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股海活躍多年, 有很多的心得體會,也建立起了自己的交易系統。 在整個交易系統中,選股是最基礎的環節,也是大部分投資者最為重視的環節。同時,這個環節也是難度非常高的一個環節,

其中的一個常見誤區就是重視買入邏輯而忽視賣出邏輯。

什麼是買入邏輯呢?無非就是各種利好,業績上漲,管理層積極進取,股東增持,牛散入駐等等。 而賣出邏輯呢, 則比較少有人關注,甚至在很多專業研究員的研究報告中也是在長篇大論中以寥寥數語帶過。很多人一看買入理由充分就禁不住誘惑而買入, 最後割肉止損或者長期套牢。

有人曾經說過,股市裡如果你知道會在哪裡死,那就永遠也不要去。同樣的,如果你知道哪裡可能有雷區,也一定要多加小心,畢竟很多雷是可以通過財務報告等公開信息,都不需要實地調研排除的。

但是很多討論都是從“道”的層面討論防雷, 但是從“術”的層面, 從具體操作的層面分享如何防雷的就比較少。今天我就先以財務報告這樣的公開信息為例來說,說說我的初級排雷方法。

"

在股海活躍多年, 有很多的心得體會,也建立起了自己的交易系統。 在整個交易系統中,選股是最基礎的環節,也是大部分投資者最為重視的環節。同時,這個環節也是難度非常高的一個環節,

其中的一個常見誤區就是重視買入邏輯而忽視賣出邏輯。

什麼是買入邏輯呢?無非就是各種利好,業績上漲,管理層積極進取,股東增持,牛散入駐等等。 而賣出邏輯呢, 則比較少有人關注,甚至在很多專業研究員的研究報告中也是在長篇大論中以寥寥數語帶過。很多人一看買入理由充分就禁不住誘惑而買入, 最後割肉止損或者長期套牢。

有人曾經說過,股市裡如果你知道會在哪裡死,那就永遠也不要去。同樣的,如果你知道哪裡可能有雷區,也一定要多加小心,畢竟很多雷是可以通過財務報告等公開信息,都不需要實地調研排除的。

但是很多討論都是從“道”的層面討論防雷, 但是從“術”的層面, 從具體操作的層面分享如何防雷的就比較少。今天我就先以財務報告這樣的公開信息為例來說,說說我的初級排雷方法。

股票十不買是哪十種?(大漲之時的謹慎)

我從財務報表上,就會從這幾個方面防雷:

1. 不買非標年報審計意見

年報審計意見排雷,可以說是最簡單,最基礎的。一般來說,財務報告是靜態報告, 醜媳婦在見公婆之前, 少不了要塗脂抹粉,就像上鏡之前開個濾鏡的美顏效果。為此管理機構呢,也要求審計機構進行盡職審計,並給予意見。大部分情況下,審計機構拿上市公司的審計費用,也不至於心狠手辣,畢竟還要考慮明年的審計業務續約是不是?但是如果連審計公司也看不下去給了差評,這樣的醜八怪還值得看嗎? 怎麼看審計報告呢?

直接看審計意見就行。目前大多數都是默認好評,術語就是“標準無保留意見”。除了這一條, 還會有其它三種意見:

a. 帶強調事項段的無保留意見 審計所心理活動:當我沒看見。就是整體還勉強能圓的過去,但是得醜話說在前頭。要娶回去進洞房請自己睜大眼睛。

b. 保留意見 審計所心理活動:連我看不下去了。有一些東西眼看圓不過去,為了求生和招牌,得申明沒有參與。

c.無法(拒絕)表示意見 審計所心理活動:別把我帶溝裡。審計費可以不掙,但是咱家還是要弘揚社會正氣(就差舉報)是不是? 看了我的通俗版解釋, 你是不是是會多看一下審計意見呢?在此,就先列出2018年報中註明無法(拒絕)表示意見的40家上市公司。

2. 不買低流通股數量比例,解禁日期在即。

這種情況以前在股改時候出現的比較多,現在在次新股上出現的比較多。 限售股成本非常低,在解禁期過後往往都有比較強烈的套現意願,雖然證監會對限售股的拋售做出了種種的約束,要求對解禁數量做了限制,並要求解禁前提前公告。但是過了解禁日期後,這些時刻可能出現的“解禁”公告就成了不期而遇的天雷,股價往往在公告後當天低開,並因為持續的解禁壓力造成長期的股價低迷不振。 比如2018年5月28日,包鋼股份96.38億股,百億市值解禁之日,以跌停收盤,同時巨量換手。

細看資料顯示,這批限售股是包鋼股份2015年定增時增發的股份,定增參與人包括劉益謙旗下的上海理家盈貿易有限公司和國華人壽,上海六禾丁香投資中心(有限合夥)、招商財富、華安資管等,當時定增的發行價格為1.80 元/股。2017年包鋼股份實施過10轉4股的送轉方案,考慮這一因素後,當時參與定增的股東成本價已降至約1.29元/股,即便股價跌停,上述股東浮盈仍超過40%。而小散如不小心,則很容易踩雷。

如何防雷呢? 由於這是公開信息,有心人也能從F10上看到。一些網站也會有專題提供數據聚合,比如:東方財富就有限售股解禁特色數據網頁鏈接

"

