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溝通難?學會這四點,快速拉開你與同齡人的差距

作者 | 土狗


職場溝通難?學會這四點,快速拉開你與同齡人的差距

會不會說話?不僅關係著你的職場交際,還影響著你的人氣、運氣和財氣。


小A是一家平面設計公司的財務,一到年底,經常得和那些拖款、欠款的客戶進行一番“理論”,直言不諱也好,打游擊戰也好,各種方式都嚐了個遍。

但總有那麼一些客戶不肯買賬,軟硬不吃。動不動還要藉著上帝的身份,參小A一本,搞得他裡外不是人,經常憋著一肚子怨氣,無處可發。

去年年底,小A終於忍不住了,和一位合作了三年多的客戶吵起來了,他說:“四千多的款項,你足足拖了1年8個月零23天,你開的寶馬確定不是租來的吧?平時在茶桌上挑這茶葉不好,那茶葉不好的時候,怎麼也不想想,自己連兩斤普通茶葉的錢,都還得打著長期欠條呢?沒錢就不要裝大款,催圖的時候,一副身價上億的樣子,一到還款的時候,還以為電話打錯了人……”

每次提到這事,小A總是氣的渾身發抖。

平心而論,小A的話聽起來還是很解氣的,何況他也是在為公司很努力地爭取利益,勇氣可嘉。

但是,故事的結局是,小A被公司開除了。

成年人的世界裡總有一些殘酷的規則,不懂規則的人,只能被淘汰出局。

小A所犯的錯誤就是沒有弄清楚“職場溝通”的潛規則。

有時候,說話過於直接不見得就是一件好事,即使你說的都是事實,也在很坦誠地表達自己的看法,但更需要注意的是對方能不能接受得了。

我們常說“禍從口出”,這確實是現實生活中的一道雷線。

所以,為了避免踩雷,你必須學會正確的表達。

今天,我們就來破解一下,職場溝通中的幾個常見難題,讓你的表達越來越有含金量。

職場溝通難?學會這四點,快速拉開你與同齡人的差距

一、溝通之前,你需要做些什麼?

你可能經常聽到這樣的話:“那個人口才真好,說話不僅有邏輯,還有理有據,特別容易讓人信服,簡直是太有人格魅力了!”

這裡提到的“口才”,就像一條分割線一樣,直接把人分成了兩大類,一類談吐間頗具魅力,特別容易打動人心,另一類要麼總能把天聊死,要麼羞於表達。

那麼,如何成為那一類會表達的人呢?

你需要的只是一套方法而已。有了這套方法,你也可以像那些金牌講師一樣,一套邏輯一個理,張口就能讓人信服。

1、萬能的書信模板。

不管是工作所需,還是推銷產品,很多時候,你都需要別人的幫助。遇到這種情況,該如何開口呢?

這裡提供一份萬能的模板,解決你的溝通難題:

a、表明來意,說明情況。

b、請求幫助,尋找共鳴點。

c、提出痛點,提示對方的重要性。

d、表示尊重,說出期待。

比如說,你的同事很忙,但此時,你卻需要他協助你做一份市場調研的PPT,你會怎麼辦?是拿上司的指令作為令牌?還是死纏爛打?不妨用上面這個套路來感受一下:

××你好!我需要你的幫忙。我們這次市場調研的PPT非常重要,目前給我們的時間又不多,又很考驗專業度,我覺得光靠自己根本難以勝任。在這方面你才是行家,真的非常需要你的幫助。我知道你也很忙,也會佔用你一些時間,但除了你之外,我實在找不到比你更適合的夥伴了,不知道能否約你見面請教一下?

每個人的話風不同,有人喜歡正經的,有人喜歡搞怪的,具體可以根據自身的風格而定,但是主線結構可以參考這個模板,它可以打開你們溝通的大門。

2、練習開場白。

一個好的開場白,關係到整場談話的氛圍和結果。

就拿夸人來說,有些人可能會很直接地來一句:“哇!你最近又變漂亮了!”

而有人會相對委婉一點:“親愛的,你這款衣服真的很顯氣質,精心挑了很久了吧?”

