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

在開始前先給大家看一幅圖,猜猜上面畫的是什麼?

"

在開始前先給大家看一幅圖,猜猜上面畫的是什麼?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準備好了嗎?

第一眼:什麼鬼

第二眼:好像是隻貓

第三眼:好像,有點萌

它和我們經常看到的貓畫很不一樣,對比來看感覺更明顯:


"

在開始前先給大家看一幅圖,猜猜上面畫的是什麼?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準備好了嗎?

第一眼:什麼鬼

第二眼:好像是隻貓

第三眼:好像,有點萌

它和我們經常看到的貓畫很不一樣,對比來看感覺更明顯: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繪本《活了100萬次的貓》封面 作者:佐野洋子

"

在開始前先給大家看一幅圖,猜猜上面畫的是什麼?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準備好了嗎?

第一眼:什麼鬼

第二眼:好像是隻貓

第三眼:好像,有點萌

它和我們經常看到的貓畫很不一樣,對比來看感覺更明顯: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繪本《活了100萬次的貓》封面 作者:佐野洋子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繪本《我是貓也》封面作者:黃春明

首先,這隻貓木有前腿,其次,這隻貓該方不方該圓不圓,還有各種毛邊,麻麻賴賴的一點都不圓潤,非常像是,用爪子撕出來的......

Bingo,這種畫就叫做撕畫,那些讓人想盤的毛邊和不規則正是撕畫的風格特點,不要以為撕畫是憑空跳出來的一種作畫方式,它可是有著悠久的歷史。

撕畫原本是一種產生於民間的藝術活動,被譽為“古老的東方之花”。早在紙張產生之前,原始人就撕樹葉、獸皮來製作裝飾品,這也是撕畫最早的萌芽。

撕畫是產生於人類童年的藝術,也是最適合兒童天性的藝術,不知道寶爸寶媽們有沒有發現,家裡的寶寶幾個月大就會無意識地撕紙,之後在不同年齡段裡還會對這種“破壞”行為樂此不疲,其實這種“撕”的行為正是孩子自發探索世界的方式。

今天介紹的《我是貓也》《小麻雀·稻草人》這兩本繪本里面的所有插圖都是撕畫,而且是作者黃春明親自作畫完成。

目前,在國內,撕畫藝術還並不常見。而黃春明的這些撕畫繪本正填補了這一創作領域的市場空白,無疑是當今童話繪本領域中不可多得的的經典作品。

欣賞了大師的藝術作品之後,孩子們也可以自己動動小手,學習創作撕畫。這樣既能培養孩子對色彩和圖形的敏感度,增強孩子手眼配合的協調度。

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的智慧在手指尖上。引導好孩子的這種“大撕”行為,不僅能將原本令家長頭疼的災難現場變成溫馨的親子時光,還能提高孩子的形象思維能力、創新和專注力。


1、黃春明:從“不良少年”到“老頑童”


他笑起來像一個孩子那麼單純,我愛死這個風趣的長者。

——香港才子蔡瀾

黃春明的名字對於大家來說可能比較陌生,他在臺灣是家喻戶曉的小說家、童話作家,幾乎拿遍了臺灣所有的文學大獎,包括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貢獻獎、時報文學獎、吳三連文學獎、聯合報讀書人最佳童書獎。他的撕畫童話橫空出世後,更是震動了整個繪本界,因為還從沒有人這樣創作過繪本。

在臺灣,有兩個喜歡繪本的小朋友必去的公園。一個是吉米公園,一個就是以黃春明撕畫為主題的宜蘭童話公園。

"

在開始前先給大家看一幅圖,猜猜上面畫的是什麼?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準備好了嗎?

第一眼:什麼鬼

第二眼:好像是隻貓

第三眼:好像,有點萌

它和我們經常看到的貓畫很不一樣,對比來看感覺更明顯: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繪本《活了100萬次的貓》封面 作者:佐野洋子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繪本《我是貓也》封面作者:黃春明

首先,這隻貓木有前腿,其次,這隻貓該方不方該圓不圓,還有各種毛邊,麻麻賴賴的一點都不圓潤,非常像是,用爪子撕出來的......

Bingo,這種畫就叫做撕畫,那些讓人想盤的毛邊和不規則正是撕畫的風格特點,不要以為撕畫是憑空跳出來的一種作畫方式,它可是有著悠久的歷史。

撕畫原本是一種產生於民間的藝術活動,被譽為“古老的東方之花”。早在紙張產生之前,原始人就撕樹葉、獸皮來製作裝飾品,這也是撕畫最早的萌芽。

撕畫是產生於人類童年的藝術,也是最適合兒童天性的藝術,不知道寶爸寶媽們有沒有發現,家裡的寶寶幾個月大就會無意識地撕紙,之後在不同年齡段裡還會對這種“破壞”行為樂此不疲,其實這種“撕”的行為正是孩子自發探索世界的方式。

今天介紹的《我是貓也》《小麻雀·稻草人》這兩本繪本里面的所有插圖都是撕畫,而且是作者黃春明親自作畫完成。

目前,在國內,撕畫藝術還並不常見。而黃春明的這些撕畫繪本正填補了這一創作領域的市場空白,無疑是當今童話繪本領域中不可多得的的經典作品。

欣賞了大師的藝術作品之後,孩子們也可以自己動動小手,學習創作撕畫。這樣既能培養孩子對色彩和圖形的敏感度,增強孩子手眼配合的協調度。

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的智慧在手指尖上。引導好孩子的這種“大撕”行為,不僅能將原本令家長頭疼的災難現場變成溫馨的親子時光,還能提高孩子的形象思維能力、創新和專注力。


1、黃春明:從“不良少年”到“老頑童”


他笑起來像一個孩子那麼單純,我愛死這個風趣的長者。

——香港才子蔡瀾

黃春明的名字對於大家來說可能比較陌生,他在臺灣是家喻戶曉的小說家、童話作家,幾乎拿遍了臺灣所有的文學大獎,包括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貢獻獎、時報文學獎、吳三連文學獎、聯合報讀書人最佳童書獎。他的撕畫童話橫空出世後,更是震動了整個繪本界,因為還從沒有人這樣創作過繪本。

在臺灣,有兩個喜歡繪本的小朋友必去的公園。一個是吉米公園,一個就是以黃春明撕畫為主題的宜蘭童話公園。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黃春明繪本《我是貓也》中撕畫插圖在宜蘭童話公園展出

黃春明早年憑藉小說創作蜚聲文壇,夏志清將他譽為“沈從文的繼承人”“中國的福克納”;葛浩文稱讚他是“第一流的短篇小說作家”;侯孝賢導演曾將他的小說《兒子的大玩偶》拍成電影,轟動一時。


"

在開始前先給大家看一幅圖,猜猜上面畫的是什麼?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準備好了嗎?

第一眼:什麼鬼

第二眼:好像是隻貓

第三眼:好像,有點萌

它和我們經常看到的貓畫很不一樣,對比來看感覺更明顯: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繪本《活了100萬次的貓》封面 作者:佐野洋子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繪本《我是貓也》封面作者:黃春明

首先,這隻貓木有前腿,其次,這隻貓該方不方該圓不圓,還有各種毛邊,麻麻賴賴的一點都不圓潤,非常像是,用爪子撕出來的......

Bingo,這種畫就叫做撕畫,那些讓人想盤的毛邊和不規則正是撕畫的風格特點,不要以為撕畫是憑空跳出來的一種作畫方式,它可是有著悠久的歷史。

撕畫原本是一種產生於民間的藝術活動,被譽為“古老的東方之花”。早在紙張產生之前,原始人就撕樹葉、獸皮來製作裝飾品,這也是撕畫最早的萌芽。

撕畫是產生於人類童年的藝術,也是最適合兒童天性的藝術,不知道寶爸寶媽們有沒有發現,家裡的寶寶幾個月大就會無意識地撕紙,之後在不同年齡段裡還會對這種“破壞”行為樂此不疲,其實這種“撕”的行為正是孩子自發探索世界的方式。

今天介紹的《我是貓也》《小麻雀·稻草人》這兩本繪本里面的所有插圖都是撕畫,而且是作者黃春明親自作畫完成。

目前,在國內,撕畫藝術還並不常見。而黃春明的這些撕畫繪本正填補了這一創作領域的市場空白,無疑是當今童話繪本領域中不可多得的的經典作品。

欣賞了大師的藝術作品之後,孩子們也可以自己動動小手,學習創作撕畫。這樣既能培養孩子對色彩和圖形的敏感度,增強孩子手眼配合的協調度。

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的智慧在手指尖上。引導好孩子的這種“大撕”行為,不僅能將原本令家長頭疼的災難現場變成溫馨的親子時光,還能提高孩子的形象思維能力、創新和專注力。


1、黃春明:從“不良少年”到“老頑童”


他笑起來像一個孩子那麼單純,我愛死這個風趣的長者。

——香港才子蔡瀾

黃春明的名字對於大家來說可能比較陌生,他在臺灣是家喻戶曉的小說家、童話作家,幾乎拿遍了臺灣所有的文學大獎,包括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貢獻獎、時報文學獎、吳三連文學獎、聯合報讀書人最佳童書獎。他的撕畫童話橫空出世後,更是震動了整個繪本界,因為還從沒有人這樣創作過繪本。

在臺灣,有兩個喜歡繪本的小朋友必去的公園。一個是吉米公園,一個就是以黃春明撕畫為主題的宜蘭童話公園。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黃春明繪本《我是貓也》中撕畫插圖在宜蘭童話公園展出

黃春明早年憑藉小說創作蜚聲文壇,夏志清將他譽為“沈從文的繼承人”“中國的福克納”;葛浩文稱讚他是“第一流的短篇小說作家”;侯孝賢導演曾將他的小說《兒子的大玩偶》拍成電影,轟動一時。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侯孝賢導演電影《兒子的大玩偶》日文版海報

黃春明回憶自己的童年時,笑稱自己曾是一個“不良少年”。他小時候非常叛逆,周圍人都說他是壞孩子;少年時曾離家出走,隻身到大城市流浪;上了師範學校,又多次被學校退學。就是這樣一個別人眼中的“不良少年”,長大後卻成為了一代鄉土文學大師。黃春明坦言他並沒有從學校學到什麼,他的教育來自生活。

“年紀越大,越想講童話”

——黃春明

黃春明到了退休的年紀,因為憂心下一代的成長,決心為孩子做點事情,便開始了兒童文學創作。無論到了什麼樣的年紀,黃春明永遠保持著赤子之心,這讓他有了“老頑童”的稱號。

博爾赫斯曾說,所有偉大的寫作最終都會變成兒童文學。黃春明年輕時離開家鄉,到大城市打拼,作品寫的是那些掙扎在社會底層、努力維持生活尊嚴的小人物;當他落葉歸根,重新回到故鄉後,他為孩子寫童話、寫童詩,還成立了兒童劇團,編排兒童劇。

他在家鄉開辦“紅磚屋”咖啡館,每天都到店內給孩子們講故事。著名作家馬家輝和張大春都曾到訪他的“紅磚屋”,馬家輝記錄了他為孩子講故事的情景:

"

在開始前先給大家看一幅圖,猜猜上面畫的是什麼?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準備好了嗎?

第一眼:什麼鬼

第二眼:好像是隻貓

第三眼:好像,有點萌

它和我們經常看到的貓畫很不一樣,對比來看感覺更明顯: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繪本《活了100萬次的貓》封面 作者:佐野洋子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繪本《我是貓也》封面作者:黃春明

首先,這隻貓木有前腿,其次,這隻貓該方不方該圓不圓,還有各種毛邊,麻麻賴賴的一點都不圓潤,非常像是,用爪子撕出來的......

Bingo,這種畫就叫做撕畫,那些讓人想盤的毛邊和不規則正是撕畫的風格特點,不要以為撕畫是憑空跳出來的一種作畫方式,它可是有著悠久的歷史。

撕畫原本是一種產生於民間的藝術活動,被譽為“古老的東方之花”。早在紙張產生之前,原始人就撕樹葉、獸皮來製作裝飾品,這也是撕畫最早的萌芽。

撕畫是產生於人類童年的藝術,也是最適合兒童天性的藝術,不知道寶爸寶媽們有沒有發現,家裡的寶寶幾個月大就會無意識地撕紙,之後在不同年齡段裡還會對這種“破壞”行為樂此不疲,其實這種“撕”的行為正是孩子自發探索世界的方式。

今天介紹的《我是貓也》《小麻雀·稻草人》這兩本繪本里面的所有插圖都是撕畫,而且是作者黃春明親自作畫完成。

目前,在國內,撕畫藝術還並不常見。而黃春明的這些撕畫繪本正填補了這一創作領域的市場空白,無疑是當今童話繪本領域中不可多得的的經典作品。

欣賞了大師的藝術作品之後,孩子們也可以自己動動小手,學習創作撕畫。這樣既能培養孩子對色彩和圖形的敏感度,增強孩子手眼配合的協調度。

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的智慧在手指尖上。引導好孩子的這種“大撕”行為,不僅能將原本令家長頭疼的災難現場變成溫馨的親子時光,還能提高孩子的形象思維能力、創新和專注力。


1、黃春明:從“不良少年”到“老頑童”


他笑起來像一個孩子那麼單純,我愛死這個風趣的長者。

——香港才子蔡瀾

黃春明的名字對於大家來說可能比較陌生,他在臺灣是家喻戶曉的小說家、童話作家,幾乎拿遍了臺灣所有的文學大獎,包括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貢獻獎、時報文學獎、吳三連文學獎、聯合報讀書人最佳童書獎。他的撕畫童話橫空出世後,更是震動了整個繪本界,因為還從沒有人這樣創作過繪本。

在臺灣,有兩個喜歡繪本的小朋友必去的公園。一個是吉米公園,一個就是以黃春明撕畫為主題的宜蘭童話公園。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黃春明繪本《我是貓也》中撕畫插圖在宜蘭童話公園展出

黃春明早年憑藉小說創作蜚聲文壇,夏志清將他譽為“沈從文的繼承人”“中國的福克納”;葛浩文稱讚他是“第一流的短篇小說作家”;侯孝賢導演曾將他的小說《兒子的大玩偶》拍成電影,轟動一時。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侯孝賢導演電影《兒子的大玩偶》日文版海報

黃春明回憶自己的童年時,笑稱自己曾是一個“不良少年”。他小時候非常叛逆,周圍人都說他是壞孩子;少年時曾離家出走,隻身到大城市流浪;上了師範學校,又多次被學校退學。就是這樣一個別人眼中的“不良少年”,長大後卻成為了一代鄉土文學大師。黃春明坦言他並沒有從學校學到什麼,他的教育來自生活。

“年紀越大,越想講童話”

——黃春明

黃春明到了退休的年紀,因為憂心下一代的成長,決心為孩子做點事情,便開始了兒童文學創作。無論到了什麼樣的年紀,黃春明永遠保持著赤子之心,這讓他有了“老頑童”的稱號。

博爾赫斯曾說,所有偉大的寫作最終都會變成兒童文學。黃春明年輕時離開家鄉,到大城市打拼,作品寫的是那些掙扎在社會底層、努力維持生活尊嚴的小人物;當他落葉歸根,重新回到故鄉後,他為孩子寫童話、寫童詩,還成立了兒童劇團,編排兒童劇。

他在家鄉開辦“紅磚屋”咖啡館,每天都到店內給孩子們講故事。著名作家馬家輝和張大春都曾到訪他的“紅磚屋”,馬家輝記錄了他為孩子講故事的情景: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78歲的黃春明在紅磚屋為孩子們講故事 馬家輝攝

“黃春明坐在木臺的矮椅上,手舞足蹈地對著二三十位早已等候的孩子說個不休。孩子們有三四歲的,有十多歲的……再小的孩子都把注意力集中到黃春明身上,甚至有一兩個孩子爬到他腳邊,他彎腰,把他們抱起,一手抱一個,78歲的他是個慈祥的老爺爺,也肯定比一般老爺爺擅於說故事。”(《黃春明的紅磚屋》)

大作家涉足兒童文學,往往能給兒童文學界帶來新的活力。黃春明更是出手不凡,他憑藉自己豐富的才華創作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撕畫童話”。《城南舊事》的作者林海音收到他的童話作品集,熬夜一口氣看完,對撕畫繪本大為讚賞。

黃春明開創的撕畫繪本藝術形式即使放到今天看也非常前衛,而他借撕畫講述的童話故事則更令人回味,即便是成年人,在讀後也會生髮不少思考。


2、偉大的心靈成長童話


黃春明擅於將豐富的人生道理不著痕跡的蘊藏在充滿童趣和詩意的故事中,他的童話作品,熔鑄了他個人獨特的人生和情感經驗,帶有生命的濃度。


*《我是貓也》——自我認知啟蒙

《我是貓也》的主人公就是這隻流淚的黑貓。細心的讀者可能會發現,這隻貓一邊流著淚,一邊還在張著嘴笑。它為什麼又哭又笑呢?

在童話的開頭,這隻貓告訴大家自己為什麼又高興又難過。


"

在開始前先給大家看一幅圖,猜猜上面畫的是什麼?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準備好了嗎?

第一眼:什麼鬼

第二眼:好像是隻貓

第三眼:好像,有點萌

它和我們經常看到的貓畫很不一樣,對比來看感覺更明顯: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繪本《活了100萬次的貓》封面 作者:佐野洋子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繪本《我是貓也》封面作者:黃春明

首先,這隻貓木有前腿,其次,這隻貓該方不方該圓不圓,還有各種毛邊,麻麻賴賴的一點都不圓潤,非常像是,用爪子撕出來的......

