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濟“國獎”博士的逆襲之路—“你所付出的 終不會把你遺忘”'

"

去年已經在同濟大學作為博士畢業的蔡雪松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學霸,拿到博士國家獎學金就是一個最好的證明。不僅如此,他在學術上的累累碩果,更是對這九年學習生涯交上的最好的一份答卷。


"

去年已經在同濟大學作為博士畢業的蔡雪松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學霸,拿到博士國家獎學金就是一個最好的證明。不僅如此,他在學術上的累累碩果,更是對這九年學習生涯交上的最好的一份答卷。


同濟“國獎”博士的逆襲之路—“你所付出的 終不會把你遺忘”

蔡雪松


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2018屆博士畢業生

博士國獎

上海市優秀畢業生

國家自然基金項目研究課題主要參與人

三篇一作IEEE Transactions

多個重要學術期刊審稿人

PIMRIC等重要國際學術會議評審技術委員會成員

這九年,學霸究竟是怎麼養成的呢?


“學霸也有學渣的往事”

本科時,蔡雪松的“學習覺悟”並不高,但是憑藉期末考前一星期的突擊竟然也能拿到一個差強人意的成績,並且還獲得了同濟大學的優秀學生三等獎學金,這讓他稍稍有些膨脹。

大二時重新分配寢室,輔導員希望蔡雪松能給其他三個學習不好的室友當個榜樣。但讓蔡雪松自己也沒想到的是,他和室友們一起走進了“遠古的守護”(一款經典多人實時對戰遊戲)的殿堂,開始了暗無天日的英雄之路。

沉迷遊戲的惡果可想而知,期末不出意料的掛科讓蔡雪松心情十分低落,他決心反思,開始改變,大二下學期便節制遊戲時間,認真對待學習。

但即使是這樣,到了大四保研的時候,蔡雪松的名次還是差了不少。看著身邊都在為畢業奔波的同學,他既迷茫又不想就此放棄,於是帶著一腔孤勇,一頭扎進圖書館,開始了自己的考研之路。

2013年,蔡雪松作為碩士研究生被同濟大學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電子與科學技術系錄取,研究方向為無線信道建模。

他坦言,考研的經歷對他意義非淺,這其中他學會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堅持”,有時候,學渣的翻身往往只需要這兩個字。


“突然的開竅其實在於厚積薄發”

研究生入學之後,蔡雪松決定顛覆自己本科期間碌碌無為的狀態,開始反思自己的不足。

搞科研的同時,他認為自己在研究領域的基礎知識有些匱乏,於是一邊認真上課,一邊自己“啃”相關的專業教科書,並聯系科研中的具體問題加以思考。

這不僅是一種知識的學習,同時也是思維方式的鍛鍊。

蔡雪松常常在夜裡也難以停止對學習和科研中出現的疑惑的思考,整個寒假,他都在學習和消化項目所涉及代碼的基本原理,剖析程序的每個細節並嘗試自己去實現它們的功能。

蔡雪松說:“研一下學期返校以後,我感覺就像開竅了一樣,很多問題都能看得很透徹了。”坐蔡雪松旁邊的同學也曾經跟他開玩笑說:“你過了個年怎麼什麼都會了?”

其實,並不是什麼都會了,也並非寒假的一朝一夕就能開竅。

蔡雪松自己也明白,這樣的“開竅”在於自己不斷的探索與思考,而且更需要日後更加長久的堅持。

此後,蔡雪松開始主導一些項目,比如研究高鐵和地鐵的信道。為了避開早高峰人群,蔡雪松和團隊成員們天還沒亮就要趕到地鐵站開始進行測量,兩個小時的測量結束之後才和上班的人群一起吃早飯。

可貴的科研精神與這些得之不易的數據最終幫助蔡雪松在研究生一年級就發表了一篇國際會議文章和一篇高影響因子的期刊文章。

優秀的科研成績也使蔡雪松成功開始了碩博連讀的生涯,期間他多次參加了國際學術會議並作宣講,並在2015年對西班牙馬德里理工大學進行了為期半年的訪問學習。2016年,憑藉優秀的科研成果獲得了國家博士生獎學金,同濟大學優秀學生,同濟大學110週年校慶優秀學生等榮譽。


“你所付出的 終將不會把你遺忘”

