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7月房地產數據看樓市銷售端緣何能保持“韌性”'

"

每經編輯:陳旭

李宇嘉

本週三(8月14日),國家統計局發佈了今年1~7月份房地產行業相關數據。

今年前7個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長10.6%,增速比1~6月份回落0.3個百分點;房屋新開工面積同比增長9.5%,增速回落0.6個百分點,回落幅度比1~6月份擴大0.2個百分點。

此外,1~7月份,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同比下降29.4%,降幅比1~6月份擴大1.9個百分點。從房地產上游(拿地、開工和投資)來看,二季度以來熱點城市房地產調控和融資“雙緊縮”的效果開始顯現,開發企業拿地和新開工的積極性都有所下降,導致開發投資增速同樣下滑。

但是,商品房銷售表現出了一定的“韌性”,這超出了市場預期——1~7月份,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下降1.3%,降幅比1~5月份收窄了0.5個百分點,這也改變了今年4月份以來,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降幅連續擴大的局面。

"

每經編輯:陳旭

李宇嘉

本週三(8月14日),國家統計局發佈了今年1~7月份房地產行業相關數據。

今年前7個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長10.6%,增速比1~6月份回落0.3個百分點;房屋新開工面積同比增長9.5%,增速回落0.6個百分點,回落幅度比1~6月份擴大0.2個百分點。

此外,1~7月份,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同比下降29.4%,降幅比1~6月份擴大1.9個百分點。從房地產上游(拿地、開工和投資)來看,二季度以來熱點城市房地產調控和融資“雙緊縮”的效果開始顯現,開發企業拿地和新開工的積極性都有所下降,導致開發投資增速同樣下滑。

但是,商品房銷售表現出了一定的“韌性”,這超出了市場預期——1~7月份,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下降1.3%,降幅比1~5月份收窄了0.5個百分點,這也改變了今年4月份以來,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降幅連續擴大的局面。

從前7月房地產數據看樓市銷售端緣何能保持“韌性”

圖片來源:新華社

此前,業內普遍預計,調控政策有所收緊,致使對市場的預期出現下滑,再加上6月份按揭利率今年以來首次反彈,按揭貸款再啟額度控制,7月份全國商品房銷售或將會明顯下滑。但商品房實際銷售情況卻超出了市場的預期。

筆者認為,未來商品房銷售還會保持一定“韌性”。2014年以來,“去庫存”及“一城一策”的政策基調一以貫之,使房地產市場整體分化的同時,在售庫存水平也明顯走低,這是商品房銷售保持“韌性”的主要原因之一。

以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為例,7月份商品房待售面積為49876萬平方米,同比下降8.4%,比6月末減少286萬平方米。該數據已連續31個月下行,絕對值已降至2014年以來的新低。另外根據克爾瑞的統計,7月份29個重點城市中,近七成城市在售庫存消化週期處在12個月的正常範圍內,杭州、寧波和武漢等甚至不足4個月。

自4月份以來,調控政策再現收緊,重點在開發企業的融資端。比如房地產貸款啟動了額度控制,開發商直接融資(境內債券、海外債)、信託等全面收緊,私募“假股實債”支撐的土地前端融資被叫停。

一系列舉措讓開發商資金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而2015~2018年市場回升時期的大規模密集融資,也陸續到了償還期。因此,預計開發商未來還將奉行“高週轉”的策略,新入市項目的定價將更為理性,以保障現金流安全。在市場在售庫存較低的情況下,經歷了2015~2017年嚴厲調控的熱點城市和區域,將輪動式地進入需求端的觸底期或平穩期。

另外,近年來國家一直在推進都市圈戰略,包括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城市群、長江中游都市圈、成渝都市圈等,而鄭州、西安、長沙、貴陽等中西部城市,在打造“強省會城市”、區域經濟中心等方面形勢喜人。未來,這些區域和城市將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重點地區。

值得注意的是,在人口、產業、交通、公共服務和規劃等協同發展的背景下,這些熱點城市房地產有效供應的區域也擴大了,並有望成為全國樓市穩定的“壓艙石”。比如,上半年珠三角9個城市新建商品住房交易面積和金額,同比分別增長0.9和10.1%,增速比第一季度提高1.0和7.6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披露的數據也佐證了這一點。1~7月份,東部地區商品房銷售面積35317萬平方米,同比下降4.2%,降幅比1~6月份收窄0.4個百分點;中部地區商品房銷售面積25106萬平方米,下降0.1%,降幅收窄0.4個百分點;銷售額17966億元,增長6.7%,增速加快0.6個百分點;西部地區商品房銷售面積24613萬平方米,增長2.8%,增速加快了0.5個百分點;銷售額17760億元,增長9.3%,增速加快0.9個百分點。

由此可見,除東部發達區域外,隨著傳統產業內遷、人口迴流、“新一線城市”崛起,我國新興都市圈、“強省會城市”也有望成為新的區域增長極。

順應都市圈戰略,人口向都市圈、熱點城市遷徙已成為比較明顯的趨勢。基於資源和公共服務跟著人口走的邏輯,各大城市主政者紛紛以優質服務“搶人”,國家在房地產政策上積極開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一方面,都市圈、一二線熱點城市努力增加土地供應,滿足流入人口的住房需求。根據克爾瑞統計,上半年一線、二線城市經營性土地成交面積同比分別增長了20%和9%。同時,熱點城市加大存量土地盤活,近期深圳、武漢、合肥等加大閒置土地(批而未供和開發商囤地)的清理力度。上半年,在供地放量的基礎上,深圳出臺《深圳市已批未建土地處置專項行動方案》,明確因企業自身原因閒置滿1年,或因企業自身原因經過閒置土地處置再次閒置的,無償收回。

另一方面,在“一個定位(房住不炒)、兩個體系(市場+保障)”的頂層設計下,國家正在積極構建“租購併舉”、“先租後買”、合理改善的住房新制度,打造梯度住房消費模式。在都市圈戰略和消費內需主導的城市化“下半場”,新市民、外來人群、城市居民無房戶以及基於美好生活訴求的人居空間改善,將成為需求主體。

另外,我國城鎮化存量住房供應品質有待提升,比如成套率、有獨立廚衛(安裝抽水馬桶)、有電梯、有規範化物業管理的社區和房屋比例,均有待提升。老舊小區改造、社區智能化將有光明的前景,這些都將有助於商品房銷售保持強大的韌性。

(作者為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

每日經濟新聞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