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令人唏噓的是,如果將時間撥回2016年,樂視還是“下一個BAT”的有力競爭者,而如今,熱議的焦點已經成了“頭條系”。這樣的故事在每一個領域上演著,體育內容產業的賽道也不會例外。

文 | 時代財經 鄭方圓

樂視體育退場、阿里蘇寧抱團、騰訊遭夾擊,體育內容“賽道”地覆天翻

圖片來源:Unsplash

7月3日,天眼查數據顯示,樂視體育文化產業發展(北京)有限公司(樂視體育)已被吊銷營業執照,吊銷時間為5月20日。而在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中,樂視體育也曾多次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2014年從樂視網(300104)獨立出來的樂視體育,經歷了所謂 “60 億版權投入”時期的高歌猛進,又因為樂視集團整體的資金鍊斷裂而不斷陷入各項賽事欠費的醜聞,如今只剩下鉅額的債務和上百條的法律訴訟。

“從來只有新人笑,有誰聽見舊人哭”,在體育內容產業的賽道上,樂視黯然退場,阿里在與蘇寧眉來眼去,固守籃球領域的騰訊體育正經受優酷和咪咕的雙面夾擊,富有年輕氣息的“頭條系”正在成為新挑戰者……

阿里蘇寧“聯姻”

7月1日,財經消息稱阿里旗下的優酷體育和蘇寧旗下的PP 體育正在組建成立合資公司,進行業務整合。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合資公司可能叫“阿里生態-PP體育”,阿里佔大股,7月份官宣,現在已經在招人。

時代財經分別向阿里體育和PP體育方面求證,阿里體育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不方便對外透露太多”。PP體育方面則以“這部分內容不便傳播”為由,拒絕了進一步的採訪。

儘管官方都保持了沉默,但在職場社交平臺上,“合資成立新公司”依然是個活躍的話題。時代財經在“脈脈”上發現,有拿到阿里生態-PP體育offer的求職者表達了自己的困惑:“不是蘇寧也不是阿里,到底是不是外包呢?”而原本蘇寧體育的員工則對未來的去向存疑:“蘇寧的員工到底會如何處置?以外包形式進入阿里嗎?今天看到考勤組被劃到外包考勤組了。”

另一個值得玩味的信號是,在阿里巴巴今年618大促期間的新一輪組織升級中,阿里體育並未出現在名單中。公開資料顯示,這一輪的調整目標主要針對創新業務事業群、新零售、阿里雲和大文娛,但阿里體育沒有出現。

今年1月,原阿里體育CEO張大鐘期滿卸任之後,這個職位一直由優酷體育與少兒事業部總經理戴瑋兼任。一直以來,阿里體育更加側重賽事與場館運營,而優酷則擅長對內容版權下手。

在易觀智庫體育行業分析師屈晶看來,這個時間點的調整與多項賽事的版權爭奪有關。“大賽的版權確實都快到期了,肯定有得一爭。2015年爭完了,下一波又要開始了,所以這個時間節點有異動也很好理解,再加上冬奧會、奧運會等大賽的臨近。”

儘管有諸多猜測,但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優酷體育和PP體育成立合資公司的舉動也算不上意外,“蘇寧本來也是阿里系的,不管怎麼樣它們都會資源共享的。”屈晶對時代財經表示。

不過,相較於轉播版權,2015年才正式組建成立的阿里體育此前更多地把興趣點放在賽事和IP上,優酷拿下世界盃新媒體版權代表了阿里對體育內容領域的進取心。

在阿里體育成立之初,時任阿里體育總裁的張大鐘曾公開表態:“核心是協會和賽事,播映權只是這種IP的一種延伸。擁有和創造一個比賽的價值可能會更大。”

從阿里體育這幾年的動作也可以看出,它缺席足球、籃球等頭部賽事版權的爭奪,卻佈局了包括培訓、場館、電競、賽事、營銷、經紀人平臺等多種業態,但都沒有搞出太多的“聲響”。

“對阿里體育一直沒什麼太深刻的印象,它們在校園運動領域有一些動作,包括運營青少年足球賽事,還有大學生籃球聯賽等。”一位足球領域的資深從業者這樣描述他對阿里體育的看法。

轉折出現在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開播前16天,阿里旗下的優酷壓哨拿下了世界盃新媒體版權。高達16億元的版權交易費用或許稱不上划算的買賣,但對於阿里而言,它在產業佈局、品牌傳播方面更加意味深長。

時任阿里巴巴文化娛樂集團輪值總裁兼大優酷事業群總裁楊偉東將此視為優酷體育發力開始,“不是頭腦發熱買了世界盃版權,未來會圍繞體育版權,佈局活動、賽事、服務及衍生品等領域。”

具體的財務數據並未對外公佈,但優酷確實賺了一波流量。根據其世界盃之後披露的相關數據:決賽單場有超2400萬觀看用戶,比揭幕戰增長了100%;64場賽事累計有超過1.8億觀看用戶。

第三方機構QuestMobile數據顯示,受到世界盃賽事直播影響,優酷移動端日活躍用戶數在6月23日破億,相比月初的七八千萬增長了兩成多。世界盃期間,優酷移動端的人均使用時長也上漲9.8%。

世界盃結束後的4天,阿里再一次用真金白銀表明了自己並非“頭腦發熱”。2018年7月19日,阿里巴巴宣佈完成對蘇寧體育的戰略投資,而優酷作為阿里和蘇寧體育合作的重要載體,與PP體育打造了聯運平臺,後者手握大量頂級賽事的版權。

“綜合視頻的體量相比於垂直的體育視頻平臺要大太多了,它們扎進來優勢還是挺明顯的,阿里的大文娛板塊這幾年表現平平,從體育賽道來發力,這個思路也不錯。”屈晶分析道。

騰訊體育:籃球帝國迎來勁敵?

