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前員工自述:月薪沒有達到7萬,但收穫不止薪水'

"
"
騰訊前員工自述:月薪沒有達到7萬,但收穫不止薪水

騰訊發佈的19年Q1財報。裡面有數據說騰訊當下有5.46萬僱員,總薪酬成本116.16億元。結果今天就變成了全網都在說,“2019年第一季度,騰訊員工平均月薪7.09萬元”。

這種用總數除以人數的”平均”算法,被很多騰訊在職員工笑稱“被平均了”。企業的人力成本,除了工資,還有社保,公積金,員工福利等等,沒準還包括了你辦公室的零食飲料和夜宵呢。

另外,騰訊每年年終獎在1月以後發放,如年終獎的獎金包也被計入Q1,那這個被平均出來的7萬,水分就更厲害了。大部分騰訊一線員工,是達不到7萬這個數字的。

作為一家互聯網巨頭公司,騰訊的薪資在行業中屬於比較高的水平

工作這件事情,除了薪資所能帶來的“飯碗感”之外,能夠讓一個人不斷得到輸入和提升的“成長感”,藉著好平臺和富資源做成一件大事兒的“成就感”,以及每天一起合作的同事都是專業敬業的人,都是福利的一部分。工作中遇到過很多“豬隊友”的人,對此會有更多感同身受吧。

"
騰訊前員工自述:月薪沒有達到7萬,但收穫不止薪水

騰訊發佈的19年Q1財報。裡面有數據說騰訊當下有5.46萬僱員,總薪酬成本116.16億元。結果今天就變成了全網都在說,“2019年第一季度,騰訊員工平均月薪7.09萬元”。

這種用總數除以人數的”平均”算法,被很多騰訊在職員工笑稱“被平均了”。企業的人力成本,除了工資,還有社保,公積金,員工福利等等,沒準還包括了你辦公室的零食飲料和夜宵呢。

另外,騰訊每年年終獎在1月以後發放,如年終獎的獎金包也被計入Q1,那這個被平均出來的7萬,水分就更厲害了。大部分騰訊一線員工,是達不到7萬這個數字的。

作為一家互聯網巨頭公司,騰訊的薪資在行業中屬於比較高的水平

工作這件事情,除了薪資所能帶來的“飯碗感”之外,能夠讓一個人不斷得到輸入和提升的“成長感”,藉著好平臺和富資源做成一件大事兒的“成就感”,以及每天一起合作的同事都是專業敬業的人,都是福利的一部分。工作中遇到過很多“豬隊友”的人,對此會有更多感同身受吧。

騰訊前員工自述:月薪沒有達到7萬,但收穫不止薪水

騰訊6年漲薪經歷:

轉崗3次,收入有驚喜

很多年前,我加入騰訊之前,HR問我要多少薪水,我報了我在小報的薪水。HR笑了笑。後來OFFER下來的時候,給我的薪水是我自己要求的2倍。互聯網公司比傳統媒體薪酬帶寬要高。大廠HR在招聘的時候,有嚴格的職業規範,並不會因為你要的少就套路你。

轉行非常痛苦,因為你會頻頻出錯。在業務群裡會被批評,開始會委屈,後來時間久了,發現互聯網節奏很快,沒工夫玻璃心。業務群裡的信息流刷得很快,老闆只是就事論事,過了就算了。

獎金

工作做得好。會得名目繁多的各種獎。體現在收入上,就是公司會給你發錢。每個粗糙的獎牌和小紅旗背後,都意味著年終獎和獎金包會多。起初連續好幾年拿騰訊的五星員工(佔比5%), 除了年終獎多了以外,發現次年加薪幅度也會提高。騰訊普調的加薪是8%-12%,但是幅度有起伏。我在騰訊期間,我的老闆曾給我加過百分之大幾十。(除了考核成績不錯外,可能也因為基數低)。

在騰訊的6年裡,一共轉了3次崗。分別對應了從運營,到渠道,再到產品類的工作。轉崗機制很順暢,兩邊leader走個郵件確認就好了,其餘流程HR會幫助搞定。在這個過程裡沒見過HR真人,不需要繁瑣的溝通和麵談。他們以一種陪伴的方式默默的在流程裡幫助搞定一切。

轉崗

轉崗會耽誤升職加薪。一般轉崗的半年內不能申請晉級,熟悉新業務滿一年以後可恢復申請。雖然轉崗會影響收入,但是在這個過程裡,個人收穫的成長,其實是不能用單一標準衡量的。我的幾次轉崗大部分得到了老闆的幫助,比如給你幾個月的新手期從頭熟悉業務。

