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房產的投資,這點一定要很深刻很深刻的理解

投資 保險 金融 經濟 基金 凡人投資者說 2018-12-02
未來房產的投資,這點一定要很深刻很深刻的理解

房子對於過去20年,最近10年-5年,都是大家的話題,也是所有人的話題,所以我們對房子一定要認識的非常清楚,非常明瞭,不要有誤區,要客觀公正的認識,這樣才能在未來10年當中,我們買不動產才能買對,不至於犯錯誤。

不動產顧名思義,就是搬不走的鋼筋水泥,土地所演化來的資產,不動產我們放眼人類歷史,最近這200年,無論是歐洲、美國、日本、還是看中國的發展等等,由於地球人口的不斷增加,適合人類生活和居住的地方是非常有限的,氣候的變化現在進行時已經足夠可怕,地球還有很多地方是不適合人類生活的,比如西部氣候惡劣,土地貧瘠,不適合人類居住。如新疆內蒙古甘肅等地氣候過於旱,缺水少雨,耕地比例很少,養活不了幾個人。西藏屬高寒地帶,那裡幾乎找不到樹,主要都是石頭山地,寸草不生。青海與西藏類似。

而人類又在不斷的增加,20年前,全球只有40億人,現在有70億人,在100多年前只有10幾億人,可想而知,人類是在快速膨脹化增長,所以不動產一直是向上向上升值的,特別是適合人類居住的城市,能謀生的城市的不動產一直是升值的,只不過他升值的高低快慢不同罷了,比如美國紐約70年代的房子,40年前賣10幾萬,現在可以值1千萬,房產升級,第一是因為人口增長適合人類居住的價值,第二是貨幣在不同的貶值,現在不動產是最能保值的東西,人稱定海神針,不動產最主要的特點就是能做到保值。

不動產就是房產,最大的特點也是流動性差,買完房子以後,像現在想賣出真不容易。別看現在聽身邊的人說我們城市房價漲了,你去賣一下試試,根本就沒有流動性,北京城市就是這樣子的,表面上是在漲,但是根本賣不出去,無法變現,這就是典型的有價無市。住房是在慢慢漲,有時候標的是這個價格,跟他成交相差還是很遠的,現在北京好多房子開始往外賣了,大富豪幾十套的房子往外賣,比市價都便宜20%,現在手裡房子特別多的,陸陸續續有很多人在出手,但很難一下賣出去,房子最大的問題就是流動性。

所以我們現在買房都照著十年去考慮的,如果不打算持有十年,少說也得要五年,不然各地方限購,根本賣不出去,這是它最大的缺點,一定要知道,一二線城市和四五線城市的差別也是巨大的。向未來的上市公司也是這樣子的,有的股價可能會漲到天上去,但有的可能幾分錢都不值,沒人買,房子和上市公司是一樣的,上市公司就是看他的掙錢能力,掙錢能力越強大的公司越來越掙錢,沒有掙錢能力的公司低幾分錢也沒人去買,所以房子最重要是城市和地段,上市公司是買他未來的掙錢能力。

未來房產的投資,這點一定要很深刻很深刻的理解

兩種不同的思路,過去漲幅最好的品種,未來不一定是最好的,房地產配比不宜過高,比如美國的家庭資產配置裡面35%房產、25%是保險、15%是現金和存款,25%的股票和基金,這是美國居民家庭配置的情況,中國現在70%的房子,5%是保險,15%是現金和存款,股票和基金佔到10%,如果房子再多,綜合來看房地產的比例就會失衡。未來的大方向,一定是向美國家庭資產配置靠攏,在未來家庭配置中,房地產會慢慢壓縮在50%以下,現金存款佔到20%,保險能上到10%,20~30%的金融資產股票與基金,這是未來的大趨勢和大方向。

為什麼必須向這邊走了?因為沒有資產可以承載著從房子出來的錢往哪裡走?房地產限購之後最近資金沒地方去,物價微微有點上漲,資金真沒地方去的,不買房子了,但錢是有靈性的它知道什麼地方有錢,錢必須去找資產,但社會上能掙錢的資產就剩下公司了,保險的增長也是必須的,未來十年我們身邊的親戚朋友,保險的比例金額也是越來越多。同樣一套房子,在未來2-3年漲多少漲多少,這其實是鳳毛麟角的,在未來幾乎不會出現了。不可能像幾年前一樣再出現一兩年能翻一倍的行情,沒有這種可能性。房子在未來最多有能趕上通貨膨脹。投資房產也是為了消費和享受有一種歸屬感,但如果你只是為了投資房子獲益,房地產不再是一個更好的選擇。資本槓桿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快速轉弱,而以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為標誌,開啟了中國新一輪靠技術和創新驅動的新常態,房地產成為一個穩定的傳統產業,金融屬性逐漸褪去。

未來房產的投資,這點一定要很深刻很深刻的理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