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證500和滬深300,該怎麼選?


中證500和滬深300,是投資指數基金入門且核心的主流標的。

如果要說不知道投資什麼基金權益標的,這兩隻完全可以囊括並滿足大部分人的投資需求。

中證500偏中小盤,滬深300偏大盤,兩種不同風格,為什麼放在一起對比呢?

這也是突發奇想,如果從規模來看,中證500遠比不上滬深300,但基金投資追求兩方面:

一是未來足夠的彈性空間,理論上只有空間上下限越大,盈利的規模才可能越大。

二是成長和價值,到底如何選擇配置?

放心,中證500與滬深300基本上沒啥瓜葛,兩個指數的樣本都是互斥的,沒有相同標的。

首先,先了解下兩個指數的賺錢能力變化情況。

如果從ROE來看,絕對的賺錢能力肯定是滬深300,從2002年以來,基本上都保持在11%以上,這是目前A股中藍籌白馬,也是當下價值投資的首選。

中證500和滬深300,該怎麼選?


如果再看中證500,滬深300的賺錢能力絕對甩它幾條街。

不過滬深300從2010年以來ROE一直下滑,這個與滬深300中金融權重佔絕對高值有一定關係,畢竟金融板塊的賺錢能力同步在下降。

中證500的週期很明顯,基本上圍繞4%~8%波動,相對來說,它的樣本不像中證1000一樣有太多小市值企業,有不少企業屬於二線藍籌,營收和利潤都不錯,比如青島啤酒。


中證500和滬深300,該怎麼選?



其次,對滬深300和中證500產生巨大分歧的原因,無外乎評判的邏輯和投資方向不同而已。

有些人喜歡投資確定性比較高的滬深300,有些人中意不確定性可能盈利空間更廣的中證500。

為什麼這麼說呢?看下面兩張圖:


中證500和滬深300,該怎麼選?


中證500和滬深300,該怎麼選?



前者是滬深300PB與點位,後者是中證500PB與點位的走勢圖。

很明顯的一點,中證500的PB與指數走勢的契合程度太高了,如果單純從PB和點位的耦合程度來看,假設PB不變的情況下,滬深300漲幅可能更高一些。

中證500如此受到關注,主要是15年的估值太高了,爆炒的中小板塊在估值上完全碾壓滬深300。

最後,從分位點來看,目前中證500處於12.7%,滬深300處於28.86%,這是考慮了15年,不過對於咱們來說,情緒的影響並不能成為選擇標的理由。

我個人覺得這兩個指數的投資價值都非常高。

一個持有優質的藍籌標的,享受內在價值帶來的增長;一個持有更具成長性的指數,享受估值和內在價值兩方面的成長。

不過後者的長期性和不確定性都存在。

兩者並非隔離的,雖然收益的邏輯不同,但如果同時持有兩個指數,沒有多大關係。

至於倉位的多少,要看個人的風格如何,上面也講了,中證500的彈性空間大,大白話就是情緒交易非常濃烈;滬深300金融權重佔比高,肯定是價投的選擇,相對比較穩健。

如果你追求穩定的增值,滬深300可以做大頭;如果你追求成長空間和波動收益,中證500做大頭。

前提是,做了決定就要堅持下去,能否賺錢的最核心因素,從來就不是外在標的因素,而是內在個人因素。

全球市場指數數據,主要是根據PE/PB/盈利收益率為評估值。

90%為國內A股的相關指數,海外市場指數則包含德國DAX、美股標普500和納指100、港股恆生指數和H股指數。

原油、地產信託基金等其他資產,可根據歷史價格或波動進行配置。

第521期全球市場指數估值表

中證500和滬深300,該怎麼選?


點擊查看大圖更清晰

說明:

1. 綠色低估,持續分倉買入;紅色高估,持續分倉賣出;其他為正常估值,無操作持有。

2. 指數估值維度:PE/PB分位點、盈利收益率和指數roe交叉評估。

3. 低估值指標:盈利收益率>10%且分位點<30%;無分位點直接參考盈利收益率和指數roe數據。

4. 如海外指數等部分品種不適用以上指標。


  • 主投指數基金,尋找穿越牛熊的主動基金;
  • 尋求高安全邊際基金,低估分倉買入,高估逐漸退出;
  • 動態平衡策略和資金網格化管理;
  • 基金組合配置,對衝品種風險;
  • 中長期投資,忽視短期波動;
  • 中低風險策略下的投資品種;
  • 最實用的家庭重疾、壽險、醫療和意外保險配置。


如果你覺得有用,歡迎轉發!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