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銅川市,陝西省下轄地級市,位於陝西中心,陝北黃土高原的南緣,東經108°35′20"—109°29′04",北緯34°48′16″—35°35′16″;東和東南與渭南地區的白水縣、蒲城縣、富平縣接壤,西和南與咸陽地區的旬邑縣、淳化縣、三原縣毗連,北和西北與延安地區的洛川縣、黃陵縣相鄰;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全市總面積3882平方公里,下轄3區1縣1個經濟技術開發區,常住人口80.37萬(2018年末)[1]

銅川,原名“同官”,因與“潼關”同音,治所又設在銅水之川,故更名銅川。銅川夏、商隸屬古雍州。秦屬內史地。前155年開始設置縣,隸屬左馮翊。1949年,隸屬三原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50年,改屬咸陽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53年,改屬省人民政府直接領導。1958年,成立銅川市,歸省管轄,1966年,改為省轄市。

銅川是全國綠化模範城市[2]、 國家衛生城市[3]。著名景點有:大香山寺、藥王山、照金香山大景等。

2018年11月,銅川市入選“2018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

銅川市,陝西省下轄地級市,位於陝西中心,陝北黃土高原的南緣,東經108°35′20"—109°29′04",北緯34°48′16″—35°35′16″;東和東南與渭南地區的白水縣、蒲城縣、富平縣接壤,西和南與咸陽地區的旬邑縣、淳化縣、三原縣毗連,北和西北與延安地區的洛川縣、黃陵縣相鄰;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全市總面積3882平方公里,下轄3區1縣1個經濟技術開發區,常住人口80.37萬(2018年末)[1]

銅川,原名“同官”,因與“潼關”同音,治所又設在銅水之川,故更名銅川。銅川夏、商隸屬古雍州。秦屬內史地。前155年開始設置縣,隸屬左馮翊。1949年,隸屬三原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50年,改屬咸陽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53年,改屬省人民政府直接領導。1958年,成立銅川市,歸省管轄,1966年,改為省轄市。

銅川是全國綠化模範城市[2]、 國家衛生城市[3]。著名景點有:大香山寺、藥王山、照金香山大景等。

2018年11月,銅川市入選“2018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銅川市——陝西省下轄地級市

"

銅川市,陝西省下轄地級市,位於陝西中心,陝北黃土高原的南緣,東經108°35′20"—109°29′04",北緯34°48′16″—35°35′16″;東和東南與渭南地區的白水縣、蒲城縣、富平縣接壤,西和南與咸陽地區的旬邑縣、淳化縣、三原縣毗連,北和西北與延安地區的洛川縣、黃陵縣相鄰;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全市總面積3882平方公里,下轄3區1縣1個經濟技術開發區,常住人口80.37萬(2018年末)[1]

銅川,原名“同官”,因與“潼關”同音,治所又設在銅水之川,故更名銅川。銅川夏、商隸屬古雍州。秦屬內史地。前155年開始設置縣,隸屬左馮翊。1949年,隸屬三原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50年,改屬咸陽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53年,改屬省人民政府直接領導。1958年,成立銅川市,歸省管轄,1966年,改為省轄市。

銅川是全國綠化模範城市[2]、 國家衛生城市[3]。著名景點有:大香山寺、藥王山、照金香山大景等。

2018年11月,銅川市入選“2018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銅川市——陝西省下轄地級市

銅川市——陝西省下轄地級市

"

銅川市,陝西省下轄地級市,位於陝西中心,陝北黃土高原的南緣,東經108°35′20"—109°29′04",北緯34°48′16″—35°35′16″;東和東南與渭南地區的白水縣、蒲城縣、富平縣接壤,西和南與咸陽地區的旬邑縣、淳化縣、三原縣毗連,北和西北與延安地區的洛川縣、黃陵縣相鄰;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全市總面積3882平方公里,下轄3區1縣1個經濟技術開發區,常住人口80.37萬(2018年末)[1]

銅川,原名“同官”,因與“潼關”同音,治所又設在銅水之川,故更名銅川。銅川夏、商隸屬古雍州。秦屬內史地。前155年開始設置縣,隸屬左馮翊。1949年,隸屬三原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50年,改屬咸陽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53年,改屬省人民政府直接領導。1958年,成立銅川市,歸省管轄,1966年,改為省轄市。

銅川是全國綠化模範城市[2]、 國家衛生城市[3]。著名景點有:大香山寺、藥王山、照金香山大景等。

2018年11月,銅川市入選“2018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銅川市——陝西省下轄地級市

