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有好想法,卻無法說服老闆和同事:如何讓忠言不再“逆耳”'

"

人類獨有的能力是說服人或被人說服——哲學家羅素。

老闆不聽建議,同事不配合,說服人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

對很多人來說,說服人是非常困難的事。比如讓老闆加薪,改同事對我們的看法。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不會輕易改變。即使是坐擁上市公司的大佬,也可能固執自己的想法。

比如說“發燒而生”的小米,2019年第2季度手機銷量大幅度下滑。主要因為新推出的機型失去了原來的“性價比”。要知道小米曾經是打破智能手機高價壟斷的屠龍者。那時的小米手機定價僅有1999,可現在的小米輕輕鬆鬆就超過了3000。

"

人類獨有的能力是說服人或被人說服——哲學家羅素。

老闆不聽建議,同事不配合,說服人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

對很多人來說,說服人是非常困難的事。比如讓老闆加薪,改同事對我們的看法。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不會輕易改變。即使是坐擁上市公司的大佬,也可能固執自己的想法。

比如說“發燒而生”的小米,2019年第2季度手機銷量大幅度下滑。主要因為新推出的機型失去了原來的“性價比”。要知道小米曾經是打破智能手機高價壟斷的屠龍者。那時的小米手機定價僅有1999,可現在的小米輕輕鬆鬆就超過了3000。

自己有好想法,卻無法說服老闆和同事:如何讓忠言不再“逆耳”

粉絲力勸小米迴歸性價比,可惜作用並不大

其實很多老米粉奔走呼號,希望小米不要把價格定的那麼高。就算要提高價格,也應該把手機配置提高,保證性價比。然而這次小米反而沒有聽取粉絲的想法,而是繼續提價,走“高端路線”,這才出現銷量的大幅下滑。

究其原因,要說服一個人,或改變一個組織的行為,本身就非常困難。因為當我們想要改變,就意味著兩種觀點的碰撞,一方要打倒另一方,就必然會引起反撲。強行改變別人甚至會反噬己身。

其實“說服”容易引起牴觸情緒,與其說服,不如試試影響力

剛才我們說了,人的想法很難被改變。但有時候人又很容易選擇順從。

看到大減價,我們就想去買東西。答應了別人的事情,即使自己吃虧,也要做到。為了討好別人,面對討厭的事物,也逼著自己去做。

"

人類獨有的能力是說服人或被人說服——哲學家羅素。

老闆不聽建議,同事不配合,說服人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

對很多人來說,說服人是非常困難的事。比如讓老闆加薪,改同事對我們的看法。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不會輕易改變。即使是坐擁上市公司的大佬,也可能固執自己的想法。

比如說“發燒而生”的小米,2019年第2季度手機銷量大幅度下滑。主要因為新推出的機型失去了原來的“性價比”。要知道小米曾經是打破智能手機高價壟斷的屠龍者。那時的小米手機定價僅有1999,可現在的小米輕輕鬆鬆就超過了3000。

自己有好想法,卻無法說服老闆和同事:如何讓忠言不再“逆耳”

粉絲力勸小米迴歸性價比,可惜作用並不大

其實很多老米粉奔走呼號,希望小米不要把價格定的那麼高。就算要提高價格,也應該把手機配置提高,保證性價比。然而這次小米反而沒有聽取粉絲的想法,而是繼續提價,走“高端路線”,這才出現銷量的大幅下滑。

究其原因,要說服一個人,或改變一個組織的行為,本身就非常困難。因為當我們想要改變,就意味著兩種觀點的碰撞,一方要打倒另一方,就必然會引起反撲。強行改變別人甚至會反噬己身。

其實“說服”容易引起牴觸情緒,與其說服,不如試試影響力

剛才我們說了,人的想法很難被改變。但有時候人又很容易選擇順從。

看到大減價,我們就想去買東西。答應了別人的事情,即使自己吃虧,也要做到。為了討好別人,面對討厭的事物,也逼著自己去做。

自己有好想法,卻無法說服老闆和同事:如何讓忠言不再“逆耳”

大減價比強行說服管用多了

有趣的是:這些變化,很多都是“下意識”的,有時甚至不需要經過思考。如果說我們剛才得到一個結論,改變別人是很難的事情,那為什麼“大減價”又顯得這麼自然呢?

其中關鍵就在改變人的方式。如果說我們在職場中經常說服,那麼我們在生活中往往是被影響。這種影響綿裡藏針,在不被察覺的情況下,改變了人的行為。美國社會心理學家羅伯特·西奧蒂尼把這種施加影響的能力稱為影響力。

這裡所說的影響力,不完全是我們生活中那種讓大家知道了解的能力,而是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人想法,引導人們行為的能力。影響力可以神不知鬼不覺,讓人順從,主要有三個原因。

"

人類獨有的能力是說服人或被人說服——哲學家羅素。

老闆不聽建議,同事不配合,說服人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

對很多人來說,說服人是非常困難的事。比如讓老闆加薪,改同事對我們的看法。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不會輕易改變。即使是坐擁上市公司的大佬,也可能固執自己的想法。

比如說“發燒而生”的小米,2019年第2季度手機銷量大幅度下滑。主要因為新推出的機型失去了原來的“性價比”。要知道小米曾經是打破智能手機高價壟斷的屠龍者。那時的小米手機定價僅有1999,可現在的小米輕輕鬆鬆就超過了3000。

自己有好想法,卻無法說服老闆和同事:如何讓忠言不再“逆耳”

粉絲力勸小米迴歸性價比,可惜作用並不大

其實很多老米粉奔走呼號,希望小米不要把價格定的那麼高。就算要提高價格,也應該把手機配置提高,保證性價比。然而這次小米反而沒有聽取粉絲的想法,而是繼續提價,走“高端路線”,這才出現銷量的大幅下滑。

究其原因,要說服一個人,或改變一個組織的行為,本身就非常困難。因為當我們想要改變,就意味著兩種觀點的碰撞,一方要打倒另一方,就必然會引起反撲。強行改變別人甚至會反噬己身。

其實“說服”容易引起牴觸情緒,與其說服,不如試試影響力

剛才我們說了,人的想法很難被改變。但有時候人又很容易選擇順從。

看到大減價,我們就想去買東西。答應了別人的事情,即使自己吃虧,也要做到。為了討好別人,面對討厭的事物,也逼著自己去做。

自己有好想法,卻無法說服老闆和同事:如何讓忠言不再“逆耳”

大減價比強行說服管用多了

有趣的是:這些變化,很多都是“下意識”的,有時甚至不需要經過思考。如果說我們剛才得到一個結論,改變別人是很難的事情,那為什麼“大減價”又顯得這麼自然呢?

其中關鍵就在改變人的方式。如果說我們在職場中經常說服,那麼我們在生活中往往是被影響。這種影響綿裡藏針,在不被察覺的情況下,改變了人的行為。美國社會心理學家羅伯特·西奧蒂尼把這種施加影響的能力稱為影響力。

這裡所說的影響力,不完全是我們生活中那種讓大家知道了解的能力,而是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人想法,引導人們行為的能力。影響力可以神不知鬼不覺,讓人順從,主要有三個原因。

自己有好想法,卻無法說服老闆和同事:如何讓忠言不再“逆耳”

影響力無處不在

吸引力法則

什麼叫吸引力法則呢?就是說人會對自己想要的東西感興趣,而影響力會改變人的興趣水平。打個比方,小明想買水果,但是沒想好要買哪一種。這時他走進超市,發現蘋果正好在減價,只要原價的7折,你說他最後都會買哪一種?顯然,他很可能會買蘋果。這就是一種改變事物吸引力的做法。

我們反過來看,如果小明準備買水果的時候,正好碰到兩個售貨大媽。大媽們二話不說便開始推銷蘋果,你覺得他最後還會買蘋果嗎?大概率不會。影響力不會強行說服,而是無形中吸引。

漸進原理

影響力是一點一點生效,而不會追求“一口氣吃個胖子”。這就像我們升職,每個人都是從普通的業務員辦事員開始,慢慢的變成團隊領導、部門經理、總監等,很少有人會從業務員直接變成總經理。

"

人類獨有的能力是說服人或被人說服——哲學家羅素。

老闆不聽建議,同事不配合,說服人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

對很多人來說,說服人是非常困難的事。比如讓老闆加薪,改同事對我們的看法。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不會輕易改變。即使是坐擁上市公司的大佬,也可能固執自己的想法。

比如說“發燒而生”的小米,2019年第2季度手機銷量大幅度下滑。主要因為新推出的機型失去了原來的“性價比”。要知道小米曾經是打破智能手機高價壟斷的屠龍者。那時的小米手機定價僅有1999,可現在的小米輕輕鬆鬆就超過了3000。

自己有好想法,卻無法說服老闆和同事:如何讓忠言不再“逆耳”

粉絲力勸小米迴歸性價比,可惜作用並不大

其實很多老米粉奔走呼號,希望小米不要把價格定的那麼高。就算要提高價格,也應該把手機配置提高,保證性價比。然而這次小米反而沒有聽取粉絲的想法,而是繼續提價,走“高端路線”,這才出現銷量的大幅下滑。

究其原因,要說服一個人,或改變一個組織的行為,本身就非常困難。因為當我們想要改變,就意味著兩種觀點的碰撞,一方要打倒另一方,就必然會引起反撲。強行改變別人甚至會反噬己身。

其實“說服”容易引起牴觸情緒,與其說服,不如試試影響力

剛才我們說了,人的想法很難被改變。但有時候人又很容易選擇順從。

看到大減價,我們就想去買東西。答應了別人的事情,即使自己吃虧,也要做到。為了討好別人,面對討厭的事物,也逼著自己去做。

自己有好想法,卻無法說服老闆和同事:如何讓忠言不再“逆耳”

大減價比強行說服管用多了

有趣的是:這些變化,很多都是“下意識”的,有時甚至不需要經過思考。如果說我們剛才得到一個結論,改變別人是很難的事情,那為什麼“大減價”又顯得這麼自然呢?

