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3000,我是如何迅速攢到人生中第一個10萬的?

投資 信用卡 基金 保險 快錢 大大大爆炸了 2018-11-28

自從“大財女”的欄目上線以來,有不少熱心的讀者朋友在後臺給我們留言,比如:

“月薪三千的我過的像狗屎”“月入2W卻仍然負債一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最難賺”

我們知道,以上這些讀者的留言絕對不是個案,而是代表了時下許多年輕人的心聲。

為了幫助大家邁開自己理財道路上的關鍵一環,我們特意採訪了一下身邊的一些朋友,看一看,他們是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賺到自己人生中的第一筆十萬元的?


01

月薪3000的我,

認識到“開源”比“節流”更重要


受訪者:李穎(女),現年26歲,居深圳,職業:編輯

我在參加工作的第一年,就給自己定下一個財務目標:一年之後賺到10萬元。

但是剛畢業那會,我的工資很不盡人意,每個月到手工資才3000出頭。每個月除去房租和吃飯等必要開支,基本所剩無幾。

為了努力實現自己的第一個財務目標,我找到了兩個最直接的方式:“開源”和“節流”。

先來說下“節流”。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開支,我開始有意識地去拒絕一些無效的社交活動,除非對我工作能力和人脈拓展有幫助的活動。

另外,我也不再湊“雙十一”的購物熱鬧,吃飯也開始拒絕外賣,大多數時間是下班回家自己煮飯,包括把第二天的飯菜也提前準備出來。

這樣不但省錢,而且還吃的健康。

但3000的工資,要實現十萬的目標,光靠“節流”還遠遠不夠,於是我便開始進行“開源”。

因為上學時英語基礎還不錯,於是我開始利用下班以後和週末的時間,找尋一些英語翻譯方面的工作。

翻譯一份文件可以賺到500元,就這樣,我通過日積月累的翻譯工作,終於在一年後實現了第一個財務目標:賺到了10萬元。

02

想攢錢

先從學會拒絕盲目使用信用卡和花唄做起


受訪者:劉珂(女),現年28歲,居上海,職業:銀行職員

因為我大學學的就是經濟方面專業,所以對於理財,我一畢業就有這方面的意識。

從我自身的經驗出發,我給大家的建議是:如果想要在短時間內存下一筆錢,就要正視自己的慾望值與自身消費實力的匹配度。

我身邊有很多工資不少掙,但卻攢不到錢的朋友。因為他們每月工資一到手,立馬就先拿去還了信用卡或花唄。然後下個月的支出再進行新一輪的透支消費。

所以,我建議那些有心想為自己存下一筆錢的朋友們,

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拒絕透支信用卡、使用花唄、白條這些超前消費的模式。

因為透支信用卡、花唄等會給我們帶來“消費低痛點”,我們往往會有這樣的幻覺:

再貴的東西我們只要一花,也就不覺得貴了;而等到下個月還款時,才會驚覺:原來上個月的花費竟然是這麼大一筆開支?


針對那些心痛的同學們,

我的第二個建議是大家可以選擇進行財務記賬。

把自己的每筆花費做一個記錄,可以幫助我們在日後減少那些不必要的消費開支。

每當我控制不住自己買買買的慾望時,一看自己的賬本,瞬間我的消費慾望就沒了。

03

很多人窮一輩子

其實窮的是他們的思維


受訪者:姜浩(男),現年30歲,居北京,職業:程序員

我自己的理財,其實沒有那麼多花哨的做法。我畢業後攢下自己第一筆10萬元存款的方法很簡單,就是靠我的工資收入。

當然,我們這個行業普遍收入情況可能會好一點,但是這也是靠我自己的辛勤勞動換來的。我剛畢業的第一年,幾乎從來就沒有在晚上11點之前下過班。

現在很多年輕人心浮氣躁,渴望賺快錢,不能靜下心來磨鍊自己的專業能力,這山望著那山高。

但是我倒是真沒有看到過那些三天打魚兩天晒網頻繁換工作的人最後能有什麼大的成就。

相反,我身邊那些早早就實現財務自由的行業大佬們,都是在一個行業領域裡深耕十年以上的。

有句話說的好:“跳槽窮半年,改行窮三年”。

所以,這也是我想給大家分享的經驗:

如果你現在還不懂那麼多理財知識,也沒有那麼多可供你發展副業收入的“斜槓能力”,那你唯一可以做的,同時也是最簡單的做法,就是找到一份適合你自己的工作,然後努力工作,在短時間內迅速提升你的職場能力和自身價值。


而當你成為行業大拿的時候,自然有更加專業的機構和理財師,會主動聯繫你。不然你看看人家阿里老馬和京東老劉,你知道是有專門的私人銀行為人家管理財富,而根本不需要人家自己來操心的好麼?