當然,也有些團隊不願意給你時間學習。他們節奏快到忙不過來。或者是直接主管本身不太想要人力,迫於服從公司架構調整需要而接收的人力,這時候個人就要迅速適應。要麼留要麼走。

大廠leader:

互聯網扁平化下的職場“教練員”

文化

互聯網公司比較扁平化,也沒什麼酒文化。入職之後加班有點多,填寫加班的時候不好意思寫那麼多,總覺得自己笨,不適應節奏導致了工作低效率。就自己偷偷往少了寫。有次我的老闆在RTX上留言給我說:你加班好像寫錯了,我又給你補了幾個大夜班。

有天夜裡我在工作群裡認識了一個人。此前一句話都沒說過,夜裡幹活卡殼,只有這個陌生人在線,硬起頭皮去問。他遠程幫助了我。兩個月後我見到了真人。竟然是我老闆的老闆,管好多業務。但是自從知道了他的真實身份,我就再也不敢跟他說話了。

信任

從上海轉崗到北京之前,我才公司茶水間見到了一個穿紅色企鵝拖鞋的人,後來就在他手下幹活。有次我去南方出差,遲遲沒能按照規定時間返程。我們自己的工作完成了,合作伙伴有些事情需要幫忙,我就又多留了幾天。後來我問老闆你為啥不催我?“將在外而軍令有所不從”。

出差回來,發現為了應對那段時期連日的突發事件,我老闆的工位底下,多了一個行軍床。

"
騰訊前員工自述:月薪沒有達到7萬,但收穫不止薪水

騰訊發佈的19年Q1財報。裡面有數據說騰訊當下有5.46萬僱員,總薪酬成本116.16億元。結果今天就變成了全網都在說,“2019年第一季度,騰訊員工平均月薪7.09萬元”。

這種用總數除以人數的”平均”算法,被很多騰訊在職員工笑稱“被平均了”。企業的人力成本,除了工資,還有社保,公積金,員工福利等等,沒準還包括了你辦公室的零食飲料和夜宵呢。

另外,騰訊每年年終獎在1月以後發放,如年終獎的獎金包也被計入Q1,那這個被平均出來的7萬,水分就更厲害了。大部分騰訊一線員工,是達不到7萬這個數字的。

作為一家互聯網巨頭公司,騰訊的薪資在行業中屬於比較高的水平

工作這件事情,除了薪資所能帶來的“飯碗感”之外,能夠讓一個人不斷得到輸入和提升的“成長感”,藉著好平臺和富資源做成一件大事兒的“成就感”,以及每天一起合作的同事都是專業敬業的人,都是福利的一部分。工作中遇到過很多“豬隊友”的人,對此會有更多感同身受吧。

騰訊前員工自述:月薪沒有達到7萬,但收穫不止薪水

騰訊6年漲薪經歷:

轉崗3次,收入有驚喜

很多年前,我加入騰訊之前,HR問我要多少薪水,我報了我在小報的薪水。HR笑了笑。後來OFFER下來的時候,給我的薪水是我自己要求的2倍。互聯網公司比傳統媒體薪酬帶寬要高。大廠HR在招聘的時候,有嚴格的職業規範,並不會因為你要的少就套路你。

轉行非常痛苦,因為你會頻頻出錯。在業務群裡會被批評,開始會委屈,後來時間久了,發現互聯網節奏很快,沒工夫玻璃心。業務群裡的信息流刷得很快,老闆只是就事論事,過了就算了。

獎金

工作做得好。會得名目繁多的各種獎。體現在收入上,就是公司會給你發錢。每個粗糙的獎牌和小紅旗背後,都意味著年終獎和獎金包會多。起初連續好幾年拿騰訊的五星員工(佔比5%), 除了年終獎多了以外,發現次年加薪幅度也會提高。騰訊普調的加薪是8%-12%,但是幅度有起伏。我在騰訊期間,我的老闆曾給我加過百分之大幾十。(除了考核成績不錯外,可能也因為基數低)。

在騰訊的6年裡,一共轉了3次崗。分別對應了從運營,到渠道,再到產品類的工作。轉崗機制很順暢,兩邊leader走個郵件確認就好了,其餘流程HR會幫助搞定。在這個過程裡沒見過HR真人,不需要繁瑣的溝通和麵談。他們以一種陪伴的方式默默的在流程裡幫助搞定一切。