Bingo,這種畫就叫做撕畫,那些讓人想盤的毛邊和不規則正是撕畫的風格特點,不要以為撕畫是憑空跳出來的一種作畫方式,它可是有著悠久的歷史。

撕畫原本是一種產生於民間的藝術活動,被譽為“古老的東方之花”。早在紙張產生之前,原始人就撕樹葉、獸皮來製作裝飾品,這也是撕畫最早的萌芽。

撕畫是產生於人類童年的藝術,也是最適合兒童天性的藝術,不知道寶爸寶媽們有沒有發現,家裡的寶寶幾個月大就會無意識地撕紙,之後在不同年齡段裡還會對這種“破壞”行為樂此不疲,其實這種“撕”的行為正是孩子自發探索世界的方式。

今天介紹的《我是貓也》《小麻雀·稻草人》這兩本繪本里面的所有插圖都是撕畫,而且是作者黃春明親自作畫完成。

目前,在國內,撕畫藝術還並不常見。而黃春明的這些撕畫繪本正填補了這一創作領域的市場空白,無疑是當今童話繪本領域中不可多得的的經典作品。

欣賞了大師的藝術作品之後,孩子們也可以自己動動小手,學習創作撕畫。這樣既能培養孩子對色彩和圖形的敏感度,增強孩子手眼配合的協調度。

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的智慧在手指尖上。引導好孩子的這種“大撕”行為,不僅能將原本令家長頭疼的災難現場變成溫馨的親子時光,還能提高孩子的形象思維能力、創新和專注力。


1、黃春明:從“不良少年”到“老頑童”


他笑起來像一個孩子那麼單純,我愛死這個風趣的長者。

——香港才子蔡瀾

黃春明的名字對於大家來說可能比較陌生,他在臺灣是家喻戶曉的小說家、童話作家,幾乎拿遍了臺灣所有的文學大獎,包括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貢獻獎、時報文學獎、吳三連文學獎、聯合報讀書人最佳童書獎。他的撕畫童話橫空出世後,更是震動了整個繪本界,因為還從沒有人這樣創作過繪本。

在臺灣,有兩個喜歡繪本的小朋友必去的公園。一個是吉米公園,一個就是以黃春明撕畫為主題的宜蘭童話公園。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黃春明繪本《我是貓也》中撕畫插圖在宜蘭童話公園展出

黃春明早年憑藉小說創作蜚聲文壇,夏志清將他譽為“沈從文的繼承人”“中國的福克納”;葛浩文稱讚他是“第一流的短篇小說作家”;侯孝賢導演曾將他的小說《兒子的大玩偶》拍成電影,轟動一時。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侯孝賢導演電影《兒子的大玩偶》日文版海報

黃春明回憶自己的童年時,笑稱自己曾是一個“不良少年”。他小時候非常叛逆,周圍人都說他是壞孩子;少年時曾離家出走,隻身到大城市流浪;上了師範學校,又多次被學校退學。就是這樣一個別人眼中的“不良少年”,長大後卻成為了一代鄉土文學大師。黃春明坦言他並沒有從學校學到什麼,他的教育來自生活。

“年紀越大,越想講童話”

——黃春明

黃春明到了退休的年紀,因為憂心下一代的成長,決心為孩子做點事情,便開始了兒童文學創作。無論到了什麼樣的年紀,黃春明永遠保持著赤子之心,這讓他有了“老頑童”的稱號。

博爾赫斯曾說,所有偉大的寫作最終都會變成兒童文學。黃春明年輕時離開家鄉,到大城市打拼,作品寫的是那些掙扎在社會底層、努力維持生活尊嚴的小人物;當他落葉歸根,重新回到故鄉後,他為孩子寫童話、寫童詩,還成立了兒童劇團,編排兒童劇。

他在家鄉開辦“紅磚屋”咖啡館,每天都到店內給孩子們講故事。著名作家馬家輝和張大春都曾到訪他的“紅磚屋”,馬家輝記錄了他為孩子講故事的情景: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78歲的黃春明在紅磚屋為孩子們講故事 馬家輝攝

“黃春明坐在木臺的矮椅上,手舞足蹈地對著二三十位早已等候的孩子說個不休。孩子們有三四歲的,有十多歲的……再小的孩子都把注意力集中到黃春明身上,甚至有一兩個孩子爬到他腳邊,他彎腰,把他們抱起,一手抱一個,78歲的他是個慈祥的老爺爺,也肯定比一般老爺爺擅於說故事。”(《黃春明的紅磚屋》)

大作家涉足兒童文學,往往能給兒童文學界帶來新的活力。黃春明更是出手不凡,他憑藉自己豐富的才華創作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撕畫童話”。《城南舊事》的作者林海音收到他的童話作品集,熬夜一口氣看完,對撕畫繪本大為讚賞。

黃春明開創的撕畫繪本藝術形式即使放到今天看也非常前衛,而他借撕畫講述的童話故事則更令人回味,即便是成年人,在讀後也會生髮不少思考。


2、偉大的心靈成長童話


黃春明擅於將豐富的人生道理不著痕跡的蘊藏在充滿童趣和詩意的故事中,他的童話作品,熔鑄了他個人獨特的人生和情感經驗,帶有生命的濃度。


*《我是貓也》——自我認知啟蒙

《我是貓也》的主人公就是這隻流淚的黑貓。細心的讀者可能會發現,這隻貓一邊流著淚,一邊還在張著嘴笑。它為什麼又哭又笑呢?

在童話的開頭,這隻貓告訴大家自己為什麼又高興又難過。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我先來介紹我自己。

我是一隻貓。

誰見了我,都知道我是一隻貓。

但是一度,差不多認識我的人,他們竟然都說,我不是貓。我聽到人家這麼說我,心裡好難過好難過。那是我一生中,最不快樂的時候了。

現在好了。現在他們重新認清楚我,又說我是一隻貓了。我好高興,高興得眼淚都掉下來了。我喜歡我是一隻貓。”

接下來,黑貓講述自己的經歷。原來它原先住在一個有錢人家,大小姐很寵她,誰知僕人趁大小姐不在把它賣到了鄉下,新主人家裡讓它抓老鼠,可它以前一直是吃魚的,不愛吃老鼠,新主人很生氣,把它趕出了家門。


"

在開始前先給大家看一幅圖,猜猜上面畫的是什麼?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準備好了嗎?

第一眼:什麼鬼

第二眼:好像是隻貓

第三眼:好像,有點萌

它和我們經常看到的貓畫很不一樣,對比來看感覺更明顯: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繪本《活了100萬次的貓》封面 作者:佐野洋子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繪本《我是貓也》封面作者:黃春明

首先,這隻貓木有前腿,其次,這隻貓該方不方該圓不圓,還有各種毛邊,麻麻賴賴的一點都不圓潤,非常像是,用爪子撕出來的......

Bingo,這種畫就叫做撕畫,那些讓人想盤的毛邊和不規則正是撕畫的風格特點,不要以為撕畫是憑空跳出來的一種作畫方式,它可是有著悠久的歷史。

撕畫原本是一種產生於民間的藝術活動,被譽為“古老的東方之花”。早在紙張產生之前,原始人就撕樹葉、獸皮來製作裝飾品,這也是撕畫最早的萌芽。

撕畫是產生於人類童年的藝術,也是最適合兒童天性的藝術,不知道寶爸寶媽們有沒有發現,家裡的寶寶幾個月大就會無意識地撕紙,之後在不同年齡段裡還會對這種“破壞”行為樂此不疲,其實這種“撕”的行為正是孩子自發探索世界的方式。

今天介紹的《我是貓也》《小麻雀·稻草人》這兩本繪本里面的所有插圖都是撕畫,而且是作者黃春明親自作畫完成。

目前,在國內,撕畫藝術還並不常見。而黃春明的這些撕畫繪本正填補了這一創作領域的市場空白,無疑是當今童話繪本領域中不可多得的的經典作品。

欣賞了大師的藝術作品之後,孩子們也可以自己動動小手,學習創作撕畫。這樣既能培養孩子對色彩和圖形的敏感度,增強孩子手眼配合的協調度。

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的智慧在手指尖上。引導好孩子的這種“大撕”行為,不僅能將原本令家長頭疼的災難現場變成溫馨的親子時光,還能提高孩子的形象思維能力、創新和專注力。


1、黃春明:從“不良少年”到“老頑童”


他笑起來像一個孩子那麼單純,我愛死這個風趣的長者。

——香港才子蔡瀾

黃春明的名字對於大家來說可能比較陌生,他在臺灣是家喻戶曉的小說家、童話作家,幾乎拿遍了臺灣所有的文學大獎,包括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貢獻獎、時報文學獎、吳三連文學獎、聯合報讀書人最佳童書獎。他的撕畫童話橫空出世後,更是震動了整個繪本界,因為還從沒有人這樣創作過繪本。

在臺灣,有兩個喜歡繪本的小朋友必去的公園。一個是吉米公園,一個就是以黃春明撕畫為主題的宜蘭童話公園。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黃春明繪本《我是貓也》中撕畫插圖在宜蘭童話公園展出

黃春明早年憑藉小說創作蜚聲文壇,夏志清將他譽為“沈從文的繼承人”“中國的福克納”;葛浩文稱讚他是“第一流的短篇小說作家”;侯孝賢導演曾將他的小說《兒子的大玩偶》拍成電影,轟動一時。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侯孝賢導演電影《兒子的大玩偶》日文版海報

黃春明回憶自己的童年時,笑稱自己曾是一個“不良少年”。他小時候非常叛逆,周圍人都說他是壞孩子;少年時曾離家出走,隻身到大城市流浪;上了師範學校,又多次被學校退學。就是這樣一個別人眼中的“不良少年”,長大後卻成為了一代鄉土文學大師。黃春明坦言他並沒有從學校學到什麼,他的教育來自生活。

“年紀越大,越想講童話”

——黃春明

黃春明到了退休的年紀,因為憂心下一代的成長,決心為孩子做點事情,便開始了兒童文學創作。無論到了什麼樣的年紀,黃春明永遠保持著赤子之心,這讓他有了“老頑童”的稱號。

博爾赫斯曾說,所有偉大的寫作最終都會變成兒童文學。黃春明年輕時離開家鄉,到大城市打拼,作品寫的是那些掙扎在社會底層、努力維持生活尊嚴的小人物;當他落葉歸根,重新回到故鄉後,他為孩子寫童話、寫童詩,還成立了兒童劇團,編排兒童劇。

他在家鄉開辦“紅磚屋”咖啡館,每天都到店內給孩子們講故事。著名作家馬家輝和張大春都曾到訪他的“紅磚屋”,馬家輝記錄了他為孩子講故事的情景: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78歲的黃春明在紅磚屋為孩子們講故事 馬家輝攝

“黃春明坐在木臺的矮椅上,手舞足蹈地對著二三十位早已等候的孩子說個不休。孩子們有三四歲的,有十多歲的……再小的孩子都把注意力集中到黃春明身上,甚至有一兩個孩子爬到他腳邊,他彎腰,把他們抱起,一手抱一個,78歲的他是個慈祥的老爺爺,也肯定比一般老爺爺擅於說故事。”(《黃春明的紅磚屋》)

大作家涉足兒童文學,往往能給兒童文學界帶來新的活力。黃春明更是出手不凡,他憑藉自己豐富的才華創作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撕畫童話”。《城南舊事》的作者林海音收到他的童話作品集,熬夜一口氣看完,對撕畫繪本大為讚賞。

黃春明開創的撕畫繪本藝術形式即使放到今天看也非常前衛,而他借撕畫講述的童話故事則更令人回味,即便是成年人,在讀後也會生髮不少思考。


2、偉大的心靈成長童話


黃春明擅於將豐富的人生道理不著痕跡的蘊藏在充滿童趣和詩意的故事中,他的童話作品,熔鑄了他個人獨特的人生和情感經驗,帶有生命的濃度。


*《我是貓也》——自我認知啟蒙

《我是貓也》的主人公就是這隻流淚的黑貓。細心的讀者可能會發現,這隻貓一邊流著淚,一邊還在張著嘴笑。它為什麼又哭又笑呢?

在童話的開頭,這隻貓告訴大家自己為什麼又高興又難過。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我先來介紹我自己。

我是一隻貓。

誰見了我,都知道我是一隻貓。

但是一度,差不多認識我的人,他們竟然都說,我不是貓。我聽到人家這麼說我,心裡好難過好難過。那是我一生中,最不快樂的時候了。

現在好了。現在他們重新認清楚我,又說我是一隻貓了。我好高興,高興得眼淚都掉下來了。我喜歡我是一隻貓。”

接下來,黑貓講述自己的經歷。原來它原先住在一個有錢人家,大小姐很寵她,誰知僕人趁大小姐不在把它賣到了鄉下,新主人家裡讓它抓老鼠,可它以前一直是吃魚的,不愛吃老鼠,新主人很生氣,把它趕出了家門。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最讓黑貓難過的是,村裡人知道了它不抓老鼠,全都說他不是貓。它自己都開始懷疑自己到底是不是貓了,便想去照照鏡子。誰知道照鏡子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它在梳妝檯上照,鏡子被打破了,在井水裡照,一隻青蛙跳了進去,最後它竟然拿天上的月亮當鏡子照。


"

在開始前先給大家看一幅圖,猜猜上面畫的是什麼?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準備好了嗎?

第一眼:什麼鬼

第二眼:好像是隻貓

第三眼:好像,有點萌

它和我們經常看到的貓畫很不一樣,對比來看感覺更明顯: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繪本《活了100萬次的貓》封面 作者:佐野洋子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繪本《我是貓也》封面作者:黃春明

首先,這隻貓木有前腿,其次,這隻貓該方不方該圓不圓,還有各種毛邊,麻麻賴賴的一點都不圓潤,非常像是,用爪子撕出來的......

Bingo,這種畫就叫做撕畫,那些讓人想盤的毛邊和不規則正是撕畫的風格特點,不要以為撕畫是憑空跳出來的一種作畫方式,它可是有著悠久的歷史。

撕畫原本是一種產生於民間的藝術活動,被譽為“古老的東方之花”。早在紙張產生之前,原始人就撕樹葉、獸皮來製作裝飾品,這也是撕畫最早的萌芽。

撕畫是產生於人類童年的藝術,也是最適合兒童天性的藝術,不知道寶爸寶媽們有沒有發現,家裡的寶寶幾個月大就會無意識地撕紙,之後在不同年齡段裡還會對這種“破壞”行為樂此不疲,其實這種“撕”的行為正是孩子自發探索世界的方式。

今天介紹的《我是貓也》《小麻雀·稻草人》這兩本繪本里面的所有插圖都是撕畫,而且是作者黃春明親自作畫完成。

目前,在國內,撕畫藝術還並不常見。而黃春明的這些撕畫繪本正填補了這一創作領域的市場空白,無疑是當今童話繪本領域中不可多得的的經典作品。

欣賞了大師的藝術作品之後,孩子們也可以自己動動小手,學習創作撕畫。這樣既能培養孩子對色彩和圖形的敏感度,增強孩子手眼配合的協調度。

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的智慧在手指尖上。引導好孩子的這種“大撕”行為,不僅能將原本令家長頭疼的災難現場變成溫馨的親子時光,還能提高孩子的形象思維能力、創新和專注力。


1、黃春明:從“不良少年”到“老頑童”


他笑起來像一個孩子那麼單純,我愛死這個風趣的長者。

——香港才子蔡瀾

黃春明的名字對於大家來說可能比較陌生,他在臺灣是家喻戶曉的小說家、童話作家,幾乎拿遍了臺灣所有的文學大獎,包括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貢獻獎、時報文學獎、吳三連文學獎、聯合報讀書人最佳童書獎。他的撕畫童話橫空出世後,更是震動了整個繪本界,因為還從沒有人這樣創作過繪本。

在臺灣,有兩個喜歡繪本的小朋友必去的公園。一個是吉米公園,一個就是以黃春明撕畫為主題的宜蘭童話公園。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黃春明繪本《我是貓也》中撕畫插圖在宜蘭童話公園展出

黃春明早年憑藉小說創作蜚聲文壇,夏志清將他譽為“沈從文的繼承人”“中國的福克納”;葛浩文稱讚他是“第一流的短篇小說作家”;侯孝賢導演曾將他的小說《兒子的大玩偶》拍成電影,轟動一時。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侯孝賢導演電影《兒子的大玩偶》日文版海報

黃春明回憶自己的童年時,笑稱自己曾是一個“不良少年”。他小時候非常叛逆,周圍人都說他是壞孩子;少年時曾離家出走,隻身到大城市流浪;上了師範學校,又多次被學校退學。就是這樣一個別人眼中的“不良少年”,長大後卻成為了一代鄉土文學大師。黃春明坦言他並沒有從學校學到什麼,他的教育來自生活。

“年紀越大,越想講童話”

——黃春明

黃春明到了退休的年紀,因為憂心下一代的成長,決心為孩子做點事情,便開始了兒童文學創作。無論到了什麼樣的年紀,黃春明永遠保持著赤子之心,這讓他有了“老頑童”的稱號。

博爾赫斯曾說,所有偉大的寫作最終都會變成兒童文學。黃春明年輕時離開家鄉,到大城市打拼,作品寫的是那些掙扎在社會底層、努力維持生活尊嚴的小人物;當他落葉歸根,重新回到故鄉後,他為孩子寫童話、寫童詩,還成立了兒童劇團,編排兒童劇。

他在家鄉開辦“紅磚屋”咖啡館,每天都到店內給孩子們講故事。著名作家馬家輝和張大春都曾到訪他的“紅磚屋”,馬家輝記錄了他為孩子講故事的情景: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78歲的黃春明在紅磚屋為孩子們講故事 馬家輝攝

“黃春明坐在木臺的矮椅上,手舞足蹈地對著二三十位早已等候的孩子說個不休。孩子們有三四歲的,有十多歲的……再小的孩子都把注意力集中到黃春明身上,甚至有一兩個孩子爬到他腳邊,他彎腰,把他們抱起,一手抱一個,78歲的他是個慈祥的老爺爺,也肯定比一般老爺爺擅於說故事。”(《黃春明的紅磚屋》)

大作家涉足兒童文學,往往能給兒童文學界帶來新的活力。黃春明更是出手不凡,他憑藉自己豐富的才華創作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撕畫童話”。《城南舊事》的作者林海音收到他的童話作品集,熬夜一口氣看完,對撕畫繪本大為讚賞。

黃春明開創的撕畫繪本藝術形式即使放到今天看也非常前衛,而他借撕畫講述的童話故事則更令人回味,即便是成年人,在讀後也會生髮不少思考。


2、偉大的心靈成長童話


黃春明擅於將豐富的人生道理不著痕跡的蘊藏在充滿童趣和詩意的故事中,他的童話作品,熔鑄了他個人獨特的人生和情感經驗,帶有生命的濃度。


*《我是貓也》——自我認知啟蒙

《我是貓也》的主人公就是這隻流淚的黑貓。細心的讀者可能會發現,這隻貓一邊流著淚,一邊還在張著嘴笑。它為什麼又哭又笑呢?

在童話的開頭,這隻貓告訴大家自己為什麼又高興又難過。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我先來介紹我自己。

我是一隻貓。

誰見了我,都知道我是一隻貓。

但是一度,差不多認識我的人,他們竟然都說,我不是貓。我聽到人家這麼說我,心裡好難過好難過。那是我一生中,最不快樂的時候了。

現在好了。現在他們重新認清楚我,又說我是一隻貓了。我好高興,高興得眼淚都掉下來了。我喜歡我是一隻貓。”

接下來,黑貓講述自己的經歷。原來它原先住在一個有錢人家,大小姐很寵她,誰知僕人趁大小姐不在把它賣到了鄉下,新主人家裡讓它抓老鼠,可它以前一直是吃魚的,不愛吃老鼠,新主人很生氣,把它趕出了家門。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最讓黑貓難過的是,村裡人知道了它不抓老鼠,全都說他不是貓。它自己都開始懷疑自己到底是不是貓了,便想去照照鏡子。誰知道照鏡子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它在梳妝檯上照,鏡子被打破了,在井水裡照,一隻青蛙跳了進去,最後它竟然拿天上的月亮當鏡子照。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因為不吃老鼠,黑貓餓著肚子。一隻老貓也勸它去捉老鼠。黑貓尋思捉老鼠只是自己不想,並不是不會。想通這一點後,看準了鼠王捉住它,並贏得村人的喝彩。

黃春明在後記當中還設計了一個尋貓啟事,並提了個小問題,讓家長和孩子一起討論,藉此激發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

"

在開始前先給大家看一幅圖,猜猜上面畫的是什麼?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準備好了嗎?