不管是什麼語言風格,寒暄時,親切、誠懇、精簡是三大原則,繼而就要拉回重點了。

最忌諱的是,費盡脣舌,不著重點,相互浪費時間。

3、用底稿理清邏輯和重點。

很多人說話之前都沒有經過認真的思考,嘴巴總是走在腦子前面,所以經常會讓人覺得說話沒有邏輯,難以服眾。

所以,不管是私下談事情,還是上臺進行正規演講,最好都能提前寫一下底稿,把思路理得清晰一點。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用思維導圖,把要說明的點一二三四依次排列開來,這樣在交流或演講的時候,就能儘量減少邏輯混亂或者觀點不全的情況發生。

4、給出明確的談話時間,談重點。

不知道你有沒有留意過這種現象:

在看現代職場類電視劇的時候,可能經常會聽到一些精英人士說:“請給我五分鐘時間。”或者“佔用你十分鐘,聽我說完你再做決定。”等等,往往就是這幾分鐘的時間,事情就會發生特別大的轉機。

那麼,為什麼他們會一再強調時間呢?那是因為很多成功人士的時間觀念非常強。他們不會把太多的時間花在一些絮絮叨叨的陳述上,而是想在最短的時間內聽到重點。

並且,一個敢於給自己限定時間表達的人,他們一定會對自己所要表達的內容再三考慮,力求語言精簡、詞能達意。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敢於限定時間,也是對談話對象的一種尊重。

5、確定約見的日期。

對於一些需要面談的重要邀請,很多人在確認見面時間的時候,都會習慣性地問對方什麼時候有空?然後就等著對方的迴應。

這個行為不能說是錯誤的,但是卻會讓你喪失了談話的主動權。

社會心理學告訴我們:人在有選擇的情況下更容易做出積極的決定。

所以,在約定見面時間的時候,你可以直接提供不同的時間點,供對方選擇,比如說:

您是明天早上有空?還是明天下午比較方便呢?

假設對方有意向見面,他們會二選一,直接和你確認時間,或者會告訴你後天早上才有空。假設對方沒有意向見面,他們一定會婉言謝絕邀請的。

讓對方提時間和你給出選擇項,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結果,後者會讓你更有主動權,也能讓對方覺得,你是一個懂得高效社交的職場達人。

6、勇敢的站起來,不要慌。

每個人對於未知的東西,或多或少都會存在一點恐懼的心理。

比如說當你要和客戶打電話的時候,你不知道對方會給你什麼樣的迴應,這個時候不妨果斷地站起來。

當你站起來的時候,你會顯得更加自信。這和站的高看得遠是一個道理的,高度的變化,會讓你的心理狀態產生變化。

職場溝通難?學會這四點,快速拉開你與同齡人的差距

二、面對“不”字的4個應急策略。

很多人聽到對方說到“不”字之後,通常會有兩種反應,一種是沉默了,一種是習慣於為自己爭辯,試圖說服對方。

在溝通當中,這是一種大忌。

那麼,在遇到別人說“不”的時候,除了沉默和爭辯之外,還有沒有更好的解決方式呢?

當然!比這兩種更高級的一種處理方式是:學會追問,用問題引導他們說出真正的原因。

你可以根據下面這4個方向,去引導你的談話對象:

1、組織因素。

有些人比較看重團隊,整個團隊的配合度、能力等級、團隊精神、團隊狀態等等,會影響別人的看法和決策。所以,有時候可以問出這樣的問題:

是不是我們公司還有哪些做的不到位的地方,需要改進的呢?

2、項目因素。

有些人看重的是項目/產品/內容/服務等具有價值的這些因素。比如說,這個項目的可實施度怎麼樣?這款產品能不能受到市場的歡迎?內容夠不夠具有吸引力?服務是否到位?等等。

這些往往才是價值的主要來源。

3、價格因素。

就像去看豪車、豪宅一樣,有些東西確實很喜歡,可經濟實力不允許啊。在消費的時候,超出幾塊錢的預算沒什麼感覺,但幾十塊?幾百塊?上千塊?甚至十萬、百萬呢?

經濟實力以及客戶的預算,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參考因素。

4、時間因素。

你如果非得在夏天的時候給客戶推薦冬天的衣服,那隻能說明,你忽略了時間因素的重要性。很多時候,時間會直接影響到決策的動向和結果。所以,時間也是一個需要著重留意的一個因素。

職場溝通難?學會這四點,快速拉開你與同齡人的差距

偉大的推銷員斯坦利·馬庫斯說過:“我從來不把別人的‘不’字當做回答。即使那個人死了,我也只是把他的‘不’字當成‘也許’,然後繼續做下去!”

在溝通當中,我們也要克服對於“不”字的障礙心理:

它並不意味著話題的結束,而是話題由淺至深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三、多次被拒絕,你會怎麼辦?

假設幾次溝通之後,卻一樣還是屢遭拒絕,你會怎麼辦?

