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了6次家,我還是沒有歸處

↑點擊上方三聯生活週刊加星標!

這是我今年第六次搬家了,因為房東的親戚要來,必須騰出一個房子,就不得不趕我走了。而我又是個見不得親人分離的人,於是就整理東西,尋找新住處,新環境。

又一次去了常去的租房中介,老闆又一次熱情招待。我沒有說任何要求,老闆已經為我選了幾個合適的房子,又一次的看房、談價、辦手續。臨走的時候,老闆給我說,一個人漂泊意味著生命的流動,多體驗體驗新環境是好事。我淺笑離開。隨後,招呼搬家公司。我的東西不多,書和生活用品。都是必不可少的。

搬了6次家,我還是沒有歸處

當我到達新環境的時候,才覺得一切都沒變。依舊像往常一樣生活,超然於陌生,儘管偶爾與新鄰居有些矛盾。英國有個寫小說的皮特爾頓,常在結尾寫道,桎梏愚蠢的精神以往在流離無所的身體中死去,而那可憐的精神又在同樣的環境中復活。我不知道我的精神是否已經死去或復活,我只知道自己生活在種種環境中,犬儒一樣的只求內心的半畝寧靜。

菜市場便利店就在樓下,很近,所以有更多的時間看書,享受文字講述的故事,故事反映的生活。可朋友來訪卻又找不到地方了,折騰了一天才風塵僕僕敲響門。朋友是大學教書的,研究印度哲學,我和他一樣喜愛克氏教誨。朋友遞上他簽名的新書,隨我進書房,品茗談論著克里希那穆提。我不禁回想起今年第一次搬家,朋友也來看我,當時我很苦惱,抱怨居無定所,抱怨社會和世界的一切,抱怨人生而在世的荒渺無意義。威爾鮑溫說不抱怨,抱怨生活註定沒有快樂。我沒有帶紫手環,不相信物化的意志,只是生活將我綁住。你就是世界,克氏的價值觀,朋友告訴我,你內心是怎樣,世界就怎樣。

搬了6次家,我還是沒有歸處

送走朋友,獨自坐在床上,看著枕邊的書。史作怪在《生命現象》一書中談到,生命本身的存在已經夠富麗了,它只叫人誠實而自然地顯現就好,根本就不需要什麼修飾。是的,生命的存在是一種美,我不懂美,只是思考美。拋棄生活的雜亂,無法選擇生活,很想擁有《猜火車》裡馬克的選擇,選擇不選擇,管他的彩電汽車,管他的分期付款,管他的生命健康,不選擇生活。

搬了6次家,我還是沒有歸處

《猜火車》劇照

很多人不喜歡搬家,不喜歡這種多餘的生活,環境的改變很不適應,其實不適應的只是不同的自己。去辦事時,路過了以前的那個住所,什麼都沒變,還有賣水果的和那個修鞋的攤位。已經很晚了,有一個賣報紙的老奶奶走過來,用還拿著菜餅的手攤開臂上的報紙,問我要不要。我拿了一份報紙說,怎麼還不回家,她慢慢抹了抹嘴角,低聲說,找不到家,怎麼回家。

不知什麼時候下一次搬家,會搬到一個什麼地方。但願是一個不太喧鬧的地方,一個可以有無鴻儒白丁所謂的地方,一個不需要選擇生活和選擇什麼樣生活的地方。可,還是給自己找個家吧。

大家都在看

搬了6次家,我還是沒有歸處

⊙文章版權歸《三聯生活週刊》所有,歡迎轉發到朋友圈,轉載請聯繫後臺。

【達·芬奇地理】

搬了6次家,我還是沒有歸處

▼點擊閱讀原文,今日生活市集,發現更多好物。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