在股海活躍多年, 有很多的心得體會,也建立起了自己的交易系統。 在整個交易系統中,選股是最基礎的環節,也是大部分投資者最為重視的環節。同時,這個環節也是難度非常高的一個環節,

其中的一個常見誤區就是重視買入邏輯而忽視賣出邏輯。

什麼是買入邏輯呢?無非就是各種利好,業績上漲,管理層積極進取,股東增持,牛散入駐等等。 而賣出邏輯呢, 則比較少有人關注,甚至在很多專業研究員的研究報告中也是在長篇大論中以寥寥數語帶過。很多人一看買入理由充分就禁不住誘惑而買入, 最後割肉止損或者長期套牢。

有人曾經說過,股市裡如果你知道會在哪裡死,那就永遠也不要去。同樣的,如果你知道哪裡可能有雷區,也一定要多加小心,畢竟很多雷是可以通過財務報告等公開信息,都不需要實地調研排除的。

但是很多討論都是從“道”的層面討論防雷, 但是從“術”的層面, 從具體操作的層面分享如何防雷的就比較少。今天我就先以財務報告這樣的公開信息為例來說,說說我的初級排雷方法。

股票十不買是哪十種?(大漲之時的謹慎)

我從財務報表上,就會從這幾個方面防雷:

1. 不買非標年報審計意見

年報審計意見排雷,可以說是最簡單,最基礎的。一般來說,財務報告是靜態報告, 醜媳婦在見公婆之前, 少不了要塗脂抹粉,就像上鏡之前開個濾鏡的美顏效果。為此管理機構呢,也要求審計機構進行盡職審計,並給予意見。大部分情況下,審計機構拿上市公司的審計費用,也不至於心狠手辣,畢竟還要考慮明年的審計業務續約是不是?但是如果連審計公司也看不下去給了差評,這樣的醜八怪還值得看嗎? 怎麼看審計報告呢?

直接看審計意見就行。目前大多數都是默認好評,術語就是“標準無保留意見”。除了這一條, 還會有其它三種意見:

a. 帶強調事項段的無保留意見 審計所心理活動:當我沒看見。就是整體還勉強能圓的過去,但是得醜話說在前頭。要娶回去進洞房請自己睜大眼睛。

b. 保留意見 審計所心理活動:連我看不下去了。有一些東西眼看圓不過去,為了求生和招牌,得申明沒有參與。

c.無法(拒絕)表示意見 審計所心理活動:別把我帶溝裡。審計費可以不掙,但是咱家還是要弘揚社會正氣(就差舉報)是不是? 看了我的通俗版解釋, 你是不是是會多看一下審計意見呢?在此,就先列出2018年報中註明無法(拒絕)表示意見的40家上市公司。

2. 不買低流通股數量比例,解禁日期在即。

這種情況以前在股改時候出現的比較多,現在在次新股上出現的比較多。 限售股成本非常低,在解禁期過後往往都有比較強烈的套現意願,雖然證監會對限售股的拋售做出了種種的約束,要求對解禁數量做了限制,並要求解禁前提前公告。但是過了解禁日期後,這些時刻可能出現的“解禁”公告就成了不期而遇的天雷,股價往往在公告後當天低開,並因為持續的解禁壓力造成長期的股價低迷不振。 比如2018年5月28日,包鋼股份96.38億股,百億市值解禁之日,以跌停收盤,同時巨量換手。

細看資料顯示,這批限售股是包鋼股份2015年定增時增發的股份,定增參與人包括劉益謙旗下的上海理家盈貿易有限公司和國華人壽,上海六禾丁香投資中心(有限合夥)、招商財富、華安資管等,當時定增的發行價格為1.80 元/股。2017年包鋼股份實施過10轉4股的送轉方案,考慮這一因素後,當時參與定增的股東成本價已降至約1.29元/股,即便股價跌停,上述股東浮盈仍超過40%。而小散如不小心,則很容易踩雷。

如何防雷呢? 由於這是公開信息,有心人也能從F10上看到。一些網站也會有專題提供數據聚合,比如:東方財富就有限售股解禁特色數據網頁鏈接

股票十不買是哪十種?(大漲之時的謹慎)

3. 不買大比例股東質押,防範金蟬脫殼。

樂視網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大股東質押後套取現金,最終聽任股價下跌而置身事外,雖然股權被處置,但實現上已經完成變現。而不知情的小股東則成為了犧牲品。

就近期而言,拉夏貝爾和萬達信息就是兩個活生生的例子。萬達信息公佈發佈公告稱,控股股東在國泰君安的股權質押出現違約;沒過多久,又傳來控股股東持股被凍結的消息。雙重利空打擊,直接兩個跌停。

在質押防雷過程中,首先要考慮的是重要股東滿盤質押的情況,這相當於all in,重要股東將全部籌碼推上了賭桌。

首先這說明股東非常缺錢,資金困難,同時質押也要付出高昂的利息,這種不留餘地的做法,很難抵禦大環境的風險。

此外一旦遇到宏觀去槓桿,或者長期大熊市,大股東無法追加抵押品,就會出現質押品出清,市場上出現斷崖式下跌。

4. 不買員工人數過低

員工人數可能99%的投資者沒有關注過,但其實也是非常簡單快速排除地雷的方法。

如果問你有多少家A股上市公司的員工人數不超過100家,答案是差不多50家。這不是一個小數字,A股市值最低也有7億,按每個員工的人均市值來說也有700萬。 員工少意味著人少,業務活動少,生意也小。 反正太小的公司真心建議別看了。