轉崗

轉崗會耽誤升職加薪。一般轉崗的半年內不能申請晉級,熟悉新業務滿一年以後可恢復申請。雖然轉崗會影響收入,但是在這個過程裡,個人收穫的成長,其實是不能用單一標準衡量的。我的幾次轉崗大部分得到了老闆的幫助,比如給你幾個月的新手期從頭熟悉業務。

當然,也有些團隊不願意給你時間學習。他們節奏快到忙不過來。或者是直接主管本身不太想要人力,迫於服從公司架構調整需要而接收的人力,這時候個人就要迅速適應。要麼留要麼走。

大廠leader:

互聯網扁平化下的職場“教練員”

文化

互聯網公司比較扁平化,也沒什麼酒文化。入職之後加班有點多,填寫加班的時候不好意思寫那麼多,總覺得自己笨,不適應節奏導致了工作低效率。就自己偷偷往少了寫。有次我的老闆在RTX上留言給我說:你加班好像寫錯了,我又給你補了幾個大夜班。

有天夜裡我在工作群裡認識了一個人。此前一句話都沒說過,夜裡幹活卡殼,只有這個陌生人在線,硬起頭皮去問。他遠程幫助了我。兩個月後我見到了真人。竟然是我老闆的老闆,管好多業務。但是自從知道了他的真實身份,我就再也不敢跟他說話了。

信任

從上海轉崗到北京之前,我才公司茶水間見到了一個穿紅色企鵝拖鞋的人,後來就在他手下幹活。有次我去南方出差,遲遲沒能按照規定時間返程。我們自己的工作完成了,合作伙伴有些事情需要幫忙,我就又多留了幾天。後來我問老闆你為啥不催我?“將在外而軍令有所不從”。

出差回來,發現為了應對那段時期連日的突發事件,我老闆的工位底下,多了一個行軍床。

騰訊前員工自述:月薪沒有達到7萬,但收穫不止薪水

成長

從內容向的工作,轉向渠道和產品向的工作,學習和適應的過程非常痛苦。

幫助我完成這些學習的,是後來的另一個老闆。他在行業裡很有名。但是跟他一起出差會被累死,他會把行程從早上八九點安排到夜裡十一點。一天要見六七波兒合作伙伴。

每次跟合作伙伴開完會,回來的路上或者車上,他都會再重新梳理和覆盤一下業務邏輯和談判要點。這對菜鳥初期的我,幫助非常大。心懷感激但也不耽誤吐槽:比如他很喜歡在公司的夜宵時間開會。那個點開會,誰都別想吃飯。我們背後叫他“夜總會”,一到夜裡總開會。後來熟了就當面叫了。

有次在一個知識付費平臺上面,發現我的這位前老闆見面邀約課時費是3000塊錢一小時,邀約者眾。大吃一驚,有些後悔早年跟著他一起工作,他嘮嘮叨叨的時候,我自己的那些偷懶時刻。

迴流文化

氛圍開放,離職了歡迎再回來

以前在上海團隊的時候,有個剛畢業的小男孩,聰明勤奮,做事靠譜。項目結束了,我們很多正式員工都被劃到了北京。作為實習生還base上海的他沒機會留下。

印象很深的是在他離職前夜,給團隊所有同學發了一個郵件,裡面是離職感謝信,附件是一堆小眾好聽音樂的音頻壓縮包。郵件的標題是”某某同學離職小禮包“。

迴流

幾年之後在公司的組織架構裡,再次看到了他。原來他在外面工作了一段時間之後,又迴流入職了。那個做事情很細心充滿感恩的同學,在前公司發展越來越好,後來成了上海一個團隊的主管。其實細想也不奇怪吧,他身上的很多特質,在他還是一個實習生的時候,就已經很不一樣了。

在北京公司,有段時間因為業務需要,我們招了很多實習生。我們去到北大、人大和中國傳媒大學,從100多名研究生裡面選了18個人,在公司實習了有一年多。後來項目結束的時候,一樣因為沒有HC,大部分都沒有留下。他們畢業後去了行業裡另外幾家知名公司。我們幾個導師苦笑:咱們為各大互聯網公司輸送了人才。

重逢

上個周我回騰訊還見到了一個當年的小女生。她在畢業後去某知名電商公司做了兩年用研又迴流了騰訊。現在是個很資深的BI研究員了。

總之,我所看到的騰訊這家公司,就是很多人來,也有很多人走。不管是職場小透明,還是很資深的行業專家,有很多人走了會再回來。老同事們司空見慣,甚至理所當然。熟人見面也無非就是“hi,你回來了”。

