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火兩重天:信託公司半年完成全年指標 融資緊房企愁'

"

“對於正常經營的信託公司,今年是個好年頭。即使從7月開始房地產信託受限,但不少信託公司已經在上半年完成了全年任務,主要得益於房地產業務。”信託行業資深人士告訴中證君。

與信託公司的“淡定”不同,房企或許要“犯愁”了。從今年房企面臨的融資環境看,壓力正在不斷積聚。一方面是“補血”渠道縮窄,銀行、債券、信託等融資渠道全面收緊。另一方面,房企還須應對下半年的償債高峰。尤其是中小型房企將面臨更加嚴峻的融資環境。

聯訊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奇霖認為,在監管全面“封堵”房企融資的當下,後續房地產投資增速大概率會出現下行,而且趨勢可能會持續到明年年中。

“出招”在前

半年完成全年任務

普益標準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投向房地產領域信託產品共計發行2954款,佔比39.43%,募集規模達到4531.94億元。

用益數據顯示,月度來看,上半年房地產類信託成立規模在3月達到頂峰後開始趨於下降。6月集合信託成立規模為1402.17億元,環比下降12.75%,同比下降25.68%。從投資領域來看,房地產類集合信託成立規模仍佔比最高,為622.80億元,環比下降10.73%,同比下降12.71%。

從今年7月開始,房地產信託開始收緊,有些信託公司甚至暫停了房地產業務。不過,熟悉了“監管套路”的信託公司已經“出招”在前。

從年初開始,信託公司就開始大量發行房地產信託產品。“房地產信託收益高,投資者也認可。抓緊時間,多賣受歡迎的產品,這樣就能做到‘未雨綢繆’。”

“我這邊沒有具體的數據,只能說上半年確實得益於房地產信託,提振了公司業績。”某中型信託公司的相關人士稱。

今年7月,信託公司迎來了預期中的監管。這次“窗口指導”整體的情況為:今年剩餘時間,房地產信託規模不超過2019年6月30日的規模;已備案項目不影響發行及成立,未備案項目一律暫停;符合432的通道類業務也算房地產項目,也受窗口指導影響,全部暫停;地產公司併購類也算房地產項目,也受窗口指導影響,全部暫停;城市更新類舊改項目及房地產企業的供應鏈金融和購房尾款類項目暫時不受影響。

據華經產業研究院數據,2019年上半年行業經營業績明顯回暖,信託業務收入和固有業務收入均較上年同期出現不同幅度的增長。

2019年上半年,59家信託公司實現營收499.40億元,同比增長14.25%,平均每家公司實現營收8.61億元;淨利潤279.55億元,同比增長13.96%,平均每家公司實現淨利潤4.82億元。而中國信託業協會公佈的2018年底的數據顯示,2018年全年信託業營收下降9.38%,淨利潤下降13.68%。

多種資金渠道同步縮窄

房企融資更難了

克而瑞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2019年7月,95家典型房企的融資總額為1534.46億元,環比上升55.3%,同比上升63.2%。其中,7月企業境內外發債總量835.3億元,環比上升104.2%,僅低於2019年1月及3月的發債水平。發債融資成本為6.86%,環比下降0.57個百分點;其中境外債券融資成本為7.55%,較於6月下降0.70個百分點,主要由於7月有多家房企發行數額較大的債券,結構性拉低了融資成本。

今年以來房企面臨的融資壓力正在不斷積聚。一方面是“補血”渠道的縮窄,銀行、債券、信託等融資渠道全面收緊。另一方面,房企還須應對下半年的償債高峰。

有市場人士分析稱,近期房地產行業融資收緊,整體上反映了監管層“房住不炒”的調控思路。上半年,資金很多流向了房地產,房地產企業加槓桿,居民也在快速加槓桿,風險問題不容忽視。

今年監管層面多次下發文件,規範房地產信託業務,同時也加大了對違規信託公司的處罰力度。據公開資料統計,今年已有近十家信託公司違法違規被罰,其中不少涉及房地產信託業務,累計罰金已逾1200萬元,接近去年全年的總額。