不是所有的事情,被拒絕之後就可以放任不管的。總有一些還是需要你厚著臉皮,繼續去爭取談話的機會。

所以,你不僅要正視別人的拒絕,還要有方法、有策略地去處理這種情況。

拒絕,其實是對方掩蓋顧慮的一種方式,這說明他們需要幫助,需要更多的信息。而解決的唯一的辦法就是幫助他們消除顧慮。

這裡有一套公式,可以幫你更好地應對“被拒絕”的困境:

建立同感+說出感受+發現關注點

1、建立同感。

如果你的觀點遭到別人的拒絕,你會怎麼做?正常的思維是會為自己辯解,去說服對方。但是,很多時候,你越想證明自己是對的,對方似乎越喜歡鑽牛角尖。

同樣都是為了得到認可,出發點沒有錯,那問題出現在哪?其實是思維方式出現了問題。

你需要贏得對方的支持,而不是打到對方,佔據上風。

只有明白了這點,你才能建立同感,真正得到對方的認可。

2、說出感受。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被看重,所以,當你被拒絕了,又不想放棄,不妨真誠地說出感受,表明對方的重要性。

你可以真誠地誇讚對方的優點,說出自己的難處,然後表示非常需要對方的幫助。

3、發現關注點。

在話題深入的時候,需要做到張弛有度。

對於你們聊的話題點,對方是很有繼續聊下去的慾望,還是勉強附和?只有弄清楚對方的關注點,才能對症下藥。

在這種情況下,你越是不想聽的話,你越要聽,因為那些話中往往藏著對方的真實想法,需要你去認真分辨。

職場溝通難?學會這四點,快速拉開你與同齡人的差距

如果要處理的事情真的很重要,儘量不要想著在電話裡或微信上解決,面談的方式會讓你更容易感受到對方的情緒、態度,從而做出更準確的決策。

“機遇”最喜歡披上“拒絕”的外衣,你直面拒絕的能力越強,越能獲得對方的認可。

四、傾聽,比說更高級的一種表達方式。

被人傾聽,其實是很多人內心最強烈的渴望。

去大商場買過衣服的人,對於形形色色的導購員應該不會太過陌生。

有一類導購員,從你踏進店門的那一刻起,就會開始不斷地告訴你,他們店裡的衣服有多好,新進了什麼款式、什麼面料、現在有什麼優惠活動等等,等他介紹完了還不知道,其實你要買的只是一雙襪子而已。

而聰明的導購員一定不是這樣的,他們往往會更懂得傾聽。他們會先了解客戶的真實想法和顧慮,然後對症下藥。

比如說,一個喜歡穿襯衫的客戶看中了幾款襯衫,但是對於襯衫的褶皺問題特別困擾,聰明的導購員很快就能洞察到客戶的痛點,還能繼而追問下去,是沒時間熨燙襯衫?還是不懂得怎麼護理?

通過提問和傾聽,他們很快就能找到解決方案,拿下客戶,比如說給出更專業的護理方法,消除客戶的顧慮,或者給他推薦一些免燙版的最新款式,幫助客戶節省時間等等。

沒有學會傾聽,就無法瞭解對方的真實需求,不知道對方的關注點,無法觸及到對方心中的敏感地帶;

同時,也會搶了對方的聚光燈,甚至,說得越多,越容易被對方抓住小辮子;

那要怎麼做到傾聽呢?

這裡分享一個方法,叫做:三七原則。

三七原則是指30%用來發表自己的意見,70%用來傾聽對方的想法。

在溝通的過程中,多聽聽客戶怎麼說,比狂熱的自我表達來的更加重要,這才是拉近你們關係的最強力量。

職場溝通難?學會這四點,快速拉開你與同齡人的差距

禮貌地面對抱怨,帶著興趣和關切去傾聽對方的感受。

真正高級的推銷之道其實是傾聽之道。

五、寫在最後。

都說書中自有黃金屋,其實不止是書,你的言語之中,也藏著一筆巨大的財富,時刻等待著你去挖掘。

小到生活中的見面寒暄、矛盾處理;大到衝頂銷售業績、建立宏大的事業帝國。

每個人都離不開“溝通”這個需要終身打磨的生存技能。

就像傑羅德·帕納斯所說的:“正確的人以正確的方式,在正確的時間為正確的事業,向正確的對象要正確的金額,並安排好正確的後繼事宜。”

這當中提及的七大要素,是一件事業成功運轉的準則,而表達,則是竄起這七大要素的繩索,重要性不言而喻。

不僅如此,共鳴、活力、熱情、真誠,也是溝通中的不可或缺的四大要素。

在傾聽中尋找共鳴,走進對方的世界;用活力提升感染力,激發能量;用熱情貼近客戶,找到各自的驅動力;真誠對待他人,守護真相;這是提升說話之道的四大祕籍,需要學會巧妙運用。

賽摩爾有一句名言:“光靠給奶牛寫信或者打電話,是得不到牛奶的。要想從奶牛身上得到牛奶,唯一的辦法就是坐到它身旁去擠奶。”成功的路途上不缺方法,缺的是有效的行動。

溝通就在身邊,願你能有所行動,遇見更好的自己!

職場溝通難?學會這四點,快速拉開你與同齡人的差距

更多的知識解讀還在路上,我是土狗,下一期我們再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