5. 不買在建工程不決

在建工程是固定資產的過渡性科目,也是潛在的一個容易藏汙納垢的風險點,外資一度買到持股上線的大白馬大族激光就是最近的一個例子。

在大族激光2011年的財務報表中,歐洲研發中心項目預計投資5000萬元,到了2012年,項目投資追加至3000萬美元。後來2014年年報中披露,該項目的工程進度為50%,而且項目名稱變更為“歐洲研發運營中心”。至2015年年底,該項目的工程進度達到80%。

眼看著該項目馬上就可以完工了,然而在大族激光2016年的年報中,項目投資又從3000萬美元變為了5.5億元,截至年末完成投資的2.69億元,項目進度再次拉回到50%。到了2017年,累計完成投資的4.21億元,項目進度再度回到80%。

但這還遠遠沒有結束,2018年年報中,該項目預算又從5.5億暴增至10.5億,截至2018年底,該項目累計完成投資6.71億,工程進度變成64%。

從2011年到2018年,這八年項目預算一次又一次地變更,大族激光也從未公開解釋項目進度反覆無常和預算持續增加的原因,不禁讓人開始懷疑該項目的真實性。

在建工程除了可以長期隱藏大股東的不明目的不為人知的資金使用外, 還有一個功能是調節利潤,避免虧損。

工程一旦完工進行使用狀態,就要進行折舊,影響到企業的當期利潤和資產。 比如海正藥業2018年固定資產和在建工程合計高達126.37億,而在2011年末僅為43.41億;7年時間裡,增長了2倍。

其中有好幾個項目在2015年進度就達到了95%以上,3年過去了雖然工程進度停滯。 但是確有效的挽救了海正藥業免於成為ST海正。

"

在股海活躍多年, 有很多的心得體會,也建立起了自己的交易系統。 在整個交易系統中,選股是最基礎的環節,也是大部分投資者最為重視的環節。同時,這個環節也是難度非常高的一個環節,

其中的一個常見誤區就是重視買入邏輯而忽視賣出邏輯。

什麼是買入邏輯呢?無非就是各種利好,業績上漲,管理層積極進取,股東增持,牛散入駐等等。 而賣出邏輯呢, 則比較少有人關注,甚至在很多專業研究員的研究報告中也是在長篇大論中以寥寥數語帶過。很多人一看買入理由充分就禁不住誘惑而買入, 最後割肉止損或者長期套牢。

有人曾經說過,股市裡如果你知道會在哪裡死,那就永遠也不要去。同樣的,如果你知道哪裡可能有雷區,也一定要多加小心,畢竟很多雷是可以通過財務報告等公開信息,都不需要實地調研排除的。

但是很多討論都是從“道”的層面討論防雷, 但是從“術”的層面, 從具體操作的層面分享如何防雷的就比較少。今天我就先以財務報告這樣的公開信息為例來說,說說我的初級排雷方法。

股票十不買是哪十種?(大漲之時的謹慎)

我從財務報表上,就會從這幾個方面防雷:

1. 不買非標年報審計意見

年報審計意見排雷,可以說是最簡單,最基礎的。一般來說,財務報告是靜態報告, 醜媳婦在見公婆之前, 少不了要塗脂抹粉,就像上鏡之前開個濾鏡的美顏效果。為此管理機構呢,也要求審計機構進行盡職審計,並給予意見。大部分情況下,審計機構拿上市公司的審計費用,也不至於心狠手辣,畢竟還要考慮明年的審計業務續約是不是?但是如果連審計公司也看不下去給了差評,這樣的醜八怪還值得看嗎? 怎麼看審計報告呢?

直接看審計意見就行。目前大多數都是默認好評,術語就是“標準無保留意見”。除了這一條, 還會有其它三種意見:

a. 帶強調事項段的無保留意見 審計所心理活動:當我沒看見。就是整體還勉強能圓的過去,但是得醜話說在前頭。要娶回去進洞房請自己睜大眼睛。

b. 保留意見 審計所心理活動:連我看不下去了。有一些東西眼看圓不過去,為了求生和招牌,得申明沒有參與。

c.無法(拒絕)表示意見 審計所心理活動:別把我帶溝裡。審計費可以不掙,但是咱家還是要弘揚社會正氣(就差舉報)是不是? 看了我的通俗版解釋, 你是不是是會多看一下審計意見呢?在此,就先列出2018年報中註明無法(拒絕)表示意見的40家上市公司。

2. 不買低流通股數量比例,解禁日期在即。

這種情況以前在股改時候出現的比較多,現在在次新股上出現的比較多。 限售股成本非常低,在解禁期過後往往都有比較強烈的套現意願,雖然證監會對限售股的拋售做出了種種的約束,要求對解禁數量做了限制,並要求解禁前提前公告。但是過了解禁日期後,這些時刻可能出現的“解禁”公告就成了不期而遇的天雷,股價往往在公告後當天低開,並因為持續的解禁壓力造成長期的股價低迷不振。 比如2018年5月28日,包鋼股份96.38億股,百億市值解禁之日,以跌停收盤,同時巨量換手。