第一眼:什麼鬼

第二眼:好像是隻貓

第三眼:好像,有點萌

它和我們經常看到的貓畫很不一樣,對比來看感覺更明顯: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繪本《活了100萬次的貓》封面 作者:佐野洋子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繪本《我是貓也》封面作者:黃春明

首先,這隻貓木有前腿,其次,這隻貓該方不方該圓不圓,還有各種毛邊,麻麻賴賴的一點都不圓潤,非常像是,用爪子撕出來的......

Bingo,這種畫就叫做撕畫,那些讓人想盤的毛邊和不規則正是撕畫的風格特點,不要以為撕畫是憑空跳出來的一種作畫方式,它可是有著悠久的歷史。

撕畫原本是一種產生於民間的藝術活動,被譽為“古老的東方之花”。早在紙張產生之前,原始人就撕樹葉、獸皮來製作裝飾品,這也是撕畫最早的萌芽。

撕畫是產生於人類童年的藝術,也是最適合兒童天性的藝術,不知道寶爸寶媽們有沒有發現,家裡的寶寶幾個月大就會無意識地撕紙,之後在不同年齡段裡還會對這種“破壞”行為樂此不疲,其實這種“撕”的行為正是孩子自發探索世界的方式。

今天介紹的《我是貓也》《小麻雀·稻草人》這兩本繪本里面的所有插圖都是撕畫,而且是作者黃春明親自作畫完成。

目前,在國內,撕畫藝術還並不常見。而黃春明的這些撕畫繪本正填補了這一創作領域的市場空白,無疑是當今童話繪本領域中不可多得的的經典作品。

欣賞了大師的藝術作品之後,孩子們也可以自己動動小手,學習創作撕畫。這樣既能培養孩子對色彩和圖形的敏感度,增強孩子手眼配合的協調度。

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的智慧在手指尖上。引導好孩子的這種“大撕”行為,不僅能將原本令家長頭疼的災難現場變成溫馨的親子時光,還能提高孩子的形象思維能力、創新和專注力。


1、黃春明:從“不良少年”到“老頑童”


他笑起來像一個孩子那麼單純,我愛死這個風趣的長者。

——香港才子蔡瀾

黃春明的名字對於大家來說可能比較陌生,他在臺灣是家喻戶曉的小說家、童話作家,幾乎拿遍了臺灣所有的文學大獎,包括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貢獻獎、時報文學獎、吳三連文學獎、聯合報讀書人最佳童書獎。他的撕畫童話橫空出世後,更是震動了整個繪本界,因為還從沒有人這樣創作過繪本。

在臺灣,有兩個喜歡繪本的小朋友必去的公園。一個是吉米公園,一個就是以黃春明撕畫為主題的宜蘭童話公園。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黃春明繪本《我是貓也》中撕畫插圖在宜蘭童話公園展出

黃春明早年憑藉小說創作蜚聲文壇,夏志清將他譽為“沈從文的繼承人”“中國的福克納”;葛浩文稱讚他是“第一流的短篇小說作家”;侯孝賢導演曾將他的小說《兒子的大玩偶》拍成電影,轟動一時。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侯孝賢導演電影《兒子的大玩偶》日文版海報

黃春明回憶自己的童年時,笑稱自己曾是一個“不良少年”。他小時候非常叛逆,周圍人都說他是壞孩子;少年時曾離家出走,隻身到大城市流浪;上了師範學校,又多次被學校退學。就是這樣一個別人眼中的“不良少年”,長大後卻成為了一代鄉土文學大師。黃春明坦言他並沒有從學校學到什麼,他的教育來自生活。

“年紀越大,越想講童話”

——黃春明

黃春明到了退休的年紀,因為憂心下一代的成長,決心為孩子做點事情,便開始了兒童文學創作。無論到了什麼樣的年紀,黃春明永遠保持著赤子之心,這讓他有了“老頑童”的稱號。

博爾赫斯曾說,所有偉大的寫作最終都會變成兒童文學。黃春明年輕時離開家鄉,到大城市打拼,作品寫的是那些掙扎在社會底層、努力維持生活尊嚴的小人物;當他落葉歸根,重新回到故鄉後,他為孩子寫童話、寫童詩,還成立了兒童劇團,編排兒童劇。

他在家鄉開辦“紅磚屋”咖啡館,每天都到店內給孩子們講故事。著名作家馬家輝和張大春都曾到訪他的“紅磚屋”,馬家輝記錄了他為孩子講故事的情景: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78歲的黃春明在紅磚屋為孩子們講故事 馬家輝攝

“黃春明坐在木臺的矮椅上,手舞足蹈地對著二三十位早已等候的孩子說個不休。孩子們有三四歲的,有十多歲的……再小的孩子都把注意力集中到黃春明身上,甚至有一兩個孩子爬到他腳邊,他彎腰,把他們抱起,一手抱一個,78歲的他是個慈祥的老爺爺,也肯定比一般老爺爺擅於說故事。”(《黃春明的紅磚屋》)

大作家涉足兒童文學,往往能給兒童文學界帶來新的活力。黃春明更是出手不凡,他憑藉自己豐富的才華創作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撕畫童話”。《城南舊事》的作者林海音收到他的童話作品集,熬夜一口氣看完,對撕畫繪本大為讚賞。

黃春明開創的撕畫繪本藝術形式即使放到今天看也非常前衛,而他借撕畫講述的童話故事則更令人回味,即便是成年人,在讀後也會生髮不少思考。


2、偉大的心靈成長童話


黃春明擅於將豐富的人生道理不著痕跡的蘊藏在充滿童趣和詩意的故事中,他的童話作品,熔鑄了他個人獨特的人生和情感經驗,帶有生命的濃度。


*《我是貓也》——自我認知啟蒙

《我是貓也》的主人公就是這隻流淚的黑貓。細心的讀者可能會發現,這隻貓一邊流著淚,一邊還在張著嘴笑。它為什麼又哭又笑呢?

在童話的開頭,這隻貓告訴大家自己為什麼又高興又難過。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我先來介紹我自己。

我是一隻貓。

誰見了我,都知道我是一隻貓。

但是一度,差不多認識我的人,他們竟然都說,我不是貓。我聽到人家這麼說我,心裡好難過好難過。那是我一生中,最不快樂的時候了。

現在好了。現在他們重新認清楚我,又說我是一隻貓了。我好高興,高興得眼淚都掉下來了。我喜歡我是一隻貓。”

接下來,黑貓講述自己的經歷。原來它原先住在一個有錢人家,大小姐很寵她,誰知僕人趁大小姐不在把它賣到了鄉下,新主人家裡讓它抓老鼠,可它以前一直是吃魚的,不愛吃老鼠,新主人很生氣,把它趕出了家門。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最讓黑貓難過的是,村裡人知道了它不抓老鼠,全都說他不是貓。它自己都開始懷疑自己到底是不是貓了,便想去照照鏡子。誰知道照鏡子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它在梳妝檯上照,鏡子被打破了,在井水裡照,一隻青蛙跳了進去,最後它竟然拿天上的月亮當鏡子照。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因為不吃老鼠,黑貓餓著肚子。一隻老貓也勸它去捉老鼠。黑貓尋思捉老鼠只是自己不想,並不是不會。想通這一點後,看準了鼠王捉住它,並贏得村人的喝彩。

黃春明在後記當中還設計了一個尋貓啟事,並提了個小問題,讓家長和孩子一起討論,藉此激發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其實故事已經結束了。假定有一天,黑金可以選擇回去以前有錢的女主人家,也可以選擇留在這個老鼠很多的村子裡。對這樣的選擇他矛盾了許久,最後他決定留在這個村子。這樣的決定,你以為如何?”

黑貓發現自我的故事,可以啟發孩子形成正確的自我認知,但又沒有任何冰冷的說教。

故事中拿月亮當鏡子照,聽起來有點荒誕,但這個情境的設定很符合兒童的思維方式,在孩子的思維中,他們會把一個事物的特點放到另一個事物上。照鏡子的行為也有豐富的象徵意義,因為學會照鏡子正是孩子形成自我意識的一個關鍵標誌。

故事中黑貓面臨著兩難選擇,它實在不喜歡吃老鼠,可是它不抓老鼠,別人就說它不是貓。這種矛盾表現了每一個兒童在自我意識的形成過程中都會面臨的困境——順從自己,還是順從他人。

根據兒童自我認知的發展規律,當兒童被迫在尊重自己內心的喜好和滿足別人的期待之間做出選擇的時候,兒童通常會選擇否定自己。但只有當兒童的真實內心既得到自己的認同,也得到了別人的尊重時,才能讓孩子心理健康成長。

故事中黑貓吃老鼠的行為,以及最後面臨可以回到主人家時的選擇,從順從自己和順從他人的角度上可以有多種解讀,在讀故事的過程中,孩子通過了解黑貓的處境、看到黑貓的選擇,也會對如何平衡自己的喜好和別人的期待有更深的理解。

作者黃春明在創作黑貓的童話時融入了自己的成長經歷,他在童年時期被周圍人說成是壞孩子,他因此感到自卑、自憐,可是最終他擺脫了這種陰影,證明了自己。正因有這樣的經歷,黃春明的故事往往更能觸及兒童真正面臨的成長困境。


*《小麻雀·稻草人》——生活智慧、生命教育

這是一個老農夫、小麻雀和稻草人鬥智鬥勇的故事。

在故事的開頭,一片金黃的稻田上,小麻雀歡快地唱著歌,慶祝稻子成熟。


"

在開始前先給大家看一幅圖,猜猜上面畫的是什麼?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準備好了嗎?

第一眼:什麼鬼

第二眼:好像是隻貓

第三眼:好像,有點萌

它和我們經常看到的貓畫很不一樣,對比來看感覺更明顯: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繪本《活了100萬次的貓》封面 作者:佐野洋子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繪本《我是貓也》封面作者:黃春明

首先,這隻貓木有前腿,其次,這隻貓該方不方該圓不圓,還有各種毛邊,麻麻賴賴的一點都不圓潤,非常像是,用爪子撕出來的......

Bingo,這種畫就叫做撕畫,那些讓人想盤的毛邊和不規則正是撕畫的風格特點,不要以為撕畫是憑空跳出來的一種作畫方式,它可是有著悠久的歷史。

撕畫原本是一種產生於民間的藝術活動,被譽為“古老的東方之花”。早在紙張產生之前,原始人就撕樹葉、獸皮來製作裝飾品,這也是撕畫最早的萌芽。

撕畫是產生於人類童年的藝術,也是最適合兒童天性的藝術,不知道寶爸寶媽們有沒有發現,家裡的寶寶幾個月大就會無意識地撕紙,之後在不同年齡段裡還會對這種“破壞”行為樂此不疲,其實這種“撕”的行為正是孩子自發探索世界的方式。

今天介紹的《我是貓也》《小麻雀·稻草人》這兩本繪本里面的所有插圖都是撕畫,而且是作者黃春明親自作畫完成。

目前,在國內,撕畫藝術還並不常見。而黃春明的這些撕畫繪本正填補了這一創作領域的市場空白,無疑是當今童話繪本領域中不可多得的的經典作品。

欣賞了大師的藝術作品之後,孩子們也可以自己動動小手,學習創作撕畫。這樣既能培養孩子對色彩和圖形的敏感度,增強孩子手眼配合的協調度。

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的智慧在手指尖上。引導好孩子的這種“大撕”行為,不僅能將原本令家長頭疼的災難現場變成溫馨的親子時光,還能提高孩子的形象思維能力、創新和專注力。


1、黃春明:從“不良少年”到“老頑童”


他笑起來像一個孩子那麼單純,我愛死這個風趣的長者。

——香港才子蔡瀾

黃春明的名字對於大家來說可能比較陌生,他在臺灣是家喻戶曉的小說家、童話作家,幾乎拿遍了臺灣所有的文學大獎,包括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貢獻獎、時報文學獎、吳三連文學獎、聯合報讀書人最佳童書獎。他的撕畫童話橫空出世後,更是震動了整個繪本界,因為還從沒有人這樣創作過繪本。

在臺灣,有兩個喜歡繪本的小朋友必去的公園。一個是吉米公園,一個就是以黃春明撕畫為主題的宜蘭童話公園。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黃春明繪本《我是貓也》中撕畫插圖在宜蘭童話公園展出

黃春明早年憑藉小說創作蜚聲文壇,夏志清將他譽為“沈從文的繼承人”“中國的福克納”;葛浩文稱讚他是“第一流的短篇小說作家”;侯孝賢導演曾將他的小說《兒子的大玩偶》拍成電影,轟動一時。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侯孝賢導演電影《兒子的大玩偶》日文版海報

黃春明回憶自己的童年時,笑稱自己曾是一個“不良少年”。他小時候非常叛逆,周圍人都說他是壞孩子;少年時曾離家出走,隻身到大城市流浪;上了師範學校,又多次被學校退學。就是這樣一個別人眼中的“不良少年”,長大後卻成為了一代鄉土文學大師。黃春明坦言他並沒有從學校學到什麼,他的教育來自生活。

“年紀越大,越想講童話”

——黃春明

黃春明到了退休的年紀,因為憂心下一代的成長,決心為孩子做點事情,便開始了兒童文學創作。無論到了什麼樣的年紀,黃春明永遠保持著赤子之心,這讓他有了“老頑童”的稱號。

博爾赫斯曾說,所有偉大的寫作最終都會變成兒童文學。黃春明年輕時離開家鄉,到大城市打拼,作品寫的是那些掙扎在社會底層、努力維持生活尊嚴的小人物;當他落葉歸根,重新回到故鄉後,他為孩子寫童話、寫童詩,還成立了兒童劇團,編排兒童劇。

他在家鄉開辦“紅磚屋”咖啡館,每天都到店內給孩子們講故事。著名作家馬家輝和張大春都曾到訪他的“紅磚屋”,馬家輝記錄了他為孩子講故事的情景: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78歲的黃春明在紅磚屋為孩子們講故事 馬家輝攝

“黃春明坐在木臺的矮椅上,手舞足蹈地對著二三十位早已等候的孩子說個不休。孩子們有三四歲的,有十多歲的……再小的孩子都把注意力集中到黃春明身上,甚至有一兩個孩子爬到他腳邊,他彎腰,把他們抱起,一手抱一個,78歲的他是個慈祥的老爺爺,也肯定比一般老爺爺擅於說故事。”(《黃春明的紅磚屋》)

大作家涉足兒童文學,往往能給兒童文學界帶來新的活力。黃春明更是出手不凡,他憑藉自己豐富的才華創作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撕畫童話”。《城南舊事》的作者林海音收到他的童話作品集,熬夜一口氣看完,對撕畫繪本大為讚賞。

黃春明開創的撕畫繪本藝術形式即使放到今天看也非常前衛,而他借撕畫講述的童話故事則更令人回味,即便是成年人,在讀後也會生髮不少思考。


2、偉大的心靈成長童話


黃春明擅於將豐富的人生道理不著痕跡的蘊藏在充滿童趣和詩意的故事中,他的童話作品,熔鑄了他個人獨特的人生和情感經驗,帶有生命的濃度。


*《我是貓也》——自我認知啟蒙

《我是貓也》的主人公就是這隻流淚的黑貓。細心的讀者可能會發現,這隻貓一邊流著淚,一邊還在張著嘴笑。它為什麼又哭又笑呢?

在童話的開頭,這隻貓告訴大家自己為什麼又高興又難過。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我先來介紹我自己。

我是一隻貓。

誰見了我,都知道我是一隻貓。

但是一度,差不多認識我的人,他們竟然都說,我不是貓。我聽到人家這麼說我,心裡好難過好難過。那是我一生中,最不快樂的時候了。

現在好了。現在他們重新認清楚我,又說我是一隻貓了。我好高興,高興得眼淚都掉下來了。我喜歡我是一隻貓。”

接下來,黑貓講述自己的經歷。原來它原先住在一個有錢人家,大小姐很寵她,誰知僕人趁大小姐不在把它賣到了鄉下,新主人家裡讓它抓老鼠,可它以前一直是吃魚的,不愛吃老鼠,新主人很生氣,把它趕出了家門。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最讓黑貓難過的是,村裡人知道了它不抓老鼠,全都說他不是貓。它自己都開始懷疑自己到底是不是貓了,便想去照照鏡子。誰知道照鏡子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它在梳妝檯上照,鏡子被打破了,在井水裡照,一隻青蛙跳了進去,最後它竟然拿天上的月亮當鏡子照。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因為不吃老鼠,黑貓餓著肚子。一隻老貓也勸它去捉老鼠。黑貓尋思捉老鼠只是自己不想,並不是不會。想通這一點後,看準了鼠王捉住它,並贏得村人的喝彩。

黃春明在後記當中還設計了一個尋貓啟事,並提了個小問題,讓家長和孩子一起討論,藉此激發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其實故事已經結束了。假定有一天,黑金可以選擇回去以前有錢的女主人家,也可以選擇留在這個老鼠很多的村子裡。對這樣的選擇他矛盾了許久,最後他決定留在這個村子。這樣的決定,你以為如何?”

黑貓發現自我的故事,可以啟發孩子形成正確的自我認知,但又沒有任何冰冷的說教。

故事中拿月亮當鏡子照,聽起來有點荒誕,但這個情境的設定很符合兒童的思維方式,在孩子的思維中,他們會把一個事物的特點放到另一個事物上。照鏡子的行為也有豐富的象徵意義,因為學會照鏡子正是孩子形成自我意識的一個關鍵標誌。

故事中黑貓面臨著兩難選擇,它實在不喜歡吃老鼠,可是它不抓老鼠,別人就說它不是貓。這種矛盾表現了每一個兒童在自我意識的形成過程中都會面臨的困境——順從自己,還是順從他人。

根據兒童自我認知的發展規律,當兒童被迫在尊重自己內心的喜好和滿足別人的期待之間做出選擇的時候,兒童通常會選擇否定自己。但只有當兒童的真實內心既得到自己的認同,也得到了別人的尊重時,才能讓孩子心理健康成長。

故事中黑貓吃老鼠的行為,以及最後面臨可以回到主人家時的選擇,從順從自己和順從他人的角度上可以有多種解讀,在讀故事的過程中,孩子通過了解黑貓的處境、看到黑貓的選擇,也會對如何平衡自己的喜好和別人的期待有更深的理解。

作者黃春明在創作黑貓的童話時融入了自己的成長經歷,他在童年時期被周圍人說成是壞孩子,他因此感到自卑、自憐,可是最終他擺脫了這種陰影,證明了自己。正因有這樣的經歷,黃春明的故事往往更能觸及兒童真正面臨的成長困境。


*《小麻雀·稻草人》——生活智慧、生命教育

這是一個老農夫、小麻雀和稻草人鬥智鬥勇的故事。

在故事的開頭,一片金黃的稻田上,小麻雀歡快地唱著歌,慶祝稻子成熟。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小麻雀們高興了,老農夫可發了愁。

"

在開始前先給大家看一幅圖,猜猜上面畫的是什麼?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準備好了嗎?