04

增值自己

就是最大的投資


受訪者:Lisa(女),現年28歲,居廣州,職業:市場運營

關於“延遲消費慾望滿足”這件事,我認為,也要因人而異或者是因工作的行業而異。

比如像我所在的行業,需要時不時地對接一些重要客戶。

談客戶時我們的穿著舉止同時也代表著公司的形象。所以,我們是需要給自己添置一些外在的行頭來“武裝”自己的。

但是落實在具體的消費上,我的觀點是:

衣服,大方得體就好;手包,質量上乘實用就好;沒必要執著於奢侈品大牌。


而且我認為,與其把時間浪費在逛淘寶去選擇那些幾十元低質量的打折服飾上,我更願意用省下來的錢去專櫃購買一到兩件做工精緻的高品質服裝,耐穿有質感也永不過時。

我更加相信,比起外在武裝,內在的專業度和自身的修養更加重要。

所以,工作之後大部分的週末時間,我會用來學習。

因為大學時學的是中文專業,所以很多職場技能需要在工作以後補上來。

我報班學習商務英語,還學完了一套有關企業管理方面的課程,感覺受益很多。

而令我比較欣慰的是,因為我在同事中脫穎而出的英語表達能力,年初的時候我們領導把一個和外商品牌合作的項目完全交給了我獨立負責,並且還撥了一個團隊來輔助我。

我的工資也隨著新項目的落成翻了一翻,這就是前期我對自己的投資獲得了回報。

說實話,剛畢業時我的工資收入水平在我的同學中並不算很高,甚至屬於中下水平。

但是我通過對自己的不斷投入和提高,終於在一年以後工資收入逐漸超過了他們當中的大部分人,並且也有了自己的一筆小存款。如今,我計劃著把這筆錢重新規劃一下,拿去做理財,利用錢來生錢。

我特別贊同的一句話:畢業後能讓我們與同齡人拉開差距的最主要原因,就在於持續的學習能力。

人生是一場馬拉松式的長跑。那些能夠笑到最後的人,也許並不是起跑時領先的那一個,而是堅持不懈永不放棄的那一個。

05

誰能在財商意識上覺醒的早

誰就有更大的概率獲得人生的成功


看完這些例子,大家有沒有發現,往往那些能積攢下錢的人,都不是最能賺錢的人,而是有正確理財意識的人。

這也是大財女為什麼要建議大家,如果想要邁出理財的第一步,要先從給自己定下第一個財務目標開始呢?

因為在通過實現第一個財務目標的過程中,你可以對自己的潛在能力、自律性、對於財務的規劃能力、以及對自己的消費慾望的控制能力,進行一次系統的鍛鍊。

我們文中採訪的四位朋友,他們給出的方法和建議,不僅實用,而且操作性比較強。但是真正要發揮效用,還需要大家落實到實際行動中去。

而當我們完成了第一個階段的財務目標,手上有了一些儲蓄時,我們便可以利用錢來生錢;相對來說,賺錢也會比第一個財務階段更加輕鬆和容易。

就像我的朋友、全國十佳理財規劃師張國華建議的那樣,我們可以把10萬元的存款資金進行重新的規劃:

20%的資金比例可以給自己入一份保障類保險,以防“天有不測風雲”;30%的資金比例,我們可以採取基金定投的方式,幫助我們依靠資本獲取更高的投資收益;40%的資金比例,我們可以做一些長期的穩健型的投資,從而幫助我們實現資產長期的穩健增值;而剩下的10%的資金比例,我們可以放進餘額寶或者貨幣基金裡,確保能夠隨用隨取,以應付我們日常生活中臨時用錢的情況。


大財女一直認為,人在年輕的時候,為了賺錢,辛苦一些,多付出一些,節制一下自己的消費慾望,其實並不丟人;

真正丟人的是,等到人老了,想賺錢而賺不動,並且還沒人可以依靠的時候,這樣的境遇才叫真的悲慘。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