騰訊的保安哥

在門口請教程序員,最後自己入職了騰訊

騰訊的保安團隊隸屬於第三方人力公司。他們都挺專業,溫和,服務意識很強。你刷卡的時候,他們就會幫你開門了。不會很凶的只盯你戴沒戴工牌。

以前在騰訊北分銀科大廈5F有個保安小胖。嘴比較貧,每天早上花式打招呼,調侃每一個人。遇見老闆,他誇的更來勁了。他經常說的一句話是:“要是我早知道我長大以後要來騰訊做保安。我就一定會好好學習了”。

創業

小胖的領導,也就是保安隊長,後來也辭職了。因為他在幾年的安保工作中,發現了騰訊那幢大樓裡的商機。他很快開了一家小Q外賣的餐廳,專門給騰訊的員工提供午餐。每天早上接受在線午餐預定,到了中午,定好的午餐,就會被分發到各樓層門口了。

這個很好理解吧,各個樓層的保安哥,都是保安隊長小兄弟啊。他們有時候義務幫助分發盒飯。有次同事們在樓下租場地做公益活動,保安隊長還給志願者們送了好幾份免費午餐。

逆襲

在小胖樓上值班的小磊哥,就比小胖好學多了。雖然也是在做保安工作,但是他好像隨時隨地都在讀書。每天早上上班,他會告訴你,你是你們組今天第幾個到的人。來來回回,也是整層樓的人都認識他了。

夜裡開發同事們下班的時候,吃驚地發現他竟然在看計算機和編程方面的書。忍不住會聊上幾句。後來,他有什麼不會的問題,就乾脆拽住一個進準進門的騰訊員工請教起來。那種狀態可能持續了好幾年。

有一天,在同在那個樓層辦公的一個技術leader問保安哥:我們團隊有一個外包程序員的工作,你願不願意試試?後來的故事大家就都知道了。他後來入職了騰訊,成為了一名正式的在職程序員。

經歷會成為個人職業能力的一部分

很多年過去了。不知道後來這位小磊同學是否還在騰訊?也不知道小Q外賣還有沒有繼續?而每個人的職業履歷,都是一段非常私人的獨家記憶。

可能對於一份工作,人們能直觀能看到的,可量化的數據指標,只是薪水。但是,對於一個職場新人來說,薪水之外,影響一個人成長的因素,還包括了你選擇的公司,你所做的項目,你的直屬領導,以及和你一起搭檔做事情的團隊夥伴

來源:

作者:婷婷的勇敢世界

來源:幾何小姐姐 HR360工坊

"
騰訊前員工自述:月薪沒有達到7萬,但收穫不止薪水

騰訊發佈的19年Q1財報。裡面有數據說騰訊當下有5.46萬僱員,總薪酬成本116.16億元。結果今天就變成了全網都在說,“2019年第一季度,騰訊員工平均月薪7.09萬元”。

這種用總數除以人數的”平均”算法,被很多騰訊在職員工笑稱“被平均了”。企業的人力成本,除了工資,還有社保,公積金,員工福利等等,沒準還包括了你辦公室的零食飲料和夜宵呢。

另外,騰訊每年年終獎在1月以後發放,如年終獎的獎金包也被計入Q1,那這個被平均出來的7萬,水分就更厲害了。大部分騰訊一線員工,是達不到7萬這個數字的。

作為一家互聯網巨頭公司,騰訊的薪資在行業中屬於比較高的水平

工作這件事情,除了薪資所能帶來的“飯碗感”之外,能夠讓一個人不斷得到輸入和提升的“成長感”,藉著好平臺和富資源做成一件大事兒的“成就感”,以及每天一起合作的同事都是專業敬業的人,都是福利的一部分。工作中遇到過很多“豬隊友”的人,對此會有更多感同身受吧。

騰訊前員工自述:月薪沒有達到7萬,但收穫不止薪水

騰訊6年漲薪經歷:

轉崗3次,收入有驚喜

很多年前,我加入騰訊之前,HR問我要多少薪水,我報了我在小報的薪水。HR笑了笑。後來OFFER下來的時候,給我的薪水是我自己要求的2倍。互聯網公司比傳統媒體薪酬帶寬要高。大廠HR在招聘的時候,有嚴格的職業規範,並不會因為你要的少就套路你。

轉行非常痛苦,因為你會頻頻出錯。在業務群裡會被批評,開始會委屈,後來時間久了,發現互聯網節奏很快,沒工夫玻璃心。業務群裡的信息流刷得很快,老闆只是就事論事,過了就算了。

