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股半年度業績快報利潤真的超預期了嗎'

"

目前有三家保險公司公佈了半年度業績快報:

中國人壽利潤同比增長115%到 135%,扣非同比增長約 85%到 105%;

中國太保利潤同比增長96%,扣非同比增長38%;

新華保險利潤同比增長80%,扣非同比增長45%。

看似利潤大幅增長,但其實大部分利潤增長的來源在於所得稅稅前扣除新政。保險公司支付保險營銷員的佣金佔比是非常高的,但過去無法全部稅前扣除,導致實際的所得稅稅率高於25%,現在提高扣除標準後,所得稅費用下降,導致利潤提升。

新政實行後,由於從2018年開始追述,因此產生了一次性收益,新華保險稅費返還20億,中國太保稅費返還48億,中國人壽稅費返還51.5億。

"

目前有三家保險公司公佈了半年度業績快報:

中國人壽利潤同比增長115%到 135%,扣非同比增長約 85%到 105%;

中國太保利潤同比增長96%,扣非同比增長38%;

新華保險利潤同比增長80%,扣非同比增長45%。

看似利潤大幅增長,但其實大部分利潤增長的來源在於所得稅稅前扣除新政。保險公司支付保險營銷員的佣金佔比是非常高的,但過去無法全部稅前扣除,導致實際的所得稅稅率高於25%,現在提高扣除標準後,所得稅費用下降,導致利潤提升。

新政實行後,由於從2018年開始追述,因此產生了一次性收益,新華保險稅費返還20億,中國太保稅費返還48億,中國人壽稅費返還51.5億。

保險股半年度業績快報利潤真的超預期了嗎

由於把本該歸屬於2018年的利潤計入到了2019年,因此該收益屬於一次性收益,在扣除非經營性損益中也會剔除。一般小金額利潤更正的時候一次性計入當期是沒有問題的,拿太保來說,45億金額佔到了2018年180億利潤的25%,金額還是很大的,現在三家保險公司都是把這個利潤計入到2019年,這一點是有待商榷的,但問題不大,只是會計處理的方法,只不過利潤曲線看起來不那麼平滑了。

新政是有延續性的,以後都會沿用新的所得稅政策,包括今年的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因此今年上半年所得稅新政增加的利潤屬於經常性損益。由於新政出臺的時間是5月29日,一季度報表中未包含該利好增加的利潤,造成了半年報快報的利潤實際上包含了 2018年第一季度到2019年第二季度一共6個季度的所得稅優惠,統計扣非利潤的時候僅去除了2018年4個季度的所得稅優惠,所以形成了業績快報利潤紛紛大漲的假象。

假如沒有出臺所得稅新政,真實的半年報業績增幅是這樣的:

"

目前有三家保險公司公佈了半年度業績快報:

中國人壽利潤同比增長115%到 135%,扣非同比增長約 85%到 105%;

中國太保利潤同比增長96%,扣非同比增長38%;

新華保險利潤同比增長80%,扣非同比增長45%。

看似利潤大幅增長,但其實大部分利潤增長的來源在於所得稅稅前扣除新政。保險公司支付保險營銷員的佣金佔比是非常高的,但過去無法全部稅前扣除,導致實際的所得稅稅率高於25%,現在提高扣除標準後,所得稅費用下降,導致利潤提升。

新政實行後,由於從2018年開始追述,因此產生了一次性收益,新華保險稅費返還20億,中國太保稅費返還48億,中國人壽稅費返還51.5億。

保險股半年度業績快報利潤真的超預期了嗎

由於把本該歸屬於2018年的利潤計入到了2019年,因此該收益屬於一次性收益,在扣除非經營性損益中也會剔除。一般小金額利潤更正的時候一次性計入當期是沒有問題的,拿太保來說,45億金額佔到了2018年180億利潤的25%,金額還是很大的,現在三家保險公司都是把這個利潤計入到2019年,這一點是有待商榷的,但問題不大,只是會計處理的方法,只不過利潤曲線看起來不那麼平滑了。

新政是有延續性的,以後都會沿用新的所得稅政策,包括今年的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因此今年上半年所得稅新政增加的利潤屬於經常性損益。由於新政出臺的時間是5月29日,一季度報表中未包含該利好增加的利潤,造成了半年報快報的利潤實際上包含了 2018年第一季度到2019年第二季度一共6個季度的所得稅優惠,統計扣非利潤的時候僅去除了2018年4個季度的所得稅優惠,所以形成了業績快報利潤紛紛大漲的假象。

假如沒有出臺所得稅新政,真實的半年報業績增幅是這樣的:

保險股半年度業績快報利潤真的超預期了嗎

(2019年半年報利潤扣除了上半年的所得稅優惠新增的利潤,金額按照2018年全年的一半計算)

假如沒有所得稅新政,重述後,只有人壽由於去年基數低的原因,利潤出現了大幅增長,新華和太保的增幅並不高,而太保單季度來看,利潤出現了負增長。單從業績預告金額來看,保險股中報業績其實一般。

當然,所得稅新政對保險股盈利能力的提升是永久性的,上述剔除所得稅新政只是為了展現真實的半年報業績增幅。

接著說業績快報的利潤是否有意義。

壽險股的利潤構成非常複雜,由死差,費差,利差構成。一般按照一定的會計假設,慢慢釋放利潤,也就是剩餘邊際攤銷;如果實際投資收益高於預定的投資收益率,那麼超出部分就會產生利潤;實際的經營情況好於預定的假設(死亡人數,費用),就會產生正向的營運偏差也就是利潤;另外假設,評估模型的改變以及利率的變化都會影響到利潤。

因此壽險股主要的利潤來源可以看做是剩餘邊際的攤銷,像平安過去幾年攤銷的比例非常穩定,都在11%左右。而新華,太保,太平,人壽沒有公佈攤銷的比例,但肯定是低於平安的,導致光有內含價值增長,但沒有利潤增長。比如中國人壽內含價值從2009年的2852億增長到2018年的7950億,增長278%,但淨利潤卻從328億跌到了113億。這也很好的解釋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前段時間,港股上市的4個保險股:中國平安,新華保險,中國太保,中國太平,ttm市盈率都為12倍,雖然pev(每股股價/每股內含價值)平安幾乎是其他3個保險股的3倍,但港股市場先生只認利潤,只要你能釋放出利潤,我就給你對應的估值。

投資帶來的利潤由市場決定,市場行情有起有伏,綜合來看完成5%的預期投資收益率並不難。假設,模型,利率這些因素深究意義也不大。最重要的因素是否可以通過剩餘邊際攤銷以及運營偏差釋放利潤。

目前來看,只有平安壽險的利潤快速釋放中,中國人壽最垃圾無懸念。從財務數據來看,比如退保率,新業務價值增長率,業績的穩定性,保單結構等,中國太保是最接近中國平安的,也就是說利潤釋放的潛力是最大的,但能不能釋放,還是要打一個問號的,這也是我特別關注中國太保利潤的原因。 營運利潤如果可以加速釋放,那麼太保現在的估值是非常低的。

單從目前半年度快報的金額來看,太保的利潤是不及我預期的(如果利潤大增,可以為利潤加速釋放提供證據;但目前利潤增長不多,也無法證明利潤沒有加速,畢竟只有一個快報的數字),存在投資收益的干擾,沒有見到半年報是無法做出具體判斷的。

公眾號:拾荒投資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