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與失業的距離到底有多遠?

跳槽那些事兒 哲學 知乎 蔗糖派 2019-05-30

職場三大問,九小問

以獵頭舉例,全職場非老闆適用。

我在哪?

1. 我的業績到底處於怎樣的水平?公司內部排在哪,行業裡排在哪,我清楚嗎?

行業是指服務的行業,比如你服務化工和你服務互聯網,我覺得這業績衡量的數字標準不應該是一樣的。

2. 我現在能不能談選擇?即有沒有選擇更好的平臺、更好路徑的資格?

(1)從努力程度上看,行不行?

(2)從業績水平看,行不行?

(3)從未來發展的道路選擇看,需不需要?

3. 還不能談選擇的話,原因在哪?

(1)努力不足(態度問題)?

(2)方法不足(能力問題包括從思考層面到執行層面)?

(3)方向錯誤(選擇問題,平臺選擇亦或行業選擇)?

我要去哪?

1. 我要去更好的平臺,那麼什麼是更好的平臺?

大與小的選擇,帶人與不帶人的選擇,老闆的選擇,模式的選擇,跨界可能性有無/大小的選擇…?

2. 有沒有超越我現有認知水平的選擇存在?如果不否認有的話,我要如何去獲知?

3. 獲知後,我要如何去鑑別以及做出選擇?

我如何去?

1. 阻礙我去的障礙有哪些?

即我的優點,缺點,特點是什麼?我清楚知道的有哪些,是否還有我不知道的需要去知道?(我能不能坦然面對這個不完美的我,願意去聽聽給我說真話的人的話?然後,還能夠做到去理性思考,客觀分析,綜合評判?)

2.如何克服這些障礙?

3. 我是否知道接下去的第一步該做什麼?

我在哪?直面問題,並不難回答。

我要去哪?雖會有些糾結,有些困惑,但多思多問後,也並不難回答。

唯有我如何去是最難回答的。


三句老話給想要成長的你

多易必多難。

很多時候,我們都是知道正確的路徑在哪的,但是我們不願意去做。

因為正確的路徑往往難走。往往是需要你去做自己不擅長的事(比如不通過網搜找簡歷),過去沒做過的事(BD客戶),甚至是需要你去否定過去的成功路徑(依靠KA)。

很多時候,我們都得回過頭來看才發現我們被過去的自己給困住了。無論是不願意去面對新的挑戰還是說不願意放棄用熟悉的方式做事。

你可能會說這要如何判斷?

很簡單,當所謂邊際效益趨零了,就說明有問題了;當發現自己停止成長了,當發現自己覺得自己很牛逼,都很玩得轉了,就說明有問題了。因為自滿的人將不再尋求成長,自大的企業將不再有動力變革。

壁壘之所以是壁壘是因為不容易被跨越。壁壘之所以不再是壁壘是因為跨越的方式升級了。

反者道之動。

很多時候我們會認為障礙就是我們的缺點,但其實障礙也可能是我們的優點。

我的意思是很多時候我們說的優點和缺點其實只是我們的特點。比如,固執,這是優點還是缺點?這是特點。很多牛人都很固執,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月盈則缺,你的優點過度了,就轉而變缺點了。

當我們分析障礙的時候,不妨多看看平日裡被自己歸為優點的部分。因為,你容易把其發揮過頭,當到了極致點時,白即轉黑,陽即轉陰。這是宇宙萬物發生發展的自然規律。

好問者多反問自己,自己的思考是不是不足?獨思者,多反問自己,求助、求教他人是不是不足?埋頭做事者多反問自己,看看同行是不是少了?到處活動者多反問自己,花在業務上的精力是不是少了?這些都是很表面的,大家一想就能想得到的地方。還有一些深層次的,需要你深挖自己,才能想得倒。比如,懷疑論者,是不是容易對新事物的批判精神過頭而導致錯失掌握新事物的良機。

瞭解自己總是很難的,需要一生的時間;可是太多人過早放棄了。

聖人無私而故能成其私。

“NLP理解層次”裡最高層次是精神,這個精神就是利他。領袖級人物,頂級人才都具有利他的思維方式。

你與失業的距離到底有多遠?

