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時刻掉鏈子?找到專屬“安慰劑”,我們就再也不怕“死機”了'

"

馬修·薩伊德是英國著名的乒乓球運動員,他從8歲開始練習打球,三次問鼎英國聯邦運動會冠軍,兩次參加奧運會,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在2000年悉尼奧運會,馬修卻接連發揮失常。先是反應慢了半拍,接著用從沒有練過的技能猛擊,致使球落在距離球檯60釐米處。他拼盡全力扭轉敗局,結果卻以4:21慘敗對方。

馬修作為乒乓界的精英運動員,為什麼會打出如此糟糕的成績呢?

關鍵時刻掉鏈子

體育界把這種現象叫做“死機”。

人們在重大壓力面前失去對大腦的控制權,無法調用以往的熟練記憶,只能像新手一樣應對。

用馬修的話說,“我像被人控制的身體,是別人在替我打球”。

有很多運動員都遭遇過死機,世界上首屈一指的高爾夫運動員諾曼,在奧古斯塔賽場上,前面一直領先對方,人們都認為他拿冠軍不過是走個過場。

但是在最後一局,他完全不在狀態,不但髖部和肩部的動作不同頻,而且步伐也偏離了關鍵位置,最終以對方領先2杆收場。


"

馬修·薩伊德是英國著名的乒乓球運動員,他從8歲開始練習打球,三次問鼎英國聯邦運動會冠軍,兩次參加奧運會,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在2000年悉尼奧運會,馬修卻接連發揮失常。先是反應慢了半拍,接著用從沒有練過的技能猛擊,致使球落在距離球檯60釐米處。他拼盡全力扭轉敗局,結果卻以4:21慘敗對方。

馬修作為乒乓界的精英運動員,為什麼會打出如此糟糕的成績呢?

關鍵時刻掉鏈子

體育界把這種現象叫做“死機”。

人們在重大壓力面前失去對大腦的控制權,無法調用以往的熟練記憶,只能像新手一樣應對。

用馬修的話說,“我像被人控制的身體,是別人在替我打球”。

有很多運動員都遭遇過死機,世界上首屈一指的高爾夫運動員諾曼,在奧古斯塔賽場上,前面一直領先對方,人們都認為他拿冠軍不過是走個過場。

但是在最後一局,他完全不在狀態,不但髖部和肩部的動作不同頻,而且步伐也偏離了關鍵位置,最終以對方領先2杆收場。


關鍵時刻掉鏈子?找到專屬“安慰劑”,我們就再也不怕“死機”了

高爾夫運動員諾曼,也遭遇過死機


生活中也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同事老張代表公司去參加行業內一場辯論賽,他為此準備了好幾個月,還經常拉著同事們當陪練。

看他每次條理清楚地論述,我們都認為他肯定會榜上有名。

比賽開始了,老張一上臺,只見他滿面通紅、身體僵硬,步伐也有點不穩,好不容易在臺上站穩了,他張了張嘴卻沒有發出聲音。好不容易發出聲音了,也像是被切斷的錦緞一般,斷斷續續。

無論是每天練習的運動名將還是精心準備的職場人士,都會因為壓力而產生“死機”。

一旦造成死機,就會對我們的職場生涯產生巨大影響。同事老張自從上次辯論賽失敗後,好長一段時間都提心吊膽,害怕被老闆開除;他也不敢和同事們說話,害怕大家會嘲笑他。

這極大的影響了工作,最後他不得不離開我們公司。據說,過了半年時間,他才緩過勁兒來。

大腦的雙重系統,既讓效率更高,也讓我們遭遇死機

我們為什麼會產生死機呢?要明白這一現象,就要從大腦的系統說起。

我們的大腦有兩套記憶系統——內隱記憶和外顯記憶,就好比電腦的內存和外存一樣,對於不同的內容,我們儲存在不同的記憶系統當中。

"

馬修·薩伊德是英國著名的乒乓球運動員,他從8歲開始練習打球,三次問鼎英國聯邦運動會冠軍,兩次參加奧運會,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在2000年悉尼奧運會,馬修卻接連發揮失常。先是反應慢了半拍,接著用從沒有練過的技能猛擊,致使球落在距離球檯60釐米處。他拼盡全力扭轉敗局,結果卻以4:21慘敗對方。

馬修作為乒乓界的精英運動員,為什麼會打出如此糟糕的成績呢?

