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以為是本爛書,結果卻寫了2000字的感悟'

"

今天推薦一本書《稀缺》,副標題是:我們是如何陷入貧窮與忙碌的。

"

今天推薦一本書《稀缺》,副標題是:我們是如何陷入貧窮與忙碌的。

原以為是本爛書,結果卻寫了2000字的感悟

原本以為這本書就是普通的勵志書籍,結果發現裡面有很多觀點都是日常生活中我會忽略的,看完絕對讓你活得更明白。

01


在正常的邏輯來看:時間多了,錢多了,我們自然就能夠把一件事情做得更好。

但現實生活中恰恰相反,你越有錢,越有時間,你反而會變得懶惰。

最熟悉的例子就是考試,考試前3個月也許你還覺得時間挺多的,每天看一點點,反正不急。

到了最後一個星期才發現,我靠,怎麼沒時間了!!

最後一個星期的複習量遠遠超過過去3個月的加總。

你看,沒時間給你帶來的就是超高效率,過多的時間給你帶來的就是懶惰,正所謂Deadline是第一生產力。

"

今天推薦一本書《稀缺》,副標題是:我們是如何陷入貧窮與忙碌的。

原以為是本爛書,結果卻寫了2000字的感悟

原本以為這本書就是普通的勵志書籍,結果發現裡面有很多觀點都是日常生活中我會忽略的,看完絕對讓你活得更明白。

01


在正常的邏輯來看:時間多了,錢多了,我們自然就能夠把一件事情做得更好。

但現實生活中恰恰相反,你越有錢,越有時間,你反而會變得懶惰。

最熟悉的例子就是考試,考試前3個月也許你還覺得時間挺多的,每天看一點點,反正不急。

到了最後一個星期才發現,我靠,怎麼沒時間了!!

最後一個星期的複習量遠遠超過過去3個月的加總。

你看,沒時間給你帶來的就是超高效率,過多的時間給你帶來的就是懶惰,正所謂Deadline是第一生產力。

原以為是本爛書,結果卻寫了2000字的感悟


包括花錢也是一樣的,月末發工資,你會感覺,哇,有一大筆錢,然後開始不經大腦的花錢,結果到了月中就發現,錢早就不夠用了,必須使用花唄支撐自己接下來的日子。

你別看考試、花錢這些都是小事,小事不成何以成大事。

這是很可怕的事情,因為能映射出你整個人生都是這樣,你怎麼過一天就怎麼過一生。

你會覺得人生的時間很多,結果不小心就過去10年、20年、30年,然後才發現自己已經60歲、70歲、80歲,再努力也晚了。

考試還會有下一次,工資下個月還會再發,但人生是不會重來的。

最後沒有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錯過了就是錯過了。

無可否認,你可以像摩西奶奶一樣77歲才開始畫畫,正如她所說:人生沒有太晚的開始。

但如果給她重新選擇,難道不希望早點開始,然後用一生去完成自己熱愛的事情嗎?

"

今天推薦一本書《稀缺》,副標題是:我們是如何陷入貧窮與忙碌的。

原以為是本爛書,結果卻寫了2000字的感悟

原本以為這本書就是普通的勵志書籍,結果發現裡面有很多觀點都是日常生活中我會忽略的,看完絕對讓你活得更明白。

01


在正常的邏輯來看:時間多了,錢多了,我們自然就能夠把一件事情做得更好。

但現實生活中恰恰相反,你越有錢,越有時間,你反而會變得懶惰。

最熟悉的例子就是考試,考試前3個月也許你還覺得時間挺多的,每天看一點點,反正不急。

到了最後一個星期才發現,我靠,怎麼沒時間了!!

最後一個星期的複習量遠遠超過過去3個月的加總。

你看,沒時間給你帶來的就是超高效率,過多的時間給你帶來的就是懶惰,正所謂Deadline是第一生產力。

原以為是本爛書,結果卻寫了2000字的感悟


包括花錢也是一樣的,月末發工資,你會感覺,哇,有一大筆錢,然後開始不經大腦的花錢,結果到了月中就發現,錢早就不夠用了,必須使用花唄支撐自己接下來的日子。

你別看考試、花錢這些都是小事,小事不成何以成大事。

這是很可怕的事情,因為能映射出你整個人生都是這樣,你怎麼過一天就怎麼過一生。

你會覺得人生的時間很多,結果不小心就過去10年、20年、30年,然後才發現自己已經60歲、70歲、80歲,再努力也晚了。

考試還會有下一次,工資下個月還會再發,但人生是不會重來的。

最後沒有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錯過了就是錯過了。

無可否認,你可以像摩西奶奶一樣77歲才開始畫畫,正如她所說:人生沒有太晚的開始。

但如果給她重新選擇,難道不希望早點開始,然後用一生去完成自己熱愛的事情嗎?