今年5月,銀保監會發布《關於開展“鞏固治亂象成果 促進合規建設”工作的通知》,重申對房地產信託融資亂象的整治。針對房地產信託業務,明確提出將重點治理通過“股權投資+股東借款”、“股權投資+債權認購劣後”、應收賬款、特定資產收益權等方式變相提供融資等行為。

除了前述的7月“窗口指導”,8月初,銀保監會向各銀保監局信託監管處室(遼寧、廣西、海南、寧夏除外)下發《中國銀保監會信託部關於進一步做好下半年信託監管工作的通知》,傳達下半年監管重點。其指出,按月監測房地產信託業務變化情況,及時釆取監管約談、現場檢査,暫停部分或全部業務、撤銷高管任職資格等多種措施,堅決遏制房地產信託過快增長、風險過度積累的勢頭。

中期業績分化明顯

一隻信託股已“成仙”

我國信託行業僅有三家上市公司,包括A股上市公司陝國投A和安信信託以及港股上市公司山東國信。

山東國信最早發佈了“不太好看”的半年報: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8.58億元,淨利潤3.28億元,分別同比下降9.78%和23%。

2017年12月,山東國信在港交所上市。當時其成功上市,一度被市場視為信託界IPO時隔逾20年的突破。上市首日,山東信託收報4.42港元,隨後股價一路下行。截至9月2日收盤,其股價僅為0.93港元,成為仙股。

"

“對於正常經營的信託公司,今年是個好年頭。即使從7月開始房地產信託受限,但不少信託公司已經在上半年完成了全年任務,主要得益於房地產業務。”信託行業資深人士告訴中證君。

與信託公司的“淡定”不同,房企或許要“犯愁”了。從今年房企面臨的融資環境看,壓力正在不斷積聚。一方面是“補血”渠道縮窄,銀行、債券、信託等融資渠道全面收緊。另一方面,房企還須應對下半年的償債高峰。尤其是中小型房企將面臨更加嚴峻的融資環境。

聯訊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奇霖認為,在監管全面“封堵”房企融資的當下,後續房地產投資增速大概率會出現下行,而且趨勢可能會持續到明年年中。

“出招”在前

半年完成全年任務

普益標準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投向房地產領域信託產品共計發行2954款,佔比39.43%,募集規模達到4531.94億元。

用益數據顯示,月度來看,上半年房地產類信託成立規模在3月達到頂峰後開始趨於下降。6月集合信託成立規模為1402.17億元,環比下降12.75%,同比下降25.68%。從投資領域來看,房地產類集合信託成立規模仍佔比最高,為622.80億元,環比下降10.73%,同比下降12.71%。

從今年7月開始,房地產信託開始收緊,有些信託公司甚至暫停了房地產業務。不過,熟悉了“監管套路”的信託公司已經“出招”在前。

從年初開始,信託公司就開始大量發行房地產信託產品。“房地產信託收益高,投資者也認可。抓緊時間,多賣受歡迎的產品,這樣就能做到‘未雨綢繆’。”

“我這邊沒有具體的數據,只能說上半年確實得益於房地產信託,提振了公司業績。”某中型信託公司的相關人士稱。

今年7月,信託公司迎來了預期中的監管。這次“窗口指導”整體的情況為:今年剩餘時間,房地產信託規模不超過2019年6月30日的規模;已備案項目不影響發行及成立,未備案項目一律暫停;符合432的通道類業務也算房地產項目,也受窗口指導影響,全部暫停;地產公司併購類也算房地產項目,也受窗口指導影響,全部暫停;城市更新類舊改項目及房地產企業的供應鏈金融和購房尾款類項目暫時不受影響。

