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9已悄然過半,創投圈非定量覆盤

時間如白駒過隙,一轉眼2019已經走完一半。

這半年內,有公司完成17個月奔向IPO的壯舉,也有企業上市後旋即破發;有機構上半年就完成了創紀錄的募資額,但也有人約見了近百位投資人後依然拿不到投資意向書;

這就是2019年上半年創投圈的真實寫照: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


2019已悄然過半,創投圈非定量覆盤

時間如白駒過隙,一轉眼2019已經走完一半。

這半年內,有公司完成17個月奔向IPO的壯舉,也有企業上市後旋即破發;有機構上半年就完成了創紀錄的募資額,但也有人約見了近百位投資人後依然拿不到投資意向書;

這就是2019年上半年創投圈的真實寫照: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2019已悄然過半,創投圈非定量覆盤

不再“長尾效應”,更多“一九法則”

隨著眾多已上市公司估值的迴歸,泡沫被擠出,正在倒逼著一級市場迴歸理性投資與價值投資,投資策略也迅速發生改變,更多的機構開始鎖定“絕對頭部”的企業。這樣做的“馬太效應”就是,那些頭部企業獲得更高的溢價,每天被基金管理人圍追堵截,初創者則直接感受到資本市場傳遞過來的寒冬,一紙投資意向書難求。

根據公開信息顯示,2019年1月-6月間,國內一級市場共計發生2787筆投融資交易(不含併購、上市),總計交易金額接近3629億元人民幣。

在此基礎上推測,2019年全年投融資交易筆數很可能跌至2014年前水平,全年投融資交易金額很可能跌至2015年前水平。同時,一級市場正在整體迴歸價值投資:醫療、企服、製造賽道繼續吸金,AI、消費、教育投資熱度下降。


"


2019已悄然過半,創投圈非定量覆盤

時間如白駒過隙,一轉眼2019已經走完一半。

這半年內,有公司完成17個月奔向IPO的壯舉,也有企業上市後旋即破發;有機構上半年就完成了創紀錄的募資額,但也有人約見了近百位投資人後依然拿不到投資意向書;

這就是2019年上半年創投圈的真實寫照: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2019已悄然過半,創投圈非定量覆盤

不再“長尾效應”,更多“一九法則”

隨著眾多已上市公司估值的迴歸,泡沫被擠出,正在倒逼著一級市場迴歸理性投資與價值投資,投資策略也迅速發生改變,更多的機構開始鎖定“絕對頭部”的企業。這樣做的“馬太效應”就是,那些頭部企業獲得更高的溢價,每天被基金管理人圍追堵截,初創者則直接感受到資本市場傳遞過來的寒冬,一紙投資意向書難求。

根據公開信息顯示,2019年1月-6月間,國內一級市場共計發生2787筆投融資交易(不含併購、上市),總計交易金額接近3629億元人民幣。

在此基礎上推測,2019年全年投融資交易筆數很可能跌至2014年前水平,全年投融資交易金額很可能跌至2015年前水平。同時,一級市場正在整體迴歸價值投資:醫療、企服、製造賽道繼續吸金,AI、消費、教育投資熱度下降。


2019已悄然過半,創投圈非定量覆盤

圖:近10年一級市場融資額(數據來源於企名片)


對任何一家機構來說,募資永遠是首要的事情。

今年1月,光速中國完成5.6億美元的新基金募集,這次募資創造了光速中國的募資紀錄;2月,專注於亞洲投資的私募基金TPG亞洲資本正式完成第七期基金的募資,超募了約46億美元;4月,德弘資本一期成立,募資金額超20億美元,實現大幅超募;同樣在4月,源碼資本完成新一期基金募集,募集金額為5.7億美元,出資人包括慈善基金、母基金、養老基金等,獲得大幅超額認購……6月,創新工場、凱輝基金、清流資本、宜信財富等也都完成了新一期基金的募集。對這些機構來說,資本寒冬幾乎是不存在的。