細看資料顯示,這批限售股是包鋼股份2015年定增時增發的股份,定增參與人包括劉益謙旗下的上海理家盈貿易有限公司和國華人壽,上海六禾丁香投資中心(有限合夥)、招商財富、華安資管等,當時定增的發行價格為1.80 元/股。2017年包鋼股份實施過10轉4股的送轉方案,考慮這一因素後,當時參與定增的股東成本價已降至約1.29元/股,即便股價跌停,上述股東浮盈仍超過40%。而小散如不小心,則很容易踩雷。

如何防雷呢? 由於這是公開信息,有心人也能從F10上看到。一些網站也會有專題提供數據聚合,比如:東方財富就有限售股解禁特色數據網頁鏈接

股票十不買是哪十種?(大漲之時的謹慎)

3. 不買大比例股東質押,防範金蟬脫殼。

樂視網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大股東質押後套取現金,最終聽任股價下跌而置身事外,雖然股權被處置,但實現上已經完成變現。而不知情的小股東則成為了犧牲品。

就近期而言,拉夏貝爾和萬達信息就是兩個活生生的例子。萬達信息公佈發佈公告稱,控股股東在國泰君安的股權質押出現違約;沒過多久,又傳來控股股東持股被凍結的消息。雙重利空打擊,直接兩個跌停。

在質押防雷過程中,首先要考慮的是重要股東滿盤質押的情況,這相當於all in,重要股東將全部籌碼推上了賭桌。

首先這說明股東非常缺錢,資金困難,同時質押也要付出高昂的利息,這種不留餘地的做法,很難抵禦大環境的風險。

此外一旦遇到宏觀去槓桿,或者長期大熊市,大股東無法追加抵押品,就會出現質押品出清,市場上出現斷崖式下跌。

4. 不買員工人數過低

員工人數可能99%的投資者沒有關注過,但其實也是非常簡單快速排除地雷的方法。

如果問你有多少家A股上市公司的員工人數不超過100家,答案是差不多50家。這不是一個小數字,A股市值最低也有7億,按每個員工的人均市值來說也有700萬。 員工少意味著人少,業務活動少,生意也小。 反正太小的公司真心建議別看了。

5. 不買在建工程不決

在建工程是固定資產的過渡性科目,也是潛在的一個容易藏汙納垢的風險點,外資一度買到持股上線的大白馬大族激光就是最近的一個例子。

在大族激光2011年的財務報表中,歐洲研發中心項目預計投資5000萬元,到了2012年,項目投資追加至3000萬美元。後來2014年年報中披露,該項目的工程進度為50%,而且項目名稱變更為“歐洲研發運營中心”。至2015年年底,該項目的工程進度達到80%。

眼看著該項目馬上就可以完工了,然而在大族激光2016年的年報中,項目投資又從3000萬美元變為了5.5億元,截至年末完成投資的2.69億元,項目進度再次拉回到50%。到了2017年,累計完成投資的4.21億元,項目進度再度回到80%。

但這還遠遠沒有結束,2018年年報中,該項目預算又從5.5億暴增至10.5億,截至2018年底,該項目累計完成投資6.71億,工程進度變成64%。

從2011年到2018年,這八年項目預算一次又一次地變更,大族激光也從未公開解釋項目進度反覆無常和預算持續增加的原因,不禁讓人開始懷疑該項目的真實性。

在建工程除了可以長期隱藏大股東的不明目的不為人知的資金使用外, 還有一個功能是調節利潤,避免虧損。

工程一旦完工進行使用狀態,就要進行折舊,影響到企業的當期利潤和資產。 比如海正藥業2018年固定資產和在建工程合計高達126.37億,而在2011年末僅為43.41億;7年時間裡,增長了2倍。

其中有好幾個項目在2015年進度就達到了95%以上,3年過去了雖然工程進度停滯。 但是確有效的挽救了海正藥業免於成為ST海正。

股票十不買是哪十種?(大漲之時的謹慎)

6. 不買高應收賬款

應收賬款爆雷也經常出現。有的是虛構應收債權,然後出現壞賬,一把計提大額虧損。也有的通過關聯公司虛構業績,進行包裝。比如消費品企業在財務結算日前賒賬讓經銷商壓貨,甚至開票不出倉,後續退貨來實現短期的虛假銷售和利潤。然而,這將帶來大幅度的應收賬款和對應應收天數的上升。

我個人喜歡看的是應收款天數。 如果一家上市公司的應收賬款天數明顯高於同行業上市公司,那麼這樣的公司財務造假的可能性超過七成。而如果整個行業應收天數都高, 則說明業務模式在價值鏈上屬於別人吃肉他舔碗的次要角色,完全沒有話語權。 看看這些應收賬款週轉天數在5年以上的老油條,是不是有好幾個爆雷的老面孔。

7. 不買高存貨

另外一些財務操作的手法可以通過不正常的存貨進行識別。比如說,很多製造業企業的產品已經被市場淘汰,事實上一文不值,比如說電子產品科技產品。但是依然以歷史價格記賬。最終的處理方案往往是找一個適當的時間集中爆發,一筆勾銷。