第一眼:什麼鬼

第二眼:好像是隻貓

第三眼:好像,有點萌

它和我們經常看到的貓畫很不一樣,對比來看感覺更明顯: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繪本《活了100萬次的貓》封面 作者:佐野洋子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繪本《我是貓也》封面作者:黃春明

首先,這隻貓木有前腿,其次,這隻貓該方不方該圓不圓,還有各種毛邊,麻麻賴賴的一點都不圓潤,非常像是,用爪子撕出來的......

Bingo,這種畫就叫做撕畫,那些讓人想盤的毛邊和不規則正是撕畫的風格特點,不要以為撕畫是憑空跳出來的一種作畫方式,它可是有著悠久的歷史。

撕畫原本是一種產生於民間的藝術活動,被譽為“古老的東方之花”。早在紙張產生之前,原始人就撕樹葉、獸皮來製作裝飾品,這也是撕畫最早的萌芽。

撕畫是產生於人類童年的藝術,也是最適合兒童天性的藝術,不知道寶爸寶媽們有沒有發現,家裡的寶寶幾個月大就會無意識地撕紙,之後在不同年齡段裡還會對這種“破壞”行為樂此不疲,其實這種“撕”的行為正是孩子自發探索世界的方式。

今天介紹的《我是貓也》《小麻雀·稻草人》這兩本繪本里面的所有插圖都是撕畫,而且是作者黃春明親自作畫完成。

目前,在國內,撕畫藝術還並不常見。而黃春明的這些撕畫繪本正填補了這一創作領域的市場空白,無疑是當今童話繪本領域中不可多得的的經典作品。

欣賞了大師的藝術作品之後,孩子們也可以自己動動小手,學習創作撕畫。這樣既能培養孩子對色彩和圖形的敏感度,增強孩子手眼配合的協調度。

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的智慧在手指尖上。引導好孩子的這種“大撕”行為,不僅能將原本令家長頭疼的災難現場變成溫馨的親子時光,還能提高孩子的形象思維能力、創新和專注力。


1、黃春明:從“不良少年”到“老頑童”


他笑起來像一個孩子那麼單純,我愛死這個風趣的長者。

——香港才子蔡瀾

黃春明的名字對於大家來說可能比較陌生,他在臺灣是家喻戶曉的小說家、童話作家,幾乎拿遍了臺灣所有的文學大獎,包括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貢獻獎、時報文學獎、吳三連文學獎、聯合報讀書人最佳童書獎。他的撕畫童話橫空出世後,更是震動了整個繪本界,因為還從沒有人這樣創作過繪本。

在臺灣,有兩個喜歡繪本的小朋友必去的公園。一個是吉米公園,一個就是以黃春明撕畫為主題的宜蘭童話公園。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黃春明繪本《我是貓也》中撕畫插圖在宜蘭童話公園展出

黃春明早年憑藉小說創作蜚聲文壇,夏志清將他譽為“沈從文的繼承人”“中國的福克納”;葛浩文稱讚他是“第一流的短篇小說作家”;侯孝賢導演曾將他的小說《兒子的大玩偶》拍成電影,轟動一時。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侯孝賢導演電影《兒子的大玩偶》日文版海報

黃春明回憶自己的童年時,笑稱自己曾是一個“不良少年”。他小時候非常叛逆,周圍人都說他是壞孩子;少年時曾離家出走,隻身到大城市流浪;上了師範學校,又多次被學校退學。就是這樣一個別人眼中的“不良少年”,長大後卻成為了一代鄉土文學大師。黃春明坦言他並沒有從學校學到什麼,他的教育來自生活。

“年紀越大,越想講童話”

——黃春明

黃春明到了退休的年紀,因為憂心下一代的成長,決心為孩子做點事情,便開始了兒童文學創作。無論到了什麼樣的年紀,黃春明永遠保持著赤子之心,這讓他有了“老頑童”的稱號。

博爾赫斯曾說,所有偉大的寫作最終都會變成兒童文學。黃春明年輕時離開家鄉,到大城市打拼,作品寫的是那些掙扎在社會底層、努力維持生活尊嚴的小人物;當他落葉歸根,重新回到故鄉後,他為孩子寫童話、寫童詩,還成立了兒童劇團,編排兒童劇。

他在家鄉開辦“紅磚屋”咖啡館,每天都到店內給孩子們講故事。著名作家馬家輝和張大春都曾到訪他的“紅磚屋”,馬家輝記錄了他為孩子講故事的情景: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78歲的黃春明在紅磚屋為孩子們講故事 馬家輝攝

“黃春明坐在木臺的矮椅上,手舞足蹈地對著二三十位早已等候的孩子說個不休。孩子們有三四歲的,有十多歲的……再小的孩子都把注意力集中到黃春明身上,甚至有一兩個孩子爬到他腳邊,他彎腰,把他們抱起,一手抱一個,78歲的他是個慈祥的老爺爺,也肯定比一般老爺爺擅於說故事。”(《黃春明的紅磚屋》)

大作家涉足兒童文學,往往能給兒童文學界帶來新的活力。黃春明更是出手不凡,他憑藉自己豐富的才華創作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撕畫童話”。《城南舊事》的作者林海音收到他的童話作品集,熬夜一口氣看完,對撕畫繪本大為讚賞。

黃春明開創的撕畫繪本藝術形式即使放到今天看也非常前衛,而他借撕畫講述的童話故事則更令人回味,即便是成年人,在讀後也會生髮不少思考。


2、偉大的心靈成長童話


黃春明擅於將豐富的人生道理不著痕跡的蘊藏在充滿童趣和詩意的故事中,他的童話作品,熔鑄了他個人獨特的人生和情感經驗,帶有生命的濃度。


*《我是貓也》——自我認知啟蒙

《我是貓也》的主人公就是這隻流淚的黑貓。細心的讀者可能會發現,這隻貓一邊流著淚,一邊還在張著嘴笑。它為什麼又哭又笑呢?

在童話的開頭,這隻貓告訴大家自己為什麼又高興又難過。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我先來介紹我自己。

我是一隻貓。

誰見了我,都知道我是一隻貓。

但是一度,差不多認識我的人,他們竟然都說,我不是貓。我聽到人家這麼說我,心裡好難過好難過。那是我一生中,最不快樂的時候了。

現在好了。現在他們重新認清楚我,又說我是一隻貓了。我好高興,高興得眼淚都掉下來了。我喜歡我是一隻貓。”

接下來,黑貓講述自己的經歷。原來它原先住在一個有錢人家,大小姐很寵她,誰知僕人趁大小姐不在把它賣到了鄉下,新主人家裡讓它抓老鼠,可它以前一直是吃魚的,不愛吃老鼠,新主人很生氣,把它趕出了家門。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最讓黑貓難過的是,村裡人知道了它不抓老鼠,全都說他不是貓。它自己都開始懷疑自己到底是不是貓了,便想去照照鏡子。誰知道照鏡子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它在梳妝檯上照,鏡子被打破了,在井水裡照,一隻青蛙跳了進去,最後它竟然拿天上的月亮當鏡子照。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因為不吃老鼠,黑貓餓著肚子。一隻老貓也勸它去捉老鼠。黑貓尋思捉老鼠只是自己不想,並不是不會。想通這一點後,看準了鼠王捉住它,並贏得村人的喝彩。

黃春明在後記當中還設計了一個尋貓啟事,並提了個小問題,讓家長和孩子一起討論,藉此激發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其實故事已經結束了。假定有一天,黑金可以選擇回去以前有錢的女主人家,也可以選擇留在這個老鼠很多的村子裡。對這樣的選擇他矛盾了許久,最後他決定留在這個村子。這樣的決定,你以為如何?”

黑貓發現自我的故事,可以啟發孩子形成正確的自我認知,但又沒有任何冰冷的說教。

故事中拿月亮當鏡子照,聽起來有點荒誕,但這個情境的設定很符合兒童的思維方式,在孩子的思維中,他們會把一個事物的特點放到另一個事物上。照鏡子的行為也有豐富的象徵意義,因為學會照鏡子正是孩子形成自我意識的一個關鍵標誌。

故事中黑貓面臨著兩難選擇,它實在不喜歡吃老鼠,可是它不抓老鼠,別人就說它不是貓。這種矛盾表現了每一個兒童在自我意識的形成過程中都會面臨的困境——順從自己,還是順從他人。

根據兒童自我認知的發展規律,當兒童被迫在尊重自己內心的喜好和滿足別人的期待之間做出選擇的時候,兒童通常會選擇否定自己。但只有當兒童的真實內心既得到自己的認同,也得到了別人的尊重時,才能讓孩子心理健康成長。

故事中黑貓吃老鼠的行為,以及最後面臨可以回到主人家時的選擇,從順從自己和順從他人的角度上可以有多種解讀,在讀故事的過程中,孩子通過了解黑貓的處境、看到黑貓的選擇,也會對如何平衡自己的喜好和別人的期待有更深的理解。

作者黃春明在創作黑貓的童話時融入了自己的成長經歷,他在童年時期被周圍人說成是壞孩子,他因此感到自卑、自憐,可是最終他擺脫了這種陰影,證明了自己。正因有這樣的經歷,黃春明的故事往往更能觸及兒童真正面臨的成長困境。


*《小麻雀·稻草人》——生活智慧、生命教育

這是一個老農夫、小麻雀和稻草人鬥智鬥勇的故事。

在故事的開頭,一片金黃的稻田上,小麻雀歡快地唱著歌,慶祝稻子成熟。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小麻雀們高興了,老農夫可發了愁。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他決定製作稻草人來防止麻雀偷吃稻子,孩子們也來幫忙。在老農夫帶孩子們製作稻草人的過程中,農夫的生活智慧和小朋友的童心童趣發生了很多有趣的碰撞。

比如,老農夫說稻草人不需要畫上鼻子眼睛,可孩子們卻不以為然。老農夫想的是稻草人能不能嚇走小麻雀,而孩子們則是關心怎麼讓稻草人看起來像一個真的人。孩子們趁著老農夫不注意,給稻草人畫上了眼睛嘴巴,稻草人居然真的可以說話了。

"

在開始前先給大家看一幅圖,猜猜上面畫的是什麼?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準備好了嗎?

第一眼:什麼鬼

第二眼:好像是隻貓

第三眼:好像,有點萌

它和我們經常看到的貓畫很不一樣,對比來看感覺更明顯: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繪本《活了100萬次的貓》封面 作者:佐野洋子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繪本《我是貓也》封面作者:黃春明

首先,這隻貓木有前腿,其次,這隻貓該方不方該圓不圓,還有各種毛邊,麻麻賴賴的一點都不圓潤,非常像是,用爪子撕出來的......

Bingo,這種畫就叫做撕畫,那些讓人想盤的毛邊和不規則正是撕畫的風格特點,不要以為撕畫是憑空跳出來的一種作畫方式,它可是有著悠久的歷史。

撕畫原本是一種產生於民間的藝術活動,被譽為“古老的東方之花”。早在紙張產生之前,原始人就撕樹葉、獸皮來製作裝飾品,這也是撕畫最早的萌芽。

撕畫是產生於人類童年的藝術,也是最適合兒童天性的藝術,不知道寶爸寶媽們有沒有發現,家裡的寶寶幾個月大就會無意識地撕紙,之後在不同年齡段裡還會對這種“破壞”行為樂此不疲,其實這種“撕”的行為正是孩子自發探索世界的方式。

今天介紹的《我是貓也》《小麻雀·稻草人》這兩本繪本里面的所有插圖都是撕畫,而且是作者黃春明親自作畫完成。

目前,在國內,撕畫藝術還並不常見。而黃春明的這些撕畫繪本正填補了這一創作領域的市場空白,無疑是當今童話繪本領域中不可多得的的經典作品。

欣賞了大師的藝術作品之後,孩子們也可以自己動動小手,學習創作撕畫。這樣既能培養孩子對色彩和圖形的敏感度,增強孩子手眼配合的協調度。

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的智慧在手指尖上。引導好孩子的這種“大撕”行為,不僅能將原本令家長頭疼的災難現場變成溫馨的親子時光,還能提高孩子的形象思維能力、創新和專注力。


1、黃春明:從“不良少年”到“老頑童”


他笑起來像一個孩子那麼單純,我愛死這個風趣的長者。

——香港才子蔡瀾

黃春明的名字對於大家來說可能比較陌生,他在臺灣是家喻戶曉的小說家、童話作家,幾乎拿遍了臺灣所有的文學大獎,包括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貢獻獎、時報文學獎、吳三連文學獎、聯合報讀書人最佳童書獎。他的撕畫童話橫空出世後,更是震動了整個繪本界,因為還從沒有人這樣創作過繪本。

在臺灣,有兩個喜歡繪本的小朋友必去的公園。一個是吉米公園,一個就是以黃春明撕畫為主題的宜蘭童話公園。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黃春明繪本《我是貓也》中撕畫插圖在宜蘭童話公園展出

黃春明早年憑藉小說創作蜚聲文壇,夏志清將他譽為“沈從文的繼承人”“中國的福克納”;葛浩文稱讚他是“第一流的短篇小說作家”;侯孝賢導演曾將他的小說《兒子的大玩偶》拍成電影,轟動一時。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侯孝賢導演電影《兒子的大玩偶》日文版海報

黃春明回憶自己的童年時,笑稱自己曾是一個“不良少年”。他小時候非常叛逆,周圍人都說他是壞孩子;少年時曾離家出走,隻身到大城市流浪;上了師範學校,又多次被學校退學。就是這樣一個別人眼中的“不良少年”,長大後卻成為了一代鄉土文學大師。黃春明坦言他並沒有從學校學到什麼,他的教育來自生活。

“年紀越大,越想講童話”

——黃春明

黃春明到了退休的年紀,因為憂心下一代的成長,決心為孩子做點事情,便開始了兒童文學創作。無論到了什麼樣的年紀,黃春明永遠保持著赤子之心,這讓他有了“老頑童”的稱號。

博爾赫斯曾說,所有偉大的寫作最終都會變成兒童文學。黃春明年輕時離開家鄉,到大城市打拼,作品寫的是那些掙扎在社會底層、努力維持生活尊嚴的小人物;當他落葉歸根,重新回到故鄉後,他為孩子寫童話、寫童詩,還成立了兒童劇團,編排兒童劇。

他在家鄉開辦“紅磚屋”咖啡館,每天都到店內給孩子們講故事。著名作家馬家輝和張大春都曾到訪他的“紅磚屋”,馬家輝記錄了他為孩子講故事的情景: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78歲的黃春明在紅磚屋為孩子們講故事 馬家輝攝

“黃春明坐在木臺的矮椅上,手舞足蹈地對著二三十位早已等候的孩子說個不休。孩子們有三四歲的,有十多歲的……再小的孩子都把注意力集中到黃春明身上,甚至有一兩個孩子爬到他腳邊,他彎腰,把他們抱起,一手抱一個,78歲的他是個慈祥的老爺爺,也肯定比一般老爺爺擅於說故事。”(《黃春明的紅磚屋》)

大作家涉足兒童文學,往往能給兒童文學界帶來新的活力。黃春明更是出手不凡,他憑藉自己豐富的才華創作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撕畫童話”。《城南舊事》的作者林海音收到他的童話作品集,熬夜一口氣看完,對撕畫繪本大為讚賞。

黃春明開創的撕畫繪本藝術形式即使放到今天看也非常前衛,而他借撕畫講述的童話故事則更令人回味,即便是成年人,在讀後也會生髮不少思考。


2、偉大的心靈成長童話


黃春明擅於將豐富的人生道理不著痕跡的蘊藏在充滿童趣和詩意的故事中,他的童話作品,熔鑄了他個人獨特的人生和情感經驗,帶有生命的濃度。


*《我是貓也》——自我認知啟蒙

《我是貓也》的主人公就是這隻流淚的黑貓。細心的讀者可能會發現,這隻貓一邊流著淚,一邊還在張著嘴笑。它為什麼又哭又笑呢?

在童話的開頭,這隻貓告訴大家自己為什麼又高興又難過。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我先來介紹我自己。

我是一隻貓。

誰見了我,都知道我是一隻貓。

但是一度,差不多認識我的人,他們竟然都說,我不是貓。我聽到人家這麼說我,心裡好難過好難過。那是我一生中,最不快樂的時候了。

現在好了。現在他們重新認清楚我,又說我是一隻貓了。我好高興,高興得眼淚都掉下來了。我喜歡我是一隻貓。”

接下來,黑貓講述自己的經歷。原來它原先住在一個有錢人家,大小姐很寵她,誰知僕人趁大小姐不在把它賣到了鄉下,新主人家裡讓它抓老鼠,可它以前一直是吃魚的,不愛吃老鼠,新主人很生氣,把它趕出了家門。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最讓黑貓難過的是,村裡人知道了它不抓老鼠,全都說他不是貓。它自己都開始懷疑自己到底是不是貓了,便想去照照鏡子。誰知道照鏡子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它在梳妝檯上照,鏡子被打破了,在井水裡照,一隻青蛙跳了進去,最後它竟然拿天上的月亮當鏡子照。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因為不吃老鼠,黑貓餓著肚子。一隻老貓也勸它去捉老鼠。黑貓尋思捉老鼠只是自己不想,並不是不會。想通這一點後,看準了鼠王捉住它,並贏得村人的喝彩。

黃春明在後記當中還設計了一個尋貓啟事,並提了個小問題,讓家長和孩子一起討論,藉此激發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其實故事已經結束了。假定有一天,黑金可以選擇回去以前有錢的女主人家,也可以選擇留在這個老鼠很多的村子裡。對這樣的選擇他矛盾了許久,最後他決定留在這個村子。這樣的決定,你以為如何?”

黑貓發現自我的故事,可以啟發孩子形成正確的自我認知,但又沒有任何冰冷的說教。

故事中拿月亮當鏡子照,聽起來有點荒誕,但這個情境的設定很符合兒童的思維方式,在孩子的思維中,他們會把一個事物的特點放到另一個事物上。照鏡子的行為也有豐富的象徵意義,因為學會照鏡子正是孩子形成自我意識的一個關鍵標誌。

故事中黑貓面臨著兩難選擇,它實在不喜歡吃老鼠,可是它不抓老鼠,別人就說它不是貓。這種矛盾表現了每一個兒童在自我意識的形成過程中都會面臨的困境——順從自己,還是順從他人。

根據兒童自我認知的發展規律,當兒童被迫在尊重自己內心的喜好和滿足別人的期待之間做出選擇的時候,兒童通常會選擇否定自己。但只有當兒童的真實內心既得到自己的認同,也得到了別人的尊重時,才能讓孩子心理健康成長。

故事中黑貓吃老鼠的行為,以及最後面臨可以回到主人家時的選擇,從順從自己和順從他人的角度上可以有多種解讀,在讀故事的過程中,孩子通過了解黑貓的處境、看到黑貓的選擇,也會對如何平衡自己的喜好和別人的期待有更深的理解。

作者黃春明在創作黑貓的童話時融入了自己的成長經歷,他在童年時期被周圍人說成是壞孩子,他因此感到自卑、自憐,可是最終他擺脫了這種陰影,證明了自己。正因有這樣的經歷,黃春明的故事往往更能觸及兒童真正面臨的成長困境。


*《小麻雀·稻草人》——生活智慧、生命教育

這是一個老農夫、小麻雀和稻草人鬥智鬥勇的故事。

在故事的開頭,一片金黃的稻田上,小麻雀歡快地唱著歌,慶祝稻子成熟。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小麻雀們高興了,老農夫可發了愁。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他決定製作稻草人來防止麻雀偷吃稻子,孩子們也來幫忙。在老農夫帶孩子們製作稻草人的過程中,農夫的生活智慧和小朋友的童心童趣發生了很多有趣的碰撞。

比如,老農夫說稻草人不需要畫上鼻子眼睛,可孩子們卻不以為然。老農夫想的是稻草人能不能嚇走小麻雀,而孩子們則是關心怎麼讓稻草人看起來像一個真的人。孩子們趁著老農夫不注意,給稻草人畫上了眼睛嘴巴,稻草人居然真的可以說話了。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第二天,老農夫趁著天沒亮就帶著孩子們把稻草人豎立到田野上,以為大功告成。誰知年長的麻雀早就識破了,帶著小麻雀們肆無忌憚地吃稻子,這可讓好心腸的稻草人為難了。他不忍心趕走小麻雀,又不想讓從農夫失望,所以與小麻雀打成了一個智慧的協議……作者營造了一個詩意的場景,讓稻草人和小麻雀和平共處,也暗示了人類對小動物生命的尊重。


"

在開始前先給大家看一幅圖,猜猜上面畫的是什麼?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準備好了嗎?

