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文看懂你手中的保單


許多童鞋其實購買了一份保險,是看不懂這張保單保障的啥的。

原因嘛,通常情況下保險公司產品保障描述,非常不通俗化,很難從條款中提煉理解,保險公司在合同背後有條款,也懶得再精煉簡要的保障內容。一般都會忽視客戶看懂看不懂。

這樣做本身也有壞處,就是為銷售誤導提供“灰色空間”,翻翻您的保險合同頁, 比如重疾險,是不是有一條保險名稱?您瞭解具體的保障內容嗎?

以***人壽的重疾險保單為例:

"


一文看懂你手中的保單


許多童鞋其實購買了一份保險,是看不懂這張保單保障的啥的。

原因嘛,通常情況下保險公司產品保障描述,非常不通俗化,很難從條款中提煉理解,保險公司在合同背後有條款,也懶得再精煉簡要的保障內容。一般都會忽視客戶看懂看不懂。

這樣做本身也有壞處,就是為銷售誤導提供“灰色空間”,翻翻您的保險合同頁, 比如重疾險,是不是有一條保險名稱?您瞭解具體的保障內容嗎?

以***人壽的重疾險保單為例:

一文看懂你手中的保單


客戶也許當時購買時,可能根本就不知道“健康無憂C1款”裡面保障的是啥。根本沒有人給其總結。

反正當年是自家親戚天天上門軟磨硬泡購買的,購買之後就放在櫃子裡了。

親戚做代理人,說這個產品好的很咧,啥都保障,購買這一個,有病看病,大病賠錢,沒病返本。

然後親戚做了一年保險代理人,就幹不下去了,就回去做服裝生意了,從此以後,年年交錢,再也沒有人關心這個保單。


01 保障的啥?


直到這個客戶遇到便利君。做為網上經紀人,我們提供有一項增值服務,叫做舊保單分析

客戶突然說:

我其實是保障充足的,我只是給孩子購買保險,自己不需要。看你這麼認真負責,幫我分析一下我曾購買的一個保單吧,十項全能。

我看了一下客戶的保單,真是銷售誤導害死人。保險有三種境界。

(1)自己從來沒有保險,也沒有意識到要購買。(2)自己從來沒有保險,意識到自己要購買。(3)自己以為自己有充足的保險,忽視了保單分析,結果自己保障少的可憐。

有時候,狀態三真的還不如狀態一。

“健康無憂C1款”裡面,到底保障的啥呢?

整理一下,就是這些保障:

(1)重疾:保額10萬元,85種賠1次保額;其中6種特疾(骨、腦、胰腺、白血病、器官移植、冠狀搭橋開胸術)多賠20%。(2)輕症:35種輕症每次賠20%賠3次;(3)身故:18歲後身故賠保額。(4)豁免:被保險人輕症豁免,且另附加有投保人豁免(但注意,僅投保人身故豁免19年)

這個保障,還是不錯的,但客戶看到這個保單分解後,驚訝地發現:

沒有醫療報銷啊。住院不負責啊!

沒有意外險啊!

沒有會返本功能啊!


02 怎麼看保單


1. 先搞清產品分類

人類之所以可以快速掌握知識,是因為有體系、有邏輯、有分類。保障類的保單也一樣,可以分類為保障類四件套。

家庭保障類四件套

意外險:保費便宜,人人必備。醫療險:有效補充社保不足,應對大額醫療費用。定期壽險:超高槓杆率,用低保費負擔更多家庭責任,防止因經濟支柱發生不幸導致收入中斷。重疾險:是給付型,罹患重疾時無醫療費用負擔,也可用於收入補償和後續療養費用。

四件套可能有相互保障交叉,但保障意義截然不同。其中家庭中要不要以重疾險為購買核心呢?一般情況下是的,因為保費預算佔比最大,繳費期又較長,所以要做合理規劃,比如找便利君這樣靠譜的經紀人會比較好一些。

四件套都購買齊了,再考慮一下養老補充、子女教育,年金性質及終身壽險財富傳承的資產類保險需求,這樣的順序會相對比較好一些。

2. 四個關鍵人

投保人:就是與保險公司簽訂合同的人,按約定交保費的人,記得如果是長期險,需要綁定的是“投保人”的銀行儲蓄卡。

被保險人:也就是合同中保障的對象。投保人和被保險人可以為同一人。

保險人:就是指保險公司。

受益人:可以區為為“法定受益人”和“指定受益人”,一般建議“指定”,這樣利益清晰,不會有任何糾紛。

如果選擇法定:

第一順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順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3. 三個期