但資本在向頭部機構聚攏的同時,分化現象也越加明顯,甚至都稱不上是“二八分化”,準確說應該叫“一九分化”,10%的頭部機構募走90%的資金。“頭部機構今年以來的表現都非常穩健,因為過往的風格就比較謹慎,依託過去積累的存量資金和項目,今年的成績反而突出。”一位資深的投資總監對今年的市場這麼總結。

在頭部機構募資風生水起的時候,中小型基金則舉步維艱。比如今年很多中小VC都感到了較大的募資壓力,過去行業裡存在“長尾效應”,在某個領域投得很好,總有LP願意把錢投給它。但今年以來,資金都在向頭部機構傾斜,受人員的制約,本身募資能力就是小型VC的短板,自然募資會比往年都要難。

對於這些中小型、有特長的VC來說,母基金將會是一個很好的LP,尤其是來自獨立三方財富管理機構的母基金,由於自身具有廣泛的客戶資源,可以很好地解決在寒冬中募資的難題,一旦某家VC真的在一個賽道上持續做的很好,兩者會有不錯的結合。


"


2019已悄然過半,創投圈非定量覆盤

時間如白駒過隙,一轉眼2019已經走完一半。

這半年內,有公司完成17個月奔向IPO的壯舉,也有企業上市後旋即破發;有機構上半年就完成了創紀錄的募資額,但也有人約見了近百位投資人後依然拿不到投資意向書;

這就是2019年上半年創投圈的真實寫照: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2019已悄然過半,創投圈非定量覆盤

不再“長尾效應”,更多“一九法則”

隨著眾多已上市公司估值的迴歸,泡沫被擠出,正在倒逼著一級市場迴歸理性投資與價值投資,投資策略也迅速發生改變,更多的機構開始鎖定“絕對頭部”的企業。這樣做的“馬太效應”就是,那些頭部企業獲得更高的溢價,每天被基金管理人圍追堵截,初創者則直接感受到資本市場傳遞過來的寒冬,一紙投資意向書難求。

根據公開信息顯示,2019年1月-6月間,國內一級市場共計發生2787筆投融資交易(不含併購、上市),總計交易金額接近3629億元人民幣。

在此基礎上推測,2019年全年投融資交易筆數很可能跌至2014年前水平,全年投融資交易金額很可能跌至2015年前水平。同時,一級市場正在整體迴歸價值投資:醫療、企服、製造賽道繼續吸金,AI、消費、教育投資熱度下降。


2019已悄然過半,創投圈非定量覆盤

圖:近10年一級市場融資額(數據來源於企名片)


對任何一家機構來說,募資永遠是首要的事情。

今年1月,光速中國完成5.6億美元的新基金募集,這次募資創造了光速中國的募資紀錄;2月,專注於亞洲投資的私募基金TPG亞洲資本正式完成第七期基金的募資,超募了約46億美元;4月,德弘資本一期成立,募資金額超20億美元,實現大幅超募;同樣在4月,源碼資本完成新一期基金募集,募集金額為5.7億美元,出資人包括慈善基金、母基金、養老基金等,獲得大幅超額認購……6月,創新工場、凱輝基金、清流資本、宜信財富等也都完成了新一期基金的募集。對這些機構來說,資本寒冬幾乎是不存在的。

但資本在向頭部機構聚攏的同時,分化現象也越加明顯,甚至都稱不上是“二八分化”,準確說應該叫“一九分化”,10%的頭部機構募走90%的資金。“頭部機構今年以來的表現都非常穩健,因為過往的風格就比較謹慎,依託過去積累的存量資金和項目,今年的成績反而突出。”一位資深的投資總監對今年的市場這麼總結。

在頭部機構募資風生水起的時候,中小型基金則舉步維艱。比如今年很多中小VC都感到了較大的募資壓力,過去行業裡存在“長尾效應”,在某個領域投得很好,總有LP願意把錢投給它。但今年以來,資金都在向頭部機構傾斜,受人員的制約,本身募資能力就是小型VC的短板,自然募資會比往年都要難。

對於這些中小型、有特長的VC來說,母基金將會是一個很好的LP,尤其是來自獨立三方財富管理機構的母基金,由於自身具有廣泛的客戶資源,可以很好地解決在寒冬中募資的難題,一旦某家VC真的在一個賽道上持續做的很好,兩者會有不錯的結合。