更為惡劣的是利用存貨盤點的難度直接虛構存貨資產,比如農業產品的上市公司中,藍田股份利用洪湖水來虛構數不清的魚,而獐子島的扇貝更是任性的說來就來,說走就走。多次出現肆意的大額存貨減記和核銷處理,“扇貝跑路”已經成為獐子島固定戲碼。

2014年10月,獐子島的扇貝“突然跑了”,震驚整個A股市場。當時,獐子島公告稱,因北黃海遭到幾十年一遇的異常冷水團,公司在2011年和部分2012年播撒的100多萬畝即將進入收穫期的蝦夷扇貝絕收。受此影響,獐子島2014年鉅虧11.89億元。

到2018年1月,獐子島“扇貝跑路”升級2.0版本。獐子島發佈公告稱,公司發現部分海域的底播蝦夷扇貝存貨異常,預計2017年業績由盈利0.9億元至1.1億元,變為虧損5.3億至7.2億元。最後,公司在年報中解釋2017年虧損7.23億元的原因是,海洋災害導致扇貝瘦死。 而今年,獐子島2019年一季度虧損4314萬元,理由依舊很熟悉,“底播蝦夷扇貝受災”,“扇貝跑路”出現了3.0版本。

真心看不下去善良的股民一而再,再而三的被非市場風險血洗。切記買企業前要看一下存貨情況。

8. 不買高銷售費用

銷售費用高是財務報告中值得關注的第八個要素。這往往在B2B的企業中出現,比如IT,醫藥等行業。有些企業的銷售,取代了自身的產品和服務,成為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在治理不正當營銷環境的當下,依附於正常價值鏈外的利益鏈條被斬斷,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生存能力。以我熟悉的醫藥行業來說,有很多醫藥企業的營銷費用上億,但是說實在的,你真有在哪裡看到在媒體投放的廣告嗎?監管機構對於藥品和保健品的營銷推廣有嚴格的限制,從行業政策上來說也會越來越嚴格。

來看看引起巨大市場反響的步長製藥和長生生物的銷售費用情況:

年報數據顯示,在2013年至2018年的六年間,步長製藥在“市場及學術推廣”方面的費用分別為44.66億元、51.83億元、58.41億元、60.13億元、70.17億元和74.86億元,呈現逐年增長趨勢。

以2018年為例,步長製藥實現營收135.65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為18.88億元,銷售費用卻高達80.36億元,銷售費用率58.81%。銷售費用中的93.15%為“市場及學術推廣及諮詢費”,這意味著,2018年步長製藥平均每天花費的市場及學術推廣費高達2050萬元。

與高銷售費用相比,步長製藥的研發投入費用雖然在逐年增長,但金額卻差距甚遠。根據上市以來發布的三份年報數據顯示,2016年至2018年,其研發投入僅分別為4.59億元、5.53億元和5.76億元,研發投入佔營收比例分別為3.72%、3.99%、4.22%。

長生生物的銷售費用也能看出一點端倪,財報顯示,2017年長生生物營業收入15.53億元,研發投入僅1.22億元,那麼,長生生物把錢都花哪了呢?其中的大頭是銷售費用——5.82億元,佔到營業收入的37.5%,是研發投入的近5倍,真可謂不惜花費重金,更誇張的是比其利潤5.66億元還多出1600多萬元。

可能大部分人沒有留意的是長生生物僅有25個銷售人員,但2017年能花掉5.82億元的銷售費用,人均銷售費用約2331萬元。

所以這樣的公司出事不足為怪,即便在市場上縱橫一時,但是簡單依賴以往的成功路徑,在受到了更大的市場關注後,也很容易被社會不齒而淘汰。

9. 不買熊市中持有高比例金融資產

關注金融資產,主要是因為出現過很多起金融資產價值變動造成的爆雷。

根據新會計準則的有關規定,交易性金融資產的期末賬面價值便是其在該時點上的公允價值,與前次賬面價值之間的差異,即公允價值變動金額需要計入當期損益。很多公司根據預期的損失,需要計提減值準備。

比如2018年的最後一個交易日,興業證券公告公司的自營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因踩雷長生生物、中弘股份、金洲慈航和金龍機電,累計計提減值準備共計約60,761.93萬元,同時債券投資業務踩雷利源精緻發行的“14利源債”,也計提減值準備4,370.68萬元,合計計提6.51億元。

在股市下行期間,很多上市公司持有的資產大幅度縮水。更要注意企業所持有的金融資產情況。

"

在股海活躍多年, 有很多的心得體會,也建立起了自己的交易系統。 在整個交易系統中,選股是最基礎的環節,也是大部分投資者最為重視的環節。同時,這個環節也是難度非常高的一個環節,

其中的一個常見誤區就是重視買入邏輯而忽視賣出邏輯。

什麼是買入邏輯呢?無非就是各種利好,業績上漲,管理層積極進取,股東增持,牛散入駐等等。 而賣出邏輯呢, 則比較少有人關注,甚至在很多專業研究員的研究報告中也是在長篇大論中以寥寥數語帶過。很多人一看買入理由充分就禁不住誘惑而買入, 最後割肉止損或者長期套牢。

有人曾經說過,股市裡如果你知道會在哪裡死,那就永遠也不要去。同樣的,如果你知道哪裡可能有雷區,也一定要多加小心,畢竟很多雷是可以通過財務報告等公開信息,都不需要實地調研排除的。