第一眼:什麼鬼

第二眼:好像是隻貓

第三眼:好像,有點萌

它和我們經常看到的貓畫很不一樣,對比來看感覺更明顯: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繪本《活了100萬次的貓》封面 作者:佐野洋子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繪本《我是貓也》封面作者:黃春明

首先,這隻貓木有前腿,其次,這隻貓該方不方該圓不圓,還有各種毛邊,麻麻賴賴的一點都不圓潤,非常像是,用爪子撕出來的......

Bingo,這種畫就叫做撕畫,那些讓人想盤的毛邊和不規則正是撕畫的風格特點,不要以為撕畫是憑空跳出來的一種作畫方式,它可是有著悠久的歷史。

撕畫原本是一種產生於民間的藝術活動,被譽為“古老的東方之花”。早在紙張產生之前,原始人就撕樹葉、獸皮來製作裝飾品,這也是撕畫最早的萌芽。

撕畫是產生於人類童年的藝術,也是最適合兒童天性的藝術,不知道寶爸寶媽們有沒有發現,家裡的寶寶幾個月大就會無意識地撕紙,之後在不同年齡段裡還會對這種“破壞”行為樂此不疲,其實這種“撕”的行為正是孩子自發探索世界的方式。

今天介紹的《我是貓也》《小麻雀·稻草人》這兩本繪本里面的所有插圖都是撕畫,而且是作者黃春明親自作畫完成。

目前,在國內,撕畫藝術還並不常見。而黃春明的這些撕畫繪本正填補了這一創作領域的市場空白,無疑是當今童話繪本領域中不可多得的的經典作品。

欣賞了大師的藝術作品之後,孩子們也可以自己動動小手,學習創作撕畫。這樣既能培養孩子對色彩和圖形的敏感度,增強孩子手眼配合的協調度。

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的智慧在手指尖上。引導好孩子的這種“大撕”行為,不僅能將原本令家長頭疼的災難現場變成溫馨的親子時光,還能提高孩子的形象思維能力、創新和專注力。


1、黃春明:從“不良少年”到“老頑童”


他笑起來像一個孩子那麼單純,我愛死這個風趣的長者。

——香港才子蔡瀾

黃春明的名字對於大家來說可能比較陌生,他在臺灣是家喻戶曉的小說家、童話作家,幾乎拿遍了臺灣所有的文學大獎,包括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貢獻獎、時報文學獎、吳三連文學獎、聯合報讀書人最佳童書獎。他的撕畫童話橫空出世後,更是震動了整個繪本界,因為還從沒有人這樣創作過繪本。

在臺灣,有兩個喜歡繪本的小朋友必去的公園。一個是吉米公園,一個就是以黃春明撕畫為主題的宜蘭童話公園。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黃春明繪本《我是貓也》中撕畫插圖在宜蘭童話公園展出

黃春明早年憑藉小說創作蜚聲文壇,夏志清將他譽為“沈從文的繼承人”“中國的福克納”;葛浩文稱讚他是“第一流的短篇小說作家”;侯孝賢導演曾將他的小說《兒子的大玩偶》拍成電影,轟動一時。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侯孝賢導演電影《兒子的大玩偶》日文版海報

黃春明回憶自己的童年時,笑稱自己曾是一個“不良少年”。他小時候非常叛逆,周圍人都說他是壞孩子;少年時曾離家出走,隻身到大城市流浪;上了師範學校,又多次被學校退學。就是這樣一個別人眼中的“不良少年”,長大後卻成為了一代鄉土文學大師。黃春明坦言他並沒有從學校學到什麼,他的教育來自生活。

“年紀越大,越想講童話”

——黃春明

黃春明到了退休的年紀,因為憂心下一代的成長,決心為孩子做點事情,便開始了兒童文學創作。無論到了什麼樣的年紀,黃春明永遠保持著赤子之心,這讓他有了“老頑童”的稱號。

博爾赫斯曾說,所有偉大的寫作最終都會變成兒童文學。黃春明年輕時離開家鄉,到大城市打拼,作品寫的是那些掙扎在社會底層、努力維持生活尊嚴的小人物;當他落葉歸根,重新回到故鄉後,他為孩子寫童話、寫童詩,還成立了兒童劇團,編排兒童劇。

他在家鄉開辦“紅磚屋”咖啡館,每天都到店內給孩子們講故事。著名作家馬家輝和張大春都曾到訪他的“紅磚屋”,馬家輝記錄了他為孩子講故事的情景: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78歲的黃春明在紅磚屋為孩子們講故事 馬家輝攝

“黃春明坐在木臺的矮椅上,手舞足蹈地對著二三十位早已等候的孩子說個不休。孩子們有三四歲的,有十多歲的……再小的孩子都把注意力集中到黃春明身上,甚至有一兩個孩子爬到他腳邊,他彎腰,把他們抱起,一手抱一個,78歲的他是個慈祥的老爺爺,也肯定比一般老爺爺擅於說故事。”(《黃春明的紅磚屋》)

大作家涉足兒童文學,往往能給兒童文學界帶來新的活力。黃春明更是出手不凡,他憑藉自己豐富的才華創作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撕畫童話”。《城南舊事》的作者林海音收到他的童話作品集,熬夜一口氣看完,對撕畫繪本大為讚賞。

黃春明開創的撕畫繪本藝術形式即使放到今天看也非常前衛,而他借撕畫講述的童話故事則更令人回味,即便是成年人,在讀後也會生髮不少思考。


2、偉大的心靈成長童話


黃春明擅於將豐富的人生道理不著痕跡的蘊藏在充滿童趣和詩意的故事中,他的童話作品,熔鑄了他個人獨特的人生和情感經驗,帶有生命的濃度。


*《我是貓也》——自我認知啟蒙

《我是貓也》的主人公就是這隻流淚的黑貓。細心的讀者可能會發現,這隻貓一邊流著淚,一邊還在張著嘴笑。它為什麼又哭又笑呢?

在童話的開頭,這隻貓告訴大家自己為什麼又高興又難過。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我先來介紹我自己。

我是一隻貓。

誰見了我,都知道我是一隻貓。

但是一度,差不多認識我的人,他們竟然都說,我不是貓。我聽到人家這麼說我,心裡好難過好難過。那是我一生中,最不快樂的時候了。

現在好了。現在他們重新認清楚我,又說我是一隻貓了。我好高興,高興得眼淚都掉下來了。我喜歡我是一隻貓。”

接下來,黑貓講述自己的經歷。原來它原先住在一個有錢人家,大小姐很寵她,誰知僕人趁大小姐不在把它賣到了鄉下,新主人家裡讓它抓老鼠,可它以前一直是吃魚的,不愛吃老鼠,新主人很生氣,把它趕出了家門。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最讓黑貓難過的是,村裡人知道了它不抓老鼠,全都說他不是貓。它自己都開始懷疑自己到底是不是貓了,便想去照照鏡子。誰知道照鏡子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它在梳妝檯上照,鏡子被打破了,在井水裡照,一隻青蛙跳了進去,最後它竟然拿天上的月亮當鏡子照。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因為不吃老鼠,黑貓餓著肚子。一隻老貓也勸它去捉老鼠。黑貓尋思捉老鼠只是自己不想,並不是不會。想通這一點後,看準了鼠王捉住它,並贏得村人的喝彩。

黃春明在後記當中還設計了一個尋貓啟事,並提了個小問題,讓家長和孩子一起討論,藉此激發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其實故事已經結束了。假定有一天,黑金可以選擇回去以前有錢的女主人家,也可以選擇留在這個老鼠很多的村子裡。對這樣的選擇他矛盾了許久,最後他決定留在這個村子。這樣的決定,你以為如何?”

黑貓發現自我的故事,可以啟發孩子形成正確的自我認知,但又沒有任何冰冷的說教。

故事中拿月亮當鏡子照,聽起來有點荒誕,但這個情境的設定很符合兒童的思維方式,在孩子的思維中,他們會把一個事物的特點放到另一個事物上。照鏡子的行為也有豐富的象徵意義,因為學會照鏡子正是孩子形成自我意識的一個關鍵標誌。

故事中黑貓面臨著兩難選擇,它實在不喜歡吃老鼠,可是它不抓老鼠,別人就說它不是貓。這種矛盾表現了每一個兒童在自我意識的形成過程中都會面臨的困境——順從自己,還是順從他人。

根據兒童自我認知的發展規律,當兒童被迫在尊重自己內心的喜好和滿足別人的期待之間做出選擇的時候,兒童通常會選擇否定自己。但只有當兒童的真實內心既得到自己的認同,也得到了別人的尊重時,才能讓孩子心理健康成長。

故事中黑貓吃老鼠的行為,以及最後面臨可以回到主人家時的選擇,從順從自己和順從他人的角度上可以有多種解讀,在讀故事的過程中,孩子通過了解黑貓的處境、看到黑貓的選擇,也會對如何平衡自己的喜好和別人的期待有更深的理解。

作者黃春明在創作黑貓的童話時融入了自己的成長經歷,他在童年時期被周圍人說成是壞孩子,他因此感到自卑、自憐,可是最終他擺脫了這種陰影,證明了自己。正因有這樣的經歷,黃春明的故事往往更能觸及兒童真正面臨的成長困境。


*《小麻雀·稻草人》——生活智慧、生命教育

這是一個老農夫、小麻雀和稻草人鬥智鬥勇的故事。

在故事的開頭,一片金黃的稻田上,小麻雀歡快地唱著歌,慶祝稻子成熟。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小麻雀們高興了,老農夫可發了愁。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他決定製作稻草人來防止麻雀偷吃稻子,孩子們也來幫忙。在老農夫帶孩子們製作稻草人的過程中,農夫的生活智慧和小朋友的童心童趣發生了很多有趣的碰撞。

比如,老農夫說稻草人不需要畫上鼻子眼睛,可孩子們卻不以為然。老農夫想的是稻草人能不能嚇走小麻雀,而孩子們則是關心怎麼讓稻草人看起來像一個真的人。孩子們趁著老農夫不注意,給稻草人畫上了眼睛嘴巴,稻草人居然真的可以說話了。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第二天,老農夫趁著天沒亮就帶著孩子們把稻草人豎立到田野上,以為大功告成。誰知年長的麻雀早就識破了,帶著小麻雀們肆無忌憚地吃稻子,這可讓好心腸的稻草人為難了。他不忍心趕走小麻雀,又不想讓從農夫失望,所以與小麻雀打成了一個智慧的協議……作者營造了一個詩意的場景,讓稻草人和小麻雀和平共處,也暗示了人類對小動物生命的尊重。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這部繪本的撕畫,完美呈現了金色稻田的色彩和亮度,對於在城市裡長大的孩子,這個童話故事既是一堂生活課,也是一堂生命課。明亮美麗的稻田、活潑機智的小麻雀和善良的稻草人都能讓孩子感受到自然的和諧美好和對萬物生命的尊重。

黃春明寫作了這個童話後,還發動家鄉的居民製作稻草人,大家給稻草人穿上各式各樣的衣服,成為了一道景觀,甚至有人給稻草人穿上Gucci的名牌服裝。黃春明還將《小麻雀·稻草人》改編為兒童劇,演出時最小的觀眾只有三歲。

"

在開始前先給大家看一幅圖,猜猜上面畫的是什麼?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準備好了嗎?

第一眼:什麼鬼

第二眼:好像是隻貓

第三眼:好像,有點萌

它和我們經常看到的貓畫很不一樣,對比來看感覺更明顯: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繪本《活了100萬次的貓》封面 作者:佐野洋子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繪本《我是貓也》封面作者:黃春明

首先,這隻貓木有前腿,其次,這隻貓該方不方該圓不圓,還有各種毛邊,麻麻賴賴的一點都不圓潤,非常像是,用爪子撕出來的......

Bingo,這種畫就叫做撕畫,那些讓人想盤的毛邊和不規則正是撕畫的風格特點,不要以為撕畫是憑空跳出來的一種作畫方式,它可是有著悠久的歷史。

撕畫原本是一種產生於民間的藝術活動,被譽為“古老的東方之花”。早在紙張產生之前,原始人就撕樹葉、獸皮來製作裝飾品,這也是撕畫最早的萌芽。

撕畫是產生於人類童年的藝術,也是最適合兒童天性的藝術,不知道寶爸寶媽們有沒有發現,家裡的寶寶幾個月大就會無意識地撕紙,之後在不同年齡段裡還會對這種“破壞”行為樂此不疲,其實這種“撕”的行為正是孩子自發探索世界的方式。

今天介紹的《我是貓也》《小麻雀·稻草人》這兩本繪本里面的所有插圖都是撕畫,而且是作者黃春明親自作畫完成。

目前,在國內,撕畫藝術還並不常見。而黃春明的這些撕畫繪本正填補了這一創作領域的市場空白,無疑是當今童話繪本領域中不可多得的的經典作品。

欣賞了大師的藝術作品之後,孩子們也可以自己動動小手,學習創作撕畫。這樣既能培養孩子對色彩和圖形的敏感度,增強孩子手眼配合的協調度。

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的智慧在手指尖上。引導好孩子的這種“大撕”行為,不僅能將原本令家長頭疼的災難現場變成溫馨的親子時光,還能提高孩子的形象思維能力、創新和專注力。


1、黃春明:從“不良少年”到“老頑童”


他笑起來像一個孩子那麼單純,我愛死這個風趣的長者。

——香港才子蔡瀾

黃春明的名字對於大家來說可能比較陌生,他在臺灣是家喻戶曉的小說家、童話作家,幾乎拿遍了臺灣所有的文學大獎,包括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貢獻獎、時報文學獎、吳三連文學獎、聯合報讀書人最佳童書獎。他的撕畫童話橫空出世後,更是震動了整個繪本界,因為還從沒有人這樣創作過繪本。

在臺灣,有兩個喜歡繪本的小朋友必去的公園。一個是吉米公園,一個就是以黃春明撕畫為主題的宜蘭童話公園。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黃春明繪本《我是貓也》中撕畫插圖在宜蘭童話公園展出

黃春明早年憑藉小說創作蜚聲文壇,夏志清將他譽為“沈從文的繼承人”“中國的福克納”;葛浩文稱讚他是“第一流的短篇小說作家”;侯孝賢導演曾將他的小說《兒子的大玩偶》拍成電影,轟動一時。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侯孝賢導演電影《兒子的大玩偶》日文版海報

黃春明回憶自己的童年時,笑稱自己曾是一個“不良少年”。他小時候非常叛逆,周圍人都說他是壞孩子;少年時曾離家出走,隻身到大城市流浪;上了師範學校,又多次被學校退學。就是這樣一個別人眼中的“不良少年”,長大後卻成為了一代鄉土文學大師。黃春明坦言他並沒有從學校學到什麼,他的教育來自生活。

“年紀越大,越想講童話”

——黃春明

黃春明到了退休的年紀,因為憂心下一代的成長,決心為孩子做點事情,便開始了兒童文學創作。無論到了什麼樣的年紀,黃春明永遠保持著赤子之心,這讓他有了“老頑童”的稱號。

博爾赫斯曾說,所有偉大的寫作最終都會變成兒童文學。黃春明年輕時離開家鄉,到大城市打拼,作品寫的是那些掙扎在社會底層、努力維持生活尊嚴的小人物;當他落葉歸根,重新回到故鄉後,他為孩子寫童話、寫童詩,還成立了兒童劇團,編排兒童劇。

他在家鄉開辦“紅磚屋”咖啡館,每天都到店內給孩子們講故事。著名作家馬家輝和張大春都曾到訪他的“紅磚屋”,馬家輝記錄了他為孩子講故事的情景: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78歲的黃春明在紅磚屋為孩子們講故事 馬家輝攝

“黃春明坐在木臺的矮椅上,手舞足蹈地對著二三十位早已等候的孩子說個不休。孩子們有三四歲的,有十多歲的……再小的孩子都把注意力集中到黃春明身上,甚至有一兩個孩子爬到他腳邊,他彎腰,把他們抱起,一手抱一個,78歲的他是個慈祥的老爺爺,也肯定比一般老爺爺擅於說故事。”(《黃春明的紅磚屋》)

大作家涉足兒童文學,往往能給兒童文學界帶來新的活力。黃春明更是出手不凡,他憑藉自己豐富的才華創作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撕畫童話”。《城南舊事》的作者林海音收到他的童話作品集,熬夜一口氣看完,對撕畫繪本大為讚賞。

黃春明開創的撕畫繪本藝術形式即使放到今天看也非常前衛,而他借撕畫講述的童話故事則更令人回味,即便是成年人,在讀後也會生髮不少思考。


2、偉大的心靈成長童話


黃春明擅於將豐富的人生道理不著痕跡的蘊藏在充滿童趣和詩意的故事中,他的童話作品,熔鑄了他個人獨特的人生和情感經驗,帶有生命的濃度。


*《我是貓也》——自我認知啟蒙

《我是貓也》的主人公就是這隻流淚的黑貓。細心的讀者可能會發現,這隻貓一邊流著淚,一邊還在張著嘴笑。它為什麼又哭又笑呢?