再一次臨近畢業,蔡雪松覺得與本科和碩士時不同的是,自己已經有了很紮實的素養去進入一個大型科技企業,於是他投遞了簡歷,並很快收到了多家公司的面試邀約和offer。

儘管同時拿到了令人豔羨的華為、中興雙offer,但是回憶起這其中的艱辛,也只有蔡雪松自己明白。

在中興藍劍終極面試之前,蔡雪松經歷了四場和專家的“對峙”,每場持續一到兩個小時。時間不短,問題的密度也很大,面對技術專家不斷的質疑與拷問,不僅需要過硬的心理素質,更加需要紮實的科研功底與學術素養,才能夠“滔滔不絕,舌戰群儒”。

值得一提的是,中興的“藍劍計劃”對應聘者的英語水平要求較高,而在西班牙馬德里理工大學半年的訪問學習和多次的學術會議參與經驗使得蔡雪松輕鬆應對了英語水平的評估環節。

“你看,所有那些你在寂寞、無聊、枯燥中的默默堅持、在深夜中敲擊的代碼和文章、在異國他鄉所經歷的憂鬱,它們都沒有忘記你。”蔡雪松在自述中這樣說道。

漫長的九年學術生涯鍛造了這樣一個青年——他懂得堅持,也懂得付出是回報的必要非充分條件。但是,歷盡艱辛,歸來仍是少年,他還是滿含著少年的那份執著與果敢,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相信自己的努力終將不會被辜負。

最後,在和導師溝通並經過自己的慎重考慮之後,蔡雪松認為自己對科研的付出和熱愛不應該停止,於是放棄了華為和中興的高薪offer,選擇去往國外,進入丹麥奧爾堡大學繼續自己的學術生涯。

“科研帶給我的滿足感令我向往。沒有那麼多的浪漫,每個人或許都是平庸的,每個人也都可以是閃光的。”蔡雪松如是說。

沒錯,重要的不是你選擇了什麼,而是你的選擇必須對自己負責。


從蔡雪松自己說的“學庸”,到成為一個目標明確、成熟堅定的人,他的經歷正能夠告訴我們,“你所付出的,終將會在未來的某個時候報答你。”



作者:魔都碼農那些事

"

去年已經在同濟大學作為博士畢業的蔡雪松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學霸,拿到博士國家獎學金就是一個最好的證明。不僅如此,他在學術上的累累碩果,更是對這九年學習生涯交上的最好的一份答卷。


同濟“國獎”博士的逆襲之路—“你所付出的 終不會把你遺忘”

蔡雪松


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2018屆博士畢業生

博士國獎

上海市優秀畢業生

國家自然基金項目研究課題主要參與人

三篇一作IEEE Transactions

多個重要學術期刊審稿人

PIMRIC等重要國際學術會議評審技術委員會成員

這九年,學霸究竟是怎麼養成的呢?


“學霸也有學渣的往事”

本科時,蔡雪松的“學習覺悟”並不高,但是憑藉期末考前一星期的突擊竟然也能拿到一個差強人意的成績,並且還獲得了同濟大學的優秀學生三等獎學金,這讓他稍稍有些膨脹。

大二時重新分配寢室,輔導員希望蔡雪松能給其他三個學習不好的室友當個榜樣。但讓蔡雪松自己也沒想到的是,他和室友們一起走進了“遠古的守護”(一款經典多人實時對戰遊戲)的殿堂,開始了暗無天日的英雄之路。

沉迷遊戲的惡果可想而知,期末不出意料的掛科讓蔡雪松心情十分低落,他決心反思,開始改變,大二下學期便節制遊戲時間,認真對待學習。

但即使是這樣,到了大四保研的時候,蔡雪松的名次還是差了不少。看著身邊都在為畢業奔波的同學,他既迷茫又不想就此放棄,於是帶著一腔孤勇,一頭扎進圖書館,開始了自己的考研之路。

2013年,蔡雪松作為碩士研究生被同濟大學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電子與科學技術系錄取,研究方向為無線信道建模。

他坦言,考研的經歷對他意義非淺,這其中他學會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堅持”,有時候,學渣的翻身往往只需要這兩個字。


“突然的開竅其實在於厚積薄發”