其中關鍵就在改變人的方式。如果說我們在職場中經常說服,那麼我們在生活中往往是被影響。這種影響綿裡藏針,在不被察覺的情況下,改變了人的行為。美國社會心理學家羅伯特·西奧蒂尼把這種施加影響的能力稱為影響力。

這裡所說的影響力,不完全是我們生活中那種讓大家知道了解的能力,而是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人想法,引導人們行為的能力。影響力可以神不知鬼不覺,讓人順從,主要有三個原因。

自己有好想法,卻無法說服老闆和同事:如何讓忠言不再“逆耳”

影響力無處不在

吸引力法則

什麼叫吸引力法則呢?就是說人會對自己想要的東西感興趣,而影響力會改變人的興趣水平。打個比方,小明想買水果,但是沒想好要買哪一種。這時他走進超市,發現蘋果正好在減價,只要原價的7折,你說他最後都會買哪一種?顯然,他很可能會買蘋果。這就是一種改變事物吸引力的做法。

我們反過來看,如果小明準備買水果的時候,正好碰到兩個售貨大媽。大媽們二話不說便開始推銷蘋果,你覺得他最後還會買蘋果嗎?大概率不會。影響力不會強行說服,而是無形中吸引。

漸進原理

影響力是一點一點生效,而不會追求“一口氣吃個胖子”。這就像我們升職,每個人都是從普通的業務員辦事員開始,慢慢的變成團隊領導、部門經理、總監等,很少有人會從業務員直接變成總經理。

自己有好想法,卻無法說服老闆和同事:如何讓忠言不再“逆耳”

影響力如水滴石穿,積小變為大變

但很多人其實並不懂這個道理。比如有的人,拿著三五千的月薪,卻經常思考如何讓老闆開出30萬年薪,以至於思考出許多沒有實際用處的做法。有的人甚至會直接找到老闆,質疑自己的工資待遇,並要求老闆升職加薪。這就是典型的“一口氣吃個胖子”。

當然,也有比較實在的人,他們會不斷思考眼前的問題,一點點地提高和積累。這類懂得漸進的人,會慢慢地表現自己的進步,讓老闆不斷看到自己的潛力,進而謀求升職加薪。

人們會對突如其來的要求產生牴觸,卻會不斷適應一點點的改變。

思想引導

影響力會改變人看問題的思維。比如我們和同事剛認識的時候,相互之間都會有一些防備。可是當我們共事久了,相互之間施加的影響力不斷變大,彼此間更加熟悉,那些防備就會慢慢變小。

"

人類獨有的能力是說服人或被人說服——哲學家羅素。

老闆不聽建議,同事不配合,說服人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

對很多人來說,說服人是非常困難的事。比如讓老闆加薪,改同事對我們的看法。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不會輕易改變。即使是坐擁上市公司的大佬,也可能固執自己的想法。

比如說“發燒而生”的小米,2019年第2季度手機銷量大幅度下滑。主要因為新推出的機型失去了原來的“性價比”。要知道小米曾經是打破智能手機高價壟斷的屠龍者。那時的小米手機定價僅有1999,可現在的小米輕輕鬆鬆就超過了3000。

自己有好想法,卻無法說服老闆和同事:如何讓忠言不再“逆耳”

粉絲力勸小米迴歸性價比,可惜作用並不大

其實很多老米粉奔走呼號,希望小米不要把價格定的那麼高。就算要提高價格,也應該把手機配置提高,保證性價比。然而這次小米反而沒有聽取粉絲的想法,而是繼續提價,走“高端路線”,這才出現銷量的大幅下滑。

究其原因,要說服一個人,或改變一個組織的行為,本身就非常困難。因為當我們想要改變,就意味著兩種觀點的碰撞,一方要打倒另一方,就必然會引起反撲。強行改變別人甚至會反噬己身。

其實“說服”容易引起牴觸情緒,與其說服,不如試試影響力

剛才我們說了,人的想法很難被改變。但有時候人又很容易選擇順從。

看到大減價,我們就想去買東西。答應了別人的事情,即使自己吃虧,也要做到。為了討好別人,面對討厭的事物,也逼著自己去做。

自己有好想法,卻無法說服老闆和同事:如何讓忠言不再“逆耳”

大減價比強行說服管用多了

有趣的是:這些變化,很多都是“下意識”的,有時甚至不需要經過思考。如果說我們剛才得到一個結論,改變別人是很難的事情,那為什麼“大減價”又顯得這麼自然呢?

其中關鍵就在改變人的方式。如果說我們在職場中經常說服,那麼我們在生活中往往是被影響。這種影響綿裡藏針,在不被察覺的情況下,改變了人的行為。美國社會心理學家羅伯特·西奧蒂尼把這種施加影響的能力稱為影響力。

這裡所說的影響力,不完全是我們生活中那種讓大家知道了解的能力,而是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人想法,引導人們行為的能力。影響力可以神不知鬼不覺,讓人順從,主要有三個原因。

自己有好想法,卻無法說服老闆和同事:如何讓忠言不再“逆耳”

影響力無處不在

吸引力法則

什麼叫吸引力法則呢?就是說人會對自己想要的東西感興趣,而影響力會改變人的興趣水平。打個比方,小明想買水果,但是沒想好要買哪一種。這時他走進超市,發現蘋果正好在減價,只要原價的7折,你說他最後都會買哪一種?顯然,他很可能會買蘋果。這就是一種改變事物吸引力的做法。

我們反過來看,如果小明準備買水果的時候,正好碰到兩個售貨大媽。大媽們二話不說便開始推銷蘋果,你覺得他最後還會買蘋果嗎?大概率不會。影響力不會強行說服,而是無形中吸引。

漸進原理

影響力是一點一點生效,而不會追求“一口氣吃個胖子”。這就像我們升職,每個人都是從普通的業務員辦事員開始,慢慢的變成團隊領導、部門經理、總監等,很少有人會從業務員直接變成總經理。

自己有好想法,卻無法說服老闆和同事:如何讓忠言不再“逆耳”

影響力如水滴石穿,積小變為大變

但很多人其實並不懂這個道理。比如有的人,拿著三五千的月薪,卻經常思考如何讓老闆開出30萬年薪,以至於思考出許多沒有實際用處的做法。有的人甚至會直接找到老闆,質疑自己的工資待遇,並要求老闆升職加薪。這就是典型的“一口氣吃個胖子”。

當然,也有比較實在的人,他們會不斷思考眼前的問題,一點點地提高和積累。這類懂得漸進的人,會慢慢地表現自己的進步,讓老闆不斷看到自己的潛力,進而謀求升職加薪。

人們會對突如其來的要求產生牴觸,卻會不斷適應一點點的改變。

思想引導

影響力會改變人看問題的思維。比如我們和同事剛認識的時候,相互之間都會有一些防備。可是當我們共事久了,相互之間施加的影響力不斷變大,彼此間更加熟悉,那些防備就會慢慢變小。

自己有好想法,卻無法說服老闆和同事:如何讓忠言不再“逆耳”

同事相互影響多了,自然會有些“小祕密”

有時我們甚至會為同事朋友做“壞事”,比如同事上班期間偷偷溜出去,請我們“打掩護”。或者同事要有遲到早退情況,很多人會選擇性無視。這其實都是影響力的結果。

當我們受到影響力,對事物的看法和觀點會慢慢變化,這種變化有時甚至影響人的理性判斷。

打造影響力的“6種武器”

我們已經說了什麼是影響力,以及影響力如何生效。那麼,到底有哪些影響力方法呢?《影響力》這本書中一共介紹了6種方法,也是互惠、承諾和一致、社會認同、喜好、權威和稀缺。我們分別進行簡單講解。

"

人類獨有的能力是說服人或被人說服——哲學家羅素。

老闆不聽建議,同事不配合,說服人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

對很多人來說,說服人是非常困難的事。比如讓老闆加薪,改同事對我們的看法。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不會輕易改變。即使是坐擁上市公司的大佬,也可能固執自己的想法。

