的妒忌,很快就招來更大的禍患。

來虢州上班沒多久,王勃就背上了人命官司:他私藏一個犯罪的官奴,名為“曹達”,後來又怕走漏風聲,就把曹達給殺了。

這樁案子很是蹊蹺。

一是他和官奴曹達並不熟絡,私藏曹達對他並沒有什麼好處;

二是既然害怕洩露,為何不早早讓他離開,又為什麼要蠢到殺人?畢竟王勃的智商可不低,不應該做出這種違背常理的事情。

所以這事,多半是遭人陷害。萬幸的是,恰逢朝廷大赦天下,王勃撿回了一條小命。

王勃:得意之時不忘形,失意之時要達觀

死裡逃生,對於王勃的打擊不可謂不大,但更令他痛苦的是,當他走出牢門時,卻聽到父親王福疇受牽連被貶蠻荒的消息。

對於以孝悌為重的儒學才子而言,這可比自己身死還要難受,在《上百里昌言疏》裡,他痛罵自己:

“嗚呼!如勃尚何言哉?辱親可謂深矣!

誠宜灰身粉骨,以謝君父,

復何面目以談天下之事哉?”

“今大人上延國譴,遠宰邊邑。

出三江而浮五湖,越東甌而度南海。嗟乎!

此皆勃之罪也。無所逃於天地之間矣。”

受此打擊,王勃對官場從此不敢再有期待,轉而寄情于山水。拒絕了朝廷恢復他官職的提議,王勃想起遠在他鄉的父親,於是啟程,行走於十萬大山間,一邊見粉絲,一邊寫詩詞,走到哪,別人請他吃到哪,吃到哪,就寫到哪。

明明是一段悲情鬱悶的排解之旅,卻成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老二楊炯曾說:“富貴比於浮雲,光陰逾於尺璧。著撰之志,自此居多。”這幾年,是王勃人生中最低谷的時刻,對於中華詩詞史而言,卻是一個美妙的瞬間。

06

公元676年(上元三年),春夏之際,王勃到達交趾,見到了生活窘困的父親,不久後,他踏上返程。

返程途中,不幸溺水,驚悸而死,一代天驕,英年早逝。

那年冬天,長安城裡到處都在傳誦那篇《滕王閣序》。唐高宗看著詩文,連說三句:“妙,妙,妙!”趕緊召來太監宣旨:“當年鬥雞文是我過於苛責了他,讓他來京城,我給他封個官。”

太監唯唯諾諾地走過來,吞吞吐吐回答:“王勃已落水而亡。”唐高宗喟然長嘆,自言自語:“可惜,可惜,太可惜!”

王勃:得意之時不忘形,失意之時要達觀

驚才豔豔的王勃,從出生起就自帶主角光環,卻二度被貶,前途渺渺。

在我看來,他孝敬父母,尊敬兄長,才高八斗,聰慧過人。即便在人生低谷時,仍可以說出“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這等豪言,實在是才華、人品、心性,都難能可貴的天才。

從《檄英王雞》到《滕王閣序》,僅僅相隔八年,我們就能從他的文字裡,看到人情冷暖,世事變遷,這八年裡,王勃真正從一個男孩變成了男人,雖然他只活了短短27年,可卻留給後世千年不敗的詩篇。

"

江西省,南昌市,滕王閣,王勃背對著吹鬍子乾瞪眼的眾賓客,反手就是一篇隨筆。當寫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時,主辦方CEO閻總驚得扯掉了一把花白鬍須,指著墨跡未乾的《滕王閣序》,顧不得形象,大讚道:“妙,妙,妙!”

