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徒步 蜂蜜 蜂王 畜牧業 淮河 隨州 合作社 黃蜂 植物 攝影 隨州公益尋親志願隊 2019-08-27
"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看完心酸!

隨州網小云朵

這裡位於桐柏山北麓、淮河發源地南岸

從隨州市區驅車加徒步

要經過3個多小時,80多公里

才能到達這片原始山區

"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看完心酸!

隨州網小云朵

這裡位於桐柏山北麓、淮河發源地南岸

從隨州市區驅車加徒步

要經過3個多小時,80多公里

才能到達這片原始山區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航拍照

全村現在僅剩

三十餘戶常駐人口

其中17戶為貧困戶

苦苦守在這片深山

"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看完心酸!

隨州網小云朵

這裡位於桐柏山北麓、淮河發源地南岸

從隨州市區驅車加徒步

要經過3個多小時,80多公里

才能到達這片原始山區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航拍照

全村現在僅剩

三十餘戶常駐人口

其中17戶為貧困戶

苦苦守在這片深山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這裡就是桐橋畈村

而今天《尋覓》欄目就要帶你

走進這片遠在隨州邊緣的深山

帶你瞭解這片山裡感人的故事

"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看完心酸!

隨州網小云朵

這裡位於桐柏山北麓、淮河發源地南岸

從隨州市區驅車加徒步

要經過3個多小時,80多公里

才能到達這片原始山區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航拍照

全村現在僅剩

三十餘戶常駐人口

其中17戶為貧困戶

苦苦守在這片深山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這裡就是桐橋畈村

而今天《尋覓》欄目就要帶你

走進這片遠在隨州邊緣的深山

帶你瞭解這片山裡感人的故事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路途很長,荒無人煙,他們一住就是一輩子//

我們從市區出發

開車1個半小時才下高速

然後又經歷1個多小時山路的顛簸

才終於到達了中轉站

淮河鎮桐橋畈(fan)村民委員會

"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看完心酸!

隨州網小云朵

這裡位於桐柏山北麓、淮河發源地南岸

從隨州市區驅車加徒步

要經過3個多小時,80多公里

才能到達這片原始山區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航拍照

全村現在僅剩

三十餘戶常駐人口

其中17戶為貧困戶

苦苦守在這片深山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這裡就是桐橋畈村

而今天《尋覓》欄目就要帶你

走進這片遠在隨州邊緣的深山

帶你瞭解這片山裡感人的故事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路途很長,荒無人煙,他們一住就是一輩子//

我們從市區出發

開車1個半小時才下高速

然後又經歷1個多小時山路的顛簸

才終於到達了中轉站

淮河鎮桐橋畈(fan)村民委員會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終於見到了3位村民

和接待我們的張叔

剛坐下不久,張叔就講起了

村裡的陳年往事

//貧窮曾是這個村揭不掉的標籤//

這片山位置偏遠,這裡的路是村民自發修建的窄小的土路。深山裡的貧窮是山外的人想象不到的。難忍貧窮的青壯年,全都出去打工謀生或進城定居。

"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看完心酸!

隨州網小云朵

這裡位於桐柏山北麓、淮河發源地南岸

從隨州市區驅車加徒步

要經過3個多小時,80多公里

才能到達這片原始山區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航拍照

全村現在僅剩

三十餘戶常駐人口

其中17戶為貧困戶

苦苦守在這片深山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這裡就是桐橋畈村

而今天《尋覓》欄目就要帶你

走進這片遠在隨州邊緣的深山

帶你瞭解這片山裡感人的故事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路途很長,荒無人煙,他們一住就是一輩子//

我們從市區出發

開車1個半小時才下高速

然後又經歷1個多小時山路的顛簸

才終於到達了中轉站

淮河鎮桐橋畈(fan)村民委員會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終於見到了3位村民

和接待我們的張叔

剛坐下不久,張叔就講起了

村裡的陳年往事

//貧窮曾是這個村揭不掉的標籤//

這片山位置偏遠,這裡的路是村民自發修建的窄小的土路。深山裡的貧窮是山外的人想象不到的。難忍貧窮的青壯年,全都出去打工謀生或進城定居。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已經廢棄的房子前長滿了野草

全村現在僅剩三十餘戶常駐人口,其中17戶為貧困戶。問他們為什麼不進城去享受更好的現代生活?樸實的老人們說,在這片山裡住了幾十年咯,不想挪窩也挪不動了,生在這兒,也得安葬在這兒。//十年深山堅守,養蜂人的艱辛誰人懂?//

2010年,當時才三十出頭的張叔開始了野蜂養殖項目,很多人勸張叔還年輕,可以外出打工,比在家養土蜂強多了。張叔說,不是沒有動搖過,但這裡是生養自己的家鄉,大家都拋棄了,但自己不可以,自己走了,這個村還有啥希望呢?

"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看完心酸!

隨州網小云朵

這裡位於桐柏山北麓、淮河發源地南岸

從隨州市區驅車加徒步

要經過3個多小時,80多公里

才能到達這片原始山區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航拍照

全村現在僅剩

三十餘戶常駐人口

其中17戶為貧困戶

苦苦守在這片深山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這裡就是桐橋畈村

而今天《尋覓》欄目就要帶你

走進這片遠在隨州邊緣的深山

帶你瞭解這片山裡感人的故事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路途很長,荒無人煙,他們一住就是一輩子//

我們從市區出發

開車1個半小時才下高速

然後又經歷1個多小時山路的顛簸

才終於到達了中轉站

淮河鎮桐橋畈(fan)村民委員會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終於見到了3位村民

和接待我們的張叔

剛坐下不久,張叔就講起了

村裡的陳年往事

//貧窮曾是這個村揭不掉的標籤//

這片山位置偏遠,這裡的路是村民自發修建的窄小的土路。深山裡的貧窮是山外的人想象不到的。難忍貧窮的青壯年,全都出去打工謀生或進城定居。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已經廢棄的房子前長滿了野草

全村現在僅剩三十餘戶常駐人口,其中17戶為貧困戶。問他們為什麼不進城去享受更好的現代生活?樸實的老人們說,在這片山裡住了幾十年咯,不想挪窩也挪不動了,生在這兒,也得安葬在這兒。//十年深山堅守,養蜂人的艱辛誰人懂?//

2010年,當時才三十出頭的張叔開始了野蜂養殖項目,很多人勸張叔還年輕,可以外出打工,比在家養土蜂強多了。張叔說,不是沒有動搖過,但這裡是生養自己的家鄉,大家都拋棄了,但自己不可以,自己走了,這個村還有啥希望呢?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正在巡視土蜂的張叔

2017年,村委會聯合張叔開始做野生蜂蜜推廣,主要通過微信朋友圈及親朋好友的推薦。網友訂貨後,張叔騎1個小時摩托到鎮上去發快遞,雖然銷量不是很理想,但野生蜂蜜終於走出了這座大山,張叔的堅持沒有白費。

"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看完心酸!

隨州網小云朵

這裡位於桐柏山北麓、淮河發源地南岸

從隨州市區驅車加徒步

要經過3個多小時,80多公里

才能到達這片原始山區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航拍照

全村現在僅剩

三十餘戶常駐人口

其中17戶為貧困戶

苦苦守在這片深山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這裡就是桐橋畈村

而今天《尋覓》欄目就要帶你

走進這片遠在隨州邊緣的深山

帶你瞭解這片山裡感人的故事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路途很長,荒無人煙,他們一住就是一輩子//

我們從市區出發

開車1個半小時才下高速

然後又經歷1個多小時山路的顛簸

才終於到達了中轉站

淮河鎮桐橋畈(fan)村民委員會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終於見到了3位村民

和接待我們的張叔

剛坐下不久,張叔就講起了

村裡的陳年往事

//貧窮曾是這個村揭不掉的標籤//

這片山位置偏遠,這裡的路是村民自發修建的窄小的土路。深山裡的貧窮是山外的人想象不到的。難忍貧窮的青壯年,全都出去打工謀生或進城定居。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已經廢棄的房子前長滿了野草

全村現在僅剩三十餘戶常駐人口,其中17戶為貧困戶。問他們為什麼不進城去享受更好的現代生活?樸實的老人們說,在這片山裡住了幾十年咯,不想挪窩也挪不動了,生在這兒,也得安葬在這兒。//十年深山堅守,養蜂人的艱辛誰人懂?//

2010年,當時才三十出頭的張叔開始了野蜂養殖項目,很多人勸張叔還年輕,可以外出打工,比在家養土蜂強多了。張叔說,不是沒有動搖過,但這裡是生養自己的家鄉,大家都拋棄了,但自己不可以,自己走了,這個村還有啥希望呢?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正在巡視土蜂的張叔

2017年,村委會聯合張叔開始做野生蜂蜜推廣,主要通過微信朋友圈及親朋好友的推薦。網友訂貨後,張叔騎1個小時摩托到鎮上去發快遞,雖然銷量不是很理想,但野生蜂蜜終於走出了這座大山,張叔的堅持沒有白費。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2018年成立“桐橋畈張氏野生蜂蜜合作社”

目的是扶貧

全村33戶人家,包括17戶貧困戶

在張叔和村委會帶領下開始養殖中華野生蜂

全村人有了微薄但穩定的收入來源

"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看完心酸!

隨州網小云朵

這裡位於桐柏山北麓、淮河發源地南岸

從隨州市區驅車加徒步

要經過3個多小時,80多公里

才能到達這片原始山區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航拍照

全村現在僅剩

三十餘戶常駐人口

其中17戶為貧困戶

苦苦守在這片深山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這裡就是桐橋畈村

而今天《尋覓》欄目就要帶你

走進這片遠在隨州邊緣的深山

帶你瞭解這片山裡感人的故事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路途很長,荒無人煙,他們一住就是一輩子//

我們從市區出發

開車1個半小時才下高速

然後又經歷1個多小時山路的顛簸

才終於到達了中轉站

淮河鎮桐橋畈(fan)村民委員會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終於見到了3位村民

和接待我們的張叔

剛坐下不久,張叔就講起了

村裡的陳年往事

//貧窮曾是這個村揭不掉的標籤//

這片山位置偏遠,這裡的路是村民自發修建的窄小的土路。深山裡的貧窮是山外的人想象不到的。難忍貧窮的青壯年,全都出去打工謀生或進城定居。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已經廢棄的房子前長滿了野草

全村現在僅剩三十餘戶常駐人口,其中17戶為貧困戶。問他們為什麼不進城去享受更好的現代生活?樸實的老人們說,在這片山裡住了幾十年咯,不想挪窩也挪不動了,生在這兒,也得安葬在這兒。//十年深山堅守,養蜂人的艱辛誰人懂?//

2010年,當時才三十出頭的張叔開始了野蜂養殖項目,很多人勸張叔還年輕,可以外出打工,比在家養土蜂強多了。張叔說,不是沒有動搖過,但這裡是生養自己的家鄉,大家都拋棄了,但自己不可以,自己走了,這個村還有啥希望呢?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正在巡視土蜂的張叔

2017年,村委會聯合張叔開始做野生蜂蜜推廣,主要通過微信朋友圈及親朋好友的推薦。網友訂貨後,張叔騎1個小時摩托到鎮上去發快遞,雖然銷量不是很理想,但野生蜂蜜終於走出了這座大山,張叔的堅持沒有白費。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2018年成立“桐橋畈張氏野生蜂蜜合作社”

目的是扶貧

全村33戶人家,包括17戶貧困戶

在張叔和村委會帶領下開始養殖中華野生蜂

全村人有了微薄但穩定的收入來源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擺脫貧困戶,變身蜂農的老漢,高興的展示自己的“收成”

十年深山苦守,不忘初心建家鄉

張叔的努力使家鄉的經濟有了起色

//徒手抓蜂王,依山發展規模化土蜂養殖業//

這些在我們看來是風景的成片的大山,對於他們,是生存的根基。

"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看完心酸!

隨州網小云朵

這裡位於桐柏山北麓、淮河發源地南岸

從隨州市區驅車加徒步

要經過3個多小時,80多公里

才能到達這片原始山區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航拍照

全村現在僅剩

三十餘戶常駐人口

其中17戶為貧困戶

苦苦守在這片深山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這裡就是桐橋畈村

而今天《尋覓》欄目就要帶你

走進這片遠在隨州邊緣的深山

帶你瞭解這片山裡感人的故事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路途很長,荒無人煙,他們一住就是一輩子//

我們從市區出發

開車1個半小時才下高速

然後又經歷1個多小時山路的顛簸

才終於到達了中轉站

淮河鎮桐橋畈(fan)村民委員會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終於見到了3位村民

和接待我們的張叔

剛坐下不久,張叔就講起了

村裡的陳年往事

//貧窮曾是這個村揭不掉的標籤//

這片山位置偏遠,這裡的路是村民自發修建的窄小的土路。深山裡的貧窮是山外的人想象不到的。難忍貧窮的青壯年,全都出去打工謀生或進城定居。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已經廢棄的房子前長滿了野草

全村現在僅剩三十餘戶常駐人口,其中17戶為貧困戶。問他們為什麼不進城去享受更好的現代生活?樸實的老人們說,在這片山裡住了幾十年咯,不想挪窩也挪不動了,生在這兒,也得安葬在這兒。//十年深山堅守,養蜂人的艱辛誰人懂?//

2010年,當時才三十出頭的張叔開始了野蜂養殖項目,很多人勸張叔還年輕,可以外出打工,比在家養土蜂強多了。張叔說,不是沒有動搖過,但這裡是生養自己的家鄉,大家都拋棄了,但自己不可以,自己走了,這個村還有啥希望呢?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正在巡視土蜂的張叔

2017年,村委會聯合張叔開始做野生蜂蜜推廣,主要通過微信朋友圈及親朋好友的推薦。網友訂貨後,張叔騎1個小時摩托到鎮上去發快遞,雖然銷量不是很理想,但野生蜂蜜終於走出了這座大山,張叔的堅持沒有白費。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2018年成立“桐橋畈張氏野生蜂蜜合作社”

目的是扶貧

全村33戶人家,包括17戶貧困戶

在張叔和村委會帶領下開始養殖中華野生蜂

全村人有了微薄但穩定的收入來源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擺脫貧困戶,變身蜂農的老漢,高興的展示自己的“收成”

十年深山苦守,不忘初心建家鄉

張叔的努力使家鄉的經濟有了起色

//徒手抓蜂王,依山發展規模化土蜂養殖業//

這些在我們看來是風景的成片的大山,對於他們,是生存的根基。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靠山吃山”這句俗語形容這裡的村民再合適不過,智慧的村民依靠大山裡土蜂密集、環境宜人的優勢,發展起無須過多勞動力的第三產業--規模化土蜂養殖業。

"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看完心酸!

隨州網小云朵

這裡位於桐柏山北麓、淮河發源地南岸

從隨州市區驅車加徒步

要經過3個多小時,80多公里

才能到達這片原始山區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航拍照

全村現在僅剩

三十餘戶常駐人口

其中17戶為貧困戶

苦苦守在這片深山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這裡就是桐橋畈村

而今天《尋覓》欄目就要帶你

走進這片遠在隨州邊緣的深山

帶你瞭解這片山裡感人的故事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路途很長,荒無人煙,他們一住就是一輩子//

我們從市區出發

開車1個半小時才下高速

然後又經歷1個多小時山路的顛簸

才終於到達了中轉站

淮河鎮桐橋畈(fan)村民委員會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終於見到了3位村民

和接待我們的張叔

剛坐下不久,張叔就講起了

村裡的陳年往事

//貧窮曾是這個村揭不掉的標籤//

這片山位置偏遠,這裡的路是村民自發修建的窄小的土路。深山裡的貧窮是山外的人想象不到的。難忍貧窮的青壯年,全都出去打工謀生或進城定居。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已經廢棄的房子前長滿了野草

全村現在僅剩三十餘戶常駐人口,其中17戶為貧困戶。問他們為什麼不進城去享受更好的現代生活?樸實的老人們說,在這片山裡住了幾十年咯,不想挪窩也挪不動了,生在這兒,也得安葬在這兒。//十年深山堅守,養蜂人的艱辛誰人懂?//

2010年,當時才三十出頭的張叔開始了野蜂養殖項目,很多人勸張叔還年輕,可以外出打工,比在家養土蜂強多了。張叔說,不是沒有動搖過,但這裡是生養自己的家鄉,大家都拋棄了,但自己不可以,自己走了,這個村還有啥希望呢?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正在巡視土蜂的張叔

2017年,村委會聯合張叔開始做野生蜂蜜推廣,主要通過微信朋友圈及親朋好友的推薦。網友訂貨後,張叔騎1個小時摩托到鎮上去發快遞,雖然銷量不是很理想,但野生蜂蜜終於走出了這座大山,張叔的堅持沒有白費。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2018年成立“桐橋畈張氏野生蜂蜜合作社”

目的是扶貧

全村33戶人家,包括17戶貧困戶

在張叔和村委會帶領下開始養殖中華野生蜂

全村人有了微薄但穩定的收入來源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擺脫貧困戶,變身蜂農的老漢,高興的展示自己的“收成”

十年深山苦守,不忘初心建家鄉

張叔的努力使家鄉的經濟有了起色

//徒手抓蜂王,依山發展規模化土蜂養殖業//

這些在我們看來是風景的成片的大山,對於他們,是生存的根基。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靠山吃山”這句俗語形容這裡的村民再合適不過,智慧的村民依靠大山裡土蜂密集、環境宜人的優勢,發展起無須過多勞動力的第三產業--規模化土蜂養殖業。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聚集在樹杈上的野蜂群,是這片山裡常見的風景

規模化養殖的前期需要冒險,都知道蜂群是以蜂王為中心發展起來。每個蜂箱就是一個單獨的蜂群,每個蜂群都必須有一隻蜂王。而蜂王必須由人工抓取,但抓取蜂王可是要了它們的生存命根。所以抓取過程中被蟄受傷也在所難免。

"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看完心酸!

