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問了1萬個媽媽,發現聰明的媽媽,更注重孩子這方面的投資

文 | 老白

馬雲爸爸曾經說過,在買買買這件事上,女人總是考慮家庭,而男人總是考慮自己。所以媽媽會不會花錢,直接決定了這個家庭過得好不好。

前兩週,我們分別在微信和親寶寶app內的親子小報,做了兩個問卷調查:母嬰消費及女性消費調查,想知道媽媽們平時都把錢花在哪兒了?兩個平臺先後近一萬名媽媽參與了調查(沒想到大家這麼熱情),最後發現:對孩子,媽媽們更重視情商的培養;而對自己,媽媽們則更樂於提升自己的顏值和狀態。

我們問了1萬個媽媽,發現聰明的媽媽,更注重孩子這方面的投資

母嬰消費:會敗家的媽媽是孩子的福音

敗家未必就是壞事, 懂得合理消費的媽媽,可以為孩子提供更好的成長環境。

我們問了1萬個媽媽,發現聰明的媽媽,更注重孩子這方面的投資

參與調查的媽媽,孩子多數在0—3歲之間。

我們問了1萬個媽媽,發現聰明的媽媽,更注重孩子這方面的投資

在孩子處於 0—3歲這個年齡段時,媽媽們主要的消費還是集中在「服裝、食品和兒童玩具」這三個方面。

除開日常必需的服裝、食品和用品,我們可以看到,佔比最大的是兒童玩具,其次是繪本。考慮到年齡問題,所以帶孩子出門進行親子游,並不是媽媽們的首選。

我們問了1萬個媽媽,發現聰明的媽媽,更注重孩子這方面的投資

除了生活必需品,「利於孩子的素質教育」和「孩子喜歡」,是媽媽們願意消費的主要原因;而安全因素親子關係培養這兩個因素,權重較低。

老白建議:

現在很多家庭,越來越重視孩子的素質教育,會在益智玩具和繪本上投入較多,但是從調查結果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在產生這些消費時,很少人會考慮到“親子陪伴”這一層關係。

玩具和繪本買回來了,是讓孩子自己玩兒自己看,還是我們陪著玩兒陪著看,其實差別很大。很多玩具和繪本,需要父母的參與和引導,才能更好地培養孩子的各項能力,所以,別光顧著消費,忘了陪伴哦。

我們問了1萬個媽媽,發現聰明的媽媽,更注重孩子這方面的投資

女性消費:愛自己的媽媽才能更好地愛家人

我們一直都很鼓勵媽媽愛自己,因為只有媽媽的狀態好了,整個家庭的狀態才能好起來。而自愛往往表現在自我投資方面,比如投資顏值、身材、見識、社交、工作技能等等。

我們問了1萬個媽媽,發現聰明的媽媽,更注重孩子這方面的投資

在這方面,媽媽們在服裝和護膚品上的消費是最多的。可見大家更加註重自己的形象。

而書籍、社交和健身這些方面,佔的比重很低。

我們問了1萬個媽媽,發現聰明的媽媽,更注重孩子這方面的投資

拋開日常剛需這個原因外,「提升自己的顏值/狀態」、「商家大促」和「單純喜歡」,是媽媽們願意掏錢包的主要原因。

老白建議:

很高興看到大家對變美這件事,還保持著這麼高的熱情。因為你自己看起來美不美,對自己的狀態太重要了。如果整個人邋里邋遢,做什麼事情都提不起勁兒;但是一旦你換了一身得體的衣服,讓自己清清爽爽的,感覺精神都飽滿了許多。

而除了顏值,我還希望大家可以分出一部分開銷去投資自己內在的能力和健康。

關注內在能力的媽媽,無論是夫妻關係還是親子關係,都會更和諧。

我們問了1萬個媽媽,發現聰明的媽媽,更注重孩子這方面的投資

拿我的鄰居來說,剛結婚的時候,就放話說以後要親自帶孩子。於是懷孕之後,她買了很多育兒相關的書籍,惡補自己的育兒知識,還常常去參加一些線上講座/線下沙龍。等到孩子出生之後,她正式辭職在家當全職媽媽,然而她並沒有停下來,而是利用一些碎片時間,繼續去上課,學習微信公號的運營和時間管理的課程。還通過自己的實戰經驗,給母嬰平臺投稿,賺取稿費。

很多媽媽都說有了孩子之後,忙得焦頭爛額,完全沒有自己的生活。可是反觀她,卻把自己的生活經營得井井有條,大家都感覺她生了個假孩子。

她的老公呢,不僅沒有因為她全職在家帶孩子,各種嫌棄;反而把她當育兒專家一樣崇拜,在養孩子這件事上,對老婆言聽計從,非常配合。沒事還會跟鄰居打趣:“大師,你說得都對,就按你說的來!”每次說起孩子的事兒,就一臉驕傲地說:“問我老婆,她是專家!”

會花錢的媽媽,並不一定有很多錢,但是她們一定擁有長遠的眼光,能清楚地知道,這份錢,可以為自己為家人帶來什麼。希望所有的媽媽都能成為會花錢的超人媽媽。


親寶寶原創,轉載請聯繫授權。

親寶寶APP,記錄寶寶成長,分享科學育兒知識,一家人的親子空間,歡迎下載哦~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