原以為是本爛書,結果卻寫了2000字的感悟


有些人很幸運,像巴菲特,11歲就找到自己熱愛的事情,一做就做到現在88歲都還沒有退休,整個人生的幸福感一定更強。

"

今天推薦一本書《稀缺》,副標題是:我們是如何陷入貧窮與忙碌的。

原以為是本爛書,結果卻寫了2000字的感悟

原本以為這本書就是普通的勵志書籍,結果發現裡面有很多觀點都是日常生活中我會忽略的,看完絕對讓你活得更明白。

01


在正常的邏輯來看:時間多了,錢多了,我們自然就能夠把一件事情做得更好。

但現實生活中恰恰相反,你越有錢,越有時間,你反而會變得懶惰。

最熟悉的例子就是考試,考試前3個月也許你還覺得時間挺多的,每天看一點點,反正不急。

到了最後一個星期才發現,我靠,怎麼沒時間了!!

最後一個星期的複習量遠遠超過過去3個月的加總。

你看,沒時間給你帶來的就是超高效率,過多的時間給你帶來的就是懶惰,正所謂Deadline是第一生產力。

原以為是本爛書,結果卻寫了2000字的感悟


包括花錢也是一樣的,月末發工資,你會感覺,哇,有一大筆錢,然後開始不經大腦的花錢,結果到了月中就發現,錢早就不夠用了,必須使用花唄支撐自己接下來的日子。

你別看考試、花錢這些都是小事,小事不成何以成大事。

這是很可怕的事情,因為能映射出你整個人生都是這樣,你怎麼過一天就怎麼過一生。

你會覺得人生的時間很多,結果不小心就過去10年、20年、30年,然後才發現自己已經60歲、70歲、80歲,再努力也晚了。

考試還會有下一次,工資下個月還會再發,但人生是不會重來的。

最後沒有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錯過了就是錯過了。

無可否認,你可以像摩西奶奶一樣77歲才開始畫畫,正如她所說:人生沒有太晚的開始。

但如果給她重新選擇,難道不希望早點開始,然後用一生去完成自己熱愛的事情嗎?

原以為是本爛書,結果卻寫了2000字的感悟


有些人很幸運,像巴菲特,11歲就找到自己熱愛的事情,一做就做到現在88歲都還沒有退休,整個人生的幸福感一定更強。

原以為是本爛書,結果卻寫了2000字的感悟


我懂了這個道理,就能理解為什麼我最喜歡的NBA運動員艾弗森所說:我把每一場比賽都當最後一場。

正因為他有了這個態度,所以他才會在每一場比賽都拼盡全力,僅僅靠1米83的身材碾壓了不少巨人,在球場上的英姿更是成為了傳奇。

"

今天推薦一本書《稀缺》,副標題是:我們是如何陷入貧窮與忙碌的。

原以為是本爛書,結果卻寫了2000字的感悟

原本以為這本書就是普通的勵志書籍,結果發現裡面有很多觀點都是日常生活中我會忽略的,看完絕對讓你活得更明白。

01


在正常的邏輯來看:時間多了,錢多了,我們自然就能夠把一件事情做得更好。

但現實生活中恰恰相反,你越有錢,越有時間,你反而會變得懶惰。

最熟悉的例子就是考試,考試前3個月也許你還覺得時間挺多的,每天看一點點,反正不急。

到了最後一個星期才發現,我靠,怎麼沒時間了!!

最後一個星期的複習量遠遠超過過去3個月的加總。

你看,沒時間給你帶來的就是超高效率,過多的時間給你帶來的就是懶惰,正所謂Deadline是第一生產力。

原以為是本爛書,結果卻寫了2000字的感悟


包括花錢也是一樣的,月末發工資,你會感覺,哇,有一大筆錢,然後開始不經大腦的花錢,結果到了月中就發現,錢早就不夠用了,必須使用花唄支撐自己接下來的日子。

你別看考試、花錢這些都是小事,小事不成何以成大事。

這是很可怕的事情,因為能映射出你整個人生都是這樣,你怎麼過一天就怎麼過一生。

你會覺得人生的時間很多,結果不小心就過去10年、20年、30年,然後才發現自己已經60歲、70歲、80歲,再努力也晚了。

考試還會有下一次,工資下個月還會再發,但人生是不會重來的。

最後沒有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錯過了就是錯過了。

無可否認,你可以像摩西奶奶一樣77歲才開始畫畫,正如她所說:人生沒有太晚的開始。

但如果給她重新選擇,難道不希望早點開始,然後用一生去完成自己熱愛的事情嗎?