比如說“發燒而生”的小米,2019年第2季度手機銷量大幅度下滑。主要因為新推出的機型失去了原來的“性價比”。要知道小米曾經是打破智能手機高價壟斷的屠龍者。那時的小米手機定價僅有1999,可現在的小米輕輕鬆鬆就超過了3000。

自己有好想法,卻無法說服老闆和同事:如何讓忠言不再“逆耳”

粉絲力勸小米迴歸性價比,可惜作用並不大

其實很多老米粉奔走呼號,希望小米不要把價格定的那麼高。就算要提高價格,也應該把手機配置提高,保證性價比。然而這次小米反而沒有聽取粉絲的想法,而是繼續提價,走“高端路線”,這才出現銷量的大幅下滑。

究其原因,要說服一個人,或改變一個組織的行為,本身就非常困難。因為當我們想要改變,就意味著兩種觀點的碰撞,一方要打倒另一方,就必然會引起反撲。強行改變別人甚至會反噬己身。

其實“說服”容易引起牴觸情緒,與其說服,不如試試影響力

剛才我們說了,人的想法很難被改變。但有時候人又很容易選擇順從。

看到大減價,我們就想去買東西。答應了別人的事情,即使自己吃虧,也要做到。為了討好別人,面對討厭的事物,也逼著自己去做。

自己有好想法,卻無法說服老闆和同事:如何讓忠言不再“逆耳”

大減價比強行說服管用多了

有趣的是:這些變化,很多都是“下意識”的,有時甚至不需要經過思考。如果說我們剛才得到一個結論,改變別人是很難的事情,那為什麼“大減價”又顯得這麼自然呢?

其中關鍵就在改變人的方式。如果說我們在職場中經常說服,那麼我們在生活中往往是被影響。這種影響綿裡藏針,在不被察覺的情況下,改變了人的行為。美國社會心理學家羅伯特·西奧蒂尼把這種施加影響的能力稱為影響力。

這裡所說的影響力,不完全是我們生活中那種讓大家知道了解的能力,而是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人想法,引導人們行為的能力。影響力可以神不知鬼不覺,讓人順從,主要有三個原因。

自己有好想法,卻無法說服老闆和同事:如何讓忠言不再“逆耳”

影響力無處不在

吸引力法則

什麼叫吸引力法則呢?就是說人會對自己想要的東西感興趣,而影響力會改變人的興趣水平。打個比方,小明想買水果,但是沒想好要買哪一種。這時他走進超市,發現蘋果正好在減價,只要原價的7折,你說他最後都會買哪一種?顯然,他很可能會買蘋果。這就是一種改變事物吸引力的做法。

我們反過來看,如果小明準備買水果的時候,正好碰到兩個售貨大媽。大媽們二話不說便開始推銷蘋果,你覺得他最後還會買蘋果嗎?大概率不會。影響力不會強行說服,而是無形中吸引。

漸進原理

影響力是一點一點生效,而不會追求“一口氣吃個胖子”。這就像我們升職,每個人都是從普通的業務員辦事員開始,慢慢的變成團隊領導、部門經理、總監等,很少有人會從業務員直接變成總經理。

自己有好想法,卻無法說服老闆和同事:如何讓忠言不再“逆耳”

影響力如水滴石穿,積小變為大變

但很多人其實並不懂這個道理。比如有的人,拿著三五千的月薪,卻經常思考如何讓老闆開出30萬年薪,以至於思考出許多沒有實際用處的做法。有的人甚至會直接找到老闆,質疑自己的工資待遇,並要求老闆升職加薪。這就是典型的“一口氣吃個胖子”。

當然,也有比較實在的人,他們會不斷思考眼前的問題,一點點地提高和積累。這類懂得漸進的人,會慢慢地表現自己的進步,讓老闆不斷看到自己的潛力,進而謀求升職加薪。

人們會對突如其來的要求產生牴觸,卻會不斷適應一點點的改變。

思想引導

影響力會改變人看問題的思維。比如我們和同事剛認識的時候,相互之間都會有一些防備。可是當我們共事久了,相互之間施加的影響力不斷變大,彼此間更加熟悉,那些防備就會慢慢變小。

自己有好想法,卻無法說服老闆和同事:如何讓忠言不再“逆耳”

同事相互影響多了,自然會有些“小祕密”

有時我們甚至會為同事朋友做“壞事”,比如同事上班期間偷偷溜出去,請我們“打掩護”。或者同事要有遲到早退情況,很多人會選擇性無視。這其實都是影響力的結果。

當我們受到影響力,對事物的看法和觀點會慢慢變化,這種變化有時甚至影響人的理性判斷。

打造影響力的“6種武器”

我們已經說了什麼是影響力,以及影響力如何生效。那麼,到底有哪些影響力方法呢?《影響力》這本書中一共介紹了6種方法,也是互惠、承諾和一致、社會認同、喜好、權威和稀缺。我們分別進行簡單講解。

自己有好想法,卻無法說服老闆和同事:如何讓忠言不再“逆耳”

穩定的價值交換往往來自一方的主動施惠

互惠原理

互惠原理是指人們可以通過主動施惠讓對方產生心理虧欠,從而構建穩定的價值交換關係。比如生活中的超市優惠、送試用產品、免費體驗都在使用互惠原理。一方面人接受了別人的好意,但另一方面也在心裡產生了負擔,想要回報對方,互惠原理也就生效了。

我們在職場中,想要尋求幫助老闆和同事的幫助,也可以先了解一下,他們需要什麼幫助,或者有什麼需求。然後主動提供幫助,相當拋出一個價值交換的“魚餌”,等對方接受自己的價值,我們再來實現自己的想法。

承諾和一致性原理

承諾和一致性是指,人們有維護自身承諾和前後一致的傾向。比如《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每次要和將領推行自己的命令,最喜歡用的方法就是立軍令狀。畢竟這些統兵的將軍大多是行伍出身,沒有多少文化,必須以這種公開承諾的方式讓他付服從命令。

有趣的是,每次只要一立下軍令狀,將領們都會認真執行信守承諾。即使後面出了問題,大家都無話可說,甘願受罰。例如關羽失荊州、馬謖大意失街亭,都是因為立下了軍令狀,最後只能乖乖受罰。

"

人類獨有的能力是說服人或被人說服——哲學家羅素。

老闆不聽建議,同事不配合,說服人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

對很多人來說,說服人是非常困難的事。比如讓老闆加薪,改同事對我們的看法。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不會輕易改變。即使是坐擁上市公司的大佬,也可能固執自己的想法。

比如說“發燒而生”的小米,2019年第2季度手機銷量大幅度下滑。主要因為新推出的機型失去了原來的“性價比”。要知道小米曾經是打破智能手機高價壟斷的屠龍者。那時的小米手機定價僅有1999,可現在的小米輕輕鬆鬆就超過了3000。

自己有好想法,卻無法說服老闆和同事:如何讓忠言不再“逆耳”

粉絲力勸小米迴歸性價比,可惜作用並不大

其實很多老米粉奔走呼號,希望小米不要把價格定的那麼高。就算要提高價格,也應該把手機配置提高,保證性價比。然而這次小米反而沒有聽取粉絲的想法,而是繼續提價,走“高端路線”,這才出現銷量的大幅下滑。

究其原因,要說服一個人,或改變一個組織的行為,本身就非常困難。因為當我們想要改變,就意味著兩種觀點的碰撞,一方要打倒另一方,就必然會引起反撲。強行改變別人甚至會反噬己身。

其實“說服”容易引起牴觸情緒,與其說服,不如試試影響力

剛才我們說了,人的想法很難被改變。但有時候人又很容易選擇順從。

看到大減價,我們就想去買東西。答應了別人的事情,即使自己吃虧,也要做到。為了討好別人,面對討厭的事物,也逼著自己去做。

自己有好想法,卻無法說服老闆和同事:如何讓忠言不再“逆耳”

大減價比強行說服管用多了

有趣的是:這些變化,很多都是“下意識”的,有時甚至不需要經過思考。如果說我們剛才得到一個結論,改變別人是很難的事情,那為什麼“大減價”又顯得這麼自然呢?