但是很多討論都是從“道”的層面討論防雷, 但是從“術”的層面, 從具體操作的層面分享如何防雷的就比較少。今天我就先以財務報告這樣的公開信息為例來說,說說我的初級排雷方法。

股票十不買是哪十種?(大漲之時的謹慎)

我從財務報表上,就會從這幾個方面防雷:

1. 不買非標年報審計意見

年報審計意見排雷,可以說是最簡單,最基礎的。一般來說,財務報告是靜態報告, 醜媳婦在見公婆之前, 少不了要塗脂抹粉,就像上鏡之前開個濾鏡的美顏效果。為此管理機構呢,也要求審計機構進行盡職審計,並給予意見。大部分情況下,審計機構拿上市公司的審計費用,也不至於心狠手辣,畢竟還要考慮明年的審計業務續約是不是?但是如果連審計公司也看不下去給了差評,這樣的醜八怪還值得看嗎? 怎麼看審計報告呢?

直接看審計意見就行。目前大多數都是默認好評,術語就是“標準無保留意見”。除了這一條, 還會有其它三種意見:

a. 帶強調事項段的無保留意見 審計所心理活動:當我沒看見。就是整體還勉強能圓的過去,但是得醜話說在前頭。要娶回去進洞房請自己睜大眼睛。

b. 保留意見 審計所心理活動:連我看不下去了。有一些東西眼看圓不過去,為了求生和招牌,得申明沒有參與。

c.無法(拒絕)表示意見 審計所心理活動:別把我帶溝裡。審計費可以不掙,但是咱家還是要弘揚社會正氣(就差舉報)是不是? 看了我的通俗版解釋, 你是不是是會多看一下審計意見呢?在此,就先列出2018年報中註明無法(拒絕)表示意見的40家上市公司。

2. 不買低流通股數量比例,解禁日期在即。

這種情況以前在股改時候出現的比較多,現在在次新股上出現的比較多。 限售股成本非常低,在解禁期過後往往都有比較強烈的套現意願,雖然證監會對限售股的拋售做出了種種的約束,要求對解禁數量做了限制,並要求解禁前提前公告。但是過了解禁日期後,這些時刻可能出現的“解禁”公告就成了不期而遇的天雷,股價往往在公告後當天低開,並因為持續的解禁壓力造成長期的股價低迷不振。 比如2018年5月28日,包鋼股份96.38億股,百億市值解禁之日,以跌停收盤,同時巨量換手。

細看資料顯示,這批限售股是包鋼股份2015年定增時增發的股份,定增參與人包括劉益謙旗下的上海理家盈貿易有限公司和國華人壽,上海六禾丁香投資中心(有限合夥)、招商財富、華安資管等,當時定增的發行價格為1.80 元/股。2017年包鋼股份實施過10轉4股的送轉方案,考慮這一因素後,當時參與定增的股東成本價已降至約1.29元/股,即便股價跌停,上述股東浮盈仍超過40%。而小散如不小心,則很容易踩雷。

如何防雷呢? 由於這是公開信息,有心人也能從F10上看到。一些網站也會有專題提供數據聚合,比如:東方財富就有限售股解禁特色數據網頁鏈接

股票十不買是哪十種?(大漲之時的謹慎)

3. 不買大比例股東質押,防範金蟬脫殼。

樂視網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大股東質押後套取現金,最終聽任股價下跌而置身事外,雖然股權被處置,但實現上已經完成變現。而不知情的小股東則成為了犧牲品。

就近期而言,拉夏貝爾和萬達信息就是兩個活生生的例子。萬達信息公佈發佈公告稱,控股股東在國泰君安的股權質押出現違約;沒過多久,又傳來控股股東持股被凍結的消息。雙重利空打擊,直接兩個跌停。

在質押防雷過程中,首先要考慮的是重要股東滿盤質押的情況,這相當於all in,重要股東將全部籌碼推上了賭桌。

首先這說明股東非常缺錢,資金困難,同時質押也要付出高昂的利息,這種不留餘地的做法,很難抵禦大環境的風險。

此外一旦遇到宏觀去槓桿,或者長期大熊市,大股東無法追加抵押品,就會出現質押品出清,市場上出現斷崖式下跌。

4. 不買員工人數過低

員工人數可能99%的投資者沒有關注過,但其實也是非常簡單快速排除地雷的方法。

如果問你有多少家A股上市公司的員工人數不超過100家,答案是差不多50家。這不是一個小數字,A股市值最低也有7億,按每個員工的人均市值來說也有700萬。 員工少意味著人少,業務活動少,生意也小。 反正太小的公司真心建議別看了。

5. 不買在建工程不決

在建工程是固定資產的過渡性科目,也是潛在的一個容易藏汙納垢的風險點,外資一度買到持股上線的大白馬大族激光就是最近的一個例子。

在大族激光2011年的財務報表中,歐洲研發中心項目預計投資5000萬元,到了2012年,項目投資追加至3000萬美元。後來2014年年報中披露,該項目的工程進度為50%,而且項目名稱變更為“歐洲研發運營中心”。至2015年年底,該項目的工程進度達到80%。

眼看著該項目馬上就可以完工了,然而在大族激光2016年的年報中,項目投資又從3000萬美元變為了5.5億元,截至年末完成投資的2.69億元,項目進度再次拉回到50%。到了2017年,累計完成投資的4.21億元,項目進度再度回到80%。