公元675年(上元二年),唐朝的流行音樂還沒有那首《學貓叫》,雖然無緣鑑賞紅拂女的琴音,但偌大的唐朝,碧玉年華的歌女不少。

王勃給南昌市地標性建築滕王閣寫的廣告詞,或通過名伶琴音中宮商角徵的唐韻,或經過王勃粉絲們茶餘飯後的閒談,自然就成了初唐廣告文案的必學教本。

王勃:得意之時不忘形,失意之時要達觀

千年過後,當我們再次端起課本,讀到那句長青未朽的詩句,或許還在感嘆這篇課文不好背誦。

少年不識王子安,讀懂已非再少年,當你再次翻開的書本,看到熟悉的《滕王閣序》,或許會情不自禁地發出一聲嘆息:他出生在初唐,初唐的才子嫉妒他,他出生於天地,天地也嫉妒他的英才。他就像照亮唐朝的一束煙花,猝然而逝,化作時光銀河中的流星,成為天地一驚鴻。

01

公元675年,重陽節,南昌滕王閣迎來開張大典,當地上流人士齊聚於此。

王勃恰好途徑此地,決定去湊個熱鬧。上流人士的聚會,一般人進不去。

王勃被攔在門外,門衛問:“有帖子嗎?”

王勃回答“沒有。”

門衛再問:那你有錢嗎?”

王勃回:“沒有。”

“那你有什麼?”

“一支羊毫,二兩濁墨。”

王勃:得意之時不忘形,失意之時要達觀

此時,主辦方CEO閻總在臺上講話,並且,沒忘記順帶誇一誇自己的女婿:“我的女婿吳子章,論文才,南昌地界上找不出第二個。”

然後介紹活動:“滕王閣今天開張,趁此佳緣,各位有Freestyle嗎。”

場下的才子們各自肚腸,很合時宜地表示沉默。

大家都清楚,都知道閻總為了捧紅女婿吳子章,費了多少心思。

宴會現場,彙集了南昌上流的達官貴人,文人墨客,還召集了本地最有名的舞姬、名伶。

全南昌最有影響力的媒體都在場,藉由閻總的排場造勢,隨便哪個小白臉都能被捧紅,更何況吳子章早就提前寫好了文章,又背了一整晚的手稿……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王勃:得意之時不忘形,失意之時要達觀

吳子章摸了摸口袋裡的底稿,露出一抹難言的喜悅。閻總摸了摸花白的鬍鬚,一臉得意,一切盡在掌控之中。

“我來!”堂下喧譁,突然有人走上臺。門衛定睛一看,冷汗直冒,那不是剛才的年輕人嗎?吳子章愣了愣神,差點罵娘。

閻總皺緊了眉頭,鬱悶至極,當下轉身頭也不回地往門外走去。身後喧譁聲陣陣,隨著懶散少年手中的羊毫,帶起了陣陣喝彩。

豫章故都,洪都新府。

星分翼軫,地接衡廬。

閻總冷哼一聲:“不過如此。”

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

物華天寶,龍光射牛鬥之墟;

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

閻總腳步慢下來,細細沉吟:“老生常談。”

身後呼聲再起:“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閻總突然愣住,轉身,情不自禁地走向那少年身後……

王勃:得意之時不忘形,失意之時要達觀

良久,王勃提筆,給這篇序文蓋上自己的印鑑。轉身差點撞進閻總懷裡。

閻總看著王勃,笑意盎然:“你就是王子安?”王勃回答:“在下正是。”

閻總爽朗大笑:“很好,還以為你是京城刷出來的流量明星,看來是有真本事。”

王勃在這種場合出盡了風頭,攪黃了閻總為女婿策劃的發佈會,按理說,作為東道主,沒有理由不生氣,可此時,閻總不僅不怒,反而對眼前這個有些狂傲的少年,喜歡得不得了,要是他還有第二個女兒,沒準會直接攬他為婿。

可見當年王勃這篇即興之作有多精彩!

02

作《滕王閣序》時,王勃不過25歲,在一眾賓客中,顯得過於年輕。

但此時,沒有人敢小看這個年輕後生。此情此景,閆總的女婿吳子章異常尷尬。偷摸著寫了好幾個晚上的命題作文,被這小子給鳩佔鵲巢,還佔得這麼理直氣壯。

“我還能說點啥?我也很無奈呀。”反正沒人會注意,他把草稿紙順手扔進了垃圾桶裡。

更無奈的要數跟在王勃身後的那些才子們,在初唐男團F4裡,楊炯投筆從戎,寫下《從軍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