其中關鍵就在改變人的方式。如果說我們在職場中經常說服,那麼我們在生活中往往是被影響。這種影響綿裡藏針,在不被察覺的情況下,改變了人的行為。美國社會心理學家羅伯特·西奧蒂尼把這種施加影響的能力稱為影響力。

這裡所說的影響力,不完全是我們生活中那種讓大家知道了解的能力,而是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人想法,引導人們行為的能力。影響力可以神不知鬼不覺,讓人順從,主要有三個原因。

自己有好想法,卻無法說服老闆和同事:如何讓忠言不再“逆耳”

影響力無處不在

吸引力法則

什麼叫吸引力法則呢?就是說人會對自己想要的東西感興趣,而影響力會改變人的興趣水平。打個比方,小明想買水果,但是沒想好要買哪一種。這時他走進超市,發現蘋果正好在減價,只要原價的7折,你說他最後都會買哪一種?顯然,他很可能會買蘋果。這就是一種改變事物吸引力的做法。

我們反過來看,如果小明準備買水果的時候,正好碰到兩個售貨大媽。大媽們二話不說便開始推銷蘋果,你覺得他最後還會買蘋果嗎?大概率不會。影響力不會強行說服,而是無形中吸引。

漸進原理

影響力是一點一點生效,而不會追求“一口氣吃個胖子”。這就像我們升職,每個人都是從普通的業務員辦事員開始,慢慢的變成團隊領導、部門經理、總監等,很少有人會從業務員直接變成總經理。

自己有好想法,卻無法說服老闆和同事:如何讓忠言不再“逆耳”

影響力如水滴石穿,積小變為大變

但很多人其實並不懂這個道理。比如有的人,拿著三五千的月薪,卻經常思考如何讓老闆開出30萬年薪,以至於思考出許多沒有實際用處的做法。有的人甚至會直接找到老闆,質疑自己的工資待遇,並要求老闆升職加薪。這就是典型的“一口氣吃個胖子”。

當然,也有比較實在的人,他們會不斷思考眼前的問題,一點點地提高和積累。這類懂得漸進的人,會慢慢地表現自己的進步,讓老闆不斷看到自己的潛力,進而謀求升職加薪。

人們會對突如其來的要求產生牴觸,卻會不斷適應一點點的改變。

思想引導

影響力會改變人看問題的思維。比如我們和同事剛認識的時候,相互之間都會有一些防備。可是當我們共事久了,相互之間施加的影響力不斷變大,彼此間更加熟悉,那些防備就會慢慢變小。

自己有好想法,卻無法說服老闆和同事:如何讓忠言不再“逆耳”

同事相互影響多了,自然會有些“小祕密”

有時我們甚至會為同事朋友做“壞事”,比如同事上班期間偷偷溜出去,請我們“打掩護”。或者同事要有遲到早退情況,很多人會選擇性無視。這其實都是影響力的結果。

當我們受到影響力,對事物的看法和觀點會慢慢變化,這種變化有時甚至影響人的理性判斷。

打造影響力的“6種武器”

我們已經說了什麼是影響力,以及影響力如何生效。那麼,到底有哪些影響力方法呢?《影響力》這本書中一共介紹了6種方法,也是互惠、承諾和一致、社會認同、喜好、權威和稀缺。我們分別進行簡單講解。

自己有好想法,卻無法說服老闆和同事:如何讓忠言不再“逆耳”

穩定的價值交換往往來自一方的主動施惠

互惠原理

互惠原理是指人們可以通過主動施惠讓對方產生心理虧欠,從而構建穩定的價值交換關係。比如生活中的超市優惠、送試用產品、免費體驗都在使用互惠原理。一方面人接受了別人的好意,但另一方面也在心裡產生了負擔,想要回報對方,互惠原理也就生效了。

我們在職場中,想要尋求幫助老闆和同事的幫助,也可以先了解一下,他們需要什麼幫助,或者有什麼需求。然後主動提供幫助,相當拋出一個價值交換的“魚餌”,等對方接受自己的價值,我們再來實現自己的想法。

承諾和一致性原理

承諾和一致性是指,人們有維護自身承諾和前後一致的傾向。比如《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每次要和將領推行自己的命令,最喜歡用的方法就是立軍令狀。畢竟這些統兵的將軍大多是行伍出身,沒有多少文化,必須以這種公開承諾的方式讓他付服從命令。

有趣的是,每次只要一立下軍令狀,將領們都會認真執行信守承諾。即使後面出了問題,大家都無話可說,甘願受罰。例如關羽失荊州、馬謖大意失街亭,都是因為立下了軍令狀,最後只能乖乖受罰。

自己有好想法,卻無法說服老闆和同事:如何讓忠言不再“逆耳”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

所以說,我們在工作中,也可以謀求別人的承諾,用一致性達成工作目標。比如我們有一個方案,不知道同事是否贊成。這時我們可以把方案中的關鍵內容挑出來,不動聲色地和同事們“聊一聊”。

哪些內容贊成的多,我們就在方案中留下來。哪些內容意見多,我們就按照同事的意見提前修改。這樣做等我們的方案需要表決時,由於一致性原則,同事們自然紛紛同意。

社會認同

社會認同指人們會習慣性地從社會價值體系來評判別人。比如我們找工作的時候,人們一上來就看工作經驗,有什麼頭銜,參加過哪些大活動,這就是社會認同。簡單理解的話,人們常說名利,這名聲就是社會認同。頭銜越多,名聲越大,人們的評價也越高。

"

人類獨有的能力是說服人或被人說服——哲學家羅素。

老闆不聽建議,同事不配合,說服人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

對很多人來說,說服人是非常困難的事。比如讓老闆加薪,改同事對我們的看法。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不會輕易改變。即使是坐擁上市公司的大佬,也可能固執自己的想法。

比如說“發燒而生”的小米,2019年第2季度手機銷量大幅度下滑。主要因為新推出的機型失去了原來的“性價比”。要知道小米曾經是打破智能手機高價壟斷的屠龍者。那時的小米手機定價僅有1999,可現在的小米輕輕鬆鬆就超過了3000。

自己有好想法,卻無法說服老闆和同事:如何讓忠言不再“逆耳”

粉絲力勸小米迴歸性價比,可惜作用並不大

其實很多老米粉奔走呼號,希望小米不要把價格定的那麼高。就算要提高價格,也應該把手機配置提高,保證性價比。然而這次小米反而沒有聽取粉絲的想法,而是繼續提價,走“高端路線”,這才出現銷量的大幅下滑。

究其原因,要說服一個人,或改變一個組織的行為,本身就非常困難。因為當我們想要改變,就意味著兩種觀點的碰撞,一方要打倒另一方,就必然會引起反撲。強行改變別人甚至會反噬己身。

其實“說服”容易引起牴觸情緒,與其說服,不如試試影響力

剛才我們說了,人的想法很難被改變。但有時候人又很容易選擇順從。

看到大減價,我們就想去買東西。答應了別人的事情,即使自己吃虧,也要做到。為了討好別人,面對討厭的事物,也逼著自己去做。

自己有好想法,卻無法說服老闆和同事:如何讓忠言不再“逆耳”

大減價比強行說服管用多了

有趣的是:這些變化,很多都是“下意識”的,有時甚至不需要經過思考。如果說我們剛才得到一個結論,改變別人是很難的事情,那為什麼“大減價”又顯得這麼自然呢?

其中關鍵就在改變人的方式。如果說我們在職場中經常說服,那麼我們在生活中往往是被影響。這種影響綿裡藏針,在不被察覺的情況下,改變了人的行為。美國社會心理學家羅伯特·西奧蒂尼把這種施加影響的能力稱為影響力。

這裡所說的影響力,不完全是我們生活中那種讓大家知道了解的能力,而是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人想法,引導人們行為的能力。影響力可以神不知鬼不覺,讓人順從,主要有三個原因。

自己有好想法,卻無法說服老闆和同事:如何讓忠言不再“逆耳”

影響力無處不在

吸引力法則

什麼叫吸引力法則呢?就是說人會對自己想要的東西感興趣,而影響力會改變人的興趣水平。打個比方,小明想買水果,但是沒想好要買哪一種。這時他走進超市,發現蘋果正好在減價,只要原價的7折,你說他最後都會買哪一種?顯然,他很可能會買蘋果。這就是一種改變事物吸引力的做法。

我們反過來看,如果小明準備買水果的時候,正好碰到兩個售貨大媽。大媽們二話不說便開始推銷蘋果,你覺得他最後還會買蘋果嗎?大概率不會。影響力不會強行說服,而是無形中吸引。

漸進原理

影響力是一點一點生效,而不會追求“一口氣吃個胖子”。這就像我們升職,每個人都是從普通的業務員辦事員開始,慢慢的變成團隊領導、部門經理、總監等,很少有人會從業務員直接變成總經理。

自己有好想法,卻無法說服老闆和同事:如何讓忠言不再“逆耳”

影響力如水滴石穿,積小變為大變

但很多人其實並不懂這個道理。比如有的人,拿著三五千的月薪,卻經常思考如何讓老闆開出30萬年薪,以至於思考出許多沒有實際用處的做法。有的人甚至會直接找到老闆,質疑自己的工資待遇,並要求老闆升職加薪。這就是典型的“一口氣吃個胖子”。

當然,也有比較實在的人,他們會不斷思考眼前的問題,一點點地提高和積累。這類懂得漸進的人,會慢慢地表現自己的進步,讓老闆不斷看到自己的潛力,進而謀求升職加薪。

人們會對突如其來的要求產生牴觸,卻會不斷適應一點點的改變。

思想引導

影響力會改變人看問題的思維。比如我們和同事剛認識的時候,相互之間都會有一些防備。可是當我們共事久了,相互之間施加的影響力不斷變大,彼此間更加熟悉,那些防備就會慢慢變小。