關鍵時刻掉鏈子

體育界把這種現象叫做“死機”。

人們在重大壓力面前失去對大腦的控制權,無法調用以往的熟練記憶,只能像新手一樣應對。

用馬修的話說,“我像被人控制的身體,是別人在替我打球”。

有很多運動員都遭遇過死機,世界上首屈一指的高爾夫運動員諾曼,在奧古斯塔賽場上,前面一直領先對方,人們都認為他拿冠軍不過是走個過場。

但是在最後一局,他完全不在狀態,不但髖部和肩部的動作不同頻,而且步伐也偏離了關鍵位置,最終以對方領先2杆收場。


關鍵時刻掉鏈子?找到專屬“安慰劑”,我們就再也不怕“死機”了

高爾夫運動員諾曼,也遭遇過死機


生活中也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同事老張代表公司去參加行業內一場辯論賽,他為此準備了好幾個月,還經常拉著同事們當陪練。

看他每次條理清楚地論述,我們都認為他肯定會榜上有名。

比賽開始了,老張一上臺,只見他滿面通紅、身體僵硬,步伐也有點不穩,好不容易在臺上站穩了,他張了張嘴卻沒有發出聲音。好不容易發出聲音了,也像是被切斷的錦緞一般,斷斷續續。

無論是每天練習的運動名將還是精心準備的職場人士,都會因為壓力而產生“死機”。

一旦造成死機,就會對我們的職場生涯產生巨大影響。同事老張自從上次辯論賽失敗後,好長一段時間都提心吊膽,害怕被老闆開除;他也不敢和同事們說話,害怕大家會嘲笑他。

這極大的影響了工作,最後他不得不離開我們公司。據說,過了半年時間,他才緩過勁兒來。

大腦的雙重系統,既讓效率更高,也讓我們遭遇死機

我們為什麼會產生死機呢?要明白這一現象,就要從大腦的系統說起。

我們的大腦有兩套記憶系統——內隱記憶和外顯記憶,就好比電腦的內存和外存一樣,對於不同的內容,我們儲存在不同的記憶系統當中。

關鍵時刻掉鏈子?找到專屬“安慰劑”,我們就再也不怕“死機”了

人的大腦和計算機一樣,都有雙重記憶系統


當學習新技能時,我們將整套操作分解成一項項動作,在外顯模式下練習,直至全部動作熟練,大腦會將熟練的動作存儲在內隱記憶中。

這樣做既可以讓大腦調動身體的每一個部分,來配合完成整套動作流程,又可以把注意力解放出來,去思考策略,以便發揮出更加完美的效果來。

比如我們在學習製作表格時,剛開始每一項操作都不熟練,無論是填數字,還是用公式計算,我們都需要一項項練習。

等練習全部熟練後,這些技能被內化在肌肉當中時,我們大腦就會開啟內隱記憶模式,把它存儲在內隱記憶裡面。

這個時候我們再製作表格,動作完全是下意識,行雲流水地完成了整個過程,並且還有多餘的精力去思考如何讓表格更完美。

大腦的雙重系統讓我們根據技能的熟練度進行分工,完成不同的事情,彼此相互配合,效率更高。

"

馬修·薩伊德是英國著名的乒乓球運動員,他從8歲開始練習打球,三次問鼎英國聯邦運動會冠軍,兩次參加奧運會,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在2000年悉尼奧運會,馬修卻接連發揮失常。先是反應慢了半拍,接著用從沒有練過的技能猛擊,致使球落在距離球檯60釐米處。他拼盡全力扭轉敗局,結果卻以4:21慘敗對方。

馬修作為乒乓界的精英運動員,為什麼會打出如此糟糕的成績呢?

關鍵時刻掉鏈子

體育界把這種現象叫做“死機”。

人們在重大壓力面前失去對大腦的控制權,無法調用以往的熟練記憶,只能像新手一樣應對。

用馬修的話說,“我像被人控制的身體,是別人在替我打球”。

有很多運動員都遭遇過死機,世界上首屈一指的高爾夫運動員諾曼,在奧古斯塔賽場上,前面一直領先對方,人們都認為他拿冠軍不過是走個過場。

但是在最後一局,他完全不在狀態,不但髖部和肩部的動作不同頻,而且步伐也偏離了關鍵位置,最終以對方領先2杆收場。


關鍵時刻掉鏈子?找到專屬“安慰劑”,我們就再也不怕“死機”了

高爾夫運動員諾曼,也遭遇過死機


生活中也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同事老張代表公司去參加行業內一場辯論賽,他為此準備了好幾個月,還經常拉著同事們當陪練。

看他每次條理清楚地論述,我們都認為他肯定會榜上有名。

比賽開始了,老張一上臺,只見他滿面通紅、身體僵硬,步伐也有點不穩,好不容易在臺上站穩了,他張了張嘴卻沒有發出聲音。好不容易發出聲音了,也像是被切斷的錦緞一般,斷斷續續。