2019已悄然過半,創投圈非定量覆盤

良辰美景奈何天

有募就要有退,2019年可以說獨角獸們的上市熱情不減,但未必是退出的好年景。

在IPO數量上,A股堰塞湖有所緩解,但IPO數量沒有增加;港股、美股也開始後繼乏力,與2018年相比有所下降。

2018年的A股IPO平均過會率僅為60%左右,無論是過會數量還是發新股數量,都創了新低。今年上半年的審核通過率達88%,2018年同期是49%;同時新股終止審查數量降低,從2018年上半年的84家下降到15家。尤其是3月12日新一屆發審委上任後,過會率超過了90%。

但IPO數量並沒有上升。6月25日安永發布的報告顯示,2019年上半年A股的IPO數量與2018年基本持平,IPO規模則明顯下降,預計發審委在2019 年仍將保持低速、平穩的過審節奏,唯一的例外是創業板(後文將展開分析)。在IPO排隊方面,2019年證監會排隊上市企業已達419家,與2018年年底相比增加了51%。一方面是排隊增加,另一方面是控制首發節奏,顯然IPO仍然有難度。

在質上,估值倒掛持續在深化。2018年已經有部分上市企業破發、流血上市,到了2019年這種現象繼續升級,已經有一批上市公司出現了總市值還不如上市前融資額的狀況,這也進一步讓VC、PE感受到了凜冬將至。

港股是2018年內地創投獨角獸的樂園,眾多新政為這些新經濟企業提供了各種便利。進入2019年,港股也自我調整,IPO數量已經開始下滑。根據德勤中國的報告,預計到2019年6月底,港交所將錄得76只新股合共集資695億港元,較2018年同期錄得的101只新股減少。

另一個信號是港股IPO的發行價也出現了明顯下滑。德勤中國的統計顯示,在2019年上半年所有發行的新股中,以5至10倍市盈率發行的新股數量佔比增長了70%,與此同時,以40倍以上市盈率發行的新股數量佔比則下降了40%。

正如清科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倪正東曾經講的,“最近一段時間的IPO或者併購退出的項目,最後一輪私募的投資人基本都沒有賺到錢,甚至有些還虧錢。目前市場上有兩種獨角獸的投資方式:一種是你投錢之後,公司逐漸成了獨角獸;一種是公司成了獨角獸之後,你投入巨資成為了股東。第一種投資人可以吹牛,第二種就別吹牛了。”

現在看是一語成讖。


"


2019已悄然過半,創投圈非定量覆盤

時間如白駒過隙,一轉眼2019已經走完一半。

這半年內,有公司完成17個月奔向IPO的壯舉,也有企業上市後旋即破發;有機構上半年就完成了創紀錄的募資額,但也有人約見了近百位投資人後依然拿不到投資意向書;

這就是2019年上半年創投圈的真實寫照: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2019已悄然過半,創投圈非定量覆盤

不再“長尾效應”,更多“一九法則”

隨著眾多已上市公司估值的迴歸,泡沫被擠出,正在倒逼著一級市場迴歸理性投資與價值投資,投資策略也迅速發生改變,更多的機構開始鎖定“絕對頭部”的企業。這樣做的“馬太效應”就是,那些頭部企業獲得更高的溢價,每天被基金管理人圍追堵截,初創者則直接感受到資本市場傳遞過來的寒冬,一紙投資意向書難求。

根據公開信息顯示,2019年1月-6月間,國內一級市場共計發生2787筆投融資交易(不含併購、上市),總計交易金額接近3629億元人民幣。

在此基礎上推測,2019年全年投融資交易筆數很可能跌至2014年前水平,全年投融資交易金額很可能跌至2015年前水平。同時,一級市場正在整體迴歸價值投資:醫療、企服、製造賽道繼續吸金,AI、消費、教育投資熱度下降。


2019已悄然過半,創投圈非定量覆盤

圖:近10年一級市場融資額(數據來源於企名片)