原以為是本爛書,結果卻寫了2000字的感悟


有些人很幸運,像巴菲特,11歲就找到自己熱愛的事情,一做就做到現在88歲都還沒有退休,整個人生的幸福感一定更強。

原以為是本爛書,結果卻寫了2000字的感悟


我懂了這個道理,就能理解為什麼我最喜歡的NBA運動員艾弗森所說:我把每一場比賽都當最後一場。

正因為他有了這個態度,所以他才會在每一場比賽都拼盡全力,僅僅靠1米83的身材碾壓了不少巨人,在球場上的英姿更是成為了傳奇。

原以為是本爛書,結果卻寫了2000字的感悟


如果他想的不是“我把每一場比賽都當最後一場”,而是“沒事,明年繼續加油”,那他可能一生都是明年又明年,永遠都無法打出漂亮的成績,你看,價值觀就決定了你的人生。

在我讀各種成功人士的傳記不難發現,很多人之所謂能成為偉人,必定曾經經歷過一些痛苦的事情,他體會到了這種“失去的感覺”,所以就更想拼盡全力,不想再次失去。

所以,現在的你不願意努力,也許是你擁有太多了,不妨想想自己將會一無所有的老去,你還敢不努力嗎?

02


擁有的少,能夠讓你更努力,做一樣事情更專注,但與此同時,你也會忽略其他重要的事情。

例如,如果你錢特別少,沒錯,你會變得更努力工作,更努力賺錢。

但是與此同時,你很有可能因此視野變得狹窄,眼裡只有工作,而忽略其他更好的賺錢方式,陷入了工作工作再工作的死循環,永遠都無法讓自己富起來。

最典型的就是:一個人越窮,越專注於工作,越容易忽略創業或投資,這些更能賺錢的事情。

他們可能一心想的就是:我都這麼窮了,哪有什麼錢去創業投資,還是先努力工作吧。

再不然,還會忽略家庭,由於過度關注工作,忽略了對家裡人的照顧,忽略了興趣愛好。

總結來說:

擁有的少,能夠讓你做一樣事情變得更專注。

你錢少了,你會更努力工作。

時間快沒了,你會更快完成工作。

但帶來的副作用就是,容易忽略身邊一些同樣重要的事情,例如投資、家庭、興趣愛好。

03


我說說我個人如何利用上面所說的方法,來控制自己的開支。

我基本沒怎麼持有現金,大部分的現金都已經用來買股票,部分集中在高成長但高風險的股票,一部分集中在藍籌或者指數、低成長低風險的股票。

我的現金一直都是維持夠花的狀態,絕對不會持有太多,只要賺到了多餘的錢,我就會把他轉進我的證券戶口,等待將來有機會買入股票。

而且我自己有一個規定,只要我把錢轉進了證券戶口,我就要當作這一筆錢消失了,起碼3年都不會再動用,讓他有機會慢慢增值。

所以,我證券戶口裡面有很多錢,但是我還是很窮,因為我的現金不多。

每次看到我的現金戶口,我就感嘆,哎呀,自己太窮了,我要更努力工作賺錢,然後的確變得更努力。

這對我來說是有大區別的,有時候我賺到錢了,忘記把錢轉入證券戶口,持有過多的現金,我消費馬上就變得大手大腳。

但是一旦我轉進證券戶口,看到自己沒什麼現金了,我花錢就會變得謹慎,然後選擇更努力工作。

當然,我前面已經提到了,一個人太窮也會導致過於關注工作,而忽略了身邊同樣重要的事情。

所以,我給自己開發了兩種機制:

當自己過於懶惰的時候,我會看看現金戶口,自己太窮了,必須要努力工作。

如果過於投入工作,我就會換個角度想想,我的證券戶口裡面躺了一大堆錢,不要太投入而忽略身邊同樣重要的事情。

所以,我的人生就有兩種機制可以調節,類似於有一本書所說的“集中性思維”和“發散性思維”,這兩種機制都很重要,各有各的好處和壞處,要善於利用。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