銅川市——陝西省下轄地級市

銅川市——陝西省下轄地級市

人口

2018年末全市常住人口80.37萬人,比上年減少2.97萬人,城鎮化率65.9%,比上年提高1.27個百分點。全市出生率9.03‰,死亡率5.86‰,人口自然增長率3.17‰。[1]

民族

主要少數民族有漢、蒙古 、 回 、藏 、苗 、壯 、布衣、朝鮮 、 滿 、侗 、 白 、土家 、黎族等少數民族。

2018年,全市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6.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長3.1%,第二產業增長4.9%,第三產業增長7.4%。

三次產業結構佔比7.5:43.2:49.3,三產佔比較上年提高7.9個百分點。全年非公經濟實現增加值佔生產總值比重為50.1%。[1]

第一產業

2018年,全市農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3.2%。全年實現糧食總產28.78萬噸,增長3.2%;其中夏糧6.41萬噸,下降0.8%,秋糧22.37萬噸,增長4.4%。園林水果總產54.16萬噸,下降2.0%;其中蘋果51.82萬噸,下降2.1%。蔬菜種植面積3.50萬畝,增長8.4%;產量6.58萬噸,增長6.3%。出欄生豬7.08萬頭,出欄家禽100.64萬隻。肉類總產1.02萬噸,增長2.7%。奶類產量3.14萬噸,下降0.5%。禽蛋產量2.19萬噸,增長2.5%。

舉辦首屆“銅川市2018年扶貧產品交易會”,啟動建設9個綠色生態循環農業示範區和20個有機綠色農產品生產示範基地。全市60個“三變”改革試點村,全部完成清產核資和成員界定。[1]

第二產業

"

銅川市,陝西省下轄地級市,位於陝西中心,陝北黃土高原的南緣,東經108°35′20"—109°29′04",北緯34°48′16″—35°35′16″;東和東南與渭南地區的白水縣、蒲城縣、富平縣接壤,西和南與咸陽地區的旬邑縣、淳化縣、三原縣毗連,北和西北與延安地區的洛川縣、黃陵縣相鄰;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全市總面積3882平方公里,下轄3區1縣1個經濟技術開發區,常住人口80.37萬(2018年末)[1]

銅川,原名“同官”,因與“潼關”同音,治所又設在銅水之川,故更名銅川。銅川夏、商隸屬古雍州。秦屬內史地。前155年開始設置縣,隸屬左馮翊。1949年,隸屬三原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50年,改屬咸陽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53年,改屬省人民政府直接領導。1958年,成立銅川市,歸省管轄,1966年,改為省轄市。

銅川是全國綠化模範城市[2]、 國家衛生城市[3]。著名景點有:大香山寺、藥王山、照金香山大景等。

2018年11月,銅川市入選“2018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銅川市——陝西省下轄地級市

銅川市——陝西省下轄地級市

銅川市——陝西省下轄地級市

人口

2018年末全市常住人口80.37萬人,比上年減少2.97萬人,城鎮化率65.9%,比上年提高1.27個百分點。全市出生率9.03‰,死亡率5.86‰,人口自然增長率3.17‰。[1]

民族

主要少數民族有漢、蒙古 、 回 、藏 、苗 、壯 、布衣、朝鮮 、 滿 、侗 、 白 、土家 、黎族等少數民族。

2018年,全市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6.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長3.1%,第二產業增長4.9%,第三產業增長7.4%。

三次產業結構佔比7.5:43.2:49.3,三產佔比較上年提高7.9個百分點。全年非公經濟實現增加值佔生產總值比重為50.1%。[1]

第一產業

2018年,全市農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3.2%。全年實現糧食總產28.78萬噸,增長3.2%;其中夏糧6.41萬噸,下降0.8%,秋糧22.37萬噸,增長4.4%。園林水果總產54.16萬噸,下降2.0%;其中蘋果51.82萬噸,下降2.1%。蔬菜種植面積3.50萬畝,增長8.4%;產量6.58萬噸,增長6.3%。出欄生豬7.08萬頭,出欄家禽100.64萬隻。肉類總產1.02萬噸,增長2.7%。奶類產量3.14萬噸,下降0.5%。禽蛋產量2.19萬噸,增長2.5%。

舉辦首屆“銅川市2018年扶貧產品交易會”,啟動建設9個綠色生態循環農業示範區和20個有機綠色農產品生產示範基地。全市60個“三變”改革試點村,全部完成清產核資和成員界定。[1]