隨州網小云朵

這裡位於桐柏山北麓、淮河發源地南岸

從隨州市區驅車加徒步

要經過3個多小時,80多公里

才能到達這片原始山區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航拍照

全村現在僅剩

三十餘戶常駐人口

其中17戶為貧困戶

苦苦守在這片深山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這裡就是桐橋畈村

而今天《尋覓》欄目就要帶你

走進這片遠在隨州邊緣的深山

帶你瞭解這片山裡感人的故事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路途很長,荒無人煙,他們一住就是一輩子//

我們從市區出發

開車1個半小時才下高速

然後又經歷1個多小時山路的顛簸

才終於到達了中轉站

淮河鎮桐橋畈(fan)村民委員會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終於見到了3位村民

和接待我們的張叔

剛坐下不久,張叔就講起了

村裡的陳年往事

//貧窮曾是這個村揭不掉的標籤//

這片山位置偏遠,這裡的路是村民自發修建的窄小的土路。深山裡的貧窮是山外的人想象不到的。難忍貧窮的青壯年,全都出去打工謀生或進城定居。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已經廢棄的房子前長滿了野草

全村現在僅剩三十餘戶常駐人口,其中17戶為貧困戶。問他們為什麼不進城去享受更好的現代生活?樸實的老人們說,在這片山裡住了幾十年咯,不想挪窩也挪不動了,生在這兒,也得安葬在這兒。//十年深山堅守,養蜂人的艱辛誰人懂?//

2010年,當時才三十出頭的張叔開始了野蜂養殖項目,很多人勸張叔還年輕,可以外出打工,比在家養土蜂強多了。張叔說,不是沒有動搖過,但這裡是生養自己的家鄉,大家都拋棄了,但自己不可以,自己走了,這個村還有啥希望呢?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正在巡視土蜂的張叔

2017年,村委會聯合張叔開始做野生蜂蜜推廣,主要通過微信朋友圈及親朋好友的推薦。網友訂貨後,張叔騎1個小時摩托到鎮上去發快遞,雖然銷量不是很理想,但野生蜂蜜終於走出了這座大山,張叔的堅持沒有白費。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2018年成立“桐橋畈張氏野生蜂蜜合作社”

目的是扶貧

全村33戶人家,包括17戶貧困戶

在張叔和村委會帶領下開始養殖中華野生蜂

全村人有了微薄但穩定的收入來源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擺脫貧困戶,變身蜂農的老漢,高興的展示自己的“收成”

十年深山苦守,不忘初心建家鄉

張叔的努力使家鄉的經濟有了起色

//徒手抓蜂王,依山發展規模化土蜂養殖業//

這些在我們看來是風景的成片的大山,對於他們,是生存的根基。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靠山吃山”這句俗語形容這裡的村民再合適不過,智慧的村民依靠大山裡土蜂密集、環境宜人的優勢,發展起無須過多勞動力的第三產業--規模化土蜂養殖業。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聚集在樹杈上的野蜂群,是這片山裡常見的風景

規模化養殖的前期需要冒險,都知道蜂群是以蜂王為中心發展起來。每個蜂箱就是一個單獨的蜂群,每個蜂群都必須有一隻蜂王。而蜂王必須由人工抓取,但抓取蜂王可是要了它們的生存命根。所以抓取過程中被蟄受傷也在所難免。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怕影響視線,頭部卻並未有過多防禦,抓取蜂王的過程中經常會被野蜂蟄

"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看完心酸!

隨州網小云朵

這裡位於桐柏山北麓、淮河發源地南岸

從隨州市區驅車加徒步

要經過3個多小時,80多公里

才能到達這片原始山區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航拍照

全村現在僅剩

三十餘戶常駐人口

其中17戶為貧困戶

苦苦守在這片深山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這裡就是桐橋畈村

而今天《尋覓》欄目就要帶你

走進這片遠在隨州邊緣的深山

帶你瞭解這片山裡感人的故事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路途很長,荒無人煙,他們一住就是一輩子//

我們從市區出發

開車1個半小時才下高速

然後又經歷1個多小時山路的顛簸

才終於到達了中轉站

淮河鎮桐橋畈(fan)村民委員會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終於見到了3位村民

和接待我們的張叔

剛坐下不久,張叔就講起了

村裡的陳年往事

//貧窮曾是這個村揭不掉的標籤//

這片山位置偏遠,這裡的路是村民自發修建的窄小的土路。深山裡的貧窮是山外的人想象不到的。難忍貧窮的青壯年,全都出去打工謀生或進城定居。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已經廢棄的房子前長滿了野草

全村現在僅剩三十餘戶常駐人口,其中17戶為貧困戶。問他們為什麼不進城去享受更好的現代生活?樸實的老人們說,在這片山裡住了幾十年咯,不想挪窩也挪不動了,生在這兒,也得安葬在這兒。//十年深山堅守,養蜂人的艱辛誰人懂?//

2010年,當時才三十出頭的張叔開始了野蜂養殖項目,很多人勸張叔還年輕,可以外出打工,比在家養土蜂強多了。張叔說,不是沒有動搖過,但這裡是生養自己的家鄉,大家都拋棄了,但自己不可以,自己走了,這個村還有啥希望呢?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正在巡視土蜂的張叔

2017年,村委會聯合張叔開始做野生蜂蜜推廣,主要通過微信朋友圈及親朋好友的推薦。網友訂貨後,張叔騎1個小時摩托到鎮上去發快遞,雖然銷量不是很理想,但野生蜂蜜終於走出了這座大山,張叔的堅持沒有白費。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2018年成立“桐橋畈張氏野生蜂蜜合作社”

目的是扶貧

全村33戶人家,包括17戶貧困戶

在張叔和村委會帶領下開始養殖中華野生蜂

全村人有了微薄但穩定的收入來源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擺脫貧困戶,變身蜂農的老漢,高興的展示自己的“收成”

十年深山苦守,不忘初心建家鄉

張叔的努力使家鄉的經濟有了起色

//徒手抓蜂王,依山發展規模化土蜂養殖業//

這些在我們看來是風景的成片的大山,對於他們,是生存的根基。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靠山吃山”這句俗語形容這裡的村民再合適不過,智慧的村民依靠大山裡土蜂密集、環境宜人的優勢,發展起無須過多勞動力的第三產業--規模化土蜂養殖業。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聚集在樹杈上的野蜂群,是這片山裡常見的風景

規模化養殖的前期需要冒險,都知道蜂群是以蜂王為中心發展起來。每個蜂箱就是一個單獨的蜂群,每個蜂群都必須有一隻蜂王。而蜂王必須由人工抓取,但抓取蜂王可是要了它們的生存命根。所以抓取過程中被蟄受傷也在所難免。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怕影響視線,頭部卻並未有過多防禦,抓取蜂王的過程中經常會被野蜂蟄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智慧的蜂農將野蜂就近養在山石間,使土蜂更好成活

"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看完心酸!

隨州網小云朵

這裡位於桐柏山北麓、淮河發源地南岸

從隨州市區驅車加徒步

要經過3個多小時,80多公里

才能到達這片原始山區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航拍照

全村現在僅剩

三十餘戶常駐人口

其中17戶為貧困戶

苦苦守在這片深山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這裡就是桐橋畈村

而今天《尋覓》欄目就要帶你

走進這片遠在隨州邊緣的深山

帶你瞭解這片山裡感人的故事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路途很長,荒無人煙,他們一住就是一輩子//

我們從市區出發

開車1個半小時才下高速

然後又經歷1個多小時山路的顛簸

才終於到達了中轉站

淮河鎮桐橋畈(fan)村民委員會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終於見到了3位村民

和接待我們的張叔

剛坐下不久,張叔就講起了

村裡的陳年往事

//貧窮曾是這個村揭不掉的標籤//

這片山位置偏遠,這裡的路是村民自發修建的窄小的土路。深山裡的貧窮是山外的人想象不到的。難忍貧窮的青壯年,全都出去打工謀生或進城定居。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已經廢棄的房子前長滿了野草

全村現在僅剩三十餘戶常駐人口,其中17戶為貧困戶。問他們為什麼不進城去享受更好的現代生活?樸實的老人們說,在這片山裡住了幾十年咯,不想挪窩也挪不動了,生在這兒,也得安葬在這兒。//十年深山堅守,養蜂人的艱辛誰人懂?//

2010年,當時才三十出頭的張叔開始了野蜂養殖項目,很多人勸張叔還年輕,可以外出打工,比在家養土蜂強多了。張叔說,不是沒有動搖過,但這裡是生養自己的家鄉,大家都拋棄了,但自己不可以,自己走了,這個村還有啥希望呢?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正在巡視土蜂的張叔

2017年,村委會聯合張叔開始做野生蜂蜜推廣,主要通過微信朋友圈及親朋好友的推薦。網友訂貨後,張叔騎1個小時摩托到鎮上去發快遞,雖然銷量不是很理想,但野生蜂蜜終於走出了這座大山,張叔的堅持沒有白費。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2018年成立“桐橋畈張氏野生蜂蜜合作社”

目的是扶貧

全村33戶人家,包括17戶貧困戶

在張叔和村委會帶領下開始養殖中華野生蜂

全村人有了微薄但穩定的收入來源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擺脫貧困戶,變身蜂農的老漢,高興的展示自己的“收成”

十年深山苦守,不忘初心建家鄉

張叔的努力使家鄉的經濟有了起色

//徒手抓蜂王,依山發展規模化土蜂養殖業//

這些在我們看來是風景的成片的大山,對於他們,是生存的根基。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靠山吃山”這句俗語形容這裡的村民再合適不過,智慧的村民依靠大山裡土蜂密集、環境宜人的優勢,發展起無須過多勞動力的第三產業--規模化土蜂養殖業。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聚集在樹杈上的野蜂群,是這片山裡常見的風景

規模化養殖的前期需要冒險,都知道蜂群是以蜂王為中心發展起來。每個蜂箱就是一個單獨的蜂群,每個蜂群都必須有一隻蜂王。而蜂王必須由人工抓取,但抓取蜂王可是要了它們的生存命根。所以抓取過程中被蟄受傷也在所難免。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怕影響視線,頭部卻並未有過多防禦,抓取蜂王的過程中經常會被野蜂蟄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智慧的蜂農將野蜂就近養在山石間,使土蜂更好成活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土蜂懼熱,村民會依著小土坡,將蜂巢半埋入土裡,模擬野蜂在地底建蜂巢的陰涼避風擋雨環境,使土蜂更快的適應這個新的環境。

▲這座深山裡目前有1000多個蜂箱,這也意味著1000多個蜂群。更意味著村民要冒著被蟄、被山石劃傷的風險,進入深山尋找抓取千餘隻蜂王,這其中的艱辛小編想著就覺得心酸。//帶你探尋養蜂人真實的生活!//

在張叔的帶領下,我們探尋了幾處土蜂較聚集的地方,因為今年的持續高溫,土蜂的壽命受到了威脅,很多蜂箱都已經蜂去箱空了!

"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看完心酸!

隨州網小云朵

這裡位於桐柏山北麓、淮河發源地南岸

從隨州市區驅車加徒步

要經過3個多小時,80多公里

才能到達這片原始山區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航拍照

全村現在僅剩

三十餘戶常駐人口

其中17戶為貧困戶

苦苦守在這片深山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這裡就是桐橋畈村

而今天《尋覓》欄目就要帶你

走進這片遠在隨州邊緣的深山

帶你瞭解這片山裡感人的故事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路途很長,荒無人煙,他們一住就是一輩子//

我們從市區出發

開車1個半小時才下高速

然後又經歷1個多小時山路的顛簸

才終於到達了中轉站

淮河鎮桐橋畈(fan)村民委員會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終於見到了3位村民

和接待我們的張叔

剛坐下不久,張叔就講起了

村裡的陳年往事

//貧窮曾是這個村揭不掉的標籤//

這片山位置偏遠,這裡的路是村民自發修建的窄小的土路。深山裡的貧窮是山外的人想象不到的。難忍貧窮的青壯年,全都出去打工謀生或進城定居。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已經廢棄的房子前長滿了野草

全村現在僅剩三十餘戶常駐人口,其中17戶為貧困戶。問他們為什麼不進城去享受更好的現代生活?樸實的老人們說,在這片山裡住了幾十年咯,不想挪窩也挪不動了,生在這兒,也得安葬在這兒。//十年深山堅守,養蜂人的艱辛誰人懂?//

2010年,當時才三十出頭的張叔開始了野蜂養殖項目,很多人勸張叔還年輕,可以外出打工,比在家養土蜂強多了。張叔說,不是沒有動搖過,但這裡是生養自己的家鄉,大家都拋棄了,但自己不可以,自己走了,這個村還有啥希望呢?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正在巡視土蜂的張叔

2017年,村委會聯合張叔開始做野生蜂蜜推廣,主要通過微信朋友圈及親朋好友的推薦。網友訂貨後,張叔騎1個小時摩托到鎮上去發快遞,雖然銷量不是很理想,但野生蜂蜜終於走出了這座大山,張叔的堅持沒有白費。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2018年成立“桐橋畈張氏野生蜂蜜合作社”

目的是扶貧

全村33戶人家,包括17戶貧困戶

在張叔和村委會帶領下開始養殖中華野生蜂

全村人有了微薄但穩定的收入來源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擺脫貧困戶,變身蜂農的老漢,高興的展示自己的“收成”

十年深山苦守,不忘初心建家鄉

張叔的努力使家鄉的經濟有了起色

//徒手抓蜂王,依山發展規模化土蜂養殖業//

這些在我們看來是風景的成片的大山,對於他們,是生存的根基。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靠山吃山”這句俗語形容這裡的村民再合適不過,智慧的村民依靠大山裡土蜂密集、環境宜人的優勢,發展起無須過多勞動力的第三產業--規模化土蜂養殖業。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聚集在樹杈上的野蜂群,是這片山裡常見的風景

規模化養殖的前期需要冒險,都知道蜂群是以蜂王為中心發展起來。每個蜂箱就是一個單獨的蜂群,每個蜂群都必須有一隻蜂王。而蜂王必須由人工抓取,但抓取蜂王可是要了它們的生存命根。所以抓取過程中被蟄受傷也在所難免。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怕影響視線,頭部卻並未有過多防禦,抓取蜂王的過程中經常會被野蜂蟄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智慧的蜂農將野蜂就近養在山石間,使土蜂更好成活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土蜂懼熱,村民會依著小土坡,將蜂巢半埋入土裡,模擬野蜂在地底建蜂巢的陰涼避風擋雨環境,使土蜂更快的適應這個新的環境。

▲這座深山裡目前有1000多個蜂箱,這也意味著1000多個蜂群。更意味著村民要冒著被蟄、被山石劃傷的風險,進入深山尋找抓取千餘隻蜂王,這其中的艱辛小編想著就覺得心酸。//帶你探尋養蜂人真實的生活!//

在張叔的帶領下,我們探尋了幾處土蜂較聚集的地方,因為今年的持續高溫,土蜂的壽命受到了威脅,很多蜂箱都已經蜂去箱空了!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攝影師大熊正在近距離拍攝這群土蜂

"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看完心酸!

