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殼股”小船說翻就翻 投資風險不容忽視'

"

A股素來有炒殼的傳統,不少非上市公司借殼上市漸趨活躍,一次比一次玩得凶猛。但近期“借殼概念股”股價卻表現得有些不如人意,概念股的小船常常說翻就翻……殼資源價值能否持續?什麼樣的“殼股”風險較大值得警惕?

“殼”資源緣何大幅回調?

興業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王德倫表示,首先,“借殼”的本質是對IPO的一種替代,讓優質資產可以避開緩慢的排隊時間快速實現上市和資產證券化。IPO提速後直接使優質資產通過借殼實現上市的必要性下降;其次,併購、定增、借殼等資本運作行為的監管趨嚴更導致借殼上市比過去有了較高的不確定性,節奏也更慢。因此,此消彼長下,殼價值的內在價值在下降。

由於我國上市公司資格仍然具有稀缺性,在退市制度要求之下,上市公司管理層在瀕臨“退市”邊緣時,保殼意願增強。儘管退市制度比較明確,但股票退市要平衡債權人、投資人、公司職工等多方利益,在缺乏利益補償機制的情況下,退市令投資者的利益受到損失。而一旦企業真正退市,則上市公司殼價值消失,會給投資人造成損失,也是造成“殼”資源燙手的重要原因。

“過去殼資源存在的價值,直接原因就是退市難,一旦上市就獲得一張‘免死’金牌,也因為借殼上市制度的存在,即使是一個實體沒有任何價值的上市公司,也會有被借殼的‘期權’價值。因此之前這些‘殼’只要市值較低、資產負債表較乾淨,就會被市場追捧。但是隨著退市制度的逐漸完善,殼的價值降低,殼的‘期權’價值也會因退市的可能而受損。”王德倫說。

上述某上市券商投行部負責人認為,“殼”資源的高估值是非理性的現象,不應該成為A股股市發展的常態。解決這一問題,完善退市制度是關鍵。對於資本市場而言,良好的退市制度一方面能夠實現股市的價值發現功能,有利於市場正確定價,優化資金配置;另一方面,可有效提升對公司管理層的激勵,因存在退市風險的警示迫使董監高提升公司經營與運作水平。

並不是所有的借殼事件都會催生出“牛股”,概念股的小船常常說翻就翻,盲目炒殼的風險依舊不容忽視。

雖說,包括借殼上市在內的併購重組是市場化行為。部分代表新興行業發展方向的資產,通過借殼的方式被置入到上市公司中,助力上市公司盤活資產存量,有效提升資源配置效率,但盲目炒殼風險值得投資者尤其是散戶投資者保持警惕。

以*ST博元為例,其成為滬深兩市首家因重大信息披露違法被終止上市的公司。與*ST博元退市同受關注的,是那些依舊留守*ST博元賭重組的ST股“粉絲”。雖然機構股東早已撤離,但上交所對*ST博元事件進行公告後,其前十大股東均為自然人,其中不乏有長期投資ST股的所謂“牛散”。業內人士紛紛警告這些所謂“牛散”存在很大的投機風險。

業內人士表示,總體而言,大多數個人投資者並不具備和機構投資者匹敵的資金實力和風控手段,重組過程中重組方道德風險問題亦不容忽視,盲目炒作殼資源,無疑將面臨巨大風險。

“炒殼”資金一般更為青睞那些包袱多、問題多、不得不進行有效改革的公司,至於結果併購重組成功與否,有很大的不確定性。筆者建議,投資者尤其是中小投資者在投資、投機策略上和信息獲取方面均不具有明顯的優勢,建議投資者避開風險較大的公司,對“炒殼”更為謹慎,避免發生“黑天鵝”等事件。

"

A股素來有炒殼的傳統,不少非上市公司借殼上市漸趨活躍,一次比一次玩得凶猛。但近期“借殼概念股”股價卻表現得有些不如人意,概念股的小船常常說翻就翻……殼資源價值能否持續?什麼樣的“殼股”風險較大值得警惕?

“殼”資源緣何大幅回調?

興業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王德倫表示,首先,“借殼”的本質是對IPO的一種替代,讓優質資產可以避開緩慢的排隊時間快速實現上市和資產證券化。IPO提速後直接使優質資產通過借殼實現上市的必要性下降;其次,併購、定增、借殼等資本運作行為的監管趨嚴更導致借殼上市比過去有了較高的不確定性,節奏也更慢。因此,此消彼長下,殼價值的內在價值在下降。

由於我國上市公司資格仍然具有稀缺性,在退市制度要求之下,上市公司管理層在瀕臨“退市”邊緣時,保殼意願增強。儘管退市制度比較明確,但股票退市要平衡債權人、投資人、公司職工等多方利益,在缺乏利益補償機制的情況下,退市令投資者的利益受到損失。而一旦企業真正退市,則上市公司殼價值消失,會給投資人造成損失,也是造成“殼”資源燙手的重要原因。

“過去殼資源存在的價值,直接原因就是退市難,一旦上市就獲得一張‘免死’金牌,也因為借殼上市制度的存在,即使是一個實體沒有任何價值的上市公司,也會有被借殼的‘期權’價值。因此之前這些‘殼’只要市值較低、資產負債表較乾淨,就會被市場追捧。但是隨著退市制度的逐漸完善,殼的價值降低,殼的‘期權’價值也會因退市的可能而受損。”王德倫說。

上述某上市券商投行部負責人認為,“殼”資源的高估值是非理性的現象,不應該成為A股股市發展的常態。解決這一問題,完善退市制度是關鍵。對於資本市場而言,良好的退市制度一方面能夠實現股市的價值發現功能,有利於市場正確定價,優化資金配置;另一方面,可有效提升對公司管理層的激勵,因存在退市風險的警示迫使董監高提升公司經營與運作水平。

並不是所有的借殼事件都會催生出“牛股”,概念股的小船常常說翻就翻,盲目炒殼的風險依舊不容忽視。

雖說,包括借殼上市在內的併購重組是市場化行為。部分代表新興行業發展方向的資產,通過借殼的方式被置入到上市公司中,助力上市公司盤活資產存量,有效提升資源配置效率,但盲目炒殼風險值得投資者尤其是散戶投資者保持警惕。

以*ST博元為例,其成為滬深兩市首家因重大信息披露違法被終止上市的公司。與*ST博元退市同受關注的,是那些依舊留守*ST博元賭重組的ST股“粉絲”。雖然機構股東早已撤離,但上交所對*ST博元事件進行公告後,其前十大股東均為自然人,其中不乏有長期投資ST股的所謂“牛散”。業內人士紛紛警告這些所謂“牛散”存在很大的投機風險。

業內人士表示,總體而言,大多數個人投資者並不具備和機構投資者匹敵的資金實力和風控手段,重組過程中重組方道德風險問題亦不容忽視,盲目炒作殼資源,無疑將面臨巨大風險。

“炒殼”資金一般更為青睞那些包袱多、問題多、不得不進行有效改革的公司,至於結果併購重組成功與否,有很大的不確定性。筆者建議,投資者尤其是中小投資者在投資、投機策略上和信息獲取方面均不具有明顯的優勢,建議投資者避開風險較大的公司,對“炒殼”更為謹慎,避免發生“黑天鵝”等事件。

“殼股”小船說翻就翻 投資風險不容忽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