自己有好想法,卻無法說服老闆和同事:如何讓忠言不再“逆耳”

同事相互影響多了,自然會有些“小祕密”

有時我們甚至會為同事朋友做“壞事”,比如同事上班期間偷偷溜出去,請我們“打掩護”。或者同事要有遲到早退情況,很多人會選擇性無視。這其實都是影響力的結果。

當我們受到影響力,對事物的看法和觀點會慢慢變化,這種變化有時甚至影響人的理性判斷。

打造影響力的“6種武器”

我們已經說了什麼是影響力,以及影響力如何生效。那麼,到底有哪些影響力方法呢?《影響力》這本書中一共介紹了6種方法,也是互惠、承諾和一致、社會認同、喜好、權威和稀缺。我們分別進行簡單講解。

自己有好想法,卻無法說服老闆和同事:如何讓忠言不再“逆耳”

穩定的價值交換往往來自一方的主動施惠

互惠原理

互惠原理是指人們可以通過主動施惠讓對方產生心理虧欠,從而構建穩定的價值交換關係。比如生活中的超市優惠、送試用產品、免費體驗都在使用互惠原理。一方面人接受了別人的好意,但另一方面也在心裡產生了負擔,想要回報對方,互惠原理也就生效了。

我們在職場中,想要尋求幫助老闆和同事的幫助,也可以先了解一下,他們需要什麼幫助,或者有什麼需求。然後主動提供幫助,相當拋出一個價值交換的“魚餌”,等對方接受自己的價值,我們再來實現自己的想法。

承諾和一致性原理

承諾和一致性是指,人們有維護自身承諾和前後一致的傾向。比如《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每次要和將領推行自己的命令,最喜歡用的方法就是立軍令狀。畢竟這些統兵的將軍大多是行伍出身,沒有多少文化,必須以這種公開承諾的方式讓他付服從命令。

有趣的是,每次只要一立下軍令狀,將領們都會認真執行信守承諾。即使後面出了問題,大家都無話可說,甘願受罰。例如關羽失荊州、馬謖大意失街亭,都是因為立下了軍令狀,最後只能乖乖受罰。

自己有好想法,卻無法說服老闆和同事:如何讓忠言不再“逆耳”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

所以說,我們在工作中,也可以謀求別人的承諾,用一致性達成工作目標。比如我們有一個方案,不知道同事是否贊成。這時我們可以把方案中的關鍵內容挑出來,不動聲色地和同事們“聊一聊”。

哪些內容贊成的多,我們就在方案中留下來。哪些內容意見多,我們就按照同事的意見提前修改。這樣做等我們的方案需要表決時,由於一致性原則,同事們自然紛紛同意。

社會認同

社會認同指人們會習慣性地從社會價值體系來評判別人。比如我們找工作的時候,人們一上來就看工作經驗,有什麼頭銜,參加過哪些大活動,這就是社會認同。簡單理解的話,人們常說名利,這名聲就是社會認同。頭銜越多,名聲越大,人們的評價也越高。

自己有好想法,卻無法說服老闆和同事:如何讓忠言不再“逆耳”

社會認同意味著眾口鑠金

我們自己在判斷人的時候也是如此,看一個人首先就喜歡看他的工作、學歷、家庭背景等,這其實都是基於社會認同的價值判斷。

因此我們在工作中,也可以為自己營造某種程度的認同。比如把自己的想法和觀點,向老闆的觀點或者公司的經營方向上“靠”,讓別人覺得自己其實是在執行領導的意志。這樣做,我們的觀點和想法將更容易獲得認同。

喜好

喜好原理非常簡單,一句話概括:喜歡你、認可你的人,也會願意支持你。比如現在網絡上非常火爆的“微商”,一個個百人社群,幾十個字加上幾張圖片,就能把產品賣出去。

我們可以想想,在這之前,商家要投放多少廣告,耗費多少人力物力,才能讓消費者做下一個購買決策。但是如果能夠很好地運用喜好原理,通過微信這個熟人圈子進行營銷,就能大幅度降低獲取消費者信任的成本,同時提高銷售效率。所以說喜好原理,其實就是利用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關係,從而達到各種目的。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很多人有討好型人格,其根本原因就是為了投其所好,獲取別人的認可。

"

人類獨有的能力是說服人或被人說服——哲學家羅素。

老闆不聽建議,同事不配合,說服人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

對很多人來說,說服人是非常困難的事。比如讓老闆加薪,改同事對我們的看法。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不會輕易改變。即使是坐擁上市公司的大佬,也可能固執自己的想法。

比如說“發燒而生”的小米,2019年第2季度手機銷量大幅度下滑。主要因為新推出的機型失去了原來的“性價比”。要知道小米曾經是打破智能手機高價壟斷的屠龍者。那時的小米手機定價僅有1999,可現在的小米輕輕鬆鬆就超過了3000。

自己有好想法,卻無法說服老闆和同事:如何讓忠言不再“逆耳”

粉絲力勸小米迴歸性價比,可惜作用並不大

其實很多老米粉奔走呼號,希望小米不要把價格定的那麼高。就算要提高價格,也應該把手機配置提高,保證性價比。然而這次小米反而沒有聽取粉絲的想法,而是繼續提價,走“高端路線”,這才出現銷量的大幅下滑。

究其原因,要說服一個人,或改變一個組織的行為,本身就非常困難。因為當我們想要改變,就意味著兩種觀點的碰撞,一方要打倒另一方,就必然會引起反撲。強行改變別人甚至會反噬己身。

其實“說服”容易引起牴觸情緒,與其說服,不如試試影響力

剛才我們說了,人的想法很難被改變。但有時候人又很容易選擇順從。

看到大減價,我們就想去買東西。答應了別人的事情,即使自己吃虧,也要做到。為了討好別人,面對討厭的事物,也逼著自己去做。

自己有好想法,卻無法說服老闆和同事:如何讓忠言不再“逆耳”

大減價比強行說服管用多了

有趣的是:這些變化,很多都是“下意識”的,有時甚至不需要經過思考。如果說我們剛才得到一個結論,改變別人是很難的事情,那為什麼“大減價”又顯得這麼自然呢?

其中關鍵就在改變人的方式。如果說我們在職場中經常說服,那麼我們在生活中往往是被影響。這種影響綿裡藏針,在不被察覺的情況下,改變了人的行為。美國社會心理學家羅伯特·西奧蒂尼把這種施加影響的能力稱為影響力。

這裡所說的影響力,不完全是我們生活中那種讓大家知道了解的能力,而是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人想法,引導人們行為的能力。影響力可以神不知鬼不覺,讓人順從,主要有三個原因。

自己有好想法,卻無法說服老闆和同事:如何讓忠言不再“逆耳”

影響力無處不在

吸引力法則

什麼叫吸引力法則呢?就是說人會對自己想要的東西感興趣,而影響力會改變人的興趣水平。打個比方,小明想買水果,但是沒想好要買哪一種。這時他走進超市,發現蘋果正好在減價,只要原價的7折,你說他最後都會買哪一種?顯然,他很可能會買蘋果。這就是一種改變事物吸引力的做法。

我們反過來看,如果小明準備買水果的時候,正好碰到兩個售貨大媽。大媽們二話不說便開始推銷蘋果,你覺得他最後還會買蘋果嗎?大概率不會。影響力不會強行說服,而是無形中吸引。

漸進原理

影響力是一點一點生效,而不會追求“一口氣吃個胖子”。這就像我們升職,每個人都是從普通的業務員辦事員開始,慢慢的變成團隊領導、部門經理、總監等,很少有人會從業務員直接變成總經理。

自己有好想法,卻無法說服老闆和同事:如何讓忠言不再“逆耳”

影響力如水滴石穿,積小變為大變

但很多人其實並不懂這個道理。比如有的人,拿著三五千的月薪,卻經常思考如何讓老闆開出30萬年薪,以至於思考出許多沒有實際用處的做法。有的人甚至會直接找到老闆,質疑自己的工資待遇,並要求老闆升職加薪。這就是典型的“一口氣吃個胖子”。

當然,也有比較實在的人,他們會不斷思考眼前的問題,一點點地提高和積累。這類懂得漸進的人,會慢慢地表現自己的進步,讓老闆不斷看到自己的潛力,進而謀求升職加薪。

人們會對突如其來的要求產生牴觸,卻會不斷適應一點點的改變。

思想引導

影響力會改變人看問題的思維。比如我們和同事剛認識的時候,相互之間都會有一些防備。可是當我們共事久了,相互之間施加的影響力不斷變大,彼此間更加熟悉,那些防備就會慢慢變小。

自己有好想法,卻無法說服老闆和同事:如何讓忠言不再“逆耳”

同事相互影響多了,自然會有些“小祕密”

有時我們甚至會為同事朋友做“壞事”,比如同事上班期間偷偷溜出去,請我們“打掩護”。或者同事要有遲到早退情況,很多人會選擇性無視。這其實都是影響力的結果。

當我們受到影響力,對事物的看法和觀點會慢慢變化,這種變化有時甚至影響人的理性判斷。

打造影響力的“6種武器”

