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出門,娃哭成生離死別!我這樣解決了孩子的分離焦慮

童書繪本 玩具 幼兒園 育兒 積木育兒 積木育兒 2017-10-12

媽媽出門,娃哭成生離死別!我這樣解決了孩子的分離焦慮

作者:安然媽媽 積木寶貝會員

科學育兒微學院會員

積木育兒粉絲

分離焦慮是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令大人非常頭疼的一個問題,它是孩子離開最親近的人時出現的一種消極情緒。

一旦媽媽不在視線範圍內,孩子就會不安,他們會用哭鬧來表達自己的焦慮,呼喚媽媽出現,當媽媽出現後,孩子的這種焦慮就會很快緩解。

其實孩子的這種表達方式完全可以理解:在孩子小的時候,媽媽就是他們的天,看不到媽媽就像天塌了,不懂太多語言的孩子只能用哭鬧來表達他們的情緒。

在寶貝一歲半以前,我並沒有感受她有這種分離焦慮,寶貝對我離開這件事似乎不太關心,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玩具上,由於我的工作性質,似乎也沒有跟她分開過長的時間。但是在寶貝一歲八個月的時候,我跟她單獨相處了一個月的時間。

在這之後,照顧孩子的老人從老家回來,孩子就不願跟我分開,見不到我就帶著哭腔說:“媽媽呢,媽媽呢,……”,直到看到我後就讓抱抱她,情緒才慢慢緩解。

媽媽出門,娃哭成生離死別!我這樣解決了孩子的分離焦慮

每當我要上班準備出門的時候,她就一直摟著我的脖子就是不鬆手,眼淚刷刷地往下流,哭著喊:“媽媽不要走,媽媽不要走,……”情緒非常糟糕,此時,我的任何話她都聽不下去,無奈之下,我只能強行把她交給爺爺。出門以後,她還自己來開門,哭著要找我。

通過這件事,我深刻體會到分離焦慮這個詞的含義,這種情緒對孩子和父母都是有很大的負面影響。其實,這些都是在孩子成長階段必須經歷的過程,只不過我們可以防患於未然,儘量把這種傷害降低到最小。事後我反思了一下,孩子之所以有這麼激烈的哭鬧,一方面是孩子頻繁更換餵養人,給她帶來的不安全感,另一方面是我沒有給孩子提前做心理準備,沒有給她傳遞“媽媽上班不是要離開寶貝,會很快回來,還是很愛寶貝”的信息。

這種狀態持續了將近一週,每天我都要跟孩子講一些關於分離的繪本,抽時間多陪她,功夫不負有心人,總算是一天比一天好了。

媽媽出門,娃哭成生離死別!我這樣解決了孩子的分離焦慮

現在孩子又面臨著跟我更長時間的分離——上幼兒園。一想到平日裡看到的撕心裂肺的場面,我就有點害怕,但總是要面對。

積木寶貝的創意課給了我一個緩衝,鍛鍊孩子獨立上課,讓她跟老師和同學在一起愉快地度過45分鐘。開始的時候,寶貝是不願意離開我,需要我陪著上課。眼看著同齡的孩子都可以自己上課,並且很適應課堂的氛圍,我非常著急。

這時,寶貝的創意課老師Lisa幫我分析原因,給我好的建議。寶貝現在已經可以自己上課,並主動回答老師的提問,積極參與到課堂的互動中,她的成長真是非常驚人。

有了第一次的分離焦慮,這次短暫的分離也比較平穩得過渡了,這些都離不開老師的幫助和寶貝的努力。

現在寶貝已經兩歲十個月了,她可以自己吃飯、自己洗澡、自己上創意課、自己讀繪本,可以獨立完成很多事,不知不覺,她已經學會獨立。

專家點評:

媽媽出門,娃哭成生離死別!我這樣解決了孩子的分離焦慮

分離是相對依戀來說的。沒有依戀關係,分離也就無從談起。

6個月前的孩子,固定撫養人的照料與及時迴應至關重要。6個月~3歲的孩子,需要逐漸與父母剝離、走向自我的獨立。

此階段的孩子,已經能意識到自己與照顧者(母親)不是一體的,由此孩子開始邁出獨立的第一步。這時的他看到母親會笑,看到陌生人會緊張,因此我們看到,半歲小孩會認生。他還會想要掙脫母親看世界、開始探索周圍的環境並與之發生關係,但同時他又會在需要時,迫切想要撲回母親的懷抱尋求安慰、獲取支持。

此時,媽媽們接納孩子的反覆、情緒化、粘人等行為,對孩子形成穩定的、可操控的快感、自我認同和價值感、以及自尊等非常重要。這就要求父母既要容忍孩子的脫離、鼓勵孩子的探索,也要在孩子需要充電時,積極敞開懷抱,給予孩子支持和鼓勵,並且要由孩子來決定何時離開還是回來。此時期孩子獲得的依戀,以及處理分離的經驗,將成為他的“內部工作模式”,影響他們的一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