獎金

工作做得好。會得名目繁多的各種獎。體現在收入上,就是公司會給你發錢。每個粗糙的獎牌和小紅旗背後,都意味著年終獎和獎金包會多。起初連續好幾年拿騰訊的五星員工(佔比5%), 除了年終獎多了以外,發現次年加薪幅度也會提高。騰訊普調的加薪是8%-12%,但是幅度有起伏。我在騰訊期間,我的老闆曾給我加過百分之大幾十。(除了考核成績不錯外,可能也因為基數低)。

在騰訊的6年裡,一共轉了3次崗。分別對應了從運營,到渠道,再到產品類的工作。轉崗機制很順暢,兩邊leader走個郵件確認就好了,其餘流程HR會幫助搞定。在這個過程裡沒見過HR真人,不需要繁瑣的溝通和麵談。他們以一種陪伴的方式默默的在流程裡幫助搞定一切。

轉崗

轉崗會耽誤升職加薪。一般轉崗的半年內不能申請晉級,熟悉新業務滿一年以後可恢復申請。雖然轉崗會影響收入,但是在這個過程裡,個人收穫的成長,其實是不能用單一標準衡量的。我的幾次轉崗大部分得到了老闆的幫助,比如給你幾個月的新手期從頭熟悉業務。

當然,也有些團隊不願意給你時間學習。他們節奏快到忙不過來。或者是直接主管本身不太想要人力,迫於服從公司架構調整需要而接收的人力,這時候個人就要迅速適應。要麼留要麼走。

大廠leader:

互聯網扁平化下的職場“教練員”

文化

互聯網公司比較扁平化,也沒什麼酒文化。入職之後加班有點多,填寫加班的時候不好意思寫那麼多,總覺得自己笨,不適應節奏導致了工作低效率。就自己偷偷往少了寫。有次我的老闆在RTX上留言給我說:你加班好像寫錯了,我又給你補了幾個大夜班。

有天夜裡我在工作群裡認識了一個人。此前一句話都沒說過,夜裡幹活卡殼,只有這個陌生人在線,硬起頭皮去問。他遠程幫助了我。兩個月後我見到了真人。竟然是我老闆的老闆,管好多業務。但是自從知道了他的真實身份,我就再也不敢跟他說話了。

信任

從上海轉崗到北京之前,我才公司茶水間見到了一個穿紅色企鵝拖鞋的人,後來就在他手下幹活。有次我去南方出差,遲遲沒能按照規定時間返程。我們自己的工作完成了,合作伙伴有些事情需要幫忙,我就又多留了幾天。後來我問老闆你為啥不催我?“將在外而軍令有所不從”。

出差回來,發現為了應對那段時期連日的突發事件,我老闆的工位底下,多了一個行軍床。

騰訊前員工自述:月薪沒有達到7萬,但收穫不止薪水

成長

從內容向的工作,轉向渠道和產品向的工作,學習和適應的過程非常痛苦。

幫助我完成這些學習的,是後來的另一個老闆。他在行業裡很有名。但是跟他一起出差會被累死,他會把行程從早上八九點安排到夜裡十一點。一天要見六七波兒合作伙伴。

每次跟合作伙伴開完會,回來的路上或者車上,他都會再重新梳理和覆盤一下業務邏輯和談判要點。這對菜鳥初期的我,幫助非常大。心懷感激但也不耽誤吐槽:比如他很喜歡在公司的夜宵時間開會。那個點開會,誰都別想吃飯。我們背後叫他“夜總會”,一到夜裡總開會。後來熟了就當面叫了。

有次在一個知識付費平臺上面,發現我的這位前老闆見面邀約課時費是3000塊錢一小時,邀約者眾。大吃一驚,有些後悔早年跟著他一起工作,他嘮嘮叨叨的時候,我自己的那些偷懶時刻。

迴流文化

氛圍開放,離職了歡迎再回來

以前在上海團隊的時候,有個剛畢業的小男孩,聰明勤奮,做事靠譜。項目結束了,我們很多正式員工都被劃到了北京。作為實習生還base上海的他沒機會留下。

印象很深的是在他離職前夜,給團隊所有同學發了一個郵件,裡面是離職感謝信,附件是一堆小眾好聽音樂的音頻壓縮包。郵件的標題是”某某同學離職小禮包“。

迴流

幾年之後在公司的組織架構裡,再次看到了他。原來他在外面工作了一段時間之後,又迴流入職了。那個做事情很細心充滿感恩的同學,在前公司發展越來越好,後來成了上海一個團隊的主管。其實細想也不奇怪吧,他身上的很多特質,在他還是一個實習生的時候,就已經很不一樣了。