我們已經說了什麼是影響力,以及影響力如何生效。那麼,到底有哪些影響力方法呢?《影響力》這本書中一共介紹了6種方法,也是互惠、承諾和一致、社會認同、喜好、權威和稀缺。我們分別進行簡單講解。

自己有好想法,卻無法說服老闆和同事:如何讓忠言不再“逆耳”

穩定的價值交換往往來自一方的主動施惠

互惠原理

互惠原理是指人們可以通過主動施惠讓對方產生心理虧欠,從而構建穩定的價值交換關係。比如生活中的超市優惠、送試用產品、免費體驗都在使用互惠原理。一方面人接受了別人的好意,但另一方面也在心裡產生了負擔,想要回報對方,互惠原理也就生效了。

我們在職場中,想要尋求幫助老闆和同事的幫助,也可以先了解一下,他們需要什麼幫助,或者有什麼需求。然後主動提供幫助,相當拋出一個價值交換的“魚餌”,等對方接受自己的價值,我們再來實現自己的想法。

承諾和一致性原理

承諾和一致性是指,人們有維護自身承諾和前後一致的傾向。比如《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每次要和將領推行自己的命令,最喜歡用的方法就是立軍令狀。畢竟這些統兵的將軍大多是行伍出身,沒有多少文化,必須以這種公開承諾的方式讓他付服從命令。

有趣的是,每次只要一立下軍令狀,將領們都會認真執行信守承諾。即使後面出了問題,大家都無話可說,甘願受罰。例如關羽失荊州、馬謖大意失街亭,都是因為立下了軍令狀,最後只能乖乖受罰。

自己有好想法,卻無法說服老闆和同事:如何讓忠言不再“逆耳”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

所以說,我們在工作中,也可以謀求別人的承諾,用一致性達成工作目標。比如我們有一個方案,不知道同事是否贊成。這時我們可以把方案中的關鍵內容挑出來,不動聲色地和同事們“聊一聊”。

哪些內容贊成的多,我們就在方案中留下來。哪些內容意見多,我們就按照同事的意見提前修改。這樣做等我們的方案需要表決時,由於一致性原則,同事們自然紛紛同意。

社會認同

社會認同指人們會習慣性地從社會價值體系來評判別人。比如我們找工作的時候,人們一上來就看工作經驗,有什麼頭銜,參加過哪些大活動,這就是社會認同。簡單理解的話,人們常說名利,這名聲就是社會認同。頭銜越多,名聲越大,人們的評價也越高。

自己有好想法,卻無法說服老闆和同事:如何讓忠言不再“逆耳”

社會認同意味著眾口鑠金

我們自己在判斷人的時候也是如此,看一個人首先就喜歡看他的工作、學歷、家庭背景等,這其實都是基於社會認同的價值判斷。

因此我們在工作中,也可以為自己營造某種程度的認同。比如把自己的想法和觀點,向老闆的觀點或者公司的經營方向上“靠”,讓別人覺得自己其實是在執行領導的意志。這樣做,我們的觀點和想法將更容易獲得認同。

喜好

喜好原理非常簡單,一句話概括:喜歡你、認可你的人,也會願意支持你。比如現在網絡上非常火爆的“微商”,一個個百人社群,幾十個字加上幾張圖片,就能把產品賣出去。

我們可以想想,在這之前,商家要投放多少廣告,耗費多少人力物力,才能讓消費者做下一個購買決策。但是如果能夠很好地運用喜好原理,通過微信這個熟人圈子進行營銷,就能大幅度降低獲取消費者信任的成本,同時提高銷售效率。所以說喜好原理,其實就是利用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關係,從而達到各種目的。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很多人有討好型人格,其根本原因就是為了投其所好,獲取別人的認可。

自己有好想法,卻無法說服老闆和同事:如何讓忠言不再“逆耳”

微商就是典型的“靠喜歡做生意”

我們在工作中沒有必要過分遷就別人,也不用溜鬚拍馬,記住一點就可以:要獲得別人喜歡,我們得先認可對方。比如別人在工作中有好的成績,我們應該真心祝賀,虛心學習,非常真誠地讚美對方,信任關係自然就建立起來了。如果看到別人有好事,自己卻只是嫉妒,或者自己覺得不公平,那將很難獲得別人的喜歡。

權威

人們有服從權威的天性。當一個群體中出現一個絕對的領導者,人們往往會無腦跟從,甚至容忍權威的不合理行為。

美國一位心理學家曾做過一個實驗。將一個問卷隨機發給100名在校大學生。問卷上寫了5個錯誤的結論,讓學生們其對錯。而其中50份問卷只是簡單地列出結論。而另外50份,標明瞭結論是該校的一名學術權威的成果。

"

人類獨有的能力是說服人或被人說服——哲學家羅素。

老闆不聽建議,同事不配合,說服人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

對很多人來說,說服人是非常困難的事。比如讓老闆加薪,改同事對我們的看法。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不會輕易改變。即使是坐擁上市公司的大佬,也可能固執自己的想法。

比如說“發燒而生”的小米,2019年第2季度手機銷量大幅度下滑。主要因為新推出的機型失去了原來的“性價比”。要知道小米曾經是打破智能手機高價壟斷的屠龍者。那時的小米手機定價僅有1999,可現在的小米輕輕鬆鬆就超過了3000。

自己有好想法,卻無法說服老闆和同事:如何讓忠言不再“逆耳”

粉絲力勸小米迴歸性價比,可惜作用並不大

其實很多老米粉奔走呼號,希望小米不要把價格定的那麼高。就算要提高價格,也應該把手機配置提高,保證性價比。然而這次小米反而沒有聽取粉絲的想法,而是繼續提價,走“高端路線”,這才出現銷量的大幅下滑。

究其原因,要說服一個人,或改變一個組織的行為,本身就非常困難。因為當我們想要改變,就意味著兩種觀點的碰撞,一方要打倒另一方,就必然會引起反撲。強行改變別人甚至會反噬己身。

其實“說服”容易引起牴觸情緒,與其說服,不如試試影響力

剛才我們說了,人的想法很難被改變。但有時候人又很容易選擇順從。

看到大減價,我們就想去買東西。答應了別人的事情,即使自己吃虧,也要做到。為了討好別人,面對討厭的事物,也逼著自己去做。

自己有好想法,卻無法說服老闆和同事:如何讓忠言不再“逆耳”

大減價比強行說服管用多了

有趣的是:這些變化,很多都是“下意識”的,有時甚至不需要經過思考。如果說我們剛才得到一個結論,改變別人是很難的事情,那為什麼“大減價”又顯得這麼自然呢?

其中關鍵就在改變人的方式。如果說我們在職場中經常說服,那麼我們在生活中往往是被影響。這種影響綿裡藏針,在不被察覺的情況下,改變了人的行為。美國社會心理學家羅伯特·西奧蒂尼把這種施加影響的能力稱為影響力。

這裡所說的影響力,不完全是我們生活中那種讓大家知道了解的能力,而是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人想法,引導人們行為的能力。影響力可以神不知鬼不覺,讓人順從,主要有三個原因。

自己有好想法,卻無法說服老闆和同事:如何讓忠言不再“逆耳”

影響力無處不在

吸引力法則

什麼叫吸引力法則呢?就是說人會對自己想要的東西感興趣,而影響力會改變人的興趣水平。打個比方,小明想買水果,但是沒想好要買哪一種。這時他走進超市,發現蘋果正好在減價,只要原價的7折,你說他最後都會買哪一種?顯然,他很可能會買蘋果。這就是一種改變事物吸引力的做法。

我們反過來看,如果小明準備買水果的時候,正好碰到兩個售貨大媽。大媽們二話不說便開始推銷蘋果,你覺得他最後還會買蘋果嗎?大概率不會。影響力不會強行說服,而是無形中吸引。

漸進原理

影響力是一點一點生效,而不會追求“一口氣吃個胖子”。這就像我們升職,每個人都是從普通的業務員辦事員開始,慢慢的變成團隊領導、部門經理、總監等,很少有人會從業務員直接變成總經理。

自己有好想法,卻無法說服老闆和同事:如何讓忠言不再“逆耳”

影響力如水滴石穿,積小變為大變

但很多人其實並不懂這個道理。比如有的人,拿著三五千的月薪,卻經常思考如何讓老闆開出30萬年薪,以至於思考出許多沒有實際用處的做法。有的人甚至會直接找到老闆,質疑自己的工資待遇,並要求老闆升職加薪。這就是典型的“一口氣吃個胖子”。

當然,也有比較實在的人,他們會不斷思考眼前的問題,一點點地提高和積累。這類懂得漸進的人,會慢慢地表現自己的進步,讓老闆不斷看到自己的潛力,進而謀求升職加薪。

人們會對突如其來的要求產生牴觸,卻會不斷適應一點點的改變。

思想引導

影響力會改變人看問題的思維。比如我們和同事剛認識的時候,相互之間都會有一些防備。可是當我們共事久了,相互之間施加的影響力不斷變大,彼此間更加熟悉,那些防備就會慢慢變小。