觀察期(等待期):一般醫療險和重疾險等健康險都會有一個觀察期,通常在保險合同生效後90-180天內,在此期間被保險人患病,保險公司不承擔責任。

有一些保險條款有明確的規定,等待期內因為健康情況異常,是以後罹患疾病的關鍵原因也是不可以的,所以儘量避免等待期內體檢

猶豫期:為保障投保人反悔用的,一般是10到15天,如果投保人後悔,可以無條件退還所有保費。過了猶豫期後退保,客戶會遇受退保損失。

寬限期:下年續期時,有60天的繳費寬限期,一旦過了60天,保險合同效力中止,投保人可以在中止之日起兩年內隨時申請復效,但在效力中止期間發生保險事故,保險公司不負責賠付。

4. 與“金錢”有關

保額:保險金額的簡稱,指保險人承擔賠償或給付的最高限額,如果是重疾險和壽險,是給付制度,賠保額;如要是醫療險和意外醫療,則是最高的報銷金額。

在上面客戶的案例中,健康無憂C就算保障再好,也只有10萬保額。額度太低了,跟不上現在這個時代的就醫成本。

保費:是投保人按合同的約定繳納的費用。

交錢:

什麼時候繳費?

每次交多少?

總共交多久?

綁定的卡是哪一個?

是否正常扣費?

如果忘記交,是中止,還是現價自動墊付?

拿錢:即理賠。

怎麼申請理賠?

誰可以申請理賠?

有沒有年金?年領還是月領?

有沒有分紅?分紅怎麼領?

如何退保?

5. 保險責任

保險責任,就是保什麼?

一定不能只研究一下產品的名字,就以為啥都有了!

平安福?國壽福?長生福?華夏福?中華福?到底這個五福裡,每一個產品保障的啥?

重疾多少病種,賠幾次?輕症多少病種,賠幾次?

有沒有中症?有沒有癌症2次賠?有沒有身故責任?

這一部分是我們自身的重大權益,千萬不能被一些銷售誤導說,這張保單啥都保障,放心吧。

這是最大的不放心。

如果想放心,我們還是要把保障逐條列表格,認真分析。

比如,我們想對比四款重疾險產品,保額50萬,繳費期20年,保障終身,他們分別保障了什麼呢?

消費型單次重疾+癌症2次賠:崑崙健康保

儲蓄型單次重疾+癌症2次賠::渤海前行無憂

儲蓄型單次重疾:平安大福星

儲蓄型多次重疾+癌症2次賠::光大嘉多保

"


一文看懂你手中的保單


許多童鞋其實購買了一份保險,是看不懂這張保單保障的啥的。

原因嘛,通常情況下保險公司產品保障描述,非常不通俗化,很難從條款中提煉理解,保險公司在合同背後有條款,也懶得再精煉簡要的保障內容。一般都會忽視客戶看懂看不懂。

這樣做本身也有壞處,就是為銷售誤導提供“灰色空間”,翻翻您的保險合同頁, 比如重疾險,是不是有一條保險名稱?您瞭解具體的保障內容嗎?

以***人壽的重疾險保單為例:

一文看懂你手中的保單


客戶也許當時購買時,可能根本就不知道“健康無憂C1款”裡面保障的是啥。根本沒有人給其總結。

反正當年是自家親戚天天上門軟磨硬泡購買的,購買之後就放在櫃子裡了。

親戚做代理人,說這個產品好的很咧,啥都保障,購買這一個,有病看病,大病賠錢,沒病返本。

然後親戚做了一年保險代理人,就幹不下去了,就回去做服裝生意了,從此以後,年年交錢,再也沒有人關心這個保單。


01 保障的啥?


直到這個客戶遇到便利君。做為網上經紀人,我們提供有一項增值服務,叫做舊保單分析

客戶突然說:

我其實是保障充足的,我只是給孩子購買保險,自己不需要。看你這麼認真負責,幫我分析一下我曾購買的一個保單吧,十項全能。

我看了一下客戶的保單,真是銷售誤導害死人。保險有三種境界。

(1)自己從來沒有保險,也沒有意識到要購買。(2)自己從來沒有保險,意識到自己要購買。(3)自己以為自己有充足的保險,忽視了保單分析,結果自己保障少的可憐。

有時候,狀態三真的還不如狀態一。

“健康無憂C1款”裡面,到底保障的啥呢?

整理一下,就是這些保障:

(1)重疾:保額10萬元,85種賠1次保額;其中6種特疾(骨、腦、胰腺、白血病、器官移植、冠狀搭橋開胸術)多賠20%。(2)輕症:35種輕症每次賠20%賠3次;(3)身故:18歲後身故賠保額。(4)豁免:被保險人輕症豁免,且另附加有投保人豁免(但注意,僅投保人身故豁免19年)

這個保障,還是不錯的,但客戶看到這個保單分解後,驚訝地發現:

沒有醫療報銷啊。住院不負責啊!