隨州網小云朵

這裡位於桐柏山北麓、淮河發源地南岸

從隨州市區驅車加徒步

要經過3個多小時,80多公里

才能到達這片原始山區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航拍照

全村現在僅剩

三十餘戶常駐人口

其中17戶為貧困戶

苦苦守在這片深山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這裡就是桐橋畈村

而今天《尋覓》欄目就要帶你

走進這片遠在隨州邊緣的深山

帶你瞭解這片山裡感人的故事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路途很長,荒無人煙,他們一住就是一輩子//

我們從市區出發

開車1個半小時才下高速

然後又經歷1個多小時山路的顛簸

才終於到達了中轉站

淮河鎮桐橋畈(fan)村民委員會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終於見到了3位村民

和接待我們的張叔

剛坐下不久,張叔就講起了

村裡的陳年往事

//貧窮曾是這個村揭不掉的標籤//

這片山位置偏遠,這裡的路是村民自發修建的窄小的土路。深山裡的貧窮是山外的人想象不到的。難忍貧窮的青壯年,全都出去打工謀生或進城定居。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已經廢棄的房子前長滿了野草

全村現在僅剩三十餘戶常駐人口,其中17戶為貧困戶。問他們為什麼不進城去享受更好的現代生活?樸實的老人們說,在這片山裡住了幾十年咯,不想挪窩也挪不動了,生在這兒,也得安葬在這兒。//十年深山堅守,養蜂人的艱辛誰人懂?//

2010年,當時才三十出頭的張叔開始了野蜂養殖項目,很多人勸張叔還年輕,可以外出打工,比在家養土蜂強多了。張叔說,不是沒有動搖過,但這裡是生養自己的家鄉,大家都拋棄了,但自己不可以,自己走了,這個村還有啥希望呢?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正在巡視土蜂的張叔

2017年,村委會聯合張叔開始做野生蜂蜜推廣,主要通過微信朋友圈及親朋好友的推薦。網友訂貨後,張叔騎1個小時摩托到鎮上去發快遞,雖然銷量不是很理想,但野生蜂蜜終於走出了這座大山,張叔的堅持沒有白費。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2018年成立“桐橋畈張氏野生蜂蜜合作社”

目的是扶貧

全村33戶人家,包括17戶貧困戶

在張叔和村委會帶領下開始養殖中華野生蜂

全村人有了微薄但穩定的收入來源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擺脫貧困戶,變身蜂農的老漢,高興的展示自己的“收成”

十年深山苦守,不忘初心建家鄉

張叔的努力使家鄉的經濟有了起色

//徒手抓蜂王,依山發展規模化土蜂養殖業//

這些在我們看來是風景的成片的大山,對於他們,是生存的根基。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靠山吃山”這句俗語形容這裡的村民再合適不過,智慧的村民依靠大山裡土蜂密集、環境宜人的優勢,發展起無須過多勞動力的第三產業--規模化土蜂養殖業。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聚集在樹杈上的野蜂群,是這片山裡常見的風景

規模化養殖的前期需要冒險,都知道蜂群是以蜂王為中心發展起來。每個蜂箱就是一個單獨的蜂群,每個蜂群都必須有一隻蜂王。而蜂王必須由人工抓取,但抓取蜂王可是要了它們的生存命根。所以抓取過程中被蟄受傷也在所難免。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怕影響視線,頭部卻並未有過多防禦,抓取蜂王的過程中經常會被野蜂蟄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智慧的蜂農將野蜂就近養在山石間,使土蜂更好成活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土蜂懼熱,村民會依著小土坡,將蜂巢半埋入土裡,模擬野蜂在地底建蜂巢的陰涼避風擋雨環境,使土蜂更快的適應這個新的環境。

▲這座深山裡目前有1000多個蜂箱,這也意味著1000多個蜂群。更意味著村民要冒著被蟄、被山石劃傷的風險,進入深山尋找抓取千餘隻蜂王,這其中的艱辛小編想著就覺得心酸。//帶你探尋養蜂人真實的生活!//

在張叔的帶領下,我們探尋了幾處土蜂較聚集的地方,因為今年的持續高溫,土蜂的壽命受到了威脅,很多蜂箱都已經蜂去箱空了!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攝影師大熊正在近距離拍攝這群土蜂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因為蜂農習慣了跟這群土蜂打交道,蜂農並未意識到防護服對於鮮少見到成群野蜜蜂的小編來說,大熊為了拍到最真實最原始的照片,只能冒著被土蜂蟄的風險,替大熊默默祈禱1分鐘。

"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看完心酸!

隨州網小云朵

這裡位於桐柏山北麓、淮河發源地南岸

從隨州市區驅車加徒步

要經過3個多小時,80多公里

才能到達這片原始山區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航拍照

全村現在僅剩

三十餘戶常駐人口

其中17戶為貧困戶

苦苦守在這片深山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這裡就是桐橋畈村

而今天《尋覓》欄目就要帶你

走進這片遠在隨州邊緣的深山

帶你瞭解這片山裡感人的故事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路途很長,荒無人煙,他們一住就是一輩子//

我們從市區出發

開車1個半小時才下高速

然後又經歷1個多小時山路的顛簸

才終於到達了中轉站

淮河鎮桐橋畈(fan)村民委員會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終於見到了3位村民

和接待我們的張叔

剛坐下不久,張叔就講起了

村裡的陳年往事

//貧窮曾是這個村揭不掉的標籤//

這片山位置偏遠,這裡的路是村民自發修建的窄小的土路。深山裡的貧窮是山外的人想象不到的。難忍貧窮的青壯年,全都出去打工謀生或進城定居。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已經廢棄的房子前長滿了野草

全村現在僅剩三十餘戶常駐人口,其中17戶為貧困戶。問他們為什麼不進城去享受更好的現代生活?樸實的老人們說,在這片山裡住了幾十年咯,不想挪窩也挪不動了,生在這兒,也得安葬在這兒。//十年深山堅守,養蜂人的艱辛誰人懂?//

2010年,當時才三十出頭的張叔開始了野蜂養殖項目,很多人勸張叔還年輕,可以外出打工,比在家養土蜂強多了。張叔說,不是沒有動搖過,但這裡是生養自己的家鄉,大家都拋棄了,但自己不可以,自己走了,這個村還有啥希望呢?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正在巡視土蜂的張叔

2017年,村委會聯合張叔開始做野生蜂蜜推廣,主要通過微信朋友圈及親朋好友的推薦。網友訂貨後,張叔騎1個小時摩托到鎮上去發快遞,雖然銷量不是很理想,但野生蜂蜜終於走出了這座大山,張叔的堅持沒有白費。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2018年成立“桐橋畈張氏野生蜂蜜合作社”

目的是扶貧

全村33戶人家,包括17戶貧困戶

在張叔和村委會帶領下開始養殖中華野生蜂

全村人有了微薄但穩定的收入來源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擺脫貧困戶,變身蜂農的老漢,高興的展示自己的“收成”

十年深山苦守,不忘初心建家鄉

張叔的努力使家鄉的經濟有了起色

//徒手抓蜂王,依山發展規模化土蜂養殖業//

這些在我們看來是風景的成片的大山,對於他們,是生存的根基。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靠山吃山”這句俗語形容這裡的村民再合適不過,智慧的村民依靠大山裡土蜂密集、環境宜人的優勢,發展起無須過多勞動力的第三產業--規模化土蜂養殖業。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聚集在樹杈上的野蜂群,是這片山裡常見的風景

規模化養殖的前期需要冒險,都知道蜂群是以蜂王為中心發展起來。每個蜂箱就是一個單獨的蜂群,每個蜂群都必須有一隻蜂王。而蜂王必須由人工抓取,但抓取蜂王可是要了它們的生存命根。所以抓取過程中被蟄受傷也在所難免。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怕影響視線,頭部卻並未有過多防禦,抓取蜂王的過程中經常會被野蜂蟄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智慧的蜂農將野蜂就近養在山石間,使土蜂更好成活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土蜂懼熱,村民會依著小土坡,將蜂巢半埋入土裡,模擬野蜂在地底建蜂巢的陰涼避風擋雨環境,使土蜂更快的適應這個新的環境。

▲這座深山裡目前有1000多個蜂箱,這也意味著1000多個蜂群。更意味著村民要冒著被蟄、被山石劃傷的風險,進入深山尋找抓取千餘隻蜂王,這其中的艱辛小編想著就覺得心酸。//帶你探尋養蜂人真實的生活!//

在張叔的帶領下,我們探尋了幾處土蜂較聚集的地方,因為今年的持續高溫,土蜂的壽命受到了威脅,很多蜂箱都已經蜂去箱空了!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攝影師大熊正在近距離拍攝這群土蜂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因為蜂農習慣了跟這群土蜂打交道,蜂農並未意識到防護服對於鮮少見到成群野蜜蜂的小編來說,大熊為了拍到最真實最原始的照片,只能冒著被土蜂蟄的風險,替大熊默默祈禱1分鐘。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以下照片、視頻均出自大熊的鏡頭

"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看完心酸!

隨州網小云朵

這裡位於桐柏山北麓、淮河發源地南岸

從隨州市區驅車加徒步

要經過3個多小時,80多公里

才能到達這片原始山區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航拍照

全村現在僅剩

三十餘戶常駐人口

其中17戶為貧困戶

苦苦守在這片深山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這裡就是桐橋畈村

而今天《尋覓》欄目就要帶你

走進這片遠在隨州邊緣的深山

帶你瞭解這片山裡感人的故事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路途很長,荒無人煙,他們一住就是一輩子//

我們從市區出發

開車1個半小時才下高速

然後又經歷1個多小時山路的顛簸

才終於到達了中轉站

淮河鎮桐橋畈(fan)村民委員會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終於見到了3位村民

和接待我們的張叔

剛坐下不久,張叔就講起了

村裡的陳年往事

//貧窮曾是這個村揭不掉的標籤//

這片山位置偏遠,這裡的路是村民自發修建的窄小的土路。深山裡的貧窮是山外的人想象不到的。難忍貧窮的青壯年,全都出去打工謀生或進城定居。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已經廢棄的房子前長滿了野草

全村現在僅剩三十餘戶常駐人口,其中17戶為貧困戶。問他們為什麼不進城去享受更好的現代生活?樸實的老人們說,在這片山裡住了幾十年咯,不想挪窩也挪不動了,生在這兒,也得安葬在這兒。//十年深山堅守,養蜂人的艱辛誰人懂?//

2010年,當時才三十出頭的張叔開始了野蜂養殖項目,很多人勸張叔還年輕,可以外出打工,比在家養土蜂強多了。張叔說,不是沒有動搖過,但這裡是生養自己的家鄉,大家都拋棄了,但自己不可以,自己走了,這個村還有啥希望呢?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正在巡視土蜂的張叔

2017年,村委會聯合張叔開始做野生蜂蜜推廣,主要通過微信朋友圈及親朋好友的推薦。網友訂貨後,張叔騎1個小時摩托到鎮上去發快遞,雖然銷量不是很理想,但野生蜂蜜終於走出了這座大山,張叔的堅持沒有白費。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2018年成立“桐橋畈張氏野生蜂蜜合作社”

目的是扶貧

全村33戶人家,包括17戶貧困戶

在張叔和村委會帶領下開始養殖中華野生蜂

全村人有了微薄但穩定的收入來源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擺脫貧困戶,變身蜂農的老漢,高興的展示自己的“收成”

十年深山苦守,不忘初心建家鄉

張叔的努力使家鄉的經濟有了起色

//徒手抓蜂王,依山發展規模化土蜂養殖業//

這些在我們看來是風景的成片的大山,對於他們,是生存的根基。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靠山吃山”這句俗語形容這裡的村民再合適不過,智慧的村民依靠大山裡土蜂密集、環境宜人的優勢,發展起無須過多勞動力的第三產業--規模化土蜂養殖業。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聚集在樹杈上的野蜂群,是這片山裡常見的風景

規模化養殖的前期需要冒險,都知道蜂群是以蜂王為中心發展起來。每個蜂箱就是一個單獨的蜂群,每個蜂群都必須有一隻蜂王。而蜂王必須由人工抓取,但抓取蜂王可是要了它們的生存命根。所以抓取過程中被蟄受傷也在所難免。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怕影響視線,頭部卻並未有過多防禦,抓取蜂王的過程中經常會被野蜂蟄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智慧的蜂農將野蜂就近養在山石間,使土蜂更好成活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土蜂懼熱,村民會依著小土坡,將蜂巢半埋入土裡,模擬野蜂在地底建蜂巢的陰涼避風擋雨環境,使土蜂更快的適應這個新的環境。

▲這座深山裡目前有1000多個蜂箱,這也意味著1000多個蜂群。更意味著村民要冒著被蟄、被山石劃傷的風險,進入深山尋找抓取千餘隻蜂王,這其中的艱辛小編想著就覺得心酸。//帶你探尋養蜂人真實的生活!//

在張叔的帶領下,我們探尋了幾處土蜂較聚集的地方,因為今年的持續高溫,土蜂的壽命受到了威脅,很多蜂箱都已經蜂去箱空了!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攝影師大熊正在近距離拍攝這群土蜂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因為蜂農習慣了跟這群土蜂打交道,蜂農並未意識到防護服對於鮮少見到成群野蜜蜂的小編來說,大熊為了拍到最真實最原始的照片,只能冒著被土蜂蟄的風險,替大熊默默祈禱1分鐘。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以下照片、視頻均出自大熊的鏡頭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張叔為我們打開了一個蜂箱,密集恐懼症都要犯了

"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看完心酸!

隨州網小云朵

這裡位於桐柏山北麓、淮河發源地南岸

從隨州市區驅車加徒步

要經過3個多小時,80多公里

才能到達這片原始山區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航拍照

全村現在僅剩

三十餘戶常駐人口

其中17戶為貧困戶

苦苦守在這片深山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這裡就是桐橋畈村

而今天《尋覓》欄目就要帶你

走進這片遠在隨州邊緣的深山

帶你瞭解這片山裡感人的故事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路途很長,荒無人煙,他們一住就是一輩子//

我們從市區出發

開車1個半小時才下高速

然後又經歷1個多小時山路的顛簸

才終於到達了中轉站

淮河鎮桐橋畈(fan)村民委員會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終於見到了3位村民

和接待我們的張叔

剛坐下不久,張叔就講起了

村裡的陳年往事

//貧窮曾是這個村揭不掉的標籤//

這片山位置偏遠,這裡的路是村民自發修建的窄小的土路。深山裡的貧窮是山外的人想象不到的。難忍貧窮的青壯年,全都出去打工謀生或進城定居。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已經廢棄的房子前長滿了野草

全村現在僅剩三十餘戶常駐人口,其中17戶為貧困戶。問他們為什麼不進城去享受更好的現代生活?樸實的老人們說,在這片山裡住了幾十年咯,不想挪窩也挪不動了,生在這兒,也得安葬在這兒。//十年深山堅守,養蜂人的艱辛誰人懂?//

2010年,當時才三十出頭的張叔開始了野蜂養殖項目,很多人勸張叔還年輕,可以外出打工,比在家養土蜂強多了。張叔說,不是沒有動搖過,但這裡是生養自己的家鄉,大家都拋棄了,但自己不可以,自己走了,這個村還有啥希望呢?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正在巡視土蜂的張叔

2017年,村委會聯合張叔開始做野生蜂蜜推廣,主要通過微信朋友圈及親朋好友的推薦。網友訂貨後,張叔騎1個小時摩托到鎮上去發快遞,雖然銷量不是很理想,但野生蜂蜜終於走出了這座大山,張叔的堅持沒有白費。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2018年成立“桐橋畈張氏野生蜂蜜合作社”

目的是扶貧

全村33戶人家,包括17戶貧困戶

在張叔和村委會帶領下開始養殖中華野生蜂

全村人有了微薄但穩定的收入來源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擺脫貧困戶,變身蜂農的老漢,高興的展示自己的“收成”

十年深山苦守,不忘初心建家鄉

張叔的努力使家鄉的經濟有了起色

//徒手抓蜂王,依山發展規模化土蜂養殖業//

這些在我們看來是風景的成片的大山,對於他們,是生存的根基。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靠山吃山”這句俗語形容這裡的村民再合適不過,智慧的村民依靠大山裡土蜂密集、環境宜人的優勢,發展起無須過多勞動力的第三產業--規模化土蜂養殖業。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聚集在樹杈上的野蜂群,是這片山裡常見的風景

規模化養殖的前期需要冒險,都知道蜂群是以蜂王為中心發展起來。每個蜂箱就是一個單獨的蜂群,每個蜂群都必須有一隻蜂王。而蜂王必須由人工抓取,但抓取蜂王可是要了它們的生存命根。所以抓取過程中被蟄受傷也在所難免。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怕影響視線,頭部卻並未有過多防禦,抓取蜂王的過程中經常會被野蜂蟄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智慧的蜂農將野蜂就近養在山石間,使土蜂更好成活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土蜂懼熱,村民會依著小土坡,將蜂巢半埋入土裡,模擬野蜂在地底建蜂巢的陰涼避風擋雨環境,使土蜂更快的適應這個新的環境。

▲這座深山裡目前有1000多個蜂箱,這也意味著1000多個蜂群。更意味著村民要冒著被蟄、被山石劃傷的風險,進入深山尋找抓取千餘隻蜂王,這其中的艱辛小編想著就覺得心酸。//帶你探尋養蜂人真實的生活!//

在張叔的帶領下,我們探尋了幾處土蜂較聚集的地方,因為今年的持續高溫,土蜂的壽命受到了威脅,很多蜂箱都已經蜂去箱空了!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攝影師大熊正在近距離拍攝這群土蜂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因為蜂農習慣了跟這群土蜂打交道,蜂農並未意識到防護服對於鮮少見到成群野蜜蜂的小編來說,大熊為了拍到最真實最原始的照片,只能冒著被土蜂蟄的風險,替大熊默默祈禱1分鐘。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以下照片、視頻均出自大熊的鏡頭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張叔為我們打開了一個蜂箱,密集恐懼症都要犯了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新組建的土蜂群剛開始建造它們的“蜂箱王國”

"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看完心酸!