對任何一家機構來說,募資永遠是首要的事情。

今年1月,光速中國完成5.6億美元的新基金募集,這次募資創造了光速中國的募資紀錄;2月,專注於亞洲投資的私募基金TPG亞洲資本正式完成第七期基金的募資,超募了約46億美元;4月,德弘資本一期成立,募資金額超20億美元,實現大幅超募;同樣在4月,源碼資本完成新一期基金募集,募集金額為5.7億美元,出資人包括慈善基金、母基金、養老基金等,獲得大幅超額認購……6月,創新工場、凱輝基金、清流資本、宜信財富等也都完成了新一期基金的募集。對這些機構來說,資本寒冬幾乎是不存在的。

但資本在向頭部機構聚攏的同時,分化現象也越加明顯,甚至都稱不上是“二八分化”,準確說應該叫“一九分化”,10%的頭部機構募走90%的資金。“頭部機構今年以來的表現都非常穩健,因為過往的風格就比較謹慎,依託過去積累的存量資金和項目,今年的成績反而突出。”一位資深的投資總監對今年的市場這麼總結。

在頭部機構募資風生水起的時候,中小型基金則舉步維艱。比如今年很多中小VC都感到了較大的募資壓力,過去行業裡存在“長尾效應”,在某個領域投得很好,總有LP願意把錢投給它。但今年以來,資金都在向頭部機構傾斜,受人員的制約,本身募資能力就是小型VC的短板,自然募資會比往年都要難。

對於這些中小型、有特長的VC來說,母基金將會是一個很好的LP,尤其是來自獨立三方財富管理機構的母基金,由於自身具有廣泛的客戶資源,可以很好地解決在寒冬中募資的難題,一旦某家VC真的在一個賽道上持續做的很好,兩者會有不錯的結合。


2019已悄然過半,創投圈非定量覆盤

良辰美景奈何天

有募就要有退,2019年可以說獨角獸們的上市熱情不減,但未必是退出的好年景。

在IPO數量上,A股堰塞湖有所緩解,但IPO數量沒有增加;港股、美股也開始後繼乏力,與2018年相比有所下降。

2018年的A股IPO平均過會率僅為60%左右,無論是過會數量還是發新股數量,都創了新低。今年上半年的審核通過率達88%,2018年同期是49%;同時新股終止審查數量降低,從2018年上半年的84家下降到15家。尤其是3月12日新一屆發審委上任後,過會率超過了90%。

但IPO數量並沒有上升。6月25日安永發布的報告顯示,2019年上半年A股的IPO數量與2018年基本持平,IPO規模則明顯下降,預計發審委在2019 年仍將保持低速、平穩的過審節奏,唯一的例外是創業板(後文將展開分析)。在IPO排隊方面,2019年證監會排隊上市企業已達419家,與2018年年底相比增加了51%。一方面是排隊增加,另一方面是控制首發節奏,顯然IPO仍然有難度。

在質上,估值倒掛持續在深化。2018年已經有部分上市企業破發、流血上市,到了2019年這種現象繼續升級,已經有一批上市公司出現了總市值還不如上市前融資額的狀況,這也進一步讓VC、PE感受到了凜冬將至。

港股是2018年內地創投獨角獸的樂園,眾多新政為這些新經濟企業提供了各種便利。進入2019年,港股也自我調整,IPO數量已經開始下滑。根據德勤中國的報告,預計到2019年6月底,港交所將錄得76只新股合共集資695億港元,較2018年同期錄得的101只新股減少。

另一個信號是港股IPO的發行價也出現了明顯下滑。德勤中國的統計顯示,在2019年上半年所有發行的新股中,以5至10倍市盈率發行的新股數量佔比增長了70%,與此同時,以40倍以上市盈率發行的新股數量佔比則下降了40%。

正如清科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倪正東曾經講的,“最近一段時間的IPO或者併購退出的項目,最後一輪私募的投資人基本都沒有賺到錢,甚至有些還虧錢。目前市場上有兩種獨角獸的投資方式:一種是你投錢之後,公司逐漸成了獨角獸;一種是公司成了獨角獸之後,你投入巨資成為了股東。第一種投資人可以吹牛,第二種就別吹牛了。”

現在看是一語成讖。


2019已悄然過半,創投圈非定量覆盤

科創板為行業帶來想象力

越是嚴峻的形勢,越能孕育出強大的生機。

2019年6月21日,科創板正式開板,投資機構的熱情被重新點燃。

從目前看,“國家隊”是參與科創板的最堅定力量。政府引導基金、中XX創投等“國家隊”高頻現身科創板背後的機構隊伍中,甚至超過四分之三的企業背後,可以或多或少地發現“國家隊”身影。天津創投(天津)投資了航天宏圖,西高投投資了鉑力特,哈創新投資則參與了軍工企業新光光電......

