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A股 到底賺什麼錢

外匯 經濟 投資 金融 證券之星 2017-04-05

自20世紀90年代初開市以來,中國股市已運行20多年了,漲漲跌跌如四季輪迴,浸淫其中的老股民數量龐大,但命運卻大不相同——有的爬出煉獄,昇華成了超級贏家;有的反覆掙扎,卻從沒擺脫韭菜的苦命。只要是打算進入股市,我們就一定想知道那些超級贏家是怎麼玩股票的,他們靠什麼祕訣讓自己的本金不斷翻番、快速增長?是的,誰都想一探究竟,哪怕就學一兩招。但是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如果連A股的遊戲規則都沒搞清楚,又怎麼能持續從中賺錢呢。那麼,A股到底賺的是什麼錢?

一位知名賣方分析師曾說:“大家如果想靠股市發財,只可能有三種途徑:一是靠上市公司,二是靠央行,三是靠別人。第一種靠的是經濟,經濟好,企業盈利就好。第二種靠印鈔,央行印鈔大家都開心,貌似大家都賺了錢,本質其實是錢多了,錢不值錢了。還有第三種是靠智商,賺了別人的錢。”這段話說得很精煉,道出了股市的幾分天機。

首先,上市公司並不是持續盈利的。所謂“月有陰晴圓缺”,這其中有經濟週期波動的因素,也有可能是技術革新引起的,例如,煤炭鋼鐵在經濟火熱的時候日進斗金,而在經濟衰退的時候度日如年,傳統機床因為數控機床的出現而迅速沒落。而且,我們發現,當一個上市公司賺錢的時候,跟他處於同一個行業的上市公司也會賺錢的概率較大。

主營業務相同的一批上市公司往往被劃到同一個“行業”或者“板塊”,其中,“行業”通常是按照既定的規則劃分的同一類股票的集合,例如銀行、券商、鋼鐵、機械等;“板塊”則多為從事新業務的同一類股票的集合,例如東方財富和同花順,它們一個屬於“互聯網媒體”,一個屬於“金融軟件”,但它們因為業務的不斷髮展都被歸入了“互聯網金融”。

由於同一個行業或者板塊在不同的時期表現出不同的景氣特徵,所以反映到股市上才會有“行業輪動”或者“主題炒作”等現象。簡單地說,在恰當的時點買入那些盈利最好的板塊,我們就賺到了“上市公司的錢”,而板塊裡最耀眼的那家上市公司便被稱作“龍頭股”。

其次,央行並不是持續寬鬆的。央行更多的時候喜歡“逆週期而動”:在經濟持續走好的時候加息,抑制過熱、防範通脹風險;在經濟萎靡不振的時候放水,刺激增長、防範信用風險。此外,當貿易順差帶來的美元結匯大於外匯儲備的流失時,貨幣總量也是增長的;反之則是減少的。因此,當經濟增速維持高位時,央行加息初期不會一下子改變貨幣池子的大小,但當連續的加息導致經濟減速後則會形成實質性的貨幣收緊。

實際操作中,由於央行無法精確預測經濟的波動,所以它的行為通常會有3-6個月的滯後,因此央行的行為便與經濟、股市形成了這樣的三角關係:在大部分的時間裡,央行與經濟基本合拍,經濟過熱則貨幣偏緊,經濟衰退則貨幣偏鬆,股市往往表現為震盪即非牛非熊;在某個不幸的階段,經濟衰退與貨幣收緊並存,此時往往是熊市的主跌浪期間。而最幸運的是,經濟火熱與貨幣寬鬆並存,此時往往是牛市的主升浪期間,這便是我們賺“央行的錢”的甜蜜時光。

最後,由於股市大部分時候並不是送錢的機器,所以震盪市或者熊市的時候,股民會陸續退場或者對其視而不見充耳不聞,然而,每次牛市開始了一段時間特別是牛市步入中後期時,周圍人都會因為看到別人不斷地炫耀賺錢的快感而發出不甘的吶喊——“不行,不能就這麼幹看著,我也要進股市賺錢!”當這樣的股民不斷加快入市步伐時,股票的價格就會逐步脫離其價值(或者說中樞)運行,通俗地說,本來10元錢一斤的豬肉會因為太多人想吃而飛漲到20元、30元甚至更高。一些投資者在10元以下的低位囤夠了豬肉,然後在高位賣給我們這些急於“賺快錢”的人;那些狡猾的交易型高手不斷在低位買入然後高位賣出,反覆折騰。他們除了賺豬肉正常上漲的錢,還在賺散戶情緒失控、不看價籤就買豬肉的錢即“別人的錢”。

在短短20多年的歷史裡,中國股市歷經數個牛熊輪迴,每次股市都會出現大起大落,浸淫其中時可能迷迷糊糊,但回頭看時卻可以清晰地看到A股的運行之道。

·1999-2003年,經濟疲弱、央行放水,互聯網泡沫橫行股市,但泡沫很快破滅並轉入震盪市,“五朵金花”因為絕對低估而被挖掘出來;

·2005-2008年,全球經濟火熱共振、貨幣持續寬鬆,以金融地產為代表的週期股大發神威,但隨著央行不斷加息以及美國次貸的影響,股市轉入大熊市;

·2013-2015年,經濟下行數年後進入平臺震盪,以移動互聯網、機器人等為代表的新經濟迅速發力,因此A股再次走出大牛市,但隨著清查配資、人民幣貶值等的影響再次轉入熊市。

由此可見,A股的牛熊交替七年左右才來一次。雖然每一輪牛市的領漲板塊不盡相同,但是從交易的角度依然可以找到非常類似的地方。首先,領頭羊(例如2005-2007年的週期股,2013-2015年的創業板)經過多年的底部調整蓄勢待發,隨後在牛市來臨後不斷突破階段性新高,最後齊刷刷地創出歷史新高,而落後的股票群則會在牛市後期緊緊跟上領頭羊的步伐;此後,隨著資金逐漸收緊,行至高位的領漲股持續下跌,不斷突破階段性新低,最後在底部長年寬幅震盪。

A股是趨勢投資非常嚴重的市場,大部分人賺的其實是牛市的錢即“央行的錢”。每當牛市來臨,好股與差股一起飛漲,呈現出極強的主題炒作特徵。不得不承認的是,僅有小部分人可以掙到“上市公司的錢”和“別人的錢”,如果想賺到“上市公司的錢”,就必須在研究上下功夫,比別人先找到優秀的上市公司或者板塊;如果想賺到“別人的錢”,則必須在交易上下功夫,心思敏捷、手腳麻利。或者說,大部分人在熊市或者震盪市裡就是給他人做嫁妝的,或者是出來打醬油的,如果認清了這一點,我們賠錢的概率會降低很多。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