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2年我招的多是35歲中年人:跳槽沒人要?只因你未聚焦3個藍海!

跳槽那些事兒 招聘 青蛙 工程師 英語 平衡木上的魚 2019-05-31

最近小魚的社交媒體賬號上被各種“35歲中年危機”的話題環繞。

據說在某個精英校友群裡,一位就職知名投資集團的高管發了一則招一名財務經理的招聘啟事,直截了當要求“35歲以下”。

群裡大部分校友都從海外歸來,對招聘中明確出現年齡要求產生明顯不適。很快群起攻之: “為什麼明確要求35歲以下?”

該高管理直氣壯地回覆,35歲以上還做經理這個level,能力不足發展性不足,

“即使便宜,我也不要。”

這2年我招的多是35歲中年人:跳槽沒人要?只因你未聚焦3個藍海!

無獨有偶,網上甚至有人樂此不疲地嘲諷甲骨文平均年齡37歲、突然被裁的工程師們,稱他們“不值得同情”—— 年輕時沒有選擇奮鬥與冒險,進了“舒適”的外企,最終活成了溫水裡被煮的青蛙,活該。

真不知道35歲的人到底招誰惹誰了?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早在6年前就已順應最新趨勢,確定新的年齡分段:

15至44歲為青年人,45歲至59歲為中年人,60歲至74歲為年輕老年人,75歲至89歲為老年人,90歲以上為長壽老人。

即便在中國,各地評選“傑出青年”時,對青年的標準亦可放寬到40-45歲。如果不是這一波又一波的輿論,一直把自己當成青年來過的小魚差點都忘記自己已快38歲“高齡”。

這2年我招的多是35歲中年人:跳槽沒人要?只因你未聚焦3個藍海!

說來也挺奇葩,不光是小魚在35歲那年成功跳槽,連小魚這2年招的業務骨幹多為35歲左右的“中年人”,還有一大批已婚未育的女生。這招人,是不是已經將 “反年齡歧視、反性別歧視”進行得無法再徹底了?

嘿嘿,上班可不是混口飯吃那麼簡單,公司也不是養老院,小魚也不會蠢到招一批光長年紀的廢物不是?那35歲跳槽到底還有人要嗎?當然有!如果你屢投簡歷還屢屢碰壁,小魚又要來先問幾個問題了:

  • 你對35歲跳槽有沒有認真梳理過思維與策略?
  • 你有沒有跳出本行業的侷限,剖析判斷出嘗試哪些行業,哪類的公司的哪種機會勝算更大?
  • 你有沒有認真挖掘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並打心眼裡認為自己很牛逼?

戰術的勤奮無法掩蓋戰略上的懶惰。

接下來,小魚就來和大家來一起剖析一下作為“中年人”的你該如何重拾自信,挖掘自身已經具備,卻不自知的核心競爭力;並從第一時間就瞄準沒有35歲之說的3個藍海機會。

這2年我招的多是35歲中年人:跳槽沒人要?只因你未聚焦3個藍海!

10幾年工作經驗打水漂?通過列舉成就事件重拾自信,相信“相信自己”的力量。

最近越來越多的粉絲會私信小魚諮詢如何寫簡歷,或者以前的同事找小魚解惑:

小魚,我的工作翻來覆去就那麼幾件事情,乾巴巴,實在想不出有什麼特別的, 好難編。

每次聽到這樣的自評,小魚就再也坐不住,也許對方在聊天窗口都能感受到小魚的咆哮:

你說說你,這10幾年的經驗居然想不出1個可吹的故事?你都不覺得自己牛逼,別人還能覺得你牛逼?

這2年我招的多是35歲中年人:跳槽沒人要?只因你未聚焦3個藍海!

還是先來介紹一下小魚35歲那年的跳槽成功經歷吧。這次跳槽說來也是相當考驗人的耐力。當時獵頭找到我的時候,我對這個機會並沒有太上心,因為三天兩頭接到獵頭推薦,嘿嘿!