無論是每天練習的運動名將還是精心準備的職場人士,都會因為壓力而產生“死機”。

一旦造成死機,就會對我們的職場生涯產生巨大影響。同事老張自從上次辯論賽失敗後,好長一段時間都提心吊膽,害怕被老闆開除;他也不敢和同事們說話,害怕大家會嘲笑他。

這極大的影響了工作,最後他不得不離開我們公司。據說,過了半年時間,他才緩過勁兒來。

大腦的雙重系統,既讓效率更高,也讓我們遭遇死機

我們為什麼會產生死機呢?要明白這一現象,就要從大腦的系統說起。

我們的大腦有兩套記憶系統——內隱記憶和外顯記憶,就好比電腦的內存和外存一樣,對於不同的內容,我們儲存在不同的記憶系統當中。

關鍵時刻掉鏈子?找到專屬“安慰劑”,我們就再也不怕“死機”了

人的大腦和計算機一樣,都有雙重記憶系統


當學習新技能時,我們將整套操作分解成一項項動作,在外顯模式下練習,直至全部動作熟練,大腦會將熟練的動作存儲在內隱記憶中。

這樣做既可以讓大腦調動身體的每一個部分,來配合完成整套動作流程,又可以把注意力解放出來,去思考策略,以便發揮出更加完美的效果來。

比如我們在學習製作表格時,剛開始每一項操作都不熟練,無論是填數字,還是用公式計算,我們都需要一項項練習。

等練習全部熟練後,這些技能被內化在肌肉當中時,我們大腦就會開啟內隱記憶模式,把它存儲在內隱記憶裡面。

這個時候我們再製作表格,動作完全是下意識,行雲流水地完成了整個過程,並且還有多餘的精力去思考如何讓表格更完美。

大腦的雙重系統讓我們根據技能的熟練度進行分工,完成不同的事情,彼此相互配合,效率更高。

關鍵時刻掉鏈子?找到專屬“安慰劑”,我們就再也不怕“死機”了

大腦的雙重系統讓我們效率更高


大腦的雙重系統看起來對我們有好處,但是為什麼還會出現死機現象呢?

那是因為當處於巨大壓力下,我們會因為緊張而打不開內隱系統,處於外顯系統的我們,沒有了以往練習的熟悉記憶,只能表現得像新手一樣。

死機並不是沒準備好,而是因為壓力太大,無法調取既往的練習結果。

馬修在參加悉尼奧運會之前,受到英國奧委會大力栽培。他們讓馬修在與奧運會規格一樣的場地訓練,還請了兩名國際選手陪他熱身;回來後,他們還請了營養學家和心理學家和馬修會面,讓他保持健康的身體和良好的心態。

但是這給馬修帶來很大壓力,讓他覺得必須要贏得這一場比賽,不然就會辜負大家的期望。

太渴望贏的心理,帶來巨大壓力,讓他產生了死機現象。

同事老張也一樣,他覺得練習了那麼久,同事們密切配合,領導大力支持,如果不能贏,太對不起大家的付出。

壓力太大,就會導致大腦打不開內隱系統,無法調取過去刻意練習的結果,讓我們發揮不出正常水平。及時舒緩壓力,輕裝上陣,我們才會發揮得更好。

“安慰劑”讓我們舒緩壓力,正常發揮

心理學上有個名詞叫做“安慰劑效用”。

通過信任的人們所給予的東西,能讓人產生巨大的安慰效果,讓人們忘記疼痛、壓力、焦慮等負面情緒,保持積極心態,表現出正常的水平。

亨利·比徹是一名醫生,在1944年的一場戰爭中,死傷人員太多,麻藥用光了。

面對急需手術的士兵,比徹有一個大膽的想法,讓護士注射生理鹽水而非嗎啡,病人看著嗎啡注入,安靜地接受了整個手術。


"

馬修·薩伊德是英國著名的乒乓球運動員,他從8歲開始練習打球,三次問鼎英國聯邦運動會冠軍,兩次參加奧運會,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在2000年悉尼奧運會,馬修卻接連發揮失常。先是反應慢了半拍,接著用從沒有練過的技能猛擊,致使球落在距離球檯60釐米處。他拼盡全力扭轉敗局,結果卻以4:21慘敗對方。

馬修作為乒乓界的精英運動員,為什麼會打出如此糟糕的成績呢?

關鍵時刻掉鏈子

體育界把這種現象叫做“死機”。

人們在重大壓力面前失去對大腦的控制權,無法調用以往的熟練記憶,只能像新手一樣應對。

用馬修的話說,“我像被人控制的身體,是別人在替我打球”。

有很多運動員都遭遇過死機,世界上首屈一指的高爾夫運動員諾曼,在奧古斯塔賽場上,前面一直領先對方,人們都認為他拿冠軍不過是走個過場。

但是在最後一局,他完全不在狀態,不但髖部和肩部的動作不同頻,而且步伐也偏離了關鍵位置,最終以對方領先2杆收場。


關鍵時刻掉鏈子?找到專屬“安慰劑”,我們就再也不怕“死機”了

高爾夫運動員諾曼,也遭遇過死機


生活中也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同事老張代表公司去參加行業內一場辯論賽,他為此準備了好幾個月,還經常拉著同事們當陪練。

看他每次條理清楚地論述,我們都認為他肯定會榜上有名。

比賽開始了,老張一上臺,只見他滿面通紅、身體僵硬,步伐也有點不穩,好不容易在臺上站穩了,他張了張嘴卻沒有發出聲音。好不容易發出聲音了,也像是被切斷的錦緞一般,斷斷續續。