在童話的開頭,這隻貓告訴大家自己為什麼又高興又難過。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我先來介紹我自己。

我是一隻貓。

誰見了我,都知道我是一隻貓。

但是一度,差不多認識我的人,他們竟然都說,我不是貓。我聽到人家這麼說我,心裡好難過好難過。那是我一生中,最不快樂的時候了。

現在好了。現在他們重新認清楚我,又說我是一隻貓了。我好高興,高興得眼淚都掉下來了。我喜歡我是一隻貓。”

接下來,黑貓講述自己的經歷。原來它原先住在一個有錢人家,大小姐很寵她,誰知僕人趁大小姐不在把它賣到了鄉下,新主人家裡讓它抓老鼠,可它以前一直是吃魚的,不愛吃老鼠,新主人很生氣,把它趕出了家門。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最讓黑貓難過的是,村裡人知道了它不抓老鼠,全都說他不是貓。它自己都開始懷疑自己到底是不是貓了,便想去照照鏡子。誰知道照鏡子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它在梳妝檯上照,鏡子被打破了,在井水裡照,一隻青蛙跳了進去,最後它竟然拿天上的月亮當鏡子照。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因為不吃老鼠,黑貓餓著肚子。一隻老貓也勸它去捉老鼠。黑貓尋思捉老鼠只是自己不想,並不是不會。想通這一點後,看準了鼠王捉住它,並贏得村人的喝彩。

黃春明在後記當中還設計了一個尋貓啟事,並提了個小問題,讓家長和孩子一起討論,藉此激發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其實故事已經結束了。假定有一天,黑金可以選擇回去以前有錢的女主人家,也可以選擇留在這個老鼠很多的村子裡。對這樣的選擇他矛盾了許久,最後他決定留在這個村子。這樣的決定,你以為如何?”

黑貓發現自我的故事,可以啟發孩子形成正確的自我認知,但又沒有任何冰冷的說教。

故事中拿月亮當鏡子照,聽起來有點荒誕,但這個情境的設定很符合兒童的思維方式,在孩子的思維中,他們會把一個事物的特點放到另一個事物上。照鏡子的行為也有豐富的象徵意義,因為學會照鏡子正是孩子形成自我意識的一個關鍵標誌。

故事中黑貓面臨著兩難選擇,它實在不喜歡吃老鼠,可是它不抓老鼠,別人就說它不是貓。這種矛盾表現了每一個兒童在自我意識的形成過程中都會面臨的困境——順從自己,還是順從他人。

根據兒童自我認知的發展規律,當兒童被迫在尊重自己內心的喜好和滿足別人的期待之間做出選擇的時候,兒童通常會選擇否定自己。但只有當兒童的真實內心既得到自己的認同,也得到了別人的尊重時,才能讓孩子心理健康成長。

故事中黑貓吃老鼠的行為,以及最後面臨可以回到主人家時的選擇,從順從自己和順從他人的角度上可以有多種解讀,在讀故事的過程中,孩子通過了解黑貓的處境、看到黑貓的選擇,也會對如何平衡自己的喜好和別人的期待有更深的理解。

作者黃春明在創作黑貓的童話時融入了自己的成長經歷,他在童年時期被周圍人說成是壞孩子,他因此感到自卑、自憐,可是最終他擺脫了這種陰影,證明了自己。正因有這樣的經歷,黃春明的故事往往更能觸及兒童真正面臨的成長困境。


*《小麻雀·稻草人》——生活智慧、生命教育

這是一個老農夫、小麻雀和稻草人鬥智鬥勇的故事。

在故事的開頭,一片金黃的稻田上,小麻雀歡快地唱著歌,慶祝稻子成熟。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小麻雀們高興了,老農夫可發了愁。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他決定製作稻草人來防止麻雀偷吃稻子,孩子們也來幫忙。在老農夫帶孩子們製作稻草人的過程中,農夫的生活智慧和小朋友的童心童趣發生了很多有趣的碰撞。

比如,老農夫說稻草人不需要畫上鼻子眼睛,可孩子們卻不以為然。老農夫想的是稻草人能不能嚇走小麻雀,而孩子們則是關心怎麼讓稻草人看起來像一個真的人。孩子們趁著老農夫不注意,給稻草人畫上了眼睛嘴巴,稻草人居然真的可以說話了。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第二天,老農夫趁著天沒亮就帶著孩子們把稻草人豎立到田野上,以為大功告成。誰知年長的麻雀早就識破了,帶著小麻雀們肆無忌憚地吃稻子,這可讓好心腸的稻草人為難了。他不忍心趕走小麻雀,又不想讓從農夫失望,所以與小麻雀打成了一個智慧的協議……作者營造了一個詩意的場景,讓稻草人和小麻雀和平共處,也暗示了人類對小動物生命的尊重。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這部繪本的撕畫,完美呈現了金色稻田的色彩和亮度,對於在城市裡長大的孩子,這個童話故事既是一堂生活課,也是一堂生命課。明亮美麗的稻田、活潑機智的小麻雀和善良的稻草人都能讓孩子感受到自然的和諧美好和對萬物生命的尊重。

黃春明寫作了這個童話後,還發動家鄉的居民製作稻草人,大家給稻草人穿上各式各樣的衣服,成為了一道景觀,甚至有人給稻草人穿上Gucci的名牌服裝。黃春明還將《小麻雀·稻草人》改編為兒童劇,演出時最小的觀眾只有三歲。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春光再明媚”特展展出小麻雀稻草人改編舞臺劇道具

3、撕畫——把災難現場變成藝術世界的魔法棒

近些年,在教育領域大家都在強調跨學科整合的重要性,無論是頗為時髦的STEAM教育理念,還是取消文理分科的改革方案,都旨在打破僵化的學科界限。

在幼兒教育領域也是如此,《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提出“利用圖畫、繪畫和其他多種方式,引發幼兒對書籍、閱讀和書寫的興趣”。

《我是貓也》、《小麻雀·稻草人》兩本撕畫繪本就將孩子幼兒年齡段自然出現的撕紙行為與繪本故事結合起來,都設計了撕畫體驗活動,並附贈了撕畫紙。在讀過童話後,孩子們可以參考繪本上的豐富的撕畫形象,動手撕出自己的作品。

撕畫本身誇張的造型和對比強烈的色彩,很能引起孩子的興趣,在讀繪本後來做撕畫,還能鍛鍊孩子細緻的觀察力。

比如,在童話《小麻雀·稻草人》中,老農夫帶孩子們一起製作稻草人,繪本用了連續四頁的撕畫插圖展示了稻草人的製作過程,從製作稻草人的骨架、身體、頭臉,到穿上衣服,戴上帽子。

"

在開始前先給大家看一幅圖,猜猜上面畫的是什麼?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準備好了嗎?

第一眼:什麼鬼

第二眼:好像是隻貓

第三眼:好像,有點萌

它和我們經常看到的貓畫很不一樣,對比來看感覺更明顯: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繪本《活了100萬次的貓》封面 作者:佐野洋子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繪本《我是貓也》封面作者:黃春明

首先,這隻貓木有前腿,其次,這隻貓該方不方該圓不圓,還有各種毛邊,麻麻賴賴的一點都不圓潤,非常像是,用爪子撕出來的......

Bingo,這種畫就叫做撕畫,那些讓人想盤的毛邊和不規則正是撕畫的風格特點,不要以為撕畫是憑空跳出來的一種作畫方式,它可是有著悠久的歷史。

撕畫原本是一種產生於民間的藝術活動,被譽為“古老的東方之花”。早在紙張產生之前,原始人就撕樹葉、獸皮來製作裝飾品,這也是撕畫最早的萌芽。

撕畫是產生於人類童年的藝術,也是最適合兒童天性的藝術,不知道寶爸寶媽們有沒有發現,家裡的寶寶幾個月大就會無意識地撕紙,之後在不同年齡段裡還會對這種“破壞”行為樂此不疲,其實這種“撕”的行為正是孩子自發探索世界的方式。

今天介紹的《我是貓也》《小麻雀·稻草人》這兩本繪本里面的所有插圖都是撕畫,而且是作者黃春明親自作畫完成。

目前,在國內,撕畫藝術還並不常見。而黃春明的這些撕畫繪本正填補了這一創作領域的市場空白,無疑是當今童話繪本領域中不可多得的的經典作品。

欣賞了大師的藝術作品之後,孩子們也可以自己動動小手,學習創作撕畫。這樣既能培養孩子對色彩和圖形的敏感度,增強孩子手眼配合的協調度。

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的智慧在手指尖上。引導好孩子的這種“大撕”行為,不僅能將原本令家長頭疼的災難現場變成溫馨的親子時光,還能提高孩子的形象思維能力、創新和專注力。


1、黃春明:從“不良少年”到“老頑童”


他笑起來像一個孩子那麼單純,我愛死這個風趣的長者。

——香港才子蔡瀾

黃春明的名字對於大家來說可能比較陌生,他在臺灣是家喻戶曉的小說家、童話作家,幾乎拿遍了臺灣所有的文學大獎,包括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貢獻獎、時報文學獎、吳三連文學獎、聯合報讀書人最佳童書獎。他的撕畫童話橫空出世後,更是震動了整個繪本界,因為還從沒有人這樣創作過繪本。

在臺灣,有兩個喜歡繪本的小朋友必去的公園。一個是吉米公園,一個就是以黃春明撕畫為主題的宜蘭童話公園。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黃春明繪本《我是貓也》中撕畫插圖在宜蘭童話公園展出

黃春明早年憑藉小說創作蜚聲文壇,夏志清將他譽為“沈從文的繼承人”“中國的福克納”;葛浩文稱讚他是“第一流的短篇小說作家”;侯孝賢導演曾將他的小說《兒子的大玩偶》拍成電影,轟動一時。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侯孝賢導演電影《兒子的大玩偶》日文版海報

黃春明回憶自己的童年時,笑稱自己曾是一個“不良少年”。他小時候非常叛逆,周圍人都說他是壞孩子;少年時曾離家出走,隻身到大城市流浪;上了師範學校,又多次被學校退學。就是這樣一個別人眼中的“不良少年”,長大後卻成為了一代鄉土文學大師。黃春明坦言他並沒有從學校學到什麼,他的教育來自生活。

“年紀越大,越想講童話”

——黃春明

黃春明到了退休的年紀,因為憂心下一代的成長,決心為孩子做點事情,便開始了兒童文學創作。無論到了什麼樣的年紀,黃春明永遠保持著赤子之心,這讓他有了“老頑童”的稱號。

博爾赫斯曾說,所有偉大的寫作最終都會變成兒童文學。黃春明年輕時離開家鄉,到大城市打拼,作品寫的是那些掙扎在社會底層、努力維持生活尊嚴的小人物;當他落葉歸根,重新回到故鄉後,他為孩子寫童話、寫童詩,還成立了兒童劇團,編排兒童劇。

他在家鄉開辦“紅磚屋”咖啡館,每天都到店內給孩子們講故事。著名作家馬家輝和張大春都曾到訪他的“紅磚屋”,馬家輝記錄了他為孩子講故事的情景: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78歲的黃春明在紅磚屋為孩子們講故事 馬家輝攝

“黃春明坐在木臺的矮椅上,手舞足蹈地對著二三十位早已等候的孩子說個不休。孩子們有三四歲的,有十多歲的……再小的孩子都把注意力集中到黃春明身上,甚至有一兩個孩子爬到他腳邊,他彎腰,把他們抱起,一手抱一個,78歲的他是個慈祥的老爺爺,也肯定比一般老爺爺擅於說故事。”(《黃春明的紅磚屋》)

大作家涉足兒童文學,往往能給兒童文學界帶來新的活力。黃春明更是出手不凡,他憑藉自己豐富的才華創作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撕畫童話”。《城南舊事》的作者林海音收到他的童話作品集,熬夜一口氣看完,對撕畫繪本大為讚賞。

黃春明開創的撕畫繪本藝術形式即使放到今天看也非常前衛,而他借撕畫講述的童話故事則更令人回味,即便是成年人,在讀後也會生髮不少思考。


2、偉大的心靈成長童話


黃春明擅於將豐富的人生道理不著痕跡的蘊藏在充滿童趣和詩意的故事中,他的童話作品,熔鑄了他個人獨特的人生和情感經驗,帶有生命的濃度。


*《我是貓也》——自我認知啟蒙

《我是貓也》的主人公就是這隻流淚的黑貓。細心的讀者可能會發現,這隻貓一邊流著淚,一邊還在張著嘴笑。它為什麼又哭又笑呢?

在童話的開頭,這隻貓告訴大家自己為什麼又高興又難過。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我先來介紹我自己。

我是一隻貓。

誰見了我,都知道我是一隻貓。

但是一度,差不多認識我的人,他們竟然都說,我不是貓。我聽到人家這麼說我,心裡好難過好難過。那是我一生中,最不快樂的時候了。

現在好了。現在他們重新認清楚我,又說我是一隻貓了。我好高興,高興得眼淚都掉下來了。我喜歡我是一隻貓。”

接下來,黑貓講述自己的經歷。原來它原先住在一個有錢人家,大小姐很寵她,誰知僕人趁大小姐不在把它賣到了鄉下,新主人家裡讓它抓老鼠,可它以前一直是吃魚的,不愛吃老鼠,新主人很生氣,把它趕出了家門。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最讓黑貓難過的是,村裡人知道了它不抓老鼠,全都說他不是貓。它自己都開始懷疑自己到底是不是貓了,便想去照照鏡子。誰知道照鏡子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它在梳妝檯上照,鏡子被打破了,在井水裡照,一隻青蛙跳了進去,最後它竟然拿天上的月亮當鏡子照。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因為不吃老鼠,黑貓餓著肚子。一隻老貓也勸它去捉老鼠。黑貓尋思捉老鼠只是自己不想,並不是不會。想通這一點後,看準了鼠王捉住它,並贏得村人的喝彩。

黃春明在後記當中還設計了一個尋貓啟事,並提了個小問題,讓家長和孩子一起討論,藉此激發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其實故事已經結束了。假定有一天,黑金可以選擇回去以前有錢的女主人家,也可以選擇留在這個老鼠很多的村子裡。對這樣的選擇他矛盾了許久,最後他決定留在這個村子。這樣的決定,你以為如何?”

黑貓發現自我的故事,可以啟發孩子形成正確的自我認知,但又沒有任何冰冷的說教。

故事中拿月亮當鏡子照,聽起來有點荒誕,但這個情境的設定很符合兒童的思維方式,在孩子的思維中,他們會把一個事物的特點放到另一個事物上。照鏡子的行為也有豐富的象徵意義,因為學會照鏡子正是孩子形成自我意識的一個關鍵標誌。

故事中黑貓面臨著兩難選擇,它實在不喜歡吃老鼠,可是它不抓老鼠,別人就說它不是貓。這種矛盾表現了每一個兒童在自我意識的形成過程中都會面臨的困境——順從自己,還是順從他人。

根據兒童自我認知的發展規律,當兒童被迫在尊重自己內心的喜好和滿足別人的期待之間做出選擇的時候,兒童通常會選擇否定自己。但只有當兒童的真實內心既得到自己的認同,也得到了別人的尊重時,才能讓孩子心理健康成長。

故事中黑貓吃老鼠的行為,以及最後面臨可以回到主人家時的選擇,從順從自己和順從他人的角度上可以有多種解讀,在讀故事的過程中,孩子通過了解黑貓的處境、看到黑貓的選擇,也會對如何平衡自己的喜好和別人的期待有更深的理解。

作者黃春明在創作黑貓的童話時融入了自己的成長經歷,他在童年時期被周圍人說成是壞孩子,他因此感到自卑、自憐,可是最終他擺脫了這種陰影,證明了自己。正因有這樣的經歷,黃春明的故事往往更能觸及兒童真正面臨的成長困境。


*《小麻雀·稻草人》——生活智慧、生命教育

這是一個老農夫、小麻雀和稻草人鬥智鬥勇的故事。

在故事的開頭,一片金黃的稻田上,小麻雀歡快地唱著歌,慶祝稻子成熟。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小麻雀們高興了,老農夫可發了愁。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他決定製作稻草人來防止麻雀偷吃稻子,孩子們也來幫忙。在老農夫帶孩子們製作稻草人的過程中,農夫的生活智慧和小朋友的童心童趣發生了很多有趣的碰撞。

比如,老農夫說稻草人不需要畫上鼻子眼睛,可孩子們卻不以為然。老農夫想的是稻草人能不能嚇走小麻雀,而孩子們則是關心怎麼讓稻草人看起來像一個真的人。孩子們趁著老農夫不注意,給稻草人畫上了眼睛嘴巴,稻草人居然真的可以說話了。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第二天,老農夫趁著天沒亮就帶著孩子們把稻草人豎立到田野上,以為大功告成。誰知年長的麻雀早就識破了,帶著小麻雀們肆無忌憚地吃稻子,這可讓好心腸的稻草人為難了。他不忍心趕走小麻雀,又不想讓從農夫失望,所以與小麻雀打成了一個智慧的協議……作者營造了一個詩意的場景,讓稻草人和小麻雀和平共處,也暗示了人類對小動物生命的尊重。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這部繪本的撕畫,完美呈現了金色稻田的色彩和亮度,對於在城市裡長大的孩子,這個童話故事既是一堂生活課,也是一堂生命課。明亮美麗的稻田、活潑機智的小麻雀和善良的稻草人都能讓孩子感受到自然的和諧美好和對萬物生命的尊重。

黃春明寫作了這個童話後,還發動家鄉的居民製作稻草人,大家給稻草人穿上各式各樣的衣服,成為了一道景觀,甚至有人給稻草人穿上Gucci的名牌服裝。黃春明還將《小麻雀·稻草人》改編為兒童劇,演出時最小的觀眾只有三歲。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春光再明媚”特展展出小麻雀稻草人改編舞臺劇道具

3、撕畫——把災難現場變成藝術世界的魔法棒

近些年,在教育領域大家都在強調跨學科整合的重要性,無論是頗為時髦的STEAM教育理念,還是取消文理分科的改革方案,都旨在打破僵化的學科界限。

在幼兒教育領域也是如此,《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提出“利用圖畫、繪畫和其他多種方式,引發幼兒對書籍、閱讀和書寫的興趣”。

《我是貓也》、《小麻雀·稻草人》兩本撕畫繪本就將孩子幼兒年齡段自然出現的撕紙行為與繪本故事結合起來,都設計了撕畫體驗活動,並附贈了撕畫紙。在讀過童話後,孩子們可以參考繪本上的豐富的撕畫形象,動手撕出自己的作品。

撕畫本身誇張的造型和對比強烈的色彩,很能引起孩子的興趣,在讀繪本後來做撕畫,還能鍛鍊孩子細緻的觀察力。

比如,在童話《小麻雀·稻草人》中,老農夫帶孩子們一起製作稻草人,繪本用了連續四頁的撕畫插圖展示了稻草人的製作過程,從製作稻草人的骨架、身體、頭臉,到穿上衣服,戴上帽子。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

在開始前先給大家看一幅圖,猜猜上面畫的是什麼?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準備好了嗎?

第一眼:什麼鬼

第二眼:好像是隻貓

第三眼:好像,有點萌

它和我們經常看到的貓畫很不一樣,對比來看感覺更明顯: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繪本《活了100萬次的貓》封面 作者:佐野洋子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繪本《我是貓也》封面作者:黃春明

首先,這隻貓木有前腿,其次,這隻貓該方不方該圓不圓,還有各種毛邊,麻麻賴賴的一點都不圓潤,非常像是,用爪子撕出來的......