隨州網小云朵

這裡位於桐柏山北麓、淮河發源地南岸

從隨州市區驅車加徒步

要經過3個多小時,80多公里

才能到達這片原始山區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航拍照

全村現在僅剩

三十餘戶常駐人口

其中17戶為貧困戶

苦苦守在這片深山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這裡就是桐橋畈村

而今天《尋覓》欄目就要帶你

走進這片遠在隨州邊緣的深山

帶你瞭解這片山裡感人的故事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路途很長,荒無人煙,他們一住就是一輩子//

我們從市區出發

開車1個半小時才下高速

然後又經歷1個多小時山路的顛簸

才終於到達了中轉站

淮河鎮桐橋畈(fan)村民委員會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終於見到了3位村民

和接待我們的張叔

剛坐下不久,張叔就講起了

村裡的陳年往事

//貧窮曾是這個村揭不掉的標籤//

這片山位置偏遠,這裡的路是村民自發修建的窄小的土路。深山裡的貧窮是山外的人想象不到的。難忍貧窮的青壯年,全都出去打工謀生或進城定居。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已經廢棄的房子前長滿了野草

全村現在僅剩三十餘戶常駐人口,其中17戶為貧困戶。問他們為什麼不進城去享受更好的現代生活?樸實的老人們說,在這片山裡住了幾十年咯,不想挪窩也挪不動了,生在這兒,也得安葬在這兒。//十年深山堅守,養蜂人的艱辛誰人懂?//

2010年,當時才三十出頭的張叔開始了野蜂養殖項目,很多人勸張叔還年輕,可以外出打工,比在家養土蜂強多了。張叔說,不是沒有動搖過,但這裡是生養自己的家鄉,大家都拋棄了,但自己不可以,自己走了,這個村還有啥希望呢?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正在巡視土蜂的張叔

2017年,村委會聯合張叔開始做野生蜂蜜推廣,主要通過微信朋友圈及親朋好友的推薦。網友訂貨後,張叔騎1個小時摩托到鎮上去發快遞,雖然銷量不是很理想,但野生蜂蜜終於走出了這座大山,張叔的堅持沒有白費。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2018年成立“桐橋畈張氏野生蜂蜜合作社”

目的是扶貧

全村33戶人家,包括17戶貧困戶

在張叔和村委會帶領下開始養殖中華野生蜂

全村人有了微薄但穩定的收入來源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擺脫貧困戶,變身蜂農的老漢,高興的展示自己的“收成”

十年深山苦守,不忘初心建家鄉

張叔的努力使家鄉的經濟有了起色

//徒手抓蜂王,依山發展規模化土蜂養殖業//

這些在我們看來是風景的成片的大山,對於他們,是生存的根基。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靠山吃山”這句俗語形容這裡的村民再合適不過,智慧的村民依靠大山裡土蜂密集、環境宜人的優勢,發展起無須過多勞動力的第三產業--規模化土蜂養殖業。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聚集在樹杈上的野蜂群,是這片山裡常見的風景

規模化養殖的前期需要冒險,都知道蜂群是以蜂王為中心發展起來。每個蜂箱就是一個單獨的蜂群,每個蜂群都必須有一隻蜂王。而蜂王必須由人工抓取,但抓取蜂王可是要了它們的生存命根。所以抓取過程中被蟄受傷也在所難免。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怕影響視線,頭部卻並未有過多防禦,抓取蜂王的過程中經常會被野蜂蟄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智慧的蜂農將野蜂就近養在山石間,使土蜂更好成活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土蜂懼熱,村民會依著小土坡,將蜂巢半埋入土裡,模擬野蜂在地底建蜂巢的陰涼避風擋雨環境,使土蜂更快的適應這個新的環境。

▲這座深山裡目前有1000多個蜂箱,這也意味著1000多個蜂群。更意味著村民要冒著被蟄、被山石劃傷的風險,進入深山尋找抓取千餘隻蜂王,這其中的艱辛小編想著就覺得心酸。//帶你探尋養蜂人真實的生活!//

在張叔的帶領下,我們探尋了幾處土蜂較聚集的地方,因為今年的持續高溫,土蜂的壽命受到了威脅,很多蜂箱都已經蜂去箱空了!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攝影師大熊正在近距離拍攝這群土蜂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因為蜂農習慣了跟這群土蜂打交道,蜂農並未意識到防護服對於鮮少見到成群野蜜蜂的小編來說,大熊為了拍到最真實最原始的照片,只能冒著被土蜂蟄的風險,替大熊默默祈禱1分鐘。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以下照片、視頻均出自大熊的鏡頭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張叔為我們打開了一個蜂箱,密集恐懼症都要犯了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新組建的土蜂群剛開始建造它們的“蜂箱王國”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這是一支成熟的土蜂家族,蜂巢裡的蜜已經快要注滿

"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看完心酸!

隨州網小云朵

這裡位於桐柏山北麓、淮河發源地南岸

從隨州市區驅車加徒步

要經過3個多小時,80多公里

才能到達這片原始山區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航拍照

全村現在僅剩

三十餘戶常駐人口

其中17戶為貧困戶

苦苦守在這片深山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這裡就是桐橋畈村

而今天《尋覓》欄目就要帶你

走進這片遠在隨州邊緣的深山

帶你瞭解這片山裡感人的故事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路途很長,荒無人煙,他們一住就是一輩子//

我們從市區出發

開車1個半小時才下高速

然後又經歷1個多小時山路的顛簸

才終於到達了中轉站

淮河鎮桐橋畈(fan)村民委員會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終於見到了3位村民

和接待我們的張叔

剛坐下不久,張叔就講起了

村裡的陳年往事

//貧窮曾是這個村揭不掉的標籤//

這片山位置偏遠,這裡的路是村民自發修建的窄小的土路。深山裡的貧窮是山外的人想象不到的。難忍貧窮的青壯年,全都出去打工謀生或進城定居。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已經廢棄的房子前長滿了野草

全村現在僅剩三十餘戶常駐人口,其中17戶為貧困戶。問他們為什麼不進城去享受更好的現代生活?樸實的老人們說,在這片山裡住了幾十年咯,不想挪窩也挪不動了,生在這兒,也得安葬在這兒。//十年深山堅守,養蜂人的艱辛誰人懂?//

2010年,當時才三十出頭的張叔開始了野蜂養殖項目,很多人勸張叔還年輕,可以外出打工,比在家養土蜂強多了。張叔說,不是沒有動搖過,但這裡是生養自己的家鄉,大家都拋棄了,但自己不可以,自己走了,這個村還有啥希望呢?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正在巡視土蜂的張叔

2017年,村委會聯合張叔開始做野生蜂蜜推廣,主要通過微信朋友圈及親朋好友的推薦。網友訂貨後,張叔騎1個小時摩托到鎮上去發快遞,雖然銷量不是很理想,但野生蜂蜜終於走出了這座大山,張叔的堅持沒有白費。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2018年成立“桐橋畈張氏野生蜂蜜合作社”

目的是扶貧

全村33戶人家,包括17戶貧困戶

在張叔和村委會帶領下開始養殖中華野生蜂

全村人有了微薄但穩定的收入來源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擺脫貧困戶,變身蜂農的老漢,高興的展示自己的“收成”

十年深山苦守,不忘初心建家鄉

張叔的努力使家鄉的經濟有了起色

//徒手抓蜂王,依山發展規模化土蜂養殖業//

這些在我們看來是風景的成片的大山,對於他們,是生存的根基。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靠山吃山”這句俗語形容這裡的村民再合適不過,智慧的村民依靠大山裡土蜂密集、環境宜人的優勢,發展起無須過多勞動力的第三產業--規模化土蜂養殖業。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聚集在樹杈上的野蜂群,是這片山裡常見的風景

規模化養殖的前期需要冒險,都知道蜂群是以蜂王為中心發展起來。每個蜂箱就是一個單獨的蜂群,每個蜂群都必須有一隻蜂王。而蜂王必須由人工抓取,但抓取蜂王可是要了它們的生存命根。所以抓取過程中被蟄受傷也在所難免。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怕影響視線,頭部卻並未有過多防禦,抓取蜂王的過程中經常會被野蜂蟄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智慧的蜂農將野蜂就近養在山石間,使土蜂更好成活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土蜂懼熱,村民會依著小土坡,將蜂巢半埋入土裡,模擬野蜂在地底建蜂巢的陰涼避風擋雨環境,使土蜂更快的適應這個新的環境。

▲這座深山裡目前有1000多個蜂箱,這也意味著1000多個蜂群。更意味著村民要冒著被蟄、被山石劃傷的風險,進入深山尋找抓取千餘隻蜂王,這其中的艱辛小編想著就覺得心酸。//帶你探尋養蜂人真實的生活!//

在張叔的帶領下,我們探尋了幾處土蜂較聚集的地方,因為今年的持續高溫,土蜂的壽命受到了威脅,很多蜂箱都已經蜂去箱空了!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攝影師大熊正在近距離拍攝這群土蜂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因為蜂農習慣了跟這群土蜂打交道,蜂農並未意識到防護服對於鮮少見到成群野蜜蜂的小編來說,大熊為了拍到最真實最原始的照片,只能冒著被土蜂蟄的風險,替大熊默默祈禱1分鐘。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以下照片、視頻均出自大熊的鏡頭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張叔為我們打開了一個蜂箱,密集恐懼症都要犯了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新組建的土蜂群剛開始建造它們的“蜂箱王國”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這是一支成熟的土蜂家族,蜂巢裡的蜜已經快要注滿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張叔徒手撕下一大塊蜂巢,金黃色的蜂蜜肆無忌憚的流淌下來

一整塊蜂膠入口,先是甜膩,而後喉嚨感覺甜的發齁。懂蜂蜜的張叔告訴我們,因土蜂採百花,花種雜,生物鹼含量更多,所以會比普通蜂蜜更有辣喉感,不適宜直接食用!

山裡的土磚房大多廢棄,

卻意外的成為了野蜂的遊樂園

//年產不到20斤,一年只收一次成熟蜜!//

這片原始山區植物資源豐富,中華蜂在這裡採百花釀百花蜜,依循季節每年只出產一次蜂蜜,每個蜂箱最多產出20斤左右。遇到高溫乾旱、胡蜂襲擊等自然災害,土蜂壽命會由原來的三到四個月縮減至二到三個月,數量和產量均會銳減,部分蜂巢會出現超低產量的情況,這也是野生蜂蜜每年只收取一次的原因。

"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看完心酸!

隨州網小云朵

這裡位於桐柏山北麓、淮河發源地南岸

從隨州市區驅車加徒步

要經過3個多小時,80多公里

才能到達這片原始山區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航拍照

全村現在僅剩

三十餘戶常駐人口

其中17戶為貧困戶

苦苦守在這片深山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這裡就是桐橋畈村

而今天《尋覓》欄目就要帶你

走進這片遠在隨州邊緣的深山

帶你瞭解這片山裡感人的故事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路途很長,荒無人煙,他們一住就是一輩子//

我們從市區出發

開車1個半小時才下高速

然後又經歷1個多小時山路的顛簸

才終於到達了中轉站

淮河鎮桐橋畈(fan)村民委員會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終於見到了3位村民

和接待我們的張叔

剛坐下不久,張叔就講起了

村裡的陳年往事

//貧窮曾是這個村揭不掉的標籤//

這片山位置偏遠,這裡的路是村民自發修建的窄小的土路。深山裡的貧窮是山外的人想象不到的。難忍貧窮的青壯年,全都出去打工謀生或進城定居。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已經廢棄的房子前長滿了野草

全村現在僅剩三十餘戶常駐人口,其中17戶為貧困戶。問他們為什麼不進城去享受更好的現代生活?樸實的老人們說,在這片山裡住了幾十年咯,不想挪窩也挪不動了,生在這兒,也得安葬在這兒。//十年深山堅守,養蜂人的艱辛誰人懂?//

2010年,當時才三十出頭的張叔開始了野蜂養殖項目,很多人勸張叔還年輕,可以外出打工,比在家養土蜂強多了。張叔說,不是沒有動搖過,但這裡是生養自己的家鄉,大家都拋棄了,但自己不可以,自己走了,這個村還有啥希望呢?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正在巡視土蜂的張叔

2017年,村委會聯合張叔開始做野生蜂蜜推廣,主要通過微信朋友圈及親朋好友的推薦。網友訂貨後,張叔騎1個小時摩托到鎮上去發快遞,雖然銷量不是很理想,但野生蜂蜜終於走出了這座大山,張叔的堅持沒有白費。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2018年成立“桐橋畈張氏野生蜂蜜合作社”

目的是扶貧

全村33戶人家,包括17戶貧困戶

在張叔和村委會帶領下開始養殖中華野生蜂

全村人有了微薄但穩定的收入來源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擺脫貧困戶,變身蜂農的老漢,高興的展示自己的“收成”

十年深山苦守,不忘初心建家鄉

張叔的努力使家鄉的經濟有了起色

//徒手抓蜂王,依山發展規模化土蜂養殖業//

這些在我們看來是風景的成片的大山,對於他們,是生存的根基。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靠山吃山”這句俗語形容這裡的村民再合適不過,智慧的村民依靠大山裡土蜂密集、環境宜人的優勢,發展起無須過多勞動力的第三產業--規模化土蜂養殖業。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聚集在樹杈上的野蜂群,是這片山裡常見的風景

規模化養殖的前期需要冒險,都知道蜂群是以蜂王為中心發展起來。每個蜂箱就是一個單獨的蜂群,每個蜂群都必須有一隻蜂王。而蜂王必須由人工抓取,但抓取蜂王可是要了它們的生存命根。所以抓取過程中被蟄受傷也在所難免。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怕影響視線,頭部卻並未有過多防禦,抓取蜂王的過程中經常會被野蜂蟄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智慧的蜂農將野蜂就近養在山石間,使土蜂更好成活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土蜂懼熱,村民會依著小土坡,將蜂巢半埋入土裡,模擬野蜂在地底建蜂巢的陰涼避風擋雨環境,使土蜂更快的適應這個新的環境。

▲這座深山裡目前有1000多個蜂箱,這也意味著1000多個蜂群。更意味著村民要冒著被蟄、被山石劃傷的風險,進入深山尋找抓取千餘隻蜂王,這其中的艱辛小編想著就覺得心酸。//帶你探尋養蜂人真實的生活!//

在張叔的帶領下,我們探尋了幾處土蜂較聚集的地方,因為今年的持續高溫,土蜂的壽命受到了威脅,很多蜂箱都已經蜂去箱空了!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攝影師大熊正在近距離拍攝這群土蜂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因為蜂農習慣了跟這群土蜂打交道,蜂農並未意識到防護服對於鮮少見到成群野蜜蜂的小編來說,大熊為了拍到最真實最原始的照片,只能冒著被土蜂蟄的風險,替大熊默默祈禱1分鐘。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以下照片、視頻均出自大熊的鏡頭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張叔為我們打開了一個蜂箱,密集恐懼症都要犯了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新組建的土蜂群剛開始建造它們的“蜂箱王國”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這是一支成熟的土蜂家族,蜂巢裡的蜜已經快要注滿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張叔徒手撕下一大塊蜂巢,金黃色的蜂蜜肆無忌憚的流淌下來

一整塊蜂膠入口,先是甜膩,而後喉嚨感覺甜的發齁。懂蜂蜜的張叔告訴我們,因土蜂採百花,花種雜,生物鹼含量更多,所以會比普通蜂蜜更有辣喉感,不適宜直接食用!

山裡的土磚房大多廢棄,

卻意外的成為了野蜂的遊樂園

//年產不到20斤,一年只收一次成熟蜜!//

這片原始山區植物資源豐富,中華蜂在這裡採百花釀百花蜜,依循季節每年只出產一次蜂蜜,每個蜂箱最多產出20斤左右。遇到高溫乾旱、胡蜂襲擊等自然災害,土蜂壽命會由原來的三到四個月縮減至二到三個月,數量和產量均會銳減,部分蜂巢會出現超低產量的情況,這也是野生蜂蜜每年只收取一次的原因。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村民淳樸,養土蜂第一注重的就是把好質量關,拒絕以糖餵養、以藥消毒,按照露天放野放養,讓蜜蜂自由採食,飲露天水,採野百花。

"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看完心酸!