後來聽說該職位屬於中國區管理層,直接彙報給總經理,我才開始細問相關情況。因為是在10月份找的我,所以小魚高度警惕(別問我為什麼,專欄課程如何練成火眼金睛,在第一輪實際面試前斃掉不靠譜公司?有介紹),於是問了一波我文章中經常強調讓大家必須要問的問題:

  1. 這個職位是新設的Head count還是Replacement呀?聽到是全新人頭,有些放下心來,看來不是人家迫不及待放棄年終獎也要逃出去的火坑。
  2. 新增這個職位出於什麼考慮呀?聽到是業務飛速增長,需要團隊本土化更好的支持業務發展,很有前景的樣子。
  3. 那為什麼不考慮內部提拔人才來擔任此職位呀?聽到說因為中國當地團隊沒有一個人,都在國外,所以才要從0開始組建團隊;心想,看來不是因為不注重內部員工發展梯隊的培養嘛。
  4. 那這個職位對於候選人的核心要求有哪些呀?聽到說要有從0開始組建團隊完成目標的能力與經驗。小魚思量,正是我的菜。

瞧,這架勢是不是我像足了獵頭,問候選人一堆堆問題?關鍵問題還是該問就問啊,掌握主動、提前篩選、只聚焦對的機會。在與獵頭或HR第一次接觸時就應具備12分的自信。

後來的後來,歷經一輪HR Head面試,海外虛線老闆英文電話面試,3個老外狂轟亂炸1個半小時的面對面的面試。最後歷時4個月成功入職。

這2年我招的多是35歲中年人:跳槽沒人要?只因你未聚焦3個藍海!

總結下來,這次跳槽之所以成功,應該是對方看中了我的超級自信力、超強學習力,擅於從0開始組建團隊、設計流程、實施項目等能力經驗,以及在面試每個環節中的呈現(STAR原則講故事很重要哈,不懂請參照如何打造面試官5秒心動,即刻約你面試的吸睛簡歷?)。

而他們一開始強調的管理多個供應商的經驗這個“硬性要求”反而在我這裡被“豁免”。瞧,理性的招聘方都是務實的,哪有十全十美符合所有要求的人?看不上你的時候才用十全十美的要求來做擋箭牌。

總之,若你對自己10幾年的經驗都產生不了自信,或者沒這個自信和辦法把它很好的呈現出來,那別人又如何會相信你能行呢

這2年我招的多是35歲中年人:跳槽沒人要?只因你未聚焦3個藍海!

小魚在工作中也發現,不少人有這樣的傾向:對於自己取得的成績無法正確的衡量與呈現。自己明明做了,都講不出。

從現在起,請回顧一下你過去那麼多年來最讓自己覺得驕傲與自豪的成就事件,3至5件為佳,按照以下5W2H思路寫下來。這也是隨時隨地為撰寫簡歷與面試做好了素材上的準備,到時候信手拈來。

  • Who:毫無疑問就是你自己與相關的團隊啦!
  • When:大致的哪年哪月哪日?
  • Where:在哪裡?哪個城市、公司哪個部門、哪個業務環節?
  • What:發現了什麼問題,嚴重到什麼程度;或需要實現什麼業務、流程、項目的什麼目標?
  • Why:為什麼要解決這個問題,實現這個目標,對公司整體業務發展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 How:採取了怎樣的方法,實施了怎樣的關鍵步驟?
  • How many:取得了什麼樣可量化的結果?增加了多少,減少了多少?改進了多少?
這2年我招的多是35歲中年人:跳槽沒人要?只因你未聚焦3個藍海!

對於How many這一項,小魚要來著重講解一下,一定聚焦要從以下3個維度與3個時間階段來將取得的成果數字化。3個維度:

對公司整體業績(銷售額、利潤),及業務增長的影響;

對客戶體驗、客戶滿意度、品牌美譽度的影響;

對工作效率、成本的影響。

3個時間階段:

過去、現在、與將來。

舉個非常典型的例子。最近小魚的一位同事在做一個通過升級ERP系統某一個小功能來實現部分工作任務自動化的項目。這個在許多公司很常見吧?確實是可能很多人都覺得不值一提的內容。