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盧照鄰的《長安古意》傳遍京都的大街小巷。

長安大道連狹斜,青牛白馬七香車。

玉輦縱橫過主第,金鞭絡繹向侯家……

長安繁榮富麗的街景、華麗的豪門建築,歌姬舞女,市井人家躍然於紙上。7歲就寫出《詠鵝》的駱賓王不甘示弱,順手亮出招牌:《帝京篇》,

山河千里國,城闕九重門。

不睹皇居壯,安知天子尊…

王勃:得意之時不忘形,失意之時要達觀

都是少年天才,個個都年輕氣盛,眼高於頂。尤其老二楊炯,對老大王勃很不服氣:“愧在盧前,恥在王后”。

老三盧照鄰相對隨和,表示自己:“喜居王后,恥在駱前”。

不管他們樂不樂意,從一開始,王勃成為“初唐男團F4”的大哥,已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此時,王勃突逢二次被貶,一時情難自已,憋了太久,不吐不快。他已經比之前低調了太多,連“童子何知,躬逢勝餞”,這樣自謙的話都講了出來,可在別人眼裡,還是過於囂張。

王勃:得意之時不忘形,失意之時要達觀

《滕王閣序》一氣呵成,還未盡興,王勃便又再加了一首小詩: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

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詩句成,四座皆驚。

原本對這個年輕人不喜的大儒們,轉眼都變成了他的忠實粉。有些人,不管站在哪裡,他都是世界的中心,恰好王勃就是這樣的人。

此刻王勃轉身,留下一個孤獨的背影,似乎在說:“我也想低調啊,可是實力不允許……”

03

牛逼的人,很早就開始牛逼了。

公元650年,王勃出生于山西河津。爺爺王通是一名優秀的教師,學生不多,但基本都是響噹噹人物:比如李世民的“十八學士”之一,薛收;唐朝中書令,溫彥博;還有杜如晦的叔父、唐朝吏部尚書,杜淹。

王勃兩位兄長,文采都很出眾,哥哥王度,20歲就高中進士,是貨真價實的少年天才。

父親王福疇也飽讀詩書,做過多地官員,還寫了一本《王氏家書雜錄》,他還有一位叔爺爺王績,11歲就被稱為名動京城的“神童仙子”,寫了一首非常出名的五言律詩《野望》,成為五言律詩奠基人。

王勃更是把王家人的外掛開到了極致,6歲能寫詩,“構思無滯,詞情英邁。”9歲讀大師顏師古注的《漢書》,提筆寫下《指瑕》十卷,指出顏師古的錯誤,還有理有據。連杜甫的叔爺爺杜易簡都情不自禁地誇讚:這孩子不得了,王氏三棵樹,此子一定是最粗的那根。

王勃:得意之時不忘形,失意之時要達觀

與王勃同屬太原王氏一族的,還有王維、王昌齡、王之渙。如果穿越回唐朝,碰到姓王的,可一定要記得搞好關係。保不齊你家隔壁老王,就是哪家的天才。

在唐朝的名流之中,只要有人說一句“免貴姓王”,多半都有一群鶯鶯燕燕和白麵文青,跟在後面兩眼冒星,排隊簽名。

少年王勃也沒有辜負長輩的厚望,10歲時,就已經把六經,即《詩》《書》《禮》《易》《樂》《春秋》,倒背如流。

神童就是神童,年紀雖小,學問卻大,眼見小小年紀的兒子,學問卻比教書先生還高,這讓王父犯了難,再三思考之下,把他扔給了醫師曹元去長安學醫,僅用了兩年,王勃就把最晦澀難懂的《黃帝內經》都學會了。通曉“三才六甲之事,明堂玉匱之數”,不管放在哪個朝代,少年王勃都是“別人家的孩子”。

公元664年的秋天,宰相劉祥道到關內巡行,14歲的王勃呈上一篇《上劉右相書》,藉此毛遂自薦。這篇文章中,王勃引用了《易經》、《尚書》、《論語》、《詩經》、《漢書》、《左傳》、《三國志》等經史典籍中的大量典故,對國家大事提出四點建議:

一是指出大唐對高麗戰爭勞民傷財;

二是建議朝廷遵照制度,賞罰嚴明;

三是指出當時貨幣混亂,商人投機,

使農民無地可耕,建議“重農抑商”;