無論是每天練習的運動名將還是精心準備的職場人士,都會因為壓力而產生“死機”。

一旦造成死機,就會對我們的職場生涯產生巨大影響。同事老張自從上次辯論賽失敗後,好長一段時間都提心吊膽,害怕被老闆開除;他也不敢和同事們說話,害怕大家會嘲笑他。

這極大的影響了工作,最後他不得不離開我們公司。據說,過了半年時間,他才緩過勁兒來。

大腦的雙重系統,既讓效率更高,也讓我們遭遇死機

我們為什麼會產生死機呢?要明白這一現象,就要從大腦的系統說起。

我們的大腦有兩套記憶系統——內隱記憶和外顯記憶,就好比電腦的內存和外存一樣,對於不同的內容,我們儲存在不同的記憶系統當中。

關鍵時刻掉鏈子?找到專屬“安慰劑”,我們就再也不怕“死機”了

人的大腦和計算機一樣,都有雙重記憶系統


當學習新技能時,我們將整套操作分解成一項項動作,在外顯模式下練習,直至全部動作熟練,大腦會將熟練的動作存儲在內隱記憶中。

這樣做既可以讓大腦調動身體的每一個部分,來配合完成整套動作流程,又可以把注意力解放出來,去思考策略,以便發揮出更加完美的效果來。

比如我們在學習製作表格時,剛開始每一項操作都不熟練,無論是填數字,還是用公式計算,我們都需要一項項練習。

等練習全部熟練後,這些技能被內化在肌肉當中時,我們大腦就會開啟內隱記憶模式,把它存儲在內隱記憶裡面。

這個時候我們再製作表格,動作完全是下意識,行雲流水地完成了整個過程,並且還有多餘的精力去思考如何讓表格更完美。

大腦的雙重系統讓我們根據技能的熟練度進行分工,完成不同的事情,彼此相互配合,效率更高。

關鍵時刻掉鏈子?找到專屬“安慰劑”,我們就再也不怕“死機”了

大腦的雙重系統讓我們效率更高


大腦的雙重系統看起來對我們有好處,但是為什麼還會出現死機現象呢?

那是因為當處於巨大壓力下,我們會因為緊張而打不開內隱系統,處於外顯系統的我們,沒有了以往練習的熟悉記憶,只能表現得像新手一樣。

死機並不是沒準備好,而是因為壓力太大,無法調取既往的練習結果。

馬修在參加悉尼奧運會之前,受到英國奧委會大力栽培。他們讓馬修在與奧運會規格一樣的場地訓練,還請了兩名國際選手陪他熱身;回來後,他們還請了營養學家和心理學家和馬修會面,讓他保持健康的身體和良好的心態。

但是這給馬修帶來很大壓力,讓他覺得必須要贏得這一場比賽,不然就會辜負大家的期望。

太渴望贏的心理,帶來巨大壓力,讓他產生了死機現象。

同事老張也一樣,他覺得練習了那麼久,同事們密切配合,領導大力支持,如果不能贏,太對不起大家的付出。

壓力太大,就會導致大腦打不開內隱系統,無法調取過去刻意練習的結果,讓我們發揮不出正常水平。及時舒緩壓力,輕裝上陣,我們才會發揮得更好。

“安慰劑”讓我們舒緩壓力,正常發揮

心理學上有個名詞叫做“安慰劑效用”。

通過信任的人們所給予的東西,能讓人產生巨大的安慰效果,讓人們忘記疼痛、壓力、焦慮等負面情緒,保持積極心態,表現出正常的水平。

亨利·比徹是一名醫生,在1944年的一場戰爭中,死傷人員太多,麻藥用光了。

面對急需手術的士兵,比徹有一個大膽的想法,讓護士注射生理鹽水而非嗎啡,病人看著嗎啡注入,安靜地接受了整個手術。


關鍵時刻掉鏈子?找到專屬“安慰劑”,我們就再也不怕“死機”了

醫生給的“安慰劑”,讓士兵平靜地完成整個手術


士兵以為是麻藥發揮了效果,其實是醫生的行為給了他巨大安慰,讓他配合完成整臺手術。

接下來,比徹醫生給急需做手術的士兵都注射了生理鹽水,他們無一不把它當做麻藥,忍受住手術過程中的巨大疼痛,讓手術順利完成。

士兵相信醫生,認為醫生給了他們“麻藥”,讓他們產生了巨大的意志力,忍受了手術中的巨大疼痛,這就是安慰劑的作用。

是安慰劑令他們產生堅強意志,度過難以忍受的時刻。

安慰劑可以是藥物,也可以是某一件物品;可以是數字,也可以是積極的聯想等等。一般由信任的人給予,或者是我們從既往經驗中總結出來,能讓我們發揮出色的物品。

只要能讓我們產生強烈、正向的信念,任何物品都可以是。

比如,泰格·伍茲的安慰劑是一件紅T恤,澳大利亞守門員馬克·施瓦澤的安慰劑是他的護腿板,他從16歲起就沒再換過。每逢重大比賽,他們都要把自己的安慰劑帶在身邊,以確保完美髮揮。