果不其然,同事一開始貌似也沒想把它當項目來做。但小魚堅持讓做PPT,按照項目思路執行,在完結後記錄該項目的成果。

該同事第一次完稿時呈現出來的成果只有1個,就是因自動化後省了1.2個人力。頓時自覺沒什麼太令人興奮的,才省這麼點人,簡直不好意思宣佈。

我就開始問了,這個項目結果對客戶體驗難道沒有影響嗎?他一轉念,有,客戶不需要每次費力到機器底部找序列號了,而這個動作每次會浪費客戶至少2分鐘,還要受到客戶的抱怨。

我再問,這個項目結果對效率的另一方面,平均溝通時長沒有影響嗎?他一聽,的確,每個通話或聊天都減少了至少3分鐘。

我又問,這個1.2個人力的節省是指什麼時間階段的,去年,今年,還是明年?他想了一下,說是按去年的業務量算的。於是馬上意識到,應該把今年全年能夠節省的,明年,甚至是3年內潛在可以節省的都算出來。每年的業務量都在增長,這樣一來,數字肯定很客觀。

這2年我招的多是35歲中年人:跳槽沒人要?只因你未聚焦3個藍海!

瞧,這麼個本認為不值得一提的“小事”,實際產生了對公司與客戶巨大的影響,卻因缺乏有意識的總結與全面的分析而被不自知。大家可以仔細回顧自己的職業生涯,類似以上例子、甚至規模大得多的任務與事件應該枚不勝舉吧。

小魚相信,只要你嚴格按照以上思路總結3件成就事件,講出有目的、有起伏、有可見結果的好故事,你會發現自己原來這麼厲害!千萬別心虛啊,這才是真實的你,在此之前的你已嚴重被低估。

這2年我招的多是35歲中年人:跳槽沒人要?只因你未聚焦3個藍海!

35歲沒帶過人就一無是處?挖掘你不自知的中年人專屬核心競爭力!

說來也巧,跨過4個完全不搭界的行業,轉過5個不同職能部門,經歷3次跳槽,小魚每一次的職業角色轉換的契機都是被老闆們主動賦予新的團隊、新的流程、新的項目。

一句話,從0開始。這算是35歲的小魚當時的核心競爭力吧。

小魚堅信,35歲的職場人有其獨特的競爭力。但無論是內部轉崗,還是跳槽,眼光應著眼於中高端職業機會。如果仍然守著固有的思路,瞄著基層一線初級崗位,那肯定拼不過精力、體力上佔據明顯優勢的年輕人噠!

可能有人會說,已經有過帶人經驗的管理者當然更容易跳槽,因為有了實際的職位抬頭當敲門磚。這一點顯而易見,不得不同意。

但即便沒有行政彙報關係上的帶人經驗,你仍然可以憑藉以下幾種可遷移、可通用的核心競爭力得到招聘方中高級職位的青睞。

這2年我招的多是35歲中年人:跳槽沒人要?只因你未聚焦3個藍海!

(1)個人影響力與非等級橫向領導力。

不是主管,也可以待人成事。

在這個各項工作任務日益項目化的時代,非彙報性質的工作關係已經佔據了絕大多數。如何能通過個人魅力、影響力、合作溝通的能力,來推動團隊成員完成各項工作與項目的目標,是真正的到哪都急需卻稀缺的能力。

不管你現在有沒有經歷中年危機,小魚都建議你有意識的主動請纓、或參與到涉及公司核心業務環節、跨部門流程的關鍵項目中去。

只要經歷、積累了完整的從頭到尾的項目領導、或主要貢獻者經驗,你的各個方面的能力都會得到提升。

最重要的是,還能夠建立起更大範圍的合作關係,更進一步提高自己在公司內外、上下游環節(客戶、供應商)的影響力,塑造加強個人品牌。

如果你勵志在同一行業深耕到底,就很快會發現所在圈子真是很小。而你積累的這些影響力與領導力都需要一定時間長度的浸潤、滲透才會獲得,非年輕選手可快速獲得。而它們往往會在關鍵時候起到作用。

這2年我招的多是35歲中年人:跳槽沒人要?只因你未聚焦3個藍海!