Bingo,這種畫就叫做撕畫,那些讓人想盤的毛邊和不規則正是撕畫的風格特點,不要以為撕畫是憑空跳出來的一種作畫方式,它可是有著悠久的歷史。

撕畫原本是一種產生於民間的藝術活動,被譽為“古老的東方之花”。早在紙張產生之前,原始人就撕樹葉、獸皮來製作裝飾品,這也是撕畫最早的萌芽。

撕畫是產生於人類童年的藝術,也是最適合兒童天性的藝術,不知道寶爸寶媽們有沒有發現,家裡的寶寶幾個月大就會無意識地撕紙,之後在不同年齡段裡還會對這種“破壞”行為樂此不疲,其實這種“撕”的行為正是孩子自發探索世界的方式。

今天介紹的《我是貓也》《小麻雀·稻草人》這兩本繪本里面的所有插圖都是撕畫,而且是作者黃春明親自作畫完成。

目前,在國內,撕畫藝術還並不常見。而黃春明的這些撕畫繪本正填補了這一創作領域的市場空白,無疑是當今童話繪本領域中不可多得的的經典作品。

欣賞了大師的藝術作品之後,孩子們也可以自己動動小手,學習創作撕畫。這樣既能培養孩子對色彩和圖形的敏感度,增強孩子手眼配合的協調度。

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的智慧在手指尖上。引導好孩子的這種“大撕”行為,不僅能將原本令家長頭疼的災難現場變成溫馨的親子時光,還能提高孩子的形象思維能力、創新和專注力。


1、黃春明:從“不良少年”到“老頑童”


他笑起來像一個孩子那麼單純,我愛死這個風趣的長者。

——香港才子蔡瀾

黃春明的名字對於大家來說可能比較陌生,他在臺灣是家喻戶曉的小說家、童話作家,幾乎拿遍了臺灣所有的文學大獎,包括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貢獻獎、時報文學獎、吳三連文學獎、聯合報讀書人最佳童書獎。他的撕畫童話橫空出世後,更是震動了整個繪本界,因為還從沒有人這樣創作過繪本。

在臺灣,有兩個喜歡繪本的小朋友必去的公園。一個是吉米公園,一個就是以黃春明撕畫為主題的宜蘭童話公園。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黃春明繪本《我是貓也》中撕畫插圖在宜蘭童話公園展出

黃春明早年憑藉小說創作蜚聲文壇,夏志清將他譽為“沈從文的繼承人”“中國的福克納”;葛浩文稱讚他是“第一流的短篇小說作家”;侯孝賢導演曾將他的小說《兒子的大玩偶》拍成電影,轟動一時。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侯孝賢導演電影《兒子的大玩偶》日文版海報

黃春明回憶自己的童年時,笑稱自己曾是一個“不良少年”。他小時候非常叛逆,周圍人都說他是壞孩子;少年時曾離家出走,隻身到大城市流浪;上了師範學校,又多次被學校退學。就是這樣一個別人眼中的“不良少年”,長大後卻成為了一代鄉土文學大師。黃春明坦言他並沒有從學校學到什麼,他的教育來自生活。

“年紀越大,越想講童話”

——黃春明

黃春明到了退休的年紀,因為憂心下一代的成長,決心為孩子做點事情,便開始了兒童文學創作。無論到了什麼樣的年紀,黃春明永遠保持著赤子之心,這讓他有了“老頑童”的稱號。

博爾赫斯曾說,所有偉大的寫作最終都會變成兒童文學。黃春明年輕時離開家鄉,到大城市打拼,作品寫的是那些掙扎在社會底層、努力維持生活尊嚴的小人物;當他落葉歸根,重新回到故鄉後,他為孩子寫童話、寫童詩,還成立了兒童劇團,編排兒童劇。

他在家鄉開辦“紅磚屋”咖啡館,每天都到店內給孩子們講故事。著名作家馬家輝和張大春都曾到訪他的“紅磚屋”,馬家輝記錄了他為孩子講故事的情景: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78歲的黃春明在紅磚屋為孩子們講故事 馬家輝攝

“黃春明坐在木臺的矮椅上,手舞足蹈地對著二三十位早已等候的孩子說個不休。孩子們有三四歲的,有十多歲的……再小的孩子都把注意力集中到黃春明身上,甚至有一兩個孩子爬到他腳邊,他彎腰,把他們抱起,一手抱一個,78歲的他是個慈祥的老爺爺,也肯定比一般老爺爺擅於說故事。”(《黃春明的紅磚屋》)

大作家涉足兒童文學,往往能給兒童文學界帶來新的活力。黃春明更是出手不凡,他憑藉自己豐富的才華創作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撕畫童話”。《城南舊事》的作者林海音收到他的童話作品集,熬夜一口氣看完,對撕畫繪本大為讚賞。

黃春明開創的撕畫繪本藝術形式即使放到今天看也非常前衛,而他借撕畫講述的童話故事則更令人回味,即便是成年人,在讀後也會生髮不少思考。


2、偉大的心靈成長童話


黃春明擅於將豐富的人生道理不著痕跡的蘊藏在充滿童趣和詩意的故事中,他的童話作品,熔鑄了他個人獨特的人生和情感經驗,帶有生命的濃度。


*《我是貓也》——自我認知啟蒙

《我是貓也》的主人公就是這隻流淚的黑貓。細心的讀者可能會發現,這隻貓一邊流著淚,一邊還在張著嘴笑。它為什麼又哭又笑呢?

在童話的開頭,這隻貓告訴大家自己為什麼又高興又難過。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我先來介紹我自己。

我是一隻貓。

誰見了我,都知道我是一隻貓。

但是一度,差不多認識我的人,他們竟然都說,我不是貓。我聽到人家這麼說我,心裡好難過好難過。那是我一生中,最不快樂的時候了。

現在好了。現在他們重新認清楚我,又說我是一隻貓了。我好高興,高興得眼淚都掉下來了。我喜歡我是一隻貓。”

接下來,黑貓講述自己的經歷。原來它原先住在一個有錢人家,大小姐很寵她,誰知僕人趁大小姐不在把它賣到了鄉下,新主人家裡讓它抓老鼠,可它以前一直是吃魚的,不愛吃老鼠,新主人很生氣,把它趕出了家門。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最讓黑貓難過的是,村裡人知道了它不抓老鼠,全都說他不是貓。它自己都開始懷疑自己到底是不是貓了,便想去照照鏡子。誰知道照鏡子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它在梳妝檯上照,鏡子被打破了,在井水裡照,一隻青蛙跳了進去,最後它竟然拿天上的月亮當鏡子照。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因為不吃老鼠,黑貓餓著肚子。一隻老貓也勸它去捉老鼠。黑貓尋思捉老鼠只是自己不想,並不是不會。想通這一點後,看準了鼠王捉住它,並贏得村人的喝彩。

黃春明在後記當中還設計了一個尋貓啟事,並提了個小問題,讓家長和孩子一起討論,藉此激發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其實故事已經結束了。假定有一天,黑金可以選擇回去以前有錢的女主人家,也可以選擇留在這個老鼠很多的村子裡。對這樣的選擇他矛盾了許久,最後他決定留在這個村子。這樣的決定,你以為如何?”

黑貓發現自我的故事,可以啟發孩子形成正確的自我認知,但又沒有任何冰冷的說教。

故事中拿月亮當鏡子照,聽起來有點荒誕,但這個情境的設定很符合兒童的思維方式,在孩子的思維中,他們會把一個事物的特點放到另一個事物上。照鏡子的行為也有豐富的象徵意義,因為學會照鏡子正是孩子形成自我意識的一個關鍵標誌。

故事中黑貓面臨著兩難選擇,它實在不喜歡吃老鼠,可是它不抓老鼠,別人就說它不是貓。這種矛盾表現了每一個兒童在自我意識的形成過程中都會面臨的困境——順從自己,還是順從他人。

根據兒童自我認知的發展規律,當兒童被迫在尊重自己內心的喜好和滿足別人的期待之間做出選擇的時候,兒童通常會選擇否定自己。但只有當兒童的真實內心既得到自己的認同,也得到了別人的尊重時,才能讓孩子心理健康成長。

故事中黑貓吃老鼠的行為,以及最後面臨可以回到主人家時的選擇,從順從自己和順從他人的角度上可以有多種解讀,在讀故事的過程中,孩子通過了解黑貓的處境、看到黑貓的選擇,也會對如何平衡自己的喜好和別人的期待有更深的理解。

作者黃春明在創作黑貓的童話時融入了自己的成長經歷,他在童年時期被周圍人說成是壞孩子,他因此感到自卑、自憐,可是最終他擺脫了這種陰影,證明了自己。正因有這樣的經歷,黃春明的故事往往更能觸及兒童真正面臨的成長困境。


*《小麻雀·稻草人》——生活智慧、生命教育

這是一個老農夫、小麻雀和稻草人鬥智鬥勇的故事。

在故事的開頭,一片金黃的稻田上,小麻雀歡快地唱著歌,慶祝稻子成熟。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小麻雀們高興了,老農夫可發了愁。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他決定製作稻草人來防止麻雀偷吃稻子,孩子們也來幫忙。在老農夫帶孩子們製作稻草人的過程中,農夫的生活智慧和小朋友的童心童趣發生了很多有趣的碰撞。

比如,老農夫說稻草人不需要畫上鼻子眼睛,可孩子們卻不以為然。老農夫想的是稻草人能不能嚇走小麻雀,而孩子們則是關心怎麼讓稻草人看起來像一個真的人。孩子們趁著老農夫不注意,給稻草人畫上了眼睛嘴巴,稻草人居然真的可以說話了。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第二天,老農夫趁著天沒亮就帶著孩子們把稻草人豎立到田野上,以為大功告成。誰知年長的麻雀早就識破了,帶著小麻雀們肆無忌憚地吃稻子,這可讓好心腸的稻草人為難了。他不忍心趕走小麻雀,又不想讓從農夫失望,所以與小麻雀打成了一個智慧的協議……作者營造了一個詩意的場景,讓稻草人和小麻雀和平共處,也暗示了人類對小動物生命的尊重。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這部繪本的撕畫,完美呈現了金色稻田的色彩和亮度,對於在城市裡長大的孩子,這個童話故事既是一堂生活課,也是一堂生命課。明亮美麗的稻田、活潑機智的小麻雀和善良的稻草人都能讓孩子感受到自然的和諧美好和對萬物生命的尊重。

黃春明寫作了這個童話後,還發動家鄉的居民製作稻草人,大家給稻草人穿上各式各樣的衣服,成為了一道景觀,甚至有人給稻草人穿上Gucci的名牌服裝。黃春明還將《小麻雀·稻草人》改編為兒童劇,演出時最小的觀眾只有三歲。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春光再明媚”特展展出小麻雀稻草人改編舞臺劇道具

3、撕畫——把災難現場變成藝術世界的魔法棒

近些年,在教育領域大家都在強調跨學科整合的重要性,無論是頗為時髦的STEAM教育理念,還是取消文理分科的改革方案,都旨在打破僵化的學科界限。

在幼兒教育領域也是如此,《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提出“利用圖畫、繪畫和其他多種方式,引發幼兒對書籍、閱讀和書寫的興趣”。

《我是貓也》、《小麻雀·稻草人》兩本撕畫繪本就將孩子幼兒年齡段自然出現的撕紙行為與繪本故事結合起來,都設計了撕畫體驗活動,並附贈了撕畫紙。在讀過童話後,孩子們可以參考繪本上的豐富的撕畫形象,動手撕出自己的作品。

撕畫本身誇張的造型和對比強烈的色彩,很能引起孩子的興趣,在讀繪本後來做撕畫,還能鍛鍊孩子細緻的觀察力。

比如,在童話《小麻雀·稻草人》中,老農夫帶孩子們一起製作稻草人,繪本用了連續四頁的撕畫插圖展示了稻草人的製作過程,從製作稻草人的骨架、身體、頭臉,到穿上衣服,戴上帽子。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最後,孩子們還給稻草人畫上了眼睛、鼻子和嘴巴。

本書設計的撕畫體驗活動就是讓孩子們在稻草人骨架的基礎上,用撕畫的方法完成稻草人的製作。

"

在開始前先給大家看一幅圖,猜猜上面畫的是什麼?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準備好了嗎?

第一眼:什麼鬼

第二眼:好像是隻貓

第三眼:好像,有點萌

它和我們經常看到的貓畫很不一樣,對比來看感覺更明顯: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繪本《活了100萬次的貓》封面 作者:佐野洋子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繪本《我是貓也》封面作者:黃春明

首先,這隻貓木有前腿,其次,這隻貓該方不方該圓不圓,還有各種毛邊,麻麻賴賴的一點都不圓潤,非常像是,用爪子撕出來的......

Bingo,這種畫就叫做撕畫,那些讓人想盤的毛邊和不規則正是撕畫的風格特點,不要以為撕畫是憑空跳出來的一種作畫方式,它可是有著悠久的歷史。

撕畫原本是一種產生於民間的藝術活動,被譽為“古老的東方之花”。早在紙張產生之前,原始人就撕樹葉、獸皮來製作裝飾品,這也是撕畫最早的萌芽。

撕畫是產生於人類童年的藝術,也是最適合兒童天性的藝術,不知道寶爸寶媽們有沒有發現,家裡的寶寶幾個月大就會無意識地撕紙,之後在不同年齡段裡還會對這種“破壞”行為樂此不疲,其實這種“撕”的行為正是孩子自發探索世界的方式。

今天介紹的《我是貓也》《小麻雀·稻草人》這兩本繪本里面的所有插圖都是撕畫,而且是作者黃春明親自作畫完成。

目前,在國內,撕畫藝術還並不常見。而黃春明的這些撕畫繪本正填補了這一創作領域的市場空白,無疑是當今童話繪本領域中不可多得的的經典作品。

欣賞了大師的藝術作品之後,孩子們也可以自己動動小手,學習創作撕畫。這樣既能培養孩子對色彩和圖形的敏感度,增強孩子手眼配合的協調度。

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的智慧在手指尖上。引導好孩子的這種“大撕”行為,不僅能將原本令家長頭疼的災難現場變成溫馨的親子時光,還能提高孩子的形象思維能力、創新和專注力。


1、黃春明:從“不良少年”到“老頑童”


他笑起來像一個孩子那麼單純,我愛死這個風趣的長者。

——香港才子蔡瀾

黃春明的名字對於大家來說可能比較陌生,他在臺灣是家喻戶曉的小說家、童話作家,幾乎拿遍了臺灣所有的文學大獎,包括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貢獻獎、時報文學獎、吳三連文學獎、聯合報讀書人最佳童書獎。他的撕畫童話橫空出世後,更是震動了整個繪本界,因為還從沒有人這樣創作過繪本。

在臺灣,有兩個喜歡繪本的小朋友必去的公園。一個是吉米公園,一個就是以黃春明撕畫為主題的宜蘭童話公園。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黃春明繪本《我是貓也》中撕畫插圖在宜蘭童話公園展出

黃春明早年憑藉小說創作蜚聲文壇,夏志清將他譽為“沈從文的繼承人”“中國的福克納”;葛浩文稱讚他是“第一流的短篇小說作家”;侯孝賢導演曾將他的小說《兒子的大玩偶》拍成電影,轟動一時。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侯孝賢導演電影《兒子的大玩偶》日文版海報

黃春明回憶自己的童年時,笑稱自己曾是一個“不良少年”。他小時候非常叛逆,周圍人都說他是壞孩子;少年時曾離家出走,隻身到大城市流浪;上了師範學校,又多次被學校退學。就是這樣一個別人眼中的“不良少年”,長大後卻成為了一代鄉土文學大師。黃春明坦言他並沒有從學校學到什麼,他的教育來自生活。

“年紀越大,越想講童話”

——黃春明

黃春明到了退休的年紀,因為憂心下一代的成長,決心為孩子做點事情,便開始了兒童文學創作。無論到了什麼樣的年紀,黃春明永遠保持著赤子之心,這讓他有了“老頑童”的稱號。

博爾赫斯曾說,所有偉大的寫作最終都會變成兒童文學。黃春明年輕時離開家鄉,到大城市打拼,作品寫的是那些掙扎在社會底層、努力維持生活尊嚴的小人物;當他落葉歸根,重新回到故鄉後,他為孩子寫童話、寫童詩,還成立了兒童劇團,編排兒童劇。

他在家鄉開辦“紅磚屋”咖啡館,每天都到店內給孩子們講故事。著名作家馬家輝和張大春都曾到訪他的“紅磚屋”,馬家輝記錄了他為孩子講故事的情景: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78歲的黃春明在紅磚屋為孩子們講故事 馬家輝攝

“黃春明坐在木臺的矮椅上,手舞足蹈地對著二三十位早已等候的孩子說個不休。孩子們有三四歲的,有十多歲的……再小的孩子都把注意力集中到黃春明身上,甚至有一兩個孩子爬到他腳邊,他彎腰,把他們抱起,一手抱一個,78歲的他是個慈祥的老爺爺,也肯定比一般老爺爺擅於說故事。”(《黃春明的紅磚屋》)

大作家涉足兒童文學,往往能給兒童文學界帶來新的活力。黃春明更是出手不凡,他憑藉自己豐富的才華創作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撕畫童話”。《城南舊事》的作者林海音收到他的童話作品集,熬夜一口氣看完,對撕畫繪本大為讚賞。

黃春明開創的撕畫繪本藝術形式即使放到今天看也非常前衛,而他借撕畫講述的童話故事則更令人回味,即便是成年人,在讀後也會生髮不少思考。


2、偉大的心靈成長童話


黃春明擅於將豐富的人生道理不著痕跡的蘊藏在充滿童趣和詩意的故事中,他的童話作品,熔鑄了他個人獨特的人生和情感經驗,帶有生命的濃度。


*《我是貓也》——自我認知啟蒙

《我是貓也》的主人公就是這隻流淚的黑貓。細心的讀者可能會發現,這隻貓一邊流著淚,一邊還在張著嘴笑。它為什麼又哭又笑呢?

在童話的開頭,這隻貓告訴大家自己為什麼又高興又難過。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我先來介紹我自己。

我是一隻貓。

誰見了我,都知道我是一隻貓。

但是一度,差不多認識我的人,他們竟然都說,我不是貓。我聽到人家這麼說我,心裡好難過好難過。那是我一生中,最不快樂的時候了。

現在好了。現在他們重新認清楚我,又說我是一隻貓了。我好高興,高興得眼淚都掉下來了。我喜歡我是一隻貓。”

接下來,黑貓講述自己的經歷。原來它原先住在一個有錢人家,大小姐很寵她,誰知僕人趁大小姐不在把它賣到了鄉下,新主人家裡讓它抓老鼠,可它以前一直是吃魚的,不愛吃老鼠,新主人很生氣,把它趕出了家門。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最讓黑貓難過的是,村裡人知道了它不抓老鼠,全都說他不是貓。它自己都開始懷疑自己到底是不是貓了,便想去照照鏡子。誰知道照鏡子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它在梳妝檯上照,鏡子被打破了,在井水裡照,一隻青蛙跳了進去,最後它竟然拿天上的月亮當鏡子照。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因為不吃老鼠,黑貓餓著肚子。一隻老貓也勸它去捉老鼠。黑貓尋思捉老鼠只是自己不想,並不是不會。想通這一點後,看準了鼠王捉住它,並贏得村人的喝彩。

黃春明在後記當中還設計了一個尋貓啟事,並提了個小問題,讓家長和孩子一起討論,藉此激發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其實故事已經結束了。假定有一天,黑金可以選擇回去以前有錢的女主人家,也可以選擇留在這個老鼠很多的村子裡。對這樣的選擇他矛盾了許久,最後他決定留在這個村子。這樣的決定,你以為如何?”