但這還遠遠沒有結束,2018年年報中,該項目預算又從5.5億暴增至10.5億,截至2018年底,該項目累計完成投資6.71億,工程進度變成64%。

從2011年到2018年,這八年項目預算一次又一次地變更,大族激光也從未公開解釋項目進度反覆無常和預算持續增加的原因,不禁讓人開始懷疑該項目的真實性。

在建工程除了可以長期隱藏大股東的不明目的不為人知的資金使用外, 還有一個功能是調節利潤,避免虧損。

工程一旦完工進行使用狀態,就要進行折舊,影響到企業的當期利潤和資產。 比如海正藥業2018年固定資產和在建工程合計高達126.37億,而在2011年末僅為43.41億;7年時間裡,增長了2倍。

其中有好幾個項目在2015年進度就達到了95%以上,3年過去了雖然工程進度停滯。 但是確有效的挽救了海正藥業免於成為ST海正。

股票十不買是哪十種?(大漲之時的謹慎)

6. 不買高應收賬款

應收賬款爆雷也經常出現。有的是虛構應收債權,然後出現壞賬,一把計提大額虧損。也有的通過關聯公司虛構業績,進行包裝。比如消費品企業在財務結算日前賒賬讓經銷商壓貨,甚至開票不出倉,後續退貨來實現短期的虛假銷售和利潤。然而,這將帶來大幅度的應收賬款和對應應收天數的上升。

我個人喜歡看的是應收款天數。 如果一家上市公司的應收賬款天數明顯高於同行業上市公司,那麼這樣的公司財務造假的可能性超過七成。而如果整個行業應收天數都高, 則說明業務模式在價值鏈上屬於別人吃肉他舔碗的次要角色,完全沒有話語權。 看看這些應收賬款週轉天數在5年以上的老油條,是不是有好幾個爆雷的老面孔。

7. 不買高存貨

另外一些財務操作的手法可以通過不正常的存貨進行識別。比如說,很多製造業企業的產品已經被市場淘汰,事實上一文不值,比如說電子產品科技產品。但是依然以歷史價格記賬。最終的處理方案往往是找一個適當的時間集中爆發,一筆勾銷。

更為惡劣的是利用存貨盤點的難度直接虛構存貨資產,比如農業產品的上市公司中,藍田股份利用洪湖水來虛構數不清的魚,而獐子島的扇貝更是任性的說來就來,說走就走。多次出現肆意的大額存貨減記和核銷處理,“扇貝跑路”已經成為獐子島固定戲碼。

2014年10月,獐子島的扇貝“突然跑了”,震驚整個A股市場。當時,獐子島公告稱,因北黃海遭到幾十年一遇的異常冷水團,公司在2011年和部分2012年播撒的100多萬畝即將進入收穫期的蝦夷扇貝絕收。受此影響,獐子島2014年鉅虧11.89億元。

到2018年1月,獐子島“扇貝跑路”升級2.0版本。獐子島發佈公告稱,公司發現部分海域的底播蝦夷扇貝存貨異常,預計2017年業績由盈利0.9億元至1.1億元,變為虧損5.3億至7.2億元。最後,公司在年報中解釋2017年虧損7.23億元的原因是,海洋災害導致扇貝瘦死。 而今年,獐子島2019年一季度虧損4314萬元,理由依舊很熟悉,“底播蝦夷扇貝受災”,“扇貝跑路”出現了3.0版本。

真心看不下去善良的股民一而再,再而三的被非市場風險血洗。切記買企業前要看一下存貨情況。

8. 不買高銷售費用

銷售費用高是財務報告中值得關注的第八個要素。這往往在B2B的企業中出現,比如IT,醫藥等行業。有些企業的銷售,取代了自身的產品和服務,成為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在治理不正當營銷環境的當下,依附於正常價值鏈外的利益鏈條被斬斷,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生存能力。以我熟悉的醫藥行業來說,有很多醫藥企業的營銷費用上億,但是說實在的,你真有在哪裡看到在媒體投放的廣告嗎?監管機構對於藥品和保健品的營銷推廣有嚴格的限制,從行業政策上來說也會越來越嚴格。

來看看引起巨大市場反響的步長製藥和長生生物的銷售費用情況:

年報數據顯示,在2013年至2018年的六年間,步長製藥在“市場及學術推廣”方面的費用分別為44.66億元、51.83億元、58.41億元、60.13億元、70.17億元和74.86億元,呈現逐年增長趨勢。

以2018年為例,步長製藥實現營收135.65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為18.88億元,銷售費用卻高達80.36億元,銷售費用率58.81%。銷售費用中的93.15%為“市場及學術推廣及諮詢費”,這意味著,2018年步長製藥平均每天花費的市場及學術推廣費高達2050萬元。

與高銷售費用相比,步長製藥的研發投入費用雖然在逐年增長,但金額卻差距甚遠。根據上市以來發布的三份年報數據顯示,2016年至2018年,其研發投入僅分別為4.59億元、5.53億元和5.76億元,研發投入佔營收比例分別為3.72%、3.99%、4.22%。