(圖來自於《知乎8萬贊回答:你思考問題的方式,決定了你的層次》,建議認真品讀。)

這比我反覆給小夥伴們強調的”give and take”原則要高級得多。因為前者想的是為了他人(眾人/整個社會)獲得什麼,我能做些什麼;即沒考慮自己要獲得什麼,但最終,人獲得的比我們普通人多得多。立意越高,格局越大,事情也就幹得越大,往往具有顛覆性質,劃時代意義。

而這話老子兩千多年前就說過了。(所以,我也鼓勵大家要多讀哲學,西方的要看,當代的要看,東方的,古代的也要看。最高級的思想家其實早就扎堆出現過了。)

而我提倡的後者是你想要獲得什麼的時候,請你先想你能給予什麼,能不能對等?之所以我只強調後者是因為我發現很多人連這個原則也用不好。當然,我自己也是漸漸領悟,慚愧得很。

作為獵頭,很多時候我們都把自己放在give的角色上來看待自己了。也因此,索取他人時覺得正常不過。但其實,真相真的是如此嗎?

候選人憑什麼必須給你推薦人?憑什麼必須給你解答行業知識?難道僅憑你的獵頭身份,僅憑你可能提供的未來機會?換位思考下,是你的話,你樂意嗎?

當你是leader的時候,憑什麼覺得下面的人有佣金激勵就會好好幹活了?憑什麼覺得自己是野蠻生長的,所以自己下面的人也應該如此?將心比心,誰不希望自己的成長路上有人點撥一二?(自己沒被關愛過,就不能關愛下別人了?)

期待別人給予之前,都先想一想自己給予過沒?如果給過的話,就像一想,對等不對等?當然,對等是很難的。所以老話有說吃虧即便宜。凡事不肯吃虧,自以為佔到便宜,其實不然。

最後,近日有個營銷事件,大家覺得被坑不算心理素質差。小錢也是錢,業餘時間也是時間,我非常認同。要算什麼的話,只能算思考得不夠多。其實,冷靜下來,用常識想一想的話,“國之利器不可輕示於人”,付出的代價能指望聽到多少乾貨呢?如果真的能夠有這樣的數字,人豈能輕易告知武功祕籍?人真的告知,又豈是能輕易模仿的?至於人不願意分享或根本就沒什麼可以分享的東東就不該出來分享,那其實是另外一個問題了。

當我們想以較小的代價換取較大的收益時,往往會失敗。而人性讓我們總是厭惡失敗,為了抗衡失敗的情緒,我們會幹很多蠢事但卻不解決問題或者說只解決了小問題,卻沒看到背後的大問題,更值得我們去深思的問題。

所以,先學會”give and take”原則,再來談利他吧。當我們的思維模式升級,理解層次升級時,我們自然會是更好的我們。而如果我們不能立足於提升的話,那麼我們能夠跨越的障礙一定是較小的,或許也達到了我們的目標,但那個目標一定也不夠大。

提升自己總是更難的,但這才不枉你此生。


結語

流水線上的批量化,流水線上的定製化,手工定製等等,無論哪種模式,無論哪個行業,人工的減少是技術變革的必然趨勢。那麼,作為人,還需要工作的人,我們的不可替代性是什麼?我們能從事的高價值的工作是什麼?

真正意義上的獵頭是幹什麼的?

以獵頭的方式做獵頭的業務。

獵頭的方式是什麼方式?

獵頭的業務是什麼業務?

如果確信你的回答都是肯定的話,那麼技術於你只是工具。

否則,技術要麼取代你一半的收益,要麼徹底取代你。

所以,你在哪?你要去哪?如何去?

你與失業的距離到底有多遠?

珍妮姐爆款新書,有關獵頭的權威性作品

關注我們,有機會加入蔗糖派讀書社群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