隨州網小云朵

這裡位於桐柏山北麓、淮河發源地南岸

從隨州市區驅車加徒步

要經過3個多小時,80多公里

才能到達這片原始山區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航拍照

全村現在僅剩

三十餘戶常駐人口

其中17戶為貧困戶

苦苦守在這片深山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這裡就是桐橋畈村

而今天《尋覓》欄目就要帶你

走進這片遠在隨州邊緣的深山

帶你瞭解這片山裡感人的故事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路途很長,荒無人煙,他們一住就是一輩子//

我們從市區出發

開車1個半小時才下高速

然後又經歷1個多小時山路的顛簸

才終於到達了中轉站

淮河鎮桐橋畈(fan)村民委員會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終於見到了3位村民

和接待我們的張叔

剛坐下不久,張叔就講起了

村裡的陳年往事

//貧窮曾是這個村揭不掉的標籤//

這片山位置偏遠,這裡的路是村民自發修建的窄小的土路。深山裡的貧窮是山外的人想象不到的。難忍貧窮的青壯年,全都出去打工謀生或進城定居。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已經廢棄的房子前長滿了野草

全村現在僅剩三十餘戶常駐人口,其中17戶為貧困戶。問他們為什麼不進城去享受更好的現代生活?樸實的老人們說,在這片山裡住了幾十年咯,不想挪窩也挪不動了,生在這兒,也得安葬在這兒。//十年深山堅守,養蜂人的艱辛誰人懂?//

2010年,當時才三十出頭的張叔開始了野蜂養殖項目,很多人勸張叔還年輕,可以外出打工,比在家養土蜂強多了。張叔說,不是沒有動搖過,但這裡是生養自己的家鄉,大家都拋棄了,但自己不可以,自己走了,這個村還有啥希望呢?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正在巡視土蜂的張叔

2017年,村委會聯合張叔開始做野生蜂蜜推廣,主要通過微信朋友圈及親朋好友的推薦。網友訂貨後,張叔騎1個小時摩托到鎮上去發快遞,雖然銷量不是很理想,但野生蜂蜜終於走出了這座大山,張叔的堅持沒有白費。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2018年成立“桐橋畈張氏野生蜂蜜合作社”

目的是扶貧

全村33戶人家,包括17戶貧困戶

在張叔和村委會帶領下開始養殖中華野生蜂

全村人有了微薄但穩定的收入來源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擺脫貧困戶,變身蜂農的老漢,高興的展示自己的“收成”

十年深山苦守,不忘初心建家鄉

張叔的努力使家鄉的經濟有了起色

//徒手抓蜂王,依山發展規模化土蜂養殖業//

這些在我們看來是風景的成片的大山,對於他們,是生存的根基。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靠山吃山”這句俗語形容這裡的村民再合適不過,智慧的村民依靠大山裡土蜂密集、環境宜人的優勢,發展起無須過多勞動力的第三產業--規模化土蜂養殖業。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聚集在樹杈上的野蜂群,是這片山裡常見的風景

規模化養殖的前期需要冒險,都知道蜂群是以蜂王為中心發展起來。每個蜂箱就是一個單獨的蜂群,每個蜂群都必須有一隻蜂王。而蜂王必須由人工抓取,但抓取蜂王可是要了它們的生存命根。所以抓取過程中被蟄受傷也在所難免。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怕影響視線,頭部卻並未有過多防禦,抓取蜂王的過程中經常會被野蜂蟄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智慧的蜂農將野蜂就近養在山石間,使土蜂更好成活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土蜂懼熱,村民會依著小土坡,將蜂巢半埋入土裡,模擬野蜂在地底建蜂巢的陰涼避風擋雨環境,使土蜂更快的適應這個新的環境。

▲這座深山裡目前有1000多個蜂箱,這也意味著1000多個蜂群。更意味著村民要冒著被蟄、被山石劃傷的風險,進入深山尋找抓取千餘隻蜂王,這其中的艱辛小編想著就覺得心酸。//帶你探尋養蜂人真實的生活!//

在張叔的帶領下,我們探尋了幾處土蜂較聚集的地方,因為今年的持續高溫,土蜂的壽命受到了威脅,很多蜂箱都已經蜂去箱空了!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攝影師大熊正在近距離拍攝這群土蜂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因為蜂農習慣了跟這群土蜂打交道,蜂農並未意識到防護服對於鮮少見到成群野蜜蜂的小編來說,大熊為了拍到最真實最原始的照片,只能冒著被土蜂蟄的風險,替大熊默默祈禱1分鐘。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以下照片、視頻均出自大熊的鏡頭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張叔為我們打開了一個蜂箱,密集恐懼症都要犯了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新組建的土蜂群剛開始建造它們的“蜂箱王國”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這是一支成熟的土蜂家族,蜂巢裡的蜜已經快要注滿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張叔徒手撕下一大塊蜂巢,金黃色的蜂蜜肆無忌憚的流淌下來

一整塊蜂膠入口,先是甜膩,而後喉嚨感覺甜的發齁。懂蜂蜜的張叔告訴我們,因土蜂採百花,花種雜,生物鹼含量更多,所以會比普通蜂蜜更有辣喉感,不適宜直接食用!

山裡的土磚房大多廢棄,

卻意外的成為了野蜂的遊樂園

//年產不到20斤,一年只收一次成熟蜜!//

這片原始山區植物資源豐富,中華蜂在這裡採百花釀百花蜜,依循季節每年只出產一次蜂蜜,每個蜂箱最多產出20斤左右。遇到高溫乾旱、胡蜂襲擊等自然災害,土蜂壽命會由原來的三到四個月縮減至二到三個月,數量和產量均會銳減,部分蜂巢會出現超低產量的情況,這也是野生蜂蜜每年只收取一次的原因。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村民淳樸,養土蜂第一注重的就是把好質量關,拒絕以糖餵養、以藥消毒,按照露天放野放養,讓蜜蜂自由採食,飲露天水,採野百花。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蜂農正在收取成熟野生蜂蜜

好蜂蜜無須工業加工,採用傳統工藝:蜂巢收割—搖蜜—棉紗布過濾,最大限度保障野生蜂蜜原有的各種礦物質、氨基酸等不被破壞,保質期非常久。

"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看完心酸!

隨州網小云朵

這裡位於桐柏山北麓、淮河發源地南岸

從隨州市區驅車加徒步

要經過3個多小時,80多公里

才能到達這片原始山區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航拍照

全村現在僅剩

三十餘戶常駐人口

其中17戶為貧困戶

苦苦守在這片深山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這裡就是桐橋畈村

而今天《尋覓》欄目就要帶你

走進這片遠在隨州邊緣的深山

帶你瞭解這片山裡感人的故事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路途很長,荒無人煙,他們一住就是一輩子//

我們從市區出發

開車1個半小時才下高速

然後又經歷1個多小時山路的顛簸

才終於到達了中轉站

淮河鎮桐橋畈(fan)村民委員會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終於見到了3位村民

和接待我們的張叔

剛坐下不久,張叔就講起了

村裡的陳年往事

//貧窮曾是這個村揭不掉的標籤//

這片山位置偏遠,這裡的路是村民自發修建的窄小的土路。深山裡的貧窮是山外的人想象不到的。難忍貧窮的青壯年,全都出去打工謀生或進城定居。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已經廢棄的房子前長滿了野草

全村現在僅剩三十餘戶常駐人口,其中17戶為貧困戶。問他們為什麼不進城去享受更好的現代生活?樸實的老人們說,在這片山裡住了幾十年咯,不想挪窩也挪不動了,生在這兒,也得安葬在這兒。//十年深山堅守,養蜂人的艱辛誰人懂?//

2010年,當時才三十出頭的張叔開始了野蜂養殖項目,很多人勸張叔還年輕,可以外出打工,比在家養土蜂強多了。張叔說,不是沒有動搖過,但這裡是生養自己的家鄉,大家都拋棄了,但自己不可以,自己走了,這個村還有啥希望呢?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正在巡視土蜂的張叔

2017年,村委會聯合張叔開始做野生蜂蜜推廣,主要通過微信朋友圈及親朋好友的推薦。網友訂貨後,張叔騎1個小時摩托到鎮上去發快遞,雖然銷量不是很理想,但野生蜂蜜終於走出了這座大山,張叔的堅持沒有白費。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2018年成立“桐橋畈張氏野生蜂蜜合作社”

目的是扶貧

全村33戶人家,包括17戶貧困戶

在張叔和村委會帶領下開始養殖中華野生蜂

全村人有了微薄但穩定的收入來源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擺脫貧困戶,變身蜂農的老漢,高興的展示自己的“收成”

十年深山苦守,不忘初心建家鄉

張叔的努力使家鄉的經濟有了起色

//徒手抓蜂王,依山發展規模化土蜂養殖業//

這些在我們看來是風景的成片的大山,對於他們,是生存的根基。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靠山吃山”這句俗語形容這裡的村民再合適不過,智慧的村民依靠大山裡土蜂密集、環境宜人的優勢,發展起無須過多勞動力的第三產業--規模化土蜂養殖業。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聚集在樹杈上的野蜂群,是這片山裡常見的風景

規模化養殖的前期需要冒險,都知道蜂群是以蜂王為中心發展起來。每個蜂箱就是一個單獨的蜂群,每個蜂群都必須有一隻蜂王。而蜂王必須由人工抓取,但抓取蜂王可是要了它們的生存命根。所以抓取過程中被蟄受傷也在所難免。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怕影響視線,頭部卻並未有過多防禦,抓取蜂王的過程中經常會被野蜂蟄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智慧的蜂農將野蜂就近養在山石間,使土蜂更好成活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土蜂懼熱,村民會依著小土坡,將蜂巢半埋入土裡,模擬野蜂在地底建蜂巢的陰涼避風擋雨環境,使土蜂更快的適應這個新的環境。

▲這座深山裡目前有1000多個蜂箱,這也意味著1000多個蜂群。更意味著村民要冒著被蟄、被山石劃傷的風險,進入深山尋找抓取千餘隻蜂王,這其中的艱辛小編想著就覺得心酸。//帶你探尋養蜂人真實的生活!//

在張叔的帶領下,我們探尋了幾處土蜂較聚集的地方,因為今年的持續高溫,土蜂的壽命受到了威脅,很多蜂箱都已經蜂去箱空了!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攝影師大熊正在近距離拍攝這群土蜂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因為蜂農習慣了跟這群土蜂打交道,蜂農並未意識到防護服對於鮮少見到成群野蜜蜂的小編來說,大熊為了拍到最真實最原始的照片,只能冒著被土蜂蟄的風險,替大熊默默祈禱1分鐘。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以下照片、視頻均出自大熊的鏡頭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張叔為我們打開了一個蜂箱,密集恐懼症都要犯了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新組建的土蜂群剛開始建造它們的“蜂箱王國”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這是一支成熟的土蜂家族,蜂巢裡的蜜已經快要注滿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張叔徒手撕下一大塊蜂巢,金黃色的蜂蜜肆無忌憚的流淌下來

一整塊蜂膠入口,先是甜膩,而後喉嚨感覺甜的發齁。懂蜂蜜的張叔告訴我們,因土蜂採百花,花種雜,生物鹼含量更多,所以會比普通蜂蜜更有辣喉感,不適宜直接食用!

山裡的土磚房大多廢棄,

卻意外的成為了野蜂的遊樂園

//年產不到20斤,一年只收一次成熟蜜!//

這片原始山區植物資源豐富,中華蜂在這裡採百花釀百花蜜,依循季節每年只出產一次蜂蜜,每個蜂箱最多產出20斤左右。遇到高溫乾旱、胡蜂襲擊等自然災害,土蜂壽命會由原來的三到四個月縮減至二到三個月,數量和產量均會銳減,部分蜂巢會出現超低產量的情況,這也是野生蜂蜜每年只收取一次的原因。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村民淳樸,養土蜂第一注重的就是把好質量關,拒絕以糖餵養、以藥消毒,按照露天放野放養,讓蜜蜂自由採食,飲露天水,採野百花。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蜂農正在收取成熟野生蜂蜜

好蜂蜜無須工業加工,採用傳統工藝:蜂巢收割—搖蜜—棉紗布過濾,最大限度保障野生蜂蜜原有的各種礦物質、氨基酸等不被破壞,保質期非常久。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山區裡搭建的簡易但乾淨衛生的“無塵蜂蜜加工室”,同時也是野生蜂蜜銷售網點

"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看完心酸!

隨州網小云朵

這裡位於桐柏山北麓、淮河發源地南岸

從隨州市區驅車加徒步

要經過3個多小時,80多公里

才能到達這片原始山區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航拍照

全村現在僅剩

三十餘戶常駐人口

其中17戶為貧困戶

苦苦守在這片深山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這裡就是桐橋畈村

而今天《尋覓》欄目就要帶你

走進這片遠在隨州邊緣的深山

帶你瞭解這片山裡感人的故事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路途很長,荒無人煙,他們一住就是一輩子//

我們從市區出發

開車1個半小時才下高速

然後又經歷1個多小時山路的顛簸

才終於到達了中轉站

淮河鎮桐橋畈(fan)村民委員會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終於見到了3位村民

和接待我們的張叔

剛坐下不久,張叔就講起了

村裡的陳年往事

//貧窮曾是這個村揭不掉的標籤//

這片山位置偏遠,這裡的路是村民自發修建的窄小的土路。深山裡的貧窮是山外的人想象不到的。難忍貧窮的青壯年,全都出去打工謀生或進城定居。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已經廢棄的房子前長滿了野草

全村現在僅剩三十餘戶常駐人口,其中17戶為貧困戶。問他們為什麼不進城去享受更好的現代生活?樸實的老人們說,在這片山裡住了幾十年咯,不想挪窩也挪不動了,生在這兒,也得安葬在這兒。//十年深山堅守,養蜂人的艱辛誰人懂?//

2010年,當時才三十出頭的張叔開始了野蜂養殖項目,很多人勸張叔還年輕,可以外出打工,比在家養土蜂強多了。張叔說,不是沒有動搖過,但這裡是生養自己的家鄉,大家都拋棄了,但自己不可以,自己走了,這個村還有啥希望呢?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正在巡視土蜂的張叔

2017年,村委會聯合張叔開始做野生蜂蜜推廣,主要通過微信朋友圈及親朋好友的推薦。網友訂貨後,張叔騎1個小時摩托到鎮上去發快遞,雖然銷量不是很理想,但野生蜂蜜終於走出了這座大山,張叔的堅持沒有白費。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2018年成立“桐橋畈張氏野生蜂蜜合作社”

目的是扶貧

全村33戶人家,包括17戶貧困戶

在張叔和村委會帶領下開始養殖中華野生蜂

全村人有了微薄但穩定的收入來源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擺脫貧困戶,變身蜂農的老漢,高興的展示自己的“收成”

十年深山苦守,不忘初心建家鄉

張叔的努力使家鄉的經濟有了起色

//徒手抓蜂王,依山發展規模化土蜂養殖業//

這些在我們看來是風景的成片的大山,對於他們,是生存的根基。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靠山吃山”這句俗語形容這裡的村民再合適不過,智慧的村民依靠大山裡土蜂密集、環境宜人的優勢,發展起無須過多勞動力的第三產業--規模化土蜂養殖業。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聚集在樹杈上的野蜂群,是這片山裡常見的風景

規模化養殖的前期需要冒險,都知道蜂群是以蜂王為中心發展起來。每個蜂箱就是一個單獨的蜂群,每個蜂群都必須有一隻蜂王。而蜂王必須由人工抓取,但抓取蜂王可是要了它們的生存命根。所以抓取過程中被蟄受傷也在所難免。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怕影響視線,頭部卻並未有過多防禦,抓取蜂王的過程中經常會被野蜂蟄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智慧的蜂農將野蜂就近養在山石間,使土蜂更好成活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土蜂懼熱,村民會依著小土坡,將蜂巢半埋入土裡,模擬野蜂在地底建蜂巢的陰涼避風擋雨環境,使土蜂更快的適應這個新的環境。

▲這座深山裡目前有1000多個蜂箱,這也意味著1000多個蜂群。更意味著村民要冒著被蟄、被山石劃傷的風險,進入深山尋找抓取千餘隻蜂王,這其中的艱辛小編想著就覺得心酸。//帶你探尋養蜂人真實的生活!//

在張叔的帶領下,我們探尋了幾處土蜂較聚集的地方,因為今年的持續高溫,土蜂的壽命受到了威脅,很多蜂箱都已經蜂去箱空了!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攝影師大熊正在近距離拍攝這群土蜂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因為蜂農習慣了跟這群土蜂打交道,蜂農並未意識到防護服對於鮮少見到成群野蜜蜂的小編來說,大熊為了拍到最真實最原始的照片,只能冒著被土蜂蟄的風險,替大熊默默祈禱1分鐘。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以下照片、視頻均出自大熊的鏡頭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張叔為我們打開了一個蜂箱,密集恐懼症都要犯了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新組建的土蜂群剛開始建造它們的“蜂箱王國”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這是一支成熟的土蜂家族,蜂巢裡的蜜已經快要注滿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張叔徒手撕下一大塊蜂巢,金黃色的蜂蜜肆無忌憚的流淌下來

一整塊蜂膠入口,先是甜膩,而後喉嚨感覺甜的發齁。懂蜂蜜的張叔告訴我們,因土蜂採百花,花種雜,生物鹼含量更多,所以會比普通蜂蜜更有辣喉感,不適宜直接食用!

山裡的土磚房大多廢棄,

卻意外的成為了野蜂的遊樂園

//年產不到20斤,一年只收一次成熟蜜!//

這片原始山區植物資源豐富,中華蜂在這裡採百花釀百花蜜,依循季節每年只出產一次蜂蜜,每個蜂箱最多產出20斤左右。遇到高溫乾旱、胡蜂襲擊等自然災害,土蜂壽命會由原來的三到四個月縮減至二到三個月,數量和產量均會銳減,部分蜂巢會出現超低產量的情況,這也是野生蜂蜜每年只收取一次的原因。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村民淳樸,養土蜂第一注重的就是把好質量關,拒絕以糖餵養、以藥消毒,按照露天放野放養,讓蜜蜂自由採食,飲露天水,採野百花。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蜂農正在收取成熟野生蜂蜜

好蜂蜜無須工業加工,採用傳統工藝:蜂巢收割—搖蜜—棉紗布過濾,最大限度保障野生蜂蜜原有的各種礦物質、氨基酸等不被破壞,保質期非常久。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山區裡搭建的簡易但乾淨衛生的“無塵蜂蜜加工室”,同時也是野生蜂蜜銷售網點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集中在無塵加工室的蜂巢,等待驗收和“加工”。因為養殖過程中鮮少有人工參與,蜂巢形狀並不規則、雜質也比較多

"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看完心酸!