對於其他市場主體來說,這並非壞事,“國家隊”絕非是站在企業對面拼個你死我活的對手,它所扮演的角色,更像是價值投資、長期投資的領路人,在引領完最開端的賽程後,後續將推動本土創投的崛起和跟進。

比如,本土創投中的深創投、元禾控股、亦莊國投表現就很亮眼。在已過會的31家企業中,深創投和元禾控股直接或間接持股的企業為9家,亦莊國投為7家。

同時,產業基金的投資也已經參與其中,且投資呈現區域特色,比如陝西省成長型企業引導基金持股西部超導、長江經濟帶(湖北)產業併購基金投資了容百科技等。

美元基金中,賽富、淡馬錫已經出現在了投資機構名單之列,可見美元基金也並沒有放棄科創板這顆明日之星。

那中小VC能不能分享科創板的紅利呢?

答案是肯定的。每一次資本市場的變革必然會伴隨更多的機會,關鍵是如何抓取這些機會。

中小創投機構與其和大品牌基金爭搶項目,不如圍繞一個成功的被投企業踏踏實實進行產業整合,將產業鏈做深做紮實,真正由價值發現過渡到價值創造。國外很多小企業都是因為長時間的不停投資併購整合而逐步發展壯大成為參天巨擘的,例如雀巢、卡內基鋼鐵、通用汽車等。

科創板的定位強調“硬科技”導向,過去一些中小私募股權基金幾乎成了勞動密集產業,廣撒網到處去尋找滿足上市條件的企業賺估值差,這樣的方式無法持久。未來私募股權基金更多是智力密集型行業,需要踏實深入去做一些前瞻性研究甚至自主運營產業,在企業很小的時候去投資,去成就自己和他人。創投基金行業健康的發展關鍵不在於池子裡有多少水(資金),水增長了多少倍,而是在於是否能引導水流到該去的地方。

是否真正能做到這一點,將決定科創板能否成為“中國的納斯達克”。

2005年,股權分置改革順利推行,制度的革新煥發了市場活力,帶來了我們熟知的股指一路飆升。從某種程度說,科創板的制度創新力甚至超過當年的股權分置改革。

2019年上半年,儘管存在著募資難、高分化、退出瓶頸,但市場也在孕育著科創板這一歷史性的利好,30多年來,中國資本市場其實一直都在試圖以積極、平等的角色同成熟資本市場接軌,對於無論是頭部還是中小創投機構,無論是市場化母基金還是產業基金來說,這一天從沒有如此接近過。

機遇與挑戰並存,或許是2019年整個創投圈最真實的狀態。


——————【THE END】——————

內容來源 原創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作者 / 夏羋卬

編輯 / 財富君

"


2019已悄然過半,創投圈非定量覆盤

時間如白駒過隙,一轉眼2019已經走完一半。

這半年內,有公司完成17個月奔向IPO的壯舉,也有企業上市後旋即破發;有機構上半年就完成了創紀錄的募資額,但也有人約見了近百位投資人後依然拿不到投資意向書;

這就是2019年上半年創投圈的真實寫照: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2019已悄然過半,創投圈非定量覆盤

不再“長尾效應”,更多“一九法則”

隨著眾多已上市公司估值的迴歸,泡沫被擠出,正在倒逼著一級市場迴歸理性投資與價值投資,投資策略也迅速發生改變,更多的機構開始鎖定“絕對頭部”的企業。這樣做的“馬太效應”就是,那些頭部企業獲得更高的溢價,每天被基金管理人圍追堵截,初創者則直接感受到資本市場傳遞過來的寒冬,一紙投資意向書難求。