對於近幾年在體育產業大舉進軍的蘇寧體育而言,高額的版權也意味著變現的壓力。

根據時代財經不完全統計,蘇寧的PP體育近幾年拿下了包括英超、法甲、德甲、西甲、中超等在內多項重量級賽事的版權:2016年11月,蘇寧體育以7.21億美元(約 50 億元人民幣)的價格從新英體育手中奪得了英超2019-2022年三個賽季的版權;2018年3月,通過與當代明誠的合作,PP體育在原有截至2019-2020賽季的權益之後,又鎖定了至少2021-2022兩個賽季的西甲優先播出權,而此前,拿下西甲2015-2020年五個賽季的獨家版權,蘇寧花了2.5億歐元;2018年7月初,PP體育與德甲聯盟達成合作,以2.5 億美元買下德甲2018-2023賽季為期5年的全媒體獨家版權;而中超2017年-2018年的新媒體轉播權則花費了蘇寧13.5億。

此外,還有一些未公佈具體金額的交易:2018年7月底,PP體育與法甲聯盟達成了合作協議,從2018-2019賽季開始, PP體育獨家擁有法甲聯賽、法國聯賽盃、法國超級盃的新媒體獨家直播和點播權益;今年1月4日,PP體育又與英格蘭足總盃達成合作,獲得2018-2024賽季為期6年的中國大陸地區全媒體獨家版權。

儘管沒有最新的財務數據,但根據此前騰訊《稜鏡》曝光的2017年蘇寧體育的相關業績,其媒體成本高達20.55億元人民幣,收入為1.48億元人民幣,智能硬件收支基本平衡,但電商零售及培訓收入超400萬元人民幣,全年虧損達到19.2億元人民幣。

牽手蘇寧體育,對於在內容端充滿進取心的優酷體育而言是一個精明而省力的舉動,而在版權領域投入巨大的蘇寧體育也會受益於阿里體系帶來的更多變現可能。

但這些,肯定不是體育內容賽道上的另一個巨頭騰訊體育願意看到的。

籃球一直是騰訊體育的傳統優勢領域,屈晶認為,如今這個領域也存在著變數。騰訊體育與NBA的版權合同2020年就會到期,隨著去年年底咪咕與NBA達成合作,同時咪咕與PP體育之間的關係也頗為親密,這張王牌是否會旁落它家要打上大大的問號。

另一方面,在國內的CBA聯賽裡,騰訊已經受到了優酷體育和咪咕的雙面夾擊。2018年10月15日,優酷體育和咪咕先後宣佈成為了未來兩年CBA持權轉播商暨新媒體合作伙伴。

“頭條系”:體育版權賽道的攪局者?

儘管“BAT”中的百度,憑藉著旗下的愛奇藝尚處在這個賽道中,但聚焦高爾夫、網球等相對小眾的賽事並未給它帶來多少關注度。2018年8月,愛奇藝與新英體育共同成立了新愛體育,但在失去了英超聯賽的版權這項核心資源之後,新愛體育至少在短時間內與足球、籃球等傳統的熱門賽事無緣。

在維寧體育創始人兼CEO紀寧看來,“頭條系”或許能夠成為衝擊阿里、騰訊等巨頭的新力量。正如在每個領域上演的故事一樣。

今年6月6日,字節跳動向虎撲投資了12.6億元,擁有了後者30%的股份。這個國內最知名的垂直社交平臺背後,還有著體育電商的生意:一手運動鞋電商平臺“識貨”和二手運動鞋交易平臺“毒app”,以及一系列的投資佈局,包括懂球帝、崑崙決、悅跑圈等等。

另一個大動作也表明了“頭條系”對於體育賽道的興趣。2018年11月底,“頭條系”旗下的今日頭條、抖音、西瓜視頻、Tik-Tok 拿下了NBA的短視頻權益,可以播放 NBA 每日賽事集錦、幕後花絮等內容。合作期到 2019-20 賽季結束,與騰訊此前跟 NBA 簽訂的數字媒體轉播權合同到期時間一樣。

富有年輕氣息的頭條系選擇了以社交平臺和短視頻來入局,這讓體育內容賽道的爭奪變得破碎和複雜。

對於大部分“四年看一次球”的偽足球迷而言,短視頻、動圖在日常的體育內容消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去年世界盃之後就再也沒打開過專門的體育APP的芊樺告訴時代財經,“平時就在手機上刷刷相關的微博抖音,沒有正兒八經去看比賽,太費時間了,四年表白一次已經是真愛了。”

入局晚,缺乏在體育內容領域的深度耕耘,但年輕的“頭條系”打法似乎更加直接和明確,通過垂直體育社群籠絡死忠球迷,又用泛娛樂化的內容收割更大眾化的“路人粉”和“偽球迷”市場。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