黑貓發現自我的故事,可以啟發孩子形成正確的自我認知,但又沒有任何冰冷的說教。

故事中拿月亮當鏡子照,聽起來有點荒誕,但這個情境的設定很符合兒童的思維方式,在孩子的思維中,他們會把一個事物的特點放到另一個事物上。照鏡子的行為也有豐富的象徵意義,因為學會照鏡子正是孩子形成自我意識的一個關鍵標誌。

故事中黑貓面臨著兩難選擇,它實在不喜歡吃老鼠,可是它不抓老鼠,別人就說它不是貓。這種矛盾表現了每一個兒童在自我意識的形成過程中都會面臨的困境——順從自己,還是順從他人。

根據兒童自我認知的發展規律,當兒童被迫在尊重自己內心的喜好和滿足別人的期待之間做出選擇的時候,兒童通常會選擇否定自己。但只有當兒童的真實內心既得到自己的認同,也得到了別人的尊重時,才能讓孩子心理健康成長。

故事中黑貓吃老鼠的行為,以及最後面臨可以回到主人家時的選擇,從順從自己和順從他人的角度上可以有多種解讀,在讀故事的過程中,孩子通過了解黑貓的處境、看到黑貓的選擇,也會對如何平衡自己的喜好和別人的期待有更深的理解。

作者黃春明在創作黑貓的童話時融入了自己的成長經歷,他在童年時期被周圍人說成是壞孩子,他因此感到自卑、自憐,可是最終他擺脫了這種陰影,證明了自己。正因有這樣的經歷,黃春明的故事往往更能觸及兒童真正面臨的成長困境。


*《小麻雀·稻草人》——生活智慧、生命教育

這是一個老農夫、小麻雀和稻草人鬥智鬥勇的故事。

在故事的開頭,一片金黃的稻田上,小麻雀歡快地唱著歌,慶祝稻子成熟。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小麻雀們高興了,老農夫可發了愁。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他決定製作稻草人來防止麻雀偷吃稻子,孩子們也來幫忙。在老農夫帶孩子們製作稻草人的過程中,農夫的生活智慧和小朋友的童心童趣發生了很多有趣的碰撞。

比如,老農夫說稻草人不需要畫上鼻子眼睛,可孩子們卻不以為然。老農夫想的是稻草人能不能嚇走小麻雀,而孩子們則是關心怎麼讓稻草人看起來像一個真的人。孩子們趁著老農夫不注意,給稻草人畫上了眼睛嘴巴,稻草人居然真的可以說話了。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第二天,老農夫趁著天沒亮就帶著孩子們把稻草人豎立到田野上,以為大功告成。誰知年長的麻雀早就識破了,帶著小麻雀們肆無忌憚地吃稻子,這可讓好心腸的稻草人為難了。他不忍心趕走小麻雀,又不想讓從農夫失望,所以與小麻雀打成了一個智慧的協議……作者營造了一個詩意的場景,讓稻草人和小麻雀和平共處,也暗示了人類對小動物生命的尊重。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這部繪本的撕畫,完美呈現了金色稻田的色彩和亮度,對於在城市裡長大的孩子,這個童話故事既是一堂生活課,也是一堂生命課。明亮美麗的稻田、活潑機智的小麻雀和善良的稻草人都能讓孩子感受到自然的和諧美好和對萬物生命的尊重。

黃春明寫作了這個童話後,還發動家鄉的居民製作稻草人,大家給稻草人穿上各式各樣的衣服,成為了一道景觀,甚至有人給稻草人穿上Gucci的名牌服裝。黃春明還將《小麻雀·稻草人》改編為兒童劇,演出時最小的觀眾只有三歲。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春光再明媚”特展展出小麻雀稻草人改編舞臺劇道具

3、撕畫——把災難現場變成藝術世界的魔法棒

近些年,在教育領域大家都在強調跨學科整合的重要性,無論是頗為時髦的STEAM教育理念,還是取消文理分科的改革方案,都旨在打破僵化的學科界限。

在幼兒教育領域也是如此,《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提出“利用圖畫、繪畫和其他多種方式,引發幼兒對書籍、閱讀和書寫的興趣”。

《我是貓也》、《小麻雀·稻草人》兩本撕畫繪本就將孩子幼兒年齡段自然出現的撕紙行為與繪本故事結合起來,都設計了撕畫體驗活動,並附贈了撕畫紙。在讀過童話後,孩子們可以參考繪本上的豐富的撕畫形象,動手撕出自己的作品。

撕畫本身誇張的造型和對比強烈的色彩,很能引起孩子的興趣,在讀繪本後來做撕畫,還能鍛鍊孩子細緻的觀察力。

比如,在童話《小麻雀·稻草人》中,老農夫帶孩子們一起製作稻草人,繪本用了連續四頁的撕畫插圖展示了稻草人的製作過程,從製作稻草人的骨架、身體、頭臉,到穿上衣服,戴上帽子。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最後,孩子們還給稻草人畫上了眼睛、鼻子和嘴巴。

本書設計的撕畫體驗活動就是讓孩子們在稻草人骨架的基礎上,用撕畫的方法完成稻草人的製作。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

在開始前先給大家看一幅圖,猜猜上面畫的是什麼?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準備好了嗎?

第一眼:什麼鬼

第二眼:好像是隻貓

第三眼:好像,有點萌

它和我們經常看到的貓畫很不一樣,對比來看感覺更明顯: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繪本《活了100萬次的貓》封面 作者:佐野洋子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繪本《我是貓也》封面作者:黃春明

首先,這隻貓木有前腿,其次,這隻貓該方不方該圓不圓,還有各種毛邊,麻麻賴賴的一點都不圓潤,非常像是,用爪子撕出來的......

Bingo,這種畫就叫做撕畫,那些讓人想盤的毛邊和不規則正是撕畫的風格特點,不要以為撕畫是憑空跳出來的一種作畫方式,它可是有著悠久的歷史。

撕畫原本是一種產生於民間的藝術活動,被譽為“古老的東方之花”。早在紙張產生之前,原始人就撕樹葉、獸皮來製作裝飾品,這也是撕畫最早的萌芽。

撕畫是產生於人類童年的藝術,也是最適合兒童天性的藝術,不知道寶爸寶媽們有沒有發現,家裡的寶寶幾個月大就會無意識地撕紙,之後在不同年齡段裡還會對這種“破壞”行為樂此不疲,其實這種“撕”的行為正是孩子自發探索世界的方式。

今天介紹的《我是貓也》《小麻雀·稻草人》這兩本繪本里面的所有插圖都是撕畫,而且是作者黃春明親自作畫完成。

目前,在國內,撕畫藝術還並不常見。而黃春明的這些撕畫繪本正填補了這一創作領域的市場空白,無疑是當今童話繪本領域中不可多得的的經典作品。

欣賞了大師的藝術作品之後,孩子們也可以自己動動小手,學習創作撕畫。這樣既能培養孩子對色彩和圖形的敏感度,增強孩子手眼配合的協調度。

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的智慧在手指尖上。引導好孩子的這種“大撕”行為,不僅能將原本令家長頭疼的災難現場變成溫馨的親子時光,還能提高孩子的形象思維能力、創新和專注力。


1、黃春明:從“不良少年”到“老頑童”


他笑起來像一個孩子那麼單純,我愛死這個風趣的長者。

——香港才子蔡瀾

黃春明的名字對於大家來說可能比較陌生,他在臺灣是家喻戶曉的小說家、童話作家,幾乎拿遍了臺灣所有的文學大獎,包括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貢獻獎、時報文學獎、吳三連文學獎、聯合報讀書人最佳童書獎。他的撕畫童話橫空出世後,更是震動了整個繪本界,因為還從沒有人這樣創作過繪本。

在臺灣,有兩個喜歡繪本的小朋友必去的公園。一個是吉米公園,一個就是以黃春明撕畫為主題的宜蘭童話公園。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黃春明繪本《我是貓也》中撕畫插圖在宜蘭童話公園展出

黃春明早年憑藉小說創作蜚聲文壇,夏志清將他譽為“沈從文的繼承人”“中國的福克納”;葛浩文稱讚他是“第一流的短篇小說作家”;侯孝賢導演曾將他的小說《兒子的大玩偶》拍成電影,轟動一時。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侯孝賢導演電影《兒子的大玩偶》日文版海報

黃春明回憶自己的童年時,笑稱自己曾是一個“不良少年”。他小時候非常叛逆,周圍人都說他是壞孩子;少年時曾離家出走,隻身到大城市流浪;上了師範學校,又多次被學校退學。就是這樣一個別人眼中的“不良少年”,長大後卻成為了一代鄉土文學大師。黃春明坦言他並沒有從學校學到什麼,他的教育來自生活。

“年紀越大,越想講童話”

——黃春明

黃春明到了退休的年紀,因為憂心下一代的成長,決心為孩子做點事情,便開始了兒童文學創作。無論到了什麼樣的年紀,黃春明永遠保持著赤子之心,這讓他有了“老頑童”的稱號。

博爾赫斯曾說,所有偉大的寫作最終都會變成兒童文學。黃春明年輕時離開家鄉,到大城市打拼,作品寫的是那些掙扎在社會底層、努力維持生活尊嚴的小人物;當他落葉歸根,重新回到故鄉後,他為孩子寫童話、寫童詩,還成立了兒童劇團,編排兒童劇。

他在家鄉開辦“紅磚屋”咖啡館,每天都到店內給孩子們講故事。著名作家馬家輝和張大春都曾到訪他的“紅磚屋”,馬家輝記錄了他為孩子講故事的情景: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78歲的黃春明在紅磚屋為孩子們講故事 馬家輝攝

“黃春明坐在木臺的矮椅上,手舞足蹈地對著二三十位早已等候的孩子說個不休。孩子們有三四歲的,有十多歲的……再小的孩子都把注意力集中到黃春明身上,甚至有一兩個孩子爬到他腳邊,他彎腰,把他們抱起,一手抱一個,78歲的他是個慈祥的老爺爺,也肯定比一般老爺爺擅於說故事。”(《黃春明的紅磚屋》)

大作家涉足兒童文學,往往能給兒童文學界帶來新的活力。黃春明更是出手不凡,他憑藉自己豐富的才華創作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撕畫童話”。《城南舊事》的作者林海音收到他的童話作品集,熬夜一口氣看完,對撕畫繪本大為讚賞。

黃春明開創的撕畫繪本藝術形式即使放到今天看也非常前衛,而他借撕畫講述的童話故事則更令人回味,即便是成年人,在讀後也會生髮不少思考。


2、偉大的心靈成長童話


黃春明擅於將豐富的人生道理不著痕跡的蘊藏在充滿童趣和詩意的故事中,他的童話作品,熔鑄了他個人獨特的人生和情感經驗,帶有生命的濃度。


*《我是貓也》——自我認知啟蒙

《我是貓也》的主人公就是這隻流淚的黑貓。細心的讀者可能會發現,這隻貓一邊流著淚,一邊還在張著嘴笑。它為什麼又哭又笑呢?

在童話的開頭,這隻貓告訴大家自己為什麼又高興又難過。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我先來介紹我自己。

我是一隻貓。

誰見了我,都知道我是一隻貓。

但是一度,差不多認識我的人,他們竟然都說,我不是貓。我聽到人家這麼說我,心裡好難過好難過。那是我一生中,最不快樂的時候了。

現在好了。現在他們重新認清楚我,又說我是一隻貓了。我好高興,高興得眼淚都掉下來了。我喜歡我是一隻貓。”

接下來,黑貓講述自己的經歷。原來它原先住在一個有錢人家,大小姐很寵她,誰知僕人趁大小姐不在把它賣到了鄉下,新主人家裡讓它抓老鼠,可它以前一直是吃魚的,不愛吃老鼠,新主人很生氣,把它趕出了家門。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最讓黑貓難過的是,村裡人知道了它不抓老鼠,全都說他不是貓。它自己都開始懷疑自己到底是不是貓了,便想去照照鏡子。誰知道照鏡子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它在梳妝檯上照,鏡子被打破了,在井水裡照,一隻青蛙跳了進去,最後它竟然拿天上的月亮當鏡子照。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因為不吃老鼠,黑貓餓著肚子。一隻老貓也勸它去捉老鼠。黑貓尋思捉老鼠只是自己不想,並不是不會。想通這一點後,看準了鼠王捉住它,並贏得村人的喝彩。

黃春明在後記當中還設計了一個尋貓啟事,並提了個小問題,讓家長和孩子一起討論,藉此激發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其實故事已經結束了。假定有一天,黑金可以選擇回去以前有錢的女主人家,也可以選擇留在這個老鼠很多的村子裡。對這樣的選擇他矛盾了許久,最後他決定留在這個村子。這樣的決定,你以為如何?”

黑貓發現自我的故事,可以啟發孩子形成正確的自我認知,但又沒有任何冰冷的說教。

故事中拿月亮當鏡子照,聽起來有點荒誕,但這個情境的設定很符合兒童的思維方式,在孩子的思維中,他們會把一個事物的特點放到另一個事物上。照鏡子的行為也有豐富的象徵意義,因為學會照鏡子正是孩子形成自我意識的一個關鍵標誌。

故事中黑貓面臨著兩難選擇,它實在不喜歡吃老鼠,可是它不抓老鼠,別人就說它不是貓。這種矛盾表現了每一個兒童在自我意識的形成過程中都會面臨的困境——順從自己,還是順從他人。

根據兒童自我認知的發展規律,當兒童被迫在尊重自己內心的喜好和滿足別人的期待之間做出選擇的時候,兒童通常會選擇否定自己。但只有當兒童的真實內心既得到自己的認同,也得到了別人的尊重時,才能讓孩子心理健康成長。

故事中黑貓吃老鼠的行為,以及最後面臨可以回到主人家時的選擇,從順從自己和順從他人的角度上可以有多種解讀,在讀故事的過程中,孩子通過了解黑貓的處境、看到黑貓的選擇,也會對如何平衡自己的喜好和別人的期待有更深的理解。

作者黃春明在創作黑貓的童話時融入了自己的成長經歷,他在童年時期被周圍人說成是壞孩子,他因此感到自卑、自憐,可是最終他擺脫了這種陰影,證明了自己。正因有這樣的經歷,黃春明的故事往往更能觸及兒童真正面臨的成長困境。


*《小麻雀·稻草人》——生活智慧、生命教育

這是一個老農夫、小麻雀和稻草人鬥智鬥勇的故事。

在故事的開頭,一片金黃的稻田上,小麻雀歡快地唱著歌,慶祝稻子成熟。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小麻雀們高興了,老農夫可發了愁。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他決定製作稻草人來防止麻雀偷吃稻子,孩子們也來幫忙。在老農夫帶孩子們製作稻草人的過程中,農夫的生活智慧和小朋友的童心童趣發生了很多有趣的碰撞。

比如,老農夫說稻草人不需要畫上鼻子眼睛,可孩子們卻不以為然。老農夫想的是稻草人能不能嚇走小麻雀,而孩子們則是關心怎麼讓稻草人看起來像一個真的人。孩子們趁著老農夫不注意,給稻草人畫上了眼睛嘴巴,稻草人居然真的可以說話了。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第二天,老農夫趁著天沒亮就帶著孩子們把稻草人豎立到田野上,以為大功告成。誰知年長的麻雀早就識破了,帶著小麻雀們肆無忌憚地吃稻子,這可讓好心腸的稻草人為難了。他不忍心趕走小麻雀,又不想讓從農夫失望,所以與小麻雀打成了一個智慧的協議……作者營造了一個詩意的場景,讓稻草人和小麻雀和平共處,也暗示了人類對小動物生命的尊重。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這部繪本的撕畫,完美呈現了金色稻田的色彩和亮度,對於在城市裡長大的孩子,這個童話故事既是一堂生活課,也是一堂生命課。明亮美麗的稻田、活潑機智的小麻雀和善良的稻草人都能讓孩子感受到自然的和諧美好和對萬物生命的尊重。

黃春明寫作了這個童話後,還發動家鄉的居民製作稻草人,大家給稻草人穿上各式各樣的衣服,成為了一道景觀,甚至有人給稻草人穿上Gucci的名牌服裝。黃春明還將《小麻雀·稻草人》改編為兒童劇,演出時最小的觀眾只有三歲。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春光再明媚”特展展出小麻雀稻草人改編舞臺劇道具

3、撕畫——把災難現場變成藝術世界的魔法棒

近些年,在教育領域大家都在強調跨學科整合的重要性,無論是頗為時髦的STEAM教育理念,還是取消文理分科的改革方案,都旨在打破僵化的學科界限。

在幼兒教育領域也是如此,《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提出“利用圖畫、繪畫和其他多種方式,引發幼兒對書籍、閱讀和書寫的興趣”。

《我是貓也》、《小麻雀·稻草人》兩本撕畫繪本就將孩子幼兒年齡段自然出現的撕紙行為與繪本故事結合起來,都設計了撕畫體驗活動,並附贈了撕畫紙。在讀過童話後,孩子們可以參考繪本上的豐富的撕畫形象,動手撕出自己的作品。

撕畫本身誇張的造型和對比強烈的色彩,很能引起孩子的興趣,在讀繪本後來做撕畫,還能鍛鍊孩子細緻的觀察力。

比如,在童話《小麻雀·稻草人》中,老農夫帶孩子們一起製作稻草人,繪本用了連續四頁的撕畫插圖展示了稻草人的製作過程,從製作稻草人的骨架、身體、頭臉,到穿上衣服,戴上帽子。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最後,孩子們還給稻草人畫上了眼睛、鼻子和嘴巴。

本書設計的撕畫體驗活動就是讓孩子們在稻草人骨架的基礎上,用撕畫的方法完成稻草人的製作。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撕”出來的繪本,教你把熊孩子撕紙災難現場變成童話世界


撕畫提示會引導孩子回憶故事中稻草人的製作方法,在做撕畫的過程中,孩子會對不少詞彙有更深的理解。

比如,其中一個過程需要孩子幫稻草人撕出棕蓑,但棕蓑這個詞對孩子來說著實很晦澀難懂,但根據提示,孩子可以在書中找到那唯一的一個穿蓑衣的稻草人,書中描述的“一件破棕蓑”也可以讓孩子瞭解“棕蓑”其實就是一種衣服,在撕的過程中,孩子對棕蓑的樣式也會做細緻的觀察,伴隨動手參與的樂趣,孩子會在不知不覺中加深對身邊很多事物的理解。


《我是貓也》和《小麻雀·稻草人》在設計上順應孩子天性,幫助開發孩子的觀察力和創造力,在內容上讓孩子從中獲得成長能量,開啟獨立思考,感受自然之美,學會對生命的敬畏。

正如黃春明一直堅持的:希望為孩子們打開一扇門。和孩子一起開啟這扇門後,你會發現,那些不起眼的紙屑中原來蘊藏著如此美好的世界。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