研究生入學之後,蔡雪松決定顛覆自己本科期間碌碌無為的狀態,開始反思自己的不足。

搞科研的同時,他認為自己在研究領域的基礎知識有些匱乏,於是一邊認真上課,一邊自己“啃”相關的專業教科書,並聯系科研中的具體問題加以思考。

這不僅是一種知識的學習,同時也是思維方式的鍛鍊。

蔡雪松常常在夜裡也難以停止對學習和科研中出現的疑惑的思考,整個寒假,他都在學習和消化項目所涉及代碼的基本原理,剖析程序的每個細節並嘗試自己去實現它們的功能。

蔡雪松說:“研一下學期返校以後,我感覺就像開竅了一樣,很多問題都能看得很透徹了。”坐蔡雪松旁邊的同學也曾經跟他開玩笑說:“你過了個年怎麼什麼都會了?”

其實,並不是什麼都會了,也並非寒假的一朝一夕就能開竅。

蔡雪松自己也明白,這樣的“開竅”在於自己不斷的探索與思考,而且更需要日後更加長久的堅持。

此後,蔡雪松開始主導一些項目,比如研究高鐵和地鐵的信道。為了避開早高峰人群,蔡雪松和團隊成員們天還沒亮就要趕到地鐵站開始進行測量,兩個小時的測量結束之後才和上班的人群一起吃早飯。

可貴的科研精神與這些得之不易的數據最終幫助蔡雪松在研究生一年級就發表了一篇國際會議文章和一篇高影響因子的期刊文章。

優秀的科研成績也使蔡雪松成功開始了碩博連讀的生涯,期間他多次參加了國際學術會議並作宣講,並在2015年對西班牙馬德里理工大學進行了為期半年的訪問學習。2016年,憑藉優秀的科研成果獲得了國家博士生獎學金,同濟大學優秀學生,同濟大學110週年校慶優秀學生等榮譽。


“你所付出的 終將不會把你遺忘”

再一次臨近畢業,蔡雪松覺得與本科和碩士時不同的是,自己已經有了很紮實的素養去進入一個大型科技企業,於是他投遞了簡歷,並很快收到了多家公司的面試邀約和offer。

儘管同時拿到了令人豔羨的華為、中興雙offer,但是回憶起這其中的艱辛,也只有蔡雪松自己明白。

在中興藍劍終極面試之前,蔡雪松經歷了四場和專家的“對峙”,每場持續一到兩個小時。時間不短,問題的密度也很大,面對技術專家不斷的質疑與拷問,不僅需要過硬的心理素質,更加需要紮實的科研功底與學術素養,才能夠“滔滔不絕,舌戰群儒”。

值得一提的是,中興的“藍劍計劃”對應聘者的英語水平要求較高,而在西班牙馬德里理工大學半年的訪問學習和多次的學術會議參與經驗使得蔡雪松輕鬆應對了英語水平的評估環節。

“你看,所有那些你在寂寞、無聊、枯燥中的默默堅持、在深夜中敲擊的代碼和文章、在異國他鄉所經歷的憂鬱,它們都沒有忘記你。”蔡雪松在自述中這樣說道。

漫長的九年學術生涯鍛造了這樣一個青年——他懂得堅持,也懂得付出是回報的必要非充分條件。但是,歷盡艱辛,歸來仍是少年,他還是滿含著少年的那份執著與果敢,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相信自己的努力終將不會被辜負。

最後,在和導師溝通並經過自己的慎重考慮之後,蔡雪松認為自己對科研的付出和熱愛不應該停止,於是放棄了華為和中興的高薪offer,選擇去往國外,進入丹麥奧爾堡大學繼續自己的學術生涯。

“科研帶給我的滿足感令我向往。沒有那麼多的浪漫,每個人或許都是平庸的,每個人也都可以是閃光的。”蔡雪松如是說。

沒錯,重要的不是你選擇了什麼,而是你的選擇必須對自己負責。


從蔡雪松自己說的“學庸”,到成為一個目標明確、成熟堅定的人,他的經歷正能夠告訴我們,“你所付出的,終將會在未來的某個時候報答你。”



作者:魔都碼農那些事

同濟“國獎”博士的逆襲之路—“你所付出的 終不會把你遺忘”


留言 點贊 關注

我們一起分享AI學習與發展的乾貨

歡迎關注全平臺AI垂類自媒體 “讀芯術”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