隨州網小云朵

這裡位於桐柏山北麓、淮河發源地南岸

從隨州市區驅車加徒步

要經過3個多小時,80多公里

才能到達這片原始山區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航拍照

全村現在僅剩

三十餘戶常駐人口

其中17戶為貧困戶

苦苦守在這片深山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這裡就是桐橋畈村

而今天《尋覓》欄目就要帶你

走進這片遠在隨州邊緣的深山

帶你瞭解這片山裡感人的故事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路途很長,荒無人煙,他們一住就是一輩子//

我們從市區出發

開車1個半小時才下高速

然後又經歷1個多小時山路的顛簸

才終於到達了中轉站

淮河鎮桐橋畈(fan)村民委員會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終於見到了3位村民

和接待我們的張叔

剛坐下不久,張叔就講起了

村裡的陳年往事

//貧窮曾是這個村揭不掉的標籤//

這片山位置偏遠,這裡的路是村民自發修建的窄小的土路。深山裡的貧窮是山外的人想象不到的。難忍貧窮的青壯年,全都出去打工謀生或進城定居。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已經廢棄的房子前長滿了野草

全村現在僅剩三十餘戶常駐人口,其中17戶為貧困戶。問他們為什麼不進城去享受更好的現代生活?樸實的老人們說,在這片山裡住了幾十年咯,不想挪窩也挪不動了,生在這兒,也得安葬在這兒。//十年深山堅守,養蜂人的艱辛誰人懂?//

2010年,當時才三十出頭的張叔開始了野蜂養殖項目,很多人勸張叔還年輕,可以外出打工,比在家養土蜂強多了。張叔說,不是沒有動搖過,但這裡是生養自己的家鄉,大家都拋棄了,但自己不可以,自己走了,這個村還有啥希望呢?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正在巡視土蜂的張叔

2017年,村委會聯合張叔開始做野生蜂蜜推廣,主要通過微信朋友圈及親朋好友的推薦。網友訂貨後,張叔騎1個小時摩托到鎮上去發快遞,雖然銷量不是很理想,但野生蜂蜜終於走出了這座大山,張叔的堅持沒有白費。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2018年成立“桐橋畈張氏野生蜂蜜合作社”

目的是扶貧

全村33戶人家,包括17戶貧困戶

在張叔和村委會帶領下開始養殖中華野生蜂

全村人有了微薄但穩定的收入來源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擺脫貧困戶,變身蜂農的老漢,高興的展示自己的“收成”

十年深山苦守,不忘初心建家鄉

張叔的努力使家鄉的經濟有了起色

//徒手抓蜂王,依山發展規模化土蜂養殖業//

這些在我們看來是風景的成片的大山,對於他們,是生存的根基。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靠山吃山”這句俗語形容這裡的村民再合適不過,智慧的村民依靠大山裡土蜂密集、環境宜人的優勢,發展起無須過多勞動力的第三產業--規模化土蜂養殖業。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聚集在樹杈上的野蜂群,是這片山裡常見的風景

規模化養殖的前期需要冒險,都知道蜂群是以蜂王為中心發展起來。每個蜂箱就是一個單獨的蜂群,每個蜂群都必須有一隻蜂王。而蜂王必須由人工抓取,但抓取蜂王可是要了它們的生存命根。所以抓取過程中被蟄受傷也在所難免。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怕影響視線,頭部卻並未有過多防禦,抓取蜂王的過程中經常會被野蜂蟄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智慧的蜂農將野蜂就近養在山石間,使土蜂更好成活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土蜂懼熱,村民會依著小土坡,將蜂巢半埋入土裡,模擬野蜂在地底建蜂巢的陰涼避風擋雨環境,使土蜂更快的適應這個新的環境。

▲這座深山裡目前有1000多個蜂箱,這也意味著1000多個蜂群。更意味著村民要冒著被蟄、被山石劃傷的風險,進入深山尋找抓取千餘隻蜂王,這其中的艱辛小編想著就覺得心酸。//帶你探尋養蜂人真實的生活!//

在張叔的帶領下,我們探尋了幾處土蜂較聚集的地方,因為今年的持續高溫,土蜂的壽命受到了威脅,很多蜂箱都已經蜂去箱空了!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攝影師大熊正在近距離拍攝這群土蜂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因為蜂農習慣了跟這群土蜂打交道,蜂農並未意識到防護服對於鮮少見到成群野蜜蜂的小編來說,大熊為了拍到最真實最原始的照片,只能冒著被土蜂蟄的風險,替大熊默默祈禱1分鐘。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以下照片、視頻均出自大熊的鏡頭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張叔為我們打開了一個蜂箱,密集恐懼症都要犯了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新組建的土蜂群剛開始建造它們的“蜂箱王國”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這是一支成熟的土蜂家族,蜂巢裡的蜜已經快要注滿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張叔徒手撕下一大塊蜂巢,金黃色的蜂蜜肆無忌憚的流淌下來

一整塊蜂膠入口,先是甜膩,而後喉嚨感覺甜的發齁。懂蜂蜜的張叔告訴我們,因土蜂採百花,花種雜,生物鹼含量更多,所以會比普通蜂蜜更有辣喉感,不適宜直接食用!

山裡的土磚房大多廢棄,

卻意外的成為了野蜂的遊樂園

//年產不到20斤,一年只收一次成熟蜜!//

這片原始山區植物資源豐富,中華蜂在這裡採百花釀百花蜜,依循季節每年只出產一次蜂蜜,每個蜂箱最多產出20斤左右。遇到高溫乾旱、胡蜂襲擊等自然災害,土蜂壽命會由原來的三到四個月縮減至二到三個月,數量和產量均會銳減,部分蜂巢會出現超低產量的情況,這也是野生蜂蜜每年只收取一次的原因。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村民淳樸,養土蜂第一注重的就是把好質量關,拒絕以糖餵養、以藥消毒,按照露天放野放養,讓蜜蜂自由採食,飲露天水,採野百花。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蜂農正在收取成熟野生蜂蜜

好蜂蜜無須工業加工,採用傳統工藝:蜂巢收割—搖蜜—棉紗布過濾,最大限度保障野生蜂蜜原有的各種礦物質、氨基酸等不被破壞,保質期非常久。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山區裡搭建的簡易但乾淨衛生的“無塵蜂蜜加工室”,同時也是野生蜂蜜銷售網點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集中在無塵加工室的蜂巢,等待驗收和“加工”。因為養殖過程中鮮少有人工參與,蜂巢形狀並不規則、雜質也比較多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不鏽鋼手動搖蜜機正在壓榨蜂巢出蜜

第一道蜂蜜色澤呈深棕色,白色泡泡和雜質比較多,蜂農接著會採用最原始的過濾法,用棉紗布進行多次過濾。

"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看完心酸!

隨州網小云朵

這裡位於桐柏山北麓、淮河發源地南岸

從隨州市區驅車加徒步

要經過3個多小時,80多公里

才能到達這片原始山區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航拍照

全村現在僅剩

三十餘戶常駐人口

其中17戶為貧困戶

苦苦守在這片深山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這裡就是桐橋畈村

而今天《尋覓》欄目就要帶你

走進這片遠在隨州邊緣的深山

帶你瞭解這片山裡感人的故事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路途很長,荒無人煙,他們一住就是一輩子//

我們從市區出發

開車1個半小時才下高速

然後又經歷1個多小時山路的顛簸

才終於到達了中轉站

淮河鎮桐橋畈(fan)村民委員會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終於見到了3位村民

和接待我們的張叔

剛坐下不久,張叔就講起了

村裡的陳年往事

//貧窮曾是這個村揭不掉的標籤//

這片山位置偏遠,這裡的路是村民自發修建的窄小的土路。深山裡的貧窮是山外的人想象不到的。難忍貧窮的青壯年,全都出去打工謀生或進城定居。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已經廢棄的房子前長滿了野草

全村現在僅剩三十餘戶常駐人口,其中17戶為貧困戶。問他們為什麼不進城去享受更好的現代生活?樸實的老人們說,在這片山裡住了幾十年咯,不想挪窩也挪不動了,生在這兒,也得安葬在這兒。//十年深山堅守,養蜂人的艱辛誰人懂?//

2010年,當時才三十出頭的張叔開始了野蜂養殖項目,很多人勸張叔還年輕,可以外出打工,比在家養土蜂強多了。張叔說,不是沒有動搖過,但這裡是生養自己的家鄉,大家都拋棄了,但自己不可以,自己走了,這個村還有啥希望呢?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正在巡視土蜂的張叔

2017年,村委會聯合張叔開始做野生蜂蜜推廣,主要通過微信朋友圈及親朋好友的推薦。網友訂貨後,張叔騎1個小時摩托到鎮上去發快遞,雖然銷量不是很理想,但野生蜂蜜終於走出了這座大山,張叔的堅持沒有白費。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2018年成立“桐橋畈張氏野生蜂蜜合作社”

目的是扶貧

全村33戶人家,包括17戶貧困戶

在張叔和村委會帶領下開始養殖中華野生蜂

全村人有了微薄但穩定的收入來源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擺脫貧困戶,變身蜂農的老漢,高興的展示自己的“收成”

十年深山苦守,不忘初心建家鄉

張叔的努力使家鄉的經濟有了起色

//徒手抓蜂王,依山發展規模化土蜂養殖業//

這些在我們看來是風景的成片的大山,對於他們,是生存的根基。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靠山吃山”這句俗語形容這裡的村民再合適不過,智慧的村民依靠大山裡土蜂密集、環境宜人的優勢,發展起無須過多勞動力的第三產業--規模化土蜂養殖業。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聚集在樹杈上的野蜂群,是這片山裡常見的風景

規模化養殖的前期需要冒險,都知道蜂群是以蜂王為中心發展起來。每個蜂箱就是一個單獨的蜂群,每個蜂群都必須有一隻蜂王。而蜂王必須由人工抓取,但抓取蜂王可是要了它們的生存命根。所以抓取過程中被蟄受傷也在所難免。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怕影響視線,頭部卻並未有過多防禦,抓取蜂王的過程中經常會被野蜂蟄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智慧的蜂農將野蜂就近養在山石間,使土蜂更好成活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土蜂懼熱,村民會依著小土坡,將蜂巢半埋入土裡,模擬野蜂在地底建蜂巢的陰涼避風擋雨環境,使土蜂更快的適應這個新的環境。

▲這座深山裡目前有1000多個蜂箱,這也意味著1000多個蜂群。更意味著村民要冒著被蟄、被山石劃傷的風險,進入深山尋找抓取千餘隻蜂王,這其中的艱辛小編想著就覺得心酸。//帶你探尋養蜂人真實的生活!//

在張叔的帶領下,我們探尋了幾處土蜂較聚集的地方,因為今年的持續高溫,土蜂的壽命受到了威脅,很多蜂箱都已經蜂去箱空了!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攝影師大熊正在近距離拍攝這群土蜂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因為蜂農習慣了跟這群土蜂打交道,蜂農並未意識到防護服對於鮮少見到成群野蜜蜂的小編來說,大熊為了拍到最真實最原始的照片,只能冒著被土蜂蟄的風險,替大熊默默祈禱1分鐘。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以下照片、視頻均出自大熊的鏡頭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張叔為我們打開了一個蜂箱,密集恐懼症都要犯了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新組建的土蜂群剛開始建造它們的“蜂箱王國”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這是一支成熟的土蜂家族,蜂巢裡的蜜已經快要注滿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張叔徒手撕下一大塊蜂巢,金黃色的蜂蜜肆無忌憚的流淌下來

一整塊蜂膠入口,先是甜膩,而後喉嚨感覺甜的發齁。懂蜂蜜的張叔告訴我們,因土蜂採百花,花種雜,生物鹼含量更多,所以會比普通蜂蜜更有辣喉感,不適宜直接食用!

山裡的土磚房大多廢棄,

卻意外的成為了野蜂的遊樂園

//年產不到20斤,一年只收一次成熟蜜!//

這片原始山區植物資源豐富,中華蜂在這裡採百花釀百花蜜,依循季節每年只出產一次蜂蜜,每個蜂箱最多產出20斤左右。遇到高溫乾旱、胡蜂襲擊等自然災害,土蜂壽命會由原來的三到四個月縮減至二到三個月,數量和產量均會銳減,部分蜂巢會出現超低產量的情況,這也是野生蜂蜜每年只收取一次的原因。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村民淳樸,養土蜂第一注重的就是把好質量關,拒絕以糖餵養、以藥消毒,按照露天放野放養,讓蜜蜂自由採食,飲露天水,採野百花。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蜂農正在收取成熟野生蜂蜜

好蜂蜜無須工業加工,採用傳統工藝:蜂巢收割—搖蜜—棉紗布過濾,最大限度保障野生蜂蜜原有的各種礦物質、氨基酸等不被破壞,保質期非常久。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山區裡搭建的簡易但乾淨衛生的“無塵蜂蜜加工室”,同時也是野生蜂蜜銷售網點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集中在無塵加工室的蜂巢,等待驗收和“加工”。因為養殖過程中鮮少有人工參與,蜂巢形狀並不規則、雜質也比較多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不鏽鋼手動搖蜜機正在壓榨蜂巢出蜜

第一道蜂蜜色澤呈深棕色,白色泡泡和雜質比較多,蜂農接著會採用最原始的過濾法,用棉紗布進行多次過濾。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反覆多次的棉紗過濾,蜂蜜色澤依然很深,可見些許的白色泡泡

"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看完心酸!

隨州網小云朵

這裡位於桐柏山北麓、淮河發源地南岸

從隨州市區驅車加徒步

要經過3個多小時,80多公里

才能到達這片原始山區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航拍照

全村現在僅剩

三十餘戶常駐人口

其中17戶為貧困戶

苦苦守在這片深山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這裡就是桐橋畈村

而今天《尋覓》欄目就要帶你

走進這片遠在隨州邊緣的深山

帶你瞭解這片山裡感人的故事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路途很長,荒無人煙,他們一住就是一輩子//

我們從市區出發

開車1個半小時才下高速

然後又經歷1個多小時山路的顛簸

才終於到達了中轉站

淮河鎮桐橋畈(fan)村民委員會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終於見到了3位村民

和接待我們的張叔

剛坐下不久,張叔就講起了

村裡的陳年往事

//貧窮曾是這個村揭不掉的標籤//

這片山位置偏遠,這裡的路是村民自發修建的窄小的土路。深山裡的貧窮是山外的人想象不到的。難忍貧窮的青壯年,全都出去打工謀生或進城定居。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已經廢棄的房子前長滿了野草

全村現在僅剩三十餘戶常駐人口,其中17戶為貧困戶。問他們為什麼不進城去享受更好的現代生活?樸實的老人們說,在這片山裡住了幾十年咯,不想挪窩也挪不動了,生在這兒,也得安葬在這兒。//十年深山堅守,養蜂人的艱辛誰人懂?//

2010年,當時才三十出頭的張叔開始了野蜂養殖項目,很多人勸張叔還年輕,可以外出打工,比在家養土蜂強多了。張叔說,不是沒有動搖過,但這裡是生養自己的家鄉,大家都拋棄了,但自己不可以,自己走了,這個村還有啥希望呢?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正在巡視土蜂的張叔

2017年,村委會聯合張叔開始做野生蜂蜜推廣,主要通過微信朋友圈及親朋好友的推薦。網友訂貨後,張叔騎1個小時摩托到鎮上去發快遞,雖然銷量不是很理想,但野生蜂蜜終於走出了這座大山,張叔的堅持沒有白費。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2018年成立“桐橋畈張氏野生蜂蜜合作社”

目的是扶貧

全村33戶人家,包括17戶貧困戶

在張叔和村委會帶領下開始養殖中華野生蜂

全村人有了微薄但穩定的收入來源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擺脫貧困戶,變身蜂農的老漢,高興的展示自己的“收成”

十年深山苦守,不忘初心建家鄉

張叔的努力使家鄉的經濟有了起色

//徒手抓蜂王,依山發展規模化土蜂養殖業//

這些在我們看來是風景的成片的大山,對於他們,是生存的根基。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靠山吃山”這句俗語形容這裡的村民再合適不過,智慧的村民依靠大山裡土蜂密集、環境宜人的優勢,發展起無須過多勞動力的第三產業--規模化土蜂養殖業。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聚集在樹杈上的野蜂群,是這片山裡常見的風景

規模化養殖的前期需要冒險,都知道蜂群是以蜂王為中心發展起來。每個蜂箱就是一個單獨的蜂群,每個蜂群都必須有一隻蜂王。而蜂王必須由人工抓取,但抓取蜂王可是要了它們的生存命根。所以抓取過程中被蟄受傷也在所難免。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怕影響視線,頭部卻並未有過多防禦,抓取蜂王的過程中經常會被野蜂蟄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智慧的蜂農將野蜂就近養在山石間,使土蜂更好成活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土蜂懼熱,村民會依著小土坡,將蜂巢半埋入土裡,模擬野蜂在地底建蜂巢的陰涼避風擋雨環境,使土蜂更快的適應這個新的環境。

▲這座深山裡目前有1000多個蜂箱,這也意味著1000多個蜂群。更意味著村民要冒著被蟄、被山石劃傷的風險,進入深山尋找抓取千餘隻蜂王,這其中的艱辛小編想著就覺得心酸。//帶你探尋養蜂人真實的生活!//

在張叔的帶領下,我們探尋了幾處土蜂較聚集的地方,因為今年的持續高溫,土蜂的壽命受到了威脅,很多蜂箱都已經蜂去箱空了!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攝影師大熊正在近距離拍攝這群土蜂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因為蜂農習慣了跟這群土蜂打交道,蜂農並未意識到防護服對於鮮少見到成群野蜜蜂的小編來說,大熊為了拍到最真實最原始的照片,只能冒著被土蜂蟄的風險,替大熊默默祈禱1分鐘。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以下照片、視頻均出自大熊的鏡頭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張叔為我們打開了一個蜂箱,密集恐懼症都要犯了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新組建的土蜂群剛開始建造它們的“蜂箱王國”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這是一支成熟的土蜂家族,蜂巢裡的蜜已經快要注滿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張叔徒手撕下一大塊蜂巢,金黃色的蜂蜜肆無忌憚的流淌下來

一整塊蜂膠入口,先是甜膩,而後喉嚨感覺甜的發齁。懂蜂蜜的張叔告訴我們,因土蜂採百花,花種雜,生物鹼含量更多,所以會比普通蜂蜜更有辣喉感,不適宜直接食用!

