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人民幣大漲 逆週期因子到底是什麼?

外匯 匯率 經濟 自媒體 尋匯智庫 2017-06-02

推動人民幣大漲 逆週期因子到底是什麼?

自媒體報道人民幣中間價引入逆週期因子以來,在岸及離岸人民幣均大幅走強,雙雙升破6.80關口。逆週期因子到底是什麼?它將如何影響人民幣走勢?尋匯智庫為您深度解析。

緩解羊群效應 報價商提議引入逆週期因子

央行旗下外匯交易中心5月26日刊文稱,外匯市場自律機制匯率工作組考慮在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模型中引入逆週期因子,主要目的是不斷完善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形成機制。

文章稱,當前我國外匯市場可能仍存在一定的順週期性,容易受到非理性預期的慣性驅使,增大匯率超調風險。這主要表現在,近期美元大幅回落,而人民幣對美元市場匯率多數時間都在按照“收盤價+一籃子”機制確定的中間價的貶值方向運行。

針對這一問題,部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商通過一些具體的模型設置予以矯正,並建議在中間價報價模型中增加逆週期因子,適度對衝市場情緒的順週期波動,緩解外匯市場可能存在的“羊群效應”。

在新模型作用下,5月25日以來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持續大幅上調,並帶動人民幣兌美元迅速走強。6月1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大幅上調543點,中間價發佈後,在岸人民幣上漲逾100點,日內最高觸及6.7830。

推動人民幣大漲 逆週期因子到底是什麼?(在岸人民幣兌美元走勢)

引入逆週期因子 對人民幣意味著什麼?

尋匯智庫認為,逆週期因子的引入,將削弱前一日收盤匯率和一籃子貨幣兩個因素對於中間價的決定作用,其意圖是希望人民幣匯率的走勢能夠更準確反映經濟基本面的變化,減少順週期行為。

匯率根本上應由基本面決定。一方面,美元大幅回落利好人民幣兌美元走勢;另一方面,我國主要經濟指標總體向好。這些因素都不支持人民幣近期所表現出的弱勢,導致人民幣弱勢的主要因素,是市場存在的非理性貶值預期。

例如,在2017年3月2日至5月22日期間,美元指數自102附近大幅回落至97附近,跌幅近5%,同期離岸及在岸人民幣卻仍在6.87~6.91區間窄幅運行,並未體現美元指數大幅回落帶來的影響。

推動人民幣大漲 逆週期因子到底是什麼?(美元指數與在岸人民幣走勢對比)

逆週期因子的引入,則可以較好地修正市場對於人民幣匯率走勢的非理性預期,人民幣近期兌美元補漲也是一個很好的證明。

隨著人民幣中間價形成機制的不斷完善,未來人民幣走勢由基本面決定的程度將越來越高,這同時也意味著未來人民幣呈現雙邊波動的可能性越來越大,企業提升其匯率風險管理的能力因此變得更加重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