(2) 解決問題的能力,也稱“填坑力”。

具體可表現為:

發起並帶領相關人員解決重大棘手問題、發現重大缺陷並採取措施避免損失的經驗;

在團隊危機/混亂時刻,主動擔負額外責任與工作量,助力老闆將團隊帶入正軌、取得成功的經驗。

(3)超強的學習力、創新力、與拓寬邊界的能力。

有意識的學習開展新業務,負責新項目,參與到帶新人、培訓等邊界以外的活動;

甚至幫助主管、領導代管團隊業績指標、輔導初級員工等,積累非正式名義的、職責外的潛在領導者經驗。

這2年我招的多是35歲中年人:跳槽沒人要?只因你未聚焦3個藍海!

35歲之後沒人要?聚焦3個對“中年人”友好的藍海。

有人又要說了,即使具備了以上的核心競爭力,可是到了互聯網科技行業就是沒人買賬啊。沒有赤裸裸的寫在招聘廣告上就不錯了。

沒錯,互聯網行業已然有大批年輕人不斷湧入,新鮮血液不斷加入,競爭日趨白日化,一片腥風血雨。那你如果35歲碰壁了,還非要死守這一片紅海嗎?有沒有聽過《藍海戰略》這本書?

小魚除了自己在35歲成功跳槽,其實也見證了不少朋友在40歲上下在行業內的各大頭部企業之間來回自如的切換。

這2年我招的多是35歲中年人:跳槽沒人要?只因你未聚焦3個藍海!

而這些機會類型無外乎以下3種:

(1) 傳統知名消費品、零售業大品牌,有意轉型進軍互聯網+領域

它們過去在傳統渠道中所向披靡,但受到新型業態不斷衝擊,出現業績停滯,急需並決定轉型。這種公司通常對互聯網技術人才(電商運營、社群運營、架構師、項目經理、程序員等)十分渴求,通常不會產生年齡歧視,現存的、可拿來用的經驗是它們求之不得的。

這些公司有哪些?拓寬視野,上網擴大行業範圍就能找到。技術崗位,真的不是BAT才有。

(2)老牌工業領域行業巨頭旗下開設的新型業務單元。

這些工業領域的公司通常不會像互聯網般超長工作時間,而且行業知識技能的壁壘較高、非標準產品類型較多。市場上可選人才較為稀少,所以經常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HR天天招人忙不迭。

加之隨著新技術的革新,例如汽車行業新能源、電池等技術的發展,都會帶動這些行業不得不做出未來戰略上的部署,成立新的業務單元,搶佔市場。隨之而來的就是大量崗位的新增。

35歲在這些行業根本就不是問題,45歲還在一線指揮的更是常見。

這2年我招的多是35歲中年人:跳槽沒人要?只因你未聚焦3個藍海!

(3)國外業績疲軟,終於意識到中國市場重要性的外企。

這類外企不如什麼寶潔、可口可樂、甲骨文等有先見之明,在改革開放初期就對中國市場懷有信心、青睞有加。直到其他外企在中國賺得盆滿缽滿,本土市場出現疲軟了,才醒過味來要進軍中國,或加大投入。

抓住這類機會的候選人往往能成為初始員工、中堅力量,發展前景可期。而最大的好處莫過於,外企對於年齡幾乎沒有歧視。

你會發現到頭來自己的老闆原來已經五六十歲了,他既沒立場、也沒這個意識來歧視候選人。

這2年我招的多是35歲中年人:跳槽沒人要?只因你未聚焦3個藍海!

不知道讀完以上小魚的分享,你有沒有對自己多一份信心,多一點準確的評估(不吹牛,但也不好太謙虛吧)。然後懷著中年人獨有的核心競爭力,在一片相對平和的藍海中尋找屬於自己的機會,相信你很快就會找到自己新的方向與落腳地。

35歲不可怕,怕的是沒有思維與戰略上的調整轉變,苦守自己的傷心地。祝願大家都能夠找到自己的職場之藍海,暢快遨遊吧。如想系統化的從戰略思維角度制勝職場,實操落地,歡迎購買小魚的專欄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