山裡的土磚房大多廢棄,

卻意外的成為了野蜂的遊樂園

//年產不到20斤,一年只收一次成熟蜜!//

這片原始山區植物資源豐富,中華蜂在這裡採百花釀百花蜜,依循季節每年只出產一次蜂蜜,每個蜂箱最多產出20斤左右。遇到高溫乾旱、胡蜂襲擊等自然災害,土蜂壽命會由原來的三到四個月縮減至二到三個月,數量和產量均會銳減,部分蜂巢會出現超低產量的情況,這也是野生蜂蜜每年只收取一次的原因。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村民淳樸,養土蜂第一注重的就是把好質量關,拒絕以糖餵養、以藥消毒,按照露天放野放養,讓蜜蜂自由採食,飲露天水,採野百花。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蜂農正在收取成熟野生蜂蜜

好蜂蜜無須工業加工,採用傳統工藝:蜂巢收割—搖蜜—棉紗布過濾,最大限度保障野生蜂蜜原有的各種礦物質、氨基酸等不被破壞,保質期非常久。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山區裡搭建的簡易但乾淨衛生的“無塵蜂蜜加工室”,同時也是野生蜂蜜銷售網點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集中在無塵加工室的蜂巢,等待驗收和“加工”。因為養殖過程中鮮少有人工參與,蜂巢形狀並不規則、雜質也比較多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不鏽鋼手動搖蜜機正在壓榨蜂巢出蜜

第一道蜂蜜色澤呈深棕色,白色泡泡和雜質比較多,蜂農接著會採用最原始的過濾法,用棉紗布進行多次過濾。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反覆多次的棉紗過濾,蜂蜜色澤依然很深,可見些許的白色泡泡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包裝好的蜂蜜,在陽光下呈現出透光的琥珀色

//這群堅守深山村民心裡的痛!//

小編在張叔引導下參觀了

山裡的“無塵加工室”

▼近鏡頭下的野生蜂巢,每個蜂格都溢出來了

"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看完心酸!

隨州網小云朵

這裡位於桐柏山北麓、淮河發源地南岸

從隨州市區驅車加徒步

要經過3個多小時,80多公里

才能到達這片原始山區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航拍照

全村現在僅剩

三十餘戶常駐人口

其中17戶為貧困戶

苦苦守在這片深山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這裡就是桐橋畈村

而今天《尋覓》欄目就要帶你

走進這片遠在隨州邊緣的深山

帶你瞭解這片山裡感人的故事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路途很長,荒無人煙,他們一住就是一輩子//

我們從市區出發

開車1個半小時才下高速

然後又經歷1個多小時山路的顛簸

才終於到達了中轉站

淮河鎮桐橋畈(fan)村民委員會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終於見到了3位村民

和接待我們的張叔

剛坐下不久,張叔就講起了

村裡的陳年往事

//貧窮曾是這個村揭不掉的標籤//

這片山位置偏遠,這裡的路是村民自發修建的窄小的土路。深山裡的貧窮是山外的人想象不到的。難忍貧窮的青壯年,全都出去打工謀生或進城定居。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已經廢棄的房子前長滿了野草

全村現在僅剩三十餘戶常駐人口,其中17戶為貧困戶。問他們為什麼不進城去享受更好的現代生活?樸實的老人們說,在這片山裡住了幾十年咯,不想挪窩也挪不動了,生在這兒,也得安葬在這兒。//十年深山堅守,養蜂人的艱辛誰人懂?//

2010年,當時才三十出頭的張叔開始了野蜂養殖項目,很多人勸張叔還年輕,可以外出打工,比在家養土蜂強多了。張叔說,不是沒有動搖過,但這裡是生養自己的家鄉,大家都拋棄了,但自己不可以,自己走了,這個村還有啥希望呢?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正在巡視土蜂的張叔

2017年,村委會聯合張叔開始做野生蜂蜜推廣,主要通過微信朋友圈及親朋好友的推薦。網友訂貨後,張叔騎1個小時摩托到鎮上去發快遞,雖然銷量不是很理想,但野生蜂蜜終於走出了這座大山,張叔的堅持沒有白費。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2018年成立“桐橋畈張氏野生蜂蜜合作社”

目的是扶貧

全村33戶人家,包括17戶貧困戶

在張叔和村委會帶領下開始養殖中華野生蜂

全村人有了微薄但穩定的收入來源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擺脫貧困戶,變身蜂農的老漢,高興的展示自己的“收成”

十年深山苦守,不忘初心建家鄉

張叔的努力使家鄉的經濟有了起色

//徒手抓蜂王,依山發展規模化土蜂養殖業//

這些在我們看來是風景的成片的大山,對於他們,是生存的根基。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靠山吃山”這句俗語形容這裡的村民再合適不過,智慧的村民依靠大山裡土蜂密集、環境宜人的優勢,發展起無須過多勞動力的第三產業--規模化土蜂養殖業。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聚集在樹杈上的野蜂群,是這片山裡常見的風景

規模化養殖的前期需要冒險,都知道蜂群是以蜂王為中心發展起來。每個蜂箱就是一個單獨的蜂群,每個蜂群都必須有一隻蜂王。而蜂王必須由人工抓取,但抓取蜂王可是要了它們的生存命根。所以抓取過程中被蟄受傷也在所難免。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怕影響視線,頭部卻並未有過多防禦,抓取蜂王的過程中經常會被野蜂蟄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智慧的蜂農將野蜂就近養在山石間,使土蜂更好成活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土蜂懼熱,村民會依著小土坡,將蜂巢半埋入土裡,模擬野蜂在地底建蜂巢的陰涼避風擋雨環境,使土蜂更快的適應這個新的環境。

▲這座深山裡目前有1000多個蜂箱,這也意味著1000多個蜂群。更意味著村民要冒著被蟄、被山石劃傷的風險,進入深山尋找抓取千餘隻蜂王,這其中的艱辛小編想著就覺得心酸。//帶你探尋養蜂人真實的生活!//

在張叔的帶領下,我們探尋了幾處土蜂較聚集的地方,因為今年的持續高溫,土蜂的壽命受到了威脅,很多蜂箱都已經蜂去箱空了!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攝影師大熊正在近距離拍攝這群土蜂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因為蜂農習慣了跟這群土蜂打交道,蜂農並未意識到防護服對於鮮少見到成群野蜜蜂的小編來說,大熊為了拍到最真實最原始的照片,只能冒著被土蜂蟄的風險,替大熊默默祈禱1分鐘。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以下照片、視頻均出自大熊的鏡頭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張叔為我們打開了一個蜂箱,密集恐懼症都要犯了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新組建的土蜂群剛開始建造它們的“蜂箱王國”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這是一支成熟的土蜂家族,蜂巢裡的蜜已經快要注滿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張叔徒手撕下一大塊蜂巢,金黃色的蜂蜜肆無忌憚的流淌下來

一整塊蜂膠入口,先是甜膩,而後喉嚨感覺甜的發齁。懂蜂蜜的張叔告訴我們,因土蜂採百花,花種雜,生物鹼含量更多,所以會比普通蜂蜜更有辣喉感,不適宜直接食用!

山裡的土磚房大多廢棄,

卻意外的成為了野蜂的遊樂園

//年產不到20斤,一年只收一次成熟蜜!//

這片原始山區植物資源豐富,中華蜂在這裡採百花釀百花蜜,依循季節每年只出產一次蜂蜜,每個蜂箱最多產出20斤左右。遇到高溫乾旱、胡蜂襲擊等自然災害,土蜂壽命會由原來的三到四個月縮減至二到三個月,數量和產量均會銳減,部分蜂巢會出現超低產量的情況,這也是野生蜂蜜每年只收取一次的原因。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村民淳樸,養土蜂第一注重的就是把好質量關,拒絕以糖餵養、以藥消毒,按照露天放野放養,讓蜜蜂自由採食,飲露天水,採野百花。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蜂農正在收取成熟野生蜂蜜

好蜂蜜無須工業加工,採用傳統工藝:蜂巢收割—搖蜜—棉紗布過濾,最大限度保障野生蜂蜜原有的各種礦物質、氨基酸等不被破壞,保質期非常久。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山區裡搭建的簡易但乾淨衛生的“無塵蜂蜜加工室”,同時也是野生蜂蜜銷售網點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集中在無塵加工室的蜂巢,等待驗收和“加工”。因為養殖過程中鮮少有人工參與,蜂巢形狀並不規則、雜質也比較多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不鏽鋼手動搖蜜機正在壓榨蜂巢出蜜

第一道蜂蜜色澤呈深棕色,白色泡泡和雜質比較多,蜂農接著會採用最原始的過濾法,用棉紗布進行多次過濾。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反覆多次的棉紗過濾,蜂蜜色澤依然很深,可見些許的白色泡泡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包裝好的蜂蜜,在陽光下呈現出透光的琥珀色

//這群堅守深山村民心裡的痛!//

小編在張叔引導下參觀了

山裡的“無塵加工室”

▼近鏡頭下的野生蜂巢,每個蜂格都溢出來了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無塵加工室裡整齊擺放了一長排包裝好的蜂蜜

"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看完心酸!

隨州網小云朵

這裡位於桐柏山北麓、淮河發源地南岸

從隨州市區驅車加徒步

要經過3個多小時,80多公里

才能到達這片原始山區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航拍照

全村現在僅剩

三十餘戶常駐人口

其中17戶為貧困戶

苦苦守在這片深山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這裡就是桐橋畈村

而今天《尋覓》欄目就要帶你

走進這片遠在隨州邊緣的深山

帶你瞭解這片山裡感人的故事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路途很長,荒無人煙,他們一住就是一輩子//

我們從市區出發

開車1個半小時才下高速

然後又經歷1個多小時山路的顛簸

才終於到達了中轉站

淮河鎮桐橋畈(fan)村民委員會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終於見到了3位村民

和接待我們的張叔

剛坐下不久,張叔就講起了

村裡的陳年往事

//貧窮曾是這個村揭不掉的標籤//

這片山位置偏遠,這裡的路是村民自發修建的窄小的土路。深山裡的貧窮是山外的人想象不到的。難忍貧窮的青壯年,全都出去打工謀生或進城定居。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已經廢棄的房子前長滿了野草

全村現在僅剩三十餘戶常駐人口,其中17戶為貧困戶。問他們為什麼不進城去享受更好的現代生活?樸實的老人們說,在這片山裡住了幾十年咯,不想挪窩也挪不動了,生在這兒,也得安葬在這兒。//十年深山堅守,養蜂人的艱辛誰人懂?//

2010年,當時才三十出頭的張叔開始了野蜂養殖項目,很多人勸張叔還年輕,可以外出打工,比在家養土蜂強多了。張叔說,不是沒有動搖過,但這裡是生養自己的家鄉,大家都拋棄了,但自己不可以,自己走了,這個村還有啥希望呢?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正在巡視土蜂的張叔

2017年,村委會聯合張叔開始做野生蜂蜜推廣,主要通過微信朋友圈及親朋好友的推薦。網友訂貨後,張叔騎1個小時摩托到鎮上去發快遞,雖然銷量不是很理想,但野生蜂蜜終於走出了這座大山,張叔的堅持沒有白費。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2018年成立“桐橋畈張氏野生蜂蜜合作社”

目的是扶貧

全村33戶人家,包括17戶貧困戶

在張叔和村委會帶領下開始養殖中華野生蜂

全村人有了微薄但穩定的收入來源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擺脫貧困戶,變身蜂農的老漢,高興的展示自己的“收成”

十年深山苦守,不忘初心建家鄉

張叔的努力使家鄉的經濟有了起色

//徒手抓蜂王,依山發展規模化土蜂養殖業//

這些在我們看來是風景的成片的大山,對於他們,是生存的根基。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靠山吃山”這句俗語形容這裡的村民再合適不過,智慧的村民依靠大山裡土蜂密集、環境宜人的優勢,發展起無須過多勞動力的第三產業--規模化土蜂養殖業。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聚集在樹杈上的野蜂群,是這片山裡常見的風景

規模化養殖的前期需要冒險,都知道蜂群是以蜂王為中心發展起來。每個蜂箱就是一個單獨的蜂群,每個蜂群都必須有一隻蜂王。而蜂王必須由人工抓取,但抓取蜂王可是要了它們的生存命根。所以抓取過程中被蟄受傷也在所難免。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怕影響視線,頭部卻並未有過多防禦,抓取蜂王的過程中經常會被野蜂蟄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智慧的蜂農將野蜂就近養在山石間,使土蜂更好成活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土蜂懼熱,村民會依著小土坡,將蜂巢半埋入土裡,模擬野蜂在地底建蜂巢的陰涼避風擋雨環境,使土蜂更快的適應這個新的環境。

▲這座深山裡目前有1000多個蜂箱,這也意味著1000多個蜂群。更意味著村民要冒著被蟄、被山石劃傷的風險,進入深山尋找抓取千餘隻蜂王,這其中的艱辛小編想著就覺得心酸。//帶你探尋養蜂人真實的生活!//

在張叔的帶領下,我們探尋了幾處土蜂較聚集的地方,因為今年的持續高溫,土蜂的壽命受到了威脅,很多蜂箱都已經蜂去箱空了!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攝影師大熊正在近距離拍攝這群土蜂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因為蜂農習慣了跟這群土蜂打交道,蜂農並未意識到防護服對於鮮少見到成群野蜜蜂的小編來說,大熊為了拍到最真實最原始的照片,只能冒著被土蜂蟄的風險,替大熊默默祈禱1分鐘。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以下照片、視頻均出自大熊的鏡頭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張叔為我們打開了一個蜂箱,密集恐懼症都要犯了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新組建的土蜂群剛開始建造它們的“蜂箱王國”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這是一支成熟的土蜂家族,蜂巢裡的蜜已經快要注滿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張叔徒手撕下一大塊蜂巢,金黃色的蜂蜜肆無忌憚的流淌下來

一整塊蜂膠入口,先是甜膩,而後喉嚨感覺甜的發齁。懂蜂蜜的張叔告訴我們,因土蜂採百花,花種雜,生物鹼含量更多,所以會比普通蜂蜜更有辣喉感,不適宜直接食用!

山裡的土磚房大多廢棄,

卻意外的成為了野蜂的遊樂園

//年產不到20斤,一年只收一次成熟蜜!//

這片原始山區植物資源豐富,中華蜂在這裡採百花釀百花蜜,依循季節每年只出產一次蜂蜜,每個蜂箱最多產出20斤左右。遇到高溫乾旱、胡蜂襲擊等自然災害,土蜂壽命會由原來的三到四個月縮減至二到三個月,數量和產量均會銳減,部分蜂巢會出現超低產量的情況,這也是野生蜂蜜每年只收取一次的原因。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村民淳樸,養土蜂第一注重的就是把好質量關,拒絕以糖餵養、以藥消毒,按照露天放野放養,讓蜜蜂自由採食,飲露天水,採野百花。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蜂農正在收取成熟野生蜂蜜

好蜂蜜無須工業加工,採用傳統工藝:蜂巢收割—搖蜜—棉紗布過濾,最大限度保障野生蜂蜜原有的各種礦物質、氨基酸等不被破壞,保質期非常久。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山區裡搭建的簡易但乾淨衛生的“無塵蜂蜜加工室”,同時也是野生蜂蜜銷售網點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集中在無塵加工室的蜂巢,等待驗收和“加工”。因為養殖過程中鮮少有人工參與,蜂巢形狀並不規則、雜質也比較多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不鏽鋼手動搖蜜機正在壓榨蜂巢出蜜

第一道蜂蜜色澤呈深棕色,白色泡泡和雜質比較多,蜂農接著會採用最原始的過濾法,用棉紗布進行多次過濾。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反覆多次的棉紗過濾,蜂蜜色澤依然很深,可見些許的白色泡泡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包裝好的蜂蜜,在陽光下呈現出透光的琥珀色

//這群堅守深山村民心裡的痛!//

小編在張叔引導下參觀了

山裡的“無塵加工室”

▼近鏡頭下的野生蜂巢,每個蜂格都溢出來了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無塵加工室裡整齊擺放了一長排包裝好的蜂蜜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小編問:“這麼好的野生蜂蜜,銷量一定很不錯吧”

張叔卻一臉無奈的搖著頭說:

“很多網友在詢問過野生蜂蜜的價格後,就說哪哪兒的蜂蜜才二十來塊一斤,讓便宜點賣給他們,可是,市場上那些假的野生蜂蜜怎麼比得上我們的蜂蜜?賤賣了就是糟蹋我們辛苦養殖的野生蜂蜜,更會讓這群堅守深山的村民寒心!”