根據公開信息顯示,2019年1月-6月間,國內一級市場共計發生2787筆投融資交易(不含併購、上市),總計交易金額接近3629億元人民幣。

在此基礎上推測,2019年全年投融資交易筆數很可能跌至2014年前水平,全年投融資交易金額很可能跌至2015年前水平。同時,一級市場正在整體迴歸價值投資:醫療、企服、製造賽道繼續吸金,AI、消費、教育投資熱度下降。


2019已悄然過半,創投圈非定量覆盤

圖:近10年一級市場融資額(數據來源於企名片)


對任何一家機構來說,募資永遠是首要的事情。

今年1月,光速中國完成5.6億美元的新基金募集,這次募資創造了光速中國的募資紀錄;2月,專注於亞洲投資的私募基金TPG亞洲資本正式完成第七期基金的募資,超募了約46億美元;4月,德弘資本一期成立,募資金額超20億美元,實現大幅超募;同樣在4月,源碼資本完成新一期基金募集,募集金額為5.7億美元,出資人包括慈善基金、母基金、養老基金等,獲得大幅超額認購……6月,創新工場、凱輝基金、清流資本、宜信財富等也都完成了新一期基金的募集。對這些機構來說,資本寒冬幾乎是不存在的。

但資本在向頭部機構聚攏的同時,分化現象也越加明顯,甚至都稱不上是“二八分化”,準確說應該叫“一九分化”,10%的頭部機構募走90%的資金。“頭部機構今年以來的表現都非常穩健,因為過往的風格就比較謹慎,依託過去積累的存量資金和項目,今年的成績反而突出。”一位資深的投資總監對今年的市場這麼總結。

在頭部機構募資風生水起的時候,中小型基金則舉步維艱。比如今年很多中小VC都感到了較大的募資壓力,過去行業裡存在“長尾效應”,在某個領域投得很好,總有LP願意把錢投給它。但今年以來,資金都在向頭部機構傾斜,受人員的制約,本身募資能力就是小型VC的短板,自然募資會比往年都要難。

對於這些中小型、有特長的VC來說,母基金將會是一個很好的LP,尤其是來自獨立三方財富管理機構的母基金,由於自身具有廣泛的客戶資源,可以很好地解決在寒冬中募資的難題,一旦某家VC真的在一個賽道上持續做的很好,兩者會有不錯的結合。


2019已悄然過半,創投圈非定量覆盤

良辰美景奈何天

有募就要有退,2019年可以說獨角獸們的上市熱情不減,但未必是退出的好年景。

在IPO數量上,A股堰塞湖有所緩解,但IPO數量沒有增加;港股、美股也開始後繼乏力,與2018年相比有所下降。

2018年的A股IPO平均過會率僅為60%左右,無論是過會數量還是發新股數量,都創了新低。今年上半年的審核通過率達88%,2018年同期是49%;同時新股終止審查數量降低,從2018年上半年的84家下降到15家。尤其是3月12日新一屆發審委上任後,過會率超過了90%。

但IPO數量並沒有上升。6月25日安永發布的報告顯示,2019年上半年A股的IPO數量與2018年基本持平,IPO規模則明顯下降,預計發審委在2019 年仍將保持低速、平穩的過審節奏,唯一的例外是創業板(後文將展開分析)。在IPO排隊方面,2019年證監會排隊上市企業已達419家,與2018年年底相比增加了51%。一方面是排隊增加,另一方面是控制首發節奏,顯然IPO仍然有難度。

在質上,估值倒掛持續在深化。2018年已經有部分上市企業破發、流血上市,到了2019年這種現象繼續升級,已經有一批上市公司出現了總市值還不如上市前融資額的狀況,這也進一步讓VC、PE感受到了凜冬將至。

港股是2018年內地創投獨角獸的樂園,眾多新政為這些新經濟企業提供了各種便利。進入2019年,港股也自我調整,IPO數量已經開始下滑。根據德勤中國的報告,預計到2019年6月底,港交所將錄得76只新股合共集資695億港元,較2018年同期錄得的101只新股減少。