四是建議合理選拔人才;宰相看完王勃的文章,讚歎道:“這小子是個天才。”當下就把文稿送到了唐高宗李治手裡,李治一看,“誒喲不錯,是個人才”。

得到了唐朝皇帝的好評,少年王勃自然迎來了人生的高光時刻。

王勃:得意之時不忘形,失意之時要達觀

15歲時,王勃又給唐高宗獻了一篇《乾元殿頌》,看完之後,高宗大呼“奇才,奇才,我大唐奇才。”公元前666年,16歲的王勃奉詔上殿,接受唐高宗的面試,被評定為“對策高第”,因為年紀尚小,所以給他在京城安排了個職位:朝散郎,從七品上,是個文官。

隨後,少年王勃被沛王李賢看中,成為皇子的書童,從此進入京城名流。

這個年紀,當我們還在揹他的課文應付高考時,他卻已經在天子腳下,攀登人生的巔峰。

04

少年得志,皇子之師,幸福來得太快,雖然一直都作為“別人家的孩子”,但王勃那時才不過16歲,心裡自然會有點飄飄然。

當時,京城的貴族圈裡流行鬥雞的遊戲,11歲的沛王李賢和10歲的英王李顯,是其中鬥得最凶、最狠的兩兄弟。家長平時日理萬機,沒工夫管,平時基本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歷史的指針劃到了公元668年,這一年,大唐經過十幾年奮戰,一舉擊潰了高句麗,隋唐兩王朝,四位帝王,58年戰爭,終於以唐朝大勝收場。

唐高宗李治長舒一口氣,開始回過頭查看兒子們的學業情況。恰好這一天,李賢鬥雞險勝,想再約李顯第二天鬥雞,讓王勃寫篇文章助興。

王勃應承下來,熬了一夜,寫下千古奇文《檄英王雞》。

王勃:得意之時不忘形,失意之時要達觀

如果文章寫得不好也就算了,偏偏王勃寫得極妙。

一篇寫雞的文章,幾乎句句用典,辭藻精美,言辭犀利,引得大家口口相傳,最後竟然傳到了唐高宗手裡。高宗一看,怒了:“歪才!歪才!我讓你當沛王陪讀,是讓你教他好好讀書明智,你倒好,居然好的不學學壞的!”

更可氣的是,這篇檄言辭鋒利,尤其當中“兩雄不堪並立”,“見異己者即攻”,似有引起兩兄弟爭端的嫌隙。

想當年,唐太宗老早就教育自己的孩子:“兄弟之間一定要和睦相處,切勿自相爭鬥!”

這可是老李家的忌諱,遂當場下令將王勃逐出王府,還明令禁止鬥雞活動。

王勃:得意之時不忘形,失意之時要達觀

走出沛王府的王勃一臉茫然,想起當初送走好友老杜去四川任職時,感慨離別之餘,還贈了他一首詩,《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長安城外,王勃不捨地說:“杜兄啊,你在四川好好做官,回頭我去你那吃火鍋。”

老杜回頭看了看他,心想能賣點錢,默默收下了手稿,叮囑道:“你在長安小心點,不要太裝逼,小心遭人妒忌。”

回想當初種種,居然一語成讖。想來當初送別時的調侃應驗了,四川的妹子甲天下,我還是去嚐嚐蜀地的火鍋吧。

05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

最難解的是心頭的鬱悶,王勃一路風塵,途中邂逅了F4裡的盧照鄰和駱賓王,來到四川,老杜請吃火鍋,此時心境早已不同往日。整整3年,王勃幾乎迷失在四川的火鍋裡,某一天,醒過神來,想起大丈夫理當修身治國平天下,覺得不能再荒廢下去。

深夜月光明媚,王勃抬頭望明月,看著雲霧繚繞的江畔,忽覺寒冷寂寞,舉步沉吟,於是有了這首《江亭夜月送別(其二)》:

亂煙籠碧砌,飛月向南端。

寂寞離亭掩,江山此夜寒

心有慼慼然,吃著火鍋,唱著歌,眼淚就流了下來。

和粉絲薛華分別過後,越想越不是滋味,一抬手,又是一篇悲情佳作,《秋日別薛華》:

送送多窮路,遑遑獨問津。

悲涼千里道,悽斷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無論去與住,俱是夢中人。

王勃:得意之時不忘形,失意之時要達觀

才子緣何不寫詩,只因未到傷心處。

唉,京城雖好,卻無顏再回去,於是王勃託人寄信,想在距京城不遠的虢州謀個差事。“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在虢州這個小地方,王勃就算不想出眾也很難,自然而然,就遭到他人的妒忌,很快就招來更大的禍患。

來虢州上班沒多久,王勃就背上了人命官司:他私藏一個犯罪的官奴,名為“曹達”,後來又怕走漏風聲,就把曹達給殺了。

這樁案子很是蹊蹺。

一是他和官奴曹達並不熟絡,私藏曹達對他並沒有什麼好處;

二是既然害怕洩露,為何不早早讓他離開,又為什麼要蠢到殺人?畢竟王勃的智商可不低,不應該做出這種違背常理的事情。

所以這事,多半是遭人陷害。萬幸的是,恰逢朝廷大赦天下,王勃撿回了一條小命。

王勃:得意之時不忘形,失意之時要達觀

死裡逃生,對於王勃的打擊不可謂不大,但更令他痛苦的是,當他走出牢門時,卻聽到父親王福疇受牽連被貶蠻荒的消息。

對於以孝悌為重的儒學才子而言,這可比自己身死還要難受,在《上百里昌言疏》裡,他痛罵自己:

“嗚呼!如勃尚何言哉?辱親可謂深矣!

誠宜灰身粉骨,以謝君父,

復何面目以談天下之事哉?”

“今大人上延國譴,遠宰邊邑。

出三江而浮五湖,越東甌而度南海。嗟乎!

此皆勃之罪也。無所逃於天地之間矣。”

受此打擊,王勃對官場從此不敢再有期待,轉而寄情于山水。拒絕了朝廷恢復他官職的提議,王勃想起遠在他鄉的父親,於是啟程,行走於十萬大山間,一邊見粉絲,一邊寫詩詞,走到哪,別人請他吃到哪,吃到哪,就寫到哪。

明明是一段悲情鬱悶的排解之旅,卻成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老二楊炯曾說:“富貴比於浮雲,光陰逾於尺璧。著撰之志,自此居多。”這幾年,是王勃人生中最低谷的時刻,對於中華詩詞史而言,卻是一個美妙的瞬間。

06

公元676年(上元三年),春夏之際,王勃到達交趾,見到了生活窘困的父親,不久後,他踏上返程。

返程途中,不幸溺水,驚悸而死,一代天驕,英年早逝。

那年冬天,長安城裡到處都在傳誦那篇《滕王閣序》。唐高宗看著詩文,連說三句:“妙,妙,妙!”趕緊召來太監宣旨:“當年鬥雞文是我過於苛責了他,讓他來京城,我給他封個官。”

太監唯唯諾諾地走過來,吞吞吐吐回答:“王勃已落水而亡。”唐高宗喟然長嘆,自言自語:“可惜,可惜,太可惜!”

王勃:得意之時不忘形,失意之時要達觀

驚才豔豔的王勃,從出生起就自帶主角光環,卻二度被貶,前途渺渺。

在我看來,他孝敬父母,尊敬兄長,才高八斗,聰慧過人。即便在人生低谷時,仍可以說出“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這等豪言,實在是才華、人品、心性,都難能可貴的天才。

從《檄英王雞》到《滕王閣序》,僅僅相隔八年,我們就能從他的文字裡,看到人情冷暖,世事變遷,這八年裡,王勃真正從一個男孩變成了男人,雖然他只活了短短27年,可卻留給後世千年不敗的詩篇。

王勃:得意之時不忘形,失意之時要達觀

苦難,是人生的調味品,它能讓一個人變得更加飽滿,紮實。如果沒有當初的顛沛流離,哪來之後王勃曠古絕今的《滕王閣序》?

經歷苦難,而後綻放,你若盛開,蝴蝶自來。

回想我們這一生所要走的路,何嘗不是荊棘叢生?

以古喻今,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如此:得意之時不可忘形,失意之時更要達觀,唯有披荊斬棘,才能獲取人生的碩果。

恰如尼采所說:“ 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