▼展示野生蜂蜜巢的村民

"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看完心酸!

隨州網小云朵

這裡位於桐柏山北麓、淮河發源地南岸

從隨州市區驅車加徒步

要經過3個多小時,80多公里

才能到達這片原始山區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航拍照

全村現在僅剩

三十餘戶常駐人口

其中17戶為貧困戶

苦苦守在這片深山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這裡就是桐橋畈村

而今天《尋覓》欄目就要帶你

走進這片遠在隨州邊緣的深山

帶你瞭解這片山裡感人的故事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路途很長,荒無人煙,他們一住就是一輩子//

我們從市區出發

開車1個半小時才下高速

然後又經歷1個多小時山路的顛簸

才終於到達了中轉站

淮河鎮桐橋畈(fan)村民委員會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終於見到了3位村民

和接待我們的張叔

剛坐下不久,張叔就講起了

村裡的陳年往事

//貧窮曾是這個村揭不掉的標籤//

這片山位置偏遠,這裡的路是村民自發修建的窄小的土路。深山裡的貧窮是山外的人想象不到的。難忍貧窮的青壯年,全都出去打工謀生或進城定居。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已經廢棄的房子前長滿了野草

全村現在僅剩三十餘戶常駐人口,其中17戶為貧困戶。問他們為什麼不進城去享受更好的現代生活?樸實的老人們說,在這片山裡住了幾十年咯,不想挪窩也挪不動了,生在這兒,也得安葬在這兒。//十年深山堅守,養蜂人的艱辛誰人懂?//

2010年,當時才三十出頭的張叔開始了野蜂養殖項目,很多人勸張叔還年輕,可以外出打工,比在家養土蜂強多了。張叔說,不是沒有動搖過,但這裡是生養自己的家鄉,大家都拋棄了,但自己不可以,自己走了,這個村還有啥希望呢?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正在巡視土蜂的張叔

2017年,村委會聯合張叔開始做野生蜂蜜推廣,主要通過微信朋友圈及親朋好友的推薦。網友訂貨後,張叔騎1個小時摩托到鎮上去發快遞,雖然銷量不是很理想,但野生蜂蜜終於走出了這座大山,張叔的堅持沒有白費。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2018年成立“桐橋畈張氏野生蜂蜜合作社”

目的是扶貧

全村33戶人家,包括17戶貧困戶

在張叔和村委會帶領下開始養殖中華野生蜂

全村人有了微薄但穩定的收入來源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擺脫貧困戶,變身蜂農的老漢,高興的展示自己的“收成”

十年深山苦守,不忘初心建家鄉

張叔的努力使家鄉的經濟有了起色

//徒手抓蜂王,依山發展規模化土蜂養殖業//

這些在我們看來是風景的成片的大山,對於他們,是生存的根基。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靠山吃山”這句俗語形容這裡的村民再合適不過,智慧的村民依靠大山裡土蜂密集、環境宜人的優勢,發展起無須過多勞動力的第三產業--規模化土蜂養殖業。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聚集在樹杈上的野蜂群,是這片山裡常見的風景

規模化養殖的前期需要冒險,都知道蜂群是以蜂王為中心發展起來。每個蜂箱就是一個單獨的蜂群,每個蜂群都必須有一隻蜂王。而蜂王必須由人工抓取,但抓取蜂王可是要了它們的生存命根。所以抓取過程中被蟄受傷也在所難免。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怕影響視線,頭部卻並未有過多防禦,抓取蜂王的過程中經常會被野蜂蟄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智慧的蜂農將野蜂就近養在山石間,使土蜂更好成活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土蜂懼熱,村民會依著小土坡,將蜂巢半埋入土裡,模擬野蜂在地底建蜂巢的陰涼避風擋雨環境,使土蜂更快的適應這個新的環境。

▲這座深山裡目前有1000多個蜂箱,這也意味著1000多個蜂群。更意味著村民要冒著被蟄、被山石劃傷的風險,進入深山尋找抓取千餘隻蜂王,這其中的艱辛小編想著就覺得心酸。//帶你探尋養蜂人真實的生活!//

在張叔的帶領下,我們探尋了幾處土蜂較聚集的地方,因為今年的持續高溫,土蜂的壽命受到了威脅,很多蜂箱都已經蜂去箱空了!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攝影師大熊正在近距離拍攝這群土蜂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因為蜂農習慣了跟這群土蜂打交道,蜂農並未意識到防護服對於鮮少見到成群野蜜蜂的小編來說,大熊為了拍到最真實最原始的照片,只能冒著被土蜂蟄的風險,替大熊默默祈禱1分鐘。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以下照片、視頻均出自大熊的鏡頭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張叔為我們打開了一個蜂箱,密集恐懼症都要犯了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新組建的土蜂群剛開始建造它們的“蜂箱王國”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這是一支成熟的土蜂家族,蜂巢裡的蜜已經快要注滿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張叔徒手撕下一大塊蜂巢,金黃色的蜂蜜肆無忌憚的流淌下來

一整塊蜂膠入口,先是甜膩,而後喉嚨感覺甜的發齁。懂蜂蜜的張叔告訴我們,因土蜂採百花,花種雜,生物鹼含量更多,所以會比普通蜂蜜更有辣喉感,不適宜直接食用!

山裡的土磚房大多廢棄,

卻意外的成為了野蜂的遊樂園

//年產不到20斤,一年只收一次成熟蜜!//

這片原始山區植物資源豐富,中華蜂在這裡採百花釀百花蜜,依循季節每年只出產一次蜂蜜,每個蜂箱最多產出20斤左右。遇到高溫乾旱、胡蜂襲擊等自然災害,土蜂壽命會由原來的三到四個月縮減至二到三個月,數量和產量均會銳減,部分蜂巢會出現超低產量的情況,這也是野生蜂蜜每年只收取一次的原因。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村民淳樸,養土蜂第一注重的就是把好質量關,拒絕以糖餵養、以藥消毒,按照露天放野放養,讓蜜蜂自由採食,飲露天水,採野百花。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蜂農正在收取成熟野生蜂蜜

好蜂蜜無須工業加工,採用傳統工藝:蜂巢收割—搖蜜—棉紗布過濾,最大限度保障野生蜂蜜原有的各種礦物質、氨基酸等不被破壞,保質期非常久。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山區裡搭建的簡易但乾淨衛生的“無塵蜂蜜加工室”,同時也是野生蜂蜜銷售網點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集中在無塵加工室的蜂巢,等待驗收和“加工”。因為養殖過程中鮮少有人工參與,蜂巢形狀並不規則、雜質也比較多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不鏽鋼手動搖蜜機正在壓榨蜂巢出蜜

第一道蜂蜜色澤呈深棕色,白色泡泡和雜質比較多,蜂農接著會採用最原始的過濾法,用棉紗布進行多次過濾。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反覆多次的棉紗過濾,蜂蜜色澤依然很深,可見些許的白色泡泡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包裝好的蜂蜜,在陽光下呈現出透光的琥珀色

//這群堅守深山村民心裡的痛!//

小編在張叔引導下參觀了

山裡的“無塵加工室”

▼近鏡頭下的野生蜂巢,每個蜂格都溢出來了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無塵加工室裡整齊擺放了一長排包裝好的蜂蜜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小編問:“這麼好的野生蜂蜜,銷量一定很不錯吧”

張叔卻一臉無奈的搖著頭說:

“很多網友在詢問過野生蜂蜜的價格後,就說哪哪兒的蜂蜜才二十來塊一斤,讓便宜點賣給他們,可是,市場上那些假的野生蜂蜜怎麼比得上我們的蜂蜜?賤賣了就是糟蹋我們辛苦養殖的野生蜂蜜,更會讓這群堅守深山的村民寒心!”

▼展示野生蜂蜜巢的村民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小編一查手機,確實,近年來一直不斷的有蜂蜜行業的內幕流出:某某企業蜂蜜作假、蜂膠作假、蜂王漿造假...蜂蜜市場亂了。 假蜂蜜是每一個蜂蜜愛好者的痛

更是這群堅持只做

真正野生蜂蜜的淳樸村民的痛

"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看完心酸!

隨州網小云朵

這裡位於桐柏山北麓、淮河發源地南岸

從隨州市區驅車加徒步

要經過3個多小時,80多公里

才能到達這片原始山區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航拍照

全村現在僅剩

三十餘戶常駐人口

其中17戶為貧困戶

苦苦守在這片深山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這裡就是桐橋畈村

而今天《尋覓》欄目就要帶你

走進這片遠在隨州邊緣的深山

帶你瞭解這片山裡感人的故事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路途很長,荒無人煙,他們一住就是一輩子//

我們從市區出發

開車1個半小時才下高速

然後又經歷1個多小時山路的顛簸

才終於到達了中轉站

淮河鎮桐橋畈(fan)村民委員會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終於見到了3位村民

和接待我們的張叔

剛坐下不久,張叔就講起了

村裡的陳年往事

//貧窮曾是這個村揭不掉的標籤//

這片山位置偏遠,這裡的路是村民自發修建的窄小的土路。深山裡的貧窮是山外的人想象不到的。難忍貧窮的青壯年,全都出去打工謀生或進城定居。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已經廢棄的房子前長滿了野草

全村現在僅剩三十餘戶常駐人口,其中17戶為貧困戶。問他們為什麼不進城去享受更好的現代生活?樸實的老人們說,在這片山裡住了幾十年咯,不想挪窩也挪不動了,生在這兒,也得安葬在這兒。//十年深山堅守,養蜂人的艱辛誰人懂?//

2010年,當時才三十出頭的張叔開始了野蜂養殖項目,很多人勸張叔還年輕,可以外出打工,比在家養土蜂強多了。張叔說,不是沒有動搖過,但這裡是生養自己的家鄉,大家都拋棄了,但自己不可以,自己走了,這個村還有啥希望呢?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正在巡視土蜂的張叔

2017年,村委會聯合張叔開始做野生蜂蜜推廣,主要通過微信朋友圈及親朋好友的推薦。網友訂貨後,張叔騎1個小時摩托到鎮上去發快遞,雖然銷量不是很理想,但野生蜂蜜終於走出了這座大山,張叔的堅持沒有白費。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2018年成立“桐橋畈張氏野生蜂蜜合作社”

目的是扶貧

全村33戶人家,包括17戶貧困戶

在張叔和村委會帶領下開始養殖中華野生蜂

全村人有了微薄但穩定的收入來源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擺脫貧困戶,變身蜂農的老漢,高興的展示自己的“收成”

十年深山苦守,不忘初心建家鄉

張叔的努力使家鄉的經濟有了起色

//徒手抓蜂王,依山發展規模化土蜂養殖業//

這些在我們看來是風景的成片的大山,對於他們,是生存的根基。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靠山吃山”這句俗語形容這裡的村民再合適不過,智慧的村民依靠大山裡土蜂密集、環境宜人的優勢,發展起無須過多勞動力的第三產業--規模化土蜂養殖業。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聚集在樹杈上的野蜂群,是這片山裡常見的風景

規模化養殖的前期需要冒險,都知道蜂群是以蜂王為中心發展起來。每個蜂箱就是一個單獨的蜂群,每個蜂群都必須有一隻蜂王。而蜂王必須由人工抓取,但抓取蜂王可是要了它們的生存命根。所以抓取過程中被蟄受傷也在所難免。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怕影響視線,頭部卻並未有過多防禦,抓取蜂王的過程中經常會被野蜂蟄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智慧的蜂農將野蜂就近養在山石間,使土蜂更好成活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土蜂懼熱,村民會依著小土坡,將蜂巢半埋入土裡,模擬野蜂在地底建蜂巢的陰涼避風擋雨環境,使土蜂更快的適應這個新的環境。

▲這座深山裡目前有1000多個蜂箱,這也意味著1000多個蜂群。更意味著村民要冒著被蟄、被山石劃傷的風險,進入深山尋找抓取千餘隻蜂王,這其中的艱辛小編想著就覺得心酸。//帶你探尋養蜂人真實的生活!//

在張叔的帶領下,我們探尋了幾處土蜂較聚集的地方,因為今年的持續高溫,土蜂的壽命受到了威脅,很多蜂箱都已經蜂去箱空了!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攝影師大熊正在近距離拍攝這群土蜂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因為蜂農習慣了跟這群土蜂打交道,蜂農並未意識到防護服對於鮮少見到成群野蜜蜂的小編來說,大熊為了拍到最真實最原始的照片,只能冒著被土蜂蟄的風險,替大熊默默祈禱1分鐘。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以下照片、視頻均出自大熊的鏡頭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張叔為我們打開了一個蜂箱,密集恐懼症都要犯了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新組建的土蜂群剛開始建造它們的“蜂箱王國”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這是一支成熟的土蜂家族,蜂巢裡的蜜已經快要注滿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張叔徒手撕下一大塊蜂巢,金黃色的蜂蜜肆無忌憚的流淌下來

一整塊蜂膠入口,先是甜膩,而後喉嚨感覺甜的發齁。懂蜂蜜的張叔告訴我們,因土蜂採百花,花種雜,生物鹼含量更多,所以會比普通蜂蜜更有辣喉感,不適宜直接食用!

山裡的土磚房大多廢棄,

卻意外的成為了野蜂的遊樂園

//年產不到20斤,一年只收一次成熟蜜!//

這片原始山區植物資源豐富,中華蜂在這裡採百花釀百花蜜,依循季節每年只出產一次蜂蜜,每個蜂箱最多產出20斤左右。遇到高溫乾旱、胡蜂襲擊等自然災害,土蜂壽命會由原來的三到四個月縮減至二到三個月,數量和產量均會銳減,部分蜂巢會出現超低產量的情況,這也是野生蜂蜜每年只收取一次的原因。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村民淳樸,養土蜂第一注重的就是把好質量關,拒絕以糖餵養、以藥消毒,按照露天放野放養,讓蜜蜂自由採食,飲露天水,採野百花。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蜂農正在收取成熟野生蜂蜜

好蜂蜜無須工業加工,採用傳統工藝:蜂巢收割—搖蜜—棉紗布過濾,最大限度保障野生蜂蜜原有的各種礦物質、氨基酸等不被破壞,保質期非常久。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山區裡搭建的簡易但乾淨衛生的“無塵蜂蜜加工室”,同時也是野生蜂蜜銷售網點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集中在無塵加工室的蜂巢,等待驗收和“加工”。因為養殖過程中鮮少有人工參與,蜂巢形狀並不規則、雜質也比較多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不鏽鋼手動搖蜜機正在壓榨蜂巢出蜜

第一道蜂蜜色澤呈深棕色,白色泡泡和雜質比較多,蜂農接著會採用最原始的過濾法,用棉紗布進行多次過濾。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反覆多次的棉紗過濾,蜂蜜色澤依然很深,可見些許的白色泡泡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包裝好的蜂蜜,在陽光下呈現出透光的琥珀色

//這群堅守深山村民心裡的痛!//

小編在張叔引導下參觀了

山裡的“無塵加工室”

▼近鏡頭下的野生蜂巢,每個蜂格都溢出來了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無塵加工室裡整齊擺放了一長排包裝好的蜂蜜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小編問:“這麼好的野生蜂蜜,銷量一定很不錯吧”

張叔卻一臉無奈的搖著頭說:

“很多網友在詢問過野生蜂蜜的價格後,就說哪哪兒的蜂蜜才二十來塊一斤,讓便宜點賣給他們,可是,市場上那些假的野生蜂蜜怎麼比得上我們的蜂蜜?賤賣了就是糟蹋我們辛苦養殖的野生蜂蜜,更會讓這群堅守深山的村民寒心!”

▼展示野生蜂蜜巢的村民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小編一查手機,確實,近年來一直不斷的有蜂蜜行業的內幕流出:某某企業蜂蜜作假、蜂膠作假、蜂王漿造假...蜂蜜市場亂了。 假蜂蜜是每一個蜂蜜愛好者的痛

更是這群堅持只做

真正野生蜂蜜的淳樸村民的痛

3小時80多公里+徒步揭祕淮河這片深山裡的故事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