第二產業

銅川市——陝西省下轄地級市

華能銅川電廠

2018年,全市建築業增加值增長15.8%,較上年提高1.9個百分點。資質內建築業市內企業48戶,增加12戶;房屋建築施工面積378.87萬平方米,增長11.7%。

2018年,全市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4.1%。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長4.1%,規模以下工業增長2.4%。在規模以上工業中,能源工業增加值增長13.4%,佔規上工業的比重為68.8%,較上年提高16.9個百分點;高耗能行業增加值下降7.2%,佔規上工業比重為30.1%,較上年回落7.3個百分點;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36.4%。規模以上工業產銷率97.3%,較上年提高2.1個百分點。

規模以上工業中,四大傳統產業增加值增長11.8%。其中煤炭開採和洗選業增長23.1%,非金屬礦物製品業下降10.6%,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下降28.4%,電力生產及供應業增長3.1%。食品、醫藥及裝備製造三大接續產業增加值下降16.3%。其中醫藥製造業增長38.0%,裝備製造業下降27.6%,食品製造業下降62.5%。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比上年下降8.9%;稅金總額21.38億元,增長33.3%。

全市在統的46個工業品,20個產量增長,26個下降。5個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兩增三降”:原煤增長24.1%,水泥熟料增長10.3%,水泥下降14.3%,電解鋁下降43.3%,發電量下降4.3%,其中火力發電量下降9.1%。[1]

第三產業

固定資產投資

2018年,全市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3.8%,較上年提高1.3個百分點。其中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跨區投資和農戶投資)增長11.0%;民間投資增長56.2%,提高57.2個百分點。全市億元以上施工項目158個,增長20.6%。

2018年全市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長16.3%,較上年提高58.4個百分點。房屋施工面積496.12萬平方米,增長0.2%。商品房銷售面積54.63萬平方米,增長32.6%,提高14.1個百分點。

2018年共簽約各類招商引資項目404個,涉及金額2608.02億元。其中合同項目214個,涉及金額639.24億元;全年實際到位資金219.22億元。[1]

國內外貿易

2018年,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3.54億元,同比增長11.1%。其中限額以上企業(單位)實現消費品零售額71.11億元,增長11.6%。

分區域看,城鎮實現零售額114.31億元,同比增長10.9%;鄉村實現零售額39.23億元,增長11.4%。分形態看,餐飲收入31.38億元,增長11.2%;商品零售122.16億元,增長11.0%。分行業看,批發業銷售額113.0億元,增長35.0%;零售業銷售額180.02億元,增長11.9%;住宿業營業額11.0億元,增長16.4%;餐飲業營業額30.24億元,增長18.0%。

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簽約採購金額7.4億元。全市外貿進出口總額30039萬元,下降13.2%;其中出口30039萬元,下降12.7%。[1]

旅遊

2018年,全市接待遊客2110.1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34.64億元,分別同比增長20.55%和28.34%。[1]

財政

2018年,全市財政總收入42.81億元,增長17.2%;地方財政收入23.10億元,增長15.2%;財政支出127.97億元,增長9.4%。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14.57億元,教育支出19.87億元,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3.66億元,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12.20億元,節能環保支出4.52億元,城鄉社區事務支出9.76億元,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5.69億元,住房保障支出6.73億元。[1]

金融

2018年,全市擁有銀行業金融機構14家,營業網點150家,從業人員2386人。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541.87億元,較年初新增41.94億元,同比增長8.4%;各項貸款餘額235.86億元,較年初新增28.92億元,增長14.0%;其中短期貸款42.7億元,中長期貸款154.59億元。證券機構累計成交量126.01億元,下降19.7%;客戶資產量17.12億元,增長20.8%。[1]

保險

2018年,全市擁有各類保險業機構25家,分支機構80家,從業人員6001人。全年實現保費收入16.57億元,增長9.7%;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4.41億元,增長11.4%;人壽險保費收入12.16億元,增長9.1%。保險業累計賠付2.6億元,增長13.0%;其中財產險賠付2.3億元,增長11.1%,人壽險賠付0.3億元,增長30.4%。

2018年,全市公路客貨週轉量106.34億噸公里,同比增長8.6%。年末境內公路總里程4363.7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43.99公里,國道93.53公里,省道68.7公里,縣道578.17公里,鄉道883.05公里,村道2438.21公里,專用公路58.08公里。全年建成縣鄉油路118公里,深度貧困村30戶以上通組水泥路80.3公里,新通車宜白公路、黃環公路、新寺公路、紅惠公路等縣鄉公路。全市民用車輛擁有量12.98萬輛,其中汽車9.39萬輛。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