積極聯想+語言

這些“安慰劑”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聯合使用,只要能夠讓我們舒緩壓力就可以。

比如馬修在遭遇“死機”後,也找到了自己的安慰劑,就是積極的聯想和語言的鼓勵,順利參加2002年曼徹斯特運動會。


"

馬修·薩伊德是英國著名的乒乓球運動員,他從8歲開始練習打球,三次問鼎英國聯邦運動會冠軍,兩次參加奧運會,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在2000年悉尼奧運會,馬修卻接連發揮失常。先是反應慢了半拍,接著用從沒有練過的技能猛擊,致使球落在距離球檯60釐米處。他拼盡全力扭轉敗局,結果卻以4:21慘敗對方。

馬修作為乒乓界的精英運動員,為什麼會打出如此糟糕的成績呢?

關鍵時刻掉鏈子

體育界把這種現象叫做“死機”。

人們在重大壓力面前失去對大腦的控制權,無法調用以往的熟練記憶,只能像新手一樣應對。

用馬修的話說,“我像被人控制的身體,是別人在替我打球”。

有很多運動員都遭遇過死機,世界上首屈一指的高爾夫運動員諾曼,在奧古斯塔賽場上,前面一直領先對方,人們都認為他拿冠軍不過是走個過場。

但是在最後一局,他完全不在狀態,不但髖部和肩部的動作不同頻,而且步伐也偏離了關鍵位置,最終以對方領先2杆收場。


關鍵時刻掉鏈子?找到專屬“安慰劑”,我們就再也不怕“死機”了

高爾夫運動員諾曼,也遭遇過死機


生活中也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同事老張代表公司去參加行業內一場辯論賽,他為此準備了好幾個月,還經常拉著同事們當陪練。

看他每次條理清楚地論述,我們都認為他肯定會榜上有名。

比賽開始了,老張一上臺,只見他滿面通紅、身體僵硬,步伐也有點不穩,好不容易在臺上站穩了,他張了張嘴卻沒有發出聲音。好不容易發出聲音了,也像是被切斷的錦緞一般,斷斷續續。

無論是每天練習的運動名將還是精心準備的職場人士,都會因為壓力而產生“死機”。

一旦造成死機,就會對我們的職場生涯產生巨大影響。同事老張自從上次辯論賽失敗後,好長一段時間都提心吊膽,害怕被老闆開除;他也不敢和同事們說話,害怕大家會嘲笑他。

這極大的影響了工作,最後他不得不離開我們公司。據說,過了半年時間,他才緩過勁兒來。

大腦的雙重系統,既讓效率更高,也讓我們遭遇死機

我們為什麼會產生死機呢?要明白這一現象,就要從大腦的系統說起。

我們的大腦有兩套記憶系統——內隱記憶和外顯記憶,就好比電腦的內存和外存一樣,對於不同的內容,我們儲存在不同的記憶系統當中。

關鍵時刻掉鏈子?找到專屬“安慰劑”,我們就再也不怕“死機”了

人的大腦和計算機一樣,都有雙重記憶系統


當學習新技能時,我們將整套操作分解成一項項動作,在外顯模式下練習,直至全部動作熟練,大腦會將熟練的動作存儲在內隱記憶中。

這樣做既可以讓大腦調動身體的每一個部分,來配合完成整套動作流程,又可以把注意力解放出來,去思考策略,以便發揮出更加完美的效果來。

比如我們在學習製作表格時,剛開始每一項操作都不熟練,無論是填數字,還是用公式計算,我們都需要一項項練習。

等練習全部熟練後,這些技能被內化在肌肉當中時,我們大腦就會開啟內隱記憶模式,把它存儲在內隱記憶裡面。

這個時候我們再製作表格,動作完全是下意識,行雲流水地完成了整個過程,並且還有多餘的精力去思考如何讓表格更完美。

大腦的雙重系統讓我們根據技能的熟練度進行分工,完成不同的事情,彼此相互配合,效率更高。

關鍵時刻掉鏈子?找到專屬“安慰劑”,我們就再也不怕“死機”了

大腦的雙重系統讓我們效率更高


大腦的雙重系統看起來對我們有好處,但是為什麼還會出現死機現象呢?