沒有意外險啊!

沒有會返本功能啊!


02 怎麼看保單


1. 先搞清產品分類

人類之所以可以快速掌握知識,是因為有體系、有邏輯、有分類。保障類的保單也一樣,可以分類為保障類四件套。

家庭保障類四件套

意外險:保費便宜,人人必備。醫療險:有效補充社保不足,應對大額醫療費用。定期壽險:超高槓杆率,用低保費負擔更多家庭責任,防止因經濟支柱發生不幸導致收入中斷。重疾險:是給付型,罹患重疾時無醫療費用負擔,也可用於收入補償和後續療養費用。

四件套可能有相互保障交叉,但保障意義截然不同。其中家庭中要不要以重疾險為購買核心呢?一般情況下是的,因為保費預算佔比最大,繳費期又較長,所以要做合理規劃,比如找便利君這樣靠譜的經紀人會比較好一些。

四件套都購買齊了,再考慮一下養老補充、子女教育,年金性質及終身壽險財富傳承的資產類保險需求,這樣的順序會相對比較好一些。

2. 四個關鍵人

投保人:就是與保險公司簽訂合同的人,按約定交保費的人,記得如果是長期險,需要綁定的是“投保人”的銀行儲蓄卡。

被保險人:也就是合同中保障的對象。投保人和被保險人可以為同一人。

保險人:就是指保險公司。

受益人:可以區為為“法定受益人”和“指定受益人”,一般建議“指定”,這樣利益清晰,不會有任何糾紛。

如果選擇法定:

第一順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順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3. 三個期

觀察期(等待期):一般醫療險和重疾險等健康險都會有一個觀察期,通常在保險合同生效後90-180天內,在此期間被保險人患病,保險公司不承擔責任。

有一些保險條款有明確的規定,等待期內因為健康情況異常,是以後罹患疾病的關鍵原因也是不可以的,所以儘量避免等待期內體檢

猶豫期:為保障投保人反悔用的,一般是10到15天,如果投保人後悔,可以無條件退還所有保費。過了猶豫期後退保,客戶會遇受退保損失。

寬限期:下年續期時,有60天的繳費寬限期,一旦過了60天,保險合同效力中止,投保人可以在中止之日起兩年內隨時申請復效,但在效力中止期間發生保險事故,保險公司不負責賠付。

4. 與“金錢”有關

保額:保險金額的簡稱,指保險人承擔賠償或給付的最高限額,如果是重疾險和壽險,是給付制度,賠保額;如要是醫療險和意外醫療,則是最高的報銷金額。

在上面客戶的案例中,健康無憂C就算保障再好,也只有10萬保額。額度太低了,跟不上現在這個時代的就醫成本。

保費:是投保人按合同的約定繳納的費用。

交錢:

什麼時候繳費?

每次交多少?

總共交多久?

綁定的卡是哪一個?

是否正常扣費?

如果忘記交,是中止,還是現價自動墊付?

拿錢:即理賠。

怎麼申請理賠?

誰可以申請理賠?

有沒有年金?年領還是月領?

有沒有分紅?分紅怎麼領?

如何退保?

5. 保險責任

保險責任,就是保什麼?

一定不能只研究一下產品的名字,就以為啥都有了!

平安福?國壽福?長生福?華夏福?中華福?到底這個五福裡,每一個產品保障的啥?

重疾多少病種,賠幾次?輕症多少病種,賠幾次?

有沒有中症?有沒有癌症2次賠?有沒有身故責任?

這一部分是我們自身的重大權益,千萬不能被一些銷售誤導說,這張保單啥都保障,放心吧。

這是最大的不放心。

如果想放心,我們還是要把保障逐條列表格,認真分析。

比如,我們想對比四款重疾險產品,保額50萬,繳費期20年,保障終身,他們分別保障了什麼呢?

消費型單次重疾+癌症2次賠:崑崙健康保

儲蓄型單次重疾+癌症2次賠::渤海前行無憂

儲蓄型單次重疾:平安大福星

儲蓄型多次重疾+癌症2次賠::光大嘉多保

一文看懂你手中的保單


通過看錶格,就可以看出各類保障,一目瞭然。

所有的銷售誤導,也非常容易被打出原形。

建議客戶能夠越來越理性的消費,不要輕信拍胸脯的承諾,不要輕信一個產品啥都包賠。

從來沒有這樣的產品!


給您推薦性價比最高的保險產品,為您節省30%-40%的保費。請關注微信公眾號:便利保,有任何疑惑在線解答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