自己有好想法,卻無法說服老闆和同事:如何讓忠言不再“逆耳”

同事相互影響多了,自然會有些“小祕密”

有時我們甚至會為同事朋友做“壞事”,比如同事上班期間偷偷溜出去,請我們“打掩護”。或者同事要有遲到早退情況,很多人會選擇性無視。這其實都是影響力的結果。

當我們受到影響力,對事物的看法和觀點會慢慢變化,這種變化有時甚至影響人的理性判斷。

打造影響力的“6種武器”

我們已經說了什麼是影響力,以及影響力如何生效。那麼,到底有哪些影響力方法呢?《影響力》這本書中一共介紹了6種方法,也是互惠、承諾和一致、社會認同、喜好、權威和稀缺。我們分別進行簡單講解。

自己有好想法,卻無法說服老闆和同事:如何讓忠言不再“逆耳”

穩定的價值交換往往來自一方的主動施惠

互惠原理

互惠原理是指人們可以通過主動施惠讓對方產生心理虧欠,從而構建穩定的價值交換關係。比如生活中的超市優惠、送試用產品、免費體驗都在使用互惠原理。一方面人接受了別人的好意,但另一方面也在心裡產生了負擔,想要回報對方,互惠原理也就生效了。

我們在職場中,想要尋求幫助老闆和同事的幫助,也可以先了解一下,他們需要什麼幫助,或者有什麼需求。然後主動提供幫助,相當拋出一個價值交換的“魚餌”,等對方接受自己的價值,我們再來實現自己的想法。

承諾和一致性原理

承諾和一致性是指,人們有維護自身承諾和前後一致的傾向。比如《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每次要和將領推行自己的命令,最喜歡用的方法就是立軍令狀。畢竟這些統兵的將軍大多是行伍出身,沒有多少文化,必須以這種公開承諾的方式讓他付服從命令。

有趣的是,每次只要一立下軍令狀,將領們都會認真執行信守承諾。即使後面出了問題,大家都無話可說,甘願受罰。例如關羽失荊州、馬謖大意失街亭,都是因為立下了軍令狀,最後只能乖乖受罰。

自己有好想法,卻無法說服老闆和同事:如何讓忠言不再“逆耳”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

所以說,我們在工作中,也可以謀求別人的承諾,用一致性達成工作目標。比如我們有一個方案,不知道同事是否贊成。這時我們可以把方案中的關鍵內容挑出來,不動聲色地和同事們“聊一聊”。

哪些內容贊成的多,我們就在方案中留下來。哪些內容意見多,我們就按照同事的意見提前修改。這樣做等我們的方案需要表決時,由於一致性原則,同事們自然紛紛同意。

社會認同

社會認同指人們會習慣性地從社會價值體系來評判別人。比如我們找工作的時候,人們一上來就看工作經驗,有什麼頭銜,參加過哪些大活動,這就是社會認同。簡單理解的話,人們常說名利,這名聲就是社會認同。頭銜越多,名聲越大,人們的評價也越高。

自己有好想法,卻無法說服老闆和同事:如何讓忠言不再“逆耳”

社會認同意味著眾口鑠金

我們自己在判斷人的時候也是如此,看一個人首先就喜歡看他的工作、學歷、家庭背景等,這其實都是基於社會認同的價值判斷。

因此我們在工作中,也可以為自己營造某種程度的認同。比如把自己的想法和觀點,向老闆的觀點或者公司的經營方向上“靠”,讓別人覺得自己其實是在執行領導的意志。這樣做,我們的觀點和想法將更容易獲得認同。

喜好

喜好原理非常簡單,一句話概括:喜歡你、認可你的人,也會願意支持你。比如現在網絡上非常火爆的“微商”,一個個百人社群,幾十個字加上幾張圖片,就能把產品賣出去。

我們可以想想,在這之前,商家要投放多少廣告,耗費多少人力物力,才能讓消費者做下一個購買決策。但是如果能夠很好地運用喜好原理,通過微信這個熟人圈子進行營銷,就能大幅度降低獲取消費者信任的成本,同時提高銷售效率。所以說喜好原理,其實就是利用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關係,從而達到各種目的。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很多人有討好型人格,其根本原因就是為了投其所好,獲取別人的認可。

自己有好想法,卻無法說服老闆和同事:如何讓忠言不再“逆耳”

微商就是典型的“靠喜歡做生意”

我們在工作中沒有必要過分遷就別人,也不用溜鬚拍馬,記住一點就可以:要獲得別人喜歡,我們得先認可對方。比如別人在工作中有好的成績,我們應該真心祝賀,虛心學習,非常真誠地讚美對方,信任關係自然就建立起來了。如果看到別人有好事,自己卻只是嫉妒,或者自己覺得不公平,那將很難獲得別人的喜歡。

權威

人們有服從權威的天性。當一個群體中出現一個絕對的領導者,人們往往會無腦跟從,甚至容忍權威的不合理行為。

美國一位心理學家曾做過一個實驗。將一個問卷隨機發給100名在校大學生。問卷上寫了5個錯誤的結論,讓學生們其對錯。而其中50份問卷只是簡單地列出結論。而另外50份,標明瞭結論是該校的一名學術權威的成果。

自己有好想法,卻無法說服老闆和同事:如何讓忠言不再“逆耳”

人有盲從權威的傾向

最後結果發現,大多數學生認為學術權威的結論是正確的,而沒有標學術權威的問卷都成了錯誤的。因此,我們在工作中也可以藉助權威。比如多引用一些大牛的觀點,多從頭部公司和行業的標杆中學習新東西,保證自己不管是信息源,還是思想觀念都在行業和專業的主流。

稀缺

稀缺是指人們對那些突然變少的東西非常敏感。比如我們前面舉過一個小明買水果的例子。現在如果超市在蘋果上貼上“本月限量供應,賣完為止”,小明會挑哪一個水果呢?估計他還是會買蘋果。

有時候,不僅好東西讓人稀罕,壞的東西也有很多人感興趣。比如錯版的人民幣,一張100元的錯版幣可以賣到大幾百塊,問題是錯版幣並不能上市流通,沒有任何使用價值。極端一些的,還有一些喜歡扮醜的網紅,比如芙蓉姐姐、鳳姐。這本質上都是一種稀缺,這些事物的存在與人們的正常認知形成對比,反而讓人覺得有價值。

"

人類獨有的能力是說服人或被人說服——哲學家羅素。

老闆不聽建議,同事不配合,說服人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

對很多人來說,說服人是非常困難的事。比如讓老闆加薪,改同事對我們的看法。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不會輕易改變。即使是坐擁上市公司的大佬,也可能固執自己的想法。

比如說“發燒而生”的小米,2019年第2季度手機銷量大幅度下滑。主要因為新推出的機型失去了原來的“性價比”。要知道小米曾經是打破智能手機高價壟斷的屠龍者。那時的小米手機定價僅有1999,可現在的小米輕輕鬆鬆就超過了3000。

自己有好想法,卻無法說服老闆和同事:如何讓忠言不再“逆耳”

粉絲力勸小米迴歸性價比,可惜作用並不大

其實很多老米粉奔走呼號,希望小米不要把價格定的那麼高。就算要提高價格,也應該把手機配置提高,保證性價比。然而這次小米反而沒有聽取粉絲的想法,而是繼續提價,走“高端路線”,這才出現銷量的大幅下滑。

究其原因,要說服一個人,或改變一個組織的行為,本身就非常困難。因為當我們想要改變,就意味著兩種觀點的碰撞,一方要打倒另一方,就必然會引起反撲。強行改變別人甚至會反噬己身。

其實“說服”容易引起牴觸情緒,與其說服,不如試試影響力

剛才我們說了,人的想法很難被改變。但有時候人又很容易選擇順從。

看到大減價,我們就想去買東西。答應了別人的事情,即使自己吃虧,也要做到。為了討好別人,面對討厭的事物,也逼著自己去做。

自己有好想法,卻無法說服老闆和同事:如何讓忠言不再“逆耳”

大減價比強行說服管用多了

有趣的是:這些變化,很多都是“下意識”的,有時甚至不需要經過思考。如果說我們剛才得到一個結論,改變別人是很難的事情,那為什麼“大減價”又顯得這麼自然呢?