在北京公司,有段時間因為業務需要,我們招了很多實習生。我們去到北大、人大和中國傳媒大學,從100多名研究生裡面選了18個人,在公司實習了有一年多。後來項目結束的時候,一樣因為沒有HC,大部分都沒有留下。他們畢業後去了行業裡另外幾家知名公司。我們幾個導師苦笑:咱們為各大互聯網公司輸送了人才。

重逢

上個周我回騰訊還見到了一個當年的小女生。她在畢業後去某知名電商公司做了兩年用研又迴流了騰訊。現在是個很資深的BI研究員了。

總之,我所看到的騰訊這家公司,就是很多人來,也有很多人走。不管是職場小透明,還是很資深的行業專家,有很多人走了會再回來。老同事們司空見慣,甚至理所當然。熟人見面也無非就是“hi,你回來了”。

騰訊的保安哥

在門口請教程序員,最後自己入職了騰訊

騰訊的保安團隊隸屬於第三方人力公司。他們都挺專業,溫和,服務意識很強。你刷卡的時候,他們就會幫你開門了。不會很凶的只盯你戴沒戴工牌。

以前在騰訊北分銀科大廈5F有個保安小胖。嘴比較貧,每天早上花式打招呼,調侃每一個人。遇見老闆,他誇的更來勁了。他經常說的一句話是:“要是我早知道我長大以後要來騰訊做保安。我就一定會好好學習了”。

創業

小胖的領導,也就是保安隊長,後來也辭職了。因為他在幾年的安保工作中,發現了騰訊那幢大樓裡的商機。他很快開了一家小Q外賣的餐廳,專門給騰訊的員工提供午餐。每天早上接受在線午餐預定,到了中午,定好的午餐,就會被分發到各樓層門口了。

這個很好理解吧,各個樓層的保安哥,都是保安隊長小兄弟啊。他們有時候義務幫助分發盒飯。有次同事們在樓下租場地做公益活動,保安隊長還給志願者們送了好幾份免費午餐。

逆襲

在小胖樓上值班的小磊哥,就比小胖好學多了。雖然也是在做保安工作,但是他好像隨時隨地都在讀書。每天早上上班,他會告訴你,你是你們組今天第幾個到的人。來來回回,也是整層樓的人都認識他了。

夜裡開發同事們下班的時候,吃驚地發現他竟然在看計算機和編程方面的書。忍不住會聊上幾句。後來,他有什麼不會的問題,就乾脆拽住一個進準進門的騰訊員工請教起來。那種狀態可能持續了好幾年。

有一天,在同在那個樓層辦公的一個技術leader問保安哥:我們團隊有一個外包程序員的工作,你願不願意試試?後來的故事大家就都知道了。他後來入職了騰訊,成為了一名正式的在職程序員。

經歷會成為個人職業能力的一部分

很多年過去了。不知道後來這位小磊同學是否還在騰訊?也不知道小Q外賣還有沒有繼續?而每個人的職業履歷,都是一段非常私人的獨家記憶。

可能對於一份工作,人們能直觀能看到的,可量化的數據指標,只是薪水。但是,對於一個職場新人來說,薪水之外,影響一個人成長的因素,還包括了你選擇的公司,你所做的項目,你的直屬領導,以及和你一起搭檔做事情的團隊夥伴

來源:

作者:婷婷的勇敢世界

來源:幾何小姐姐 HR360工坊

騰訊前員工自述:月薪沒有達到7萬,但收穫不止薪水

"
騰訊前員工自述:月薪沒有達到7萬,但收穫不止薪水

騰訊發佈的19年Q1財報。裡面有數據說騰訊當下有5.46萬僱員,總薪酬成本116.16億元。結果今天就變成了全網都在說,“2019年第一季度,騰訊員工平均月薪7.09萬元”。

這種用總數除以人數的”平均”算法,被很多騰訊在職員工笑稱“被平均了”。企業的人力成本,除了工資,還有社保,公積金,員工福利等等,沒準還包括了你辦公室的零食飲料和夜宵呢。

另外,騰訊每年年終獎在1月以後發放,如年終獎的獎金包也被計入Q1,那這個被平均出來的7萬,水分就更厲害了。大部分騰訊一線員工,是達不到7萬這個數字的。

作為一家互聯網巨頭公司,騰訊的薪資在行業中屬於比較高的水平

工作這件事情,除了薪資所能帶來的“飯碗感”之外,能夠讓一個人不斷得到輸入和提升的“成長感”,藉著好平臺和富資源做成一件大事兒的“成就感”,以及每天一起合作的同事都是專業敬業的人,都是福利的一部分。工作中遇到過很多“豬隊友”的人,對此會有更多感同身受吧。