據華經產業研究院數據,2019年上半年行業經營業績明顯回暖,信託業務收入和固有業務收入均較上年同期出現不同幅度的增長。

2019年上半年,59家信託公司實現營收499.40億元,同比增長14.25%,平均每家公司實現營收8.61億元;淨利潤279.55億元,同比增長13.96%,平均每家公司實現淨利潤4.82億元。而中國信託業協會公佈的2018年底的數據顯示,2018年全年信託業營收下降9.38%,淨利潤下降13.68%。

多種資金渠道同步縮窄

房企融資更難了

克而瑞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2019年7月,95家典型房企的融資總額為1534.46億元,環比上升55.3%,同比上升63.2%。其中,7月企業境內外發債總量835.3億元,環比上升104.2%,僅低於2019年1月及3月的發債水平。發債融資成本為6.86%,環比下降0.57個百分點;其中境外債券融資成本為7.55%,較於6月下降0.70個百分點,主要由於7月有多家房企發行數額較大的債券,結構性拉低了融資成本。

今年以來房企面臨的融資壓力正在不斷積聚。一方面是“補血”渠道的縮窄,銀行、債券、信託等融資渠道全面收緊。另一方面,房企還須應對下半年的償債高峰。

有市場人士分析稱,近期房地產行業融資收緊,整體上反映了監管層“房住不炒”的調控思路。上半年,資金很多流向了房地產,房地產企業加槓桿,居民也在快速加槓桿,風險問題不容忽視。

今年監管層面多次下發文件,規範房地產信託業務,同時也加大了對違規信託公司的處罰力度。據公開資料統計,今年已有近十家信託公司違法違規被罰,其中不少涉及房地產信託業務,累計罰金已逾1200萬元,接近去年全年的總額。

今年5月,銀保監會發布《關於開展“鞏固治亂象成果 促進合規建設”工作的通知》,重申對房地產信託融資亂象的整治。針對房地產信託業務,明確提出將重點治理通過“股權投資+股東借款”、“股權投資+債權認購劣後”、應收賬款、特定資產收益權等方式變相提供融資等行為。

除了前述的7月“窗口指導”,8月初,銀保監會向各銀保監局信託監管處室(遼寧、廣西、海南、寧夏除外)下發《中國銀保監會信託部關於進一步做好下半年信託監管工作的通知》,傳達下半年監管重點。其指出,按月監測房地產信託業務變化情況,及時釆取監管約談、現場檢査,暫停部分或全部業務、撤銷高管任職資格等多種措施,堅決遏制房地產信託過快增長、風險過度積累的勢頭。

中期業績分化明顯

一隻信託股已“成仙”

我國信託行業僅有三家上市公司,包括A股上市公司陝國投A和安信信託以及港股上市公司山東國信。

山東國信最早發佈了“不太好看”的半年報: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8.58億元,淨利潤3.28億元,分別同比下降9.78%和23%。

2017年12月,山東國信在港交所上市。當時其成功上市,一度被市場視為信託界IPO時隔逾20年的突破。上市首日,山東信託收報4.42港元,隨後股價一路下行。截至9月2日收盤,其股價僅為0.93港元,成為仙股。

冰火兩重天:信託公司半年完成全年指標 融資緊房企愁

A股兩家信託公司業績分化明顯。財報顯示,陝國投A上半年實現營收8.32億元,同比增長63.42%;淨利潤3.48億元,同比增長70.45%;安信信託上半年實現營收1.34億元,同比下降91.68%;淨利潤1157.57萬元,同比下降98.93%。

信託網分析師郭彥菊指出,就市場來看,下半年以來,由於房地產信託融資項目收緊,資金投向基礎設施的項目增多,收益率呈明顯下降趨勢。

郭彥菊認為,上半年多數信託公司業績增長,一方面是資本市場回暖,另一方面主動管理業務增長明顯。下半年,信託公司可能還是要緊隨市場政策,發揮主動管理能力,服務實體經濟;房地產信託業務收緊的情況下,“防風險”依然是主調,業務可能向基礎設施項目及消費金融等方向發展。

本文源自中國證券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