那是因為當處於巨大壓力下,我們會因為緊張而打不開內隱系統,處於外顯系統的我們,沒有了以往練習的熟悉記憶,只能表現得像新手一樣。

死機並不是沒準備好,而是因為壓力太大,無法調取既往的練習結果。

馬修在參加悉尼奧運會之前,受到英國奧委會大力栽培。他們讓馬修在與奧運會規格一樣的場地訓練,還請了兩名國際選手陪他熱身;回來後,他們還請了營養學家和心理學家和馬修會面,讓他保持健康的身體和良好的心態。

但是這給馬修帶來很大壓力,讓他覺得必須要贏得這一場比賽,不然就會辜負大家的期望。

太渴望贏的心理,帶來巨大壓力,讓他產生了死機現象。

同事老張也一樣,他覺得練習了那麼久,同事們密切配合,領導大力支持,如果不能贏,太對不起大家的付出。

壓力太大,就會導致大腦打不開內隱系統,無法調取過去刻意練習的結果,讓我們發揮不出正常水平。及時舒緩壓力,輕裝上陣,我們才會發揮得更好。

“安慰劑”讓我們舒緩壓力,正常發揮

心理學上有個名詞叫做“安慰劑效用”。

通過信任的人們所給予的東西,能讓人產生巨大的安慰效果,讓人們忘記疼痛、壓力、焦慮等負面情緒,保持積極心態,表現出正常的水平。

亨利·比徹是一名醫生,在1944年的一場戰爭中,死傷人員太多,麻藥用光了。

面對急需手術的士兵,比徹有一個大膽的想法,讓護士注射生理鹽水而非嗎啡,病人看著嗎啡注入,安靜地接受了整個手術。


關鍵時刻掉鏈子?找到專屬“安慰劑”,我們就再也不怕“死機”了

醫生給的“安慰劑”,讓士兵平靜地完成整個手術


士兵以為是麻藥發揮了效果,其實是醫生的行為給了他巨大安慰,讓他配合完成整臺手術。

接下來,比徹醫生給急需做手術的士兵都注射了生理鹽水,他們無一不把它當做麻藥,忍受住手術過程中的巨大疼痛,讓手術順利完成。

士兵相信醫生,認為醫生給了他們“麻藥”,讓他們產生了巨大的意志力,忍受了手術中的巨大疼痛,這就是安慰劑的作用。

是安慰劑令他們產生堅強意志,度過難以忍受的時刻。

安慰劑可以是藥物,也可以是某一件物品;可以是數字,也可以是積極的聯想等等。一般由信任的人給予,或者是我們從既往經驗中總結出來,能讓我們發揮出色的物品。

只要能讓我們產生強烈、正向的信念,任何物品都可以是。

比如,泰格·伍茲的安慰劑是一件紅T恤,澳大利亞守門員馬克·施瓦澤的安慰劑是他的護腿板,他從16歲起就沒再換過。每逢重大比賽,他們都要把自己的安慰劑帶在身邊,以確保完美髮揮。

積極聯想+語言

這些“安慰劑”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聯合使用,只要能夠讓我們舒緩壓力就可以。

比如馬修在遭遇“死機”後,也找到了自己的安慰劑,就是積極的聯想和語言的鼓勵,順利參加2002年曼徹斯特運動會。


關鍵時刻掉鏈子?找到專屬“安慰劑”,我們就再也不怕“死機”了

積極聯想和語言鼓勵,讓馬修舒緩壓力,避免了死機


我們來看下馬修的具體做法。

首先,找一個安靜的地方深呼吸讓自己平靜,然後回想曾經發揮出色的具體場面。

先從觀眾的層面看自己多出色,給自己鼓勵。比如,馬修能完成這麼漂亮的一記擊球,他太了不起!

然後再從自己的層面,感受超常發揮所帶來的歡欣鼓舞。比如,能發好這個高旋球,說明我的技能又進步了!

緊接著想象與即將遭遇的對手對戰,用以往練習的技能發揮出了高超的水平,讓自己充滿樂觀的情緒。比如,我發了一記側旋球,對方沒有接住,我這球真沒有白練!

最後再對自己進行積極的鼓勵,重複告訴自己,“你一定能贏!”

最終,他信心滿滿地走上賽場,去參加比賽,並且還取得不錯的成績。

為什麼是“你一定會贏”這句話,而不是“我一定會贏”呢?這句話是站在第三者的立場上,給自己信心,而不是壓力。

積極的情緒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周圍人如果對我們表現出強大的信心 我們也會有信心。

比如,我們和領導一起去參加某項大型會議,如果是領導認為我們必勝,他的這種強烈感染力,會感染我們,讓我們更有信心,發揮出更好的水平來。

安慰劑既可以讓我們緩解壓力,平復心情,正常地發揮出應有的水平,還可以讓我們有勇氣去跨過不敢跨越的鴻溝,實現人生新里程。

關於本書

《天才假象:從刻意練習、心理策略到認知陷阱》這本書的作者是英國乒壇名將馬修·薩伊德。他憑藉自學考入牛津大學,攻讀政治學、哲學與經濟學,並以一等成績畢業。現為《泰晤士報》知名專欄作家,英國廣播公司時事節目《新聞之夜》撰稿人和賽事解說員。著作有《黑匣子思維:我們如何更理性地犯錯》。


"

馬修·薩伊德是英國著名的乒乓球運動員,他從8歲開始練習打球,三次問鼎英國聯邦運動會冠軍,兩次參加奧運會,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在2000年悉尼奧運會,馬修卻接連發揮失常。先是反應慢了半拍,接著用從沒有練過的技能猛擊,致使球落在距離球檯60釐米處。他拼盡全力扭轉敗局,結果卻以4:21慘敗對方。

馬修作為乒乓界的精英運動員,為什麼會打出如此糟糕的成績呢?