騰訊前員工自述:月薪沒有達到7萬,但收穫不止薪水

騰訊6年漲薪經歷:

轉崗3次,收入有驚喜

很多年前,我加入騰訊之前,HR問我要多少薪水,我報了我在小報的薪水。HR笑了笑。後來OFFER下來的時候,給我的薪水是我自己要求的2倍。互聯網公司比傳統媒體薪酬帶寬要高。大廠HR在招聘的時候,有嚴格的職業規範,並不會因為你要的少就套路你。

轉行非常痛苦,因為你會頻頻出錯。在業務群裡會被批評,開始會委屈,後來時間久了,發現互聯網節奏很快,沒工夫玻璃心。業務群裡的信息流刷得很快,老闆只是就事論事,過了就算了。

獎金

工作做得好。會得名目繁多的各種獎。體現在收入上,就是公司會給你發錢。每個粗糙的獎牌和小紅旗背後,都意味著年終獎和獎金包會多。起初連續好幾年拿騰訊的五星員工(佔比5%), 除了年終獎多了以外,發現次年加薪幅度也會提高。騰訊普調的加薪是8%-12%,但是幅度有起伏。我在騰訊期間,我的老闆曾給我加過百分之大幾十。(除了考核成績不錯外,可能也因為基數低)。

在騰訊的6年裡,一共轉了3次崗。分別對應了從運營,到渠道,再到產品類的工作。轉崗機制很順暢,兩邊leader走個郵件確認就好了,其餘流程HR會幫助搞定。在這個過程裡沒見過HR真人,不需要繁瑣的溝通和麵談。他們以一種陪伴的方式默默的在流程裡幫助搞定一切。

轉崗

轉崗會耽誤升職加薪。一般轉崗的半年內不能申請晉級,熟悉新業務滿一年以後可恢復申請。雖然轉崗會影響收入,但是在這個過程裡,個人收穫的成長,其實是不能用單一標準衡量的。我的幾次轉崗大部分得到了老闆的幫助,比如給你幾個月的新手期從頭熟悉業務。

當然,也有些團隊不願意給你時間學習。他們節奏快到忙不過來。或者是直接主管本身不太想要人力,迫於服從公司架構調整需要而接收的人力,這時候個人就要迅速適應。要麼留要麼走。

大廠leader:

互聯網扁平化下的職場“教練員”

文化

互聯網公司比較扁平化,也沒什麼酒文化。入職之後加班有點多,填寫加班的時候不好意思寫那麼多,總覺得自己笨,不適應節奏導致了工作低效率。就自己偷偷往少了寫。有次我的老闆在RTX上留言給我說:你加班好像寫錯了,我又給你補了幾個大夜班。

有天夜裡我在工作群裡認識了一個人。此前一句話都沒說過,夜裡幹活卡殼,只有這個陌生人在線,硬起頭皮去問。他遠程幫助了我。兩個月後我見到了真人。竟然是我老闆的老闆,管好多業務。但是自從知道了他的真實身份,我就再也不敢跟他說話了。

信任

從上海轉崗到北京之前,我才公司茶水間見到了一個穿紅色企鵝拖鞋的人,後來就在他手下幹活。有次我去南方出差,遲遲沒能按照規定時間返程。我們自己的工作完成了,合作伙伴有些事情需要幫忙,我就又多留了幾天。後來我問老闆你為啥不催我?“將在外而軍令有所不從”。

出差回來,發現為了應對那段時期連日的突發事件,我老闆的工位底下,多了一個行軍床。

騰訊前員工自述:月薪沒有達到7萬,但收穫不止薪水

成長

從內容向的工作,轉向渠道和產品向的工作,學習和適應的過程非常痛苦。

幫助我完成這些學習的,是後來的另一個老闆。他在行業裡很有名。但是跟他一起出差會被累死,他會把行程從早上八九點安排到夜裡十一點。一天要見六七波兒合作伙伴。

每次跟合作伙伴開完會,回來的路上或者車上,他都會再重新梳理和覆盤一下業務邏輯和談判要點。這對菜鳥初期的我,幫助非常大。心懷感激但也不耽誤吐槽:比如他很喜歡在公司的夜宵時間開會。那個點開會,誰都別想吃飯。我們背後叫他“夜總會”,一到夜裡總開會。後來熟了就當面叫了。

