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現無法償還案例,對募集資金的監管須再上臺階'

"
"
頻現無法償還案例,對募集資金的監管須再上臺階

近階段A股市場的“明星股”非*ST信威莫屬。這家公司自今年7月12日復牌以來,“一”字跌停成為主旋律,截至8月28日,*ST信威已連續34個交易日跌停,股價也從停牌前的14.60元下跌至2.56元,跌幅高達82%。對於其投資者而言,如此下跌有不可承受之重。

僅僅從股價表現看,*ST信威就是一家問題公司。否則,該股不可能出現如此暴跌的走勢,而且,從該上市公司每個交易日跌停時的封單看,要真正打開跌停,還須假以時日。顯然,這並非什麼好消息。

而對於問題公司而言,壞消息不斷已成常態。8月26日,*ST信威一紙“無法按期歸還募集資金的公告”引發市場關注。公告稱,有近21億元的募集資金暫時無法歸還至相應募集資金銀行專戶。根據公告,*ST信威共有三筆使用閒置募集資金暫時補充流動資金的情況,分別是在2018年8月23日、8月24日、8月28日獲得董事會批准,涉及金額分別為7億元、6.85億元以及7.36億元,合計金額達21.21億元。

對於目前已陷入困境的*ST信威而言,21億元的資金,如果沒有被佔用的話,對於上市公司解困將產生積極的作用。不過,由於該項資金已被佔用,且上市公司目前還無力償還,因此,基於*ST信威的現狀,募集資金被佔用,或將成為無法改變的事實。

事實上,募集資金被挪用,最終卻無力償還或無法按期償還的上市公司並不少見。比如今年以來,已有*ST德豪、新潮能源、金鴻控股、ST中天、*ST信威等5家公司發佈了無法按期歸還募集資金的公告。從個別上市公司的情況看,無法按期歸還,最終很有可能變成無法償還。

除了像銀行這樣的金融類企業外,上市公司募集資金,往往是為了投入到相關的募投項目中。通過擴大投入與擴大生產,新增盈利增長點,以提升上市公司的業績與投資價值,並可進一步回報其投資者。因此,募集資金無論是對於上市公司,還是對於投資者而言,都具有不同的意義。

由於上市公司募集資金的相關項目,往往面臨著前期規劃、項目進展、市場環境變化等方面因素的制約,募集資金因之常常會出現閒置的現象。而為了發揮募集資金的效益,實現上市公司利益的最大化,上市公司將閒置的募集資金用於投資理財的不在少數。此外,某些上市公司由於流動資金較為緊張,也常常會在一定時間內將募集資金用於補充流動資金。

實際上,根據上市公司募集資金管理的相關規定,在履行了董事會必要的審議程序後,上市公司是允許將閒置的募集資金暫時性地用於補充流動資金或用於投資理財的。比如,針對募集資金用於補充流動資金的現象,監管部門要求在時間上不得超過12個月即可。

但像*ST信威等上市公司的案例則說明,募集資金用於“暫時性”補充流動資金後,將存在“永久性”補充流動資金的可能。那麼,在募資項目無法正常投入的情形下,無形中會影響到上市公司的業績,最終會造成多輸的格局。

因此,強化對上市公司募集資金的監管就非常有必要。上市公司募集資金,無論是用於投資理財,還是用於補充流動資金,可償還性無疑是非常重要的考核指標。但從目前的監管實踐看,上市公司董事會對此擁有完全的話語權。基於此,個人建議,對於上市公司用閒置募集資金進行投資理財或補充流動資金的,除了獨董、監事會以及保薦機構發表意見外,重點需要對可償還性進行說明。一旦上市公司在“挪用”募集資金後存在無法償還可能的,應禁止其將募集資金用於投資理財或補充流動資金。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