關鍵時刻掉鏈子

體育界把這種現象叫做“死機”。

人們在重大壓力面前失去對大腦的控制權,無法調用以往的熟練記憶,只能像新手一樣應對。

用馬修的話說,“我像被人控制的身體,是別人在替我打球”。

有很多運動員都遭遇過死機,世界上首屈一指的高爾夫運動員諾曼,在奧古斯塔賽場上,前面一直領先對方,人們都認為他拿冠軍不過是走個過場。

但是在最後一局,他完全不在狀態,不但髖部和肩部的動作不同頻,而且步伐也偏離了關鍵位置,最終以對方領先2杆收場。


關鍵時刻掉鏈子?找到專屬“安慰劑”,我們就再也不怕“死機”了

高爾夫運動員諾曼,也遭遇過死機


生活中也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同事老張代表公司去參加行業內一場辯論賽,他為此準備了好幾個月,還經常拉著同事們當陪練。

看他每次條理清楚地論述,我們都認為他肯定會榜上有名。

比賽開始了,老張一上臺,只見他滿面通紅、身體僵硬,步伐也有點不穩,好不容易在臺上站穩了,他張了張嘴卻沒有發出聲音。好不容易發出聲音了,也像是被切斷的錦緞一般,斷斷續續。

無論是每天練習的運動名將還是精心準備的職場人士,都會因為壓力而產生“死機”。

一旦造成死機,就會對我們的職場生涯產生巨大影響。同事老張自從上次辯論賽失敗後,好長一段時間都提心吊膽,害怕被老闆開除;他也不敢和同事們說話,害怕大家會嘲笑他。

這極大的影響了工作,最後他不得不離開我們公司。據說,過了半年時間,他才緩過勁兒來。

大腦的雙重系統,既讓效率更高,也讓我們遭遇死機

我們為什麼會產生死機呢?要明白這一現象,就要從大腦的系統說起。

我們的大腦有兩套記憶系統——內隱記憶和外顯記憶,就好比電腦的內存和外存一樣,對於不同的內容,我們儲存在不同的記憶系統當中。

關鍵時刻掉鏈子?找到專屬“安慰劑”,我們就再也不怕“死機”了

人的大腦和計算機一樣,都有雙重記憶系統


當學習新技能時,我們將整套操作分解成一項項動作,在外顯模式下練習,直至全部動作熟練,大腦會將熟練的動作存儲在內隱記憶中。

這樣做既可以讓大腦調動身體的每一個部分,來配合完成整套動作流程,又可以把注意力解放出來,去思考策略,以便發揮出更加完美的效果來。

比如我們在學習製作表格時,剛開始每一項操作都不熟練,無論是填數字,還是用公式計算,我們都需要一項項練習。

等練習全部熟練後,這些技能被內化在肌肉當中時,我們大腦就會開啟內隱記憶模式,把它存儲在內隱記憶裡面。

這個時候我們再製作表格,動作完全是下意識,行雲流水地完成了整個過程,並且還有多餘的精力去思考如何讓表格更完美。

大腦的雙重系統讓我們根據技能的熟練度進行分工,完成不同的事情,彼此相互配合,效率更高。

關鍵時刻掉鏈子?找到專屬“安慰劑”,我們就再也不怕“死機”了

大腦的雙重系統讓我們效率更高


大腦的雙重系統看起來對我們有好處,但是為什麼還會出現死機現象呢?

那是因為當處於巨大壓力下,我們會因為緊張而打不開內隱系統,處於外顯系統的我們,沒有了以往練習的熟悉記憶,只能表現得像新手一樣。

死機並不是沒準備好,而是因為壓力太大,無法調取既往的練習結果。

馬修在參加悉尼奧運會之前,受到英國奧委會大力栽培。他們讓馬修在與奧運會規格一樣的場地訓練,還請了兩名國際選手陪他熱身;回來後,他們還請了營養學家和心理學家和馬修會面,讓他保持健康的身體和良好的心態。