有次在一個知識付費平臺上面,發現我的這位前老闆見面邀約課時費是3000塊錢一小時,邀約者眾。大吃一驚,有些後悔早年跟著他一起工作,他嘮嘮叨叨的時候,我自己的那些偷懶時刻。

迴流文化

氛圍開放,離職了歡迎再回來

以前在上海團隊的時候,有個剛畢業的小男孩,聰明勤奮,做事靠譜。項目結束了,我們很多正式員工都被劃到了北京。作為實習生還base上海的他沒機會留下。

印象很深的是在他離職前夜,給團隊所有同學發了一個郵件,裡面是離職感謝信,附件是一堆小眾好聽音樂的音頻壓縮包。郵件的標題是”某某同學離職小禮包“。

迴流

幾年之後在公司的組織架構裡,再次看到了他。原來他在外面工作了一段時間之後,又迴流入職了。那個做事情很細心充滿感恩的同學,在前公司發展越來越好,後來成了上海一個團隊的主管。其實細想也不奇怪吧,他身上的很多特質,在他還是一個實習生的時候,就已經很不一樣了。

在北京公司,有段時間因為業務需要,我們招了很多實習生。我們去到北大、人大和中國傳媒大學,從100多名研究生裡面選了18個人,在公司實習了有一年多。後來項目結束的時候,一樣因為沒有HC,大部分都沒有留下。他們畢業後去了行業裡另外幾家知名公司。我們幾個導師苦笑:咱們為各大互聯網公司輸送了人才。

重逢

上個周我回騰訊還見到了一個當年的小女生。她在畢業後去某知名電商公司做了兩年用研又迴流了騰訊。現在是個很資深的BI研究員了。

總之,我所看到的騰訊這家公司,就是很多人來,也有很多人走。不管是職場小透明,還是很資深的行業專家,有很多人走了會再回來。老同事們司空見慣,甚至理所當然。熟人見面也無非就是“hi,你回來了”。

騰訊的保安哥

在門口請教程序員,最後自己入職了騰訊

騰訊的保安團隊隸屬於第三方人力公司。他們都挺專業,溫和,服務意識很強。你刷卡的時候,他們就會幫你開門了。不會很凶的只盯你戴沒戴工牌。

以前在騰訊北分銀科大廈5F有個保安小胖。嘴比較貧,每天早上花式打招呼,調侃每一個人。遇見老闆,他誇的更來勁了。他經常說的一句話是:“要是我早知道我長大以後要來騰訊做保安。我就一定會好好學習了”。

創業

小胖的領導,也就是保安隊長,後來也辭職了。因為他在幾年的安保工作中,發現了騰訊那幢大樓裡的商機。他很快開了一家小Q外賣的餐廳,專門給騰訊的員工提供午餐。每天早上接受在線午餐預定,到了中午,定好的午餐,就會被分發到各樓層門口了。

這個很好理解吧,各個樓層的保安哥,都是保安隊長小兄弟啊。他們有時候義務幫助分發盒飯。有次同事們在樓下租場地做公益活動,保安隊長還給志願者們送了好幾份免費午餐。

逆襲

在小胖樓上值班的小磊哥,就比小胖好學多了。雖然也是在做保安工作,但是他好像隨時隨地都在讀書。每天早上上班,他會告訴你,你是你們組今天第幾個到的人。來來回回,也是整層樓的人都認識他了。

夜裡開發同事們下班的時候,吃驚地發現他竟然在看計算機和編程方面的書。忍不住會聊上幾句。後來,他有什麼不會的問題,就乾脆拽住一個進準進門的騰訊員工請教起來。那種狀態可能持續了好幾年。

有一天,在同在那個樓層辦公的一個技術leader問保安哥:我們團隊有一個外包程序員的工作,你願不願意試試?後來的故事大家就都知道了。他後來入職了騰訊,成為了一名正式的在職程序員。

經歷會成為個人職業能力的一部分

很多年過去了。不知道後來這位小磊同學是否還在騰訊?也不知道小Q外賣還有沒有繼續?而每個人的職業履歷,都是一段非常私人的獨家記憶。

可能對於一份工作,人們能直觀能看到的,可量化的數據指標,只是薪水。但是,對於一個職場新人來說,薪水之外,影響一個人成長的因素,還包括了你選擇的公司,你所做的項目,你的直屬領導,以及和你一起搭檔做事情的團隊夥伴

來源:

作者:婷婷的勇敢世界

來源:幾何小姐姐 HR360工坊

騰訊前員工自述:月薪沒有達到7萬,但收穫不止薪水

騰訊前員工自述:月薪沒有達到7萬,但收穫不止薪水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