長生生物的銷售費用也能看出一點端倪,財報顯示,2017年長生生物營業收入15.53億元,研發投入僅1.22億元,那麼,長生生物把錢都花哪了呢?其中的大頭是銷售費用——5.82億元,佔到營業收入的37.5%,是研發投入的近5倍,真可謂不惜花費重金,更誇張的是比其利潤5.66億元還多出1600多萬元。

可能大部分人沒有留意的是長生生物僅有25個銷售人員,但2017年能花掉5.82億元的銷售費用,人均銷售費用約2331萬元。

所以這樣的公司出事不足為怪,即便在市場上縱橫一時,但是簡單依賴以往的成功路徑,在受到了更大的市場關注後,也很容易被社會不齒而淘汰。

9. 不買熊市中持有高比例金融資產

關注金融資產,主要是因為出現過很多起金融資產價值變動造成的爆雷。

根據新會計準則的有關規定,交易性金融資產的期末賬面價值便是其在該時點上的公允價值,與前次賬面價值之間的差異,即公允價值變動金額需要計入當期損益。很多公司根據預期的損失,需要計提減值準備。

比如2018年的最後一個交易日,興業證券公告公司的自營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因踩雷長生生物、中弘股份、金洲慈航和金龍機電,累計計提減值準備共計約60,761.93萬元,同時債券投資業務踩雷利源精緻發行的“14利源債”,也計提減值準備4,370.68萬元,合計計提6.51億元。

在股市下行期間,很多上市公司持有的資產大幅度縮水。更要注意企業所持有的金融資產情況。

股票十不買是哪十種?(大漲之時的謹慎)

10. 不買高商譽

近幾年,商譽這個會計欄目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原因是是越來越多的併購出現了後遺症。

什麼叫做商譽呢?首先,我們得知道商譽是一種無形資產。無形資產是相對有形資產而言的,它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是卻值錢。我們通常見到的無形資產主要是知識產權,如商標、版權、專利等。

那麼,商譽如何量化呢? 假如說,假如一家上市公司(只有公眾公司才存在商譽)併購一家未上市公司,若未上市公司的淨資產為1億,而上市公司出資10個億完成併購,那麼,這家被併購公司的商譽為9億。也就是說,這家被併購公司擁有看得見的資產1億,看不見的資產9億。這些看不見的資產,在財報中被計為“商譽”。

然而,併購的預期和實際可能有很大的差異, 在2015年的併購大潮中,出現了大量的併購和資產注入的案列。2-3年的業績承諾兌現期到來後,不能實現承諾的公司自然要進行減記。

數據統計顯示,2018年,871家上市公司共計提商譽減值金額高達1658.6億元,是A股商譽減值史上最高的年份,是2017年的4.5倍、2016年的14.5倍。

以創業板上市公司“華誼兄弟”為例: 2015年10月22日,華誼兄弟發佈公告:擬以人民幣7.56億元收購一家公司70%的股權,這家公司成立僅僅一天、註冊資本1000萬,是個“空殼”公司,名字叫做“浙江東陽浩瀚影視娛樂有限公司”。

也就是說,這家剛剛成立一天的公司估值為10.8億元,由於這家公司不可能有任何過往業績,上市公司所佔70%股權,估值7.56億,只能被計為“商譽”。

2015年11月19日,華誼兄弟擬以10.5億元收購另外一家公司70%的股權,這家公司叫做“浙江東陽美拉傳媒有限公司”。馮小剛持有東陽美拉99%的股權, 截止公告日,目標公司未經審計的財務數據為:資產總額1.36萬元,負債1.91萬元,所有者權益-0.55萬元。 也就是說,這家淨資產為負的公司被華誼兄弟估值15億元。

當然,這兩家公司都與上市公司之間存在業績承諾,若承諾期滿未達標,華誼兄弟就會面臨鉅額的“商譽減值”風險。比如根據對賭協議,2016年-2020年,東陽美拉承諾每年稅後淨利潤不低於1億元,並每年增長15%,即,東陽美拉2016年-2020年淨利潤需分別達到1億元,1.15億元,1.32億元,1.52億元和1.75億元。若無法完成目標,馮小剛將以現金補足差額。

最終2018年財報顯示,東陽美拉實現淨利潤6501.50萬元,遠未達到承諾的“1.32億元”業績目標,東陽美拉需要補償華誼兄弟近6700萬元現金。雖然年報顯示,華誼兄弟已在2019年4月收到馮小剛6821.11萬元業績補償款。但是這和當初收購價10.5億來說只是毛毛雨。而2018年末華誼兄弟計提資產減值損失13.82億,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0.93億元,造成的股價下跌由全體股東來承擔。

總結: 俗話說,常在江湖飄,哪有不挨刀。江湖確實險惡,但是如果掌握了一定的方法,也能排除一些顯而易見的大坑。

通過這些簡單的識別方法,這些年確實沒踩什麼大坑,即便是樂視,康美, 萊士這些名動一時機構追捧的偽白馬從來沒有進過我的股票池。

當然,這只是風險控制的最基本環節,排除一些最初級的包裝手段。至於排雷的高級手法,還需要具備識別企業家的能力,識別行業風險的能力,以及中止盈止損,倉位控制,資金管理等多個維度控制。

總之,投資是容易入門但難以精通的學問,但是如果小散能夠通過一些知識排除顯著的雷區,就足以令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