但是這給馬修帶來很大壓力,讓他覺得必須要贏得這一場比賽,不然就會辜負大家的期望。

太渴望贏的心理,帶來巨大壓力,讓他產生了死機現象。

同事老張也一樣,他覺得練習了那麼久,同事們密切配合,領導大力支持,如果不能贏,太對不起大家的付出。

壓力太大,就會導致大腦打不開內隱系統,無法調取過去刻意練習的結果,讓我們發揮不出正常水平。及時舒緩壓力,輕裝上陣,我們才會發揮得更好。

“安慰劑”讓我們舒緩壓力,正常發揮

心理學上有個名詞叫做“安慰劑效用”。

通過信任的人們所給予的東西,能讓人產生巨大的安慰效果,讓人們忘記疼痛、壓力、焦慮等負面情緒,保持積極心態,表現出正常的水平。

亨利·比徹是一名醫生,在1944年的一場戰爭中,死傷人員太多,麻藥用光了。

面對急需手術的士兵,比徹有一個大膽的想法,讓護士注射生理鹽水而非嗎啡,病人看著嗎啡注入,安靜地接受了整個手術。


關鍵時刻掉鏈子?找到專屬“安慰劑”,我們就再也不怕“死機”了

醫生給的“安慰劑”,讓士兵平靜地完成整個手術


士兵以為是麻藥發揮了效果,其實是醫生的行為給了他巨大安慰,讓他配合完成整臺手術。

接下來,比徹醫生給急需做手術的士兵都注射了生理鹽水,他們無一不把它當做麻藥,忍受住手術過程中的巨大疼痛,讓手術順利完成。

士兵相信醫生,認為醫生給了他們“麻藥”,讓他們產生了巨大的意志力,忍受了手術中的巨大疼痛,這就是安慰劑的作用。

是安慰劑令他們產生堅強意志,度過難以忍受的時刻。

安慰劑可以是藥物,也可以是某一件物品;可以是數字,也可以是積極的聯想等等。一般由信任的人給予,或者是我們從既往經驗中總結出來,能讓我們發揮出色的物品。

只要能讓我們產生強烈、正向的信念,任何物品都可以是。

比如,泰格·伍茲的安慰劑是一件紅T恤,澳大利亞守門員馬克·施瓦澤的安慰劑是他的護腿板,他從16歲起就沒再換過。每逢重大比賽,他們都要把自己的安慰劑帶在身邊,以確保完美髮揮。

積極聯想+語言

這些“安慰劑”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聯合使用,只要能夠讓我們舒緩壓力就可以。

比如馬修在遭遇“死機”後,也找到了自己的安慰劑,就是積極的聯想和語言的鼓勵,順利參加2002年曼徹斯特運動會。


關鍵時刻掉鏈子?找到專屬“安慰劑”,我們就再也不怕“死機”了

積極聯想和語言鼓勵,讓馬修舒緩壓力,避免了死機


我們來看下馬修的具體做法。

首先,找一個安靜的地方深呼吸讓自己平靜,然後回想曾經發揮出色的具體場面。

先從觀眾的層面看自己多出色,給自己鼓勵。比如,馬修能完成這麼漂亮的一記擊球,他太了不起!

然後再從自己的層面,感受超常發揮所帶來的歡欣鼓舞。比如,能發好這個高旋球,說明我的技能又進步了!

緊接著想象與即將遭遇的對手對戰,用以往練習的技能發揮出了高超的水平,讓自己充滿樂觀的情緒。比如,我發了一記側旋球,對方沒有接住,我這球真沒有白練!

最後再對自己進行積極的鼓勵,重複告訴自己,“你一定能贏!”

最終,他信心滿滿地走上賽場,去參加比賽,並且還取得不錯的成績。

為什麼是“你一定會贏”這句話,而不是“我一定會贏”呢?這句話是站在第三者的立場上,給自己信心,而不是壓力。

積極的情緒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周圍人如果對我們表現出強大的信心 我們也會有信心。

比如,我們和領導一起去參加某項大型會議,如果是領導認為我們必勝,他的這種強烈感染力,會感染我們,讓我們更有信心,發揮出更好的水平來。

安慰劑既可以讓我們緩解壓力,平復心情,正常地發揮出應有的水平,還可以讓我們有勇氣去跨過不敢跨越的鴻溝,實現人生新里程。

關於本書

《天才假象:從刻意練習、心理策略到認知陷阱》這本書的作者是英國乒壇名將馬修·薩伊德。他憑藉自學考入牛津大學,攻讀政治學、哲學與經濟學,並以一等成績畢業。現為《泰晤士報》知名專欄作家,英國廣播公司時事節目《新聞之夜》撰稿人和賽事解說員。著作有《黑匣子思維:我們如何更理性地犯錯》。


關鍵時刻掉鏈子?找到專屬“安慰劑”,我們就再也不怕“死機”了

圖書封面


《天才假象》這本書論述了三個方面的問題:第一、所謂的天才只是天賦好,在實際練習中並不佔優勢,如果沒有刻苦練習,他們也不會成為出眾。只要努力的方法對路,走向卓越不再遙遠。

第二、想要成就卓越,要找到釋放壓力的方法,讓自己在重大場合能夠正常發揮。事物都有兩面性,找到方法,就會降低對我們的影響,甚至產生積極作用。

第三、黑人之所以能跑,不是因為他們天賦高,是因為白人的歧視,讓他們沒有別的選擇,只有體育項目是唯一依靠自己實力,通過努力就可以有成就。不妙的處境,會讓我們想更多的辦法來實現卓越。

《天才假象》告訴我們,想要實現心中夢想,除了努力練習技術外,也要找到緩解壓力的方法,外在+內在,同時提升,才能帶來強大信念。

困難不是成功的阻礙,想辦法跨過去,就能美夢成真!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