其中關鍵就在改變人的方式。如果說我們在職場中經常說服,那麼我們在生活中往往是被影響。這種影響綿裡藏針,在不被察覺的情況下,改變了人的行為。美國社會心理學家羅伯特·西奧蒂尼把這種施加影響的能力稱為影響力。

這裡所說的影響力,不完全是我們生活中那種讓大家知道了解的能力,而是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人想法,引導人們行為的能力。影響力可以神不知鬼不覺,讓人順從,主要有三個原因。

自己有好想法,卻無法說服老闆和同事:如何讓忠言不再“逆耳”

影響力無處不在

吸引力法則

什麼叫吸引力法則呢?就是說人會對自己想要的東西感興趣,而影響力會改變人的興趣水平。打個比方,小明想買水果,但是沒想好要買哪一種。這時他走進超市,發現蘋果正好在減價,只要原價的7折,你說他最後都會買哪一種?顯然,他很可能會買蘋果。這就是一種改變事物吸引力的做法。

我們反過來看,如果小明準備買水果的時候,正好碰到兩個售貨大媽。大媽們二話不說便開始推銷蘋果,你覺得他最後還會買蘋果嗎?大概率不會。影響力不會強行說服,而是無形中吸引。

漸進原理

影響力是一點一點生效,而不會追求“一口氣吃個胖子”。這就像我們升職,每個人都是從普通的業務員辦事員開始,慢慢的變成團隊領導、部門經理、總監等,很少有人會從業務員直接變成總經理。

自己有好想法,卻無法說服老闆和同事:如何讓忠言不再“逆耳”

影響力如水滴石穿,積小變為大變

但很多人其實並不懂這個道理。比如有的人,拿著三五千的月薪,卻經常思考如何讓老闆開出30萬年薪,以至於思考出許多沒有實際用處的做法。有的人甚至會直接找到老闆,質疑自己的工資待遇,並要求老闆升職加薪。這就是典型的“一口氣吃個胖子”。

當然,也有比較實在的人,他們會不斷思考眼前的問題,一點點地提高和積累。這類懂得漸進的人,會慢慢地表現自己的進步,讓老闆不斷看到自己的潛力,進而謀求升職加薪。

人們會對突如其來的要求產生牴觸,卻會不斷適應一點點的改變。

思想引導

影響力會改變人看問題的思維。比如我們和同事剛認識的時候,相互之間都會有一些防備。可是當我們共事久了,相互之間施加的影響力不斷變大,彼此間更加熟悉,那些防備就會慢慢變小。

自己有好想法,卻無法說服老闆和同事:如何讓忠言不再“逆耳”

同事相互影響多了,自然會有些“小祕密”

有時我們甚至會為同事朋友做“壞事”,比如同事上班期間偷偷溜出去,請我們“打掩護”。或者同事要有遲到早退情況,很多人會選擇性無視。這其實都是影響力的結果。

當我們受到影響力,對事物的看法和觀點會慢慢變化,這種變化有時甚至影響人的理性判斷。

打造影響力的“6種武器”

我們已經說了什麼是影響力,以及影響力如何生效。那麼,到底有哪些影響力方法呢?《影響力》這本書中一共介紹了6種方法,也是互惠、承諾和一致、社會認同、喜好、權威和稀缺。我們分別進行簡單講解。

自己有好想法,卻無法說服老闆和同事:如何讓忠言不再“逆耳”

穩定的價值交換往往來自一方的主動施惠

互惠原理

互惠原理是指人們可以通過主動施惠讓對方產生心理虧欠,從而構建穩定的價值交換關係。比如生活中的超市優惠、送試用產品、免費體驗都在使用互惠原理。一方面人接受了別人的好意,但另一方面也在心裡產生了負擔,想要回報對方,互惠原理也就生效了。

我們在職場中,想要尋求幫助老闆和同事的幫助,也可以先了解一下,他們需要什麼幫助,或者有什麼需求。然後主動提供幫助,相當拋出一個價值交換的“魚餌”,等對方接受自己的價值,我們再來實現自己的想法。

承諾和一致性原理

承諾和一致性是指,人們有維護自身承諾和前後一致的傾向。比如《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每次要和將領推行自己的命令,最喜歡用的方法就是立軍令狀。畢竟這些統兵的將軍大多是行伍出身,沒有多少文化,必須以這種公開承諾的方式讓他付服從命令。

有趣的是,每次只要一立下軍令狀,將領們都會認真執行信守承諾。即使後面出了問題,大家都無話可說,甘願受罰。例如關羽失荊州、馬謖大意失街亭,都是因為立下了軍令狀,最後只能乖乖受罰。

自己有好想法,卻無法說服老闆和同事:如何讓忠言不再“逆耳”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

所以說,我們在工作中,也可以謀求別人的承諾,用一致性達成工作目標。比如我們有一個方案,不知道同事是否贊成。這時我們可以把方案中的關鍵內容挑出來,不動聲色地和同事們“聊一聊”。

哪些內容贊成的多,我們就在方案中留下來。哪些內容意見多,我們就按照同事的意見提前修改。這樣做等我們的方案需要表決時,由於一致性原則,同事們自然紛紛同意。

社會認同

社會認同指人們會習慣性地從社會價值體系來評判別人。比如我們找工作的時候,人們一上來就看工作經驗,有什麼頭銜,參加過哪些大活動,這就是社會認同。簡單理解的話,人們常說名利,這名聲就是社會認同。頭銜越多,名聲越大,人們的評價也越高。

自己有好想法,卻無法說服老闆和同事:如何讓忠言不再“逆耳”

社會認同意味著眾口鑠金

我們自己在判斷人的時候也是如此,看一個人首先就喜歡看他的工作、學歷、家庭背景等,這其實都是基於社會認同的價值判斷。

因此我們在工作中,也可以為自己營造某種程度的認同。比如把自己的想法和觀點,向老闆的觀點或者公司的經營方向上“靠”,讓別人覺得自己其實是在執行領導的意志。這樣做,我們的觀點和想法將更容易獲得認同。

喜好

喜好原理非常簡單,一句話概括:喜歡你、認可你的人,也會願意支持你。比如現在網絡上非常火爆的“微商”,一個個百人社群,幾十個字加上幾張圖片,就能把產品賣出去。

我們可以想想,在這之前,商家要投放多少廣告,耗費多少人力物力,才能讓消費者做下一個購買決策。但是如果能夠很好地運用喜好原理,通過微信這個熟人圈子進行營銷,就能大幅度降低獲取消費者信任的成本,同時提高銷售效率。所以說喜好原理,其實就是利用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關係,從而達到各種目的。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很多人有討好型人格,其根本原因就是為了投其所好,獲取別人的認可。

自己有好想法,卻無法說服老闆和同事:如何讓忠言不再“逆耳”

微商就是典型的“靠喜歡做生意”

我們在工作中沒有必要過分遷就別人,也不用溜鬚拍馬,記住一點就可以:要獲得別人喜歡,我們得先認可對方。比如別人在工作中有好的成績,我們應該真心祝賀,虛心學習,非常真誠地讚美對方,信任關係自然就建立起來了。如果看到別人有好事,自己卻只是嫉妒,或者自己覺得不公平,那將很難獲得別人的喜歡。

權威

人們有服從權威的天性。當一個群體中出現一個絕對的領導者,人們往往會無腦跟從,甚至容忍權威的不合理行為。

美國一位心理學家曾做過一個實驗。將一個問卷隨機發給100名在校大學生。問卷上寫了5個錯誤的結論,讓學生們其對錯。而其中50份問卷只是簡單地列出結論。而另外50份,標明瞭結論是該校的一名學術權威的成果。

自己有好想法,卻無法說服老闆和同事:如何讓忠言不再“逆耳”

人有盲從權威的傾向

最後結果發現,大多數學生認為學術權威的結論是正確的,而沒有標學術權威的問卷都成了錯誤的。因此,我們在工作中也可以藉助權威。比如多引用一些大牛的觀點,多從頭部公司和行業的標杆中學習新東西,保證自己不管是信息源,還是思想觀念都在行業和專業的主流。

稀缺

稀缺是指人們對那些突然變少的東西非常敏感。比如我們前面舉過一個小明買水果的例子。現在如果超市在蘋果上貼上“本月限量供應,賣完為止”,小明會挑哪一個水果呢?估計他還是會買蘋果。

有時候,不僅好東西讓人稀罕,壞的東西也有很多人感興趣。比如錯版的人民幣,一張100元的錯版幣可以賣到大幾百塊,問題是錯版幣並不能上市流通,沒有任何使用價值。極端一些的,還有一些喜歡扮醜的網紅,比如芙蓉姐姐、鳳姐。這本質上都是一種稀缺,這些事物的存在與人們的正常認知形成對比,反而讓人覺得有價值。

自己有好想法,卻無法說服老闆和同事:如何讓忠言不再“逆耳”

稀缺性往往能決定事物價值

所以,我們也可以運用稀缺原理。比如每到一個新的工作崗位,就給自己設立階段性的目標,讓這份工作變得限期限量。如果能夠完成任務,就給自己新的挑戰。當我們可以很好地完成大部分挑戰,說明我們已經變得“稀缺”,可以從這份工作“畢業”了。

在工作中,要改變別人的想法和行為其實非常難。這主要因為我們大部分人都想著去說服,而舒服往往會引起對方的牴觸。相比說服,影響力是一個更好的途徑,我們可以使用互惠原理、社會認同、喜好等影響力武器,在不知不覺中改變別人的想法,引導行為。

"

相關推薦

推薦中...