另一個信號是港股IPO的發行價也出現了明顯下滑。德勤中國的統計顯示,在2019年上半年所有發行的新股中,以5至10倍市盈率發行的新股數量佔比增長了70%,與此同時,以40倍以上市盈率發行的新股數量佔比則下降了40%。

正如清科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倪正東曾經講的,“最近一段時間的IPO或者併購退出的項目,最後一輪私募的投資人基本都沒有賺到錢,甚至有些還虧錢。目前市場上有兩種獨角獸的投資方式:一種是你投錢之後,公司逐漸成了獨角獸;一種是公司成了獨角獸之後,你投入巨資成為了股東。第一種投資人可以吹牛,第二種就別吹牛了。”

現在看是一語成讖。


2019已悄然過半,創投圈非定量覆盤

科創板為行業帶來想象力

越是嚴峻的形勢,越能孕育出強大的生機。

2019年6月21日,科創板正式開板,投資機構的熱情被重新點燃。

從目前看,“國家隊”是參與科創板的最堅定力量。政府引導基金、中XX創投等“國家隊”高頻現身科創板背後的機構隊伍中,甚至超過四分之三的企業背後,可以或多或少地發現“國家隊”身影。天津創投(天津)投資了航天宏圖,西高投投資了鉑力特,哈創新投資則參與了軍工企業新光光電......

對於其他市場主體來說,這並非壞事,“國家隊”絕非是站在企業對面拼個你死我活的對手,它所扮演的角色,更像是價值投資、長期投資的領路人,在引領完最開端的賽程後,後續將推動本土創投的崛起和跟進。

比如,本土創投中的深創投、元禾控股、亦莊國投表現就很亮眼。在已過會的31家企業中,深創投和元禾控股直接或間接持股的企業為9家,亦莊國投為7家。

同時,產業基金的投資也已經參與其中,且投資呈現區域特色,比如陝西省成長型企業引導基金持股西部超導、長江經濟帶(湖北)產業併購基金投資了容百科技等。

美元基金中,賽富、淡馬錫已經出現在了投資機構名單之列,可見美元基金也並沒有放棄科創板這顆明日之星。

那中小VC能不能分享科創板的紅利呢?

答案是肯定的。每一次資本市場的變革必然會伴隨更多的機會,關鍵是如何抓取這些機會。

中小創投機構與其和大品牌基金爭搶項目,不如圍繞一個成功的被投企業踏踏實實進行產業整合,將產業鏈做深做紮實,真正由價值發現過渡到價值創造。國外很多小企業都是因為長時間的不停投資併購整合而逐步發展壯大成為參天巨擘的,例如雀巢、卡內基鋼鐵、通用汽車等。

科創板的定位強調“硬科技”導向,過去一些中小私募股權基金幾乎成了勞動密集產業,廣撒網到處去尋找滿足上市條件的企業賺估值差,這樣的方式無法持久。未來私募股權基金更多是智力密集型行業,需要踏實深入去做一些前瞻性研究甚至自主運營產業,在企業很小的時候去投資,去成就自己和他人。創投基金行業健康的發展關鍵不在於池子裡有多少水(資金),水增長了多少倍,而是在於是否能引導水流到該去的地方。

是否真正能做到這一點,將決定科創板能否成為“中國的納斯達克”。

2005年,股權分置改革順利推行,制度的革新煥發了市場活力,帶來了我們熟知的股指一路飆升。從某種程度說,科創板的制度創新力甚至超過當年的股權分置改革。

2019年上半年,儘管存在著募資難、高分化、退出瓶頸,但市場也在孕育著科創板這一歷史性的利好,30多年來,中國資本市場其實一直都在試圖以積極、平等的角色同成熟資本市場接軌,對於無論是頭部還是中小創投機構,無論是市場化母基金還是產業基金來說,這一天從沒有如此接近過。

機遇與挑戰並存,或許是2019年整個創投圈最真實的狀態。


——————【THE END】——————

內容來源 原創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作者 / 夏羋卬

編輯 / 財富君

2019已悄然過半,創投圈非定量覆盤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